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幼儿斜颈,又称为肌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颈部肌肉的不对称性收缩,导致头部倾斜或转向一侧,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

针对幼儿斜颈,家长们应该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有需要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幼儿斜颈的治疗,家长们应该及时就医,寻找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诊断。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幼儿斜颈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其次,物理治疗是治疗幼儿斜颈的首要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颈部按摩、颈椎牵引、理疗等,通过专业的物理治疗师进行操作,可以有效地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促进颈部肌肉的平衡发展,减轻斜颈的症状。

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进行适当的颈部按摩,帮助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另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幼儿斜颈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肌肉松弛剂、消炎药等,帮助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炎症,减轻斜颈的症状。

家长们在给孩子用药时,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进行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对于一些严重的幼儿斜颈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是在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考虑的,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治疗虽然能够迅速地改善斜颈的症状,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家长们在考虑手术治疗时,应该充分了解手术的利弊,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做出明智的决定。

综上所述,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家长们在治疗幼儿斜颈时,应该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家长们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玩电脑等不良习惯,有助于预防斜颈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有需要的家长们有所帮助,祝愿所有患有幼儿斜颈的孩子早日康复健康。

x小儿肌性斜颈

x小儿肌性斜颈

时,有意使患儿向健侧方向扭转,以帮助矫正畸 形,也可用无线卧位,玩具使患儿向健方转动,
用来纠正姿势。
Page
19
小儿右侧肌性斜颈待诊 上图,请大家帮助分析。小儿18个月,右偏,肌肉未触及 明显包块,比较柔软,B超认为两侧肌肉无明显差异。
Page20Fra bibliotekPage
21
小儿18个月,右偏,肌肉未触及明显包块,比 较柔软,B超认为两侧肌肉无明显差异。
Page
10
操作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在患侧胸锁乳突肌用推揉法5分钟;拿法, 拿患侧胸锁乳突肌20次左右等
Page
11
非肿块型
治则:舒筋活络,牵张患肌 手法:揉、拿、拨、点 部位:患侧胸锁乳突肌
Page
12
意义:推揉及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能舒筋活血,改善局 部血运供给,缓解肌肉痉挛,促使肿物消散;伸展扳拉患 侧胸锁乳突肌,能改善和恢复颈部活动功能
30
复位后肘关节于屈曲位用颈腕吊带悬挂3天。
注意避免再牵拉伤肢,以免复发。
Page
31
有一小孩家长抱一小孩就诊,男性,2岁,说是下午拉一 下小孩的左手后左上肢不能动了,在我市另一三甲医院就 诊,且照片,没有复位,急忙转诊于我院。了解完病史后, 我轻轻的检查一下,左上肢伸直,前臂旋前位,左肘部压 疼,左肩可以被动抬起。我用左拇指压桡骨小头,右手将 患儿左前臂旋后屈曲,左拇指下有一种明显的滑动感,马 上是手动病除。
Page
29
技巧一、先一手旋前牵引腕部,再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扣紧 桡骨小头(环状韧带),然后旋后屈肘,一定是先 牵引, 再紧扣。 技巧二、旋转一定要多于屈肘。不要一味认为屈肘就能复 上,切记旋转的重要性,旋转要超前于屈肘。 技巧三、旋后屈肘不能成功,可以顺势旋前伸肘,多能成 功。

儿科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试行版)

儿科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陶天遵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 2 版(张明岛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年)、《实用小儿骨科学》第 2 版(潘少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1)出生后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有软骨样的包块,肌肉变短,失去弹性;(2)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3)严重时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为小,双眼裂水平不对称。

(4)彩色超声波检查:彩色超声波显像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增厚,或可探及肌性肿块,回声增高或减低。

(5)除外其他疾患所致的斜颈。

如:颈椎先天性畸形(半椎体、先天性短颈),颈椎损伤(骨折或旋转性半脱位),锁骨产伤骨折,炎性病变(扁桃体炎、颈淋巴腺结核、颈椎结核)引起胸锁乳突肌痉挛,自发性颈椎半脱位,视力障碍引起头部倾斜等。

(6)必要时,拍颈椎 X 线片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类1.肿块型:(1)卵圆形肿块型,在临床上多数患儿肿块位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 且肿块大小不一,大者约6×5 cm ,轮廓清晰,不需触摸;小的1.5×1 cm,需要触摸方知,肿块质地较硬,其形状为卵圆形。

(2)条索状肿块型,在临床上患儿肿块不明显,但胸锁乳突肌变粗而短,可摸及到条索状包块。

2.非肿块型:患侧胸锁乳突肌轻度痉挛,无肿块,头部畸形,下颌斜向健侧, 患侧颜面小于正常颜面,头部活动受限。

二、治疗方案(一)小儿推拿1.肿块型:(1)患儿及医者体位:患儿仰卧位,医者坐于患儿头顶侧,使患儿头面部转向健侧,充分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2)点摩法:医者先用中指指腹点患侧翳风、缺盆、扶突穴,再用食、中、无名指指腹并拢在患侧颜面及颈部做顺时钟方向摩动,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3)按揉法:应用拇指指腹按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 1/3 部分及颈后肌群,同时按揉人迎、水突、扶突、肩井及风池穴,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4)弹拨法:医者用食、中二指固定肿块一侧,然后用拇指对肿块反复进行弹拨。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常规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常规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疗常规一、概述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

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

发病率0.3%~0.5%。

1/4发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

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有三种学说:产伤学说、宫内发育障碍学说、缺血性肌挛缩。

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常见的病因如下:1、产伤出血,分娩时胎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至出血、机化形成挛缩。

2、胎位不正,影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引起缺血性改变所致。

3、胎儿在子宫内,头偏向一侧,与产程无关。

4、感染性肌炎所致。

5、遗传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1.颈部歪斜:颈部歪向患侧,而颜面旋向健侧,逐渐出现脸部不对称,严重者甚至出现颈侧弯,椎体契形变及斜视等表现。

2.颈部包块婴儿出生时并无异常,一般于生后2周左右颈部出现肿块就诊,多见于右侧。

于受累侧胸锁乳突肌中、下1/3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质硬,可移动,按压时婴儿哭闹。

但肿块无红肿热痛的感觉。

3. 颈部B超:患侧可见肌性包块。

三、诊断颈部肿块于生后2周左右出现,颈部歪斜,头喜偏向患侧,晚期有头面部畸形,有胎位不正或臀位产史。

颈部B 超:患侧胸锁乳头肌可见包块。

X线表现:颈椎未见骨骼改变。

四、治疗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1.康复治疗:①斜颈推拿:常用手法有推揉法、指揉法、拿捏法、拿揉肩、摩面;②颈部超声2.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肌肉出现挛缩、脸部出现畸形者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最佳手术年龄为1岁左右。

五、预后按摩推拿对6个月以内患儿疗效良好,脸部畸形需3-5年逐渐消失,12岁以上患儿,畸形恢复困难,手术效果较差。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头向患侧侧斜、前倾、旋向健侧和颜面部变形为其特征。

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肉麻痹导致的神经性者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

针灸推拿功法指导:推拿治疗肌性斜颈患儿

针灸推拿功法指导:推拿治疗肌性斜颈患儿

1.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

2.常用穴位及部位阿是穴、患侧胸锁乳突肌及颈侧部。

3.常用手法推揉法、拿法、弹拨法,及颈部被动运动法。

4.操作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医生面对患侧,在胸锁乳突肌上施以指揉法,上下往返操作,约2分钟,此时手法宜轻,使患儿先能适应治疗。

继而在胸锁乳突肌上施以拿法。

同样上下往返,约1~2分钟,并以肿块处为重点,拿得要柔和,以柔含刚,比指揉法再深一层。

随后再对胸锁乳突肌作上下往返的弹拨法,同样以肿块为重点,此法刺激力度较大,在弹拨的同时可辅以指揉法以缓解其疼痛反应。

然后医生用一手扶住患儿患侧的肩部,另一手扶持患侧头部颞侧,肩部一手作向下压,头部一手缓缓地将患儿头部推向健侧,使患儿头部做侧向运动(即胸锁乳突肌被动牵拉伸展)约3~5次或更多些。

然后再放松胸锁乳突肌,约1分钟左右即可。

5. 注意推拿治疗时,患侧胸锁乳突肌处要洒些滑石粉,以免损伤娇嫩的皮肤。

有汗者,应将汗液抹干再洒滑石粉。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床进展及诊疗方案临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床进展及诊疗方案临

不同手法施治
李氏用揉按法、挤拉法、弹拨旋转法、提 拿法等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周氏用三步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范氏采用拧挤手法为主治疗重症小儿肌性
斜颈
张氏用推、揉、捻、摇等手法为主治疗小 儿肌性斜颈
整体观念施治
董氏认为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既应注重患侧胸锁 乳突肌局部调整,又要注意斜方肌等颈项肩部 相关组织的整体调节,同时健侧也应予以适当 调理
发育紊乱学说
是先天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SCM 先天发育不 良,加以分娩时在外力和重力过重负荷下被伸 展, 反应性肉芽组织产生, 出现SCM 肿块
Green DW 认为CMT 与臀肌发育不良存在 一定关系
唐盛平等用巨微解剖方法研究小儿尸体SCM 的血供,发现其血供有多个起源,不支持头颈前 曲、侧弯和外旋会造成SCM 缺血
4
1.4严重倾斜 (>15º)
6
胸锁
2.1对称、无挛缩
0
乳突
肌变
2.2略粗、无挛缩
2

2.3较粗硬、有挛缩
4
2.4粗硬、挛缩
6

3.1无肿块
0

3.2小 (厚度:<10mm)
2


3.3较大(厚度:10-15mm)
4
3.4大 (厚度:>15mm)
6

4.1无肿块
0

4.2软
2

4.3较硬
4

4.4硬
含义
指由于一侧胸锁乳突 肌挛缩而造成以头向患 侧歪斜、前倾,颜面旋 向健侧为其特点的斜颈
胸锁乳突肌解剖特点
胸锁乳突肌
起点两个(胸骨上外端、锁骨内 侧端)止点(颞骨乳突)
当两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使头 抬起

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与治疗PPT

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与治疗PPT
肩部疼痛:由于颈椎畸形导致肩部受力 不均,引起疼痛
呼吸困难:颈椎畸形压迫气管,导致呼 吸困难
吞咽困难:颈椎畸形压迫食道,导致吞 咽困难
视力下降:颈椎畸形压迫视神经,导致 视力下降
听力下降:颈椎畸形压迫听神经,导致 听力下降
预后评估
预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预后差异较大 并发症:可能出现颈椎畸形、脊柱侧弯、面部不对称等并发症 治疗效果:早期发现和治疗,预后较好 长期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终身残疾
营养补充:新生儿 应补充足够的营养 ,促进身体发育
早期发现与干预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斜颈症状 早期治疗:及时进行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 家庭护理: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颈部发育情况 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斜颈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5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康复 训练
康复评估
评估目的:了解患 者康复训练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与复查
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复 查,观察病情变 化
治疗效果评估: 根据复查结果评 估治疗效果,调 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监测:监 测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如颈椎病、 脊柱侧弯等
预后评估:根据 复查结果评估预 后,预测病情发 展趋势
07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注意 事项与建议
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定期, 如颈部拉伸、颈 部旋转等,以缓 解颈部肌肉紧张
心理支持:保持 良好的心态,避 免过度焦虑和紧 张,积极配合治 疗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评估内容:颈部活 动度、肌肉力量、 日常生活能力等
评估方法:临床检 查、影像学检查、 功能测试等
评估频率:根据患 者病情和康复进度 ,定期进行评估
康复训练方法
颈部肌肉拉伸:通过拉伸颈部肌肉,改善颈部活动范围 颈部肌肉力量训练:通过力量训练,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颈部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活动颈部关节,改善颈部活动范围 颈部肌肉放松:通过放松颈部肌肉,缓解颈部紧张和疼痛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先天性肌性斜颈系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的斜颈。

表现为头部及颈部的不对称畸形,头部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两侧面部不对称。

无性别差异,左侧多于右侧。

约6岁时面部畸形明显,因此在此之前应进行有效矫治。

[诊断依据]一、病史一般出生后或在第二、三周时出现一侧胸锁乳突肌的条索状肿块。

头部向肌肉短缩的一侧倾斜,下颌旋向健侧,颈部向患侧旋转和向对侧倾斜均受限制。

部分肿块有压痛,牵拉颈部时加剧。

肿块逐渐缩小,半岁后近乎消失,只可看到胸锁乳突肌形成的条索,此时颈部活动更加受限。

在以后的发育中,面部不对称,两眼和两耳不在同一平面。

患侧软组织缩短,颈部深筋膜增厚并紧缩,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缩短。

X线检查可见颈椎下段和胸椎上段侧弯畸形,脊柱的凹侧朝向患侧,椎体及附件分化良好,无骨骼畸形。

有时可看到一侧胸锁乳突肌中、下部的条索状肿块阴影。

二、症状和体征一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部可见质硬的条索状肿块,一般出生后或在第二、三周时出现。

头部向肌肉短缩的一侧倾斜,下颌旋向健侧,颈部向患侧旋转或向对侧倾斜均受限制。

部分肿块有压痛,牵拉颈部时加剧。

肿块也可逐渐缩小,半岁后近于消失,只可看到胸锁乳突肌形成的条索。

此时颈部活动更加受限。

在以后的发育中,肌肉短缩一侧的面部变短,整个面部增宽,使面部不对称,两眼和两耳不在同一平面。

这些缺陷在头倾斜时,不甚明显,而头和颈摆正时畸形反而凸现。

颈椎下段和胸椎上段可发生侧弯畸形,脊柱的凹侧朝向患侧。

患侧软组织随生长发育而缩短,颈部深筋膜增厚并紧缩,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缩短。

以后颈动脉鞘及鞘内的血管也缩短,此时即使松解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上述后果又变成斜颈的原因,使畸形矫正不满意。

三、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见颈椎下段和胸椎上段侧弯畸形,脊柱的凹侧朝向患侧,椎体及附件分化良好,无骨骼畸形。

有时可看到一侧胸锁乳突肌中、下部的条索状肿块阴影。

[鉴别诊断]一、颈椎先天性畸形如因半椎体、先天性短缩等,致骨性斜颈。

斜颈诊疗常规

斜颈诊疗常规

斜颈诊疗常规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

前者是由于i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缩短,引起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

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

(一)定义斜颈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颈部向一∙侧偏斜,导致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的一种先天性疾病。

(二)病因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压力,导致其内部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

2.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或者静脉急性梗阻导致肌纤维变性也是斜颈的原因之一。

3.难产及使用产钳分娩时被损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或者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

4.遗传因素部分患儿可见家族史,也常合并先天性髅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三)临床特点1.斜颈畸形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

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

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此症状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

2.颈部肿块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

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

3.颜面部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

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

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

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发布时间:2021-05-17T15:06:29.247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作者:吴泽炳[导读] 小儿肌性斜颈,也称先天性斜颈,是一种较多见的畸形,它的主要病变是在胸锁乳突肌,故又称肌性斜颈。

吴泽炳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一、概述小儿肌性斜颈,也称先天性斜颈,是一种较多见的畸形,它的主要病变是在胸锁乳突肌,故又称肌性斜颈,属于中医的“歪头”范畴。

它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和颜面部变形为特点。

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因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患者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肌性斜颈。

二、祖国医学认识小儿肌性斜颈,在祖国医学中,属“筋痹”的范畴。

与督脉、筋血为病有关。

如《素问·骨空论篇》“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景岳全书·痉证》:“愚谓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

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

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

”“筋痹”语出《素问·痹论》,指以肌肉症状为主的痹症,又称肌痹。

“痹”者,闭也,即有闭阻不通之意。

在这里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藏经络而引起的病症。

小儿肌性斜颈,为胸锁乳突肌受伤,造成该肌血离经脉,气血瘀阻而形成的筋痹。

若瘀血留着,聚而不散,经筋挛缩日久,发生筋结则难治。

临床上通过手法治疗,按其经络疏通郁闭之气,摩其塞聚,可以疏通经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促使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

在拉牵胸锁乳突肌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滑利关节,矫正畸形,使疾病早愈。

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所言“:按摩可使筋节舒畅,血脉流通。

盖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淤结之肿,其患可愈”。

(1)病因病机小儿斜颈虽临床表现大致相同,都是头颈歪斜,活动受限.其病理多为气滞血瘀,经脉失畅,颈筋挛急而致.但是,深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尽如此,而可以将该病证概括分为虚实两大不同临床证型.实证(气滞血瘀,筋脉挛缩)或因胎儿在宫内活动不利(胎位不正、胎儿过大、羊水过少等),或因分娩受阻(难产而致产程过长,助产不当、急产等),造成颈部经脉损伤,使脖颈血脉不畅,气机凝涩,筋肉挛急,而见颈部肿块,头颈歪斜,活动不利. 虚证(气血虚弱,肌肉萎软)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小儿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脾主肌肉,血养筋脉,气充躯干,3-4个月的小儿正是直立抬头之时,亦是脖肌用力之时,如气血不足,则气不充肌,血不养筋,必然导致筋肉萎软无力,而见头颈歪斜,活动不灵.正如《幼幼集成》日“有小儿生下颈便软者.胎气不足也.’ 三、临床诊断(一)辨病诊断1.临床诊断①斜颈畸形斜颈特有的姿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患侧耳朵向下接近胸锁关节。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治疗措施包括:
1. 生活护理:改变幼儿的睡眠姿势,避免长时间单侧睡眠,使用坚硬的床垫,并保持睡眠环境舒适。

此外,还要注意幼儿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尽量多进行活动和转换体位。

2.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拉伸、矫正体位和肌肉锻炼等方法。

按摩和拉伸可以缓解肌肉紧张,调整肌肉平衡;矫正体位可通过物理方法调整脖子和头部的位置;肌肉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性。

这些方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 药物治疗:如果斜颈是由肌肉痉挛引起的,医生有时会考虑使用肌肉松弛剂来缓解痉挛。

4. 矫正器:对于较为严重的斜颈,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特殊的矫正器,如头颈支正型矫正器。

这种矫正器通过提供稳定的支撑,帮助纠正颈部姿势。

5. 手术治疗:对于治疗无效或非常严重的斜颈,有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标是调整肌肉、韧带或骨骼,以纠正颈部的姿势。

幼儿斜颈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
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及早治疗斜颈,有助于预防并减少后续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斜颈的诊治要点

小儿斜颈的诊治要点

小儿斜颈的诊治要点小儿斜颈啊,就是小宝贝的脖子有点歪歪的情况啦。

这可不是小宝贝故意耍酷哦。

可能是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有点小状况,或者出生的时候遇到点小麻烦造成的呢。

有的小宝贝是肌肉有问题,一边的肌肉比较紧,就把小脑袋拉向一边啦。

还有些可能是骨头有点小异常。

二、怎么发现小儿斜颈呢?1. 看小宝贝的脑袋姿势。

如果小宝贝老是把头歪向一边,不管你怎么逗他,他都不太愿意转到另一边,这可能就是个小信号哦。

2. 摸一摸小宝贝的脖子。

要是摸到脖子一侧有个小硬块,或者感觉两边的肌肉不太一样,那也要小心小儿斜颈这个小捣蛋鬼啦。

三、诊治要点来咯。

1. 诊断方面。

医生会详细问小宝贝出生时候的情况,像有没有难产之类的。

这就像破案找线索一样呢。

除了摸脖子,还会检查小宝贝的眼睛、耳朵等部位。

因为有时候眼睛或者耳朵不舒服,小宝贝也会歪着头,可不能冤枉了脖子肌肉和骨头呀。

2. 治疗部分。

如果是比较轻微的小儿斜颈,按摩是个很不错的办法呢。

就像给小宝贝的脖子做个温柔的小按摩,让紧张的肌肉放松放松。

不过这按摩可不能乱来,得找专业的医生或者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做。

对于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小宝贝,可能就需要手术啦。

不过手术也不用太害怕,现在的医疗技术很厉害的。

而且手术之后,小宝贝还得配合康复训练,这样才能好得更快呢。

四、家长要做啥呢?1. 家长要多留意小宝贝的姿势。

如果发现小宝贝歪头,不要强行把他的头掰正,要慢慢引导。

2. 按照医生的嘱咐,带小宝贝定期复查。

就像定期给小宝贝的脖子做个小检查,看看有没有好一点。

五、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发现得早,治疗得及时,小宝贝的斜颈是可以治好的。

小宝贝又可以开开心心地抬头挺胸,做个健康的小宝贝啦。

不过要是耽误了治疗,可能会影响小宝贝的面部发育,一边脸大一边脸小,那可就不好看啦。

所以啊,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小儿斜颈这个小问题哦。

小儿肌性斜颈病的治疗方法

小儿肌性斜颈病的治疗方法

小儿肌性斜颈病的治疗方法小儿肌性斜颈病的治疗方法小儿肌性斜颈病这类病症我们很少听说,可能大家也不是很了解,其实这类病症的原因一般是遗传因素比较多,当然后天的也有。

那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看看这类病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吧,看看能不能及时的预防治疗。

小儿肌性斜颈(spasmodictorticollis),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的疾病。

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后者是脊柱畸形引起骨性斜颈,以及眼性斜颈、神经麻痹性斜颈等。

此文主要介绍肌性斜颈。

治疗原则为舒筋活血,软坚散结。

部分患儿早期可于病侧胸锁乳突肌发现一个肿块,质硬。

出生后10多天即可发现,也有数月后才出现者。

肿块一般呈梭形,有的'在半年内可自行消退,以后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条索状突出,导致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

并可出现颜面不对称,及代偿性胸椎侧凸。

病因病机病因未完全肯定,目前有如下说法:①分娩时胎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至出血、机化形成挛缩。

②胎位不正,影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引起缺血性改变所致。

③胎儿在子宫内,头偏向一侧,与产程无关。

④感染性肌炎所致。

⑤是遗传性疾病。

治疗方法治疗以推拿为主。

常用手法有:①推揉法。

患儿仰卧位,用低枕或不用枕,自乳突至胸锁端,沿乳突肌作轻快推揉法。

②指揉法。

用拇指在肿块周围轻快揉动,再揉肿块,以患儿耐受为度。

③拿揉法。

用三指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施术。

④拉揉法。

一手扶肩,一手扶头,使患儿头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数次。

并在牵拉至极点处,维持不动数十秒,再用掌揉胸锁乳突肌。

⑤再重复①法。

⑥摩面。

用掌搓热摩面,先健侧,后患侧。

针灸疗法常用穴位有悬钟、天柱、大椎、中渚、阴陵泉,另加点刺七星台(?俞、巨骨、天宗、秉风、曲垣、肩中俞、肩外俞)。

注意事宜①经常作被动牵拉运动。

②随时纠正姿势,以助矫正。

如眠时垫枕,醒时以玩具或喂奶吸引注意力,使患儿头经常向患侧旋转,以助纠正。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幼儿斜颈,又称为肌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颈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僵硬,导致头部偏斜或转动。

这种情况给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带来了不便,因此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首先,物理治疗是治疗幼儿斜颈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孩子舒缓颈部肌肉的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热敷、理疗等。

家长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一些简单的按摩和拉伸操,定期为孩子进行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幼儿斜颈的症状。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幼儿斜颈的一种方式。

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给孩子口服一些肌肉松弛剂或者镇痛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频次,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者依赖的情况。

另外,正确的姿势和体位训练也是治疗幼儿斜颈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者书写,保持颈部肌肉的放松和伸展。

此外,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体位训练操,帮助孩子调整颈部肌肉的平衡,改善斜颈的症状。

最后,对于严重的幼儿斜颈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颈部肌肉的拉伸和松解,以及纠正颈椎的畸形。

但需要家长们理解,手术治疗是最后的选择,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定。

综上所述,幼儿斜颈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颈部疾病,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正确的姿势和体位训练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是治疗幼儿斜颈的常见方法。

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帮助孩子尽快康复。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愿孩子们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

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幼儿斜颈,又称为肌肉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常见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

斜颈的主要症状是颈部肌肉僵硬,导致头部偏向一侧。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会造成颈部肌肉的永久性损伤。

因此,对于幼儿斜颈的治疗,家长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对于幼儿斜颈的治疗,家长们可以尝试进行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颈部按摩、适当的颈部运动等,可以帮助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颈部的活动度。

家长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正确的按摩手法和颈部运动方法,每天定时进行,有助于缓解幼儿斜颈的症状。

其次,幼儿斜颈的治疗还可以通过矫正姿势来实现。

家长们可以在幼儿睡觉时,为其选择合适的枕头和睡姿,避免让幼儿长时间保持头部偏向一侧的姿势,可以有效减轻颈部肌肉的压力,有助于矫正斜颈的姿势。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减少对颈部肌肉的压力。

最后,对于严重的幼儿斜颈病例,家长们还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对颈部肌肉进行松解术或者肌肉移植术等方式,来纠正幼儿斜颈的姿势,恢复颈部肌肉的正常功能。

但是,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们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谨慎考虑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幼儿斜颈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矫正姿势和手术治疗等多种途径。

家长们在治疗幼儿斜颈时,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家长们还应注意日常护理,避免让幼儿长时间保持头部偏向一侧的姿势,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幼儿斜颈的症状。

希望每位患有幼儿斜颈的孩子都能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常规一、【概述】肌性斜颈又称胸锁乳突肌挛缩症,俗称“歪脖”。

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

是以患儿头向一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疾病。

二、【临床表现】1.斜颈畸形: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

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

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此症状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

2.颈部肿块: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

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一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发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

3.颜面部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

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缩短。

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

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

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

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发育。

三、【检查及体征】检查时,可在一侧胸锁乳突肌中摸到肿块,呈梭形或形状不规则,可随肌肉移动,如摸不到肿块,也可摸到一侧肌肉呈条索状发硬,两侧对比,患侧胸锁乳突肌处挛缩变短。

四、【诊断依据】1.出生后两周左右患儿出现颈部歪向患侧,颜面偏向健侧。

2.在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处可触及半球状或条索状硬结,大小不等。

位于肌肉层,质软,肿块边缘清楚,与皮肤分离,按之表面光滑,有一定的活动度。

3.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出现面部发育的不对称,颈椎发育的不对称。

五、【鉴别诊断】1.颈椎结核:因结核病变致颈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常以局部压痛为特征,但无胸锁乳突肌挛缩。

颈项活动使疼痛加剧,X线片可见椎体骨性破坏和椎前脓肿。

2.骨性斜颈:系颈椎先天发育异常所致,X线可见颈椎骨先天性畸形。

3.小儿颈部淋巴腺炎:婴儿期患有颈部淋巴腺炎,可迅速发生斜颈并可出现颈部肿块,但此肿块往往压痛明显并不位于胸锁乳突肌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疗常规
一、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

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

发病率0.3%~0.5%。

1/4发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

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有三种学说:产伤学说、宫内发育障碍学说、缺血性肌挛缩。

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常见的病因如下:
1、产伤出血,分娩时胎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至出血、机化形成挛缩。

2、胎位不正,影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引起缺血性改变所致。

3、胎儿在子宫内,头偏向一侧,与产程无关。

4、感染性肌炎所致。

5、遗传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
1.颈部歪斜:颈部歪向患侧,而颜面旋向健侧,逐渐出现脸部不对称,严重者甚至出现颈侧弯,椎体契形变及斜视等表现。

2.颈部包块婴儿出生时并无异常,一般于生后2周左右颈部出现肿块就诊,多见于右侧。

于受累侧胸锁乳突肌中、下1/3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质硬,可移动,按压时婴儿哭闹。

但肿块无红肿热痛的感觉。

3. 颈部B超:患侧可见肌性包块。

三、诊断
颈部肿块于生后2周左右出现,颈部歪斜,头喜偏向患侧,晚期有头面部畸形,有胎位不正或臀位产史。

颈部B超:患侧胸锁乳头肌可见包块。

X线表现:颈椎未见骨骼改变。

四、治疗
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1.康复治疗:①斜颈推拿:常用手法有推揉法、指揉法、拿捏法、拿揉肩、摩面;②颈部超声
2.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肌肉出现挛缩、脸部出现畸形者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最佳手术年龄为1岁左右。

五、预后
按摩推拿对6个月以内患儿疗效良好,脸部畸形需3-5年逐渐消失,12岁以上患儿,畸形恢复困难,手术效果较差。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头向患侧侧斜、前倾、旋向健侧和颜面部变形为其特征。

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肉麻痹导致的神经性者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

造成斜颈的原因至今未明,除先天性畸形学说外,有不少学者认为由胸锁乳突肌局部缺血引起肌纤维化所致。

缺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胎内头位长期偏向一侧,或产程中肌肉内血管中血流有暂时的停滞,以致肌肉供血不足,日后逐渐成为梭状疤痕组织,或代之以纤维条索而造成的挛缩。

临床表现】
1.出生后,即可在一侧颈部发现有棱形肿物,其方向与胸锁乳突肌一致,多局限于中下段。

以后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

因肌肉挛缩牵拉发生斜颈畸形。

2.斜颈特有的姿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面旋向健侧,患侧耳朵向下接近胸锁关节。

畸形如不及时矫正,患侧面部相对萎缩,颜面明显小于健侧,个别患者颈椎甚至是上胸椎可见固定性脊柱侧弯。

3.颈部活动受限,尤其以向患侧旋转和向健侧侧屈更明显。

4.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可触及硬质条索状肿块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