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
用微穿刺法实验证明,肾小球的滤过液就是血浆中的超滤液。
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外径6-10μm的微细玻璃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
在与囊腔相接部位的近球小管内,注入石蜡油防止起滤液进入肾小管。
用微细玻璃管直接抽到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图8-2)。
分析表明,除了蛋白质含量甚少之外,各种晶体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尿酸和肌酐等的浓度都与血浆中的非常接近,而且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的相似,由此证明囊内液确是血浆的超滤液。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据测定,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
照此计算,两侧肾每一昼夜从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总量将高达180L。
此值约为体重的3倍。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称为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经测算,肾血浆流量为66ml/min,所以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滤过分数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幔有小球小茁到囊腔中。
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K f)(即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的状态)和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K f×P UF,P UF表示有效滤过压。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人体两侧肾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估计在1.5m2以上,这样大的滤过面积有利于血浆的滤过。
在正常情况下,人两肾的全部肾小球滤过面积可以保持稳定。
但是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以致有滤过功能的肾小球数量减少,有效滤过面积也因而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结果出现少尿(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之间)以致无尿(每昼夜尿量不到100ml)。
尿液形成的过程

尿液形成的过程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尿液形成的过程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生成基本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三个基本步骤。
(一)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的过程。
滤液除含极少量蛋白质外,其余各种成分的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血浆接近。
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不能滤入肾小囊囊腔,仍存留于血液中。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小管上皮细胞,重新进入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由于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的结构各有特点,故重吸收的能力差异很大。
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原尿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吸收。
此外,原尿中大部分水和电解质及部分尿素、尿酸等,也在该段被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代谢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分泌与排泄过程。
主要包括泌H+、泌K+、泌NH3.还可将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如肌酐、对氨基马尿酸等排入管腔。
此外,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也主要通过肾小管排泄。
以上这些物质的排泄大多在近端小管进行。
尿液的形成的过程及说明图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与肾小囊之间)——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其余的成分都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虑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原尿中的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一些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尿液形成的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出,,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2)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成分又被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
肾脏的功能

b
b b
b
电中性分子: 电中性分子:通透性决定于分子的大小 带负电大分子: 带负电大分子 : 内层细胞层和基膜内侧 部的带负电结构可阻止它通过。 部的带负电结构可阻止它通过。 带正电大分子: 带正电大分子 : 虽然可能通过内皮细胞 层和基膜内侧部, 层和基膜内侧部 , 但基膜外侧部和裂孔 膜是它的主要屏障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为1.5m 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为1.5m2,物质通过滤过膜的 多少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和所带电荷 分子量: 分子量: 有效半径<2nm的中性分子可自由通过 有效半径<2nm的中性分子可自由通过 ,>4.2nm 不能通过,介于2.0~4.2nm 2.0~4.2nm之间的分子可随半径 不能通过,介于2.0~4.2nm之间的分子可随半径 的增加, 的增加,通透性降低 电 荷: 正电荷物质易通过, 正电荷物质易通过,负电荷物质不易通过 滤过膜的组成: 滤过膜的组成: 内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中间基膜层 外层肾小囊上皮细胞层
高血压晚期,入球小A硬化, 高血压晚期,入球小A硬化,GFR
2.肾小囊内压 2.肾小囊内压
b
正常情况下比较稳定 病理情况如: 病理情况如:
肾盂输尿管结石、肿瘤——肾小囊内压 肾盂输尿管结石、肿瘤——肾小囊内压 , 有 ——GFR 效滤过压 ——GFR
b
3.血浆胶体渗透压 3.血浆胶体渗透压
b
正常情况下变化不大, 正常情况下变化不大 , 如全身血浆 蛋白 ——血浆胶渗压 ——有效滤 ——血浆胶渗压 ——有效滤 过压 ——GFR ——GFR
4.肾小球血浆流量: GFR影响较大 4.肾小球血浆流量:对GFR影响较大 肾小球血浆流量
b
b
血尿屏障名词解释

血尿屏障名词解释
血尿屏障是指人体肾脏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及周围间质组织等多个结构和组织所形成的一个阻碍尿液中红细胞通过的屏障。
血尿屏障的建立主要依靠以下组成成分:
1.肾小球滤过膜:肾小球滤过膜是血尿屏障的第一道防线,由
内外两个层次组成。
内层是由内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壁,外层是由肾小球基底膜和足细胞膜构成的。
这个滤过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允许尿液中小分子物质如水、盐等通过,但阻拦尺寸较大的物质如大分子蛋白和红细胞等。
2.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是连接肾小球和集合管的结构,在
血尿屏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活性转运和分泌作用,将滤过的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和过多的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同时从体内排出废物和毒素。
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只允许特定的物质通过,阻挡红细胞和大蛋白的进入尿液。
3.周围间质组织:周围间质是血管和肾小管之间的间隙,其中
存在一些细胞和成分,如巨噬细胞和小细胞间质细胞等。
它们通过充当排除通道的作用,阻止红细胞和大蛋白进入尿液。
总体来说,血尿屏障是由多个层次和组织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其选择性通透性和物质转运能力,保证了血液中正常的成分不被排入尿液中。
一旦这个屏障受到损伤或破坏,红细胞等物质就会逸出至尿液中,导致血尿的产生。
因此,维护和修复血尿屏障对于保护肾脏健康非常重要。
生理学学习指南——尿的生成和排出

⼀、基本要求 掌握:1.肾⼩球滤过:滤过膜及通透性;影响肾⼩球滤过的因素。
2.肾⼩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重吸收⽅式(主动、被动)及Na+、Cl-、H2O、HCO-、K+、葡萄糖重吸收。
溶质浓度、肾⼩球滤过率对肾⼩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影响。
3.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理作⽤及其分泌的调节。
熟悉:1.肾⾎液供应特点、肾⾎流调节。
2.分泌与排泄机能:H+、NH3、K+的分泌。
3.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和浓缩尿与稀释尿的形成。
了解:1.肾的功能、结构特点 2.膀胱与尿道的神经⽀配、排尿反射。
⼆、基本概念 肾单位( nephron)、肾⼩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滤过分数(fildtration fraction)、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利尿(water diuresis)、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重吸收( reabsoption)、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滤过平衡(filtration equilibrium)、清除率(clearance)、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肾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三、重点与难点提⽰ 肾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尿的⽣成和排出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①排除⼤部分代谢终产物及异物。
每天尿量⼩于400ml,将有部分代谢终产物在体内积聚。
每天尿量在100~400ml,称少尿,少于100ml,称⽆尿。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③保留体液中的Na+、K+、HCO-3、CI- 等重要电解质,排出H+,维持酸碱平衡。
此外,肾还具有内分泌功能,产⽣肾素、促红细胞⽣成素、羟化的维⽣素D3等⽣物活性物质。
泌尿系统物理知识点总结

泌尿系统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肾脏的滤过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它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体液中多余的物质。
在肾脏的滤过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压、滤过率的调节、肾小管的重吸收、尿液的形成等。
1.肾小球的滤过压:肾小球是肾脏的滤过单位,它由毛细血管球状丛和肾小管组成。
在肾小球中,毛细血管球状丛的血压驱动着血浆向肾小管腔内的滤过液中进行过滤。
肾小球的滤过压是由毛细血管内的血压和肾小管腔内的压力共同决定的,它是维持肾小球滤过的重要物理参数。
2.滤过率的调节: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肾小球从毛细血管进入肾小管的血浆量。
在生理条件下,肾小球的滤过率是由肾小球滤过压和肾小球的滤过膜的通透性共同决定的。
通过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压和滤过膜的通透性,可以有效地调节肾小球的滤过率。
3.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管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对肾小球滤过液进行重吸收和分泌。
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主动运输、袢后吸收和水电解质平衡等物理机制。
4.尿液的形成:尿液是肾脏经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后所形成的液体,它主要包括水、尿素、尿酸、尿酸盐、氨基酸、糖类、无机盐、激素等成分。
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脏需要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同时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的物质。
二、尿液的排泄尿液的排泄是指将肾脏滤过后形成的尿液从肾脏排出体外的过程。
在尿液的排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的物理结构和功能。
1.肾盏和输尿管的结构和功能:肾盏是肾脏的排尿通道,它负责接收肾小管排出的尿液,并将其输送到输尿管中。
输尿管是连接肾盏和膀胱的输尿通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肾盏中的尿液输送到膀胱中。
在肾盏和输尿管的排尿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肾盏和输尿管的物理结构和波动传输等机制。
2.膀胱的贮存和排空:膀胱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它起着贮存和排空尿液的功能。
在膀胱的贮存和排空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膀胱的物理结构、容量和压力等参数。
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损伤的主要机制

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损伤的主要机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损伤的主要机制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组以肾小球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
肾小球滤过率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肾小球滤过率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指单位时间
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体积的量,它是衡量肾脏滤过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以毫升/分钟(ml/min)为单位,正常成年人
的GFR约为125 ml/min。
GFR是由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驱动力决定的。
肾小
球滤过膜由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足突细胞组成,它们形成了血液和尿液之间的隔离屏障,只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
GFR的决定因素包括肾小球血流量和滤过膜功能。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动脉血流量较高,确保足够的血浆被滤过。
同时,滤过膜的通透性受到神经调控、血压调节和肾内激素的影响,保持合适的滤过率。
GFR的测量可以通过使用内源性标志物(如肌酐)或外源性
标志物(如菊粉)的清除率计算得到。
这些标志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与肾小球滤过和清除速率成正相关,因此可以间接反映GFR的水平。
GFR的变化与肾脏疾病、血压调节失常、代谢性疾病等相关。
低GFR可能暗示肾脏功能障碍或慢性肾病的存在,而高GFR
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因此,准确评估和监测GFR对于肾脏健康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第八章泌尿讲课文档

第四十四页,共95页。
2. 髓 袢
● 髓袢重吸收20%的NaCl和15%的水。 ● 主要吸收部位——髓袢升支粗段
Na+:2Cl- : K+同向转运模式 ● 髓袢各段对水的通透性不同,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有关(后 述)
第四十五页,共95页。
❖ 降支细段:Na+不易通透, H2O高通透,小管液渗透压
2.分泌与排泄机能:H+、NH3、K+的分泌。
3.逆流倍增与逆流交换。
了解:1.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 2.浓缩尿与稀释尿的形成。 3.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
第三页,共95页。
概述
● 尿的生成与排出由肾脏完成 肾小球滤过
包括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肾脏通过泌尿过程实现排泄功能
自身调解维持相对稳定;应急状态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第三十七页,共95页。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 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过液 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 小管液中99%的水、100%的G及不同量的钠、尿素等被重 吸收;肌酐、尿酸、钾等被分泌入小管腔。
第三十八页,共95页。
应肾皮质,5%供应外髓,1%内髓。
第二十五页,共95页。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一定的变 动范围(80~180mmHg)内能保持恒定。 ● 自身调节的机制: * 肌源学说:牵张感受器 * 管-球反馈:指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的现象。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
血浆胶压+肾小囊内压
●滤过平衡
指有效滤过压为零时滤过停止的状态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三)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度量指标
1.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2.滤过分数(glomerular filtration fraction GFF)
球血浆流量(RPF)时血浆胶体渗透压(COP)上升的 斜率。 曲线A: RPF↓→ COP↑速快 曲线C: RPF↑→ COP↑速慢 曲线B:≈正常RPF时COP↑速度
结论: RPF快→COP↑速慢→滤过平衡位置近出球A端 →GFR↑;反之则GFR↓。
概念:GFR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四)影响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⑴通透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⑵面积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2.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
血浆胶体
Cap.血压 – 渗透压 – 囊内压 =
有效 滤过压 → GFR → 尿量
一、概述
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 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 合管的重吸收作 用
3.肾小管和集 合管的分泌作用
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 抽取液体分析发现, 除蛋白质外,所含的 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 基本一致,而且渗透 压和pH值也与血浆近 似。
原尿 = 血 浆的 超滤液。
(一)滤过屏障——滤过膜
1.组成
水分子
外层
阳离子
中层
内层
葡萄糖
小分子阴 离子
肾小球滤过

联系临床:急性肾小球肾炎时为什么会出现少尿甚至是无尿?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目录
15
教学程序设计
3.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目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1)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毛 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与组织液生成的有 效滤过压相似=(肾小球毛细血管血 压+囊内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 透压+肾小囊内压),但原尿中几乎 没有蛋白质,所以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
的水、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等,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
尿的过程。
首页
下一页
结束
目录
13
教学程序设计
2.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目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1)滤过膜的组成包括三层结构
①机械屏障: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内皮细胞上的窗 孔结构,可防止血细胞通过。 基膜层:是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对 滤过膜的通透性起决定性作用。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的足 突之间形成裂隙,构成滤过的最后屏障。 ②电学屏障:由于滤过膜各层含有带负 电荷的糖蛋白,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于通 过,带负电荷的物质则不易通过,因此 可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
是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对血液进行净化处理,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
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上一页
末页
结束
目录
21
教学程序设计
目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三)课堂练习 1.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C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课件

滤过平衡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 透压随超滤液的生成而升高,故有效率 过压逐渐下降,当有效率过压降至0时, 就达到滤过平衡,滤过停止。
示意图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血压80-180mmHg时肾小
球毛细血管压 保持稳定,GFR基本不变,<80mmHg 时,GFR开始↓,血压降至40-50mmHg,GFR=0
屏障
基膜
肾小球滤过膜
两侧肾脏总滤过面积 1.5m2 滤过半径 <2.0 nm 的中性物质可自由通过 2.0-4.2 nm 随有效半径的增加, 滤 过率降低 > 4.2 nm 不能滤过
一般而言,分子量为60,000以上的物质如血清白蛋 白很难通过;血浆球蛋白分子量在90,000以上,则完 全不能通过。 不同分子相对滤过能力
囊内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血浆流量
GFR大小的决定因素: 滤过系数Kf:滤过膜面积及其 通透性状态 有效率过压(PUF)的构成
肾小球滤过膜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白 窗孔70-90nm 表面有带负电荷的糖蛋
非细胞性结构 基质 带负电荷的糖蛋白 2-8 nm多角形网孔 阻碍血浆蛋白滤过的重要屏障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有足突 滤过裂隙膜4-11nm 是滤过膜的最后一道
肾脏的滤过功能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
有效率过压示意图
肾脏的滤过功能
皮质肾单位的 入球小A粗而短,血流阻力小 出球小A细而长,血流阻力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据测定,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 血压平均45mmHg,为主动脉 的40%
肾小球滤过功能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生理学第八单元 尿的生产与排泄【Formation & Excretion of Urine】

泌尿生理
2、氨基酸:
部位: 近曲小管(全部重吸收) 机理: 同葡萄糖,为与Na+耦联的主动同向转 运,但转运体可能不同; 进入小管液的少量蛋白质通过小管上皮 细胞的内吞作用被重吸收。
泌尿生理
3、Na+的重吸收:
部位:
近曲小管 65-70% 髓绊升支20-30% 其余在集合管,远曲小管
机制:
近曲小管:主动重吸收 髓绊升支:被动扩散
第八单元 尿的生成和排出
(Formation & Excretion of Urine)
第一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第二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 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三节 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他 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 过程称之。
排泄的途径很多:肺组织排出气体;皮肤的排汗;肾 脏的排尿等。 肾脏是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
用微穿刺法实验证明,肾小球的滤过液就是血 浆的超滤液(原尿)。
泌尿生理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A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50-100nm
4-14nm 4-8nm
窗孔,阻挡血细胞 B 基膜: 水合凝胶构成的微纤维 网,空隙最小,起主要 的机械屏障作用。
C 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滤过裂隙膜” 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糖蛋白),成 为一种电学屏障。(异常时导致蛋白尿)
排泄: 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 物质排入小管液。
泌尿生理
1、H+的分泌:
近曲小管:
分泌1个氢离子, 重吸收一个碳酸根 离子和一个钠离子 远曲小管: Na+-H+交换
泌尿生理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二、神经体液调节
(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 调节已于前述)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功能;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
用微穿刺法实验证明,肾小球的滤过液就是血浆中的超滤液。
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外径6-10μm的微细玻璃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
在与囊腔相接部位的近球小管内,注入石蜡油防止起滤液进入肾小管。
用微细玻璃管直接抽到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图8-2)。
分析表明,除了蛋白质含量甚少之外,各种晶体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尿酸和肌酐等的浓度都与血浆中的非常接近,而且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的相似,由此证明囊内液确是血浆的超滤液。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据测定,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
照此计算,两侧肾每一昼夜从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总量将高达180L。
此值约为体重的3倍。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称为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经测算,肾血浆流量为66ml/min,所以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滤过分数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幔有小球小茁到囊腔中。
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Kf)(即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的状态)和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Kf×PUF,PUF表示有效滤过压。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人体两侧肾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估计在1.5m2以上,这样大的滤过面积有利于血浆的滤过。
在正常情况下,人两肾的全部肾小球滤过面积可以保持稳定。
但是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以致有滤过功能的肾小球数量减少,有效滤过面积也因而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结果出现少尿(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 之间)以致无尿(每昼夜尿量不到10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 分子量 滤过率
水 18 1.0
钠 23 1.0
葡萄糖 180 1.0
菊粉 5 500 1.0
肌红蛋白 17 000 0.75
白蛋白 69 000 0.005
文章录入:sxq 责任编辑:sxq 上一篇文章: 肾小球—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滤过率
下一篇文章: 肾小球—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在某些肾脏病理情况下,基底膜上负电荷减少或消失,结果带负电荷的血浆白蛋白可以被滤过,出现蛋白尿(proteinuria)或白蛋白尿(albuminuria)。
肾小球的滤过率和滤过面积也有密切关系,正常人两肾脏肾小球的滤过面积估计为1.5m2,这样大的面积非常有利于血浆的滤过。在生理情况下,人两侧肾脏的肾小球保持恒定的开放,因而滤过面积保持相对的稳定。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变窄或完全阻塞,行使功能的肾小球数目下降,滤过面积减少,尿量减少出现少尿或无尿。
肾小球—滤过膜及其通透性生理知识
肾小球—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肾小球的滤过膜包括三层结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层、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这三层结构形成了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尽管滤过膜具有三层结构,但比一般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得多,据估计可多达数百倍。虽然肾小球毛细血管膜具有很高的通透性,但在正常条件下并不能滤过血浆蛋白。
1.0表明此物质可自由滤过,如水;滤过率为0.75则意味着和水相比只能滤过75%。电解质钠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它们的分子量小,可以自由滤过。当分子量接近于白蛋白的分子量时,滤过率迅速下降,接近于零。
此外肾小球对某物质的通透性与该物质所带电荷的种类也密切相关。带负电荷的分子比同等大小带正电荷的分子不容易被滤过。举例来说,血浆白蛋白分子的直径只有6nm,而肾小球滤过膜孔直径约8nm,但是白蛋白却不能被滤过。因为白蛋白带负电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蛋白聚糖也带负电荷,因而产生静电排斥作用,不能滤过。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厚约30~50nm,其上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结构(fenestrae),其表面蛋白带有负电荷,可阻止血浆中带负电荷蛋白的滤过。
基底膜层是由胶原和蛋白聚糖原纤维细丝所组成的,厚约240~360nm,通透性大,故可滤过大量的水和小的溶质。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它们是不连续的,有许多很长的足状突起附着在基底膜it)。可以通过肾小球滤液,在上皮细胞上也具有负电荷,对血浆蛋白的滤过起排斥作用(图9-6)。
肾小球毛细血管膜比其他毛细血管膜要厚得多,但是它有更多的小孔,所以具有很高的通透性,由于这些小孔大小不等同时带有负电荷,故对过滤分子具有选择性,表9-2列出了分子大小对滤过的影响。滤过率(filter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