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学生生态教育方案
学生生态教育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为了让他们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生态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二、生态教育课程设置1. 环境知识教育:学生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重要性,学习各种环境问题的科学知识。
2. 亲近自然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状况的认识。
3. 生态实践项目: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如种植花草、绿化社区、参观环境保护基地等,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
三、学生生态俱乐部建设建立学生生态俱乐部,让学生自发组织各类活动,如环保讲座、义务清洁、环境保护主题展览等,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生态教育活动的开展1. 校园环保日:定期举办校园环保日活动,通过展板、游戏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
2. 环保艺术节:举办环保艺术节,鼓励学生用艺术方式表达对环境的关心和保护。
3. 生态实验室:建立生态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实验,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原理。
五、社区合作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环保志愿者活动,通过与社区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环境的改善工作。
六、科技手段在生态教育中的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创造更加生动、趣味的生态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生态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将生态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语文、数学、地理等,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同时,也能获得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八、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开展讨论和思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评估与反馈通过学生作品展览、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教育活动。
十、家庭参与生态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生态教育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十一、挑战与解决方案面对生态教育中的各种挑战,应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资源支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等,为生态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6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所以我校要依据____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西安丰镇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
根据本土实际,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
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便于学习操作。
“生态文明教育”专项教育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教育”专项教育实施方案XXX“生态文明教育”专项实施方案为积极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四)生态文明教育》,努力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渗透进我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特点与实际,以“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环保改育专题活动”等为抓手,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生态攻明素养,积极营造生态校园文七氛围,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学校教育生态化进程。
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紧紧围绕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调整和充实生态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构建生态环境教育的组织机构,全方位、立体式地推进生态环境教育工作;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积极开展校内外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文明校园。
一、指导思想以和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精神为指导,以全校师生为对象,以倡导环保行为、普及低碳理念为内容,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使广大师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工作目标通过在全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诲,弘扬生态文明,流传生态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引导师生建立生态环保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而增进本身的发展,为建设和谐幸福家乡做出积极贡献。
三、具体措施(一)成立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德育、教学、后勤三位副校长任组长,各部门主任和年级组长任组员,加强对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领导。
(二)积极打造“生态文明教诲基地”。
首先,学校将结合本身实际,量文体衣,务实有效的原则,建设校园内的生态基地,让生态文明教诲在校园内落地生根。
(1)建设校内“绿色植物园”基地,由后勤部门牵头,将学校各处绿化带修剪整理,给每一棵树木挂上名字牌,让我们走近就能认识;将每一块地面划给责任班级,竖上责任班级牌,让每一片绿色有维护的主人。
(2)建设班级“卫生角”,小小卫生角,教诲大阵地。
学校同一划定班级卫生角设立的相干要求,各班级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卫生角管理志愿者,通过卫生角的建立和管理,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生态校园,实施幸福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生态校园,实施幸福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优化育人环境,构建生态环境,注重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做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主动发展、个性和谐、享有完整愉悦的人生。
由此可见,在青少年中实施生态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价值取向。
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校园是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但是目前的学校环境存在一种冰冷、僵硬、不和谐、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因素。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教师是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之一。
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据一所学校对68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34%的教师感到“工作让我厌烦”,42%以上的教师诉说“工作让我感到困惑”,59%以上的教师表示“工作让我疲惫”。
南京某报对教师有过调查,教师有“七怕”: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孩子。
怕考试排在第一位。
很多教师比学生还怕考试,因为学生一考完,评价教师的时候就到了。
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容易缺少教师工作的幸福感,所以要努力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
本课题的研究,是借鉴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三个基点,从校园生态环境(包括物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建设,加强生态德育,追求生态课堂教学三方面入手,依托本土丰富的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校园育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向着生态与和谐不断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幸福健康成长”的乐园,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课题的界定“生态”这一概念源于生物学,它关注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扩展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
2023年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2023年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2023年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具有陶冶身心,培养高尚气质的功能,学生的可塑性大,愈早给予环境保护的意识观念,愈能落实推广环境保护教育。
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计划要求,环境教育课程在地方或学校校本课程中实施。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每学年安排6—8课时。
结合我校实际,环境教育纳入学科渗透、综合活动、主题班会和校本课程中;并与学校学生活动、团队活动、社区活动等有机结合,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参与环境教育,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为确保将环境教育内容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校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各年级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高一年级:1.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全球生态环境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
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相互之间,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因此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力和潜能的重要表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保持生物多样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应该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和环境的前提下,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采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高二年级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潜能和地球资源的再生潜能。
某小学生态文明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某小学生态文明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课程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某小学特别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与目标1. 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物种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2. 节能与环保目标:通过学习节能与环保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节约用电、水资源等,培养他们的环保观念和行为。
3.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目标:通过学习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的原则,使学生养成垃圾分类和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
4.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目标:通过学习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掌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5. 空气污染与治理目标:通过学习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可行治理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改善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1)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和行动。
(3)强调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学,传递知识内容。
(2)实验法:开展生态实地考察、环保实验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四、课程评价与反馈为了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实施情况,本课程采取以下评价方式:1. 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答题、作业等形式进行。
2. 观察学生的环境行为表现,进行实地考察和记录。
3. 定期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感受和建议。
五、师资与资源保障为确保本课程的质量和顺利实施,需落实以下师资和资源保障:1. 资源保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教辅资料等。
2. 师资保障:选派优秀的教师授课,并进行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环保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2024年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实施计划(二篇)
2024年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实施计划课题名称: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研究目标:通过实践让学生热爱绿色,创造绿色;让学生了解身边环境的现状,学会怎么样去保护环境;了解地球生态状况,用行动去让身边的生物变得更多姿多彩;从用水用电开始,学会如何节约能源,并有良好利用能源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综合实践等能力;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本学期研究内容:1、继续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及环保现状,产生对环境的尊重和热爱感,及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2、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生态平衡的教育,让小学生懂得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把学生的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学生对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促进他们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转变为一个善待自然的伙伴。
3、引导学生生活中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形成充分利用资源的意识。
4、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渗透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和理解绿色生态的知识,并能初步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发展的良好品质。
并达到教育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将学校的德育扩展到家庭、社会。
本期具体措施:1、打好课题研究的基础。
认真组织好固定的研究人员及课题组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品社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导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并制定严密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这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得以开展的重要保证。
2、从小处入手,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
坚持“每周大扫除,时时有值日生”的环境卫生制度,使学生养成爱卫生、讲卫生、保持卫生、珍惜环境的良好卫生习惯;学校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弯腰行动”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较高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
3、用课堂和活动全方位开展环境教育。
课堂渗透是我校生态教育的主要方式。
结合本校实际,学校开有专门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对低、中、高年级分别进行常见植物的认识、各种植物的认识和保护实践、植物的保护实践活动开展的教育和指导。
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案
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案通过举办各类生态文明教育系列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绿色手工制作比赛、低碳生活实践等,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惯和责任感,形成全民参与、全员育人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
4.生态文明教育成果评估。
制定生态文明教育成果评估标准,定期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改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实施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2.制定生态文明教育教材和教案。
结合生态文明教育的实际需求,编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态文明教育要求的教材和教案,为教师教学提供有力的教育工具和支持。
3.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监督机制。
建立校内生态文明教育监督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纠正。
4.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共同推进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全员育人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工作进展情况,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生态文明教育工作。
3.加强经费保障。
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保障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
入学校课程体系,形成全员全程覆盖的教育模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打造绿色校园,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4.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生态公园、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环境保护宣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文明教育的实际效果,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
盐城市中小学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21年 6月目录第一局部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根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局部课程目标第三局部课程内容一、小学 3~4 年级二、小学 5~6 年级三、初中 7~8 年级四、高中 1~2 年级第四局部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二、教学建议三、评价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四册教材参考目录一、小学 3~4 年级〔总 24 课时〕二、小学 5~6 年级〔总 24 课时〕三、初中 7~8 年级〔总 24 课时〕四、高中 1~2 年级〔总 24 课时〕参考文献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第一局部前言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根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教育是当前解决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
生态文明教育是以生态文明观指引的旨在提高公众综合生态素质的教育,是在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根底上,使之自觉遵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代间、代际间的关系,根据开展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以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的全面开展,为社会开展效劳。
本课程标准中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学校的专门教育。
一、课程性质生态文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生态文明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态文明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渐近性等特点。
1.综合性。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从意识、知识、行为等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关键在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在于“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2.实践性。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充分培养学生处理生态问题的能力,领悟生态知识的水平,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多体验、多反思,真正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绿色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绿色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文彬从2007年开始,我校进行了《小学生绿色生态教育研究》的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发现了大量的问题,很多的时候感觉学校的科研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鉴于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在2008年上期末的时候,反思形成以下一些意见。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与目标1、绿色生态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绿色生态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学科的研究课题,旨在通过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从而关注环境的变化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一项目自90年代后期进入我国,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国家组专门成立了全国绿色生态教育工作委员会,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长期以来坚持“以育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的办学宗旨,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形成了学生民主化自我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等办学特色,在人口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近年来我校以此为契机,把构建一套能体现我校办学目标和鲜明教育特色的绿色生态学校课程作为学校“十一五”教育规划的重要工程来抓,以推进我校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生态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根据学校现状和绿色生态教育项目的理念,作为中国首批绿色生态教育学校,我们有能力整合现有的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并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的绿色生态校本课程,以落实绿色生态(绿色生态)的教育内容,以实现以下总体目标:1、提高我校教师进行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和能力,树立新的教育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育人模式。
2、培养我校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有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形成有关绿色生态的科学意识与相关能力。
3、培养具有主体精神与相应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相应能力的新一代公民。
中小学2024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中小学2024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课程定位我们需要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
它不是国家课程的简单补充,而是要紧密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课程体系。
例如,城市学校可以侧重科技与创新,乡村学校则可以强调自然与生态。
二、课程内容1.创新思维:通过开设创新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2.环保教育:结合当前环境问题,让学生参与到环保实践活动中,培养环保意识。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锻炼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艺术修养:通过音乐、美术等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课程实施1.教师队伍: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定期进行培训与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教学软件等。
3.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管理1.课程审批:成立校本课程审批小组,对课程设置进行严格把关。
2.课程调整:根据教学反馈,定期对课程进行调整,确保课程质量。
3.教师激励:对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作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4.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建设,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五、课程成果1.学长: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2.教师成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学校特色: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
在规划这份校本课程方案时,我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我相信,在这份方案的指导下,我们的学校将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思绪的流转,我笔尖的墨水在纸上跳跃,一份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逐渐呈现在眼前。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首先,某中学开发了一门名为《创新思维与实践》的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包括创新思维训练、实践项目设计、创客活动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各类创新比赛和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其次,一所小学开发了一门名为《生态环保实践》的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包括生态考察、环保实践、垃圾分类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发现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垃圾分类和节约资源的行为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实施。
另外,一所高中开发了一门名为《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的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包括科学实验、创新项目设计、科研论文撰写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发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各类科研竞赛和创新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总的来说,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环保意识、科学研究能力等;二是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三是通过实施效果的观察和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鼓励各个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更多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通过这些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的分享,能够激发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长江大保护校本课程设计
长江大保护校本课程设计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市教育局围绕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培养,以绿色学校创建为抓手,通过实施有效德育、课堂教学和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一、强化政治担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市教育系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压实政治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体系,印发课程计划,研制相关地方课程,出台关于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环境教育课程执行标准和要求,全面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
二、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提升长江大保护意识将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纳入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五大目标体系,将生态环境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项环节,加大学生生态环境教育情况的考核权重。
通过实施有效德育,引导学生文明雅行的生活方式,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培养学生绿色文明意识。
落实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全市中小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
将环境教育纳入市级地方课程,免费向全市义务教育学生发放,循环使用。
开展环境教育优质课评选,组织环境教育教师培训活动,提升环境教育质量。
培育各级各类中小学环保学生志愿者团队,组建了垃圾分类、小小河湖长、绿色小记者、湿地保护等学生社团。
组织保护江豚活动,举办了自然生态课题研学实践活动,采取课程研究、社会调查、科研汇报等形式让学生浸入生态环境探究活动。
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教育活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
三、创建绿色学校,推动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创建绿色学校,指导学校环境教育、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开展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倡导、落实节水节电、垃圾分类及减排化措施,推动师生环境保护意识提升。
生态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武汉市光谷第
共 同推 动教育 的发展 , 为学生开 拓一片校外 实践 的新 如学 校开展 的“ 爱我校 园 ・ 爱 我家 ” 征文 、 书法 、 摄 影展活 动 , 活动 形成合 力 , 天地 , 充分 弥补校 内课程资源 的不足。 立足 于展 现四小的樱花大道 、 特殊走廊 、 和园 、 生态园等校 园景致 通过光谷 四小在践行 “ 生态教育 ” 中开发课程 资源的案例 , 笔 和文 化 , 让 广大 师生 与家长 、 学生 更好 地认 识校 园 , 品 味校 园文
化, 萌生主人 翁的 自豪感 。 三、 学校 、 社 区 文 化 型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者认 为 , 学校教育 的发展要 有个性 、 特色 , 才有 辨识度 , 才能 为社
会 培 养 优 秀 人 才 。课 程 资 源 开 发是 特 色 强 校 的重 要 支 撑 , 要 善 于
根据实情 充分合 理地整合资 源 , 才能真正将 课程 资源 校园文化环境是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的重要资源 。光谷 四 发掘 资源 , 有力促进学校特色立校 , 特色强校 。 小十 分注重校 园文化建 设 , 每层楼 走廊上悬挂 的名 言警句 、 世 界 开 发 落 到 实 处 , 文化 、 未来科 技 , 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一扇思想窗 口。将 目光投 向 参考文献 : 整个社 区 , 树立大课程 资源观 , 重视教 育情境 、 社 区环境 和师生互 动 的过程 与结 果 , 积极挖 掘和利用 社 区课 程资源 , 服务 于学校 课 葛菁. 语 文新课程 中的教材整合初探 [ J ] . 语 文建设 , 2 0 0 6 ( 2 ) .
二、 活 动 竞 赛 型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光谷 四小 在实施 生态教育 之前很少 主动走 出校 门参加各 种 五、 家 校 互 动型 课程 资源 开 发
“原生态”教育视角下农村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现在各个高校 大学体 育课程 涉及运动项 目种类都 比较丰 富,这 为实行完全学分制有足 够可选择运 动项 目提供 前提条
件, 据调 查统计 , 篮球 、 排球 、 足球 、 乓球 、 乒 网球 、 术 、 美操 武 健 等都属于 常规 性的 , 各个高校 中都 有开展 , 在 条件好点 的高校 还开设游泳 、 向运动 、 定 手球 、 跆拳道 、 攀岩等项 目。个别大学还 开设了特殊体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 , 新兴的运动项 目定会 陆续的走进高校 的大学体育 中来 , 因此从完全学分制对课程要 求看 , 当前大学体 育涉及的运动项 目, 完全能 够满足 不同兴趣
一
的实际条件需要 , 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的体 育卫生工作。” 而中学 时期是人体发育的黄金时期 , 是各种思想观念 、 兴趣 、 爱 好及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 , 是终身体育中非常重要 的一环。以原 生态教育视 角进行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 师生同是受益者 , 又 是原生态体 育文化的传播者 。通过各种比赛等途径传播 传播给
近几年来, 随着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 体育校本课 程开发逐渐 成为人们探讨 的热点问题 ,不 少体育教师在学校体 育的实践工作 中进行了有益 的尝试 ,这使得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时成 为基础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与载体 , 是全民体 育的基 础。 而在我 国这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 。 农村学校体育的状况 在 素质 教 育 中 占有十 分 重 要 的地 位 。 中共 中 央 、 国务 院 在 《 于 关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 : 要根据农村 “
整个 社 会 。 有 利 于 民族 传统 文 化 的传 承 与 发扬 , 有 利 于学 校 既 又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9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一、开发背景我校位于河山镇文化区,河山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
如:“江北第一苹果之乡”之美誉,有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日照巨书摩崖石刻,有全国重点建设工业镇之称。
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
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
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小池塘生态系统校本课程构建的价值与策略
我 校 是 一 座 环 境 优 美 的 好 地 方 ,这 里不仅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花香鸟语,而 且还有两处小池塘,池水清澈见底,水草 随波摇曳,荷花映日红艳,鱼虾嬉戏于水 草莲叶之间,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池 塘 成 为 学 生 观 赏 美 景 、嬉 戏 娱 乐 的 好 去处。
二 、参 与 生 态 构 筑 ,激 发 科 学 探 究 兴趣
探 究 式 是 科 学 教 育 的 重 要 方 式 ,新 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主体性探 究去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为了充分彰 显学生的主体性,我在校本课程建设中 遵循“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原则,邀请 学生参与池塘生态系统的构筑,师生共 同设计、建设和管理池塘,让他们动手操 作,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 学习的主人。
小 池 塘 ,大 学 问 。 学 生 通 过 对 池 内 动、植物的生长情况观察,可以了解植物 与动物对环境的基本需要,特别是对养 分与空间的需要,能够发现每一种生物 的变化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整个池塘 环境的变化。学生通过监测水质的微妙 变化,可以获知和厘清池塘内植物与动 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感悟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 互 影 响 ,进 一 步 认 识 到 生 态 平 衡 的 重 要性。
小科学 下半月刊
小池塘生态系统 校本课程构建的价值与策略
◇吴怡频
在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进 程 中 ,校 本 课 程 成了新课改的重点,成为学校的一张名 片。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 自己确定的一种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 方课程的拓展与丰富。近几年,校本课 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校 本课程成为学校创特升格的切入口。各 类校本课程如同雨后春笋,各地中小学 依据本校自身资源优势,开发建构出富 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作为一名新时代 的小学科学教师,与时俱进地加入校本 课程建设的队伍,挖掘和运用学校现有 物态资源,开发建构出小池塘生态系统 的科学实践活动课程,为科学教学注入 新鲜血液,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助力 加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中新生态城位于渤海西海岸,以前是一片盐碱荒滩。这里土地盐化,淡水缺乏,四季气候分明,年降水量和温差变化明显,这些水土及气候条件对天津生态城的绿化植物品种有较高的要求,既要能够抗盐碱,又要有一定的抗寒性和抗旱性。如今,天津生态城绿化面积非常大,本课程目的就是引领学生认识天津生态城的植被,了解它们的属性和适于生存的环境。希望将来,学生能够为绿化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
开发步骤
1、展开课程论证(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开发意义、课程开发可行性分析、课程开发的分工及实施策略)(2017年3月-5月)。
2、编制课程目录,责任到人(2017年6月初)。
3、对应教案编写及课程制作(2017年6-7月)。
4、课程评估、完善(2017年8月)。
5、开课(9月开学)
评价方式
调查问卷
开课条件
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结组形式及成员:科学与思品学科组课程名称源自《生态城的土壤与植物》课程类型
知识拓展课
开发对象
一至六年级
总课时
8
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贯彻落实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天津中新生态城的土壤性质以及这片土地上的植被分布与特点。了解在盐碱地上绿化的艰辛,培养孩子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新生入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