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埋地球和地球仪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埋地球和地球仪课堂笔记英文版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seventh grade, we learned about Earth's layers and how to use a globe in our geography class. Here are some notes from those lessons:Earth's Layers:1. Crust - The outermost layer of Earth, made up of solid rock and soil.2. Mantle - The layer beneath the crust, composed of hot, flowing rock.3. Outer core - A liquid layer of iron and nickel beneath the mantle.4. Inner core - The solid, dense center of Earth made of iron and nickel.Using a Globe:1. Latitude and Longitude - Lines on a globe used to locate specific points on Earth.2. Equator - The imaginary line that divides the Earth into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3. Prime Meridian - The imaginary line that divides the Earth into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Hemispheres.4. Continents and Oceans - The seven continents and five oceans can be identified ona globe.Understanding Earth's layers and how to use a globe has helped us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ur planet and its geography.中文翻译:在七年级上学期,我们在地理课上学习了关于地球的层次结构以及如何使用地球仪。
七上科学课堂笔记.doc
七上科学课堂笔记第一章科学入门§1-2: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测量工具:刻度尺(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二、体积的测量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底处相平。
液体体积常用升和毫升表示。
§1-4:温度的测量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单位:摄氏度,用℃表示。
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
三、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纪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之前必须用力甩几下。
§1-5:质量的测量一、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和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无关。
二、测量工具:天平(左物右砝)物体质量= 砝码总质量+ 游码读数§1-7: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和评价单位换算:(1)长度: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1km=1000m 1m = 100 cm = 100 0mm = 106 μm = 109 nm(2)体积: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1m3=1000L 1L=1000mL 1mL=1cm3(3)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4)时间1时=60分1分=60秒1h=60min 1min=60s第二章观察生物§2-1:生物与非生物一、观察蜗牛蜗牛的身体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七年级课堂笔记上册
七年级课堂笔记上册一、语文- 字词- 朗润:明朗润泽。
就像刚睡醒的娃娃,脸儿红扑扑的,特别有生机,这就是春天的山朗润起来的感觉。
-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在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酒一样慢慢地混合、交融。
比如说,花香、草香、泥土香,它们都在悄悄地酝酿着春天的味道。
- 段落大意- 开头盼春,就像我们盼着放假一样急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重复的“盼望着”,把那种急切的心情都写出来了。
- 然后写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个“钻”字用得超妙,就像小孩子捉迷藏,偷偷地冒出头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春花部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用了比喻和排比,把春花的颜色写得特别鲜艳,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
- 春风呢,“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轻柔。
还有各种声音,鸟儿唱歌,牧童短笛,就像一场春天的音乐会。
- 春雨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密、轻柔,滋润着大地。
- 最后是迎春,人们都欢欢喜喜地迎接春天,春天就像一个盛大的节日。
- 字词-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就像一块湛蓝的宝石,没有一丝杂质。
- 贮蓄:储存,积聚。
文中说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像把自己珍藏了很久的宝贝都拿出来展示一样。
- 文章特色- 老舍先生把济南的冬天写得像一个温暖的摇篮。
山就像围着济南的小摇篮,山上的矮松像一个个小卫士,顶着一髻儿白花,那白花就是雪,特别可爱。
- 水呢,不但不结冰,还冒着点热气,就像一面镜子,里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红屋顶、黄草山,像一幅水墨画。
而且水藻还在水里绿着,把水都染绿了,整个冬天都充满了生机。
二、数学1. 有理数- 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就像一个大家庭,整数是大哥,像 - 3、0、5这些都是整数;分数是小弟,像1/2、-3/4这些。
它们合起来就是有理数这个大家庭。
- 数轴- 数轴就像一条有方向的线,上面有原点(0),正方向(一般向右),还有单位长度。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
《我的七年级第一课奇妙之旅》嘿,还记得上七年级的时候,那第一堂课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哇!那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心里那叫一个紧张又兴奋。
毕竟是七年级了嘛,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
我找了个位置坐下,左看看右瞧瞧,这教室可比小学的大多了。
不一会儿,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来了。
大家都有点小拘谨,谁也不认识谁呢。
这时候,一个高个子男生走过来,冲我笑了笑说:“嘿,你好啊,我叫小明。
”我赶紧回应:“你好你好,我是[你的名字]。
”就这样,我认识了我的第一个新同学。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了进来。
哇,老师看起来好和蔼可亲呀。
老师开始自我介绍,然后就给我们讲起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我赶紧拿出笔记本,准备好好记笔记。
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可认真了,我在下面也努力地听着,时不时地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第一课讲的是啥来着?哦,对了,是关于新的学习生活的。
老师说七年级可不一样了,学习任务会更重,但是也会有更多好玩的事儿。
我心里暗暗想:嘿嘿,那我可得好好努力了。
我一边听老师讲,一边看着周围的同学。
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呢。
突然,我旁边的女生小声问我:“那个,你笔记记全了吗?我刚才有点没跟上。
”我笑了笑说:“没事,等会儿下课我借给你看。
”她感激地看了我一眼。
这一堂课过得可真快呀。
下课铃一响,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我把笔记借给了旁边的女生,我们还一起讨论了一下这堂课的内容。
小明也凑过来,说:“你们在聊啥呢?”我们就把第一课的内容跟他说了说。
通过这第一课,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认识了新同学。
我觉得七年级的生活一定会很精彩。
以后的每一堂课,我都要像这第一课一样,认真听讲,好好记笔记。
嘿,七年级,我来啦!。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总结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由微观粒子组成,包括分子、原
子和离子。
2.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等。
2.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如融化、沸腾,化学变化如燃烧、腐烂。
三、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
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包括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四、简单机械与能量
1. 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
大小。
2. 能量
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五、地球与宇宙
1.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有固体表面、大气层和磁场。
2. 宇宙
宇宙是包括所有物质和能量的空间,由无数星系、恒星、行星等组成。
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1. 生字词。
- 朗润(lǎng rùn):明朗润泽。
- 酝酿(yùn niàng):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窠巢(kēcháo):鸟兽昆虫的窝。
- 黄晕(huáng yùn):昏黄,不明亮。
-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2. 文章结构。
- 盼春:开篇点题,表达对春的急切盼望之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强调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 绘春:- 春草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春花图:从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味(花里带着甜味儿)、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等方面描写春花,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春风图:“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从触觉(抚摸)、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听觉(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等方面描写春风。
- 春雨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 迎春图:人们“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写出人们迎春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颂春:最后三个比喻句,分别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3. 主题思想。
- 这篇散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物,赞美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1. 生字词。
- 济南(jǐnán)-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 响晴:晴朗无云。
- 安适:安静而舒适。
- 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与科学实践的基本概念,包括科学的概念、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科
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科学
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以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 科学的概念
科学是一种寻求真理的理性活动。
它是通过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实验和理论构建,从而揭示客观规律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重要手段。
科学是寻求真理的过程,它包括了对现象、规律、机理、方法等方面的认识。
1.2 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
科学实践是验证科学理论的最终标准。
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可验
证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等。
这些特点是科学实践持续发展和提高科学认识
水平的重要保证。
1.3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了实验、观察、模型建立、推理等。
其中,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
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是对自然界进行人为干预的过程,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总之,初一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涉及了科学概念、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
方法等方面,对学生们初步了解科学、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和发展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自觉尊重科学、
学习科学、使用科学,不断完善自己,为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
好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课堂笔记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课堂笔记以下是《实验与探究填幻方》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一、概念与性质幻方是一个由整数排列而成的正方形矩阵,其特点是将矩阵中每条横行、纵列和对角线上的数字相加,结果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幻方具有如下性质:1.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相加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2.任意两个数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的和相等。
3.幻方的四个角上的数分别是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的数。
二、填幻方的方法与规律1.定义法:根据幻方的定义,从第一行开始,将数字1至n^2按顺序填入矩阵中,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相加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2.观察法:观察已有的幻方,发现其规律并运用规律填写。
3.奇偶性法:根据填入的数字的奇偶性来填写幻方。
例如,当填入的数字为偶数时,将其放在正方形的下边和右边;当填入的数字为奇数时,将其放在正方形的上边和左边。
4.对称性法:根据数字的对称性来填写幻方。
例如,当填入的数字为对称数字时,将其放在正方形的对称位置上。
5.最小最大法:先确定幻方中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再将其他数字填充到剩余的位置上。
6.相邻数对法:先确定相邻的两个数字,再将其他数字填充到剩余的位置上。
7.逐步完善法:从第一行开始,先填写第一个数字,然后逐步完善其他数字,直到填满整个矩阵。
三、填幻方的步骤1.确定幻方的阶数和常数。
2.根据定义法或观察法或其他方法填写第一行或第一列或对角线上的数字。
3.根据规律填写其他位置上的数字。
4.检查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相加是否等于同一个常数。
四、填幻方的注意事项1.在填写幻方时要注意遵循规律,不要盲目填写。
2.在填写幻方时要检查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相加是否等于同一个常数。
3.在填写幻方时要尽可能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尝试,以得到最优解。
科学课堂笔记
科学课堂笔记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水滴里的生物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的分布极广。
5、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二做酸奶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2、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4、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5、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三馒头发霉了1. 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2. 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 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首先发现了青霉素。
4、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四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3. 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笔记
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单元课堂笔记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答案,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能引发科学发现;2、学习科学的方法: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二、实验和观察3、单凭我们的感觉对某些事物的判断也许是不准确的,感觉器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经常要接住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4、观察的两种方式:①直接观察,人们直接用感觉器官观察;②间接观察,借助于仪器、工具的观察;三、长度的测量5、测量的含义: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工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6、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7、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8、常用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前应注意量程、零刻度、最小刻度;9、刻度尺使用方法:①选正确:根据测量的长度和最小刻度选择何时的刻度尺;②放正确:刻度线紧靠着被测物体;③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④读记正确:要估读一位即精确到最小刻度下一位,测量出结果后,写上数值和单位;10、最小刻度也可称为最小刻度值或分度值: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将相邻两个标有刻度的刻度值相减,再除以他们之间间隔的刻度数练习:①测量时注意点:a、若起始测量刻度不是零刻度,则自己标记零刻度开始;b、明确最小刻度,注意读数准确,单位跟上如图所示,请写出所测木条的长度: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②测量纸张厚度:注意一:封面不能算进去;注意二:要多测量一些,纸张太少误差大;注意三;张数是页数的一般,即200页=100张四、体积的测量11、体积的概念: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12、固体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立方米,用3m表示;13、体积常用单位有:3米3m,分3米d3m,厘3米c3m,毫3米m3m,升L,毫升mL,其中 1分3米= 1升;1厘3米= 1毫升14、注:固体体积不可用升、毫升表示,升、毫升只能表示液体体积15、固体体积测量:①形状规则的物体正方形、长方形、圆柱体可用刻度尺测量出他的边长和半径,然后计算它的体积;②测量液体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a,能下沉的物体,可用V水+物—V水=V物,V水=水的体积,V水+物=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物=物体的体积;b,浮在水面的物体,可用V水+重物+物体—V水+重物= V物体,V水+重物+物体=水、物体以及和物体捆绑在一起的重物的总体积,V水+重物=水和重物的体积,V物体=所测量物体的体积;16、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②倒:左手执量筒,右手执烧杯,两个稍有倾斜,让液体缓慢流进量筒;③放: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④读:视线与液面凸面顶部或凹面底部相平;⑤记:写下数值以及单位,要估读一位;17、量筒读数时,俯视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仰视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18、测量不规则物体时,若被测量物体能溶于水或能吸水,则测量得出的体积均偏小;五、温度的测量19、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成都称为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20、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科学上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21、温度计的种类按制造成分分类: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22、温度的读数:37℃读作:37摄氏度℃读作:零下摄氏度或者负摄氏度;23、温度计使用前应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被测物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24、温度计使用方法:①手握温度计上端,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若是测量的是液体,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②玻璃泡接触被测物后要稍停一会儿,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物体;③读数时眼睛平视液面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④记录读数:注意单位及是否负数;25、体温计用途:测量人的体温;26、体温计的构造特点: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细弯曲波管;作用:使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下落,读数不变27、体温计与一般温度计的区别:①体温计使用前要甩一下,一般温度计不用;②体温计有细弯曲波管,一般温度计没有;③体温计精确到℃,一般温度计精确到1℃;④体温计离开物体读数,一般温度计不能;⑤测量范围不同,体温计:35℃~42℃六、质量的测量28、质量的含义: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质量长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9、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单位有:吨,克,毫克30、质量的单位换算: 1克=1000毫克31、实验室测量物体的质量常用的工具是托盘天平;32、天平的构造:左盘、右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分度盘、指针、横梁标尺、砝码及砝码盒、镊子;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摇摆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33、使用天平注意事项:①注意称量值不能超过量程最大称量值②玛法不能用手直接取,应用镊子取,称后及时放回砝码盒,以免生锈;③防止天平与潮湿、有腐蚀性的物体接触;④加砝码时要轻放轻拿⑤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烧杯里再称量34、托盘天平使用方法:①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归纳为“螺母反指针法”,也就是当指针向右偏,应将横梁上的左或右平衡螺母向左调,当指针向左偏,应将横梁上的左或右平衡螺母向右调②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一下被测物体质量后,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右盘中依次试加砝码,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退出这个最小的砝码又嫌小,这时应退出最小的砝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左物右码”③读数:被测物体质量=所有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④收好:测量完毕,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0”知识点一:砝码的规格:100g,50g,20g,10g,5g,2g,1g每种砝码最多两个知识点二:游码的量程=砝码中最小的砝码知识点三:称量时,指针偏右,则减少砝码或游码向左移;指针偏左,则增加砝码或游码向右移知识点四:称量时绝对不可用平衡螺母来调节平衡知识点五:砝码变重如生锈,则测量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偏小砝码变轻如磨损,则测量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偏大知识点六:若物体错放在了右盘,则物体质量=左盘所放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刻度值七:时间的测量35、测量时间的工具:任何周期性运动的事物都可用来记录时间36、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用s表示,常用单位有分min、时h、天d、年等;37、常用表、种测时刻,用停表测时间间隔;38、时刻:某一瞬间所指示的时间,如:新闻联播7:00开始播放,7:30结束时间间隔:指一个时间段,即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如:新闻联播播放30分钟39、常用的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40、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用手握紧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零41、机械停表读数方法:①明确大盘最小刻度值及小盘最小刻度值,②分别读出小盘刻度及大盘刻度,③读数=小盘读数+大盘读数,④验算:将所得读数放回小盘中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42、机械秒表的读数特点:不能估读八、科学探究4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①发现和提出问题;②建立猜想和假设;③制定探究计划;④收集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⑥交流与讨论。
如何进行科学的课堂笔记?
如何进行科学的课堂笔记?哎,说真的,每次看到学生课堂笔记写得乱七八糟,我就忍不住想:这孩子是来上课的,还是来画抽象派的?你说,课堂笔记,到底有什么用呢?说白了,就是为了把上课内容给记下来呗。
但是,光记下来可不行啊,得记得科学才行。
首先,笔记得有条理,别像我当年,上课一激动,就各种乱七八糟的笔记,最后翻起来,自己都看不懂。
后来,我就总结了一个小技巧,叫“三级标题法”。
啥意思呢?就是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粗细的笔,把笔记分个级。
最主要的重点内容,用大字号写,或者用醒目的颜色标出来;次要的补充说明,用小字号写,或者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来;最后,一些细节的例子,就用更小的字号,或者用铅笔淡淡的写。
举个例子吧,就比如今天我跟孩子们讲“光的折射”这节课,我就告诉他们: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 然后,我就用黑笔写了这句话,加粗了“光的折射”几个字,算是这节课的中心思想吧。
然后,我举了个例子,说:“看,你现在能看到水里的鱼吗?其实,我们看到的鱼的位置,并不是它真实的位置,而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之间发生折射后,被我们的眼睛接收了,所以你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更高,更近一些。
”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就用蓝色的笔,在“光在水和空气之间发生折射”这句话下面,写了一句话:”光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慢,所以才会发生折射现象“。
最后,我还用铅笔,在纸上画了张图,画了一条鱼,画了两条线,一条是从鱼的嘴指向水面,一条是从水面指向我们的眼睛,用来形象地说明光的折射路线。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三级标题法”的运用。
当然,光有条理还不够,还要学会思考。
我经常告诉学生们,笔记不是记录老师讲了什么,而是思考老师讲了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
比如,我讲完光的折射之后,我就问学生们:”你们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光的折射的现象吗?“,然后,就有学生举手说:”老师,夏天的时候,我们看到路上热气腾腾的蒸汽,其实,那不是蒸汽,是光线在冷热不同的空气之间发生折射造成的。
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课堂笔记
第一章科学入门课堂笔记1.1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活动: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复原,原因是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1.2走进科学实验室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有毒易燃有腐蚀性易爆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加热。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部分)1. 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
2.烧伤或烫伤的处理方法是: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3.被化学试剂灼伤的处理方法是:用缓慢的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二、常见的实验操作:1.用滴管来取用少量溶液操作要领:①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
②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
③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以免残留的试液污染其他试液。
④常识:20滴水的体积约为1ml。
⑤试剂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涤,要专管专用,不能张冠李戴。
2.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和操作要领酒精灯的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酒精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 。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课堂笔记【主旨】本文详细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先祖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旧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同时赞颂了女娲这位伟大母亲的勤劳和智慧。
【课文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交代女娲造人的动机。
第二部分(3——16自然段):写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部分(17——18自然段):写女娲想出使人类繁衍生息的方法。
1【预习与目标】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重点)感悟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
(重点)2【原文阅读】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
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m ǎng)莽榛(zhēn)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呢?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
清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
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
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七上原始农耕生活课堂笔记
七上原始农耕生活课堂笔记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耕文明的建立,原始农耕生活是古代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七年级上册的历史课堂上,我们学习到了关于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以下是我的课堂笔记。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农耕生活古代的原始社会没有发展出农耕技术之前,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随着农耕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选择种植一些食物作物,例如小麦、玉米和稻谷等。
这使得人类可以长期停留在一个地方,并逐渐建立起定居的村落。
第二节:农耕工具的发展原始农耕生活中,最主要的工具是石斧、石锤和棍棒等简单的工具。
随着农耕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使用犁、石耙、镰刀等更加高效的工具。
这些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为原始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原始农耕生活的作物种植原始农耕生活中,人们主要种植的作物有小麦、玉米、稻谷等。
这些作物能够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同时,人们还种植了一些特殊的作物用于纺织和制作工具,例如麻、棉花和竹子等。
第四节:原始农耕生活的养殖除了种植作物,原始农耕生活中人们还开始养殖牲畜,例如猪、牛、羊等。
这些养殖动物不仅能提供肉类、奶制品等食物资源,还能劳动耕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第五节:农耕文化的建立原始农耕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生活方式,也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形态。
在农耕的过程中,人们开发出各种民间传统和节日,例如丰收节和农事祭祀等。
这些传统文化成为了原始社会人们交流、团结和庆祝的重要方式。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对原始农耕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原始农耕生活是人类社会向农耕文明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它为后世的农耕社会奠定了基础。
同时,原始农耕生活中的种植、养殖和文化等方面的经验也为我们今天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这次的课堂笔记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对原始农耕生活有所了解,并能对古代社会的发展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笔记
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二单元课堂笔记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生物与非生物1、放大镜的作用:能将观察对象放大,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2、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它具有保护作用;②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长,后一对较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③眼,着生在长的那一对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④口,着生在触角的正下方,具有摄取食物的作用;⑤腹部是较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分泌黏液3、蜗牛的生活习性:生活在阴暗潮湿而温暖的环境中,喜欢夜间活动,主食植物的叶子和嫩芽。
4、蜗牛有触觉、视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5、蜗牛爬行时,会留下痕迹,是由于足腺分泌黏液造成的,它的作用是:①减小爬行时与地面的摩擦;②传递某些信息6、蜗牛四处爬行的意义:①寻找食物;②寻找配偶,以繁殖下一代7、生物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非生物是不具有生命的物体8、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生物结构②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的现象③生物体具有生殖、繁殖后代的能力④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⑤生物体具有应激性,即对刺激有一定的反应⑥生物体需要营养⑦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能量,即呼吸作用⑧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9、动物和植物的区别:①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②植物细胞内一般有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一般没有③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而动物一般能自由运动④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灵敏,而动物比较灵敏⑤根本区别:营养方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营养,而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只能通过直接摄取食物获得营养二、常见的动物10、动物分类的依据:生活环境、生理特征、生殖方式、形态结构11、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分类的结果不同12、世界上共有动物种类125万中,其中脊椎动物约4.7万种,无脊椎动物约120万种13、脊椎动物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14、①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心脏分为一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常见的淡水鱼有:鲢鱼,青鱼,鲫鱼,草鱼,鲤鱼,鳙鱼常见的海洋鱼类有:黄鱼,带鱼,鲨鱼②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皮肤裸露,水陆两栖,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青蛙的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常见的两栖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牛蛙③爬行类:皮肤表面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陆生生活,体温不恒定常见的有:蛇,龟,鳖,蜥蜴,鳄④鸟类:体表被羽毛,身体形态结构适应于飞翔生活,体温恒定,卵生常见的有:鸽,鸡,鸭,鹅⑤哺乳类:全身被毛(水生的哺乳动物无毛,如:鲸、海豚)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哺乳动物其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美,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是最高等的动物15、无脊椎动物分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16、①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是地球上最简单的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代表动物有:草履虫,变形虫②腔肠动物:摄氏和排泄是同一个开口,身体呈辐射对称代表动物有:水螅,海蜇,水母③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是同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代表动物有:涡虫,血吸虫④环节动物:身体圆长或扁形,有许多体节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⑤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线形,不分节代表动物有:蛔虫,蛲虫⑥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代表动物有:蜗牛,河蚌,乌贼,章鱼,田螺,鲍鱼⑦棘皮动物:身体无贝壳,有内骨骼,体表有棘皮凸起,全部生活在海洋中代表动物有:海星,海参⑧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触角和足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代表动物有:虾,蟹,蜈蚣,蜘蛛,马陆三,常见的植物18,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种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无种子植物19,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20,被子植物特征: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特征: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21,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分布最广,最高等的植物22,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种子23,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树、杉树、银杏、铁树、柏树24、裸子植物分布很广(注:分布最广的是被子植物)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25,无种子植物有: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26,蕨类植物特征:没有花、果实、种子,有根、茎、叶,喜阴暗潮湿的环境,用孢子繁殖代表植物:蕨,胎生狗脊27,苔藓植物特征:结构比蕨类植物简单,没有根、花、果实、种子,有茎、叶,喜欢潮湿环境,用孢子生殖代表植物:地钱,葫芦藓28,藻类植物特征: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一般为水生,是最低等的植物,用孢子繁殖也可用无性繁殖代表植物:紫菜,海带,水绵29,林耐的生物分类等级方法(从高到低):界、门、纲、目、科、属、种特点:①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个体越多,共同特征越少,②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个体越少,共同特征越多四、细胞30,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细胞学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31,熟识显微镜的构造(书本54页)32,显微镜的使用一般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显微镜考点:1,调整光线:①光线弱,调成大光圈,用凹面镜,②光线强,调成小光圈,平面镜2,视野中的五点问题,判断污点在哪里3,装片移动问题:看到的是倒像,移动时要反向移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偏左上方,则装片向左上方移动,若装片中是个7,则看到的图像是L4,显微镜放大倍数计算=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5,低倍镜观察,视野亮,范围大,细胞数目多高倍镜观察,视野暗,范围小,细胞数目少33,装片的制作,书本58—61页,掌握装片制作的过程34,装片制作过程中的问题:①气泡多,出现黑色圆圈,②细胞结构不太清楚:可能是没有染色,也可能是光线太亮,应该重新染色,调小光圈或用平面镜观察③细胞出现严重重叠现象35,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36,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7,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质: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也是植物能够“顶天立地”液泡:一个成熟植物细胞往往有几个液泡,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水果,蔬菜等汁水来自细胞液)叶绿体:绿色,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38,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特点:母细胞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意义:使细胞数目增加,使单细胞生物生物个体数目增加39,细胞生长: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他们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意义: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40,细胞分化: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意义:分化后的细胞形成了生物体的各种结构五,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41,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酵母菌,细菌,变形虫42,衣藻的结构(书本)65页,掌握衣藻的机构鞭毛:助水中游动眼点:感知光的强弱43,草履虫的结构(书本)65页口沟摄食,食物泡消化食物,纤毛运动44,细菌:①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只能看到菌落②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依赖现成有机物生活③细菌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45细菌分类:螺旋菌,球菌,杆菌46菌落: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形成的细胞团47真菌:①无叶绿体,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②有细胞核48真菌:酵母菌霉菌(面包霉菌,青霉菌)49,食用菌是大型的真菌,如,香菇,木耳,蘑菇,金针菇等50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的生物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51,食物上自身微生物的条件:①合适的温度②空气③水分事物保存方法:真空保存法,干藏法,冷藏法,加热法,巴斯德消毒法(将食物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一般为60℃—85℃),持续15分钟到30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缘由的味道)52,组织的含义: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器官的含义:由多种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且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系统的含义:由功能相近的器官按一定顺序排列在一起,能狗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53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输导组织:叶脉,茎,输送水分,养料等营养组织: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可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机械组织:支撑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54,动物组织上皮组织:分布在皮肤,内脏器官表面,体内各种管腔表面结构特点: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只见密集功能:保护功能,分米和吸收功能肌肉组织:分布在四肢,心脏,躯体,胃,肠结构特点:由肌细胞构成,分心肌,骨骼肌,平滑肌功能,能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的功能神经组织:分布在脑,脊髓,神经结构特点:由神经细胞构成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能传到兴奋结缔组织:分布在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分布广结构特征:细胞间隙大,细胞质较多,形态多样功能: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55,植物的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56,动物器官:最大的是皮肤皮肤的结构(书本73页):由外到内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①表皮位于皮肤外表,细胞排列紧密,主要起保护作用,由上皮组织构成②真皮内有血管,汗腺,神经末梢没能接受外界给予皮肤的各种刺激,他们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立毛肌属于肌肉组织③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储藏能量57人体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注:植物无系统58,消化系统:消化道和消化腺59,消化道:①口腔:牙齿:咀嚼功能,把食物磨碎;舌:搅拌食物,品尝味道②咽③食道:把吞下来的食物向下推进入胃④胃,把食物变成糊状,并与胃腺分米的消化液混合⑤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⑥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的残渣中吸收水分⑦肛门:把食物残渣——粪便排除体外60,消化腺:①唾液腺:分泌唾液②胃腺:分泌消化液③肝脏:分泌胆汁④肠腺:分泌消化液⑤胰腺:分泌消化液六,生物的结构层次61,生物的结构层次宇宙: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62,保护色:颜色与背景相似,作用:避免被敌害发现警戒色:颜色与背景不同,具有恶臭,毒牙,毒刺和毒毛等,作用:警告作用拟态:形状和色彩与背景中的某一生物或非生物相似,作用:避免被敌害发现6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丧失栖息地64,保护措施: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动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的最有效说段65,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广东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山,贵州省的梵净山66,我国珍稀动植物,珙桐,银杏,银杉,水杉,桫椤,扬子鳄,朱鹮,大熊猫,东北虎。
自然辩证法笔记
第一部分自然辨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自然辨证法概论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它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一般规律的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一般方法论的研究。
2、自然辨证法的内容(1)自然观:自然界、时空观、系统性、规律性。
(2)科技观:科学的概念、技术的概念、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的规律。
(3)方法论:科研选题方法、试验方法、理想化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4、当代科学与自然辨证法:数学部分(非欧几何、拓扑学、现代数学等)、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分子生物学(DNA等)、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论、结构论、突变论)]。
5、当代技术:原子能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
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位置:各门具体学科——〉自然辨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是具体——〉特殊——〉一般。
7、自然辨证法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总得来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一般寓于特殊之中(一般不能独立存在)(2)特殊表现一般。
第二讲自然界的系统结构1、系统的概念:由若干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叫系统。
系统就是要素加关系。
2、系统的分类:按大小分:大、中、小型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按规律的性质分:确定型、随机型系统。
按组织方式:自组织、他组织系统。
按可逆与否:可逆系统(有记忆)、不可逆系统(无记忆)。
按动态分: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3、系统的性质:要素的关联性、动态相关性、系统整体性。
4、系统的非加和性:即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不是各组成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原因在于要素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协同作用,内耗作用)。
意义:在认识上,要从整体出发;在时间上,要追求整体最优化。
5、自然界的层次结构:自然界有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规律,相邻层次间存在着过渡区,表现着不同层次的联系和转化。
第三讲自然界的系统演化1、演化概念:在一组环境参量的输入下,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一、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概述浙教版七上科学教材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观念和素养。
以下对各学科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
二、物理学科重点知识点梳理1.测量工具及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刻度尺、量筒、天平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了解如何进行误差分析。
2.力学基本概念:了解质量、重量、力、速度、动能等基本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运动的描述与分类: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4.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理解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学会判断平衡力的条件,并能应用平衡力解决实际问题。
5.简单机械:学习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提高机械效率。
三、化学学科重点知识点梳理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学会分类物质。
2.原子与分子概念:掌握原子、分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原子核和电子结构。
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4.溶液与浓度:学会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计算,了解溶液的性质。
5.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四、生物学科重点知识点梳理1.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了解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学会观察和绘制细胞图。
2.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掌握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了解基因和DNA。
3.生物分类与进化:学会生物分类方法,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五、实践与应用建议1.知识点巩固方法:通过课堂笔记、习题练习、实验操作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点。
2.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关注科学伦理与道德: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关注科学伦理和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素养教育。
人教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人教七年级科学上册是初中学习的起点,该册子分为六个模块,内容涵盖了生命和健康、物质与能量、天体运动、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科技与生活等方面的知识点。
那么本文将全面介绍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
一、生命和健康1. 细胞:学生需要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种类:人体的组成、内分泌、生殖等知识点。
3. 生物圈:生态环境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二、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分类: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特性和用途。
2. 物理量和单位: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物理量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仪器等知识点。
3. 能源与能量转换: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能源类型和其转化关系,了解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三、天体运动1. 星座和恒星:学生需要掌握星座和恒星的概念,能够辨别各种星座和恒星。
2. 行星与卫星:学生需要了解行星和卫星的概念,了解行星和卫星的相互关系。
四、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学生需要掌握地球的结构、构造和地球运动规律等概念和知识。
2. 地图的绘制和使用:学生需要了解地图的图例、比例尺、方位角等基本知识,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图。
五、自然地理1. 大气现象:学生需要了解大气的组成、结构、运动规律、天气预报等知识。
2. 水循环:学生需要了解水资源的意义、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六、科技与生活1. 信息技术: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互联网的使用、信息安全等知识点。
2. 生活中的化学:学生需要了解家庭中常见化学物质的用途和危害,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总的来说,人教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非常广泛,覆盖了生命和健康、物质与能量、天体运动、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科技与生活等方面。
学生需要根据教材的要求,仔细准确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以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
周立昕老师七上课堂笔记
周立昕老师七上课堂笔记
摘要:
一、周立昕老师简介
1.周立昕老师的教育背景
2.周立昕老师的教学风格
二、七上课堂笔记概述
1.七上课程的重要性
2.课堂笔记的目的和作用
三、周立昕老师七上课堂笔记的特色
1.知识点全面
2.举例丰富
3.逻辑清晰
4.注重实践与应用
四、周立昕老师七上课堂笔记的实际应用
1.学生学习成果的提升
2.对其他科目的辅助作用
3.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正文:
周立昕老师是一位拥有丰富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的优秀老师。
他的教学风格独特,深入浅出,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初中阶段,七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
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学科基础,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立昕老师的七上课堂笔记正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而编写的。
周立昕老师的七上课堂笔记具有许多独特的特色。
首先,知识点全面,覆盖了所有七年级上学期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周立昕老师善于运用丰富的举例,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此外,他的课堂笔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让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周立昕老师注重实践与应用,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用周立昕老师的七上课堂笔记,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成果。
同时,这些笔记还能够对其他科目产生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学科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科学课堂笔记第一章科学入门§1-2: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测量工具:刻度尺(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二、体积的测量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底处相平。
液体体积常用升和毫升表示。
§1-4:温度的测量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单位:摄氏度,用℃表示。
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
三、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纪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之前必须用力甩几下。
§1-5:质量的测量一、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和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无关。
二、测量工具:天平(左物右砝)物体质量= 砝码总质量+ 游码读数§1-7: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和评价单位换算:(1)长度: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1km=1000m 1m = 100 cm = 100 0mm = 106 μm = 109 nm(2)体积: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1m3=1000L 1L=1000mL 1mL=1cm3(3)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4)时间1时=60分1分=60秒1h=60min 1min=60s第二章观察生物§2-1:生物与非生物一、观察蜗牛蜗牛的身体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二、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生长、繁殖、营养、排泄、应激性、遗传变异三、动物与植物动物与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能否自由快速运动。
§2-2:常见的动物鱼类:体温不恒定、卵生两栖类:体温不恒定、卵生脊椎动物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鸟类:体温恒定、卵生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动物原生动物:草履虫腔肠动物:海蜇(水母)、水螅、海葵、珊瑚虫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蛔虫、蛲虫环节动物:蚯蚓、水蛭(蚂蟥)软体动物:蜗牛、螺、乌贼(墨鱼)、章鱼、蚌、蛤节肢动物:昆虫、虾、蟹棘皮动物:海星§2-3:常见的植物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2-4:细胞一、细胞的发现1665年,胡克发现细胞(其实是细胞壁)二、细胞的结构细胞膜:保护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植物特有液泡:内有细胞液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三、细胞学说提出者:施莱登和施旺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四、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1、细胞的分裂: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目;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目。
2、细胞的生长:增大个体体积3、细胞的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五、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1、使用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2、使用原则:先低后高、先粗后细、先降后升六、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擦、滴、取、展、盖、染、吸§2-5: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一、单细胞生物单细胞植物:衣藻、蓝藻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二、细菌和真菌螺旋菌细菌球菌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杆菌霉菌真菌酵母真核生物(有细胞核)食用菌三、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四、组织: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细胞分化组织五、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根冠、表皮、种皮)输导组织(导管、筛管)营养组织(叶肉、果肉)机械组织(木纤维)分生组织(根尖分生区、芽生长点、茎形成层)六、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血液、软骨、肌腱)肌肉组织(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神经组织七、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2-6: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生物体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警戒色、拟态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多数生物的灭绝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
为了保护现有自然资源和生物种类,我们要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3-1:我们居住的地球一、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比桅杆先消失;2、一直西行的船又回到了原地;3、月食时缺损边缘总是呈弧形;4、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二、地球相关数据: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3-2:地球仪和地图一、经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赤道: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
二、经纬度经度:以0°经线为界划分东西经各180°纬度:以0°纬线(赤道)为界划分南北纬各90°三、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20°W,160°E南北半球:赤道四、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五、地图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文字式大比例尺地图(≥1:100000)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地图(≤1:1000000)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单经纬网定向法地图三要素方向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图例和注记§3-3:太阳和月球一、太阳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光球层:太阳黑子太阳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二、月球1、月地平均距离为38.44万千米。
2、月球表面亮区是高地(月陆),暗区是平原或低地(月海)。
3、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
4、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所以不能传播声音,也没有生命。
§3-4:观测太空1、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
2、星图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3、北斗七星是指大熊座,其斗柄春夏秋冬分别朝向东南西北。
北极星在小熊座,牛郎星在天鹰座,织女星在天琴座。
4、星等越小星越亮,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是6等星。
冬季星空亮星最多。
§3-5:月相一、月相形成的原因①月球本身不发光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二、四个典型月相及农历日期新月(农历初一)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满月(农历十五、十六)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三、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正月初一(新月)端午节: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中秋节:八月十五(满月)重阳节:九月初九(接近上弦月)§3-6:日食和月食一、日食1、日地月位置(月球在中间):2、发生时间:农历初一3、类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4、过程(亏西):二、月食1、日地月位置(地球在中间):2、发生时间:农历十五、十六3、类型:月全食、月偏食4、过程(亏东):§3-7:探索宇宙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2、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是76年。
3、银河系中,类似太阳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宇宙中,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有10亿个左右。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4-1:熔化与凝固一、常见晶体: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海波)、冰、金属、食盐、明矾、萘、石膏、水晶常见非晶体:松香、沥青、玻璃、橡胶、塑料、蜂蜡二、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温度差三、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持续吸热。
四、晶体凝固的两个必要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持续放热。
§4-2-1:蒸发一、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二、蒸发的特点:1、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三、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温度、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四、液体蒸发吸热§4-2-2:沸腾一、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持续吸热。
二、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三、沸腾时一定会有蒸发现象,但蒸发时不一定会有沸腾现象。
§4-2-3:液化一、气体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二、液化放热§4-3:升华与凝华升华实例:灯泡变黑、樟脑丸消失、结冰的衣服变干、干冰人工降雨。
凝华实例:雪、霜、雾凇、冰棍外表的霜、室内窗户上的“冰花”。
§4-4: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之间有空隙。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4、扩散:固体、液体、气体三者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4-5:物质的溶解性1、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溶解能力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3、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
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4、物质溶解时,有的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放热;有的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吸热。
§4-6: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软硬、熔点、沸点、熔解性等。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酸碱性、可燃性等。
三、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1、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酸石红、碱石蓝)2、测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石蕊试液测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3、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越强,pH越大。
水有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三种不同的状态;水蒸气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常见实例分析:1、冬天,人口里呼出的“白气”:人呼出的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2、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冰箱外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