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诊疗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疗常规
一、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三种学说:产伤学说、宫内发育障碍学说、缺血性肌挛缩。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常见的病因如下:
1、产伤出血,分娩时胎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至出血、机化形成挛缩。
2、胎位不正,影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引起缺血性改变所致。
3、胎儿在子宫内,头偏向一侧,与产程无关。
4、感染性肌炎所致。
5、遗传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
1.颈部歪斜:颈部歪向患侧,而颜面旋向健侧,逐渐出现脸部不对称,严重者甚至出现颈侧弯,椎体契形变及斜视等表现。
2.颈部包块婴儿出生时并无异常,一般于生后2周左右颈部出现肿块就诊,多见于右侧。于受累侧胸锁乳突肌中、下1/3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质硬,可移动,按压时婴儿哭闹。但肿块无红肿热痛的感觉。
3. 颈部B超:患侧可见肌性包块。
三、诊断
颈部肿块于生后2周左右出现,颈部歪斜,头喜偏向患侧,晚期有头面部畸形,有胎位不正或臀位产史。颈部B超:患侧胸锁乳头肌可见包块。X线表现:颈椎未见骨骼改变。
四、治疗
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1.康复治疗:①斜颈推拿:常用手法有推揉法、指揉法、拿捏法、拿揉肩、摩面;②颈部超声
2.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肌肉出现挛缩、脸部出现畸形者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最佳手术年龄为1岁左右。
五、预后
按摩推拿对6个月以内患儿疗效良好,脸部畸形需3-5年逐渐消失,12岁以上患儿,畸形恢复困难,手术效果较差。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头向患侧侧斜、前倾、旋向健侧和颜面部变形为其特征。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肉麻痹导致的神经性者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造成斜颈的原因至今未明,除先天性畸形学说外,有不少学者认为由胸锁乳突肌局部缺血引起肌纤维化所致。缺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胎内头位长期偏向一侧,或产程中肌肉内血管中血流有暂时的停滞,以致肌肉供血不足,日后逐渐成为梭状疤痕组织,或代之以纤维条索而造成的挛缩。
临床表现】
1.出生后,即可在一侧颈部发现有棱形肿物,其方向与胸锁乳突肌一致,多局限于中下段。以后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因肌肉挛缩牵拉发生斜颈畸形。
2.斜颈特有的姿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面旋向健侧,患侧耳朵向下接近胸锁关节。畸形如不及时矫正,患侧面部相对萎缩,颜面明显小于健侧,个别患者颈椎甚至是上胸椎可见固定性脊柱侧弯。
3.颈部活动受限,尤其以向患侧旋转和向健侧侧屈更明显。
4.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可触及硬质条索状肿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