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速铁路LTE车载基站方案
华为LTE高铁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α
d
信号入射角 基站离铁轨距离(m)
100
10度
150
200
车体 车高3.89m
高架桥梁
桥高 11m
站高推荐
说明
29
电下倾角2度,
36
垂直半波宽度8
度。则α约为8度
45
高铁红线外建站,综合GSM/TDS/LTE要求,建议站高在25~45m,站点离铁轨距离在100~200m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4G高铁建设悄然来到: 2013年广深动车FDDLTE初步测试,深圳-东莞段距离为 38.2Km,平均下载吞吐量达到31.14Mbps。
高铁和城际客运专线高端用户多,高质量的高铁网络覆盖对于提升运营商的品牌至关重要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3
4G高铁面临挑战:新时代,老问题
L Cell1
L Cell 2
GSM Cell1 Cell 2
L Cell 3 Cell 3
LTE GSM
LTE与GSM高铁专网协同有利于提升高铁CSFB接通成
功率,确保高铁场景LTE高端iPhone5s用户的语音感知;
2/4G高铁专网协同有助于降低网络运维成本
2G高铁基本上采用专网方式建设。充分利用站址资源, 实现2G/4G设备共柜、共BBU框、共传输资源等,进
天线相 20 25 30 35
对高度
下倾角 5 6 6 7
新建高铁建议采用窄波束、高增益、多频合路、内臵电调的新型天线,简化工程建设和优化难度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1
LTE高铁站点规划—站址
lte高铁解决方案

lte高铁解决方案
《LTE高铁解决方案》
在现代社会中,高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然而,在高铁行驶过程中,由于速度快、信号覆盖范围广、移动信号频繁切换等特点,传统的通信网络往往难以满足高铁列车上的通信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LTE高铁解决方案应运
而生。
LTE高铁解决方案利用LTE技术,通过建设专用的高铁通信
基站和网络,实现高铁列车上的移动通信需求。
相比传统的
2G、3G网络,LTE高铁解决方案具有更高的带宽、更快的传
输速度、更稳定的信号覆盖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满足高铁列车上的通信需求,实现高速移动环境下的无缝覆盖和业务连续性。
在LTE高铁解决方案中,除了建设专用的高铁通信基站和网
络外,还可以采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天线分集
技术等技术手段,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信道估计、多天线自适应调制解调器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和通信质量,确保高铁列车上的通信服务稳定和高效。
在未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LTE高铁解决方案还将
进一步升级,实现更高的带宽、更低的时延和更好的覆盖性能,为高铁列车上的通信服务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应用场景。
总的来说,《LTE高铁解决方案》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性能,为高铁列车上的通信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人们出行带来更便利、更快捷的通信体验。
华为高铁LTE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FD跨频段载波聚合,提升单用户体验;
智能载波关断,节能减排;
支持简单拼叠,向更多制式和更多频段扩展;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1
华为LTE高铁组网规划
场景:TDS/TD-LTE双模高铁(考虑后续2*20M演进)
TDS小区1
TDL 小区1
3172 3172
主邻电平相等位臵 满足切换电平要求位臵
200ms 对称 A
128ms B
50ms
A:过渡区域,信号到满足切换电平迟滞(2dB)需要的距离
B:切换区域
A B 重叠带 站点间距
200ms: 终端测量上报周期 128ms: 切换时间迟滞
50ms: 切换执行时延,实测时延在50ms以内
考虑单次切换时,重叠距离= 2* (电平迟滞对应距离+周期上报 距离+时间迟滞距离+切换执行距离)
3、采用RRU3172时,该组网方式后续可演进为LTE 2*20M,且无需进行拓扑结构调整
采用RRU3172时,考虑后续高铁2*20M演进,建议单BBU下RRU数量不超过12个,级联数不超过2级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2
目录
1
高铁移动通信概述
2
华为高铁无线解决方案
TDL 小区2
3172 3172
TDL 小区3
3172 3172
3172 3172
3172 3172
UBBPb
LBBPd LBBPd UBBPb UMPT WMPT
3172 3172
LBBPd
PTN
9.8G GE
2024年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

2024年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2024年的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
该方案旨在提升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满足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
本方案包括基于新一代LTE 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改进措施,并结合了车载设备和基站设备的升级方案。
改造后的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可靠性。
关键词:LTE、车地无线通信、改造方案、智能交通系统、人工智能技术1. 引言随着汽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
2024年的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旨在满足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对通信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
2. 改进措施2.1. 新一代LTE技术的应用在改造方案中,将采用新一代LTE技术,如5G LTE,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新一代LTE技术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频谱效率,以满足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对通信容量的需求。
2.2.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改造方案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中,可以优化数据传输的路径选择、资源分配和信道管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车载设备升级方案为了适应2024年的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车载设备需要进行升级。
升级后的车载设备将具备更高的处理能力和更好的通信功能,以满足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对数据处理和通信需求的要求。
4. 基站设备升级方案为了支持改造后的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在基站设备方面也需要进行升级。
升级后的基站设备将具备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容量,能够支持更多车辆之间的通信,并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5. 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2024年的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
该方案包括基于新一代LTE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改进措施,并结合了车载设备和基站设备的升级方案。
改造后的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可靠性,以满足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
华为超宽带无线车地通信解决方案201303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1
核心网设备介绍
移动性支持
Wifi
使用公共频段干扰严重, 且缺乏高端的抗干扰机制
LTE
使用专用频段规避干扰; 采用ICIC,IRC等专业技术降 低干扰
抗
系
干
Wifi – LTE
统
扰
关键能力对比分析
稳
能
定
力
性
Wifi LTE
IEEE定义的基于802.11标准的无线网技术。 最初的设计是为用户提供短距离、低速移动状 态下的无线接入服务
Huawei Enterprise A Better Way
车地“新”无线,宽带“心”体验
---华为超宽带无线车地通信解决方案
/enterpris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内容
轨道交通呼唤宽带车地无线 LTE无线宽带技术简介 eWBB LTE无线组网方案及设备介绍 安全性介绍及应用案例
由3GPP定义的长期演进项目,定位为满 足高速移动场景下的宽带无线接入需求。
发射功率小,沿线设备部
Wifi 署密集,故障点多,维护困难; 缺乏有效的QoS保障机制。
LTE
采用电信运营级网络设备,
发射功率大,隧道内有源设备 部署少,系统稳定可靠;
完善的QoS保障机制。
9
内容
轨道交通呼唤宽带车地无线 LTE无线宽带技术简介 eWBB LTE无线组网方案及设备介绍 安全性介绍及应用案例
基于lte高铁无线通信方案

基于lte⾼铁⽆线通信⽅案基于LTE技术的⾼铁⽆线通信⽅案1 引⾔我国铁路经过⼏次⼤幅度的提速后,列车运⾏速度越来越快。
⽬前正在运⾏的⾼速铁路,包括武⼴⾼铁、郑西⾼铁以及即将开通的京沪⾼铁,列车速度已经达到并超过了350km/h,这标志着我国⾼速铁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平。
列车速度的提升和新型车厢的出现带来了⾼效和舒适,同时对⾼速环境下通信服务的种类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这⽆疑对铁路⽆线通信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速铁路的⽆线通信环境包罗万象,除了城市和平原,还有⾼⼭、丘陵、⼽壁、沙漠、桥梁和隧道。
可以说涵盖了⼏乎所有的⽆线通信场景。
所以,如何在⾼速移动环境下保持好的⽹络覆盖和通信质量,是对LTE技术的挑战。
2 关键技术对于移动通信系统⽽⾔,当移动终端速度达到350km/h以后,则需要考虑以下关键技术。
第⼀:⾼速列车使⽤的传播模型;第⼆:列车的⾼速使得多普勒频移效应明显;第三:列车的⾼速使得终端频繁的切换;第四:⾼速列车强度的加⼤使得电波的穿透损耗也进⼀步增加;第五:⾼铁覆盖⽹络和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1) 传播模型在⽆线⽹络规划中,通常使⽤经验的传播模型预测路径损耗中值,⽬的是得到规划区域的⽆线传播特性。
⾼铁使⽤的传播模型,在整个⽹络规划中具有⾮常重要的作⽤。
传播模型在具体应⽤时,必须对模型中各系数进⾏必要的修正,它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线⽹络规划的规模、覆盖预测的准确度,以及基站的布局情况。
(2) 多普勒频移效应⾼速覆盖场景对LTE系统性能影响最⼤的效应是多普勒效应。
当电磁波发射源与接收器发⽣相对运动的时候,会导致所接收到的传播频率发⽣改变。
当运动速度达到⼀定阀值时,将会引起传输频率的明显改变,这称之为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将使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产⽣频率偏差,⽽且多普勒频移会影响上⾏接⼊成功率、切换成功率,还会对系统的容量和覆盖产⽣影响。
(3) ⼩区切换对于⾼速移动的终端⽽⾔,⾼速移动会造成终端在⼩区之间的快速切换。
华为LTE基站产品设备介绍

部件介绍-RRU
RRU功能
RRU为射频远端处理单元,主要包括:高速接口模块、信号处理单元、功放单元、双工器单元、扩展接口和电源模块。
RRU主要功能包括: 接收BBU发送的下行基带数据,并向BBU发送上行基带数据,实现与BBU的通信。 接收通道通过天馈接收射频信号,将接收信号下变频至中频信号,并进行放大处理、模数转换(A/D转换)。发射通道完成下行信号滤波、数模转换 (D/A转换)、射频信号上变频至发射频段。 提供射频通道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复用功能,可使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共用一个天线通道,并对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提供滤波功能。 提供内置BT(Bias Tee)功能。通过内置BT,RRU可直接将射频信号和OOK电调信号耦合后从射频接口A输出,还可为塔放提供馈电。 该RRU可以配套AC/DC电源模块使用,形成AC RRU。
号接口和8路开关量信号接口。
Page 7
部件介绍-UMPT
UMPT 单板
UMPT(Universal Main Processing & Transmission unit)主控板 功能
完成配置管理、设备管理、性能监视、信令处理、主备切换等功能。 实现对系统内部各单板的控制。 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基准时钟。 可以实现传输功能,集成单星卡,提供绝对时间信息和1PPS参考时钟源。 在初始配置的时候,完成基本传输的功能,包括4个E1和2个FE/GE的传输接口,
最大吞吐率(Mbit/s):下行600;上行225
最大RRC连接用户数:3600 支持制式:FDD/TDD 支持小区数:FDD/TDD: 6*2T2R 版本升级后可支持6*2T4R 最大吞吐率(Mbit/s):下行600;上行300 最大RRC连接用户数:3600 支持制式:FDD/TDD 支持小区数:FDD:3*2T8R;TDD:3*8T8R/4T4R/2T2R
PIS车地无线系统LTE技术方案新版

B2.1 系统概述乘客信息系统PIS是以计算机及多媒体应用为平台,以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信息旳系统。
乘客信息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提供乘车须知、服务时间、列车到发时间、列车时刻表、管理者公告、政府公告、出行参照、股票信息、媒体新闻、赛事直播、广告等实时动态旳多媒体信息;在火灾、阻塞及暴恐等非正常情况下,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提醒。
车载设备经过无线传播实时或预录接受信息,经处理后在列车客室LCD显示屏上进行音视频播放。
车地无线系统作为地铁PIS旳主要构成部分,是中央控制中心、车站分中心与移动中旳列车保持实时信息交互旳主要通道,能够让处于隧道、停车场、车辆段中旳列车实时与上级中心进行信息交互,使地铁车站和运营中心值班人员能够实时观察运营中列车乘客车厢、司机室内情况,司机能实时观察本列车乘客车厢内情况;运营中心向运营中列车公布及时信息,实时转播数字电视节目;运营中列车旳紧急状态,如火灾报警、紧急开关车门,实时上传到运营中心和车辆段车场调度中心,便于进行地铁运营管理和为乘客信息化服务。
车地无线网络主要用来实现车-地之间旳实时信息互换功能。
为实现列车上信息与车站局域网内信息旳双向传播,确保对运营过程中旳列车车厢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步为车厢内旳乘客提供电视直播信息等服务,需要在地铁系统内建设一套高带宽、无缝漫游旳车地无线网络系统。
本工程乘客信息系统(PIS)是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为关键,经过设置在站厅、站台、列车客室旳显示终端,让乘客实时精确地了解列车运营信息和公共媒体信息旳多媒体综合信息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运营信息、公共媒体信息共同协调使用;在紧急情况下运营信息优先使用。
深圳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涉及18座车站(其中高架站4座)、1座控制中心、1座车辆段、1座停车场,同步早期配置33列列车(将来近期50列,远期59列)。
乘客信息系统在各车站、控制中心、车辆段、停车场和区间隧道设置PIS设备,为乘客提供信息服务。
项目4华为LTE基站设备硬件结构与安装

FA+E
支持
FA:2*20M TDL+6C TDSE:2*20M TDL+6C TD S
DRRU3151-fae
FA+E
支持
FA:20M TDL+9C TDSE:20M TDL+9C TDS
DRRU3151-fa
FA
支持
FA:20M TDL+9C TDS
DRRU3152-fa
工作正常
常灭
与BBU没有建立链接
慢闪(1s亮,1s灭)
只有一个逻辑载波在正常工作(包括载频互助后)
快闪(0.25s亮,0.25s灭)
近端测试状态
VSWR TX_ACT
绿色常亮
无VSWR告警
绿色慢闪(1s亮,1s灭)
单板正常运行
红色慢闪(1s亮,1s灭)
ANT_TX/RXA端口有VSWR告警
红色快闪(0.5s亮,0.5s灭)
任务4:室内站点典型配置应用
FAN
LBBP
空着不插单板
空着不插单板
空着不插单板
空着不插单板
空着不插单板
UMPT
UPEU
空着不插单板
空着不插单板
新增TDL+TDS共模
DRRU3151e-faeDRRU3158e-faDRRU3161-faeDRRU3162-faDRRU3168-fa
新增TDL单模
DRRU3152-eDRRU3233DRRU3253DRRU3232
任务2:RRU硬件结构
RRU硬件结构认知
RRU3151e-fae
1
2
任务2:RRU硬件结构
项目4 华为LTE基站设备硬件结构与安装
华为地铁eLTE解决方案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6
Huawei Enterprise A作频段 频谱带宽 外部接口 描述 WAN:LTE R8 LAN:IEEE 802.3/802.3u 1785MHz~1805MHz 5M、10M、20M 1个10/100(RJ45) 2个天线接口 1个SIM卡插槽
基站 BB U BBU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0
Huawei Enterprise A Better Way
LTE与WLAN技术对比
LTE 抗干扰能力 WLAN 专用频段,避免干扰; 开放频段,难以避免干扰; 采用ICIC,IRC等抗干扰技术,解决系统内干 缺乏系统内抗干扰技术; 扰问题 在10MHz频段下,上下行资源1:1,下行峰值 20Mpbs,上行峰值8Mbps。LTE采用了先进 实际项目中,20MHz频段下,下行峰值为15Mbps, 的无线技术(例如MIMO),将空中接口的资 上行峰值为2Mbps 源利用发挥到极限 采用抗频偏的算法,能够支持430Km/h的速度。 无抗频偏算法。WLAN的定位就是覆盖机场、宾馆、 LTE已经在上海磁悬浮得到的验证,完全可以 办公室等场所的覆盖,主要为了解决网络布线的问 满足地铁的移动速度要求。 题,其协议标准就确定了支持步行速度的慢速移动。 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申请,支持 限定在2.4G的20Mhz带宽 5/10/15/20MHz组网 每200米就需要铺设AP,施工难度大,维护成本高。 可以利用商用通信的泄漏电缆 由于AP功率低,不适合连接泄漏电缆,对于弯曲 隧道的覆盖比较麻烦。 隧道内单个RRU覆盖1.2KM.漏缆能够提供稳定 单个AP覆盖200米,天线覆盖的信号强度忽强忽弱 的覆盖 在80KM/h的速度下,9秒切换一次,切换增多影 在80KM/h的速度下,54秒切换一次 响QoS 500ms,切换中断时间长将影响实时的视频监控业 100ms 务质量 未来可以承载更多的业务,包括列控业务和语 只能服务对安全和质量没有严格要求的单一视频广 音集群业务 播业务 电信运营商级别的可靠性设计和生产,RRU的 AP的可靠性指标MTBF<50000小时 可靠性指标MTBF=150000小时
高铁场景下LTE网络覆盖的解决方案探讨

高铁场景下LTE网络覆盖的解决方案探讨摘要:高铁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之一,而随着高铁的覆盖,各大运营商也需要在高铁内实现网络全覆盖,高铁是各个运营商进行竞争的重要场所,而在高铁场景下LTE网络覆盖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各个运营商业业务收入的增长,还能帮助运营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本文就对高铁场景下LTE网络覆盖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高铁场景;LTE网络覆盖;解决方案随着高速铁路在全球范围内的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同时,人们对于高铁通信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在高铁中实现网络全覆盖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1]。
而高铁则成为我国各大运营商竞相竞争的重要场所,其中LTE系统具有时延短,带宽大等诸多特点,为高铁宽带无线通信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在高铁内实现网络覆盖,具有业务需求量集中、运行速度快、覆盖场景复杂等诸多特点,因此对LTE系统在高铁场景下实现无线覆盖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铁场景下LTE技术的组网特点在铁路沿线进行LTE技术组网覆盖,主要是采用链状站点来进行覆盖,并配合一定的特性来提高站点的心梗,并应对多普勒频移,因此对于站点的拓扑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其具备多个特点:首先在覆盖方式上,针对高铁场景需要建设专用的覆盖站点,并保持专网专用和覆盖的深度,采用双通道RRU级联合并的组网形态。
在这一场所下业务承载着铁路旅客,而业务量的大小则取决于旅客所使用的服务量大小。
在组网过程中还要具备多个RRU级联共小区,减少小区间的切换,从而使网络性能提高[2]。
其次,对于周边区域来说,当网络频率相同时,则高铁专用网络容易和公共网络产生同频干扰,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专网信号。
在基站布局中由于基站和铁路间距较小,对于基站间的距离要求较高,且周围环境较为复杂,基站的定点难度较大。
最后,在专网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新建和现网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现网资源的利用仅仅是指现有的电源、铁塔和机房等配套资源,对于天馈和主设备仍采用新建的方式,不通过现网小区来对铁路进行覆盖。
浅谈高速铁路的LTE无线网网络覆盖

浅谈高速铁路的LTE无线网网络覆盖一、高铁4G无线网覆盖背景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公里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一定速度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交通运输各行业中,从单位运量的能源消耗、对环境资源的占用、对环境质量的保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以及运营安全等方面来综合分析,铁路的优势最为明显。
然而高铁将通过中国大部分,把中国变成一个“中国村"。
图1-1 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即中国高速铁路与传统的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相比,高铁的主要优势有:载客量高、输送力强、速度较快、安全性好、正点率高、舒适方便、能耗较低。
高铁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城际交通方式,日渐成为人们中长距离出行的首选.随着智能终端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高速发展,用户搭乘高铁出行时,有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和网络娱乐需求,如电话会议、视频点播、互动游戏、上网等。
由于高端商务客户云集,高铁通信逐步成为各运营商品牌展示、获取可观经济利润及拉升高端客户黏合度的新竞争领域。
如何在高速运行、客流集中、业务容量高、部署场景复杂的高铁内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覆盖,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商面临的重大挑战。
图1—2 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网络二、高铁无线网络覆盖面临的问题1、穿透损耗大,高速铁路的新型列车采用全封闭车厢结构,车箱体为不锈钢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车窗玻璃为较厚的玻璃材料,导室外无线信号在高速列车内的穿透损耗较大,给车体内的无线覆盖带来较大困难。
不同的入射角对应的穿透损耗不同,当信号垂直入射时的穿透损耗最小。
当基站的垂直位置距离铁道较近时,覆盖区边缘信号进入,车厢的入射角小,穿透损耗大。
实际测试表明,当入射角小于10度以后,穿透损耗增加的斜率变大。
TD-LTE基站产品配置介绍

尺寸(mm) 高*宽*深 545x300x130 390x210x135 390x210x135 545x300x130 390x210x135 545x300x130 390x210x135 390x210x135 545x300x112 400x300x100 1400x320x230
-48V DC(-36V ~-60V)DC -48V DC(-36V ~-60V)DC 220V AC (140V~300V)AC -48V DC(-36V ~-60V)DC 220V AC (140V~300V)AC -48V DC(-36V ~-60V)DC -48V DC(-36V ~-60V)DC 220V AC (154V~285V)AC -48V DC(-36V ~-60V)DC -48V DC(-36V ~-60V)DC 220V AC (154V~285V)AC -48V DC(-36V ~-60V)DC 220V AC (154V~285V)AC -48V DC(-36V ~-60V)DC -48V DC(-36V ~-60V)DC 220V AC (140V~300V)AC -48V DC(-36V ~-60V)DC
Huawei Confidential
部件介绍-BBU
BBU宏站典型配置(3* (20M/F+6C/FA))
UPEUc FANc LBBPd(I) UBBP(I) UMPTb3 WMPT/UMPTb7 UPEUc
BBU室分站典型配置(1*20M/E+6C/FA)
UPEUc FANc
BBU指标
BBU参数 尺寸(宽*高*深) 指标 446mm(19inch)*88mm*310mm (2U)
LBBPd(I) UBBP(I)
华为eLTE行业无线专网解决方案

华为eLTE 行业无线专网解决方案2017当今工业正在经历着智能化的变革,企业正在将新一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ICT新技术正在驱动工业转型加速。
企业的业务多种多样,对于通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例如工业控制类的业务需要高可靠高性能的数据连接,视频监控要求大数据量的传输带宽,而移动办公要求无处不在的数据库连接和移动应用,企业的人员协作需要一直在线、即按即通的群组通信,生产车间内的移动设备需要精确定位以做到自动化生产,海量的传感设备需要及时自动的上报数据而无须人工干预以及维护。
为了适应多样的企业业务需求,不同的业务部门往往分别部署多种通信系统,如有线网络、WiFi、窄带集群系统、ZigBee和蓝牙等,但这些系统都有着相应的不足。
企业的生产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办公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由于采用了不同的通信系统和数据系统,多个平台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互通和共享,造成了烟囱式的管理架构。
当企业要发展新的业务时,也可能涉及到多个数据平台而难以扩展。
因此企业需要一个融合互通的业务平台,支撑核心的通信需求,即工业级的可靠稳定的数据连接。
eLTE行业专网提供统一的业务平台,语音、视频、数据、位置、物联信息等都汇聚到业务引擎,通过通用的数据接口对接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如生产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方便数据共享。
当企业有新的业务系统需求的时候,也可以基于这个融合的平台快速扩展,而无须更改接入层设备。
针对不同的业务和频谱, eLTE行业专网有三个子方案可供选择和自由组合:·eLTE-Licensed:如果企业能够申请到专用的授权频谱,那么推荐采用基于最新的4.5技术的eLTE-Licensed,提供高性能的宽带数据接入及语音调度业务,满足工业控制和生产调度的需求;·eLTE-U:如果企业不能申请专用的授权频谱,那么也可以基于免授权频谱(5.4GHz和5.8GHz)来部署基于LTE技术的专用网络,eLTE-U可提供相比于 Wi-Fi 两到三倍的覆盖范围、更好的移动性和稳定可靠的连接;·eLTE-IoT:企业可以采用eLTE-IoT技术来部署基于免授权频谱(<1GHz的ISM频段)工业物联专网,实现大范围的海量工业设备信息采集。
高铁LTE专网建设及维护方案

高铁LTE专网建设及维护方案(Internal参考)2015年12月目录1概述 (3)2建设篇 (3)2.1基站选址 (3)2.2天线参数 (4)2.3基站建设要求 (4)2.4覆盖方案 (4)3优化维护篇 (5)3.1相关配置 (5)3.1.1电源 (5)3.1.2传输 (6)3.1.3硬件 (7)3.2功分器和驻波门限设置 (8)3.2.1功分器 (8)3.2.2驻波门限 (9)3.3后台方案 (10)4RF优化 (13)4.1RF调整 (13)4.2功分器应用 (13)4.3切换分析 (15)5测试应对方案 (16)5.1.1联通总部测试 (16)5.1.2铁路网络公司测试 (16)1概述高速铁路作为现代比较重要的一个交通工具,其特点为速度快,车体信号损耗较大等,使其成为一个需要单独考虑基站建设需求的网络。
现我国已大规模建设高铁网络,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到1.6万公里,并且还在加快建设中,随着用户对网络质量需求的提高,高铁LTE基站的建设及维护优化已迫在眉睫。
下面对京沪线宿州段的建设及优化维护的一些经验及建议进行分享。
2建设篇建设主要从基站选址要求、天线型号、挂高、天馈基础参数设置、基站硬件需求、软件需求、所需license和小区覆盖方案等方面说明。
备注:所有建设经验都基于平原场景。
2.1基站选址对于高铁网络基站选址,为了达到良好覆盖,结合LTE频段和功率,建议站间距为1.5公里,垂直轨道距离在100~300米之间。
(平原地带)◆站间距需求小区覆盖半径范围在700~850米左右;◆垂直轨道距离要求不能太近,即小于100米,会造成两小区夹角较大,站下覆盖较差,切换失败等问题;同时也需要避免垂直距离过大,即超过500米,会影响覆盖距离;宿州覆盖经验:在距铁轨100米~300米之间,下倾角4度大约可以有效覆盖铁路(>30Mbps)距离大约750米至850米左右;下倾角6度大约可以覆盖800米~950米左右;2.2天线参数◆天线型号:建议使用“电调天线_1710-2170MHz 65°17.5dBi”,波瓣宽度65°,18dBi增益,带电调;◆挂高:在平原地带,结合覆盖范围建议达到40米左右,高架区域,天线挂高与铁轨相对高度建议高于20米。
华为高速铁路LTE车载基站方案

HRC高铁信息化解决方案摘要国家“十一五”规划了“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预计到2014年我国250km/h等级以上高铁里程将达到2.8万公里,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80km/h。
列车速度的大幅提升造成旅客通信质量大幅下降,行车安全问题也难以解决。
针对此问题,华为公司认真研究高速移动场景下移动通信特点,提出HRC(High-Speed Railway Communication)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系列化关键技术彻底解决高铁车地通信问题,并支持共建共享,大幅降低运营商CAPEX。
1 高铁建设浪潮中的信息化挑战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一日千里,走在世界前列。
2009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8.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2012年,形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和三条城际快铁,共36条高速铁路线,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
预计到2014年, 我国250km/h等级以上高铁里程将达到2.8万公里。
大规模的高铁建设及建成运营,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高铁信息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铁主要的目标客户是商务出行或者旅游出行,商务旅客需要随时随地与生意伙伴交流和沟通,而旅游出行的乘客对车厢内娱乐服务有着强烈的兴趣,这些需求的满足,将能大大提升高铁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高速运行的列车安全性需求极为突出,迫切需要提供有力的手段能够在地面上对列车的运行状态和车厢内情况进行实施监控。
而目前高铁通信现状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在高铁车厢里,经常能听到旅客大声“喊”电话的声音,原来是手机信号若隐若现,难怪通话时断时续。
有的旅客在列车高速行进时无法正常通话,干脆趁列车在中途停站时拨打手机,还提醒亲友:“火车停不了几分钟,车一开信号就弱了,所以说得快点!”而一些旅客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也根本无法运用无线上网功能,就连最先进的3G技术也不能上网”。
这是高铁旅客对高铁通信的切身感受—基本的语音通话问题都难以解决!因此,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为车地之间提供稳定、宽带及可靠地通信服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华为柏林展示基于LTE高铁通信方案

华为柏林展示基于LTE高铁通信方案
佚名
【期刊名称】《移动通信》
【年(卷),期】2010(34)19
【摘要】华为近日宣布携其最新的融合铁路通信解决方案亮相201O年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均为首次发布。
在本届展会上,华为展示了端到端GSM—R高可靠性冗余备份解决方案,以及最新的基于LTE技术的高速铁路宽带通信解决方案。
【总页数】1页(P36-36)
【关键词】LTE;通信方案;华为;柏林;通信解决方案;技术展览会;高铁;高速铁路【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33
【相关文献】
1.基于LTE技术的高铁无线通信方案 [J], 李美艳
2.基于LTE技术的高铁无线通信方案 [J], 张悦
3.中国北车电商专列“飞毛腿”跑出高铁速度/南车株洲所推出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新松公司国内首创智能移动机器人双车联动技术/世界首列TD-LTE通信网络重载列车在朔黄铁路开行 [J],
4.基于LTE技术的高铁无线通信方案 [J], 王梣泂
5.华为融合高铁通信方案亮相柏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RC高铁信息化解决方案摘要国家“十一五”规划了“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预计到2014年我国250km/h等级以上高铁里程将达到2.8万公里,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80km/h。
列车速度的大幅提升造成旅客通信质量大幅下降,行车安全问题也难以解决。
针对此问题,华为公司认真研究高速移动场景下移动通信特点,提出HRC(High-Speed Railway Communication)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系列化关键技术彻底解决高铁车地通信问题,并支持共建共享,大幅降低运营商CAPEX。
1 高铁建设浪潮中的信息化挑战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一日千里,走在世界前列。
2009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8.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2012年,形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和三条城际快铁,共36条高速铁路线,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
预计到2014年, 我国250km/h等级以上高铁里程将达到2.8万公里。
大规模的高铁建设及建成运营,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高铁信息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铁主要的目标客户是商务出行或者旅游出行,商务旅客需要随时随地与生意伙伴交流和沟通,而旅游出行的乘客对车厢内娱乐服务有着强烈的兴趣,这些需求的满足,将能大大提升高铁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高速运行的列车安全性需求极为突出,迫切需要提供有力的手段能够在地面上对列车的运行状态和车厢内情况进行实施监控。
而目前高铁通信现状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在高铁车厢里,经常能听到旅客大声“喊”电话的声音,原来是手机信号若隐若现,难怪通话时断时续。
有的旅客在列车高速行进时无法正常通话,干脆趁列车在中途停站时拨打手机,还提醒亲友:“火车停不了几分钟,车一开信号就弱了,所以说得快点!”而一些旅客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也根本无法运用无线上网功能,就连最先进的3G技术也不能上网”。
这是高铁旅客对高铁通信的切身感受—基本的语音通话问题都难以解决!因此,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为车地之间提供稳定、宽带及可靠地通信服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2 高铁通信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车体穿透损耗大高铁列车采用全封闭式车体结构,且部分车型采用金属镀膜玻璃,车体穿透损耗高达24dB以上,为了克服车体穿透损耗,要求室外的信号发射机功率增强,要求更高的基站接收机灵敏度或者要求用户终端(UE)的发射信号增强。
2) 高速带来频繁的切换超过250 km/h的时速将使列车内用户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穿过多个信号小区,容易引起信令风暴,导致掉话。
3) 重叠区难以满足切换和重选的需求手机在不同基站间切换至少需要6 s,而全速行速的高铁列车通过两个基站切换区时间要经常小于6 s,手机基本往往无法正常完成切换,易引起掉话.4) 高速带来的多普勒效应难以克服目前移动通信终端的载波频率均采用跟踪下行空口频率机制,运动中,终端会带着2倍的瞬时多普勒频偏发射信号;经过基站时,上下行信号会产生强烈变化;在切换区域,下行信号多普勒频偏突变;由多径引起多普勒扩展,使得接收信号畸变。
3 现有网络覆盖方案能解决高铁通信问题吗?1) 普通公网覆盖高铁难以兼顾普通低速场景及高速场景普通公网组网不会单独考虑高速场景的覆盖,通常与其他场景合为一体统一地由室外宏蜂窝大网提供覆盖,无法兼顾高铁这种特殊场景(车体损耗大、频繁的小区切换、重叠区的设计、强烈的多普勒频移)的网络覆盖,因此高铁必须使用专网覆盖才可能有较好的覆盖效果。
2) 专网覆盖困难重重网络规划困难:为了保证高速列车中用户的网络信号接受质量,抵御车厢的穿透损耗,基站间距需要尽可能缩短;而另一方面,为满足切换的需要以及减少切换及小区重选的次数,基站间又要保持尽量长的距离,进退两难。
群切换和多普勒频移问题仍然无法解决:车厢内用户仍然通过车厢外基站接入,车厢外密集的专网覆盖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群切换问题;同时,旅客终端无法应用先进的算法以应对复杂多普勒频移场景。
巨额的经济成本是运营商不能承受之重:使用专网覆盖,为保证覆盖质量,2G网络站间距一般1~1.5km,3G 网络一般为500~800m.2014年中国将建设造成的高铁2.8万公里,据此计算,完全使用专网覆盖高铁,三家运营商六张网(每家运营商2G、3G网络各一张)总共需要20~25万台基站,而具有全球最大GSM网络的中国移动的基站总数也不过40万台,随着后续高铁的继续建设,所需基站数量还将持续攀升。
4 高铁宽带通信不是梦—HRC端到端解决方案为了经济、高效的解决高铁通信问题,华为公司基于业界最为先进的LTE技术,为高铁量身定做了HRC端到端解决方案。
1) HRC的基本构成HRC端到端系统主要由IAS,BHS,ONS三个子系统构成,各个系统的功能如下:a) IAS(Inside Access System)车内接入系统:主要由车厢内综合接入系统组成,车厢内综合接入系统整合了多制式基站、视频监控,电视转播,Wifi及宽带接入功能,能够支持GSM/EDGE/TD-SCDMA/LTE/Wi-Fi 等各种无线接入方式和提供车厢内各种信息化服务功能。
b) BHS(Backhaul System)回传系统:主要由HRC车载台TAU(Train Access Unit)和HRC基站及SAE 构成,完成车地之间的无线高速宽带回传。
车载基站的Abis,Iub口数据通过此BHS系统与地面的控制器系统建立双向高速宽带连接,此外,BHS还为行车安全及其它旅客信息化服务提供车地间的宽带接入功能。
c) ONS(Outside Network System)外网处理系统:包括各接入制式的基站控制器、计费,网管以及铁路地面客服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完成对整个HRC系统的管理、运营和监控。
通过HRC系统提供高铁覆盖,路轨旁由普通专网覆盖的6张网络减少到一套HRC基站,各运营商通过车厢内的综合接入系统提供车厢内的接入服务,共建共享,大幅节省CAPEX。
2) HRC针对高铁覆盖特点,应用系列化关键技术,彻底解决高铁信息化难题克服车体损耗:车地回传使用目前业界最先进的LTE技术,HRC车载台天线部署在车厢外顶端;在车厢内,车载台汇聚、分发车载2G/3G基站设备的Abis,Iub接口数据;高铁旅客通过车厢内综合接入设备接入2G/3G网络,无车体损耗问题。
消除频繁的群切换问题:高铁旅客进入车厢后,即通过车厢内2G/3G网络接入,在列车运行过程中,2G/3G 没有小区间切换问题,更不存在群移动导致的信令风暴问题。
解决重叠区对切换和重选的需求:LTE扁平化的网络架构和精简的信令流程,保证切换可在几百毫秒内完成,远小于GSM的5~6S,大大降低切换区设计难度。
克服多普勒效应:应用了经430Km/h磁悬浮验证的华为特有的F-AFC算法、快速切换算法,消除高速对列车的多普勒效应。
F-AFC功能通过频偏估计模块估计频偏,将估计出的频偏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频偏补偿,达到纠正多普勒频偏的效果。
对于HRC车载台TAU来说,其基于华为第四代基站平台开发,更易于应用更先进的频偏纠正算法。
通过F-AFC功能纠偏后的系统的高阶解调能力大幅提升,接近无多普勒频移的解调能力。
HRC系统通系列化关键技术的应用,能为运行在350Km/h~500km/h的列车提供稳定的30Mbps以上的接入速率,峰值可达70Mbps,同时,还能为各类车载业务提供完善的端到端QoS保证,从此高速列车信息孤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3) HRC为高铁列车带来丰富的业务体验贴地的飞行速度,普通宏网络的接入体验乘客通过车厢内的综合接入终端接入2G/3G网络,HRC网络为车厢内用户屏蔽一切高速问题,乘客在飞驰的高铁车厢内享受“贴地的飞行速度,普通宏网络的接入体验”。
保护高铁列车的安全运行综合接入设备提供车厢内实时监控功能,处于高铁监控大厅中的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控任何一列运行高铁列车中任何一节车厢内人员的一举一动,将一切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HRC系统还可为GSM-R提供高可靠性的传输备份通道,在路轨GSM-R系统故障时,车内仍然可正常开展GSM-R 相关业务。
丰富的业务体验HRC系统通过部署在车厢内的综合接入设备,提供Wifi上网,实时电视等功能,让高铁的旅行高效又充满乐趣。
HRC系统不但解决了高铁旅客的基本的语音通话问题,还为高铁运行的安全性提供的有力保障,同时提供丰富的业务体验,提升高铁品牌价值。
4) 共建共享,为运营商节省巨额投资当前高铁专网覆盖方案都面临着相同问题:不同的轨旁系统相应的需要建设不同的覆盖设备,不同运营商的无线系统不能共建共享。
HRC系统节省路轨机房、铁塔和传输资源等建设费用的支出。
路轨沿线只需部署一套HRC网络,提供车地间无线回传通路各运营商通过租用不同的VPN通道来解决Abis口和Iub口的传输问题车厢内用户不会感知高速移动,具有和传统宏网络相同的业务体验车到地的HRC网络可作为铁路系统的专网系统,也可由运营商承建5) 灵活的运营管理HRC系统具有独立的带宽控制及多种计费功能,便于各类业务的可运营、可管理。
高铁独立计费模式用户从宏网络到高铁列车上定义为漫游,用户在高铁列车上的CS和PS业务按照独立统一费率进行计费。
基于行政位置区的计费模式符合现有用户使用习惯,不感知网络的变化,符合用户习惯。
多种计费功能和灵活带宽管理功能有助于运营商灵活的在车厢内开展各类业务。
6) 符合GSM-R向LTE-R的演进方向目前国际铁路联盟(UIC)已经着手讨论GSM-R的演进,并且确定了GSM体制向LTE过渡的基本演进策略和步骤。
基于LTE开发的HRC高铁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天然地具备承载GSM-R业务的能力,符合GSM-R向LTE-R 的演进方向。
5 HRC系统展望HRC系统为高铁提供了端到端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此系统,不但能彻底解决高铁旅客的语音通信问题,而且有助于提升行车安全性,满足旅客的多种信息化服务需求,提升高铁品牌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HRC系统设计从一开始就融入了共建共享的思想,在提供各种信息化服务的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网络架构,大幅降低了运营商的建网成本,是运营商解决目前高铁覆盖问题的极佳选择。
基于HRC的良好的架构设计和优异的性能,HRC系统还可为民航飞机、城市轨道交通等高速交通工具提供信息化服务,为立体交通运营提供全方位专网通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