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三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1)2005~2010 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C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B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国家政策)
由东部迁往西北 和东北
内地迁往沿海、
80年代 中期后
国家改革开 放政策(经 自发迁移
农村迁往城市、 山区迁往平原、
济原因)
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

改革开 放以后我国 人口流动的 主要方向是 从内地到沿 海,从农村 到城市,从 经济落后地 区到经济发 达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思考: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
主要方向分别为( A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D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3)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
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2)国内人口迁移
1 9 4 9 年 以 来 我 国 国内 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有组织和自发的人口迁移(1949-1986年) 民工潮(80年代后)
1 9 4 9 年 以 来 我 国 的国内 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80年代 中期前
国家实行计
划经济体制 有计划、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D.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答题流程
点睛提示: 本题为否定式设问。 1. 结合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利用排除法做题。 2. 大量务工人员的返乡就业,会推动家乡的城镇化进程、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文化的交流;春运时大量务工人员造成的民工流就会下降,长途客运 量就会减少,也就是不利于增加长途客运量。
国内人口迁移
特点
19世纪以前,以 集团性、大批 的移 民为主;“二战”后,人口从 发展中 国家流向发达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
古代,背井离乡大批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有计划、有组织 地进行,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 流量增大 ,流向
期流动人口增多
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19世纪以前,旧大陆(欧洲、非洲、亚 古代,迁往自然条件好,社会较稳定地区,
锁定高考·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版地理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梳理·基础知识
解读·重点知能 第 二 讲
突破·考试技能
感悟·高考真谛
梳理·基础知识
一、 人口迁移概况 1.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 国际 或 本国 范围内发生改变。 2. 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比较
比较
国际人口迁移
解读·重点知能
知能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的自然 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分 析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表现
自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然 淡水 在干旱地区,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

第三十一页,共41页。
【解析】 本题组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能力,以及对 劳动力流动现状、后果的理解能力。b地区流入量非常大、 流出量很小,而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yīn sù), 可据此判断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该是东部沿海。c为人 口流出地区,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答案】 3.A 4.C
(根据2008年高考江苏地理(dìlǐ)卷改编)下图为 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 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 净迁出区。读图回答(1)~(2)题。
第二十二页,共41页。
第二十三页,共41页。
(1) 关 于 我 国 不 同 地 区 人 口 迁 移 情 况 的 叙 述 正 确

为主
和大洋洲
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 后
从 发展中国家

向 发达国家(f;ā d定á ɡ居uó移jiā)
民减少; 短期的流人动口
增多
欧洲变为 迁入地, 拉丁美洲变为迁出 地, 西亚、北非石 油输出国成为迁入 地区
第四页,共41页。
3.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 农业(nóngyè、)经频济繁的战争、
第十四页,共41页。
2.人口迁移(rén kǒu qiān yí)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社 会、经济、科技 、文化联系,有
利于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 ,促进发展;
③更好地开发利 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 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
自然灾害(zì的rá影nz响āih而ài迁) 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新人教版

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 问题:
和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明】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
人 如下图所示:


迁 移
【辨】外出培训、访问、旅游等短期行为不
(1)若图中A、B、C属于国内三
个不同地区,人口从A1到 ,从B1 到 是人口迁移,从B1到 B,从2 C1
属于人口迁移。
到 不A是1 人口迁移。
核心素养落实
综合思维:城乡间人口流动是 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社会 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 影响。
如何思
1.社会经济发展——城乡间人口流动 思考:城市经济发展、农村产业调整与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关系。 迁移:(1)城市地区工业、服务业发展,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城乡差距增大; (2)由于劳动力短缺,乡村地区原有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感悟: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农业专业化发展。 2.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 思考:(1)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 (2)城市化水平的含义。
迁移:我国当前“民工流”产生的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2)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 (3)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感悟:3省在我国南北方向上位于中部,兼具南北文化属性,且与3个城市距离相差不大— —人口流往3个城市;3省均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迁出人口多。
2.曲(折)线图 3.点状图
提升训练
(2016·上海卷,15~16)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 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 流动减弱。
(1)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必修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必修2)

①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广东的生活成本提高 ③国
家的产业西进政策 ④交通不便
A.①②③
B.①②④
(1)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 迁移。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 动,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 久性”改变。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美洲人口不是由迁入变为迁 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于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和新大陆 的开发,北美洲成为人口迁入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 美洲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迁入,仍 然是人口大量迁入地区。
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3.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 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 准: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 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国家定居 移民(减少)
美、西欧等 发达国家及
转向外籍 石油产区西
工人(增多) 亚
各国生产发 展的不平衡, 劳动力供求 关系的地区 差异性
(2)目前世界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西亚、
南美和南非,其中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的国家有阿拉伯
联合酋长国、科威特等。
(3)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化和国土开发造成的。
1.“千里铁骑”主要流向的目的地集中分布在( )
A.鄂、桂、赣
B.鄂、湘、皖
C.桂、湘、赣
D.鄂、皖、桂
[解析] 湖北、安徽距离珠江三角洲较远,因而“千里 铁骑”大军人数较少,从图中的休息服务站的多少也可看出 主要应为桂、湘、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调整了 劳动力 空间分 布不均 的状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加强与外界社会联系,提高收
迁出地 入,利于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
减小环境压力 不利: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有利:提供人才和大量廉价劳动力;
迁入地 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不利: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环境、 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大。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
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文教
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政治中心改变
文化因素:宗教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 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 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 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 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 荣和发展。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 2、分类 3、影响
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路线 迁出地 迁入地 迁移特点 原因
意义
①欧洲人到 美洲、大洋 19世 洲 纪以 前 ②非洲黑人 被贩卖到美 洲
旧大陆( 欧洲、非 洲、亚洲 )
新大陆( 美洲、大 洋洲)
集团性 、大批 的移民 为主
陕商主要在康定及其周围经商,康定有藏族 同胞,所以,陕康藏茶马古道的“藏”不能简 单地理解为西藏,它所指的范围很广。
内蒙古 有利:增加劳动力;促进了商业发展; 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
不利:大量开垦草原破坏生态,加剧了土地荒 漠化
山西:有利:缓解了人地矛盾减轻了环境压力
不利:劳动力流失
殖民主义 扩张;新 大陆的开 发
开发了新 大陆;传 播了工业 文明;改 变了人种 空间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2012·盐城调研)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3.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南水北调中线向两侧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第3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

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答案 2.C 3.D(2012·山东烟台诊断)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

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

读图完成4~5题。

甲各省人口迁出数乙各省人口迁入数4.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 ) 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5.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解析依据图示,我国当前的人口主要由内地省、自治区迁往沿海经济发达省区。

这种人口流动可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加大了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大量人口流出不利于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推进。

该人口流动主要在南方省区进行,对北方农业发展影响不明显。

答案 4.D 5.B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7.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 ) A.甲②⑥ B.乙④⑤ C.丙①④ D.丁①③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迁移差额率呈上升趋势。

第7题,山东半岛气候适宜,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机械增长较快,但自然增长率较低。

答案 6.D 7.D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9.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解析第8题,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第9题,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答案8.A 9.C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 ) A.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B.主要向服务业转移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 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11.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 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解析第10题,注意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乡镇内转移为主。

第11题,农村劳动力在乡镇内转移有利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答案10.A 11.D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13.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D.西部和南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解析第12题,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移民在其新增人口中占重要地位,如图丙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如图乙所示。

第13题,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朝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

答案12.B 13.D(2012·莆田质检)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以外的某一区域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

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

据图完成14~15题。

14.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 A.移民 B.农业或家务职业C.非农业职业 D.政府或管理职业15.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解析第14题,从图中看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所占比重波动最小。

第15题,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移民主要迁移方向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不全是逐级流动、就近流动,受某些特殊因素(如婚姻、家庭等)影响,移民可能向中小城市迁移。

答案14.D 15.D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16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

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1资料直接可以读出上海人口性别最突出的变化特征是性别比例趋向平衡。

性别构成问题是城市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关系到社会健康发展、婚姻家庭的稳定,因此其社会意义突出。

从图2中直接分析不同城市地区外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变化特点。

意义分析方面,主要从围绕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向郊区以及其他功能区分流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任答两点即可)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

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任答一点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

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材料三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

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四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答案(1)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户口的人口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2)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较低(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困难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