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简介

合集下载

同济建筑工程系

同济建筑工程系

同济建筑工程系同济建筑工程系,位于中国上海,是同济大学的一个重要学院,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

本文将介绍同济建筑工程系的背景、教学特色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背景同济建筑工程系创建于19世纪初,起初是一个建筑工程的研究机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所高等学府。

经过多年的努力,同济建筑工程系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建筑学府之一,以其卓越的学术研究和优秀的教学质量而闻名。

二、教学特色同济建筑工程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系内设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同时,同济建筑工程系鼓励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助。

三、课程设置同济建筑工程系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建筑设计、结构力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课程。

同时,系内还设有选修课程,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

课程设置灵活多样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四、师资力量同济建筑工程系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专家。

教师们既拥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成果。

五、就业前景同济建筑工程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内外建筑工程和相关行业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毕业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使他们在职场上具备竞争力。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增长,因此同济建筑工程系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六、未来发展同济建筑工程系以培养创新型和国际化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正在积极推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致力于增进国际学生的招生数量,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

此外,同济建筑工程系还与工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开展工程实践和人才培养项目,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中国最好的10所土木工程系

中国最好的10所土木工程系

中国最好的10所土木工程系: 1.清华大学 2.同济大学 3.天津大学4.东南大学 5.浙江大学 6.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并入)7.华南理工大学8.湖南大学9.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并入)10.西安建筑工程大学英国建筑师协会承认上述十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文凭,这些十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毕业生可在英国申请工程师职称。

1. 清华大学学校名气就不用说了。

今年清华土木系的招生可能又是令人失望。

2001年我知道土木系的结构工程和防震减灾工程的录取最低分只有310分。

2002年的情况呢?据现在的情况来看估计录取分大约335左右。

专业课没有同济的相关专业难。

有北京钢铁学院、北方交大、石家庄铁道学院等等学校报,可能是名气大的缘故,很多牛的同学不敢报。

建议有实力的同学不必观望,下定决心,上的机会极大,考上后留学机会多多,前途大好。

2. 同济大学专业名气好,学校名气不是很强。

处于上海,全国顶尖高手报名的热点,特别是结构工程,报名人数极多,危险系数大。

专业课出得为同类高校最难,总分却不低于他们,特别是同济的结构力学和钢结构、材料力学、混凝土难。

复试为差额,淘汰多。

建议没有绝对实力和足够复习时间和把握的同学慎报。

很牛的同学例外。

建议报者六级80以上,数学基础好,力学有天赋。

总分380以上有机会公费(还要看复试表现)。

机会多,前途大好。

3. 天津大学4. 东南大学这两所学校也是建筑业一流的学府。

名气很响。

也是报名比较多的学校。

专业课并不很难。

名气与同济大学旗鼓相当。

竟争较激烈。

建议报者有一定的把握和实力。

是报清华、同济大学没绝对把握的同学的最佳选择。

考上后,机会多,前途大好。

5. 浙江大学6. 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两所学校也是建筑业名气较好的学府。

浙江大学好环境。

他们是全国十大名校。

学校名气好。

竟争比较激烈。

建议报者有一定的把握和实力。

是土木同学的好选择。

考上后,机会多,前途大好。

7.华南理工大学位置好,处于广州。

安得广厦千万间,先来“土建”读四年——土木建筑专业相关高校推荐

安得广厦千万间,先来“土建”读四年——土木建筑专业相关高校推荐

安得广厦千万间,先来“土建”读四年——土木建筑专业相关高校推荐●嘉鱼(整理)目前,我国设置建筑学专业的高校非常多,并且各院校的办学历史、师资水平、科研实力等方面都有院校属性:“985工程”、双一流院校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同时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校区。

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被普遍认为是“985工程”院校中的第一梯队,是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

合并了“建筑老八校”中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后,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分别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分别是光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飞行器设计、环境工程。

就业特色:2021年有应届本科毕业生3742人,其中3634人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毕业率为97.11%。

毕业学生中就业人数3074人,初次就业率为84.59%。

2021届毕业学生中,有1207人被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有671人考研录取,有189人出国(境)留学,读研比例达56.88%。

国内读研学生中,有1347人在本校,院校属性:“985工程”、双一流院校简介: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

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

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同为“建筑老八校”之一)、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

2016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四年制

2016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四年制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学专业(含室内设计方向)培养方案(四年制)
一、专业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建筑系,源自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 筑系等,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由这些校系合并而成。1986年以来发展成为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 景观学系等组成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其中建筑系是各系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专 业设置最齐全的建筑系。
与通讯等)
8、具备卓越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成为中国建
8、组织、领导和管 筑设计行业的引领者。
理能力
1、身心健康
1、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向上的心态,选体育。
2、道德修养 人
3、民族精神
2、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优良作风,选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3、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在设计及管理中能够坚持贯彻。
4、理想信念
4、能够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为人诚实、正
5、国际视野
直。
6、人际交往 格
7、团队合作
5、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6、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7、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表 2 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或途径
方面
内容
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1、数学知识
1、数学知识通过课程讲授、小组教学、课后作业及讨论等教学方式来完
建筑学专业每年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含室内设计专门化方向)约130名。其中外国留学生比例约 15%。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7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35名左右。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
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同济大学简介(PPT)

同济大学简介(PPT)
同济大学 Tongji University
(上海)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石凤海
2015年1月9日
中国政区图
同济大学
同济大同济大学前校长 陈从周,古建筑、古园林专家,散文家,著有《说园》等 裘法祖,中国外科之父。 武忠弼,病理学专家 朱家骅,前中国中央研究院院长 倪超,国立成功大学首任校长 罗云平,国立成功大学前校长 林同炎,桥梁大师 夏建白,物理学家 杨继曾,兵工专家 汤元吉,化学家 赵学颜,兵工专家 周芳世,机械专家 乔石,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宗白华,美学家 戴望舒,诗人 冯至, 诗人 殷夫,“左联五烈士”之一 周均时,同济大学前校长,革命烈士 黄杲炘,英文诗歌翻译家 叶可明,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家
金士翱,麻醉专家 王之卓,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李志坚,半导体物理与微电子技术专家 程孝刚,机械专家 夏坚白,现代大地测量学和天体测量学家 吴熙瑞,生殖医学专家 梁文灏,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 沈世钊,结构工程专家 江欢成,土木结构专家 童第周,生物学家 陈星弼,半导体器件及微电子学专家 刘建航,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 董石麟,空间结构工程学家 顾翼东,化学家 张锦秋,建筑大师 陈家琪,哲学家 丁士昭,工程管理专家 尤彭熙,医学教授, 以“空劲”(Empty Force)闻名 曾乐, 焊接专家 胡茂元, 上汽集团董事长 陈志鑫, 上海大众公司总裁 李桓英,麻风病防治专家,感动中国候选人。 宋林, 华润集团总经理 周纪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肇经,中国水利学之父 姚永政,中国人体寄生虫学奠基人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奠基人 许钟麟,中国洁净技术理论奠基人 韩也良,中国生态旅游之父 李荣兴,曾参与火星登陆探索计划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华裔教授 李桓英,麻风病专家 李金城,青藏铁路总工程师 程京,生物芯片专家 潘云鹤,计算机专家,原浙江大学校长 唐登杰,上海市副市长 陈虹,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裁 孙文杰,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万钢,同济大学前校长,中国致公党副主席,2007年4月27日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部长 王小慧,摄影艺术家 吴志强, 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 严庆龄, 台湾汽车业创始人之一 张象贤, 台湾机械工程大师,有台湾工学之父的美誉。 宁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地测量学泰斗。 许厚泽,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 周慎杰,力学专家 郑儒根,测绘遥感信息工程专家 吴在德,外科学家,原同济医科大学校长

同济大学本科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本科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制五年制本科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建筑师职业素养,并富于创新精神的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及专业领导者。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室内设计工作,也可从事建筑学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基本要求1.德育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法治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坚持既勇于探索创新、开拓进取又勤恳实干、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

了解国防知识,树立国防观念。

2.智育(1)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法律与法规。

●了解国防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了解计算机技术与文化,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语言及方法。

●了解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领域的程序的操作应用技能和方法。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听、说、读、写的能力。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画法几何和阴影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建筑物理声、光、热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了解建筑给排水、电气、空调等相关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及在建筑设计中的综合运用方法。

●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了解人类文化及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等。

●掌握建筑设计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建筑画的基本理论和技法。

●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了解外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了解当代中外主要建筑流派和思潮的理论和影响。

●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济的专业排名

同济的专业排名

同济的专业排名同济大学现有13个学院,拥有理、工、文、法、医、管、经、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10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数位居全国第7位,科研经费: 第8位。

其中建筑、土木、交通、环境、海洋、汽车等专业为国内领先。

第一档:: (1)建筑系:同济大学最具盛名的专业,实力很强,培养了很多有名的校友(不仅有著名的建筑师,也有歌唱家、天文学家、计算机专家、艺术家、导演、摄影家、作家、企业家),分配形势好,发展势头也很猛。

: 与清华、东南(最近东南建筑系被南大挖了墙角,实力大损)并为三大名: 校。

建筑系的考分很高,尤其是在外地,也是同济少数收到过高考状元的: 系。

50多年来基本上是同济最难考的专业,应具有考清华一般专业的分数: 才能进。

学本专业要够酷够眩,及足够的钱。

考分等级“高”。

: (2)规划系:中国的男拨万,实力不容质疑,分配形势也不错,硕士生: 年收入基本在10万以上老师年收入在百万以上的也比比皆是,不信只要: 看看建筑成规学院门口停满的私家车。

考分评级“上”。

: (3)土木系:同济大学最具实力的王牌系,包含了同济原工民建、桥梁: 、地下、岩土、力学等众多优势专业,其整体实力应在清华之上,尤其在桥梁、地下建筑、岩土、钢结构结构工程、抗震防灾等方面已具有国际影: 响。

该系是同济学风最好的,刻苦勤奋,成材率高,培养了很多英才。

就: 业前景不错,考分评级“中上”。

土木是学院,不是系: (4)海洋系:同济的后起之秀,教师实力非常强大,在海洋地质、地球: 物理、海洋古生物、地震探测研究等是国内最好的,并具有世界影响力,也是学校、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对象,近年为同济挣得很多荣誉。

专业未来前景很好,但要耐住目前的寂寞。

考分等级“下”。

海洋学院,属于基础学科: (5)汽车系:也是同济的后起之秀,目前总体实力在清华、吉工大之后,能居第3位,但发展势头很好,有赶超清华的势头。

学风很好,有双外语优势,及和德国的紧密联系,及上海汽车工业发展的依托,学校也十分重视。

2020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102478321107307 陈盛根
382
393
775
拟录取
工程
桥梁工程系
桥梁与隧道
102478210806642 姜一凡
389
381
770
拟录取
工程
桥梁工程系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同济考研联盟
桥梁与隧道
102478321107308 申志飞
381
376
757
拟录取
工程
桥梁与隧道
102478370712741 陈一凡
353
327
680
结构工程
拟录取
暑期学校
建筑工程系
102478422514122 李翀
371
307
678
结构工程
拟录取
建筑工程系
102478360211919 汪永结
360
317
677
结构工程
拟录取
建筑工程系
102478000000177 李国桢
345
331
676
结构工程
拟录取
暑期学校
建筑工程系
102478351211671 易滔
355
380
735
拟录取
工程
桥梁与隧道
102478121105674 赖明辉
359
374
733
拟录取
工程
桥梁与隧道
102478000000127 黄鸿耀
343
387
730
拟录取
工程
桥梁与隧道
102478000000279 唐峰
359
368
727
拟录取
工程
桥梁与隧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 沈祖炎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 沈祖炎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沈祖炎(主要成就是在土建领域中的钢结构方面)个人履历男,1934年6月生,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理论和工程结构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高层建筑钢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结构稳定理论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在国际钢结构工程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研究成果被我国多本国家规范所采用,为我国自己的钢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填补我国在高层钢结构工程领域的空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其专长是结构非线性稳定理论问题和高层钢结构抗震。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教委、建设部、冶金部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1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9项,上海市重点工程项目一等奖2项。

近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2部。

多部著作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奖一、二等奖。

1987年被授予上海市普通高校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988年获国家全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1990年获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1995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2000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祖炎教授,1934年6月生于浙江杭州。

1951年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毕业。

1955年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本科毕业,1966年同济大学博士学位层次研究生毕业。

曾任同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国家土木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及评估委员会主任、美国结构稳定研究委员会委员、国际桥梁与结构协会钢木结构委员会委员等。

现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专家,并被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薄壁型钢轻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副理事长、上海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副会长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工程系考博心得及真题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工程系考博心得及真题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工程系考博心得及真题在岩土在线论坛上转悠很长时间了,从这里得到了很多资料。

及时解决了我的很多问题,在此感谢各位兄弟姐妹!我是2009年考的博士。

由于是同济本校的,所以对土木工程学院的博士考试还有一定的了解。

有些人在考后会洋洋洒洒几千言,让后来人看起来那个累啊!在这里我废话不多说了,简简单单列一下心得体会,并附上手头上的历年真题!博士考试原则: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这边,特别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所以考试大纲上列出的课本,一定要买一本好好的看,仔仔细细的看。

考题中没有难题,全是考查基本概念。

各门功课的复习心得和要领(我是考的地下建筑工程系):1、英语课。

英语的题型有四种。

单选、阅读、翻译、作文。

单选、翻译、作文是拉不开分的,大家都差不多。

即便是我这个背过GRE的人,看到单选里的单词,还是有一半以上没见过。

所以,建议做好一本《考博英语100篇》就好了。

阅读50分,能保住30分。

其它三项怎么也能拿个20几分。

这样得分在55分左右,够了。

(按照理念的惯例,英语线在最低43~55分之间)2、弹性力学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复习的。

我在同济上研究生上这门课的时候,教授就说“这个地方是重点,考博会考得”。

所以,考试重点我还是抓的住的。

专业课,还是要理解概念,记住一定要概念清晰。

至于课本,推荐江理平的,而不是吴家龙的《弹性力学》。

吴家龙的太晦涩难懂了。

3、土力学除了必选的弹性力学,可以有一些别的选项。

大多数本校的选了〈地下结构〉,我则是选了〈土力学〉。

因为土力学出题的范围每年都是固定的。

我考得时候,有个同门推荐张振莹的〈土力学解题指导〉(大概是这个名字)。

考后,我想说“我操”“丫的,这哥们害苦我了”“复习偏了”。

还好我的土力学功底比较深,NND!关于土力学,只说一句话课本,课本足够。

就买大纲推荐的教材。

甚至题都不用做!关于复试外校的人,都很紧张。

其实你不用紧张,一般复试只是个过场。

教授们坐在一起,看看你不傻不痴呆的,就那么过了。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介2006.06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介2006.06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介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Tongji University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知名的集团化管理的特大型甲级设计单位。

持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市政、桥梁、公路、岩土、地质、风景园林、环境污染防治、人防、文物保护等多项设计资质及国家计委颁发的工程咨询证书,是目前国内设计资质涵盖面最广的设计单位之一。

经过近五十年的积累和进取,我院拥有了雄厚的设计实力、丰富的人力资源、先进的设计手段。

全院现有职工900人,一级注册建筑师98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14名。

1986年以来我院共有近200项设计作品获奖。

作为一所国际著名高校设计单位,我院非常重视建筑教育。

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生、博士生。

此外,我院具备丰富的对外交流合作经验,曾成功的与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著名事务所合作,并互派员工交流学习。

按ISO9001标准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中国SAC和美国RAB双重认证。

自2001年起,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签订了每年累计赔偿一亿元人民币的工程设计险合同。

我院有能力提供顶尖的设计产品和一流的咨询服务。

法人代表:丁洁民网址:电子信箱:info@电话:8621-65987788传真:8621-65985121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邮编:200092Introduction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ongji University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ongji University, founded in 1958, is one of the leading design groups in China with the most comprehensive range of disciplines available in the country, allowing it to develop many types of design project. It holds design certificates issued by the Stat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for China in architecture, municipal engineering, bridge engineering, highway engineering, g 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geology, landscap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ivil air defence and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It also holds a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ertificate issued by the State Planning Committee.The Design Institute has developed its strength in design, manpower and technology through its 50 years of experience. It employs 900 professionals including 98 State First Class Registered Architects and 114 State First Class Registered Structural Engineers. It has won nearly 200 prizes for its design work since 1986.Affiliated to a well known university, the Design Institute has a tradition i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t has cultivated a number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ddition, the Design Institute has successfully collaborated with many well known design firm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Germany, France and Spain etc. Exchange of staff is also part of the collaboration.The Design Institute has been approved to the ISO9001 Quality Assurance Standard by Shanghai Audit Centre and RAB, the American ISO assessment organization. In 2001, the Design Institute signed an Engineering Design Insurance Contract with PICC, one of the leading insurance companies in China. This gives total cover of 100 million RMB per annum.。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 五年制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 五年制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含室内设计方向)培养方案(五年制)一、专业历史沿革同济大学建筑系,源自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系等,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由这些校系合并而成。

1986年以来发展成为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等组成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其中建筑系是各系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齐全的建筑系。

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自创建以来,建筑学人一贯崇尚理性务实,革故鼎新,不跟风、不随流,在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建筑思潮面前,始终有着冷静观察、独立思考、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态度和胸襟,从而使同济建筑学具有一种独特的学术性格和传统。

建筑系设有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设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技术科学三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属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可招收博士后,并可招聘长江学者。

拥有本科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门。

建筑学专业每年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含室内设计专门化方向)约130名。

其中外国留学生比例约15%。

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7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35名左右。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五年制本科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建筑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课程性质学分比例公共基础课5724.1%专业基础课6828.7%必修课4418.6%专业课选修课12 5.1%公共选修课10 4.2%实践环节4619.4%合计毕业学分237100%四、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具备建筑师的职业素养、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富于创新精神的新领域的开拓者以及本专业领域的专业领导者。

五、专业培养标准表1专业标准方面内容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知识与智力能力1、数学知识2、自然科学知识3、人文科学知识4、专业知识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1、熟练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选:高等数学C。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学科介绍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学科介绍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学科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高校中最早设置的两个桥梁工程学科之一。

1987年成立我国高校中第一个桥梁工程系,1988年获准建立我国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8年成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被遴选为上海市十个“重中之重”学科之一,在2002年和2007年两次“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全国第一。

桥梁工程系目前设有4个学科群及11个研究(试验)室和1个教学研究室,是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同济OVM预应力研究中心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桥梁工程设计院等专业机构的挂靠单位,也是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中国团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CCES)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和风工程委员会等学会组织的常设机构所在地。

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正高级职务者33人、副高级职务者21人、中级职务者27人。

每年招收桥梁工程专业方向本科生约75人、硕士研究生约90人、博士研究生约25人。

教学与科研基地拥有桥梁馆、风工程馆、TJ-1风洞馆和嘉定校区李国豪实验馆等四栋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教学和科研设备以五座边界层风洞群、世界上综合试验能力最强的多功能振动台阵、国内吨位最大的双向动/静液压伺服加载系统以及成套桥梁检测监测设备等为代表,固定资产总值约3亿元。

桥梁工程系积极对接我国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以桥梁工程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桥梁工程设计、施工和管养的关键技术研究为总目标,逐步形成理论研究、物理实验、现场实测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努力建设成为与国际大型桥梁及动力研究前沿接轨的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国家级重要基地和国际性中心。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设 从事教学 、 科研 的研究所 ( 中心 ) 、 材 料专业实验室 、 材 料 测试 中心 实 验 室 、 材 料 检 测 室 及 上 海 同材 科 技 发 展 有 限公 司 等 机 构 . 拥 有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一 级 学 科 博 士 学 位 授 权 点 和博 士 后 流 动
站, 其 中材 料 学 ( 原无 机非金属材料 ) 是 全 国首批 博士 点之一 , 也是 国家和上 海市重 点学科 、 国 家“ 2 1 1 工程” 项 目重 点 建 设 学 科 、 教 育部 2 I世 纪 教 育 “ 振兴行 动计划” 的重点建设 学科 、 “ 长 江 学者奖励计划” 特 聘 教 授 设 岗学 科 . 学 院现 有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本 科 专 业 , 下 设 5个 专 业 方 向 :建 筑 材 料 、 高分 子材料 、 无 机 非 金属材料 、 金属材 料 、 复合材料. 材料科 学 与工程 研究 生专业有 材料 学 、 材料 物理化 学 、 材 料 加 工工程 、 生物材料 、 纳米材料与技术 等 , 各专业具有二级 学科硕士 、 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 院 以科 学研 究 和 工 程 实 践 成 果 为 办 学 基 础 , 以具 有 国际 化 视 野 的 、 良好 科 学 素养 和 工 程 实 践 能 力 的 师 资 队伍 为 保 障 , 创 建 以递 进 式 课 程 群 为课 堂 教 学 链 , 以实 习基 地 、 教学 实验平 台、 创新研发基地 为创新实践链 , 以工程实践 、 国际化教 学 、 双 学 位 等 为 交 流 合 作 链 开 放 型 卓 越 人 才培养体 系. 综合考 虑本科 、 硕 士 和 博 士 3个 阶段 , 提高人 才培养 效率 , 形 成“ 4 + M” 卓 越 人 才 培养模式 . 学 院师 资 力 量 雄 厚 , 现 有教职 工 1 3 1人 , 其 中正 高 职 教 师 4 O人 、 副高职教 师 3 7人 , 博士生 导师 3 7人 . 学 院 承 担 着 国家 重 点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 9 7 3 ” 计划) 、 国家 高技 术 研 究 发 展计 划 ( “ 8 6 3 ” 计 划) 项 目等 国家 级 项 目 , 省部级重大和重 点科研 项 目, 并 积 极 参 加 全 国 和 上 海 地 区 的 重 大 工 程 项 目的 建设 和 研 发 , 接受各类 企业委托 的技术 开发 项 目, 向社会输 出了一批 高科技成 果. 在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科 的应 用 基 础 和 高 新 技 术 领 域 探 索 创 新 , 形 成 了 以建 筑 材 料 为 特 色 , 高 分 子 材 料、 无机材 料 、 金属材料 、 复合 材 料 和 纳 米 材 料 齐 头 并 进 的学 科 格 局 . 学 院 长 期 坚 持 与 国 内外 同行 密 切 合 作 和交 流 , 聘 请 了来 自德 国 、 美国、 日本 、 丹 麦 等 国及 我 国材 料 界 的 知 名 专 家 学 者 为 名 誉 教 授 或 兼 职 教 授 , 开展科研 合作 . 并 积 极 拓 展 国际 办 学 途 径 ,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钢与轻型结构研究室2009年度年报本年报统计日期:2009.01.01~2009.12.312010年1月编印钢与轻型结构研究室2009年度报告(2010/01/15完稿)(1)人事变更3月:硕士研究生程欣(导师陈以一)经提前攻博方式转为博士研究生(导师陈以一)、硕士研究生闫伸(导师赵宪忠)经提前攻博方式转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赵宪忠)。

3月:研究生汪文辉(导师陈以一)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毕业后到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工作。

3月:硕士研究生史炜洲和刘永强(导师童乐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毕业后分别到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设计院工作。

5月:硕士研究生周丽瑛(导师童乐为)因2008年赴英国一公司实习一年,推迟一年于2009年5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毕业后到新加坡城市道路建设管理局工作。

5月:研究生董柏平、石运东(导师陈以一)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毕业后董柏平到美国Leigh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石运东到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5月:研究生邰慧(导师赵宪忠)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毕业后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

6月:博士生研究生孙建东、王新毅、顾敏(导师童乐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毕业后分别到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南昌工程学院土木系、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工作。

7月:童乐为教授、赵宪忠副教授分别担任新一届建筑工程系主任和副主任。

7月:日本熊本大学工学博士隋伟宁进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联系导师陈以一。

9月:硕士研究生潘伶俐、吴旗、刘浩晋(导师陈以一)入学。

9月:硕士研究生楼瑜杰、陈颖智、周青、Oluo(尼日利亚)(导师童乐为),博士研究生刘洋、潘春宇(导师童乐为)入学。

9月:硕士研究生王彬、李明、秦如、Chisanga Kaluba(导师赵宪忠)入学。

9月:博士研究生鞠晓臣(2008年9月入学)因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而退学,赴日本名古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0月:硕士研究生李永振(导师赵宪忠)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前言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教学和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目前院内设有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和水利工程系5个系所。

另外还设有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40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在校研究生指导教师219人、正高级职称126人、副高级职称109人。

现有9个博士点学科研究方向、12个硕士点学科、2个工程领域。

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创新知识、引领发展,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拔尖创新人才始终是土木工程学院各项工作的主旨。

百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业绩享誉海内外,培养造就的土木工程方面专业人才遍布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

近几年,土木工程学院各学历毕业生总人数保持在1200人左右,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直接负责,学院和各系所都指派专人进行就业相关指导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自2014年起,应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之要求,我院开始撰写《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旨在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图表来分析就业形势、毕业生去向、毕业生就业质量等特点,同时也对每一年的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根据数据反馈意见或建议给学院教学工作,希望能够为学院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持。

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二零一六年十二月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6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总数为1128人,其中博士毕业生113人,硕士毕业生498人,本科毕业生517人,如图1所示。

大学_同济大学专业门类排名

大学_同济大学专业门类排名

同济大学专业门类排名同济大学的优势专业: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经过110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

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

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

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

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由土木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

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

,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

,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

,列为中管高校。

同济大学的专业排名:(1)、工学门类[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第12名/6星级/地区第2名。

[测绘类] 测绘工程:第2名/6星级/地区第1名。

[地质类] 地质工程:第8名/5星级/地区第1名。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第66名/3星级/地区第6名。

同济大学 最好的专业

同济大学 最好的专业

同济大学最好的专业同济大学最好的专业1土木工程专业专业介绍: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

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

就业方向: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在建筑材料、工程和大地测量、房屋建筑学、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构造与设计。

涉及的领域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设计、施工组织及管理、建筑工程甲方管理、监及房地产管理等。

2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文物建筑保护、建筑技术设计、科学研究、管理及建筑教育等方面工作。

3车辆工程专业专业介绍: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和技术等问题的重要工程技术领域。

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使用广泛,它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及交通运输事业的振兴和发展。

就业方向: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汽车的设计制造部门工作,同时,还可从事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的工作,也可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另外,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在出国深造方面,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汽车新技术在各国间的交融性和共通性,该专业的学生出国深造相对比较容易,回国服务的空间也异常广阔。

4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系是同济大学规模最大的一个系,设有结构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三个二级学科。

具有十分强实的师资和科研力量,享有国内外声誉的著名专家、学者,推动着国内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

现有教职员工116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0人,讲师30人,办公室职员及试验室技术人员15人。

建筑工程系教学工作主要通过教学管理中心(下设:混凝土结构教学管理室、钢结构教学管理室、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管理室、结构力学教学管理室、工程制图教学管理室、系外教学管理室)来组织运作;科学研究工作通过15个研究室团队来开展,研究方向涉及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多高层钢结构、轻钢结构、高耸钢结构、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预应力结构、钢-混组合结构、木结构等各类结构的抗震、抗风、抗火、稳定、疲劳、耐久性、可靠度、检测加固、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等。

近年来建筑工程系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系企合作等各个层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丰硕成果。

每年平均招收各类硕士研究生220多名、博士研究生50多名,完成了众多的教学改革项目,出版了大量的高水平教材。

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上海市级教学名师4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个。

已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许多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常开展师生访问、中外联合毕业设计、学术交流、共同研究等活动和项目。

主办和承办了众多的国际学术会议。

主持完成了国家攀登B计划、国家863、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建设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建委、教委等资助的大量纵向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负责完成了上海市及其他省市大量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关键课题的研究,获得1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及40余项国家专利。

主编和参编了80多部国家和上海市有关建筑结构设
计、施工、检测、鉴定等规范或标准,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现有系企合作层面的研发中心7个,同济大学挂牌的校外企业研究生实习基地3个,每年企业颁发的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总量达到16万元。

每年举办分别有8支研究生队伍组成的足球锦标赛和篮球锦标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