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为什么说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和绝对剩余价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
它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通过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相对剩余价值又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目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简便易行,但工作日长度的延长,受到生理状况、阶级力量对比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制的使用。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前者是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发达的条件下进行的,后者是以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基础的。
两者都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本质上都是靠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相关链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为前提的→每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得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随着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降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降低→劳动力商品价值的降低,意味着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谈一谈对消费剩余价值是资本消费方式的绝对规律和消费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阐述题]在资本消费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消费剩余价值是资本消费方式的绝对规律和消费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100 分)说明: 本资料为 2023 春期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国开本科《马克思根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三试题及答案;答题时间为 2023 年 5 月 18 日开场, 2023 年 6月 21 日截止。
答:长期以来, 人们都认为, 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局部价值叫剩余价值。
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消费的唯一目的,马克思说:消费剩余价值或赚钱, 是这个消费方式的绝对规律。
如今有人认为, 剩余价值不是资本的特殊的经济范畴, 而是商品经济范畴。
剩余价值作为经济范畴,是资本消费关系的理论表现,它是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预付可变资本价值局部的余额,是没有支付过代价的价值“剩余价值的唯一泉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
作为资本的人格化的资本家,都是以剩余价值为其生存根底的。
马克思指出: “对别人无酬劳动的吸收、占有,是资本消费过程的直接目的”。
消费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消费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雇佣劳动方式在工业中快速实现的原因在于,工业容易从时间与空间上进展逻辑化组合。
畜牧业具有类似工业的技术特性,因此顺利过渡到资本消费方式,而种植业那么因为农作物生长对季节与土地的高度依赖性,其家庭消费组织形式未被"资本雇佣劳动"方式所替代。
马克思的经典阐述显然注意到了两个农业部门的差异,指出畜牧业是农业资本的先导,种植业消费组织将逐步由家庭农场过渡到资本农场。
历史书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场景: 1929 年,美国正处在大萧条时期,牛奶产能严重过剩,但农场主们为了不让牛奶价格下跌,便把牛奶倒在河里,以此来消化库存。
时隔将近一个世纪,在 2023 年新冠疫情下,“倒牛奶” 现象再度发生。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二)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二)(第3-5章)第三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上)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与以往的剥削制度有何区别?(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根据和意义(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3不变资本,就是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其价值只是在劳动过程中转移到产品中去,其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4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其价值随着工人购买生活资料用于消费而消失了,但劳动力在生产中被使用,不仅创造出劳动力价值的等价,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5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6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划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的产物,而只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从而揭示出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实质。
3.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在当今有什么借鉴意义?(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价值。
(2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三种: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引起的。
2020电大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
2020电大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参考答案: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
在生产过程中,作为资本的要素在起作用。
而资本的使命是进行价值增殖,因而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必然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
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就紧紧伴随着对剩余价值的盘剥。
这两种对立的趋势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尖锐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从而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
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阶段,将走向衰亡,最终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深刻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趋势。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1、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这两种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这两种方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1)两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第五讲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规律
第五讲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规律第五讲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规律冲刺要点归纳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
这些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制约,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
如果抛开制度因素,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社会再生产理论(分析,2000年理第33题)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采取的对策。
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
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者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应保持平衡。
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原理,应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的现行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为什么说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第一,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二,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一切方面,都服从于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需要,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
第三,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正是在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世界市场代替地区市场,大工业代替小作坊,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确立了资本对劳动的全面统治。
为追求剩余价值而发展起来的生产力,越来越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生矛盾,使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爆发经济危机,使生产力遭到浪费和破坏。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总之,剩余价值的生产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所以,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马政经问答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章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者关系: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转移了原材料、机器等的旧价值。
具体劳动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成为创造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而且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怎样认识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如何认识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的关系?(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1)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叫抽象劳动。
商品交换的比例,就是以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的多少来确定的。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所以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价值的创造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总是与财富的创造过程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一定的财富创造过程,也说不上价值创造。
但实际上,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3结合现实思考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越小。
反之,就越大。
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为什么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明确提出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正是运用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进而创造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一)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即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以及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科学性指它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并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它的深刻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2、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答: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大胆地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意义:(1)发展要靠内因,要靠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事情办好。
因此,处理国际国内事情,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按照自己的情况制定政策。
(2)当今世界是普遍交往的世界,我们对外开放中,在开放中扩大市场,在开放中吸收外国的资金、经验和科技。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辩证的统一。
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以对外开放为条件。
把两者割裂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实践证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把握它们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①共性是对同类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和特点的概括,都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个性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解决方式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期末复习)论述题部分
论述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_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简述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
答: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动力。
理想在人们现实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推动力量。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们的生活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会空虚、萎靡乃至崩溃。
一个人有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可以使人生更充实,能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4、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精品文档9页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1)所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有特殊性,它不但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这是因为: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
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价值的实现出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
总之,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谷贱伤农”是指什么经济现象,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请画图说明),并说明如何尽可能避免“谷贱伤农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
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
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
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电大试题)为什么说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的表现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为什么说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的表现。
参考答案: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以后,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这一特殊形式,从而剩余价值规律也就表现为垄断利润规律。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
2020电大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020电大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参考答案1:(1)所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有特殊性,它不但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这是因为: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
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价值的实现出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
总之,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参考答案2:所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说它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第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本条件,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货币就不能现实地转化为资本,因此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剩余价值学说百度百科
1剩余价值学说百度百科剩余价值学说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1内容剩余价值理论(Theory of Surplus Value)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经过仔细考察“剩余价值”出现的各种场合,发现其含义并不统一,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
如工人创造的价值若还不抵其工资,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他才创造了剩余价值。
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因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
故对剩余价值的新旧两种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马克思是站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立场基础上来分析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揭示;而新解释是从更加宽泛的概念来解释剩余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可解释一切与自用价值相对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还有第二种含义,是从价值的载体而言,是与“已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
这种含义不如第一种含义常见,但在电视、报刊、书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出现。
如2000年12月12日早上8时之前,中央电视一台的“东方时空”节目曾报道有人回收“电子垃圾”再利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印度一男子竟用此而组装成一辆摩托车,言此为利用垃圾的“剩余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显然并非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而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二及试卷三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二及试卷三试题及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二及试卷三试题及答案提示:利用Ctrl+C(复制)Ctrl+V(粘贴)来完成终结性期末考试文字输入任务。
终结性试卷二论述题: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进一步做好病例诊断和救治工作,医学专家工作组对医疗救治工作持续进行分析、研判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推出新的诊疗方案版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50分)答:这次对诊疗方案进行的修订和完善再次验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⑶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50分)答: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我们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即科学的分析综合,化为系统的意见和办法。
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进行验证,并把正确的东西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
化为行动。
这符合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实践-认识-实践。
终结性试卷三论述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100分)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百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终结性试卷一论述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
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100分)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
为什么说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呢
为什么说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呢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为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个一定点,就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
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认识
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认识2022春期国开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试题及答案[论述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参考答案: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是一种常态,而这也是工人罢工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劳动时间是资本家和工人博弈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一个生产纺纱的工厂、资本家购买了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工人到资本家的工厂进行劳动。
纺纱工人利用纺纱机器等其他生产工具加工棉花、最后生产出纱产品,包括纱线、布料等。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也是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在这个劳动过程中,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而劳动产品也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与此同时,这个生产纱产品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增殖的过程,即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纺纱工人的劳动过程,就是劳动力商品实际使用本身的过程,就是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也是价值增殖的过程。
假定一个纺工人劳动力的价值需要6个小时就可以生产出来、也就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劳动力的工资。
但是,由于工人把劳动力卖给了资本家,劳动也隶属于资本家,资本家就可以要求工人工作8个小时、那么,多出来的2个小时所创造的价值就归资本家所有。
所以,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纺纱工人6个小时的劳动看做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2个小时的劳动看做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这就说明,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
济规律
参考答案: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
即资本家用绝对或相对地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由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它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
(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
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