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邓州:医圣故里中药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合集下载

转我的家乡河南邓州

转我的家乡河南邓州

转我的家乡河南邓州邓州市地处豫西南边陲,与鄂、陕交界,素有"三省雄关"之称。

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被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199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被省确定为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试点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5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邓州市历史上有医圣张仲景,忠烈名将张巡、铁弦,名相李贤,清康熙帝师彭而述等;唐宋三位名人韩愈、寇准、范仲淹皆任邓州知府,后人称为"三贤"。

范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即在邓州城东南花洲书院写成,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千古绝唱。

现代有著名作家姚雪垠、语言学家丁声澍、教育家韩作黎、青年军旅作家周大新等大批英才。

先后涌现出了不跪的中国人孙天帅,京城活雷锋孙天丛,编外雷锋团等全国先进典型,创建了"雷锋城",推动了城市精神文明。

市内现有文化遗址70余处,著名景点8处,景色宜人。

邻近道教圣地武当山,旅游前景广阔。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邓州地处武汉、郑州、西安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的中心地带,市场辐射面广。

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作用,焦枝铁路纵贯全境。

公路运输四通八达,许平南高速公路、207国道和六条省干线穿境而过,靠近312国道、宁西铁路。

水路从河口码头入位,通江达海。

距襄樊、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可直达全国各地。

电话、传真可直通世界各国。

物产丰富,资源雄厚。

盛产辣椒、小麦、棉花、油料、烟草、豆类,被确定为国家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素有"粮仓"之称,是中国辣椒第一市和长江以北最大的蔬菜基地。

年粮食总产量7亿公斤以上;烟叶总产量2000万公斤,棉花总产量3500万公斤;黄牛饲养量70万头。

邓州市简介

邓州市简介

邓州市简介邓州市地处河南西南部,属南阳市县级市,全市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办、区)、579个行政村,156万人、244万亩耕地。

1988年撤县建市,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扩权县(市)之一。

邓州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中原速生杨树生产加工基地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

邓州位于武汉、西安、郑州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中心部位,是承南启北、连结东西的轴心。

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南阳、襄樊、老河口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焦枝铁路、207国道、南邓高速公路、S335线、S231线、S249线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市。

邓州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

境内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63%,属长江流域。

气候属北亚热带暖温半湿润气候区,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四季分明。

盛产小麦、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等,是国家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素有“粮仓”之称。

邓州旅游资源丰富,前景广阔。

有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邓氏祖茔—吴离陵、宋代福胜寺塔、“忧乐”精神发源地—华洲书院、清真寺、台湾村等名胜古迹和编外雷锋团事迹展览馆、南水北调渠首等景点。

邓州农村2004年率先创造“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运用这一工作法,邓州市农村信访量、集体访、越级访等都大幅下降,农民人均收入也大幅提高。

其后这一工作法逐步在河南全省村级组织进行了推广,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源于河南省邓州市的农村基层“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受到中国高层重视和肯定,胡锦涛、习近平、贺国强等2009年11月份分别作出批示,强调要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这一创新做法将在全国农村推广。

近年来,邓州市先后被中纪委确定为“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联系点”、“全国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联系点”;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4+2”工作法受到中央肯定,在全国农村推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县(市、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先进单位”;被南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县市”、“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

“医圣”故里铸辉煌——记河南省南阳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保云

“医圣”故里铸辉煌——记河南省南阳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保云

到豫 西 这 片红 色 的 革命 老 区 ,采访 了南 阳市 卫 生 局 党
委 书记 、局 长 王保 云
风 物 长 宜 放 眼 量
2 0 年 年 底 ,南 阳市 卫 生 局 组 织 开 展 了 全市 卫 0 7
“ 全国农村 中医工作 先进市 ”称 号后 ,又 被 国家中医药
管理 局确 定 为首批 “ 国 中医药 适宜技 术示范 区”7 全 个
成就 之 一 :以市 中 医院 为龙头 ,县 市 区中 医院 为 轴 心 , 乡镇 卫 生院 为依 托 ,辐射 城 乡 的中 医医疗格 局 初步 形 成 ,整体 医疗 水 平不 断提 高 。全 市拥 有县 级 以
王 保云 经 常告诫 大 家 ,开 展行 风评 议 活动 不是 图
热 闹、一阵 风 ,而是要 下 实劲、 动真格 。
市紧急救援中心120指挥中心市传染病医院县级传染病区的内涵建设和管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充分发挥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的作用形成指挥有力调度有序救治到位的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及重大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维普资讯
记 河南省 南阳市卫生局 党委 书记 、局 长王保 云
上 中 医医疗 机构 2 家。市 县两 级综 合 医院普 遍 设有 中 5
医科 室 ,2 所 乡镇 卫生 院 全部 设 有 中 医管理 科 、 中 1 5 医专 科 门诊 、 中药库 、 中药房 ,4 3 所 村卫 生 室都经 66
在 2 0 年 “ 院管 理 年 ” 活 动 中 ,王 保 云 从 规 06 医
文/ 王少华
近 年来 , “ 医圣 ”张 仲 景 的故 里—— 河南 省 南 阳
市卫 生系统 广大干部职工 解放 思想 ,抢 抓机遇 ,务 实重

最新关于河南邓州市的介绍

最新关于河南邓州市的介绍

3
来参观学习,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
2. 邓州的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
1. 邓州古城是邓 州市的历史文化名 城,拥有丰富的历
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1 ,如古城墙、古街
巷等。
2. 邓州的白马寺是
3. 邓州的汉画馆收
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
藏了大量的汉代绘画
要寺庙之一,有着悠
作品,展示了汉代艺
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术的独特魅力和历史
最新关于河南邓州市的介绍
Contents 目 录
一、邓州市的历史文化 二、邓州市的经济发展 三、邓州市的旅游资源 四、邓州市的社会民生
一、邓州市的历史文化
1. 邓州古城的历史沿革
02
01
1. 邓州古城,位于河南 省南阳市邓州市,是一座 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据 考古学家的研究,邓州古 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 器时代。
2 化底蕴。
3 价值。
3. 邓州的旅游产业发展
3. 邓州市注重旅游产业与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3
打造了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
2 1
2. 邓州市以古城文化、红色旅游等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 前来观光旅游。
1. 邓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 观资源。
四、邓州市的社会民生
1. 邓州的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01
1. 邓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文化名 人,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宋代文学家苏轼等。
02
2. 邓州的文化遗产丰富, 其中最著名的是邓州古城, 这座古城保存完好,是中国 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之一 。
03
3. 邓州还是中国古代科技的 重要发源地之一,明代科学 家徐霞客曾在邓州进行过多 次科学考察和研究。

第一课 邓州的历史沿革

第一课   邓州的历史沿革

第一课邓州的历史沿革一、曙光初现的古代文明据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邓州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的开发与考古发现,早在距今64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邓州这块大地上居住生活,繁衍不息,而且创造了先进的文明,已经有了单间和双套间的房屋,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有石、骨器等农具以及多种谷物,手工业制品以陶器为主,有鼎、罐、钵等器具,并且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聚落村庄。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封其子于邓,始建邓国;公元前16世纪,邓为商朝诸侯国之一(见《乾隆邓州志》)。

周朝初期,邓为晏姓侯国;《嘉靖邓州志》载:“周文王化及江汉汝坟,邓在周南境内”。

邓小平《邓氏家谱》记载:“我姓始于周之邓国……”。

邓国位于北方华夏与南方荆蛮之间,是中原南进、荆楚北图的孔道。

因为地理位置重要,虽然地盘不大,政治地位却很高,被封为侯国。

是按公、侯、伯、子、男分封的诸侯国中的二等爵位。

强盛时期的邓国疆域,北起伏牛山南麓的内乡、镇平一带,南至汉水,西至丹江,东北至申国(今南阳市区北)、吕国(今南阳市区西),东至古曾国北境(今新野),东南至湖北枣阳。

邓国的国都在今邓州市。

他还有一个附庸国——忧国(在今襄樊市北)。

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灭邓,邓为楚地,因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乃置城邑,取名为“穰”。

这是邓州称“穰”的开始。

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韩国袭楚,夺取穰邑,穰属韩。

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

公元前272年,秦置郡县,以穰为县,即穰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二、秦至清的千秋岁月秦沿旧制。

汉承秦制,不同的是郡上又设了州。

州设州长,也叫刺史。

南阳郡属荆州,在汉时管36个县,今邓州境内当时设7县,即穰、邓、山都、朝阳(治今小杨营文昌村北)、涅阳(治今穰东镇)、安众(治今白牛郭庄一带)、乐城(治今陶营高李村)。

另有跨今邓州市境的阴县(辖今林扒、孟楼、彭桥等地)。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因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六次北征匈奴,功冠诸军,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邓州市旅游景点大全

邓州市旅游景点大全

邓州市旅游景点大全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以下是邓州市的旅游景点大全:
1. 邓州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这是邓州市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拥有广阔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壮丽的山峰,是观赏自然风光和进行登山、徒步旅行的理想去处。

2. 邓州孔庙: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孔庙,是邓州市的文化象征。

游客可以来此参观孔子的祭祀仪式场所,欣赏古代建筑风格和文化遗产。

3. 邓州龙门山:这是一座古老的道教圣地,被誉为"华夏第一
奇山"。

景区内有陡峭的山崖、奇特的岩石和悬崖峭壁,是攀
岩爱好者和徒步旅行者的天堂。

4. 邓州红色旅游区:这个旅游区是为了纪念中国革命的胜利而建立的。

游客可以参观革命纪念碑、革命历史陈列馆,了解邓州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5. 邓州太昊故里:太昊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他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在邓州太昊故里,游客可以参观太昊墓、太昊雕塑和太昊纪念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6. 中原红色教育基地:这个教育基地是为了纪念中国革命时期中原红军的英勇事迹而建立的。

游客可以参观红军纪念馆、游击战壕和红色教育基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意义。

7. 邓州古城墙遗址公园:这个公园是邓州市古城墙的遗址,在这里可以欣赏古老的城墙残址,感受古代城市的氛围和历史。

8. 邓州塔:这是邓州市的地标建筑,是一座高大的古塔,游客可以登塔俯瞰邓州市的全景。

以上是邓州市的旅游景点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邓州百科

邓州百科

封国,春秋早期改曼姓为邓姓封国,后以国为姓。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 年)改为邓州,民三年(公元1913 年)改为邓县.古老的邓州为后人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

现有八里岗遗址、邓国侯吾离陵、福胜寺塔、花洲书院等93 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八里岗遗址距今有6800 多年历史,1994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市内现有著名景点8 处,景色宜人,邻近驰名中外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和国家级自然态区神农架及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旅游前景广阔。

邓州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古代曾诞生过 1 位圣人、62 代侯王、11位宰相、3 位状元、1位榜眼、66位进士、202位举人、21 名著名军事将领。

汉代“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政治家宗懔,明相李贤,清雍正帝师彭始抟等,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

现代有著名作家姚雪垠、教育家韩作黎、当代军旅作家周大新(闯关东的作者)等。

同时,唐宋时期的名臣韩愈、寇准、范仲淹曾先后在邓州任职,后人尊称“三贤”。

范仲淹在邓州写下了不朽名篇《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历历激越后人。

邓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中心,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南水北中线工程渠首在邓州境内穿越50 公里;邓州距襄阳、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 公里以内,可直达全国各地。

邓州物产丰富,资源雄厚.盛产小麦、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豆类,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县(市), 是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出口重要县(市)。

年粮食总产10 亿公斤以上,棉花总产3500 万公斤,烟叶总产2000 万公斤,花生1000 万公斤;畜产品资源丰富,是南阳黄牛中心产区,年存栏45 万头,生猪存栏70 万头,家禽1500 万只。

邓州素有“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叶出口重点市。

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2009年10月17日 17:15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物华天宝的中原大地。

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河南成为悠久中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等蜚声中外的历史名医在河南长期生活行医。

同时,河南也是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种类和储量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中药材的产量、人工栽培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三位。

大力发展现代中药材产业是我国民族医药行业应对加入世贸后国际医药市场挑战的重要法宝。

在21世纪生命科学长足发展和人类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以天然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医药学和中药产业重放异彩,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中药材及中药产品的国际贸易额与日俱增,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能够大力促进我省经济的发展。

我省丰富的中药种植资源,催生了一批大型制药企业,如宛西制药、竹林众生、羚锐制药、辅仁药业等知名企业。

同时我省中药材的质优量大也引来了不少外地制药企业的关注和投入。

如北京同仁堂、广州白云山等制药企业纷纷在我省建立药材基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种植中药材已经成为各地的重要选项,我省大力开展的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小流域治理、荒山道路绿化等方面都为种植中药材提供了条件,在全省30多个重要中药材生产基地中,都为当地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例如焦作四大怀药基地、西峡山茱萸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给企业所在地西峡的农民带来了巨大收益,当地药农不但实现了脱贫,而且相当一部分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

为了大力宣传我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引导、促进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大力宣传先进基地,河南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推选活动隆重推出,在本次活动中,将依靠专家打分和读者投票等方法,评选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基地名称:四大怀药种植基地产地:焦作(武陟、温县、孟州)四大怀药指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

古代邓州是指现在的哪座城市

古代邓州是指现在的哪座城市

古代邓州是指现在的哪座城市
邓州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级市,位于南阳盆地西沿,北依伏牛山,南临汉江,西连桐柏、太华、伏牛山,东接南阳盆地。

邓州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邓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片,陶器上有明显的席纹;春秋战国时期邓邑治所就设在此地。

邓州地跨东经112°25至113"05'、北纬32"30至34"10'之间。

全市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

辖12个镇、7个乡、4个民族乡:内乡县(古邓州)、南召县(古南阳)、方城县(古邓州)、新野县(古邓州)、桐柏县(古邓州市)、内乡县(古邓州府)、镇平县(古邓州镇)和淅川县。

2013年12月19B,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州。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二、三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二、三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二、三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1----1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河南省直管市,豫西南门户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

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校油泵之乡、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

邓州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

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邓州市总人口188万,其中城市人口40多万。

邓州地处豫西南、湖北交界部位,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附近,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

邓州七千年文明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众多,为了弘扬邓州历史文化,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家乡,培养各位热爱家乡的情怀,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整理出以下古迹资料,邓州地大物博难免有所疏漏,可能存在偏颇错误之处,望能得到指正。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八里岗遗址八里岗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坐落在河南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

八里岗遗址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与南阳文物研究所联合对八里岗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收获颇丰。

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长排连间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遗迹遗物,计有: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坑窖穴千余个、文物标本万余件。

邓州市旅游攻略

邓州市旅游攻略

邓州市旅游攻略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邓州市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本文将为您介绍邓州市的旅游攻略,带您领略这座古城的魅力。

古城风貌
邓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宋代名将邓艾的故乡,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古城墙沿袭着传统的建筑风格,保存完好的古街巷道充满了古韵,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古城的魅力。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古老建筑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

名胜古迹
邓州市有着丰富的名胜古迹,如东汉石刻造像、唐代白马寺、宋代邓艾庙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邓州市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文化,是了解邓州历史的重要窗口。

游客们可以在这些古迹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领略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之处。

地方美食
邓州市的地方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特色小吃如邓州烧饼、邓州烩面、邓州米皮等口味独特,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除了小吃外,邓州还有许多传统美食值得品尝,如邓州豆腐、邓州酿饼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美食体验。

休闲娱乐
除了历史文化的探索,邓州市还有许多休闲娱乐活动。

游客可以到当地的公园、湖泊休闲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此外,邓州市也有一些特色活动如传统民俗表演、地方手工艺品购物等,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选择。

以上就是邓州市旅游攻略的相关内容,希朥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座古城的风土人情,规划一次愉快的旅行。

邓州市简介

邓州市简介

在这个中国走向海洋文明的过程中,本文以宁宇的关于南中国海的一节诗篇作为结尾。

哦,你有三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版图,有北回归线,到赤道的浩海域你的水蓝得发乌,将第一位渔民染蓝。

……数不清的岛屿、碓盘,陈列在祖国南大门庭院。

颗颗明珠,向世界炫耀如繁星灿烂我们的母亲无比慷慨,岛上涌出清凉的乳泉。

但又极端吝啬,决不让海盗偷偷擢占“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自古史书上闪烁骄傲的名字,任何人抹不去毁不掉更有郑和命名的“宣德群岛”、“永乐群岛”、“景弘岛”、“费信岛”……后人称呼的“郑和暗礁”,一串串……一座座界碑,屹立国门最南端!白色的“导航鸟”,欢迎南来北往的国外船只。

人类需要和平互往,朋友需要友善交谈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消灭贫困和愚昧。

世界是一个大花苑,每一朵鲜花都应该盛开艳放就像郑和鲸舟吼浪,无数舱楼浮上水平线。

五颜六色国旗,在桅樯上,向中国亲切呼唤五百八十年前,一长闪光的航线,穿过南中国海。

穿过蒙昧的历史,国与国的距离开始缩短……朋友,请乘我的诗船,驶向海外的口岸!--------------------------------------------------------------------------------邓州自古迄今,文化灿烂,名人辈出。

邓州古为荆州之地。

距今约六千年前已有原始人群居住,属苗蛮部落群。

禹征苗,夏“仲康封子于邓,始有邓国”。

《诗经》中的《台南》、《周南》即为襄、邓境内的民歌。

邓州载入光辉史册的东汉“二十八宿”中的贾复、杜茂、刘隆,曾为汉王朝的中兴立下汗马功劳;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开中医之先河,世尊其为“医圣”、“群方之祖”:宗懔以其善治和博学成为南北朝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唐代名将张巡固睢阳,以寡敌众,一举挫败安禄山叛军,遏其南下江淮。

北宋贤臣范仲淹在邓州创建花洲书院,在此写下不朽名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历历激越后人,千古颂唱;南宋名将王坚扼守合州钓鱼城,致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哥大汗“折鞭”于城下;明朝内阁大学士李贤所著《天顺日录》、《古穰文集》被收入《四库全书》。

作文邓州旅游景点

作文邓州旅游景点

作文邓州旅游景点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几个值得一游的景点:
首先是邓州市博物馆。

该博物馆是邓州市的重要文化场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展示了邓州市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发展。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邓州市的过去和现在。

其次是俞伯牙故居。

俞伯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和钟子期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组曲“高山流水”的创作人。

俞伯牙故居位于邓州市雷霆山脚下,是一座古典园林建筑,保存完好,游客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另外,邓州市还有很多古老的寺庙,如灵山寺和石佛寺等。

这些寺庙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信仰佛教的人士朝拜和参观的好去处。

此外,邓州市还有一些自然景观,如雷霆山和古汉水等。

雷霆山是邓州市的名山之一,山势险峻,景色优美,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古汉水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背景之一,流经邓州市的汉水,景色优美,游客可以在河边漫步或乘船游览。

总之,邓州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景点,无论是文化古迹还是自然风光,都可以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

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还是热爱自然风景的人,邓州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河南南阳医圣祠解说词

河南南阳医圣祠解说词

河南南阳医圣祠解说词医圣祠,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是纪念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医圣"的张仲景的专祠。

这座祠堂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在唐初已经存在了。

因为最早记载张仲景的文献资料《辞海》是在唐初编写的。

医圣祠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约17亩。

大门一对汉风子母阙耸立门前,气势宏伟,博大雄浑。

大门内十米许为张仲景墓。

墓的周围有仿汉原始的建筑,包括山门、中殿、两庑、偏院、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荷花池等。

大殿内塑有张仲景全身坐像,白髯长飘,精神矍铄。

大殿后院,偏院之东是“寿膳厅”,据传是明朝时期修建的仲景药膳馆,可供游客品尝仲景保健药膳。

西边则是碑廊,镶嵌着元、明、清以来历代名人的凭吊、颂扬医圣及其他石刻40余通。

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祖国医学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曾多次拨款对医圣祠进行修葺。

现大门为仿汉建筑,一对子母阙耸立门前,气势宏伟,金碧辉煌,阙上的彩绘朱雀傲视蓝天,翩翩欲飞。

阙内塑有两人像,其中一人怀抱利刃,另一人长髯垂胸,身穿汉服,神情泰然。

经过门内十米许即是张仲景墓。

大殿有"仲景像",白发长髯,身着汉服。

庙内还有一幅对联:“阴阳大论千古绝伦皇甫谧,医方宗师百代相传仲景书”,横批“德配天地”。

在后院偏院之东墙中镶嵌有《南阳府图》、《南阳县图》、《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序》等石刻。

其中《南阳县图》据传是世界上最早的县城平面图。

在南阳邓州市有张仲景故里,张仲景纪念地。

这座医圣祠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物和医学遗产,更是纪念和缅怀张仲景的重要场所。

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医圣张仲景,感受他卓越的医学成就和崇高的医德精神。

南阳医圣文化园征联

南阳医圣文化园征联

南阳医圣文化园征联南阳医圣文化园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一个集旅游观光、文化传承和医学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医圣文化园以纪念北宋时期的著名医学家、药学家孙思邈为主题,通过展览、文物和景观等形式,展示了我国古代医学的传统和发展历程,深入挖掘了南阳作为孙思邈的故乡所带来的独特的医学文化。

医圣文化园占地广阔,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园内设有主题展馆、文物展览馆、草药园和三晋植物园等景点。

主题展馆是医圣文化园的核心区域,展馆内陈列了大量关于孙思邈及其学术成就的文物和资料。

其中包括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等重要著作的手抄本,以及他的医学器械和药物研制的成果。

展览以生动的展板和多媒体展示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孙思邈对中国古代医学做出的重要贡献。

草药园是医圣文化园中最受游客喜爱的地方之一、园内种植了大量的中草药植物,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自体验采摘草药的乐趣,并学习如何鉴别和使用草药。

草药园还举办各种草药种植和药物制作的实践课程,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中草药的独特魅力。

三晋植物园是医圣文化园的一大特色景点,这是一个集野生植物保护、研究和展示为一体的植物园。

园内种植了大量的经济植物、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如西洋参、当归、鸡血藤等。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草药中各种名贵植物以及它们的药用功能。

除了以上景点,医圣文化园还定期举办各种医学讲座、学术研讨会和传统医学技艺展示活动,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

园区还设有餐饮和住宿设施,方便游客的访问和体验。

南阳医圣文化园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为南阳市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医圣文化园的使命和责任,通过举办各种医学和文化活动,医圣文化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学习、体验和放松的场所,展现了我国古代医学的辉煌成就和独特魅力。

我相信,南阳医圣文化园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和进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河南邓州-“四个突出”助推中医药事业发展

河南邓州-“四个突出”助推中医药事业发展

河南邓州:“四个突出”助推中医药事业发展河南省邓州中医文化底蕴深厚,市中医药在民间深受欢迎。

中医药可以说是邓州的“名片”,因此,近年来,邓州市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着力抓好“四个突出”,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突出中医工作地位邓州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邓州人民以此为荣,历届市委、市政府也因此非常重视支持中医工作,邓州市中医院也由此被评为全国首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近年来,邓州市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中医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鄧州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中医的突破口,对争取来的项目倍加珍惜,狠抓落实。

2011年,邓州市中医院新址建设被列为全市十件实事之一,同时在制订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偿方案时,把中医药的补助比例提高10%,市中医院的住院补助比例也比其它市直综合医院提高10%。

邓州是一个农业大市,财政收入有限,经费并不宽裕,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该市也克服困难,保证中医经费投入,凡是中医预算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凡是项目配套资金无条件保证。

该市中医院项目建设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中央项目资金2000万元,省政府配套500万元,其余5300万元全部由市财政投入,解除了市中医院发展建设的后顾之忧。

突出中医体系建设抓“龙头”。

邓州市中医院是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机构。

按照“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的要求,在市中医院新址建设中高起点、大手笔。

从规划选址开始,市政府就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把一块占地70亩、价值3.5亿的“黄金地段”无偿划拨给了邓州市中医院。

在规划设计上,坚持传统文化风格和中医特色,把市中医院新址定位为邓州城区的新地标和城市名片工程。

抓“枢纽”。

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中医药“三个一”工程,设置1个中医科、1个中药房、至少配备1名中医师。

为强化中医药管理,选拔了12名中医药人员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或副院长,各卫生院均明确一名副院长分管中医药工作,把过去卫生院中医科改建为中医管理科,科长由优秀的中医药人员担任,其职责由过去单一医疗型转变为全面负责型。

河南邓州:医圣故里中药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河南邓州:医圣故里中药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河南邓州:医圣故里中药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南邓州:医圣故里中药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

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校油泵之乡、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

2015年12月30日邓州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

邓州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

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邓州市总人口180万,为南阳第一人口大市。

南阳总人口1010万,为河南人口第一大市,河南省总人口1亿700万,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中国总人口为13亿,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邓州市的人口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邓州地处豫西南,与湖北省毗邻,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

郑渝高铁、焦枝铁路纵贯全境,公路运输四通八达,二广高速公路、内邓高速交汇,207国道和六条省干线穿境而过,靠近312国道、宁西铁路。

邓州杏山机场正在扩建中。

距襄阳、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乘飞机可直达全国各地,水路则从河口码头入位,通江达海。

邓州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邓州麦冬、旱半夏在全国药材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位置,分别被誉为邓麦冬、邓麦冬。

2002年,南阳市确定邓州市为麦冬生产基地县。

元胡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曾经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

邓州市发展中医药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医圣品牌优势。

邓州市是医圣——汉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故里,张仲景及其编著的《伤寒杂病论》品牌是全国独有品牌。

二是药材种植优势。

我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调查统计,我市区域内有中药材品种457种,优质道地药材品种玄参、板蓝根、丹参、元胡、半夏等40余种,适宜中药材生长,具有建立中药材基地的条件。

邓州名人

邓州名人

1 ★魅力邓州★邓州的历史名人-----------张仲景-----------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

东汉末年,屡起大疫。

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

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

从晋朝到现在,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据史料记载,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

他善于思索,逐步掌握了朴素的辨证方法。

汉灵帝时,仲景被举为孝廉。

继之出任长沙郡太守。

他虽然身居要职,但淡于利禄,鄙视荣势,憎恶官场角逐。

当时,正值灵帝后期的大疫流行,目睹村村举衰,户户号泣的惨痛局面,张仲景深切关注民众的安危,他冲破了封建等级制森的清规戒律,择定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在大堂上为民诊治疑难疾病,从而传为千古美谈,后来的药房多冠以"××堂",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大堂诊病的业绩!在东汉末朝政日非,民不聊生之际,特别是在张仲景的家乡中原疫疬暴行的情况下,他毅然辞去太守之职,跃出宦海,返回故里,呕心沥血,深研医学,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医圣祠是坐落在豫西南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的一颗璀璨明珠

医圣祠是坐落在豫西南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的一颗璀璨明珠

医圣祠是坐落在豫西南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医圣祠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博大雄浑,巍峨壮观。

登上九级踏,迎面而立的是一对高大雄伟的子母阙,门阙既可登高望远,又是权威的象征,阙身下面镶嵌着一对朱雀,西南而立,展翅欲飞,象征着方位和吉祥。

在宏伟壮丽的金黄色琉璃瓦的映衬下,正门上方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更加显得庄严肃穆。

朱漆大门上装饰着重约三百斤的青铜"辅首衔环",象征着雄伟和威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铺首衔环。

步入门庭,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巨大的照壁,是由一块完整石料制成,长宽各为3.5米,为当代碑林所罕见。

照壁的正面刻写的是已故中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医圣张仲景传》,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光辉的一生和对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两侧是著名学者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一幅对联:上联是"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

"下联是"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

""阴阳有三",就是中医上所说的三阴三阳,"辨病还需辨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必须依照辩证论治的学说,找出病的根本原因。

"医相无二"是说,医生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则治国;"活国在于活人"是说,要想把国家治理好,首先要把人治好。

照壁的背面刻写的是张仲景亲自拟定的《伤寒杂病论》序,文中陈述了他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照壁前后映,浑然一体,使人在肃穆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缓步进入前祠,只见雕梁画栋,崇楼高阁,绿树翠竹,清雅密静。

整个布局独具匠心,格调高雅,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年前蝗汉室憩院,耳目为之一新,倍觉心旷神怡。

抬头望去,只见庭院中间矗立着一尊高大的医圣塑像,凝眉深思,忧国忧民之情溢于眉宇间,令人肃然起敬,此时,我们仿佛跨越了1800多年的时空,亲身感受到了他那"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为良相,定为良医"的胸襟,我们仿佛听到了他那"反权豪反名利智圆行方"的呐喊;还有什么能比"活国在于活人"这样的抱负更无私、更伟大的呢?塑像后面紧接着的是六角碑亭,里面是我国领导人的一些题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邓州:医圣故里中药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

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校油泵之乡、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

2015年12月30日邓州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

邓州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

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邓州市总人口180万,为南阳第一人口大市。

南阳总人口1010万,为河南人口第一大市,河南省总人口1亿700万,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中国总人口为13亿,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邓州市的人口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邓州地处豫西南,与湖北省毗邻,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

郑渝高铁、焦枝铁路纵贯全境,公路运输四通八达,二广高速公路、内邓高速交汇,207国道和六条省干线穿境而过,靠近312国道、宁西铁路。

邓州杏山机场正在扩建中。

距襄阳、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乘飞机可直达全国各地,水路则从河口码头入位,通江达海。

邓州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邓州麦冬、旱半夏在全国药材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位置,分别被誉为邓麦冬、邓麦冬。

2002年,南阳市确定邓州市为麦冬生产基地县。

元胡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曾经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

邓州市发展中医药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医圣品牌优势。

邓州市是医圣——汉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故里,张仲景及其编著的《伤寒杂病论》品牌是全国独有品牌。

二是药材种植优势。

我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调查统计,我市区域内有中药材品种457种,优质道地药材品种玄参、板蓝根、丹参、元胡、半夏等40余种,适宜中药材生长,具有建立中药材基地的条件。

三是人文资源优势。

古有“医圣”张仲景,今有“国医大师”唐祖宣,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培养造就了2000余名中医药人员,成为发展中医药产业的主力军。

近年来,邓州市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采取政策启动、示范带动、服务推动等措施,使中草药种植实现了面积、品种、质量上的三大突破,逐渐成为一项“朝阳产业”。

2015年,邓州市成立了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调要利用品牌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加快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集中医药种植、加工、诊疗、养生、保健、旅游等在内的多元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该市计划用5-10年时间,进一步延伸中医药服务领域,完善产
业链条,统筹推进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发展,加快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使用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产业。

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领导小组成员和办公室要明确目标,各负其责,迅速启动工作。

二是尽快与合作企业商谈合作框架协议,编制出我市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三是深入调研中药材种植情况,制定中药材种植优惠措施。

四是与教育部门对接,编写中医药教育读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