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史怀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的宗教创始人,都希望追随者能 超越自己,而不是盲从。只有敢于思考,才 会有所创新,突破,从而让宗教发扬光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施韦泽才是真正的追随者, 配当上帝的信徒,因为他的所作所为,都让 世人感受到了基督的伟大,世人在他身上看 到了上帝,感受到了基督的力量与伟大,从 而影响了更多的人去了解,接受并皈依基督。
在施韦泽看来,宗教和哲学都不是用来 研究的。哲学和宗教我觉得都是用来指导人 们生活的,哲学家必然在生活中就是按照他 的哲学思想来行事的,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 的尼采,萨特,他们都是身体力行的在日常 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体现他们的 思想。而宗教人士必然是按照宗教的教义行 事的,他们不需要你来帮他研究什么哪一句 话是什么逻辑思维,是谁在哪说的,关键是 这句话什么含义,你如何去做。
很多人皈依宗教信仰只是形式的皈依, 而没有内在精神与在言行上皈依;有的信徒 倒是言行内在全心皈依了,可是也失去了思 考的能力,只会机械地去执行,而不会主动 去思考。他们不敢挑战教义中错误的地方, 只会盲信。于是,就让很多别有用心的人, 用以宗教信仰的名义去发动了很多战争。这 就是宗教信仰最悲哀的地方:本来是用来拯 救生灵的,最后却被别人心机的人以神的名 义去迫害生灵。
敬畏生命
阿尔贝特·施韦泽
(主讲:闫海田 讲师 南京大学博士)
阿尔贝特·施韦泽
阿尔贝特·施韦泽
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 于一八七五年一月十四日出生于德法边境 上的一个小镇,于一九六五年九月四日逝 世,终年九十岁。又译史怀哲。德国哲学 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 活动家、人道主义者。于一九五二年获得 诺贝尔和平奖。
生命以其他生命为代价才得以生存下来。 自然让生命去干最可怕的残忍事情。自然通 过本能引导昆虫,让它们用毒刺在其他昆虫 身上扎洞,然后产卵于其中;那些由卵发育 而成的昆虫靠毛虫过活,这些毛虫则应被折 磨至死。为了杀死可怜的小生命,自然引导 蚂蚁成群结队地去攻击它们。看一看蜘蛛吧! 自然教给它的手艺多么残酷。
主要著作有:《康德的宗教哲学》 (1899)、《巴赫论》(1905法文版, 1908德文版)、《耶稣生平研究史》 (1906)、《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 奏风琴的技巧》(1906)、《原始森林的 边缘》(1921)、《文明的哲学》 (1923)、《非洲杂记》(1938)等。
一九六五年,九十岁的施韦泽, 终于在漫长的岁月里,耗尽了他对人 间的爱与力气,他疲倦而踏实地说: “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 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之后, 他便停止了地上的劳苦。
为什么这些人的脸痛苦得变了形并不断呻 吟:我的头,我的头!为什么他们必须彻夜哭 泣并痛苦地死去?这是因为,在显微镜下人们 可以看见10‰~40‰毫米的白色细菌;即使它 们数量很少,以至于为了找到一个,有时得花 上几个小时。
由于生命意志神秘的自我分裂,生命就这 样相互争斗,给其他生命带来痛苦或死亡。这 一切尽管无罪,却是有过的。自然教导的是这 种残忍的利已主义。当然,自然也教导生物, 在它需要时给自己的后代以爱和帮助。
其生命伦理学方面的代表作则是《敬 畏生命》。一九一五年,置身非洲丛林与 河水间勃发的生命世界,追念第一次世界 大战蔑视生命的悲剧,施韦泽提出了“敬 畏生命” 的理念,将伦理学的范围由人扩 展到所有生命,成为生命伦理学的奠基人。
阿贝特·施韦泽在其独特的、丰富的、 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不仅杰出地实践了人道 义,而且多次回顾了自己的生平和思想,并 在宗教、哲学、音乐等领域中,以文学家的 风格和思想的深度发表了大量论著,晚年更 是发出了多次反对核战的呼吁,留下大量宝 贵的文献。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敬畏生命(节选)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 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 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 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是真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 一种特殊的、不会失去的、不断发展的和方 向明确的德性。
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 大事。自然不懂得敬畏生命。它以最有意义 的方式产生着无数生命,又以毫无意义的方 式毁灭着它们。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等 级,都对生命有着可怕的无知。他们只有生 命意志,但不能体验发生在其他生命中的一 切;他们痛苦,但不能共同痛苦。自然抚育 的生命意志陷于难以理解的自我分裂之中。
只是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残忍的利已主义 才得以中断。但是,更令人惊讶的是,动物能 与自己的后代共同感受,能以直至死亡的自我 牺牲精神爱它的后代,但拒绝与非其属类的生 命休戚与共。
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 漆黑的峡谷,光明仅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 有生命都必然生存于黑暗之中,只有一种生 命能摆脱黑暗,看到光明。这种生命是最高 的生命,人。只有人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 能够认识到休戚与共,能够摆脱其余生物苦 陷其中的无知。
施韦泽一个最重要的观点是敬畏生命。 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对他的 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个追随上帝的 人,如同禅宗的大师一样,并不仅仅是阅 读背诵经文,相反,他对上帝的话进行思 考,并反求诸身,不但从思想上认可,更 从行动中去实践。
他不认为宗教就是那么神秘,高高在上, 他提出真正的宗教就是真正的人道。是把自 己对上帝的爱投入到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去, 强调一种内在的觉醒和反思。他说,如果基 督教不去做好事,它也就失去了生命。“我 不想一直培养坐在这里的牧师”,对他来说, 他让上帝活在他身上。
比如,如果研究发现,耶稣在小村里解 救了因做妓女而差点被乱石砸死的抹大拉这 个故事是假的,难道他说的这句著名的话: “你们当中谁是无罪的人,谁就可以捡起石 头来扔她”就失去了意义吗?
因此,宗教和哲学的境界,在于如何 去行。多数教哲学,或研究哲学和宗教的学 者,其研究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有时是令人 怀疑的,他们研究了这么多,究竟这些哲学 和宗教观点他们吸收了多少,他们在日常生 活中又体现了多少?他们这些研究究竟对他 们自身以及他们的灵魂和思想有多大帮助? 所以,大的哲学家都是身体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