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探究与演练
2019温州市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PPT精品文档
根据材料分析,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为 材料五 1918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 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批判的重点对象? 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它完全违背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符,与民主共和不相容。 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有何影响?
26岁 34岁
24岁
根据表格,概括指出新文化人士的共性。 接受新式教育、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新青年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 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 斗耳!……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依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目的是 什么?
培育能自觉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奋斗的新青年。
温故而知新
梳理知识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新 活动中心 文 化 主 运 要 动 内 容
旗帜
前期
请推测,以“青年”来命名杂 梳理知识 志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915 年,《青年杂志》创办(第二卷 1915 年。 陈独秀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创 起改名为《新青年》) 办这个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 活动中心 北京大学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文 旗 帜 民主和科学(前期的指导思想) 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运 主 前 动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要 期 内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容 后期 五四运动后逐渐宣传马克思主义
材料四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 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 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 主之人格矣。……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 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2019版高考历史(B版浙江选考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⑥《 青年杂志 》,揭开了新
文化运动的序幕。 3.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1)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专制 思想的统治地位,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各种 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形色色的思潮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 面。⑧ 马克思主义 开始在中国传播。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 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对五四运动的爆 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
2.思想主张
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1.维新变法背景条件 (1)思想条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 ④ 民族资本主义 的兴起,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 (2)经济、阶级条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家独立。 (3)政治条件: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历史(浙江选考专用)
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点清单
考点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1.背景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读书人大多埋首经书,远离社会现实,他们与统治者一样,沉浸在“天 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3)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成立奠定了重要的干部队伍。 3.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诞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单元整合
【典例1】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 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 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 别是( )
A.器物 制度 文化 B.器物 文化 制度 C.文化 制度 器物 D.制度 文化 器物
【答案】 B
全国卷常见题型系列——(3)观点评述类非选择题 【典例】 (2015·北京高考·T37)(节选)历史语境中的语言 和文化 材料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 为新词汇示例。
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 格内容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 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B
三、中共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中心城市暴动道路,使中国 革命屡遭挫折。 (2)“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由城市转入农 村,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 统治,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及体现特点 1.历程
2.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 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 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 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 制 度 ”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出现的原因。A项是对学习 内容的表述,故排除;近代社会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 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由抵御外来侵略到主张 建立民主共和国,到实行民主、科学,故B项正确;当时 的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思想,故C项错误;中国 的传统文化在近代没有出现强弱变化,故D项错误。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十四单元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
主题一 “中体西用” 史料一
“天朝上国”梦幻中的惊醒 ——从“师夷长技”到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
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 废。 ——张之洞《劝学篇》
史料二
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 獉狉之俗,所以治国邦,固
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 于仿习机器„„ ——《李鸿章全集》 史料三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批评 “中体西用”
第 31 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纲要求]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一、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 1.“睁眼看世界” (1)背景: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时, 清朝君臣对英国情况一无所知。
(2)概况 ①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 《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他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 界的第一人。
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 ”郑观应诘责洋务派: “中 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 铁路四达,足恃欤?”
1. 史料一说明了旧学和新学的关系。 张之洞主张以旧学为本, 以新学为手段。 2 .史料二认为中国政治制度是治国的根本,反映“中体西 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史料三说明了“中体西用”思想由于在逻辑上的荒谬,在 当时遭到有识之士的批评。
1.根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与 林则徐等人思想的异同点。 试答:(1)相同点:①二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
都属于地主阶级;②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 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不同点: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一样。抵抗派主张 “师夷长 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 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 意图。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单元总结提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向美国学习,通过 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以美国为榜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也行不通。
2.第二种:走俄国人的路。1918 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 论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学习俄国的“城市中心 论”来夺取政权。为此,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在城市组 织、领导工人运动,结果,第一次工人运动从高潮走向低潮。1927 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全部以攻打 中心城市为目标,结果也失败了。事实证明,俄国的“城市中心 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单元总结提升
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两 大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现代中国重大理论 成果;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四大理论成 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一、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 1.第一种:走西方人的路。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通过 改良,建立日本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实践证 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平均地权”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 地问题的方针。“节制资本”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 民生。 (2)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 题,并非倾向社会主义。
3.史学争鸣: 对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非理性 “情绪的宣泄”。 (2)五四新文化运动集中批判封建纲常名教等旧思想、旧传统, 但没有完全否定传统。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 导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浙江学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5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名师课件必修
1.(2016·浙江学考)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
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
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
B.社会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毛泽东思想
C [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共的民主革 命纲领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基本一致,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故 C 项正确。]
3.(2015·浙江学考)“……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
2.(2013·浙江学考)19 世纪 90 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
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
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天演论》
B [解题关键信息是“19 世纪 90 年代末”,“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 改制之义”指借孔子名义宣传维新变法,由此可知,该著述是《孔子改制考》。]
中,与“这种风气”关联最密切的应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天下郡国利病书》
C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适”“竞存”“天择”,联系所学知识可 知此时的风气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关,这一观点出自严复译著的《天 演论》,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著作中都没有这样的观点。]
(3)作用 ①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 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 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②三民主义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十四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
(2)三个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 (3)三大特征: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不断促 进中国人思想的解放;内容上,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 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与科学;救亡图存是主题。 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
单元整合(十四)
主线一 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 1.19 世纪 40—90 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 运动和辛亥革命。 (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 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 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总结提升]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1)两个阶级 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主张“中体西 用”,开展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激 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十月革命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主线二 中国共产党树立起来的理论旗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先后树立起五面理论旗帜
革命史观 革命史观也称作阶级斗争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 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革命 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 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 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 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 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
考点分层突破
■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 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
【答案】 开国会 , 定宪法 , 实行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
考点分层突破
2.据史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
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 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
【答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 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1)原因
① 新文化运动 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
五四运动
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点分层突破
(2)表现 ① 1918 年 , 李 大 钊 发 表 《 法 俄 革 命 之 比 较 观 》《 庶 民 的 胜 利 》 和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实践:戊戌变法。 ④影响:是近代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考点分层突破
【漫画证史】“师夷长技以制夷” 【构图解史】地主阶级不同派别对西学的态 度及目的
在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中国的传统思想文 化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这使中国 士大夫开始认识到“夷狄”也有可取之处,要 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
(4)从思想上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
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 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考点分层突破
命题点二 康梁维新思想及特点
史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 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 ,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第2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1.特点 (1)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 (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 的实现。
2.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 力十分强大。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托古改制。 (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 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解析 康有为从“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想宣传变法的合理性,A项没有体现托古改制的意图,故A项错误 图是逐渐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并非铲除封建统治基础,故B项错 意图是制度变革,而非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故C项错误;D项体现 的主要意图,故D项正确。
2.(2018·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 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 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1898年,京官们 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 B )
(2)康梁维新思想 ①代表: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____孔__子__改__制__考__》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梁启超发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反对君主专制 ___人__民___。 ②实践:创办学堂、著书立说、创办报刊、发动“戊戌变法” ③历史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 解放潮流。
用。
科学的思想
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 容。 4.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 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分值:2~15分
查重点。命 中在人物思 作用两个方
栏目导航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2讲近代中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丨-屈三中共I'巾共I'中共丨中全会旧大mx 六大【认读要领】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
两个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现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四大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考查频度必考加试1•“顺乎世界之潮流”(1) 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2) 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3) 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bbc(2015 - 10 月,7)综合考查近代思想的演进时序(2015 • 10 月,27)对考查维新思想的理解4次2考2.新文化运动(1)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3)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bbd(2016・4月,9)考查文学革命(2017・4月,10)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4次2考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时空坐标】林财徐、魏源讳主帐“帅夷长拽心制亢年三崔卞賈斯丈化运功李人別在中国传插4克思主丈1即册年1-J--10J2'1-…卜——M17年_■ ■ ■ ■ ■ ■ 4101席年1的列;1旳H甲 1 ]叫年年1015^“中体西用”思想早期燃新思想3东思把应为拒#思想毛冷东世世疑展邓小平理南方论确立为谈话持导船想“丁农真装料能“思患新三民主玄形展U—側.“|\炉1024^ 1027 年1931 年1045^ 104 朴年1910年“麹年IM2年L007年2UO2年中共七人考点一“顺乎世界之潮流”[梳理•基础知识]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1. 林则徐(1) 主要思想:“睁眼看世界”(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主要事迹: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了解西方。
2. 魏源(1) 主要事迹: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8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8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冯桂芬在《制洋器议》中指出,“今者诸夷互市,聚于中土,适有此和好无事之间隙,殆天与我以自强之时也”。
材料中“自强之时”的说法主要源于()A . 诸夷侵略要求得到满足。
B . 诸夷与清政府开始公开勾结C . 诸夷已放弃了武装侵略方式D . 诸夷齐聚中土利于清政府“以夷制夷”2. (2分)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
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 . 思想创新成果丰硕C .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 思想解放潮流涌动3. (2分) (2017高三上·三明月考) 明淸时期,地圆学说盛行且为社会有所接受,传教士将其奠基于亚里士多德四行学说之上,中国士人却是在“西学中源”的经典传统中加以确认。
这说明()A . 客观事实的呈现需要历史想象B . 历史叙述与客观事实难以互证C . 历史叙述不足以形成历史结论D . 历史理解易受历史偏见的影响4. (2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 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B .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 .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 .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5. (2分) (2017高二下·天水期中) 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B .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C . 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D . 是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6. (2分)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专题探究与演练(十四)
热考视角阴练
视角一历史趋势一一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从“师夷长技”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变
[精要点拨]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层次的历程。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演练1]学者姜义华形容中国近代的思想史为“理性缺位的启蒙”,其实,之所以理性缺位,
是因为中国近代一直有一个永恒而急切的任务,那就是()
A. 实业救国
B.民主共和
C•民族独立 D.马克思主义
解析只有民族独立是贯穿近代始终的,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只有19世纪末才出现,马克
思主义是20世纪初才进入中国的,均错。
答案C
视角二知识主干一一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
[演练2]有学者说:这场运动“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
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
”这场运动是指
()
A. 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由材料“辛亥革命后”,可排除A、B项;“对文化传统”的理性批判,可判断是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视角三主流价值观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精要点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
承的思想核心。
[演练3]“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
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A. 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 发动国民革命
C.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 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没有照搬苏联革命道路的模式,走一条不同于苏联“城市暴动”的
道路,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C
视角四史学方法一一依据史料推导结论
[精要点拨]依据史料推导历史结论,理清史料史论间的逻辑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严谨要求,近年在历史考查中多有涉及。
[演练4]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表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推动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同时外商
企业的丰厚利润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A项正确;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故B项错误;二战期间我国工业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而发展艰难,故C项错误;维新派和革
命派对封建文化都没有进行系统批判,故D项错误。
答案A
对接学考10〜11题
学法1综合认识文学与思想的联系
【例1】(2017 •台州2月评估)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中提到“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
”下列说法最能佐证其观点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B. 元曲反映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
C. 《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D. 《神曲》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仁爱与友谊的歌颂
[方法突破]材料中“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可想到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及文艺复
兴“文学三杰”,及历代文学的思想特色等。
解析本题强调“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B项是“文化”反映;C项与“文学是传导思想
的工具”不符;D项与史实不符。
故选A项。
答案A
学法2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现象认识
【例2】“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
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
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
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
”下列各项中与此变化无关的是()
A.深入地批判儒家思想
B.北洋政府的高压统治
C.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D.五四运动的广泛影响
[方法突破]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难度不大。
从关键时间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材料所给信息为新文化运动中的现象,1915年到1917年杂志销行的变化,A B、C
符合材料,五四运动为1919年,不符合材料信息。
答案D
学法3 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涵
【例3】“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
夫共和主义岂平
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这符合孙中山后来提出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
[方法突破]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涵。
从材料“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到“革命
之责任”可知此符合民权主义。
解析民族主义即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与“共和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指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民本主义不属于孙中山三
民主义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B
对接学考26题
学法4考查史学常识中历史认识
【例4】(2017 •天津文综,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方法突破]解答本题需理清“重大变化”:校勘古籍到寻求经世之道,“边患”到研究边疆
地理等。
解析材料反映出道光年间,面临国势日衰、内忧外患,一些知识分子开始面向社会现实,
关注世界,寻求经世之道,A项正确。
材料体现了古人史学研究内容和方向发生的变化,并
没有体现研究方法的改变,B项错误。
C项“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只是材料中晚清史
学研究三大变化之一,片面。
文字狱盛于清初,在乾隆晚年结束,D项错误。
答案A
对接学考31题
学法5综合考查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例5】(2017 •台州2月评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者何?积民而成也。
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
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
故民
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二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
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梁失
败的最大原因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
所以返乡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
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
――摘自陶英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
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
简述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活动。
两者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答案(1)主张:兴民权是爱国的基础;提倡维新变法。
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主张:维新变法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培养革新人才;教育救国。
活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活动中心。
主题: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