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崛起(形势与政策)

合集下载

中华之崛起与中国梦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华之崛起与中国梦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华之崛起与中国梦导言:自建国以来,60 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新的基础。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大学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优势的群体,新的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

当代大学生当以中国之崛起与中国梦为己任,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斗!正文:何为“梦”?何为“中国梦”?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告诉所有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1]为了中国这个梦想,多少代人付出青春,付出生命,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中国梦之雏形唐宋时期的辉煌历程在国人心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记,那个时代用开明,自信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国度,中华民族享誉海外,多少人慕名朝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安逸的日子吞噬警觉,当人们懈怠之时,灾祸也悄然而至。

清朝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利用闭关锁国政策,盲目排外,夜郎自大,不知清醒,使国家远远落后于西方。

到了清末,情况愈加严重,两次鸦片战争,使我国成为英国的鸦片倾销地,我国也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人被西方国家一次次地冠以“东亚病夫”之称。

在人心溃散之际,出现了一位传奇式的英雄武术家,他武艺出众,执仗正义,抱着为国雪耻,振奋民族的强烈愿望,用自己的坚强和意志,给了西方国家一记重拳,挫败英洋力士,为中华民族争得了无限荣光。

令国人扬眉吐气,不再被永远地扣上“东亚病夫”这屈辱的称号。

他用自己的青春,用他短暂的一生来书抒写出他的中国梦,他用自己的生命成就国家的未来,他——霍元甲。

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真汉子。

1979年是改革开放政策[2]实行的第一年,全国都在为改革开放而高速运转,世界在发展,中国在腾飞,在飞跃的这一年,我们幸运得拥有了他,时年22岁的他用手握住的不是笔,而是他的一个中国梦,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他对准靶心,将每一次射击都落到实处。

立志复兴伟业,踔历前行形势与政策2000字

立志复兴伟业,踔历前行形势与政策2000字

立志复兴伟业,踔历前行形势与政策2000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但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中国却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

近百年来,中国面临了种种困境,包括外部压迫和侵略、阶级斗争、内乱和自然灾害等等。

然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丧失振兴中华民族的信心和决心,勇攀科技高峰,全力扩大开放,为了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在全球化和不稳定的大环境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形势和政策挑战,中国正在朝着自己的理性目标积极向前。

本文将从中国自身条件、经济社会趋势和政策基础等方面探讨中国复兴的形势和政策。

一、中国自身条件中国拥有广袤壮丽的土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强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中国正是处于技术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然而,中国的发展道路越来越清晰,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空间等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新一轮发力点。

此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二、经济社会趋势1、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领域均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战略,创新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进高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将大力推进自主可控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先进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努力成为领先国家。

2、发展科技强国: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国积极推进的科技创新战略是国家“十三五”规划推进的重点之一、科技赋能也让中国在一系列新兴领域中拥有了更多话语权和掌控能力。

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高铁、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制高点,并为全球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

3、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的中产阶级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主要的社会消费力量。

中国目前正在从排除贫困、改善民生基本需求等内需拉动较弱的集中施政,转向提高中产阶级消费、促进自主品牌等中长期方向的主动服务,并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024年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范本形势与政策是指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态势以及国家规定的政策措施。

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甚至个人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我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形势与政策是相互关联的。

形势是指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总体发展态势,而政策则是国家、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的对待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形势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而政策的实施也会对形势的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需要全面、系统的把握。

其次,形势与政策是发展变化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形势和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一个国家或企业只有及时、准确地把握形势变化,才能制定出适应形势的政策,从而保持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因此,我们不能止步于对当前形势与政策的了解,还要关注形势和政策的发展趋势,努力做好未来的规划和准备。

再次,形势与政策需要全面、客观的分析。

在面对形势与政策时,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而应该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评估。

只有全面了解行业、市场、国家的发展态势,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避免盲目的决策和投资。

同时,我们也要尽量避免个人的主观偏见和利益驱动,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最后,形势与政策需要结合实际的行动。

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策略和行动,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

总之,形势与政策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深入了解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结合实际行动,才能保持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将继续关注形势与政策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范本(2)引言:____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

中国崛起

中国崛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论文名称中国崛起年级 2014级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食工程学号 08142219 姓名孙瑞任课教师许春红完成时间 2016年3月6日成绩中国崛起内容摘要:一切都是比较而言,我比较相信这一点,就是一定要接地气,要实地去考察,要实地去看。

看过感受过就不容易被忽悠。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政治发展,世界上最精彩。

就是我们取得了我们做到了人家做不到的事情。

在一个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你自己的一些思想,一些感悟,能影响这么大的群体,作为一个学者作为一个作者,真是有一种参与感,历史的参与感,是非常精彩的。

[1]关键词:政治制度社会模式自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关乎亚太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21世纪中美关系必须摆脱大国零和博弈的历史逻辑,走出一条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理念在 2015 年 5 月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被正式提出。

随后,中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东盟地区论坛上逐步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升到战略高度“十八大”报告也将与发达国家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2013 年 6 月,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国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确认“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一、中国的发展过去的三十多年对中国的预测,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的很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回头一看,乐观的几乎都是对的,悲观的几乎都错了。

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邀请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去他们演播室。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是,张教授,你觉得中共还会有十九大吗?张教授笑着说:“过去这么多年,你们对中国的预测有哪一次是对的,我都记不起来。

我一个人预测的都比你们准”。

有相当一部分的西方媒体人、西方学者,他们的思想里还是一种西方中心论和历史终结论。

中国在当下国际形势下的崛起

中国在当下国际形势下的崛起

中国在当下国际形势下的崛起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竞争,中国不可否认地正在崛起。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具有庞大的市场和潜力,正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和政治重要力量。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当下国际形势下的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崛起中国的经济崛起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重要力量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逐渐增加,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增长,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中国的经济崛起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和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其商品和商品价格对全球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的崛起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投资机会,推动了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影响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崛起,还在政治上逐渐增强了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推动着国际秩序的演变和改善。

中国还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也得益于其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和外交努力。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推动解决地区争端和冲突,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了自身的地区影响力。

三、文化软实力中国的崛起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还表现在文化领域。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语言和哲学思想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人们。

随着中国电影、音乐、美术等文化产品的国际化推广,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关注。

中国的崛起在文化领域为中国塑造了一个新的形象,从而增加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的文化输出和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国际间的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互鉴。

形势与政策 中国和平崛起

形势与政策  中国和平崛起

中国和平崛起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

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

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为全世界所瞩目。

03年,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会场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

“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们的温家宝总理曾这样阐述中国和平崛起五要义:第一,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是展和壮大自己。

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

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

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

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

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

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为了祖国崛起的目标,我们当代青年应努力做到:第一,要确立健康的国民心态,科学传承五四爱国传统。

和平崛起道路,说到底,就是希望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力量、建设性力量。

响应和平崛起道路的提出,青年既要格外珍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又要学会民族自制,注意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民族情绪,充分尊重其他国家,坚持向不同的文明学习,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友好相处。

第二,要刻苦学习,大胆创新,艰苦奋斗,为我国的和平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的和平崛起,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但基点主要应放在自己的力量上,要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的崛起与内政外交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的崛起与内政外交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的崛起与内政外交经过近两年的形势与政策学习,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下,我学了不少东西。

从国际关系如中国与美国,日本,俄国,欧盟关系,美日军事同盟关系,美俄非敌非友关系到中国国内的形势与政策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农业等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清醒地认识到“立足当地,放眼世界”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不了解国际风云变幻,你的视野是狭隘的,不通晓国内重大政策,可以说你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我想一个连自己国家国内的政策都不闻不问,不有所知的人,有什么社会,时代责任感?怎样在社会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我很欣慰能受到这样的教育。

老师们不仅把它们所知道的知识给了我们,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一种习惯和意识,促使我每天通过各种媒介如报纸,INTERNET,广播等获取最新的变化,与时代保持同步,不落后于时代步伐。

我想老师能把我们教成时刻关注时政的人,那是最重要的目的。

只有关心时政的,才有资格作大国公民。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下面,我想谈一下这个话题“中国的崛起与内政外交”中国的崛起被称为21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大事之一,也许可以列为本世纪大事之首。

虽然本世纪连十分之一都没有过去。

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经济在过去的近30年间,不论国际经济环境险恶与否,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并有逐渐增速的趋势,可谓一枝独秀;GDP连续突破几个关口,2002年首次突破10万亿人民币,2006年只用了四年时间便翻了一番,达到20.94亿人民币,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四。

人均GDP也快速提升。

已经突破1500美元,迈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威望和地位也日益提升,中国由过去的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专修内政逐步转变为积极发挥作用。

如非洲维和行动,海地维和行动,东帝汶维和行动;积极发展与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周边各国举行例行军事演习,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在世行所占投票率上升,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中国参与八国集团对话等等,一句话,以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外交等为特征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2021年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崛起

2021年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崛起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形势与政策论文欧阳光明(2021.03.07)——之论中国崛起学院:XXX学院专业及班级:XXX班姓名:XXX学号XXX当今社会,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我们直接地体会到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大国崛起事件一、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连续31年保持着平均增长9.7%的增长率。

2009年我国GDP为33万5353亿元,略低于日本而跻身世界第三,并以 1.2万亿的出口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出口的第一大国。

外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去年我国 2.2万亿美元的外汇总量占世界外汇总量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产值也超过美国、日本、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誉为“中国奇迹”。

二、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注定是中国人民无法忘却的一天,这一天从14点28分起,中华儿女的心就和祖国母亲一起跳动。

当我们得知汶川发生了地震后,我们积极关注地震灾区的每一件事,积极组织捐赠,大街上随处可见为灾区募捐的志愿者们。

那段时间有许多让我记忆犹新的事,一位以捡垃圾为生的老爷爷把他几年来捡拾垃圾所储存的积蓄全部捐给了地震灾区;一位小学生在得救后向解放军们敬了队礼;一位母亲为了保护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来让她活下来……记得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时讲过一句话,他说:“在中国,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都会变成大事,再大的事情除以13亿也都会变成一件小事”。

同样,当我国取得的那些成就除以13亿时,所有的数据都将变得很小,我们国家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崛起之路依旧坎坷。

三、北京奥运会2008年,我们经历了大起大落,先是湖南的雪灾,又是汶川的地震,面对灾难我们没有退缩,我们选择了勇敢面对,全国人民携手共度难关,我们相信,灾难过后,必有彩虹。

《形势与政策》2023-2024第一学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形势与政策》2023-2024第一学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形势与政策》2023-2024第一学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大国责任,坚定做(),成为大变局中不变的稳定力量。

答案: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2.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下列选项中属于八项行动的是()。

答案: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3.以下关于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和平性彰显中华文明的万千气象;连续性记录了中华文明的活力之源;包容性揭示着中华文明的处世姿态;创新性回答了中华文明的呈现形态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建设()、建设(),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答案:文化强国;文化繁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5.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仍然具备一系列显著优势,包括:规模经济优势突出、()。

答案:制造业系统性优势突出;要素禀赋优势实现动态升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6.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答案: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7.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答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8.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式现代化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式现代化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式现代化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式现代化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现代化挑战。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政策制定者也在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形势与政策,并提出一些有益的观点。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

中国式现代化指的是以中国特色为基础,利用全球化的机遇,通过科技进步和人力优势,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比于西方现代化的先导作用和多元化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注重国家主导和对外合作的作用。

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形势怎样呢?目前中国面临的现代化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制度上实现现代化,二是在文化上实现现代化。

在制度上,包括法治化、民主化、马克思主义化和现代化四个方面。

在文化上,主要是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

这些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呢?首先,应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强调中国文化的创新性和包容性。

其次,应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推进法治化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同时,应推进民主化进程,建设更加民主的政治体系,提高人民的自主参与度。

最后,应加强对外合作,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和优势,发挥中国的领导作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挑战。

当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通过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推进现代化进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形势与政策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了实现现代化目标而在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基础上探索出的一种现代化途径。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实施一系列政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的一种现代化途径。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看待百年大变局,要把握好几个基本问题:一是时间跨度。

上一个百年,即20世纪的1900年起至1999年止的一百年为基础,重点是此后的百年,即2000年至2099年的21世纪。

二者紧密相连,前百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新百年大变局的基础,所以要准确研究把握新百年大变局,一定要做好前百年甚至更早情况的梳理,才能准确把握历史的脉络,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二是核心实质。

分析研究百年大变局,重在一个“变”字,过去的一百年的变局已尘埃落定,重点是2000年至2099年新的百年大变局。

新的百年已走过20年,期间发生的一切,强烈昭示着新的百年大变局,而“变什么、怎么变、变到哪里去”,这是研究百年大变局的核心本质。

具体来说,还可从范畴分,即全球之变与中国之变;从内涵分,即权势之变与秩序之变;从领域分,即政治之变、经济之变与社会之变。

这对我们客观分析、研究百年大变局,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极具帮助。

在“历史上的‘百年大变局’及演变动力”一文中,通过对近代以来的“百年大变局”的回顾,包括“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欧洲诸国争霸与五强的崛起、欧洲均势与美法革命、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东亚纳入国际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冷战后的多极世界等重大事件和现象,深入探讨了推动、促进百年大变革的主要动因,即在社会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出现了重大突破和发展,具体包括:一是国家类型变化与大国竞争的结果。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正是由于欧洲国家类型发生重大变化,国家主权越来越受到重视,主权至上的原则逐步确立,从原先的帝国、城邦以及社会文化共同体等政治实体中建立起现代民族国家,并得到承认,以教皇为中心的神权统治开始受到质疑,并逐渐没落。

这不仅推动欧洲的政治体制和秩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影响左右着国际体制与秩序发生重大改变。

浅谈当今国内外形势与政策

浅谈当今国内外形势与政策

浅谈当今国内外的形式与政策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

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十二五规划”,规定以科学发展观的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观和平与发展国际地位中国正文: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网络课程中丰富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关注世界。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

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国都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市场潜力与综合国力示众所瞩目的。

大国关系主旋律是协调、良性互动。

美国一超多强中的超级大国,但是尽管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目前没有变化,但它政治上失策、经济上失控使它不得不放弃单边主义,更注意寻求大国间的合作支持。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

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与中国发展一、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一)大国(强国)的界定1、大国(强国)定义: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

特征:第一,必须有强劲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第二,要有整合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结构第三,有吸引力的文化和精神特征第四,能够在全球施加国际战略影响(二)大国崛起的进程回顾1、重商主义时代的世界性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2、工业化时期的世界性大国——英法3、实现赶超战略的后发国家——德日4、第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强国——苏联5、新自由主义下的世界大国——美国英国崛起的表现:(1)1588年,英国打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权(2)18世纪后期,殖民霸权,日不落帝国(3)19世纪中期,世界工厂英国崛起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扩张(2)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3)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4)繁荣的文化法国崛起的表现:(1)强大的专制王权的形成(2)法国大革命(3)拿破仑通知下的法兰西帝国(4)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5)法国的工业革命德国崛起的表现(1)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2)一种新的工业化模式——弗里德希.李斯特(3)武力挑战世界霸权——一战、二战(4)二战后的德国重新崛起日本崛起的表现(1)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控制了朝鲜(3)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了俄国,控制了中国东北南部,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4)“一战”时期,成为五大决策国之一(5)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二战(6)战后日本崛起苏联(俄罗斯)崛起的表现(1)近代俄罗斯的崛起——彼得.叶卡捷琳娜.亚历山大二世(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计划经济模式(4)苏美两极争霸格局的建立(5)苏联解体与大国地位的衰败(6)俄罗斯走上重新崛起之路美国崛起的表现(1)美国工业化(专制制度)(2)独立战争、南北战争(3)罗斯福新政(凯恩斯)(4)第二次世界大战(5)战后美国的世界霸权(三)大国崛起的启示1、安定、稳定的国内政治局面和民族凝聚力是崛起的前提2、长期、稳定的发展是维持大国崛起的基础3、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4、自由、繁荣的思想文化5、大国兴衰的警示——中国崛起“和平崛起”二、中国的和平崛起(一)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要义1、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发展,维护世界和平2、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分的劳动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3、中国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通世界一切友好国发展经贸往来4、中国崛起需很长时间,恐怕要很多代人努力奋斗5、中国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不会威胁任何人,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二)机遇与挑战中国“和平崛起”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1)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成为中国进一步实现和平、开放、合作的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4)中国不处于世界矛盾的焦点上中国“和平崛起”面临难得的战略挑战(1)能否解决“超大规模问题”(能源可持续发展、资源、人口、就业、贫富差距、东西差距、社会稳定、非传统安全因素)(2)对中国崛起的遏制——“中国威胁论”(3)作为后起大国崛起是否与现有国际秩序及大国发生冲突?(三)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选择1、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尽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首先是超越旧时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为持续发展奠定根基3、要超越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和思维,不争夺也不称霸,用和平的/民主的/渐进的方式参加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4、妥善处理好大国关系,求同存异,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5、加强和光复中华文化的吸引力联合国的发展及前景一、联合国的建立与发展UN1、建立(1)1941年8月,英美签署《大西洋宪章》(2)1941年1月,26国家签署《联合国宣言》(3)1941年10月,中英美苏签署《莫斯科四国宣言》(4)1941年11月,美英苏——德黑兰会议(5)1944年8-11月,中苏美英——顿巴顿橡树园会议安理会有中苏(俄罗斯)英法美担任常任理事国,提出“联合国”的名称(6)1945年,雅尔塔会议——“五大国一致”的原则否定权2、1945年,旧金山会议——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24日,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3、联合国概况(1)1945年罗梅作词——《联合国歌》(2)徽章、旗帜(3)总部设在纽约,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设办事处4、联合国扩大和发展(1)成员的扩大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5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80年代至90年代初,前苏联等加入,现有成员193个(2)力量对比变化联合国成立后的20年间,由美国操纵和控制60年代中期后,发展中国家地位提高冷战结束后,东欧国家加入(3)职权的扩大成立之初:和平发展60年代: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政治歧视局面70年代:国际经济新秩序80年代后:地区性政治、经济、安全问题二、联合国宗旨与原则1、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关系(3)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4)协调各国行动2、原则(1)权利平等(2)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容侵犯(3)不干涉他国内政(4)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5)各国和睦相处主要机构1、联合国大会:主要审议机构,每年举行一届常会2\3多数通过2、安全理事会:15个理事会,美俄英法中常任理事会;10个非常任理事会,任期两年,不能连任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4、托管理事会:5、国际法院——地点:荷兰海牙;由15名法官组成,由大会和安理会选出6、秘书处:秘书长,任期5年,可连任7、人权理事会:2006年3月,诞生人权理事会,由47个理事国组成,中国成为首届理事国8、17个专门机构,如世界银行、IMF、WTO等四、中国与联合国(一)中国参与了发起、组成、成立联合会(二)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曲折复杂(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舞台上五、联合国的作用1、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3、联合国在裁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联合国成为各国各地区的协调中心六、联合国的改革与前景1、联合国的改革原因:`(1)冷战时美苏争霸,影响联合国的公平与公正`(2)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联合国在维护和平方面面临挑战(3)是美国主宰,还是在联合国框架下协商解决国际问题影响着联合国作用的充分发(4)联合国在处理危机时,明显暴露体制弱点(5)联合国自身存在机构运作效率低等问题2、目前联合国改革内容(1)联合国的作用问题(发展问题)(2)联合国安理会特别是常任理事国构成问题(机构改革问题)a.“四国联盟”方案:日本、德国、巴西、印度;要求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4个非常任理事国b.非洲联盟的方案:增加6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5个非常任理事国c.团结谋共识运动的方案增加10个常任理事国,可连选连任;意大利、巴基斯坦、加拿大、韩国d.安理会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增加9个(3)联合国的会费、经费问题3、改革的目标和要求(1)遏制单边主义(2)加强安理会集体机制,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3)促进千年目标的实现(4)加强、整顿秘书处工作科学发展观一、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及其历史意义2、列宁的思想及其历史贡献3、毛泽东思想及其影响4、邓小平理论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为什么将文化强国作为战略目标?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目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3、要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目标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2、文化产业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3、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4、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三农”问题及发展路径1、导致城乡差距的原因(1)农业与工业发展的内在条件差异(2)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对农业的超额索取(3)城乡间劳动力流动障碍2、为什么要解决好“三农”问题(1)农业的基础地位(2)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3解决“三农”问题路径和目标(1)路径:4个重点(2)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3)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3,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工作的四个重点是什么?(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4、区域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1)自然条件差异(2)世界经济因素(3)国内政策因素5、解决区域差距问题的国家战略(1)积极推进西部开发(2)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4)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5)带动其他地区发展6、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1)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看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3)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4)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众合法权益(5)坚持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7、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2)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中美关系1、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2、中美共同利益1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2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3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4防止人类环境恶化5遏制毒品的泛滥6台湾问题维持现状3、中国领导对待台湾的战略(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3)反对台独互动决不妥协(4)照顾和维护台胞正当权益不改变4、中国对认知的5个阶段(1)全面对抗:49-72(2)解决建交:72-79(3)正常交往:79-89(3)重重危机:89-96(4)风波迭起:96-01。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近年以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一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迅速发展是否对世界造成威胁?中国将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常霸占各大媒体的头版,各大咨询机构也常常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研究。

而本文试图做的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当今世界格局浅析要想理解大变局中的中国和世界,首先我们要明白当前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当前世界存在哪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有基本了解,我们才能继续深入分析。

1.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各国面临结构性经济问题当今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根据IMF、世界银行等机构的预测,2019年的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为3.0%。

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为1.7%,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速为3.9%。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投资市场持续疲软;进出口贸易受中美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持续低迷。

然而,发达国家却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经济“弹药”:美国的利率降为0,日本、欧盟等多个国家利率出现负值,这意味着靠降息这个“心脏起搏器”刺激消费投资已经无法有效,各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好很多。

对于中国来说,2019年中国GDP总量为14万亿美元,同比去年上涨6.1%,在经济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但同时,中国也有6亿人一年的收入只有12000元,这与我国人均70000元的GDP相差甚远。

不仅如此,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企业转升级型等结构性问题仍尚待解决,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得不面临的难点和痛点。

2. 基础科学理论没有出现大的突破二战以来,全球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即使出现了70年代的金融危机,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但整体来说全球还是处于发展的大趋势中。

我国也从建国时期的“一穷二白”,变成了全球GDP 排名第二的国家。

那么经济发展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

一旦我们的基础科学理论不再有新突破,那么依靠科技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也会告一段落。

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专题写一篇两千字的形式与政策

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专题写一篇两千字的形式与政策

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专题写一篇两千字的形式与政策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流发展趋势。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开放和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逐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现代化。

目前,中国式现代化的形势十分积极。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地位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

首先,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外国投资,开展市场多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第三,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推广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

最后,加强民生改善,增加社会财富,改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中国式现代化将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果。

在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走在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上,并在经济、文化、教育、创新、卫生等方面继续迈进,成为世界级经济大国和文化强国。

综上所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形势和政策,积极投身其中,为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中国在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下,已经进入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果,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如贸易战、疫情等。

如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最大任务和最紧迫的问题。

首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充分发挥我国拥有的优势。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同样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这些都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和优势。

同时,在理念和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精选文档】

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精选文档】

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摘要:当今社会,世界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国际与国内的局势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快速崛起的中国也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环境下,中国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以此同时,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中国又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政策下,中国也在稳步地向着发达国家的行列前进。

关键词:国内外形势党的政策机遇挑战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上,在经济层面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日益降低,在文化层面上,我国的文化也已经逐渐被传统在意识形态与我国对立的西方国家所接受。

然而,在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正与逐步改善的政治体制发生契合变化的微妙时刻,一些传统的敌对国家,仍然对于我国存在着一些定式思维,甚至于一些敌对颠覆思想,这对于我国自身正在发生的变化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一、国内形势我国国内形势总体上看,目前尚处在一个良好的态势当中,当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对于这些存在问题需要改善的地方,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是在经济发展所日益积累的量化朝着质化转化的矛盾与之不能够解决这种矛盾的相对落后的政经体制上[1]。

一些相对落后的政经体制与日益发展的经济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国内出现的诸多引起大众关心甚至于不满的话题,皆由此而起。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阐述的一些基本原理我们清晰的知道,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政经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存在,是对经济的一种上层意识反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分主次矛盾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就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来予以辅助支持其发展,当今的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传统中一些不曾出现的问题也都因此在量变的基础之上朝着质变的方向发展,而作为上层的反馈,政经体制若没有及时作为调整,放任这种经济上的矛盾自由的发展,那就不符合市场经济学的原理,当经济发展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调整,而这种调整也应该与之经济发展出现的主次矛盾所相对应,即经济发展累计出现的矛盾激化到了一定程度,政治体制所应做出的调整,也不应该是阶段性、适应性的,应该是符合抓住主要矛盾来解决的方法。

国内形势与政策

国内形势与政策

论我国形势与政策内容摘要: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离不开国际体系,同时,也将对国际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正经历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历史性转型,这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也将积极促进国际体系的规则、结构、机制和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崛起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发展目标,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这也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因此,研究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关系,把中国国情和国际体系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我们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体系;互动关系形式与政策一、中国崛起与国际的转型中国崛起是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首先,在中国,人们在思考中国崛起问题,其中包括中国崛起的深刻内涵,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中国崛起的国际影响等内容。

这里也涉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应当如何定位,中国应当扮演什么样的国际角色等问题。

其次,在国际社会,人们在评论中国崛起对国际关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其中包括对美国世界霸权地位可能构成的挑战,对地区和国际体系产生的影响。

中国崛起对于国际社会带来的是机遇,还是威胁?关于中国崛起问题,我国外学者常常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也赋予其各种内涵。

有人从传统的权力政治理论来审视中国崛起,把中国崛起看成是出现了新的地区或世界霸权国家,是现行国际体系新的挑战者。

也有人认为,中国崛起是通过现代化建设,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大国的历史进程,是中国选择的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原则基础上,开拓我国和国际两种资源和两大市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通过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历史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崛起
-------《大国崛起》观后感应用数学学院信安(1)班李官周 3110008378
在这个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大国崛起》这部12集记录片,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

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

从哥伦布、瓦特、威廉姆·伯克尔斯宗、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

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

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这样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即征服世界不能单凭武力;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国》,这里面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它是这样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

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安静,只有中国的城市人流拥动、欢歌笑语。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有多大?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超大城市。

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

而中国的首都有一百五十万人。

一千年前中国的城市规模的超过二十万人口的有六个,十万人以上的城市有四十六个。

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施药局、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等福利设施,这是城市高级现代化的特征。

一千多年前欧洲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有多大?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一倍而是十几倍。

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正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一千多年前西方最富裕地方的意大利威尼斯人见着中国的商船不仅感慨:“中国的商船也是人们能够想象
出的最大的船只,有的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

这些船不仅拥有精确得近乎奇迹般的航线图,而且,它们还拥有几何学家以及那些懂得星象的人,还有那些熟练运用天然磁石的人,通过它,他们可以找到通往陆上世界尽头的路,对于他们的天赋,愿上帝受到赞美。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一百二十五万吨,这是个什么感念?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英国钢铁业年年产才有七万六千吨。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

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中国11世纪开始使用纸币,而欧洲17世纪后才开始使用纸币。

公元1661年,瑞典才发行纸币,成为欧洲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一千多年前中国的货币比今天的美元、欧元要坚挺吃香,中国的钱币物超所值。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是最会做买卖的,宋朝人用泥土(把泥土烧成瓷器)就轻易换来大批金银珠宝。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用高科技换取原材料、资源,一千多年后的中国人靠出卖廉价的劳动力与资源生存。

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人都很值钱,中国的工匠是世界各国急需的人才,是世界的宝。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用高科技挣钱,一千年后的中国靠低廉的劳动力挣钱。

一千年前中国人会自豪的说:“我幸福,因为我是人,而不是动物;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是中国人,而不是蛮族人;我幸福,因为我生活在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洛阳。

”一千年后的中国人没有这样的自信。

一千年前的中国农业、商业、制造业、手工业、娱乐业都是世界最发达的,一千年前的中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是世界第一。

一千年前的中国各方面都遥遥领先于世界,一千年前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当之无愧叫中国。

一千年前的中国经济、政治、科技、工艺、文化、娱乐、学术、数学等等都是世界第一,即使是军事也是数一数二。

一千年后的中国什么是世界第一?人口?一千年后的中国各方面都落后于世界,一千年后的中国早已不是世界的中心,还无愧的叫着中国。

一千年后的西方人说:“一千年的中国经济总量最高时候占当时世界的百分之八十。

”一千年后的中国人震惊的说:“这怎么可能?”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有多大?一千年后的中国人怎么能知道?……
一千年前的中国人不是一千年后的中国人,一千年前的中国不是一千年后的中国……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但这仅仅是一千年前的中国,晚清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没有发言权,落后就得任人宰割,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

因为我们还不是最强的。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再现雄风?我想:
第一点,国家要有英明的领导人。

国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制定正确的制度和战略。

历史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在国外,有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

第二点,国人要有一种责任感,万众一心地为国家努力,不管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都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出力,要记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的生活水平极低。

但是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科技人员却纷纷回国,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有责任感的有尊严的中国人。

他们也以实际行动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他们是:
钱学森,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主要开创者和领导者,1955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1950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1956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朱光亚,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技术领导人之一,1950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张文裕,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1956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王希季,两弹一星元勋,1950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师昌绪,我国高温合金领域的开拓者之一,1955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梁思礼,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1949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
第三点,国民要有坚强的毅力。

二战后,五十年代的日本被悲观的“贫困论”所笼罩,但这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并没有退缩,他们出访英,法,德,荷。

他们钦佩德国人,荷兰人勤奋的民族精神和进步的科学技术,他们赞叹美国人的工作效率,他们鄙视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他们说:“荷兰只有日本九州人那么多,人口不足一千万,资源匮乏,却出现了一个遍及世界市场的菲利浦电机公司。

”他们相信荷兰人做得到日本人也做的到。

于是日本在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第四点要全面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打造强大的军事力量;
毛主席提出的四个“现代化”中,就有“国防现代化”。

必竟是他老人家在那“吃糠咽菜”的条件下,领导中国人民搞出了“两弹一星”。

否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在世界上哪能有今天的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人民手中克敌至胜的一把利刃,我们可千万不能丢,不能当败家子!以我们今天的物质条件,再加上当年的“两弹一星”的精神,美军能不怕吗?毛泽东是唯物主义者,总是强调物质的第一性,强调在一定物质条件下去充分发挥精神力量。

这就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放弃“现代化”,象“义和团”民那样,口中念念有辞,拿着大刀长矛去拼“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吧?所以,一个国家要强大,军事必须要强大。

第五点,重点发展科技、经济。

未来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是经济的世界。

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要想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必须是科技、经济上的强国。

中国是东方的大国,但是已经沉睡了太久太久了,中国是时候应该崛起了,中国当崛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留给了我们这一代。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完成它。

中国必定崛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