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294ce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8.png)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读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桂花带给“我”哪些快乐?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
课文中桂花带给我的快乐有些地方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所以学生较为容易找出摇桂花的快乐,但是无法寻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乐。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到描写桂花的句子,再带着感情朗读,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
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接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
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
整个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优点之一。
但也有不足之处。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学生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我通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一个“浸”字,这里可以尝试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
我觉得这话说得好,今后,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强,才能避免课堂教学蜻蜓点水的现象,力求做得更好。
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a4b2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f.png)
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篇1教学目的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联络上下文和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2.体会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琦君家乡的桂花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家乡,一起去感受那桂花雨带给她的欢乐!〔板书课题〕〔二〕精读悟法,学习表达1.感受“桂花香”。
《桂花雨》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这普普统统的桂花,为什么这般让作者魂牵梦萦呢?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1〕独爱桂花。
引导学生抓住桂树与梅树的比照体会作者内心对桂花的亲切和喜欢之情。
〔2〕沉浸桂花香。
迅速阅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划出相关语句。
①比照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为什么用“浸”不用“飘”?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也曾用到过这个字,还记得那句话吗?〔出示“……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这里的“浸”字好在哪里?“浸在桂花香里”“浸在浓雾里”中的两个“浸”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一样和不同之处?师小结:“浸在浓雾里”就是浸泡、渗入,说明雾大。
文中的“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香气浸入了村庄的每户人家,也浸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交流。
师小结:一个“浸”字用得巧妙,它不仅巧妙地写出了桂花的香,而且这种香气早已不受季节的控制,它一直存在村庄之中,存在人们的生活里,存在人们的心里,作者对童年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52212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c.png)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5篇《桂花雨》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1一、设计理念:桂花雨,飘洒在故乡的小院里,飘洒在我的记忆里。
思乡的情,就这般如阵阵桂花的香味一样,浓浓淡淡,飘飘洒洒。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是乡情的浓缩。
以此为窗口,让学生走进窗口,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灵性的桂花雨。
二、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五、过程预设(1课时)(一)入文,启动情感1、读课题,谈桂花:八月中秋,正是桂花正香时,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你一定能闻到浓郁的香味儿,细细小小的金黄色小花飘飘洒洒,如雨洒向大地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2、这迷人的芬芳也永远地印在作家琦君的心中,童年的一幕幕犹如桂花浓郁的芬芳飘洒在记忆中。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她的《桂花雨》,感受那份浓浓的情。
(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第一次朗读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二次朗读,读出一点对课文的感受来。
2、交流检查:(1)读完文章,掩卷而思,你想说什么?(你了解了什么)(2)快速看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写到哪几件事?(3)选择一件事,读给大家听,注意读出自己初步的感觉来。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初次朗读文章,除了读正确通顺之外,对文章的语言、情感已有所感受,尽管粗浅。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案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5217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e.png)
小学语文《桂花雨》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桂花雨》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中桂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的短文。
课文通过描绘桂花的香气、颜色和形态,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
2.2 生字词学习桂花、乡村、盛开、香气、颜色、形态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桂花,引导学生谈论对桂花的印象。
4.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
4.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听孩子朗读课文,并签名确认。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5.2 拓展作业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写一段话描述。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6.2 作业评估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家长的参与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拓展作业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观察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84341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4.png)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2、“感悟式”教学流程,想方设法给学生学习、思考的凭借,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获得言语智慧的生长。
3、注重人文精神的教导,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热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赞美等,同时,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碰到好文章,学会感动;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等。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学法指导合作交流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2、了解桂花;3、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文本,初闻桂花。
1、直接板书:桂花问:你们知道桂花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香)2、有一位台湾女作家叫琦君,她笔下的桂花也是香气扑鼻的,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仔细、认真的读一读。
注意文中的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争取读准它们。
并找一找这些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出示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好的句子是要多读的,读着读着,就会有一些特别的字眼留在你的脑海里。
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是不是有一个特别的字眼跳入了你的脑海。
(2)“浸”本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为什么把“浸”字用在这儿呢?请你再读读句子,有什么发现?(3)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觉?(4)那就请同学再来读读,谁来陶醉一下。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 》优质课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e63337650e52ea551898d5.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优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桂花雨》是部编版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阵阵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童年时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并过渡引出“摇桂花”;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第五、六自然段写母亲回忆家乡金桂的同时点明“我”爱童年那阵阵的桂花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
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设计理念: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整体引入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桂花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桂花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2e56a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2.png)
4.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与家长或同学进行交流:
a.作者通过《桂花雨》这篇课文,表达了对家乡和童年的哪些思念之情?
b.你认为课文中的桂花雨象征着什么?
c.从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关于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5.家长辅助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桂花手抄报的制作,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请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整洁度。
2.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内容的正确性。
3.家长在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时,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见解。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分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读写结合,提升能力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课堂练笔,让学生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例如以“我的童年”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1.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桂花及其文化内涵的了解,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发展水平,部分学生可能在把握课文细节、理解作者情感方面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3.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的需求,他们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需要教师关注并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写作能力。
《桂花雨》教案(通用8篇)
![《桂花雨》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34676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3.png)
•••••••••••••••••《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教案(通用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资源:1、课件。
2、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细读悟情,抓关键词进行品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都是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了解作者琦君,课件出示琦君资料。
明确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连接语的提示来自学,谁来读读阅读要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开火车、小组、齐读)2、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桂花香摇花乐)4、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认准字音,读通句子,明白本文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深入学文、品析感悟<一>学习最后一段在作者的记忆中,最让她难忘的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
《桂花雨》优秀教案
![《桂花雨》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006e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2.png)
《桂花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桂花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家乡桂花的喜爱之情,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桂花,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桂花的了解和感受。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交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课文中的桂花具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如此喜爱家乡的桂花?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生字词解析:结合课文,讲解生字词的音、形、义。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5.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选取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中的段落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6.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8.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生字词的抄写和默写。
仿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四、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加强朗读、默读、复述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语文课文桂花雨的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桂花雨的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c2bd9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8.png)
语文课文《桂花雨》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朗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的理解。
2. 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桂花雨》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或黑板。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桂花雨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 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学习生字词。
利用生字词卡片或黑板,让学生认读和书写生字词。
3.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意境,感受桂花雨的美妙。
5. 表达与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桂花雨。
学生可以选择写作或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或绘画作品,交流对桂花雨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延伸1. 文化探究:让学生调查和了解自己所在地区是否有类似桂花雨的传统习俗。
讨论和分享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桂花雨》的内容。
请家长协助,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桂花相关的物品,如桂花茶、桂花糕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三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bd0d3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2.png)
【导语】⼈教版五年级语⽂上册语⽂教案怎么写?⽆忧考整理了⼈教版五年级语⽂上册《桂花⾬》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桂花⾬》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少、邻居、成熟、完整、提前、 ⾹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启发学⽣谈谈⾃⼰童年⾥难忘的⼈和事,训练学⽣的思维能⼒和语⾔能 ⼒。
2.过程与⽅法 通过⾃读⾃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百晓在线》提供的⽂章〗 ⼀、谈话引⼊。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 是⼀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起⾛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
毕 业于杭州之江⼤学中⽂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作 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化学院、中央⼤学中⽂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 集、⼩说集及⼉童⽂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 《桂花⾬》《细⾬灯花落》《读书与⽣活》《千⾥怀⼈⽉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 年说梦痕》《琦君寄⼩读者》《琴⼼》《菁姐》《七⽉的哀伤》以及《琦君⾃选集》 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犀,⽊犀科。
常绿⼩乔⽊,⾼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硬⾰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叶腋或顶⽣聚伞 花序,黄⾊或⽩⾊,极⾹,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翌年夏初成熟。
原 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9322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2.png)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敬业的小编午夜帮大家收集整理的5篇桂花雨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齐读课题)《桂花雨》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很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很香)是啊!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较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板书:桂花香3.你知道对于作者来说,什么事是她童年生活里较难忘的事?(生:摇桂花)4、为什么摇桂花会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如此难以抹去的痕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去了解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一)、作者摇花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细细品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1.哪些句子写了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指名说,相机出示。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老是、缠着体会着急的心情、反复问了好多次)3.就是啊!作者小时候也像有的同学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呢?想想你平时央求妈妈答应你要求时是怎么说的。
那谁来当回小作者,问问妈妈,抓住关键词语把作者此刻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语:瞧你多心急呀!读得不错!;女生读评:瞧你急的,撒娇的本事都用上了!(师: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听到母亲的话,小作者更加急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齐读句子。
)二)、作者摇花时过渡: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相机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桂花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89bd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6.png)
桂花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桂花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学会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课文《桂花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情感表达。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准备课文《桂花雨》文本、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桂花图片、视频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桂花的特征。
b. 播放桂花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桂花雨的美妙场景。
c. 引导学生分享对桂花的认识和印象。
2. 阅读理解a. 学生自读课文《桂花雨》,理解课文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c.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字词学习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正确书写。
b.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运用。
4. 细节描写a.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桂花的香气、雨滴落在桂花上的情景等。
b. 学生尝试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5. 情感体验a.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桂花雨?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情怀和童年美好回忆。
6.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b. 引导学生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培养感恩之心。
7. 布置作业a. 家庭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词,阅读并复述课文内容。
b. 拓展作业:以“家乡的桂花雨”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优秀范文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优秀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ada65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d.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优秀范文3篇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优秀范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导读导议。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的形式相结合。
3.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自学导读进行学习,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字词。
预设:(全班交流)第一行:笨笨的姿态满树的叶子第二行: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浸在花香里第三行:赏桂花糕饼茶叶课件展示相关字词:你发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对桂花有什么新的了解?2.简介作者。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19785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2.png)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歌《桂花雨》的内容和意境。
2.能朗读《桂花雨》。
3.能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4.能够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2.朗读《桂花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桂花雨》的深层含义。
2.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录音设备。
2.学生准备:课前要求预习课文,准备听课笔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导入《桂花雨》的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3.朗读课文【10分钟】
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桂花雨》,重点训练语音语调。
4.理解课文【15分钟】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深层含义。
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5.情感表达【10分钟】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桂花雨》的情感和体会。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布置阅读课外相关诗歌的作业,要求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并写感想。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时还需加强互动和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朼对教学有所帮助。
《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
![《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1ebbb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3.png)
《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店铺!《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篇1【目标预设】1.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尤”“拣”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会抓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的“摇花乐”,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
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
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
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字句,朗读再现当时场景,配以上台表演,力求与作者情感交融,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留足10分钟的练字时间,认真规范地写好汉字,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过程】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雨”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进入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7d62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b.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材内容《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农村见到正在开花的桂树时,被它深深地吸引住,欣赏它的美丽,并称赞有人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文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歌的特点,感受桂花的美丽。
2)熟练朗读诗歌,并准确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感知、感情、想象、思维、表达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注重素质教育,尤其是促进学生道德、 æ治、 ä体育等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文学之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激励学生倾听心灵深处的呼唤,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特点,感受桂花的美丽。
2)熟练朗读诗歌,并准确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诗歌抒情的特点,并通过桂花的描写感受到诗的美妙。
2)帮助学生理解并准确诵读诗中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或手段1. 教学方法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特点和桂花的美丽。
2)解读和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中的意思。
3)交流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敏捷和口头表达能力。
4)进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文艺表演能力。
2. 教学手段1)讲解PPT,辅助讲解和学生理解。
2)音频、视频显示,增加学生对桂花和诗歌的感知。
3)图片呈现,帮助学生了解桂花的生长环境,进而理解歌词中的意思。
4)互动答题,加深学生对诗歌理解的印象。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1)张贴桂花图片,然后先由学生去交流、描述一下桂花的形态及其特点。
2)讲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桂花雨》。
2. 学习方法(10分钟)1)讲师通过讲解PPT展示《桂花雨》的诗歌,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诗,诗的特点是什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丨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丨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c7bee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3.png)
一、教学内容
《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章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生字词,如:桂花、飘落、浓郁等;2.体会作者通过描述桂花雨的景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桂花雨的美丽画面;5.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自然美和家乡情的热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桂花雨》课文的基本内容。课文通过描绘桂花飘落的景象,传递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这种情感表达是散文的重要特点,也是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以及这样的表达如何触动读者的心弦。
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我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在课后多花一些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举例: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运用具体的事物描绘抽象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桂花雨》教案7篇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桂花雨》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ae864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2.png)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桂花雨》教案7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桂花雨》教案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桂花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桂花雨》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一、引出新课[教师活动]1、师谈话: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往事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会常常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
爸爸妈妈也会常常回忆他们童年的趣事!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板书课题:桂花雨[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话,把精力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2、齐读课题。
通过老师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力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同桌相互朗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根据“阅读提示”进行预习。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欣赏、桂花、台风)[学生活动]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遍课文。
2、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并自学。
3、学生联系语境体会词语意思并与同组人员交流。
在阅读课文中联系语境理解词义,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收获:通过刚才阅读课文,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三篇课文。
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箩、杭”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为课文每个自然段标注序号,借助工具书排除字词等阅读障碍,按照课前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并做预习批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桂花雨》(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
轻声速度阅读提示,看看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学生小结)
出示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
(二)细读探究。
1、自主读文,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3、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
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4)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揭示主题——热爱家乡)
四、课堂小结
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五、布置作业:
1、“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每个词语抄3遍;
2、推荐阅读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雨摇花乐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