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当今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不少家长都是“宁可苦自己,不能苦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事事都包办代替,溺爱孩子成了家庭教育的“通病”。正是由于这种溺爱,使孩子们本身具备的一些潜能逐渐消失,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庭教育的缺陷外,还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偏差、学生个体的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怎么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社会做贡献了。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已是迫在眉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中也明确提出: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学习,这样便可终身获取新知识。而我们觉得,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为他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巨大影响,而一年级是小学生活的开始,为此,我们在探索尝试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课题,并结合班级实际进行了实践研究。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照顾自己,培养自立、自理方面的良好生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为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能以健康的心态待人接物,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依据:1.本课题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论。2.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为,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是主体、情意、动作、资源。

3.当代教育学、教学论认为,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而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育人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解读新课改的精神是科学地进行研究的前提。探索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一)研究目标

1.本体目标: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的研究方式。

2.发展目标:①通过研究,激发教师们参与课程改革的兴趣,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②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获得生活体验,形成优良的生活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其解决问题能力及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假设

假设我们可以通过可此课题的实施,探索到使每一个小学生都会生活的方法,不但可以促进《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更加有力于学校教育的发展,还可促进更多的教师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同时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更加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促进其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整体发展,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受益匪浅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个体差异等方面调查研究造成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是陌生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上了小学就应以学习为主,对孩子的学习方面管理得过严过死,但是对他们的生活却采取包办代替的办法,甚至有的学生吃饭还要有人喂,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发展。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以外,还要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就需要对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育现状、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造成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

(二)对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途径、内容的研究,探

索出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从年龄、思想、行动等各方面深入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充分利用班会、《品德与生活》课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此外,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巩固学生行为,以家校联系为纽带,利用好家庭这一主阵地,使学生学有所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此外,我们将为每一个新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三)对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价研究

以是否促进了小学生的观念及行为变化,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识生活自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否能在认知的基础上付诸于行动,以及是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评价依据,检验学习研究的效果及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准备阶段:以调查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问卷法,调查统计法等;

实施研究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教育实验法,教育比较法等;

总结结题阶段:以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以调查问卷法,教学展示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准备、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教育学生学会生活自理的内涵、方法与教学策略、评价方式,将课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9月)、实施研究阶段(2009年10—2010年6月)及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7月-10月)。在研究过程中,定期组织教师和家长交流心得,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加工修改研究案例,撰写总结报告,并完成结题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2.调查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教育现状、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为课题实施做好准备工作,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 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的发展状况之间的相关联系。

2.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学生家庭教育和其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注重个体差异提出针对性指导策略。

3.针对班内学生实际,制定《培养一年级生活自理能力实施方案》。

4. 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叠衣比赛、今天我值日、我有一双小巧手、我来当家长、我和花儿一起成长等,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5.开设家长课程,以家校联系为纽带,共同督促学生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三)总结阶段

1.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2.教师加工修改研究案例;

3.撰写总结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一年级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在家里,能帮家长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能主动帮助同班同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和提高了一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教科研骨干教师,积累了经验,熟悉了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方法。通过学习和研究,提高了老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

2.在活动中,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极大地带动了学校内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争做研究型、学习型教师,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3.通过实验使我校的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赞誉,使我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示范校。

(三)检测手段

1.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出一年级学生实验前后自理能力的高低。

2.每一阶段结束后,通过系列活动的展示,测查一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是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