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志信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传承与创新
论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

论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作者:谭兰程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12期摘要: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一直被许多声乐爱好者唱诵,无论是他的曲调风格还是他的润腔特点以及他的创作特征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映象,但都没有对此作品做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特征以及演唱处理的分析处理,探究本首作品渗透的民族音乐元素,作品的艺术魅力,词曲韵味、情感情绪、人物塑造等因素,更好地掌握与演绎作品,提升声乐学习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创作特征演唱处理《桃花红杏花白》作为众多民族声乐学习的必唱曲目。
它包含了传统的地方民族音乐元素,添加新的音乐因素便于融入演绎时代需求。
“新”“旧”的多元融合,给了民族声乐作品应运时代的契机,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给民族声乐的学习与教学与艺术素养的培养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因此,在音乐作品的特点分析上,开展二度创作的演唱处理为核心,既是把握作品的乡土味道的要求与地方风格,更是理解词曲家的创作技法与艺术追求,成为了塑造良好声音形象的基础。
一、歌曲的创作背景(一)作者介绍王志信:1942年生,河北乐亭人。
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1958年入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研究副主任,合唱队常任指挥;作有歌曲《金色的田野》、《一丛山茶花》等。
(二)创作背景《桃花红杏花白》继承山西左权民间音乐的传统,根据山西两首民歌组装和发展而成,两首歌曲都是人们比较熟悉并都流传甚久的开花调,第一首就是歌曲的开头段:“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此段的“啊个呀呀呆”意思就是我的情哥哥,开头段基本上是根据原歌曲写的。
第二首歌曲在原来二拍子上改编为节奏欢快的三拍子开花调,与第一首的慢拍形成对比,歌词表现的是农村青年男女们的爱情在春天里所表现的喜悦之情,实际上是用这个来表现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新面貌和新气象。
作曲家把原歌曲作为两个主题通过节奏、旋律、速度、情感等变化而展开对整首歌曲的改编来表达新的意境,整首歌曲在改编之后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传承与艺术化编创的相得益彰——以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为例

近代以来,民歌采集可划分为“采风”和“田野工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期到80年代的“采风”工作。
在“民族音乐学”引入中国之前采风主要分为“比较音乐学”“民间音乐研究”“民族音乐理论”三个时期。
(“比较音乐学时期”是民族音乐研究的伊始;“民间音乐研究时期”注重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及其为创作服务的功能;“民族音乐理论时期”则将立足点放在实地考察、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
)其侧重点较多还是为了向民间汲取素材以服务创作,并为符合社会需求对原生民歌进行取舍及改编整理;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田野调查工作。
基于“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开设,以严谨细致态度来开展田野调查的研究者日渐增多,促使“采风”工作更具系统性和专业性。
同时,伴随非遗文化在全球掀起的热潮,国内各地方政府相关民歌的保护传承工作也随之获得有效地开展与推进。
(三)专业院校的教学传承实践在民歌教学方面,各大音乐学院及综合院校音乐专科都以更加精、专的培养方式在教学传承方面探索着各自路径。
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民歌学唱是声乐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中国声乐教研室的曲库列表的民歌一类就包含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代表性曲目,根据演唱难度按照年级划分以供师生教学参考。
近年来,国音还专设《原生民歌模唱》课程,每期邀请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歌传承人教唱原汁原味的民歌,将“田野采风”引入课堂促使学生直接掌握正宗的语言发音及唱腔风格。
在教学中传承民歌的方式耗时短、面积广、吸收强,学生们很快就能学以致用并搬上舞台进行演绎和传播。
(四)文化艺术机构的传承保护工作我国基本大部分省、市、县都设有专职文艺团体或文化馆,既有以专业音乐人才为组织的音乐家协会,也有民间自发的以文化保护为目标的协会。
此类机构从小到大、从业余到专业无不在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笔者在山西调研的太原“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致力于山西民歌的传唱,河曲县“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倾情于传播河曲民歌和二人台剧目等。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背景和艺术表现

2019-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背景和艺术表现马艺璇(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传统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是左权的开花调,开花调起源于宋元时期,流传于山西省太行山区的一种汉族山歌,左权开花调是小调的一种。
作曲家王志信于上世纪90年代对其进行改编创作出同名民族女高音独唱作品,本文从创作特点和艺术表现方面对其简要分析。
关键词: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艺术表现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3-0080-01一、《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点由刘麟编词、刘志信编曲的《桃花红杏花白》,是民族声乐中的经典曲目之一,具有一定的演唱难度,是民族女高音在教学和表演中经常练习的曲目。
演唱者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首先要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特点。
(一)左权开花调传统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民歌左权开花调,曲调构思精巧短小,歌词贴近劳动生活,衬词衬句凸显浓厚的山西地区民族色彩,感染力极强。
左权开花调音调简洁,朗朗上口,歌词真挚,乐句工整,绝大多数由相互呼应的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句起兴,下句点题,旋律进行以级进七声性音阶为主,间或出现大跳音型,用于表现情绪、情感的起伏跌宕,大大增加了音乐的感染力。
左权开花调多属情歌,歌词大都是人们在乡间田野劳作时即兴而作,上句借喻花开,下句说情叙事。
(二)创作背景《桃花红杏花白》由两首左权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改编而成,整体呈现为“慢—快—慢”的单三部曲式。
它在原本的基础上丰富了歌曲的形式和歌词内容,保留了开花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小调特点,同时借鉴西方创作技法,节拍的变化使歌曲情绪丰富,加强了表演性。
4/4和3/4的结合的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既要具有表现出抒情部分的感染力,又要表现出三拍子具有的律动性。
抒情的优美与律动的活力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力完美的结合,强调歌曲的“慢—快—慢”部分的不通风格使其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单三部曲的结构特点。
_桃花红杏花白_歌曲分析与演唱处理

前奏+A[主题音调 a +a’+a’’]+B[主题音调 b +b’+b’’]+A’[a’+a’’’] 第 1 至 15 小节,由乐队与合唱构成歌曲的前奏部分。 第 16 至 31 小节是全曲的第一部分 A,其中第 16 至 19 小节是《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旋律的直接引用,但原始 民歌第一段的歌词在这里进行了拆散与重组,突出了阿哥在花丛中看阿妹的人物形象。 第 16 小节“桃花来你就红来”中的两个衬字“来”,在演唱时第一个“来”字要加上波音,这是山西地方语言的风格 需要;第二个“来”字虽然是在高音上,但却要轻唱,这是音乐语言的处理需要,其一是它在弱拍上,其二它是衬字要一带 而过。演唱者要适当控制,切不可唱得太重。
注释: [1] 王志信 刘麟《母亲河——刘麟 王志信声乐作品精选》,第 51 页,北京:中国歌剧出版社,2002 年 9 月。 [2] 刘改鱼演唱 左锋记录《桃花红 杏花白》,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第 39 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 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第 39 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 5 月。 [4] 左权县文化馆记录《会哥哥》,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第 33 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 5 月。 [5] 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第 33 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 5 月。 [6] [7] 刘麟 词 王志信 曲 《桃花红 杏花白》,郭祥义《中国民族声乐教材(女声)》(上),第 193~197 页,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8] 余惠承《同源三态桃花红——关于<桃花红 杏花白>传唱与传承的分析及思考》,《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 年第四期,
民族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赏析

民族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赏析民族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赏析摘要:由刘麟、王志信创编词曲的《桃花红杏花白》,是当前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它既继承了山西左权民间音乐的传统,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因素。
其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富有表现力、时代感的创新发展,在为演唱者提供发挥声乐表演技术与能力空间的同时,也向表演者提出了相应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素养要求。
因此,在表演与教学过程中,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开展以演唱处理为核心的二度创作,既是把握作品的地方风格、乡土味道的要求,更是准确理解词曲作家的艺术追求与创作技法,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塑造良好声音形象的基础。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创作;演唱;分析目录一、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概况 (3)二、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沿革 (3)三、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 (4)四、《桃花红杏花白》赏读 (6)五.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科学性缺乏系统的总结 (7)六.民间与音乐院校缺乏和谐有效的协作 (8)一、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概况(一)民族的涵义讲到民族声乐,首先必须要搞清楚民族的涵义,民族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各种人的稳定共同体。
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过程。
这一共同体必须在生活居住地、语言、文化传统、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具备统一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某一区域的人类群体称为民族。
(二)民族声乐的涵义民族声乐是声乐艺术中的一种,一般是指具有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歌唱技巧及表现特色。
本文所研究的民族声乐是站在更加宽阔的视域和视角上,对民族声乐所进行的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的民族声乐,更能呈现出其自身的特殊性,即历史性、民族性、群众性。
音乐在每一个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被幻化为人与人、人与自然斗争的武器,成为人类与神灵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声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一种,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桃花红杏花白》微观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

1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4了可以在大舞台独立演唱表演的经典民歌曲目,不仅在题材上加入了《会哥哥》的内容,使其爱情题材更加充实,而且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打破格局的限制,比原曲增添了更多的大气与恢弘。
虽然做了这些改动,但是仍然保留了原曲的基本旋律,保持住了山西民歌经典的风土民情特色,“魂”仍在,品味起来,依旧是满满的乡音环绕。
曲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颇具山西风情的邻家小妹,保留了左权民歌当中常见的口语表达特色,俏皮可爱,活泼阳光。
通过将行进中的曲目进行节奏上的变速和变奏,把整个曲目的拍子变得更加立体,节奏变得更加多元。
三段式的首尾呼应,不仅增添了全曲的节奏变化,丰富了层次感,同时又做到了前后一致、相得益彰。
中间层次的跳跃和转变,让整个曲子充满了故事性,对感情的表达效果也更加出彩。
“啊个呀呀呆”的频繁出现,不仅突出了山西人民朴实可爱的性格特色,也不断地推进了整首曲目的情感发展,让感情展现的更加饱满,更加具有地方特色。
如果说《桃花红杏花白》的原曲属于比较平铺直叙的情感表达,是更加平面化的传递。
那么,改良之后的《桃花红杏花白》则以三段式结构打破了原有曲目的平面化,在原有曲目曲调的主旋律基底之上,加入了《会哥哥》的部分节奏,更像是左权小女孩的心灵情感独白,充满着对爱情的期许,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加入到原曲当中不仅不突兀,而且让看似平淡的平面化情感传递变得更加富有层次感,用欢快、热烈、炙热的情感推动了情感的跃进,也形成了有对比,有行进的情感传递,帮助第三部分回归原曲进行了情感的递进。
而第三部分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情感的高潮,回归了最初对爱情的渴望,也将这个爱情故事的发展脉络拉回到第一部分的开端,这部分不仅仅是第一部分单纯的再现,而是在情感上更加确定,也更加浓烈了,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再一次丰富了乐曲的艺术性和层次感。
(三)音乐伴奏的艺术效果对于山西民歌而言,传统上大多是不需要伴奏的,一来是受到当地民歌发展条件的限制,二来是从民歌所表达的任意性和随心而至的特色来看,加入伴奏的难度也比较大。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其曲调优美、歌词质朴,传承着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曲调、歌词和传承等方面对《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进行浅析。
从曲调的角度来看,《桃花红杏花白》的曲调优美动听,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曲调以山西地区特有的音乐元素为基础,融合了山西地方音乐的特色,旋律优美、婉转动人,给人一种舒缓愉悦的感觉。
这首歌曲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朗朗上口,使人容易记住,从而流传广泛。
曲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很强,让人在听到这首歌曲时,会不自觉地被吸引,产生共鸣。
《桃花红杏花白》的曲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动人心弦,是山西民歌中的一朵璀璨明珠。
从歌词的角度来看,《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质朴真挚,表达了山西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
歌词中描述了桃花红、杏花白的美丽景象,诉说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歌词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歌词中还融入了山西方言,增加了歌曲的地方特色,使人们在听歌的更能感受到山西的土地和人文韵味。
这种朴实、真挚的歌词,使《桃花红杏花白》深受人们喜爱,并被广泛传唱。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桃花红杏花白》已经在山西地区流传了数百年,成为山西民歌的经典之作。
在家庭、宴会、节日等场合,人们常常会唱起这首歌来,以此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这首歌曲也得以通过网络传播,传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一些音乐人也对《桃花红杏花白》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一步推动了这首歌曲的传承和发展。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以其优美动听的曲调、质朴真挚的歌词以及源远流长的传承历史而成为了山西文化的一张名片。
它不仅代表了山西的地方特色,还承载着山西人民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桃花红杏花白》这首经典的山西民歌会继续被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浅析《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

浅析《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浅析《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目录摘要 ............................................. 2 关键词 ........................................... 2 一、《桃花红与杏花白》艺术特征与风格 .............. 4 (一)歌曲背景简介 ............................. 4 (二)艺术特色 ................................. 5 1、作品题材 ................................. 5 2、创作手法 ................................. 6 2、风格特征 ................................. 7 二、《桃花红与杏花白》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7 (一)演唱技巧 .................................7 (二)情感表达 ................................ 11 三、结论 ........................................ 12 参考文献 (14)摘要:《桃花红杏花白》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又兼具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山西左权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保留了山西民歌特色的同时含有鲜明江南味道,是一首经典女高音独唱歌曲。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流传,并以多种形态在各种舞台上出现,本文即以歌曲《桃花红杏花白》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歌曲来源、风格特色、演唱技巧等不同的角度探究如何演好这首新编民歌,是这首歌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艺术特色;演唱技巧;分析An analysis of \cot white” artistic featuresand singing skillsAbstrac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Shanxi Zuoquan folk songs as the \apricot gray\is the only song containing the Jiangnan style of folk songs in Shanxi, is a classical soprano solo songs, began to spread from on century 50 time metaphase, and in various forms in various stage shows, taking the song \mainly from the sources of the songs, sty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inging skills of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explore how to play this song of new folk song, this song is for more and more people know and understand.Keywords:\of singing skills; analysis;浅析《桃花红杏花白》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一、《桃花红与杏花白》艺术特征与风格(一)歌曲背景简介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一个民族的民歌风格的作用非常重要。
《桃花红杏花白》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桃花红杏花白》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作者:王若琪来源:《卷宗》2017年第26期摘要:歌唱艺术,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
歌唱艺术,是歌唱者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表达情感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歌唱的灵魂。
本篇文章着眼于对刘麟、王志信创编词曲的《桃花红杏花白》的分析,从创作背景,作品结构的分析和演唱特点方面加以简要论述,从而得出在拿到本首歌曲时我们该如何演唱如何处理。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作品分析;歌唱1 关于歌曲创作背景介绍由刘麟、王志信创编词曲的《桃花红杏花白》,是当前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它既继承了山西左权民间音乐的传统,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因素。
其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富有表现力、时代感的创新发展,在为演唱者提供发挥声乐表演技术与能力空间的同时,也向表演者提出了相应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素养要求。
《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
两首“ 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
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
2 作者介绍词作者:刘麟,男,中国著名吉他手。
1980年刘麟正式以吉他手身份开始职业音乐生涯,并从事早期流行音乐的创作。
同时出版了多张个人专辑。
1986年进入中国东方歌舞团,担任大地乐队主音吉他手,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其间还与中央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等团体合作了多部电影电视的音乐,并开始与多位知名音乐人、歌手的音乐合作。
新编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

影响,其曲调与旋律手法也有着相似之处,曲调上句开放,下句收拢,旋律起伏较大。
当然,对朴实的山西人民来说,自耕自种,自给自足就是他们最传统的生活方式。
从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中折射了出山西人民的坚韧不拔与吃苦耐劳优良品质,所以山西民歌总是热情又欢快,自然又洒脱。
他们敢爱敢恨又爱憎分明,他们的音乐也是和谐美与自然美的象征。
随着二十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兴起,使得山西的民族音乐取得了前所未有发展。
卷席片、开花调、山曲等都是山西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民歌的种类多样,体裁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其内容主要描写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劳动,不仅通俗易懂更是朗朗上口,充满浓厚的地方色彩,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三)左权开花调的音乐特征《桃花红杏花白》是开花调的代表性曲目。
“‘开花调’是在20世纪30年代时从小调中派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开花调’中,任何可以比喻的东西都可以开花,比如板凳、簸箕、扫帚、门搭搭(门搭扣)、玻璃……左权民歌蕴藏丰富,据《辽州志》载,宋元以来,当地就有“闹元宵”、“闹社火”、“闹红火”的传统风俗。
经过历代民众的不断传承与创作,陆续产生了许多传统民间音乐体裁,如山歌、小调、号子、套曲、小花戏和吹打等,其中以开花调最具代表性。
”“开花调”有其独有的特点,它可以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手法来表达作者想说但是又难以说出口的话。
作为一种户外演唱的作品,通常在作品的开头就会出现高音,以便宣泄演唱者的音乐情感,后段的音乐则通常表现出委婉含蓄的音乐情感。
“开花调”主要有两种曲调成分,第一种是妇女在家劳作时所唱,第二种是在山野田间劳作时所唱。
前者音域较窄,婉转悠长,后者音域宽广,嘹亮高亢。
其曲式结构多采用上下句平行对称的结构,短小精悍的曲调使其显得精炼又不失内涵,结尾处大多使用衬词作补充,就比如“啊个呀呀呆”。
“开花调”的旋律多以七声性极进音阶为主,在曲调中间会出现大跳音型,这些大跳音程用于表现情绪及情感的跌宕起伏,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桃花红 杏花白论文

论文题目:《桃花红杏花白》传唱与传承的分析及思考摘要:由刘麟、王志信创编词曲的《桃花红杏花白》,是当前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传承的《桃花红杏花白》,至少有原始民歌、改编民歌和创编民歌3种形态。
它们同时存在、深受欢迎、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受人关注的文化现象。
究其缘由,其核心或者说艺术之源无疑是山西左权民间音乐悠久的文化传统与浓郁的地方风格,但是,从音乐表演、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由内容到形式的不断创新,是使《桃花红杏花白》不断保持与相应时代艺术审美相一致,从而永葆艺术魅力、深受大众欢迎与喜爱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创作;传承;分析;思考在当今民族声乐领域,甚至在民族传统音乐领域,将《桃花红杏花白》作为一种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现象予以讨论,似乎并非十分过分。
《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左权民歌∀开花调#的代表性曲目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山西民间歌手刘改鱼将它带出太行山、带到北京城,成为经久不衰、传唱至今的中国民歌经典之作;《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具有浓郁山西地方风格的民间歌曲,从刘改鱼、单秀荣到卢秀梅、张也、陈俊华到石占明、阎维文,女歌手演唱它、男歌手演绎它,山西地方性歌手在原生态民歌舞台上表演它,当今国内歌坛具有较大影响的歌唱家在春节歌舞晚会上也演唱它;,它既有刘改鱼传承于程计年的独唱形式,也有殷秀梅、戴玉强等歌唱家表演的重唱形式,在音乐表演舞台以及各种合唱比赛中,更可以看到中央民族乐团等团体表演的《桃花红杏花白》合唱版本;《桃花红杏花白》不仅仅只是一首声乐作品,同时它还有大提琴演奏的器乐表现形式;1956年,《桃花红杏花白》随着它的传承者刘改鱼进入中国音乐专业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从此,这首歌曲被编入中国民歌教材,成为了中国民歌这一中国音乐专业教育基础课程中的经典曲目,在中国各音乐专业院校和各层次学校、各类型学校的音乐专业学生中代代传唱;《桃花红杏花白》还是中国民族声乐专业教学中的经典曲目,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这首歌曲成为了多种版本的中国民族声乐教材中的必选作品,从而使传唱者还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声乐专业后备人员!《桃花红杏花白》既是音乐表演者传唱的曲目,也是民族音乐理论研究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关注的对象,以及音乐创作者热衷运用的重要素材。
同源三态桃花红——关于《桃花红杏花白》传唱与传承的分析及思考

文 章 编 号 : 0 3 7 1 2 1 ) 4 0 6 —0 1 0 —7 2 ( 0 0 0 — 1 8 6
— —
《 花 红 杏 花 白》 桃 既是 音乐 表 演 者 传 唱 的 曲 目 , 是 民 族 音 乐 理 论 研 究 者 及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着 也
关注的对象 , 以及 音 乐 创 作 者 热 衷 运 用 的 重要 素材 。王 志 信 、 磷 、 文 秀 、 翔 宇 、 达 林 等 词 曲创 作 者 , 刘 张 陈 芝 使
用 多 种 技 法 , 断地 将 它 以新 的形 式 、 的 形象 推上 当今 舞 台 。 不 新
— —
《 花 红 杏 花 白 》 先 是 一 首 中 国 山 西 经 典 民歌 的 歌 名 , 时 也 是 《山 西 民 歌 女 声 合 唱 曲 集 》 书 桃 首 同 的
名 , 是殷 秀 梅 、 玉 强 男 女 声 二 重 唱 专 辑 的题 名 。2 0 还 戴 0 3年 , 当笔 者 正 式 推 出 中 国 民族 声 乐 教 学 曲 目演 唱 专 辑 (I) , 不 犹 豫 地 为 专 辑 选 定《 花 红 杏 花 白 》 为题 名 , 感 它 早 已不 仅 仅 只 是 5 时 毫 桃 作 深 O年 传 唱 的 一 首 民 间
而 永 葆 艺 术 魅 力 、 受大 众 欢 迎 与 喜 爱 的 根 本 原 因。 深 关 键 词 : 花 红 , 花 白; 编 ; 承 ; 唱 ; 考 桃 杏 创 传 传 思
从《桃花红,杏花白》看王志信的创编艺术

张 燕 《从<桃花红,杏花 白>看 王志信的创编艺术 》
从 桃 花 红 , 杏 花 白 看 王 志信 的创 编 艺 术
张 燕
摘 要 :在 中 翘 楚 了。 多年 来 ,由他 所 创 编 的很 多 声 乐 作 品 均 成 为 当今 民族 声 乐 大赛和教学 中炙手 可热的曲 目。本文正 是在 这种背景下对 艺术性较 高的 声乐创编作 品 《桃 花红 ,杏花 白》进行 了创编过程 与 旋 律 展 衍 的 探 析 。之 所 以选 择 这 部 作 品 , 一 是 业界 对 这 部 作 品 的 研 究 尚处 于起 步 阶段 , 二是 这部 作 品 的 创 新 手 法 与众 不 同 , 颇 有 学 术 研 究价 值 。
从结构上看 ,前者属于对 比的两句式 乐段 ,后者属于带重复的三句式乐段 。需要说 明的是后者虽然是三句式乐段 ,由于 第三句是第二句 的原样重 复,所 以也可 以看做 是本质上的两句式乐段 ;从拍子上看 ,两 者的区别就 比较大 了,前者属于 二拍
子 ,后者属于三拍子 ,在旋律 的律动上可谓 完全 不同,这是两者之 间的不 同之处 。 再从两者的旋律进行上看 ,两 者的联系又 比较紧密 了。其 中最重要 的核 心音调是 四、五度 音程的跳进进行,甚至在某些
论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文档

论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文档论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桃花红杏花白》作为众多民族声乐学习的必唱曲目。
它包含了传统的地方民族音乐元素,添加新的音乐因素便于融入演绎时代需求。
“新”“旧”的多元融合,给了民族声乐作品应运时代的契机,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给民族声乐的学习与教学与艺术素养的培养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因此,在音乐作品的特点分析上,开展二度创作的演唱处理为核心,既是把握作品的乡土味道的要求与地方风格,更是理解词曲家的创作技法与艺术追求,成为了塑造良好声音形象的基础。
一、歌曲的创作背景(一)作者介绍王志信:1942年生,河北乐亭人。
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1958年入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研究副主任,合唱队常任指挥;作有歌曲《金色的田野》、《一丛山茶花》等。
(二)创作背景《桃花红杏花白》继承山西左权民间音乐的传统,根据山西两首民歌组装和发展而成,两首歌曲都是人们比较熟悉并都流传甚久的开花调,第一首就是歌曲的开头段:“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此段的“啊个呀呀呆”意思就是我的情哥哥,开头段基本上是根据原歌曲写的。
第二首歌曲在原来二拍子上改编为节奏欢快的三拍子开花调,与第一首的慢拍形成对比,歌词表现的是农村青年男女们的爱情在春天里所表现的喜悦之情,实际上是用这个来表现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新面貌和新气象。
作曲家把原歌曲作为两个主题通过节奏、旋律、速度、情感等变化而展开对整首歌曲的改编来表达新的意境,整首歌曲在改编之后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二、歌曲的创作特征(一)从创作题材上看王志信的《桃花红杏花白》继承的题材是原始民歌的情歌题材,《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和《开花调――会哥哥》主题音调与民歌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十分明显。
两首作品保留了地方民族音乐元素,地方语言的衬词,更加俏皮与生动,原始音调的要素具有明显变化!中部的题材是由主部变化而来,旋律变的欢乐,节奏改编为三拍子,歌词内容由以前的简短而丰富;歌曲结构由精简,各有优势,三段体曲式结构的民族声乐作品;音乐形象由原来小阿妹对情哥哥的爱情转寓意为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面貌;以及表达方式、表现技法等方面的创造性发展也同样十分明显。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1. 引言1.1 介绍《桃花红杏花白》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流传于山西地区的经典民歌,也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首民歌在山西乡村间广为传唱,深受人们喜爱。
《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清新朴素,曲调优美动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这首民歌以其朴实、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在民间口耳相传,流传至今。
《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山西民歌在歌词和曲调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体现了山西民歌的鲜明风格和传统特色。
通过对这首民歌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山西民歌的创作特征,探讨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对《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山西民歌这一重要文化形态的特点和价值。
1.2 说明分析创作特征的重要性分析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对于理解山西民歌及民歌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民歌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山西民歌的独特魅力和特色,从中挖掘出民歌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进一步推动民歌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分析民歌的创作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民歌所表达的情感主题,加深对民歌艺术的欣赏和理解,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对于《桃花红杏花白》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民歌作品,深入探讨其创作特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助于拓展民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有助于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正文2.1 歌曲主题明确《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省的一首知名民歌,广泛流传于山西各地。
这首歌的主题非常明确,主要围绕着桃花和杏花这两种花进行讴歌和赞美。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桃花和杏花,直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
桃花和杏花作为春天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花之一,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歌曲以赞美这两种花为主题,歌颂了自然界中美丽的春天风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美好的愿望。
浅析《桃花红杏花白》的演唱技巧

下;在演唱“啊”字时要注意抒情,要给人营造出一种有很多人合 唱的感觉,在演唱时可以想象着漫山遍野的人们都在歌唱温暖的春 天、歌唱美丽的鲜花、歌唱美好的爱情。所以在演唱这个“啊”字 时不要一个力度用到底、而是要有起承转合语气的变化,并且还要 表达出歌曲中的律动感和欢快的心情。
在最后进入歌曲的高潮阶段,演唱者要注意将气息“沉”下 来、流动起来。在演唱歌词:“桃花来你就红杏花来你就白”的后 半句时要用弱声,以声带情并不需要很大的声音。用弱声演唱反而 能够更感人、使歌曲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在演唱歌词“啊”的时候 演唱者要注意情绪饱满、充满激情。在演唱到:“一阵阵红云飞, 一阵阵暖风来”时演唱者要注意控制声音,稍微内敛一些,用内敛 的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激动。
一、歌曲风格分析以及基本段落情感划分 《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山西民歌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志信、 刘磷谱曲作词,该曲是一首优秀、经典的女高音独唱歌曲,很适合 高校教学演唱以及音乐会、演出时演唱。这首歌曲借“桃花”来表 达男女之间的情感纠缠、爱与追求、向往和追求的美好生活。《桃 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的作曲家王志信曾提出,在演唱这首歌曲的 时候:“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以及山西乡村小阿 妹可爱的人物形象;其次,由于是三段体曲式,中段三拍子要唱的 活跃,有动感,又舞蹈性;与前后两段形式成速度、动静与情绪的 对比;三段再现时是高潮,但并不是每句都强,如‘桃花你就红’ 要激情响亮,‘杏花来你就白’则是要内心激动稍弱,‘漫山遍野 向阳开’断开似弹拨乐,‘啊个呀呀呆’则要连续舒展延伸,这样 就把人们对新农村美好生活的赞颂表现的淋漓尽致”。 《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的歌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地方民族 语言词汇,运用独特的地方方言来表达歌曲时会使得歌曲更具地方风 格,更显独特韵味,这是普通话所无法取代的。这首歌曲融入地方特 色方言能够让听众一下子就能听出是山西地区的民歌,同时也使歌曲 更具感染力而且还丰富了歌曲的演唱风格。刘改鱼老师说过,“原生 态民歌演唱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方言演唱”。地方方言的特色表现在语 气以及声调上的变化,地方方言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韵味。如“桃花 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啊个呀呀呆”。这句歌曲中就加入了地 方方言中的方虚词、叠词,通过加入地方方言中的方虚词、叠词从而 强化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其他实词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二、歌曲演唱分析 在演唱《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时要注意歌曲中的人物“小 阿妹”,在演唱时既不能让听众感觉她很成熟,同时还要把山西民 歌中的地方语言特色中的小弯、小调唱出来,演唱者在演唱时要适 当的加入一些小装饰音。演唱歌曲反复第二段的时候要让气息走动 起来,不能僵滞,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在头脑中想象憨哥哥的那种羞 涩、害羞、激动的心情。歌曲的中间部分能够给人一种画面感,让 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看到了看山上粉红桃花、雪白的杏花, 间奏的音乐让人感觉置身于花丛中。歌词中的“女儿好风采”要唱 的有点“劲儿”,要唱出女性潇洒的感觉,然后在慢慢的柔和下 来。这样从几个不同侧面来塑造,就能够使小阿妹的这个人物形象 更加的丰富、饱满。 演唱者在演唱歌曲的B部分的时候,应唱出欢快、喜悦之感,使 歌曲有律动感,并且还要要唱出人物内心中的喜悦之情。例如歌词 中的:“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演唱者在演唱这句歌词的时候就 要细腻的处理,切记不能唱的很随意,演唱者要用山西方言唱出独 特的地方民族味道。演唱者在唱到“待到桃花满枝头”的时候要注 意情绪的起承转合,要有明显的语气变化。在演唱到歌词:“咚咚 咚咚敲起来”时要强调“咚”的力度和形象性,这就要求演唱者要 唱的灵巧一点,不要用蛮力曲演唱;在演唱“敲”字后应该停顿一
以桃花红杏花白为例论王志信新现代性作品的传承与创新

以桃花红杏花白为例论王志信新现代性作品的传承与创新桃花红杏花白:王志信新现代性作品的传承与创新桃花红杏花白,这是一句经典的诗句,出自明代文学家王灼信的作品《小山谷谈笑录》。
这句话富有浓厚的诗意,形容了自然界中不同物种在同一季节中的独特美景。
而今天,我们要以“桃花红杏花白”为例,来探讨当代作家王志信在新现代性作品中传承与创新的表现。
王志信,是当代享有盛名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新的思维方式闻名于世。
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继承了传统文学的精髓,同时又带给读者新的思考和感受。
首先,王志信在新现代性作品中传承了传统文学的情感表达方式。
他善于运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细腻的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人物内心,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比如在他的小说《桃花红杏花白》,他以细腻入微的笔法,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描写桃花的绮丽与杏花的洁白,王志信将主人公的情感愿望与外在景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唯美而又真实的文学氛围。
其次,王志信在新现代性作品中创新地表达了人类的思考与反思。
他以独到的观点和深入的洞察力,揭示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人们的矛盾心理。
在《桃花红杏花白》中,他通过主人公的自白和与他人的对话,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思考。
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性、人生等问题的疑问,引发了读者对于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王志信在新现代性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叙事手法的创新。
他善于采用多层次的叙事结构和跳跃的时间轴,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在《桃花红杏花白》中,他灵活运用记忆碎片的手法,通过片段化的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使故事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王志信的新现代性作品在传承传统文学的同时融入了创新元素,以桃花红杏花白为例,展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通过继承传统文学的情感表达方式,创新地表达人类的思考与反思,以及巧妙地运用叙事手法,王志信在他的作品中展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现代性的表达方式。
王志信以桃花红杏花白为例,通过传承与创新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兼具了传统文学的美感和现代性的思考。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论文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论文摘要:《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表达了男女之间爱情的纠结与追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它歌词优美,曲调婉转流畅,主题明确,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浓缩了山西民歌的精华,同时它还含有三拍子的节奏和江南韵味的戏曲风格。
在演唱时我们要做好歌曲的准备工作和情感变化与韵味的表达。
通过对《桃花红杏花白》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山西民歌曲调优美,感情浓烈、直接,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山西民歌;开花调;韵味;情感把握From a vocal song of 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flowers,white emotional grasp Shanxi folk songsZhao Wan,Music CollegeAbstract: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flowers, white was a depiction of love song,expressing tangled and pursuit of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the desire and pursuit of the good life. Lyrics of beautiful, flowing tunes to put it mildly, theme clear, full of rich national flavor, concentrated the essence of Shanxi folk songs, rhythm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ntains three beats Opera style of the southern charm. When we sing songs ready to work and emotional chang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flavo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white we can see the beautiful melodies of the folk songs of Shanxi, emotionally intense, direct that's heartfelt and, with their own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Shanxi folk song; flowering regulation; charm; emotional grasp《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原是由《刘梅躲婚》改编而来,有好几个版本,本文研究的这个版本是由刘麟编词王志信编曲的新版《桃花红杏花白》,它是由《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合编而成,这两首歌曲同属于开花调,结构短小,主题明确,都反映了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这个版本现已在声乐教学中为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使用,是民族声乐曲中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曲目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典型的左权民歌,由于其所蕴含的悠久的音乐文化以及浓厚的地方特色,在社会上开始广为流传,并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各种舞台上。
从内容到形式的不断传承与创新是使《桃花红杏花白》永保音乐艺术魅力,并保证经久不衰的传唱下去的根本原因。
本文就以王志信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自》为例,从音调、风格、内容,形式,语言特色、演唱方法等方面浅析王志信对《桃花红杏花白》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王志信;传承;创新
新时期民族声乐艺术首先是在演唱作品体裁的创作色彩上的变化和发展,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享受。
原始的民歌小调、山歌、号子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的要求,也不能使演唱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但民歌优美动听的音调素材,仍然吸引着人们。
这样,依据原来短小的山歌、小调改编创作的新歌曲必定大量涌现,作曲家们借助人们熟悉的原始民歌素材,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作曲技法,把各种无声的音符倾注在谱面上,构成新的大型声乐作品。
这些优秀的新民歌声乐作品,时时闪现着原来民歌的韵致,使人听来耳目一新。
著名作曲家王志信创编的《桃花红杏花白》就是比较典型的一首作品,他就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使原始民歌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相关概述
此歌曲作于1997年左右,当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二十年之际,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山乡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表现了今天农村的新面貌。
正如歌曲结尾“一片片红云飞,一阵阵暖风来”就寓意着我们国家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首歌是由两首“山西左权民歌”改编发展而成的,一首就如原始民歌《桃花红来杏花白》,其曲调短小精干,明快活泼,曲式属上下句呼应式对照结构,旋律流畅,抒情性极强,以洗练的艺术手法和简明的音乐语言塑造出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
也正如歌曲的开头,曲调和原始民歌相比基本没有变动,这首歌就是根据这个曲调发展的开头和结尾。
歌曲的中段所引用的是一首“左权开花调”《会哥哥》,这首“开花调”清新柔媚、轻盈活泼、委婉动听、节奏比较整齐,像这种三拍子的民歌并不多见,它正好与第一首民歌形成对比,作者在忠实于原民歌旋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基础上,巧妙地将这两首民歌“一个是慢,一个是快,一个是四拍子,一个是三拍子,”很有对比性的结合发展而成。
它即保留了原始民歌的风貌,又充满了新的意蕴,使作品的内在容量和艺术境界都得到了扩充和升华。
既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时代的气息。
二、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传承详析
(一)音调的传承
左权的“开花调”是包含在左权民歌小调中的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
歌词内容以反映爱情生活为主,大部分歌词分上下句,而上句总是以“什么”开花为起兴,下句点明主题,情感递进,感情直白,基本上已形成一种格式,因此称“开花调”。
开花调由于曲调短小歌词大部分属即兴创作,可以说是见景生情,所见所闻信口成词,表现方式生动、活泼、风趣,处处闪耀着群众无穷的创造力和才华。
王志信就是以《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两首开花调为素材,并且两首原始民歌的音调都以原貌的状态呈现在旋律中,巧妙地将这两首民歌“一个是慢,一个是快,一个是四拍子,一个是三拍子,”很有对比性的结合发展而成。
(二)风格的传承
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是根据两首左权民歌发展而成的,它的旋律小弯儿小味儿非常多,这正体现了山西左权民歌的特点。
还有它的歌词,也时不时透着山西左权的方言。
例如:“桃花来你就红来”的“就”字,在方言里就不念“jiù”,而是“zòu”;“阿个呀呀呆”
的“呆”字,在这首歌里也不念“dāi”,而是“dēi”。
还有“白”(bei),“开”(kei)在这里,巧妙的引用方言土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非常浓郁的左权风味和地方特色。
再次,虚词、衬字更是彰显了地域特色的亮点,原始衬句“啊个呀呀呆”“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的保留,彰显出浓郁的风格和味道,一个“啊个呀呀呆”蕴含了青年男女几多柔情、几多密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使之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三、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创新详析
(一)歌曲内容的创新
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将两首短小的左权开花调融合成为一首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的大型声乐作品。
歌词内容围绕山乡小阿妹与情哥哥的爱情展开,讲述了男女青年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农村的新面貌以及成功塑造出山乡小阿妹可爱的造型,使音乐主题有了很大的发展,歌曲中三段衬词“啊”的加入,不仅推动了乐思的发展,音乐动力也得以增强,情绪情感更得到了释放,不仅使作品的篇幅加长,而且歌曲内容比原始民歌更加丰富而宏达,叙事性与抒情性得以完美彰显,发展成为一部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大型爱情颂歌。
(二)歌曲结构的创新
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运用多主题原则,将原始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的音调作为歌曲的音乐素材,通过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用三段体曲式构架全曲,增加了作品的篇幅,形成对比,增强了音乐发展的内在动力。
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属于三段体(a+b+c)的曲式结构,准确地说是复三部曲式。
呈示部和中部具有鲜明的对比性,而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变化重复段,是对比与重复的逻辑格式。
而整个中部就是一个单三部曲式(aba),后面的扩充部分的运动逻辑是起―承―转―合。
这说明运用曲式结构变化、对比的手法,可以更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正是作曲家创造感人的音乐艺术形象的神韵所在。
(三)演唱方法的创新
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推动着人们的审美与欣赏水平。
原始的民歌,小调等艺术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也不能将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得以充分展示,但优美的音调素材,依然被人们所吸引,作曲家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拓展了音域,旋律的幅度也有所伸展,歌词部分也增添了新的内容,并且有一定演唱难度与丰富的表现力,赋予作品新的个性,气质,为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演唱要求,也更适合舞台表演的需要,更好的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
(四)语言特色的创新
新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在歌词的创作上也独具匠心,例如叠词:“窗前前”“山坡坡”“山花花”“呀呀呆”的运用,巧妙的表现出山西民歌浓郁的韵味儿。
其次,虚词“啊”的频繁使用,把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歌词中妙用大量衬词:“啊个呀呀呆”“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等虚词,叠词的重复使用,强化了艺术表现力,具有浓郁的的地方特色,又表现出了男女间的细腻情感。
四、结语
王志信在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承与创新时,主张打破传统音乐创作圈子,吸收传统民族声乐养分,把民族音乐神韵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创作中,并运用不同节拍、节奏、曲式结构及调式调性的变化来进行展开、发展和创新,摆脱了一些民族音乐中的“小家子气”,从而赋予作品新的个性、气质,在发展中继承传统声乐艺术。
就王志信新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而言,这首歌充分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与传统民歌相比,新编民歌在创作手法,音乐特点,时代风格上都有所创新,对传唱与传承传统民歌和发扬声乐教学和演唱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