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教育的三个支撑点(林华)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而要实现教育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的要素。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技术支持和管理运作三个方面,介绍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
一、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要素之一。
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资料、教学设备等,这些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效果。
而教育信息化的实施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对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在线化处理,使之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
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方面,应当对原有的纸质教材、教学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之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方便教师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查阅和使用。
还可以通过录制教学视频、制作动画课件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形成数字化资源,以方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
在教育资源的在线化方面,应当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对数字化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分享这些资源。
而且可以通过课程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在线发布和管理,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在线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资源进行处理和管理,才能使之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支撑。
二、技术支持技术支持是教育信息化的驱动要素之一。
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技术支持,以支撑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在教学技术方面,应当建设教学技术支持平台,为教师提供在线备课和课堂教学技术支持。
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技术支持平台,获取和使用各种教学软件、多媒体资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如通过多媒体演示、互动课堂等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和有效。
在学习技术方面,应当建设学习技术支持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学习资源支持。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技术支持平台,获取和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习任务。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一、解答题(共6题)1.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利用网络浏览信息、阅读文章的人越来越多。
你认为和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电子阅读有哪些优势?(至少写 3 条)2.网络词语是在互联网上使用的一些特殊语言或文字,它伴随互联网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你对网络词语的理解,完成下面的练习。
(1) 请写出近年来在网上流传较广的3 个网络词语。
(2) 使用网络词语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请表达你的观点,并写出 3 个理由。
我认为运用网络词语。
理由一:理由二:理由三: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如今,地铁里、公交车上,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在忙着刷微博,刷朋友圈,浏览网页……数字阅读日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
数字阅读,也称电子阅读,是指人们借助电脑、手机等载体阅读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字。
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走进数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你们小组研究发现,相比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有更多优点。
请列举数字阅读的优点,不少于两点。
(2) 小组讨论时,有同学认为,一些“低头族”的数字阅读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存在问题。
请你具体分析造成数字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
该类软件因有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所以受到学生的追捧。
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工具。
材料二:“作业帮”“火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
“十个伙伴九个都在用。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八年级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
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支撑有哪些
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支撑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学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优化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学习体验。
那么,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到底有哪些关键技术在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呢?首先,云计算技术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云计算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得学校和教育机构无需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硬件设备,就能轻松实现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云端随时随地访问所需的教学资料、课程视频、作业等,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云计算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扩展资源,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大数据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绩、学习偏好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教育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辅导。
例如,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学校也可以基于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推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学信息化带来了新的突破。
智能辅导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学习指导和答疑服务,就像身边有一位随时在线的专属教师。
智能评估系统则可以自动批改作业和试卷,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让学习过程更加贴合学生的个体差异。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教学创造了更加生动和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在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 VR 技术身临其境地观察宇宙的奥秘、体验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探索地球的地理风貌。
AR 技术则可以将虚拟的信息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例如在生物课上,学生通过手机扫描植物就能获取相关的详细介绍和动画演示,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什么支撑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什么支撑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然而,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需要多方面的支撑。
本文将从硬件设备、网络基础设施、软件应用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来论述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支撑。
一、硬件设备的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具备相应的硬件设备。
这包括计算机、平板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及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后台设备。
这些设备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能够支持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传输,提供学习平台和教学工具。
同时,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硬件设备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
例如,虚拟现实(VR)技术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智能交互设备的引入,可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投入和更新硬件设备,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除了硬件设备,教育信息化还离不开稳定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石,是学校和教育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的基础条件。
在校园内,需要部署无线网络覆盖,以保证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
此外,还需要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以支持大容量教育资源的传输和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也需要与互联网相连接,与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联网互通。
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开展远程教育等方式,可以拓展教育的边界,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共享。
三、软件应用的支持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软件应用。
软件应用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库等,可以方便、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教育资源。
首先,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对课程进行规划、资源进行分配,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和学习。
其次,学习平台是学生的在线学习空间,可以在线查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提供教材、课件等学习资料,还可以开展在线作业、互动讨论等学习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和提高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管理和教学活动,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就需要关注教育信息化的三个要素:硬件设备、软件应用和师资队伍。
第一个要素:硬件设备硬件设备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等。
在学校内部,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电教中心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条件。
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实现学生在校内外的无缝学习和交流。
在教育信息化中,硬件设备的作用是承载和传递教育资源,为教学提供支持。
硬件设备的更新迭代也是关键,只有不断更新硬件设备,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实施。
而教育部门应重视学校的硬件设备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加强对硬件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二个要素:软件应用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应用包括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在线教学平台、管理信息系统等。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是重要的一环,包括教材、课件、教学视频等,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共享教育资源。
建设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和资源,可以实现课堂内外的互动学习。
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实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软件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它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软件应用,还可以更好地实现智能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软件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培训和使用,只有教师具备使用软件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软件进行教学。
第三个要素: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只有有素质高、专业强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
师资队伍需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灵活运用各种软件进行教学。
师资队伍需要具备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在线教学。
充分阐释教育、科技、人才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教育、科技、人才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目标,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科技、人才是三个关键的支撑因素,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本文将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充分阐释它们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一、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撑作用:1. 提高国民素质。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通过教育可以使人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2. 培养人才。
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主要途径,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 传承文化。
教育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们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 促进科技创新。
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研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5. 推动社会进步。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科技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科技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提高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化建设中,科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撑作用:1. 提高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2. 改善人民生活。
科技进步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 保障国家安全。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什么支撑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什么支撑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中推动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需要广泛的支撑和保障。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支撑。
一、基础设施支撑要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
这包括网络、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等方面的支持。
网络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要实现数字化教学和远程教育,需要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
同时,还需要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如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如教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完善和稳定运行,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
二、师资支撑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来支持和推动。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传统教学的能力,还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因此,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此外,还应建立师资培养和评价机制,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人才,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持续的支持和保障。
三、课程资源支撑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充足的高质量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如教学视频、网络教案、在线测验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和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积极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加大对教育科技企业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课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学需求的需要。
四、安全保障支撑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强大的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网络攻击和不良信息的监测和过滤,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什么支撑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什么支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迎来了信息化时代。
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育质量、拓展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教育信息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得到一系列的支撑。
首先,硬件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教育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支持。
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提供宽带网络、电子教室、教学设备等,以满足教学、学习和管理的需求。
这些设施的完善与更新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其次,软件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除了硬件设施外,教育信息化还需要各类教育应用软件和管理平台的支持。
例如,电子教案、网络课堂、教育资源库等,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丰富了教学过程。
学生管理系统、教育大数据平台等,为管理者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软件平台的完善和更新能够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果和管理效益。
第三,师资力量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教育信息化并非仅仅依靠技术设备和软件平台,更需要有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应用和创新。
教师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熟练运用教育信息化工具和资源,将其融入学科教学中。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最后,政策支持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推动力。
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持。
政策引导可以包括对硬件设施的补贴和投资、对软件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对师资培训的支持和规范等。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师资力量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支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而在这一进程中,技术支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网络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使得教育资源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快速传递和共享。
无论是偏远山区的学校,还是繁华都市的校园,都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料、在线课程以及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例如,通过宽带网络,学生可以实时观看优质的教学视频,参与远程互动课堂,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
云计算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学校无需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昂贵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而是可以借助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源,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扩展或缩减计算和存储资源。
这不仅降低了学校的硬件成本,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教育数据可以安全地存储在云端,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
同时,云计算还支持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的运行,能够应对高并发的访问请求,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大数据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习行为、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教育工作者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
例如,根据学生在在线学习平台上的浏览记录和答题情况,系统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其水平和兴趣的学习内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对于教师来说,大数据可以帮助他们评估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移动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移动学习应用程序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渠道,他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如在公交车上复习单词、在课间查看课程资料。
此外,移动技术还支持实地考察和实践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采集数据、记录观察结果,增强学习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如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
如何促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实施方案一、(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动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这种动力与支撑表达在三个方面:⑴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从而促动教育公平;⑵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⑶能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手段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五项内容:⑴建设若干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
⑵展开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试验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
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⑷通过信息化试验区与试点校的集成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动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的融合。
⑸建设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表达状与趋势,评估教育信息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教育信息化决策提供咨询与参考。
既然用“深度融合”观点取代“整合”观点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也就是能真正触及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的途径方法,可见“深度融合”观点和传统“整合”观点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在使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后者则仅仅停留在使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从来不敢去触动(或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触动)更深层次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问题。
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众所周知,这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自然就理应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既然“课堂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这应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用信息化支撑农村教育新发展
用信息化支撑农村教育新发展作者:崔慧玲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73期我们当前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信息化助力农村教育加速发展,积极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农村教育体系,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结合经验,笔者认为,推进当前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重点应做好设备支撑、资源支撑和理论支撑三方面工作。
一、设备支撑。
就是配备必要的电脑、电子白板等硬件设施,并实现其互联互通。
1.配置多媒体教室。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当今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之一。
教师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
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置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2.建设校园网络。
即使在偏远的农村,很多学校也已实现宽带接入,有的学校还建立有学校网站。
校园网的建立,让外界的信息变得触手可及,同时也带来很多优秀网络资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注入强有力的新鲜血液。
3.实行信息化办公。
近年来,借助移动办公和校园网的融合,农村学校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革。
网络办公、移动校园,不仅有效地节约纸张,还大大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借助网络进行学籍管理、召开视频会议等,都是网络应用在学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变传统学校工作方式的催化剂。
4.配置电子备课室和网络教室。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融汇,提高了学校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度和广度。
学校电子备课室和网络教室的配置不仅可提高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还可促进教师教学手段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二、资源支撑。
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硬件设备,借助系统应用,收集、整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
1.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研究。
网络为教育教学储备了丰富的资源,要全力引导广大农村教师与网络对话,善于上网进行学习研究。
浅谈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政策的着力点
浅谈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政策的着力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教育行业也逐渐迎来了人工智能时代。
在这个背景下,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思考与规划。
首先,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需要依靠海量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点着力于网络环境建设、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
只有建立了稳定、安全、高效的信息化平台,才能更好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撑和保障。
其次,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素质方面。
人工智能时代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创新、实践、合作以及跨学科思维等能力,因此在教育政策中应当加强对这些素质的培养。
在具体教育教学中,需要重点推进学科交叉、项目学习等新型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第三,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推广人工智能课程和教育资源方面。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和技能,因此需要重点推广相关的课程和教育资源。
在具体推广中,需要依托网络和移动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面向广大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全方位的人工智能课程和教育资源。
第四,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加强学校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研究和实践创新方面。
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应当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载体,以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加强学校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注重创新实践、成果转化和成果分享等方面,努力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领。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政策的着力点应当从信息化建设、素质培养、课程推广以及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思考和规划。
只有在多个方面的共同推进下,才能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做出更多的积极贡献。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师生提供更加便利、高效、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服务。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率、拓展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依赖于三个重要的要素,即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要素进行阐述。
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要素。
它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得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还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和延伸,如网络教学、远程教育、智能教育等形式层出不穷。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得教育资源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共享,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教育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师、学生等一切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源。
教育信息化倡导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环境。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手段,可以将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使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跨越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为更多的师生所共享。
数字化的教育资源还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形式获得更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创新利用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特点。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进行开放共享,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进行互相借鉴、共同进步,促进了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
谈移动互联时代教育类正面报道影响力
谈移动互联时代教育类正面报道影响力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灵活和个性化,为学生和教师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教育类正面报道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移动互联时代对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移动互联时代使得教育更加便捷和高效。
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和教学,并且可以随时查询和更新课程资料。
这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决定学习的时间和方式,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加便捷地管理和更新课程,随时给学生反馈和指导。
其次,移动互联时代为教育带来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教学方式,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更加灵活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服务。
第三,移动互联时代促进了教育与信息时代的融合。
通过利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学生和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传递和共享教育信息,并且可以利用各种数字化资源进行教育活动。
这不仅有助于加快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最后,移动互联时代为教育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将会逐渐向线上的方向发展,为教育提供更加广阔和全球化的发展机遇。
同时,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也将会催生出更多的创新教育模式和业态,推动教育不断向更加高效、便捷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移动互联时代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是正面的,它为教育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育与信息时代的融合,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和全球化的发展机遇。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教育将会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和智能化,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三个重要的要素,分别为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
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撑。
它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教育管理系统等软件设施。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功能的基础设施,才能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必要的支持。
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材、教学资源等。
在教育信息化中,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和网络化传输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获取和利用,提高教学效果。
还需要建设一些专门的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方法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要素。
教育方法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在教育信息化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教师需要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利用网络等工具进行教学,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规划。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支撑。
基础设施为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和网络化传输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教育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教育资源为教育方法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内容和教学资源,同时也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教育方法则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它利用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提供了更灵活、更高效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是教育信息化的三个重要要素。
只有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教育信息化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大对这三个要素的投入,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谈移动互联时代教育类正面报道影响力
谈移动互联时代教育类正面报道影响力在移动互联时代,移动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创新。
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类正面报道对教育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本文尝试从提高教育的普及性、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和拓宽教学模式的创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类正面报道提高了教育的普及性。
移动互联技术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使教育资源得以迅速传播和共享。
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到网络上的教学资源。
教育类正面报道可以宣传这些资源的存在和使用方法,促使更多的学生和家庭了解并利用这些资源。
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可以接触到城市优质的教学资源,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同时,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类正面报道还可以推荐和宣传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和应用程序,这些平台和应用程序提供了大量的教育内容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类正面报道提升了学习质量。
移动互联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教育类正面报道可以推介和介绍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移动应用程序和在线课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例如,移动互联技术可以通过游戏化学习的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移动设备还可以支持多媒体学习,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教育类正面报道可以向教师和学生介绍这些技术和应用,并提供教学案例和经验分享,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提升学习效果。
最后,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类正面报道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收,移动互联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育类正面报道可以报道和推广一些成功的创新教学案例和教育模式。
例如,翻转课堂模式通过将课堂作业转移到家庭环境,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讨论和互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以网络为基础的协作学习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可能”与“不能”
“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可能”与“不能”作者:陆云峰来源:《江苏教育》2018年第24期【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然引发教育的深刻变革。
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对“面向未来的学习”教育革命既可以有“可能”的行动,也必须有“不能”的解读,补齐教育短板、加快顶层设计、科学推进试点,是“互联网+教育”从“不能”到“可能”的必要准备。
【关键词】教育变革;哲性理解;愿景展望【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0-0067-03【作者简介】陆云峰,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南通,226300)副主任,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高级教师,南通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互联网+”时代已来,人机共存已引发了社会的深刻变化,也必将促使基础教育走向更为深刻的变革。
对于即将到来或者说是已经到来的“未来教育”,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并主动适应,以期使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未来已来,教育必须在“互联网+”时代走向最为深刻也是最具颠覆性的变革期。
那么,面对蜂拥而至的以虚拟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真的会如专家们所言,来一场“面向未来的学习”教育革命吗?一、“可能”——基于“课堂革命”的积极回应我们在“互联网+”时代谈“面向未来的学习”和“学校教育变革”时,必然是一场触及灵魂的“革命”,而这一场革命我们需要做而且“可能”做的事情,就是首先解决观念的问题。
一是对教育的重新理解。
教育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应该把人放在教育最重要的位置,要將“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不仅是知识的载体和容器,更是要被视为鲜活的人,这无疑是需要首先认清的、坚守的。
因此,我们谈“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围绕“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紧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维度、六大素养和十八项能力”,着力加强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
信息技术中的“三生教育”
信息技术中的“三生”教育信息技术应园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
关键词:“三生”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
所谓“三生”教育,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中小学生“三生”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珍爱、关怀、敬畏与欣赏生命,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活基本技能。
让学生既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又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生命,重视而不是漠视家庭、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生命。
实施“三生”教育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
学校教育要强化课堂教学。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将“三生”教育融入课堂。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活动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正是因为有了人的生命,才赋予实践活动以生气、以活力、以创造。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细微处入手,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方面的教育,例如:排队进教室,互相礼让,不推、不挤;不在计算机教室内追逐打闹;上课时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听老师指挥;严禁用手触碰电源插座、开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互联时代教育的三个支撑点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林华摘要:移动互联正改变着世界的所有领域,传统教育的系统性、结构性正受到碎片化和社会化学习力量的改变。
本文将从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及教育行为三个角度去移动互联时代教育的新支撑点。
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学习、社会化学习正成为一种新的学习力量,对传统教育产生的冲击和变革越来越明显。
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由传统的系统结构转向后现代的碎片结构,课堂由直导学习向开放学习转变,整体学习、全球学习、生态学习成为越来越多的师生的共识。
在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移动互联时代教育具有以下三大支撑点:一、以正能量成就学生价值——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目的首先需要界定的是,这里的“教育目的”不是某个具体学科教学的目的,而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具有的、明确的教育目的。
也就是说,这里的“教育目的”是高层次大框架的教育目的,超越学科、超越年龄段、超越阶层的教育理想。
笔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成就人的价值的实现。
也就说,要帮助受教育者实行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更大化。
进一步思考:什么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更大化?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讲,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最主要地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而一个人的价值是既包含自我价值又包括社会价值的。
我们的教育目的,从社会价值的角度看,是帮助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利,对国家能够有所正面贡献的人,是一个具有正能量的社会人。
从个人价值的角度看,是帮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的满足,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做一个精神上自我肯定、精神上平衡与自我满足的幸福的人。
综述起来,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富有幸福感的人和能够让社会和谐、幸福的具有正能量人。
具有正能量的人与物质财富的多少无关,是精神的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可,是能够带给他人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的人。
二、以联结建构学生成长——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过程1、联结的界定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联结强化起重要作用;在联结学习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但是本文探讨的“联结”并不是认知心理学层次的联结学习,而是从物理学领域探讨的“联结”。
比如我们熟悉的碳元素C的联结结构不同,它带来的物质性质的不同。
如下图所示:图一是碳元素C的正六边形的分子结构(石墨);图二是碳元素C的平行结构(磷状石墨),图三是碳元素C的立体结构(金刚石)。
我们都知道石墨是一种很软的矿物,但是它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钻石)却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一种物质。
由碳元素C的同素异形体的两种物理性质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联结一旦发生改变,物理特性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碳原子(C)的排列方式从石墨层状结构变成了金刚石的空间网状结构。
还有一种更高级别的联结:DNA的联结,它最后形成了生命。
这就是联结力量的内涵。
图一石墨图二磷状石墨图三金刚石2、移动互联时代联结的教育内涵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师生处在相对封闭的教与学的环境里,教与学的关系相对稳定和封闭;到了互联网迅速普及的新课程改革时代,师生关系的确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老师都在讨论或者践行开放式学习、生成式教学等种种现代教育理念,开放、生命也成了很多老师口里高频率出现的词语,教与学的处于相对开放的环境里;但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师生关系由传统的教学关系转变为教学关系和社会关系并重,传统的学习环境由强关系变成强关系和弱关系并重,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身不由己地卷入这个移动互联时代,开放性学习、全球性学习、生态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
移动互联时代,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成为一个开放的联结点,成为与整个社会环境互动的接口。
一切有利于我们学习的素材(人、物、知识点)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成为我们学习的一个资源或者是一个学习标的。
根据动态发生学习需要或学习情境,教师和学生成为随时随地开展教育和学习的人。
我们的教育要从一个封闭体系走向一个开放的体系,从一个相对僵化的教育流程转变为对社会和学生的变化和需求快速反应的教育流程。
3、移动互联时代联结的理想结果移动互联时代联结的理想结果是师生的自我进化、共同生长。
自我进化是指自己从内在出发清除不好的或不需要的杂质,使自己达到更纯净的程度。
共同生长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
具体到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把自我提升、自我修炼、自我进步作为学习的内驱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地朝着学习奋斗,通过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完成自我进化。
在师生朝着各自的奋斗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师生互相帮助,共同生长。
比如,某教师在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名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过程,如果三年后如期成长为一名广东省名教师,能够在某一专业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并且在这一专业领域能够成为学科带头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个过程就是自我进化的过程。
而这位教师在这三年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期间,不断地钻研本学科知识,不断优化他的教学,并且以身作则带动他的学生以专注、专心地态度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三年后学生也如期考上理想的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实现了共同的成长。
而该教师身上专注、专心、执着追求目标这样的优质的品质也传递给了他的学生,真正践行者一个正能量强大的人向他周围的人传递着正能量,使他的学生也成为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
教育的目的从学科知识的传递进化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递,这个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完美的。
三、以接地气创造特色——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行为1、接地气的界定所谓接地气,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时代的变化结合起来,走群众路线,按照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
比如前文讲到的移动互联时代师生应该是开放的联结点,全线学习状态。
这样的阐述不是意味着师生是何等全面开放的状态,而是指师生都要有跨界思维,在移动互联时代基本可以满足每个人的学习需要,每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开放状态中实现自己学习需要的联结?笔者认为师生的跨界学习不可能是很离谱的跨界,更多的是顺势而为,利用自己的本学科优势,与学科有关的知识优先处于联结状态,应该叫做优先知识联结或者是相关知识联结。
比如,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优先联结的可能是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然后可能是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知识。
学生的开放联结当然也是从自己周围的老师同学的引导和互助开始的,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各种强关系和弱关系所产生的碎片化的知识整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知识,也是接地气的一种表现。
2、接地气之尊重传统教育经验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儒家教育思想影响中国人几千年,过去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中一定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过去的传统教育中的基本文化、思维模式、执行能力等技术依然有它独特的价值。
接地气就是把这些基本资源重新进行架构、重新分解和利用,去适应新的时代变化和新的学生变化或者是教育改革的变化。
比如传统教育中的课堂三段论、四段论、五段论等这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应试教育中享富盛名的山东杜郎口模式,等,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应用就是有它的生命力和价值的。
在移动互联时代,一定不能忽视这些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新的教育教学发展中,我们推崇“以理想主义为旗帜,以实用主义为纲领,以拿来主义为原则”。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拿来主义的实现,教师和个人的成长就是小代价的实用主义,也是最小代价的进步的路径。
3、接地气之重构(1)参与时代变化太快,很多基层的老师感觉有心无力,总是想着以不变应万变。
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
某公司员工工作25年了一直是公司里的一个小职员,正好公司中层有一个空缺,这个员工就去跟老板申请升职,理由是他已经有25年的工作经验了。
结果老板回绝他的申请,理由是:“你不是有25年的工作经验,而是一个经验用了25年。
”多么可悲的案例,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如果不积极参与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结果也就是被这个时代淘汰。
人的特质、能力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是说要求所有的师生都要全力处于开放的联结状态,而是首先是心态的调整,态度的转变,积极参与全球教育、开放教育、生态教育,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状态。
(2)去中心化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总是提“以教师为中心”,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倡的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在移地互联时代,这两种中心论都要改变,或者我们应该提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以师生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产生的问题为中心,动态地调整我们对课堂的理念和操作。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可能碰到不懂的问题,这个时候他就转化为学习者,这个时候可能是教学相长,也可能是通过互联网中的强关系或弱关系去寻求帮助,寻找问题的答案或方法。
移动互联时代造就是扁平化世界,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将面临扁平化的变革。
比如,传统课堂中有个五段模式:“预学——讨论——交流——评估——反思”,这五个环节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难免繁庸,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很重。
但是在移动互联时代,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随着各种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渗透到传统课堂里,比如在“翻转课堂”中,这五个步骤可能就只剩下“评估”和“反思”这两段了。
课堂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解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难题,课后学生又可以进一步利用“微视频”更加有针对性地巩固和梳理所学的知识。
时代是不断进步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应当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实践,我们才能带领学生一起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才能自我进化、共同生长,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201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