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理论 ppt课件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曲线: M=M1+M2 = L1 (Y)+ L2(i)
L1:由交易和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L2:由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交易性货币需求:平方根公式,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 型,鲍莫尔模型,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受利率变动的影响。
( 根据切比雪夫(Tcheby Cheff)不等式,如果随机变量X的
均值为E(x),方差为σ2,则有
其中ε>0。)
P{|xE(x)|}22
假设出现流动性不足造成的损失为 b,持有货币期的利率为i
,则预防性货币持有带来的“成本”为:
由一阶条件得最优解
S2 C iL12 L122 b
L*1 2
3
❖ 由此,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 是多时愈多,少时愈少,即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 币。这一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经济的波动,而不是减缓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同时伴随着物价水平上 升。
现金余额数量论
❖ 由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和其学 生庇古等人发展起来。
❖ 马歇尔提出现金余额说,
Pigou,
庇古完成“剑桥方程式”。
Alfred Marshall, Arthur Cecil
1842-1924
1877-1959
现金余额数量说
货币的两个属性:交易媒介、财富储藏 庇古的现金余额方程式:强调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
考虑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
1. 公式解释:M=KPY 2.剑桥系数K:在人们的总财富中,有多大比例愿意以现 金的形式持有;影响剑桥系数K的因素包括:持有货币的收益 (便利、安全)、持有货币的成本(投资、消费)
第九章 货币需求与供给
19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按照《通论》的分析,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
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
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平、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周期形成的对执行流通手
段与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的需要量。又称货
币必要量。
3
货币需要量可区分为名义货币需要量和实际货币需
要量。
名义货币需要量:指按当前价格计算的货币需要量,
它以货币单位(如“元”)来表示。
实际货币需要量:剔除物价的影响,以货币实际对
应的社会资源即商品和劳务来表示。
通货数额称为“现金余额”。
16
(2)剑桥方程式
M d K PY
式中,
K:为人们意愿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
的比例;
Md :表示名义货币需求;
Y:名义国民收入;
P:为价格水平。
17
结论
由于剑桥方程式仍以充分就业为假设,即Y在短期
内不变;人们以通货形态保存财富以备购买的数
额是一定的;因此,如果流通中货币数量增加,
1、理论观点
十分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是货
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满足人
们的欲望。即最终都将用于购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的货币支出总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总值一定
相等。
11
2、现金交易方程式
MV PT
M: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货币需求
微观货币需求是指: 个人、家庭或企业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 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从自己的利益、动 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考虑:保持货币效用 最大。 宏观的货币需求是指: 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 要求考虑的货币需要量,是研究宏观主体的行 为。即社会货币需求。
第一节 古典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运用消费者需求和消费选择理论来 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 必须考虑三个问题: (1)收入,构成预算约束; (2)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价格; (3)消费者的偏好。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素: 恒久性收入,即预算约束 1.恒久性收入。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水 平加权平均数。 2.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的能力; 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人力财富占的比重 越大,货币需求就越多。
二、现代货币数量论 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 新表述》的论文,标志着货币数量论的重新复 活。 他认为,现代数量论不能向传统的货币数量 论那样,假定充分就业条件下产量不变,并把 货币流通速度也作为固定常数,然后研究货币 数量同物价的关系。
他认为,物价水平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共同作用 的结果,决定货币供应量的是货币制度,即法律和货 币当局的政策,而货币需求的决定则是货币数量论需 要研究的问题。 货币数量并不是关于产量、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 的理论。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财富)的一种形式。 人们在考虑如何保有自己的财富时,就要选择用货币 形式还是用其他形式来持有资产。
庇古提出在马歇尔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剑桥方程 式: M=KY或M=Kpy M为货币需求量 K为人们愿意以通货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 的比例; Y名义国民收入 P为物价水平 y为实际国民收入,Y=Py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
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 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实 践中,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 策,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维护金融稳定等。
03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相互作用
货币需求
指经济体中对于货币的需求,包括交 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等。
货币供给
相互作用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了物价 水平和经济活动水平,货币供给必须 与货币需求相匹配,否则会导致经济 波动和不稳定。
指经济体中货币的供应量,主要由中 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造。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未 来研究可以关注如何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以应对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挑战。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费雪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认为货币需求量等于未来预期收入与利率水平的比值,即M/P=Y/r(M为货 币供应量,P为物价水平,Y为未来预期收入,r为利率水平)。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即人们为了保持一定 的流动性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02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定义
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等。
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通过这些工具的运 用,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
第四讲 货币市场均衡分析
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和货币理论 Keynes流动性偏好理论 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 货币创造乘数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引入货币市场
❖货币供给 Ms ❖货币需求 Md
货币市场的价格
利率(i)
经济学家谈到“货币需求”时,是指以现金、 支票帐户或与之密切相关的资产等形式所持 有的资产数量,而不是具体指一般性的财产 与收入
❖i↑→货币需求量(持有货币)↓→货币流通速度 V↑ ❖i ↓→货币需求量(持有货币)↑ →货币流通速度
V↓
Keynes-流动性陷阱 (liquid preference trap)
❖ i降到不能再低,接
近0
i
❖ 再存入银行存在银
行破产的风险
❖ 人们把货币留在手
中,Md无穷大
Md
(Ms=Md)
❖ 有效运转的货币↓
❖ 央行Ms↑
→ Ms>Md(在原 i 来的利率水平下)
Ms Ms
→i↓
→I ↑
→AD ↑
i i
→ Y↑(N ↑)
Keynes——货币政策有效: 货币政策影响国民收入与 就业等实际变量
M1 M2
政策主张:政府通过控制 Ms来影响宏观经济
Md
M
货币政策与总需求
❖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
G↑, T ↓ → AD ↑ → Y ↑
1. 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均衡式
MV=PY
-
MV P -
Y
货币面纱论:一国货币 数量仅影响价格总水平 等名义变量,不影响产 出、就业等实际变量
2. Keynes: MV=PY V是可变的,与利率相关 Y不是充分就业时的产出
金融学(精编版)课件:货币需求
中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
1.城市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上升速度极快。 2.资产选择已成为多数中国城乡居民,特别是大
中城市居民安排货币剩余的一个内容。
3. 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已可以观察到。
中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
如果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 —货币——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反之,对货币需 求减少,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4. 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 预期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 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反之,则倾向于 多持有货币。
5. 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1. 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 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 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费雪方程式
2. 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 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 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 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 大体稳定 的。
1、Y:恒久性收入,即预期平均长期收入,与货 币需求正相关。
2、W:非人力财富与总财富的比,与货币需求负 相关。
3、rm表示货币名义收益率,认为M1的货币收益率
可视为零。
4、rb和re分别为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和非固定收
益的证券收益率,当它们增大时,持有货币的机 会成本增大,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减少。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
西方经济学本第四讲.ppt
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的经济。两 个假设: (1)经济是封闭型的,不存在对外贸易; (2)政府和经济活动没有关系。
1
2
二、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模型
三部门经济是指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经 济,即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部门。政府 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政府收入和支出体现的。 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 务的购买与转移性支付。
计算公式:
n
某年名义 GDP (Qi Pi )
a
i 1
实际GDP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计算公式为:
某年实际 GDP n (Qi Pi) i 1 15
为了分析比较生产水平的实际增长幅度,往往需要把按当年价格 计算的名义GDP调整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调整方法是: 把某年选定为基年,那么该年的价格水平即基年价格为不变价格。 比如,如果把2001年作为基年,那么2002年的实际GDP都是按2001 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如下式:
22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一、消费函数 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 即C=f(Y)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 变动而同方向变动C= f (Y)为增函数
1、长期消费函数 可写成C=bY
23
24
2、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APC =C/Y;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
平均储蓄 储蓄增量 边际储
倾向 ( △S) 蓄倾向
(APS)
(MPS)
(1)
(2)
(3)
(4)
(5)
货币银行学版本2PPT课件:货币需求
的矛盾,实为一石二鸟。
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运输状况等客观因素
5
(二)微观角度
• 收入水平:正相关 • 收入的分配结构:来源 • 价格水平及其变动:预期 • 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机会成本 • 心理和习惯等因素:支付手段
6
• 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内容
•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研究货币持有者保持货币 的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以及货币需求 对于产出与物价的影响。
29
2、影响货币需求因素
收入水平 恒久性收入 Y + 财富结构:人力财富占总财富比重W +
机会成本变量: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
rb、re、(1/p)·(dp/dt)
货币的预期收益率: rm
+
其它因素:u 制度、偏好,与货币需求的关系不确定
30
3、货币需求函数
Md——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量,即名义货币需求量; P—一般物价水平 Md/P——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 际的货币需要量
34
Md = k·P·Y
L L1 L2 f (Y ) f (r)
M P
f
(Y
,
w;
rm
,
rb
,
re
,
1 P
dP ;u) dt
35
• 货币需求量的计算
公式 MV=PT, 将公式两端取对数后,再求导数 可推导出下面的增长率公式: M=Y+P-V
货币需求PPT
• 货币数量(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货币价值
与货币数量成反比,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
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和剑桥方程式
它最佳诠释了一重要的经济现象即物价水平变动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密 切关系。
4
现金交易说(费雪方程式)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费雪的现金交易说:
考察货币总量M(货币供给)与整个经济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支出总量PY之间的关系
MV = PY
或
P=MV/Y
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产出。PY与M的比值即为货币流通速度V, 及货币周转率
货币流通速度:总支出与货币总量的比值 Nhomakorabea5
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
英剑桥学派A.Marshall:
M = kPY M为现金余额,即货币数量;k为Y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
特点:
从货币对其持有者提供效用的角度(投资利息、消费享受、手持货币安
法解释这些问题,现代货币数量论应运而生。
思想:
弗里德曼在研究货币需求时,不是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开始,而是 承认人们持有货币的事实,并对影响货币需求的诸多决定因素进行了 全面分析后,建立了货币需求函数。
12
把货币需求当作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
货币需求函数:
Md / P = f ( y, w ,rm , rb , re , 1/P·dP/dt ,u )
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7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对货币数量论的改造
1、对基本假设的改造
•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萨伊T.S.Say定律) •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条。“流动性陷阱”,货币影响 就业
2、引入成本和利率因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教学课件
不变,会导致利率上升;反之,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如果货币需求保持
不变,会导致利率下降。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
01
02
03
经济增长
适度的货币供给增长可以 促进经济增长,但过快的 货币供给增长可能导致通 货膨胀。
物价稳定
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平衡有 助于保持物价稳定,避免 价格波动对经济造成负面 影响。
通过贷款和存款创造机制影响货币供应量 。
经济活动水平
政府财政状况
经济扩张时,货币需求增加,导致货币供 应量相应增加;经济收缩时,货币需求减 少,导致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
政府财政赤字扩大时,向公众借款增加, 导致基础货币供应增加;政府财政盈余时 ,基础货币供应减少。
REPORT
CATALOG
DATE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市场利 率、资产价格等途径,最 终影响实体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中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调节货 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工具来影响经济活动。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因素,对经济 增长、物价稳定和投资消费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经济主体的不同需求目的,货币需求可以分为商品 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三类。商品交易需求是 指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预防需求是指为了应对 未来不确定性的需求,而投机需求则是指为了获取更多 收益而持有的货币。此外,按照需求的实现方式,货币 需求又可以分为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其中名 义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持有的货币量 ,而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根据物价水平调整后的货币需求 量。
ANALYSIS
SUMMAR Y
货币需求量名词解释
货币需求量名词解释
货币需求量是指经济主体在特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持有的货币数量。
它主要包含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动机:
1. 交易动机:指经济主体为了满足日常交易活动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例如,购买商品、支付工资、缴纳税款等都需要使用货币。
交易动机是货币需求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 预防动机:指经济主体为了预防未来不确定性事件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例如,应对疾病、事故、失业等突发情况,需要提前储备一定量的货币。
预防动机也是货币需求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投机动机:指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获取潜在收益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例如,购买股票、基金等投资产品,需要预先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投机动机是货币需求量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4. 舒适动机:指经济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例如,购买高档商品、享受旅游等服务都需要使用一定量的货币。
舒适动机也是货币需求量的一个组成部分。
5. 政治动机: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得或维持政治权力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例如,购买政治献金、收买人心等都需要使用一定量的货币。
政治动机也是货币需求量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货币需求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动机和因素。
在经济分析中,了解货币需求量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对于制定货币政策和调控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讲-货币需求量
第四讲-货币需求量第四讲:需要多少货币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讲从理论上探索微观经济主体如家庭、企业、个人对于货币作用的认识与全社会对于货币作用认识的差别。
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加深对于货币本质的认识,加深对于社会客观货币需要量的认识,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到中央银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难点,从理论上认识到中央银行调控社会货币必要量的先天不足的原因与后天努力的方向。
该讲基本内容:(一)个人与社会对货币的评价:1,对个人而言:个人视货币为财富,货币越多越好,不存在货币数量的限制。
因此,预测,研究,统计,调控货币不是个人的事,不是微观的事。
2,对全社会而言:(1),假如上述观点成立,又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一个国家就只需要生产印钞机;(2),对全社会而言,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是社会资源,社会财富的价值表现,因为资源,财富是有限的,因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需要多少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应该就是有限的,就是应该而且必须加以控制的。
(3),对全社会而言:货币过多——通货膨胀货币过少——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财富的最优创造。
结合中国近年来的实践来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这是近年来争论的较多的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关于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货币供应不足,引起经济增长缓慢或负增长,社会物价水平持续全面下跌的一种经济现象。
A,近年来(1998年—2003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供应年均增长16%左右,经济保持8%--10%增长,只有物价曾经持续35个月的下跌。
B,对前几年国内物价下降过快、整体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的流行说法我是有所保留的。
对咱们老百姓的生活而言,近年来的实际状况是有些商品的价格确实下降了,诸如轿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处于竞争行业的商品。
有些商品的价格大体稳定,例如日用消费品、家用百货等。
但同时也有些商品和服务是在涨价,比如农副产品、水、电、燃气、铁路、交通、教育、医疗、土地、建筑等行业的产品与服务,这又使得每单位人民币的购买力在以上领域中在不断降低。
货币需求量学说
货币需求量学说货币需求量学说货币需求量学说(theories of demand for money)[编辑]货币需求量学说概述货币需求量学说是研究⼀定时期内⼀定社会货币流通数量及其决定因素之间关系的货币理论。
现代货币需求学说主要有:1、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K.马克思所阐述的是19世纪⾦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流通规律,对研究现代社会货币流通仍有重⼤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公式形式表述货币需求量的⽅式远远早于西⽅的古典货币需求量公式,只是他没有使⽤符号代⼊公式⽽已。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货币需求量可⽤下列三个公式表⽰:货币作为流通⼿段的必要量=(待出售商品总量×单位商品价格)/同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段的速度货币作为流通⼿段和⽀付⼿段的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付总额-相互抵消的⽀付总额)/同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段和⽀付⼿段的速度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属量=流通中必要的货币⾦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上述公式反映了马克思对货币需求的⼏个观点:①认为货币需求是⼀个客观的事物,有⼀个客观的尺度,反映在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可⽤货币必要量来表⽰;②适度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交易量、单位商品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③对货币的需求最终表现为对⾦属货币的需求(见货币流通规律)。
2、费希尔的现⾦交易⽅程式美国经济学家I.费希尔(⼀译费雪)在其代表作《货币购买⼒:其决定因素及其与信贷、利息和危机的关系》(1911)中,将⾃重商主义以来长期流⾏的货币数量与物价⽔平作等⽐例同⽅向变动的货币数量论,⽤代数式作出明确⽽简洁的表述,使⼈们能够⼀⽬了然地认识货币数量与物价⽔平的关系。
其现⾦交易⽅程式为:即MV=PT式中P为平均物价⽔平,M为货币量,V为货币年流通速度,T为⼀年内商品交易总额。
根据交易⽅程式,V在短期内不会有⼤的变化,在充分就业⽔平上,T不能再增加,因⽽V/T可以假定为⼀常数,只要M发⽣变化,P也按正⽐例发⽣变化。
0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Convertor
第四讲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四讲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上一章只关注商品市场,而不管货币市场。
本章将两个市场同时加以考虑的基础上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主要是用著名的IS-LM模型来解释的。
I指投资,S指储蓄,L指货币需求,M指货币供给。
切入点:上一章我们假定投资为常数,本章认为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利息率又是货币供求关系确定的,从而引入货币市场。
4.1.1 投资的含义投资:称为资本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它是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资本的增量,即生产能力的增量(厂房、设备和存货等)主要是建设新企业、购买设备、厂房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以及存货的增加,其中主要指厂房和设备。
在AE=C+I+G+NX中,把I=I0看作外生变量;但现实中I应该是内生变量。
4.1.2 决定投资的经济因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r0资本市场的实际利率水平r(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要比较r0> r ?如果r0 > r,则有利可图,如果r0 < r,因此I=I(r)呈反方向,投资与利率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投资函数。
例如:I=1250-250 rI=I0-d rI0:自发性投资,d :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5投资需求曲线或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I=1250-250 r1250 Ir%4.1.3 资本的边际效率(MEC)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指能使投资者的预期净收益的现值等于投资物供给价格的一种贴现率。
MEC是一个贴现率,用此贴现率将该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折为现值,则该现值恰等于该资本之供给价格。
即(R:供给物价格,Ri :投资物每年预期收益)贴现率与现值如果本金$100,年利率5%,则有第一年本利和:100(1+5%)1=$105第二年本利和:105(1+5%)=100(1+5%)2=$110.25第三年本利和:110.25(1+5%)=100(1+5%)3=$115.70以此类推,一般地有:………MEC是递减的根据Keynes的观点,资本的MEC是递减的,这是因为:投资越多,对资本设备的需求越多,资本设备的价格也越高;为此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大,所以投资预期利润率将下降;投资越多,产品未来的供给越多,产品的销路越受到影响,所以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将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货币需求量第四讲:需要多少货币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讲从理论上探索微观经济主体如家庭、企业、个人对于货币作用的认识与全社会对于货币作用认识的差别。
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加深对于货币本质的认识,加深对于社会客观货币需要量的认识,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到中央银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难点,从理论上认识到中央银行调控社会货币必要量的先天不足的原因与后天努力的方向。
该讲基本内容:(一)个人与社会对货币的评价:1,对个人而言:个人视货币为财富,货币越多越好,不存在货币数量的限制。
因此,预测,研究,统计,调控货币不是个人的事,不是微观的事。
2,对全社会而言:(1),假如上述观点成立,又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一个国家就只需要生产印钞机;(2),对全社会而言,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是社会资源,社会财富的价值表现,因为资源,财富是有限的,因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需要多少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应该就是有限的,就是应该而且必须加以控制的。
(3),对全社会而言:货币过多——通货膨胀货币过少——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财富的最优创造。
结合中国近年来的实践来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这是近年来争论的较多的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关于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货币供应不足,引起经济增长缓慢或负增长,社会物价水平持续全面下跌的一种经济现象。
A,近年来(1998年—2003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供应年均增长16%左右,经济保持8%--10%增长,只有物价曾经持续35个月的下跌。
B,对前几年国内物价下降过快、整体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的流行说法我是有所保留的。
对咱们老百姓的生活而言,近年来的实际状况是有些商品的价格确实下降了,诸如轿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处于竞争行业的商品。
有些商品的价格大体稳定,例如日用消费品、家用百货等。
但同时也有些商品和服务是在涨价,比如农副产品、水、电、燃气、铁路、交通、教育、医疗、土地、建筑等行业的产品与服务,这又使得每单位人民币的购买力在以上领域中在不断降低。
所以,有一些家庭特别是收入未增和增长较少的家庭会感到生活的压力在加大。
C,我认为物价下跌主要原因与货币无关,而是由于以下几个预期引起的(1,物价进一步下跌的预期;2,人民币升值的预期;3支出扩大的预期(以前大家担心和承受过的是教育支出的较大幅度增加,明后年大家将要承受的是燃油税大较大幅度增长、天然气价格,水、电、粮食价格的上涨);4,收入减少或无保障的预期;5,就业压力增大甚至失业的预期。
)D,关于“通货紧缩”争论的主要目的在于:(a)承认“存在通货紧缩”就应扩大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就基本失效;就应主要运用财政政策。
(b)不承认“存在通货紧缩”“就应深化其它方面的改革如政府体制改革,增强政策透明度,增强政府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期性,增强社会大众对政策的可信度等等,使全体老百姓和社会各界投资者有一个稳定和光明的预期。
其它相关的争论如“惜贷”问题;“流动性陷阱”问题其背景的实质也都大同小异)。
(2),关于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多,造成货币贬值、物价持续全面上涨的经济现象。
A,2006——2007两年来,消费物价指数开始回升到3%——8%左右、甚至超过8%。
CPI为3%,是否就是产生了通货膨胀呢?是否就应该全面恐慌?全面紧缩呢?本身就值得商榷,国际上一些国家在公布和计算通货膨胀率时,是要扣除3%的。
B,农副产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猪肉价格改革的上涨本身是符合当前党和政府关于“振兴三农、农民增收”,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改革长期存在的“剪刀差”的大政方针的,而且在治理超载车辆后,农副产品运价上升30%左右更是推动了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这些都与货币供应量失控无关.C,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物价上涨可用美元走势加以解释:汇率领域最流行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一国物价水平同汇率紧密联系,中国的人民币长期以来都实行盯住美元的机制。
1997年开始美元一直走强,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导致人民币与其它货币的相对强势,从而引起物价持续下跌;而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美元兑日圆、欧圆的汇率不断下跌,其中欧圆兑美元的汇率达到了1:1·5的历史高位,通过同样的传到渠道引起了中国物价的上涨”。
D,通货膨胀是会喊来的,因为预期性通货膨胀时时都有可能发生,1988年下半年的抢购风就是明显的预期性通货膨胀(中国解放后第一次动荡性的金融危机由此发生!);而且在长期内需不足、内需难以启动的背景下,3%左右的价格上涨实际上对于中国刺激内需、校正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是有一定好处的。
E,前两年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原油价格上涨和翘尾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或不全是货币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在2007年六、七、八月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就达到40%——60%左右,这一因素逐渐减弱;而且在西方许多国家在计算通货膨胀率时是要扣除食品与原由价格的,因为食品、粮食更多受天灾的制约、主要是靠天气、靠收成来决定它的价格,原油更多受国际市场油价的左右的、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左右。
(3)几点结论:A,政府是由“天生存在扩张与发展冲动”的人组成的,发展所要求的投资扩张必然带来是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B,政府是任何一个国家最大的债务人,只有实行通货膨胀,政府才是最大的永远的受益者;C,只有实行通货膨胀,才能督促社会大众消费、投资,社会才能发展,才能在发展中实现经济增长,消除经济危机;D,近年来所谓的“通货紧缩”,只是一种压力、一种临时的经济现象,决不会长久的存在;否则社会大众都不消费、都不投资,全都存款,全都在存款过程中既食利又获取本金的升值,社会怎么发展?社会经济怎么增长?E,过去70多年,世界各国面临的公害是通货膨胀,未来仍将面料这一公害。
(4),社会需要的货币就应该有一个限度: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但怎样才刚好合适呢?——这就是适度货币需要量的问题!(二),适度货币需要量是一个模糊的量,相对的量,变化的量。
1,货币需要量适度与否?关键看能否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
(但是,社会经济运行效率是一个综合经济指标,除受货币多少影响外,还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2,货币需要量适度与否?还要看能否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但是,一方面社会资源利用与配置是一个动态的,受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否有效配置也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概念。
)3,货币需要量适度与否?还要看能否实现社会财富的最优创造。
4,货币需要量适度与否?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社会承受能力来考察。
5,货币需要量适度与否?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评价的标准与评价的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总之:适度货币需要量只能是一个相对的量,一个模糊的量。
(三),适度货币需要量的模糊性,为有效控制货币供给带来了难度。
1,理论上的难度:由于货币需要量的模糊性,就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模糊性。
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没有客观可行的标准,只能凭借历史和主观的经验。
因此,由于存在着理论上的先天不足,宏观调控的难度就大大增强。
2,实践中的难度:(1),调控者与管理者的矛盾:调控者——中央银行——保卫币值管理者——各级政府——发展经济(2),宏观上与微观上的矛盾宏观上——为了全局利益——适度控制微观上——为了局部利益——越多越好结论: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货币作为经济变量,货币是被控制在个人手中的工具,认为越多越好;个人作为经济关系的承担者又被控制在经济规律之中,必须要遵循适度需要量规律,人们不能为所欲为,必须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要尽力理性的调控好货币,否则就迟早会受到规律处罚。
补充1:有同学问“有MD=PQ/V计算公式”(适度货币必要量不就能计算了吗?!)补充2:写读后感:1000字以内;再下周一上课时交!调控社会融资总量操作难度很大2010年年末,央行首度提出“社会融资总量”概念,央行副行长胡晓炼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会体现在社会融资总量上,社会融资总量调控应按满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正常需要掌握”。
随后在2011年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再次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这或许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目前的M2扩大到社会融资总量目标。
虽然采用“社会融资总量”这一新的统计口径,将比目前正在使用的M2统计口径更趋完整,调控也会更加精准,但操作难度也将很大。
一、“社会融资总量”概念将使调控更加精准我们知道,在社会上流动的资金来源包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部分,撇开利用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不说,但就银行的间接融资而言,“信贷总量”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年,银行通过创新,造就了很多表外业务,通过表外业务创造信用,流入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当中,如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银行表外业务占银行信贷资产的比重日益扩大,同时企业融资的方式也在多样化,如商业承兑汇票、短期融资券等等。
因此,如能准确统计并调控社会融资总量,而非单一的“信贷总量”,将使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无法遁形,调控的精准性无与比拟。
二、“调控社会融资总量”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是“调控社会融资总量”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乍一看合理,但实际操作没有必要。
正如数据统计一样,穷尽一切事例,得到的结果自然非常精确,但成本很大,也没有必要,因为按统计学原理,抽取一定数量的代表样本就可以了。
比如CPI,我们不可能把现实生活中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进行统计,而是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医疗、居住等8大类商品作为样本,即使这8大类商品,也不是采取穷尽的方法,而仍然是采取抽取样本的方式。
“统计”整个社会的总体融资规模与“调控”整个社会的总体融资规模,其方法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前者,则需要穷尽;如是后者,则只需抓住影响社会融资总量的关键要素,起到调控目的即可。
二是调控社会融资总量操作难度较大。
据悉,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口径包括本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股票筹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债等,很显然,这不是央行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即使通过部际协调最终完成了数据统计,时效性恐怕要大打折扣。
除非存在一个超级金融监管机构或者央行行使超金融监管职能,但这似乎与央行的独立性不相符合。
三是社会融资总量概念不如M3、M4概念更留有余地。
因为社会融资渠道和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现时的统计范围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漏项,所以,推出穷尽一切的概念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而继M0、M1、M2之后推出M3乃至M4(据经济观察网报道,M3、M4是与社会融资总量一并提出的,M3反映存款性公司向实体经济提供的流动性,包括存款性公司概览中未纳入现行M2的各类存款,即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委托存款、银行理财资金、外汇存款和地方财政存款计入M3,M4反映全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所提供的流动性,包括流通中货币、本外币存款、理财、回购、实体经济部门持有的金融债券、权证及资产支持证券、证券投资基金、银行承兑汇票、信托投资计划、保险技术准备金和金融公司发行的股票及股权),给自己留有的余地更大,因为它有确切的定义范围,避免了“社会融资总量”可能引致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