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第1章 货币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徐英富 焦艳芳主编)
《金融学概论》复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货币到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地特殊商品、货币是自发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货币体现生产关系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特殊性:第一,货币是衡量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第二,货币具有双重使用价值。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共五种功能。
3.货币的作用价值尺度:是货币最早产生的、最基本的职能,货币的其他职能都是以这个职能为基础的。
流通手段: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为商品世界充当交易媒介,使所有的商品通过它进行交换。
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蓄水池”功能。
即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是,多余的货币会退出流通而成为贮藏货币。
支付手段:(1)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2)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可能使买卖关系进一步脱节,使商品流通增加了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世界货币:在国与国之间作为商品和劳务流通的媒介,执行货币的各种职能。
4.货币材料具有单一性、稳定性、标准性和交换的广域性第三节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R与商品的价格总额Q成正比,与同一货币单位货币速度E成反比.即R=Q/E.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纸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纸币流通量的规律,即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数量。
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当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反之,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第四节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与其组织形式,构成要素: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以与发行保障制度共4个要素。
金融学概论(第 1章-第2章)
发行库
出库
中国人民银行 入库
业务库 现金投放 商业银行 现金归行
市场人民币 存量
(1)40
(三)国际货币体系
(1)41
(三)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 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安 排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国际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 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1)36
●格雷欣法则(Gresham’law): 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复本位货币 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 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 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 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1)37
案例:
1791年美国建立金银复本位制,以美元为货 币单位,并规定金币和银的比价为1:15,当 时法国等几个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国家规定 金币和银的比价为1:15.5 ,美国金对银的比价 低于国际市场的比价,黄金很快在美国流通 界消失,金银复本位制变成银本位制。
1834年美国重建金银复本位制,并规定金币 和银的比价为1:16,当时法国等几个实行金 银复本位制的国家规定金币和银的比价仍为1: 15.5 ,美国金对银的比价高于国际市场的比价, 黄币充斥美国市场,金银复本位制变成金本 位制。
(1)38
现行信用货币制度有何特点?
▲贵金属非货币化; ▲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
(1)19
●信用货币(credit money): 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 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主要以银行 券、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
第一章 货币 《金融学基础》PPT课件
• 三、货币层次、计量与货币流通
• (三)货币流通 • 货币流通是指由商品流通和资金流动引起的、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的货币的运动。 • 货币流通的形式主要有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两种。
• 一、货币制度的内容
•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 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 (一)货币的本质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 (二)货币的职能
02
流通手段
01
1.
03
贮藏手段同
• 三、货币层次、计量与货币流通
• (一)货币层次
• 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将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在人类经济史上,许多商品曾在不同 时期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如牲畜、贝壳、布帛、粮食等都充当过货币。 在中国使用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实物货币有两类:
一另类一是类贝是币谷 帛
• 一、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
• (2)金属货币 • 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称为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
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 (2)实行固定汇率制; • (3)建立永久性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该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
金融学概论 第一章 货币概述课件
➢ 存款货币,指客户存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 电子货币,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
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
17
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2022/10/20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二)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划分 ➢ 商品货币,也称实值或实质货币。它是指商品
价值与货币价值相等的货币,其货币面值等于 其币材价值,具体包括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 ➢ 代用货币,也称代表实质货币,即代表金属货 币的货币。 ➢ 信用货币,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 付手段的信用凭证。
第一章 货 币 概 述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计量 第三节 货币制度
返回
1
2022/10/20
目录
第一章 货币概述
要学习金融,必须先了解货币。在现实社会经济 生活中,没有人不知道货币,社会上每一个人、 每一家企业,几乎天天都在和货币打交道,但是 对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货币的性质、货币的 运行规律、职能作用等问题,人们却未必都能了 解。正如英国一位国会议员曾经说过:“受恋爱 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 的人多。”西方一位经济学家也曾说过:在一万 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懂得货币问题。
16
2022/10/20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五、货币的发展与类型
(一)按货币的形态划分,即按作为货币的币材不同划分
➢ 实物货币,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 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 金属货币,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
➢ 纸币,是以纸张为币材,印成一定形状、标明一定面 额的货币,它是国家强制发行的、作为法定的流通手 段的货币符号。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金融学概论复习要点
金融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人们进行产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若要使交换顺利完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需求的双重巧合以及时间的双重巧合;2、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3、货币形式的发展,其动因来自于人们对交换效率的要求;为了提高交换效率,作为货币的材料被人们普遍接受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价值稳定性、稀缺性、易于分割、易于辨认、易于携带和保存、弹性的供应;4、货币的形成经历4个阶段:实物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阶段;5、货币制度:简称“币制”,主要包括确定本位货币;货币单位;主币和辅币的制造及流通程序;货币发行过程及金准备制度等内容;从历史看货币制度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等阶段;6、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①确定本位货币金属②确定货币单位③确定主币和辅币的制造及流通程序④确定纸币发行和流通程序⑤规定金本位制度;7、货币制度类型:⒈银本位制;⒉金银复本位制①平行本位制:当金银铸币各按其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同时流通时②双本位制:国家用法律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比价③跛行本位制;⒊金本位制基本特点是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毁②金币的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黄金价值保持一致③辅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④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⑤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⒋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8、金块本位制特点:①以价值符号的流通代替了金铸币流通,并规定价值符号的含金量②以有限制的金块代替了自由的金币兑换③以买入金块制代替了自由铸造;9、金汇兑本位制特点:①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只流通价值符号②价值符号只能购买外汇,即可兑换金块的外汇③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通货同一个金块本位制国家的金币保持固定比价;10、我国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②人民币是代表一定价值的货币符号,没有含金量的规定,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③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通货④人民币的发行实现高度集中统一,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政府⑤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授权国有银行按国家规定,执行管理⑥由中国人民银行集中统一管理国家金银、外汇储备;第二章信用1、信用的概念:作为道德范畴的信用是一种广义的概念,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作为经济和金融范畴的信用是一种狭义的概念,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经济和金融范畴的信用是以道德范畴的信用为基础;2、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以后,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信用既是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物,又是与商品货币紧密相连的经济范畴;3、信用对现代经济的推动作用:①通过信用活动实现资源再分配②提高资源使用效益③节约流通费用④信用是宏观调控手段⑤通过信用影响国际收支;4、信用的形式:⒈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①形式:包括商品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委托代销等;②特点:商业信用的借贷行为与商品交易相联系,商品买卖行为与货币借贷相结合;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发生最简单的直接信用形式;商业信用状况与经济景气状况一致;③优点:方便及时,缩短了融资时间和交易时间,是商品销售的一个有力竞争手段;④局限性: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方向上的局限性;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信用期限的局限性;管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⑤商业信用中使用的票据是商业票据分为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⒉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①形式:吸收存款、发放贷款;②特点: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信用;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主体包括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及个人等;③优点:银行的信用规模巨大;银行信用的投资方向不受限制;银行信用的期限长短均可;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的提高和扩大;⒊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借贷活动;①形式:由国家发行政府债券,包括国库券和公债;政府发行专项债券,即政府特为某个项目或工程发行债券;银行透支或借款;②优点:是解决财政困难的较好途径;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⒋消费信用:是工商银行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①形式:工商企业以赊销商品或者分期付款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消费信用,也就是消费贷款;②优点: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消费者的购买力与现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有助于提高消费水平;可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⒌证券信用:是商品经济和信用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⒍国际信用:是指跨越国界的信用活动,本质上是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的输出入;①国际商业信用表现为: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延期付款;②国际银行信用表现为:国际商业银行贷款;项目融资贷款;出口信贷;③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信用、国际政府间信用、国际直接信用;5、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①特征:偿还性---是指信用工具的发行主体或债务人按期还本复习的特征;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在短时间内转变为现金而在价值上又不受损失的能力;收益性---是指信用工具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者带来收益;注:收益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表现的;分为名义收益率:即规定的利息与票面金额的比率;即期收益比率:即规定的利息与信用工具市场价格的比率;实际收益比率:即实际收益与市场价格的比率;风险性---是指投入的本金和预期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注:风险可能来自两方面:1、违约风险指债务人不能按时履行契约,支付利息及偿还本金的风险;2、市场风险指市场上信用工具价格下降可能带来的风险考点:信用工具的偿还期与风险性成正比,即偿还期越长,其风险性越大;而信用工具的流动性与风险性成反比,即流动性强的信用工具,其风险越小;②分类:按偿还期限为标准,分为短期信用工具和长期信用工具;按发行者性质划分,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按是否与实际信用活动直接相关,分为基础性信用工具和衍生性信用工具;③几种主要的信用工具: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载明金额和日期,到期由付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信用凭证;一般分为:汇票、本票和支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付款人见票后或到期时,对收款人无条件支付款项的信用凭证;其中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签发,命令债务人支付款项的票据;银行汇票是汇款人将款项交给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的票据;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签发的在一定时期内承诺付款的信用凭证;其中分为商业本票和银行本票;支票---是银行活期存款人通知银行从账户上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票面指定人或者持票人的信用凭证;按支付方式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现金支票可以用来支取现金也可以办理转账结算,但是转账支票只能够用于转账,不能提取现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国内没有国外有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是一种国家信用工具,一般包括公债债券、国库券和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是公司或企业向社会发行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一般分为抵押公司债、无担保公司债、设偿债基金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金融债券---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作为债务人发行的债务凭证;股票: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所有权凭证;股票是一种有价债券;其特点有:非返还性、流动性、股东权、风险性、投机性;一般分为:普通股、优先股、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蓝筹股、成长股、绩优股、周期股、防守股和投机股等;我国股票现有种类为:普通股票、面额股票和不记名股票,此外还有A股、B股、H股和N股之分;衍生性信用工具不是重点,知道即可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1、利息:一般认为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超出本金部分的报酬;利息是作为信用的伴随物而产生,作为信用关系的附属物由信用决定,没有信用而就无所谓利息,信用决定利息的性质、量的大小及运动方向,但利息对信用又有影响;2、利息率:简称为“利率”,是一定时期收取的利息同借出款本金的数额比例,它是决定利息数量的因素与衡量标准;表示方法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及日利率;利息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单利计算法和复利计算法;单利计算法---指在计算利息额度时,不论期限长短,永远在初始本金上计算利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息率×计息期限复利计算法---指在计算利息时,按一定期限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逐期滚算利息;公式为:I=P× 1+r -1 A=P×1+r注:其中P为本金;I为利息;r为利息率;n为期限;A表示本利之和;3、利率的种类: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种类;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就是直接以货币表示的,市场通行使用的票面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关系为: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注:判断利率水平的高低不能只看名义利率还应该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利率可以呈现三种情况:正、负、零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在1年期以内的利息率;长期利率是指在1年期以上的利息率;一般情况下,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利息率在整个借款期间内固定不变,不随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和市场利率波动而发生变化;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利息随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定期调整变化的利率;市场利率和官方利率知道即可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知道即可4、利息与利息率的作用: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而从借者手中获得报酬;利息既是贷款者的收益,也是借款者的筹资成本;利率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对其他各种经济变量的影响上;如:物价、储蓄、消费、投资等;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几个途径实现:①利率---储蓄---经济运行:利息率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就越大,而储蓄所得到的利息收入就越多;而储蓄的增加又会提高,国民收入储蓄率从而增加社会总产出;/C↓→AD↓→Y↓i↑→\S↑→Y↓注:其中i表示利率;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Y表示总产出;AD 表示总需求②利率---投资---经济运行:降低利率意味着企业投资成本降低,从而会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利率就意味着企业投资成本上升,从而会减少投资,抑制经济增长;Ms↑→i↓→P股票→q>1→I↑→Y↑注:其中Ms表示货币供应量;i表示利率;P股票表示股票价格;I表示投资;Y表示总产出③利率---国际收支---经济运行④利率---物价---经济运行:调节商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调节货币的供给与需求;5、利率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利率市场化利率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三类:国家集中管理、市场自由决定、国家管理与市场决定相结合;资金借贷双方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入主体;完善的金融市场;6、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理论基础:发达国家利率理论、发展中国家利率自由化的金融深化理论;必要性:①利率市场化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必要因素;②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前提条件;③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的间接监控;④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企业市场化经营;⑤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⑥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国家化的客观要求;第四章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的含义:即金融与市场的统一;金融是有关资金金融通和货币流通活动的统称,市场则是从事某种商品、劳务或技术等交易活动的场所;可以将金融市场的含义概括为金融产品交易的场所及交易活动和交易关系的总和;有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之分;2、金融市场的特征:金融市场具有抽象性;金融市场活动具有公开性;交易对象具有信用性;随着制度完善和技术的进步,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三个趋势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和演变;无形化推出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证券化的发展驱动了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扩张;3、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①交易主体: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包括所有参与交易的个人是金融市场的资金供应者;企业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也是整个经济生活的中心;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运行的主导力量和政府在金融市场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管理金融事业的中心机构,为了加强管理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②交易工具: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客体,是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书面载体,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用以证明金融交易额、期限及价格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凭证;③交易对象资金的使用权:货币资金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金融交易工具的最终目标;④交易的价格市场化的利率: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也要受交易价格的支配;4、金融市场的分类:按照资金融通的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按照金融交易程序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按照金融交易的场地和空间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按照成交后是否立即交割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按照金融交易的地理范围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地方性金融市场和全国性金融市场以及国际性金融市场; 5、金融市场的地位及功能:地位:在商品货币经济中,金融市场是统一的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形成统一市场的有机整体;功能:融通社会资金功能供求双方灵活自由的进行资金调剂;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追逐资金中合理的流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反应经济信息功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体现;调控金融经济功能具体表现为国家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保持经济秩序的稳定、通过制定各种金融市场交易规则及运用必要措施指导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在需要时借助国际金融市场筹集建设资金满足国内需要;6、货币市场:①特征:交易期限短;交易目的主要是短期资金周转需要,弥补流动性的暂时不足;交易工具风险小,流动性强;②分类:⑴银行短期借贷市场⑵同业拆借市场:特点是拆借资金期限较短;成交金额大;拆借利率由融资双方根据资金供求关系及其他因素自由决定;拆借可以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也可由拆借双方直接洽谈而成;不需要提供担保,属于信用拆借;⑶商业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的关系人分为票据发行者和投资者两类;其中商业票据的发行者多为金融公司、非金融公司、银行控股公司、境外企业;而投资者主要是商业银行、非金融公司、保险公司、个人占的比重不大;⑷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是指银行承诺汇票转让的市场,即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到期前向银行贴现换取现款并贴付利息的行为、转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银行将已贴现的未到期汇票转卖给其他银行的行为、再贴现市场指银行或转贴现银行将已贴现的未到期汇票再卖给中央银行的票据转让行为和买卖市场⑸可转让大定额定期存单市场:可转让大定额定期存单简称存单;存单特点是不记名、可转让、面额大、期限短、种类多样化;⑹国库券市场:是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财政收支差额或解决临时需要而发行的一种短期政府债券;其特点是风险最低;流动性很强;交投较为方便;税收优惠,净收益高;7、资本市场: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交易对象主要是政府中长期公债、公司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以及银行中长期贷款;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交易工具期限长;交易的目的主要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矛盾;融资数量大以满足长期投资项目需要;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即包括债务性工具也包括股权性工具;资本市场的交易工具收益高,风险大,流动性差;8、证券市场的分类:按照有价证券的交易程序分为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ⅰ证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通过发行市场增加证券的供给量,扩大证券市场的规模;主体:证券发行者;证券认购者;中介机构;方式:公募发行面向广泛的不确定的投资者与私募发行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初次发行和增资发行;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条件:由证券发行的额度、期限、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和发行价格有平价、折价、溢价三种等因素构成;ⅱ证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是指通过一级市场已经发行的证券的交易市场;通常由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两个层次构成;其中,证券交易所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具有高度流动性;以竞价方式形成证券的公平价格;向投资者提供证券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及有关资料;促进了证券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协调发展;主要主体是:佣金经纪人;专业会员;场内经纪人;场内交易者;而场外交易市场是非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许多种不同债券的交易场所;具有的特点是非集中市场;开放性市场;证券种类繁多;双方协商议定价格;9、交易所内常用的指令:①市价指令---这是指示经纪人根据市场价格买入或卖出的指令;②限价指令---这是一种有条件的指令,设置指令执行的价格界限;③平单指令---只有当市场价格移动到特定价格时才会执行;④平单限价指令---当市场价触到平单的既定价时,就会变成一个限价指令;⑤触价指令---如果市场达到特定的价格,触价指令就变成市价指令;指令的期限:均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如日指令、周指令、月指令;10、外汇市场:定义:指由各种经营外汇业务的机构和个人汇合在一起进行具有国际性的外汇买卖的活动和交易场所;参与者: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顾客、中央银行;种类:从组织形式上划分:无形市场没有固定场所和时间、有形市场有固定场所和时间;从交易主体经营性质上划分交易层次: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外汇市场、银行同业间的外汇市场、外汇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外汇市场;从交易活动的范围划分:国内外汇市场、国际外汇市场;从外汇交易的交割期划分:即期外汇市场又称为现汇市场、远期外汇市场又称期汇市场、掉期市场同时进行现汇和期汇交易;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1、金融机构定义:从狭义角度看,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金融活动或为金融活动提供专业服务的营利性组织;从广义角度看,金融机构还包括金融监管组织及国际金融机构;2、金融机构的类型:①按照管理地位不同分为:金融监管机构与接受监管的金融企业;②按照获取资金来源方式不同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与非存款性金融机构;③按照是否担负国家政策性融资任务分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政策性金融机构;④按照业务方式不同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⑤按照服务领域和功能不同分为: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⑥按照出资的国别属性分为:内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合资金融机构;3、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银行---金融管理核心机构;金融机构体系→银行类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吸收活期存款、专业银行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储蓄银行、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抵押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4、金融中介机构间接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由于资金的盈余者与借款者之间直接交易存在着交易成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诸多障碍,金融中介结构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障碍,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5、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①“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②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其中,商业银行包括转制中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而政策性银行由政府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资本金由政府财政拨款;资金来源主要靠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及财政拨付;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力争保本微利;一般不设分支机构;③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机构、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租赁公司;④外资金融机构第六章商业银行1、商业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一般认为如今的商业银行产生于古代的货币经营业早期:高利贷银行;现代:资本主义银行;注:1694年英国商人集资合股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的资本主义银行---英格兰银行;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2、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依据分支机构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的不同分为总分行制、单一银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3、现代银行的发展趋势:银行业务的全能化体现在业务经营出现证券化趋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银行资本集中化、银行公。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本质:马克思从劳动价值理论入手,通过分析商品进而分析货币的本质,得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基本结论。
1、货币是商品;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又是和其他普通商品相区别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如果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那它就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4、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信用货币含义: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信用货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形态:1、现金货币;2、存款货币;3、电子货币。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4、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5、金准备制度。
我国的货币制度:人民币制度:1、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3、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稳定人民币价值的最基本保障是商品;4、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和经济发行原则;5、人民币是一种管理货币,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实行有效的管理;6、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7、建立必要的金银、外汇储备。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当前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和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
根据货币流动性因强到弱的变化,货币的范围也由小到大,不同的货币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我国中央银行从1994年开始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并按照货币层次对货币量进行统计。
目前我国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银行的活期存款;3、M2=M1+企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金融学概论(主编钱静) (1)[37页]
价值储藏和计算单位的物品。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 因此.货币之所以能成为货币.而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完全是因为货币具有流
通职能和支付职能的手段。纸币虽然没有价值.但由于它能够完成货币的基本职能. 因此成为货币。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二、西方国家货币层次的划分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三、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货币制度
一、货币形态的演变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实物货币
代用货币
信用货币
二、西方国家货币层次的划分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金木位体系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一、国际金木位体系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一、国际金木位体系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一、国际金木位体系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一、国际金木位体系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二、牙买加体系
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出现了人民币、港币、 澳兀“一国三币”的特有历史现象。由于这三种货币是在不同的地区流通.所以不会 产生“格雷欣法则”现象。
二、货币制度
(四)区域货币一体化与欧元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二、货币制度 PAGE
(一)亚里士多德的货币定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货币必须具有实质价值.其价值由其金属价值决
定.货币的实体必须由贵金属构成。这种观点后来演化成了“货币金属观”。
金融学概论课件-第一章 货币
• 三、贮藏手段 • 货币退出流通暂时处于静止状态就是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由于货币是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的代表;流通手段又使货
币被人们普遍接受,因此货币便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具有了贮藏职能。因此贮藏手段职能是前两个职能的派生。 •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特点:要求执行贮藏手段职的货币必须 是足值的、实在的、或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稳定地代表一定的 价值量。换言之,贮藏手段职货币必须同时具备价值尺度货 币和流通手段货币的两个基本要求,既要是现实的货币、又 要有十足的价值。 • 四、支付手段 • 当货币不是作为交换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 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是支付手段职能,是由赊销引起的。在赊 销中因为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收入并不是同时进行的,其间 就需要有“信用”的支撑或前提。在货币用于偿还赊销款时, 已不是流通手段职能,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在货 币付出的同时并没有相应价值商品的流入。
3、一般价值形式:
2把石斧= 50斤米= 20尺布= 1只绵羊
0.5克黄金= 等等
4、货币价值形式 :
一切商品= 货币
货币的产生(二)
• 东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主要 观点:
1.中国古代关于货币起源 的两种主要观点
2.马克思之前西方关于货 币起源的学说
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
• 中国古代关于货币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章 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一.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 •三.货币形式的演化
货币的产生(一)
货币产生的过程:
简单的 价值形
式
扩大 的价 值形
式
一般 价值 形式
货币
的价
值形 式
1、简单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石斧
金融学概论教案讲义笔记 Chapter 1 货币
Chapter 1 货币§ 1.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的产生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分析了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认为货币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2、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也就是价值表现形式。
3、马克思按照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科学地将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1)简单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在上述交换过程中,双方的地位和作用完全相同:既是等价物,又是被等价物,没有哪一方被固定在等价形式上。
(2)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50斤米等等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作为被等价商品,可以同时由右端多种等价形式来等价。
而处在公式右端的多种商品在一次交换中只能出现一种,相互之间是严格排斥的,表明作为等价物形式的商品,其使用价值的特殊形式和其充当等价物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而把价值是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凝结物的性质体现出来。
在扩大的价值交换过程中,公式两端的商品已经各自有了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左端的绵羊作为价值形式出现,而右端的一系列商品则是作为等价形式出现(3)一般价值形式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
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
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4)货币价值形式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和作为财富储藏。
4、货币的起源(1)中国古代一种是“先王制币说”;另一种是司马迁的“自然形成”观点(2)马克思之前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第一种是“创造发明说”,第二种是“便于交换说”(亚当·斯密),第三种观点是“保存财富说”。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金融学,作为一门研究财务、经济和投资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中最实用、最贴近实际的一门学科。
在金融学的诸多分支中,货币是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金融学第一章的重要内容。
一、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在金融学中,被定义为价值交换的媒介,是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媒介。
它可以是金属、纸张、数字等形式,其主要功能包括交换媒介、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
这些功能使得货币成为经济社会运转的核心。
二、货币的演变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货币形式包括贵金属,如金、银等,这些金属因其稀有性和稳定性成为货币的主要形式。
然而,由于携带不便,金属逐渐被纸张和数字形式的货币所取代。
数字货币的出现,如比特币和电子钱包,进一步提高了货币的便携性和安全性。
三、货币的层次在金融学中,货币可以根据其流动性分为不同的层次。
M0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包括硬币和纸币。
M1是M0加上银行体系活期存款的货币总和,如支票、银行本票和居民活期存款等。
M2是M1加上短期定期存款和储存性存款以及市场资金。
这些不同层次的货币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四、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或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如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等。
五、货币的影响因素货币的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货币的供需关系。
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对货币价值产生影响,如战争、社会动荡和政府政策等。
六、结论金融学中的货币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交换的媒介,也是价值的储藏和计价单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货币的形式和功能。
然而,货币政策和外部因素也会对货币价值产生影响。
因此,理解货币的属性和功能,以及影响货币价值的因素,对于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经济活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学概论》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本质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 1 ) 货币是衡量和表现—切商品价值的材料。通过货币 “标价”,表明各个商品含有价值及价值量的大小。但货币不 能表现自身价值。
( 2 ) 货币具有同其他—切商品直接交换的权力,其地位 是独特的。货币是价值的直接体现者,是社会财富的代表,是 一般购买力的代表。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
思考:美国的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分别是什么?中国的呢?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三)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
货币种类的确定主要是确定主币和辅币名称,以及主币与辅 币的进制关系等。
主币又叫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一国计价、结算的 唯一合法的货币。
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专供日常零星 交易和找零之用。它通过法律形式与主币建立起固定的兑换比例。
货币单位名称最初是货币商品的自然单位和重量名称相一 致,后来自然单位和重量单位名称逐渐分离,有的保持原名, 内容发生变化,有的则完全摆脱原名。
货币单位更重要的是币值的确定。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 就是规定每单位货币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
按照国际惯例,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 名称。几个国家同用一个货币单位名称,则在前面加上国家名。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概述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共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 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一)价值尺度
1.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 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即用自身的价值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2.货币通过价格来完成价值尺度的职能。 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影响价格变 动的主要因素有:价值、供求、货币自身的价值(法定货币制 度下表现为纸币发行量)、国家的经济政策等。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的特点在于:它可以是观念的 货币,而不需要是现实的货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学概论》PPT课件
(3)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放在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 的国家,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兑换比率。居民可 按这一比率用本国银行券兑换该国货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
固定汇率
本国货币
外汇
黄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走向衰落……
2、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没有金币的铸造和流通,而由中央 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或银行券流通的货币制 度。特点:
(1)黄金由政府集中储存,金币不再流通,代之以 银行券或纸币。
(2)纸币有含金量的规定,可以兑换黄金,但要达 到一定的限额。
3、金汇兑本位制 以 纸币 作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 间接 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2)银行存款:主要是活期存款 (存款货币)
四、 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的度量)
1、货币层次划分的含义 所谓货币层次的划分是指将流通中各种货币 形式按不同的口径进行统计与计算
2、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流动性 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在价格稳 定的条件下迅速转变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3、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 通过控制货币数量实现物价稳定,促进经济 增长
黄金市场价格高于其法定价格
良币
白银市场价格低于其法定价格
劣币
市场比价:金:银=1:12 假设1:在双本位制下:
法定比价 金:银=1:10
熔 100金币
化 100克黄金1:12 1200克白银
铸造
1200银币 1:10 120金币
金币数量逐渐减少,最终退出流通,银币充斥流通界
白银市场价格高于其法定价格 黄金市场价格低于其法定价格
• 财富、收入和货币
财富 wealt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支付。 2. 计算单位: 人们用货币来计值。 3. 价值贮藏:是说货币是一种超越时间的
购买力的贮藏,也可以说是一种财富持 有形式。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五、货币的发展与类型 按货币的形态划分,即按作为货币的币材不
同划分 1、实物货币,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
第3节 货币制度
(二)金银复本位制 •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同时以黄金与白银为币材,金、
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货币流通的货币制度。 • 其主要内容包括: (1)金银两种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2)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3)都可以自由输入与输出。 (4)都可以自由兑换等。
金银复本位制的实质是价值尺度的二重化。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二)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划分 商品货币,也称实值或实质货币。它是指
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相等的货币,其货币 面值等于其币材价值,具体包括实物货币 与金属货币。 代用货币,也称代表实质货币,即代表金 属货币的货币。 信用货币,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和支付手段的信用凭证。
认货币必须是具有内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 (2)从而认为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与货币本身
的价值无关。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交易媒介,在商 品交易中所具有的、人们既愿意支出又乐 于收受的特性。
• 没有马克思深刻。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四.货币的职能
制度的基础。 2、货币单位。亦称价格标准,它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
和货币单位的“值”。 3、本位货币和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发行准备制度。亦称发行保证制度或金准备制度,指国
家集中黄金于国库或中央银行,其目的在于稳定货币。
第3节 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类型的理论划分 (一)金属本位制 • 指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因
一、本位货币与货币的本位制度 (一)本位货币 • 本位货币亦称主币,指一国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
的基本通货。 •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足值货币。 • 在当代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已成为独立的本位
货币。 • 与本位币相对称的是辅币,它是本位货币以下的
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交易、找零之用。
第3节 货币制度
(二)货币的本位制度(货币制度) • 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 概括起来,货币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货币金属。指确定铸造本位货币的金属,它是整个货币
一、前言
• 金融是资金的融通,资金以货币形式存在。 货币象血液一样在经济体中流动,保证经 济的运转。
• 金融活动涉及到货币、信用、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政策法规等。
• 金融与每一个人都相关,赚钱、消费、投 资是一辈子都要经营的事情。
一、前言
• 二、本教材共13章
• 1、货币与货币制度
2、信用与金融
中国的货币文化灿烂辉煌 中国的货币史有3500多年。 公元前1500年,商代已有铜贝币; 公元前800年,春秋初期已有青铜铸造的布币和刀币;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有鹿皮币; 公元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建交子务,发行纸币交子。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货币: • 是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 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2节 货币的计量
三、我国货币层次划分 •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货币层次划分的口径
如下: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 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
义货币供应量,M2与M1之差是准货币。
第3节 货币制度
界范围内流通的,能被其他国家接受的只是少数几种 货币。
第2节 货币的计量
• 一、流通中的货币形式 • 货币经历了实物、贵金属、可兑现银行券、
不兑现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 划分货币的标准是金融工具的流动性。
第2节 货币的计量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在一般情况下,货
第3节 货币制度
(三)金本位制 •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
度。其特征主要有: (1)以一定量的黄金计量和表示一国货币单位
价格标准。 (2)货币可自由在国内外兑换为一定数量的黄
金。 (3)黄金可以自由买卖,自由输入与输出。
第3节 货币制度
• 按兑换黄金的形式,金本位制又可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金币本位制:指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是早
充当过交易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2、金属货币,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3、纸币,是以纸张为币材,印成一定形状、 标明一定面额的货币,它是国家强制发行 的、作为法定的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
4、存款货币,指客户存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5、电子货币,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
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 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 制。
币可区分以下三个层次: M0,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 M1,即狭义货币,它等于现金加上活期存款之和。 M所2谓,准即货广币义,货也币叫,亚是货由币狭或义近货似币货加币准,货一币般构由成银的。
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各种可以 提取的“通知放款”以及各种短期的信用工具, 如短期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等构成。
• 3、利息与利率
4、金融市场
• 5、金融机构
6、商业银行
• 7、中央银行
8、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 9、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0、货币政策
• 11、金融风险与监管
12、金融创新
• 13、金融发展
• 可以讲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金融学的内容,侧重基 本知识的介绍。
一、前言
• 参考读物:
• 凌江怀主编 货币金融学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 [美] 兹维.博迪 金融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陈军编著 金融八日通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 • 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中文版)、中国证券报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二)货币的理论定义 1. 马克思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 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含义: (1)货币是商品。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 愚弄的人多。” • 西方一位经济学家也曾说过:在一万个人 中,只有一个人懂得货币问题。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 一、货币产生 • 二、什么是货币 • 三、货币的本质 • 四、货币的职能 • 五、货币的发展与类型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一、货币产生 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三)按货币发挥作用的范围划分 1. 本国货币或国内货币 2. 国际货币或外币
货币国际化 – 在金属货币流通时期,贵金属黄金和白银可以自然的
在国际交往中进行支付。 – 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积极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彻底取消了黄金的货币职能 。 – 黄金退出历史舞台后,不是任何国家的货币都能在世
其所用金属不同,金属本位制可划分为: 金本位制、银本位制及金银复本位制。 (二)纸币本位制 • 又称信用货币本位制或不兑换本位制。它 是指以没有价值的东西作为本位货币,不 与货币金属保持等值关系的货币制度。
第3节 货币制度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路径 • 在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其演变的
主要发展趋势为: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 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下面按顺序 逐一分析。
等。 •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金融危机,沈联涛,上
海远东出版社,2009 • 营救华尔街,孟立慧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 峭壁边缘,保尔森,中信出版社,2010.
第1章 货币概述
•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 第2节 货币的计量 • 第3节 货币制度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 要学习金融,必须先了解货币。 • 英国一位国会议员曾经说过:“受恋爱愚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价值形式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 二、什么是货币 (一)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涵义 • 其主要代表性涵义有三种: 其一,常指通货。 其二,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同义语。 其三,把货币等同于收入。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 《钱神论》— 鲁褒 •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
第3节 货币制度
• 金银复本位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 平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同时为一国的本位货币;二者均
可自由铸造与熔化;均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两者之间的交 换比率完全由金币与银币的市场价格决定,法律上对其不 做任何规定。 双本位制: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 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 而变动。 跛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仍同为本位货币,仍按照法定比 价同时流通,两者均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但只有金币可以 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得自由铸造。
第1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 《雅典的太门》— 莎士比亚 • 金!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 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 • 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 • 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 吓!你们这些天神呵!为什么要给我这些东西
呢? • “穷在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摘自
〈贤文〉
第3节 货币制度
(一)银本位制 • 银本位制,作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本位制度,
它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 的一种货币制度。 •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或条件有: (1) 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即作为货币单位及 价格标准。 (2) 白银可以自由铸造、熔化、兑换及输入与输出。 (3) 银币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 (4) 银币的面值与其所含的白银价值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