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和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课后练习卷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课后练习卷(解析版)班级 姓名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B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 略:简略,与“详”相对C .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D .苏子辩矣 辩:能说会道解析:选B B 项,略:大概,大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 ①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C.⎩⎨⎧ ①与可无以答,则曰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 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②窥父不在,窃发盆解析:选B B 项,“蹑”①“踩”,②“跟踪,追随”;A 项,“与”都是“赞同,同意”的意思;C 项,“无以”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D 项,“发”都是“打开”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B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C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D .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解析:选A A 项,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
B 项,为:动词,画。
C 项,熟:形容词,熟练。
D 项,尝:副词,曾经。
这三项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B.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C.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D.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解析:选C C项,省略句: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译文:(2)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译文:(3)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译文:参考答案:(1)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
(2)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才有吗?(3)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①,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②,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吾与与可诗信往还。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③,有删改)材料二: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
涵濡雨露,振荡风气。
春而萌芽,夏而解驰。
散柯布叶,逮冬而遂。
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
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
《文与可》练习题【基础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聚集)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简略,与“详”相对)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荒谬)D.苏子辩则辩矣(能说会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①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C.①与可无以答,则曰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①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②今君乃亡赵走燕3下列句子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
5.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蜩(tiáo)腹蛇蚹(fù) 筼筜(yúndāng)谷偃(yǎn)旗息鼓揠(yàn)苗助长B.如兔起鹘(hú)落,少(shāo)纵则逝矣轮扁(piān),斫(zhuó)轮者也,而读书者与(yǔ)之C.与可以书遗(yí)余曰:“近语(yǔ)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训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为《墨竹赋》以遗.与可(遗留)B.而读书者与.之(许可、同意)C.月落庭空影许.长(如此的,这样的)D.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从前)【解析】A项,“遗”读wèi,给予,馈赠。
【答案】 A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②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B.①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C.①乃见其.所欲画者②《筼筜谷》其.一也D.①足相蹑于.其门②袜材当萃于.子矣【解析】A项,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
B项,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把。
C项,①代词,他/②代词,其中的。
D项,①②都是介词,到。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A.余因而实.之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D.初不自贵重..【解析】例句: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剑一样”。
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指实际情况,此处译为“证实”。
B项,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里”。
C项,动词活用作名词,本指“萌发”,此处译为“嫩芽”。
D项,“贵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答案】 B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是( )A.废卷而哭失声..B.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C.余因而..实之D.吾将以为..袜【解析】A项,“失声”古今意义都是指悲极气咽,哭不成声。
B项,古义:连词,表原因,……的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C项,“因而”古义为“于是”;今义:表结果。
D项,“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答案】 A5.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庖丁,解牛者也②吾将以为袜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④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⑥足相蹑于其门⑦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⑧轮扁,斫轮者也A.①⑤/②⑦/③⑧/④⑥B.①②⑦/⑤⑧/③④⑥C.①⑧/⑦/②④⑥/③⑤D.①⑧/②⑦/④⑥/③⑤【解析】①⑧判断句,②⑦省略句,④⑥状语后置,③⑤定语后置。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听力练习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听力练习题目一请听一段短文,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短文中提到的地方是哪里?:短文中提到的地方是哪里?题目二请听一段短文,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短文中描述的竹子具有什么特点?:短文中描述的竹子具有什么特点?题目三请听一段短文,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短文中提到的筼筜谷的气候如何?:短文中提到的筼筜谷的气候如何?题目四请听一段短文,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短文中提到的“文与可画”是指什么?:短文中提到的“文与可画”是指什么?题目五请听一段短文,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短文中提到的偃竹有什么特别之处?:短文中提到的偃竹有什么特别之处?题目六请听一段短文,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短文中提到的竹子的特性如何影响了筼筜谷的生态?:短文中提到的竹子的特性如何影响了筼筜谷的生态?题目七请听一段短文,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短文中描述的偃竹文化有哪些传统?:短文中描述的偃竹文化有哪些传统?题目八请听一段短文,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短文中提到的偃竹文化对文化创意产业有何影响?:短文中提到的偃竹文化对文化创意产业有何影响?参考答案题目一:短文中提到的地方是哪里?参考答案:筼筜谷题目二:短文中描述的竹子具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竹子高大挺拔,茂密丰茂题目三:短文中提到的筼筜谷的气候如何?参考答案:气候温和湿润题目四:短文中提到的“文与可画”是指什么?参考答案:指用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偃竹制作的艺术品题目五:短文中提到的偃竹有什么特别之处?参考答案:偃竹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质感和纹理题目六:短文中提到的竹子的特性如何影响了筼筜谷的生态?参考答案:竹子的长成和生长速度使得筼筜谷形成了独特的竹林生态系统题目七:短文中描述的偃竹文化有哪些传统?参考答案:偃竹文化包括偃竹编织、偃竹雕刻、偃竹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题目八:短文中提到的偃竹文化对文化创意产业有何影响?参考答案:偃竹文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试题+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二十八)(对应学生用书P117)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斫.轮(zhuó)曝.晒(bào)遂.心(suì) 毛遂.自荐(suì)B.缣.素(jiān) 荟萃.(cuì)蜩.腹(tiáo) 兔起鹘.落(hú)C.畴.昔(chóu) 筼.筜(yún)诸.君(zhū) 亲厚无间.(jiàn)D.箨.龙(tuò) 偃.竹(yǎn)笔砚.(yàn) 蹑.手蹑脚(niè)解析:A项,“曝”应读“pù”。
答案:A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然:这样B.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C.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少:数量不多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解析:C项,少:稍微。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可厌之.士大夫传之.B.投诸.地而骂言举斯心加诸.彼身C.吾将以为..口实..袜士大夫传之,以为D.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深追先帝遗.诏解析:A项:四方之人;文与可的态度及话语。
B项:兼词,之于。
C项:把……做成……;把……当作。
D项:赠送;遗留。
答案:B4.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像剑出鞘一样B.余因而实.之实:形容词用作动词,证实C.南.取汉中南:名词作状语,向南D.一狼洞.其中洞:洞口解析:D项,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初不自贵重..然..B.而心识其所以C.吾将以为....袜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解析:A项,“贵重”古义为“看重”,今义为“价值高”;B 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
答案:D6.下列关于苏轼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仁宗嘉祐年间考中进士。
高中语文 专题23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题23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____,号________,眉州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____。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__________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____”,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文同(1018~1079),字____,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
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人。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
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
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湖州竹派”。
“________”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2.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筼筜..()蜩.腹蛇蚹.()剑拔.十寻.()相蹑.()荟萃.()寒梢.()缣.素()兔起鹘.落()亲厚无间.()箨.龙()偃.竹()笔砚.()烧笋.()轮扁斫..轮()遗.之千金()畴.昔()曝.晒()喷.饭()3.解释文中所含的成语的含义。
(1)兔起鹘落:(2)稍纵即逝:(3)庖丁解牛:(4)胸有成竹: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与可没与陈州:(2)少纵即逝矣:(3)而节叶具焉: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字并作解释。
(1)初不自贵重古:今:(2)月落庭空影许长古:今:(3)废卷而哭失声古:今:(4)吾将以为袜古:今:(5)发函得诗古:今:(6)而读书者与之古:今:(7)以书遗余曰古:今:6.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并作解释。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2)余因而实之:(3)与可厌之:(4)初不自贵重:1.子瞻东坡居士文忠唐宋八大家苏辛与可胸有成竹2.注音略。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题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题及答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题及答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一、填空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二、请写出你所知道的苏轼的名句及其出处(略)1、《》2、《》3、《》三、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tiáofù)3、斤斧何曾赦箨龙(tu)2、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jiān)4、筼筜谷偃竹(yúndāng)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1、与可没于陈州:没,通“殁”,死亡2、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3、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4、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5、余因而实之:实,证实6、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7、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8、不学之过也:过错9、废卷而哭失声:废:搁置、搁下10、苏子辩则辩矣五、解释下列句中虚词1、然自视了然: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予不能然也:代词,这样然二百五十匹绢:转折连词,然而2、以以追其所见:连词,来,从而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介词,把……吾将以为袜:“以”和“为”连用,把……当作3、之竹之始生:助词,取独标志一寸之萌耳:助词,的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助词,取独标志4、其乃见其所欲:代词,自己,代“画家”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岂独得其意:代词,他的,代文与可5、而而节叶具焉:但是,连词,表转折生而有之也:就,连词,表承接废卷而哭失声:连词,表承接6、乃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副词,表转折,竟然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副词,表时间的紧相衔接,就7、为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动词,描画,勾勒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动词,写作余为徐州:动词,当、做,可译为到某地做官而予以为有道者:“以为”合用,认为吾将以为袜:“以之为”省略,把……当作……六、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译文: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译文: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③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译文:而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七、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A)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A.①②⑤B.③④⑥C.③⑤⑥D.①②④(①是“胸有成竹”;②是“心手相应”;⑤是“尺幅千里”)八、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九、延伸题(二选一)(略)1、概括文与可的画论,并就其中一点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认识2、你最欣赏文与可身上哪种为人行事的风范?展开联想谈谈你对这种为人行事风范的认识。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作.坊(zuō)蜩.腹(tiáo)心广体胖.(pán)给.予帮助(jǐ)B.偃.竹(yǎn)落.枕(lào)越俎代庖.(páo)分.外高兴(fēn)C.干.系(gān)饮.马(yìn)兔起鹘.落(hú)供不应.求(yīnɡ)D.筼.筜(yún)空.余(kòng)济济一堂(jǐ)亲厚无间.(jiān)解析:B项,“分”应读“fèn”;C项,“应”应读“yìnɡ”;D项,“间”应读“jiàn”。
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略:简略。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
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解析:B项,略:大概,大致。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均为“馈赠”的意思。
B项,践踏/跟踪,追随。
C项,均为“没有用来”的意思。
D项,均为“打开”的意思。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助词,用于句尾,表示停顿/兼词,相当于“于之”。
B项,副词,竟然、却/副词,于是、就。
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
D项,均为介词,把。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将买田而归老.焉②余因而实.之③毛血日.益衰④至于剑.拔十寻者⑤初不自贵重..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③④为名词作状语,⑤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中修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C(A.筼.筜yún;B.蜩.腹蛇蚹tiáo;D.曝.晒pù,轮扁.piān。
)
2. C(少:稍微。
)
3.B
4.D(AB项分别为“难道”和“大概”; C项分别为“虽然”和“即使”;项分别为“因为”和“在”。
)5.D(B项是名词作动词,其他都是使动用法。
)6.D(A项为“松动”;B项为“多少(日子)”;项为“成长立业”。
)
10.A(①胸有成竹;②心手相应;⑤尺幅千里。
)11.D(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
12.A(“还介绍了文与可内敛、易怒的性格”错。
)14.A(换取、接受。
此题的B项“秩”虽有“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的义项,但从前后文语意搭配来
推断解释为“俸禄”更恰当,因为后一句是“一
年所得,其数自多”,此题出得不严谨。
)
15.B(③述蜀国灭亡,是“秦师随而伐之”造成。
文中与题干中的“贪鄙”主要是针对人而言。
④
说明财物多给愚者造成的影响,并没有说是贪鄙
带来的。
⑥是说祸和福都是因为个人的所作所为
而召来的,没回答“贪鄙”。
)
16.D(D项“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有错,应该都是“贪饵故”而被人们捕获,此属混淆文意。
)17. (1)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 ①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②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Word版含答案.doc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古人颇得竹的灵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酒醉竹林,其意也融融。
几枝劲竹,势冲霄汉,傲立风霜,似恬隐君子、逍遥书生。
一丛竹,婀娜多姿,清丽映日,也像风雨丽人、江南才女。
古人喜依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朝夕相处,风雨沧桑,自然陶冶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
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
然而,梅毕竟有“花”。
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雨雪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
我喜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更是因为竹的自然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略:简略,与“详”相对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解析:B项,略:大概,大致。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①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C.①与可无以..至千里..答,则曰②故不积跬步,无以D.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②窥父不在,窃发.盆解析:B项,“蹑”①“踩”,②“跟踪,追随”。
A项,“与”都是“赞同,同意”的意思;C项,“无以”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D项,“发”都是“打开”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选择题练习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选择题练
习.txt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选择题练
问题一
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筼筜谷偃竹记的主题和内容?
A. 描写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竹文化以及与自然相融合的美丽景观。
B. 讲述了一个关于竹子的神话故事,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C. 描绘了中国农村生活中人们对竹子的利用和欣赏,表达了对传统工艺的推崇。
D. 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筼筜谷中与偃竹相遇的经历,探索了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二
故事中的“筼筜谷”指的是什么地方?
A. 一个以竹子为主题的文化园区。
B. 一个偃竹生长的山谷。
C. 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旅游景点。
D. 一个古代诗人创作的仙境。
问题三
故事中的“偃竹”是什么特殊的竹子?
A. 一种仅在筼筜谷生长的稀有竹子。
B. 一种能够变色的神奇竹子。
C. 一种带有花纹的特殊竹子。
D. 一种具有治愈效果的草药竹子。
问题四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筼筜谷中与偃竹相遇之后,经历了什么转变?
A. 变得更加关注自然环境保护。
B. 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C. 开始致力于竹子的种植和传承。
D. 对生命的观念有了彻底的改变。
问题五
故事中“文与可画”指的是什么?
A. 故事揭示了艺术作品对人们情感和思维的影响。
B. 故事中有描绘竹文化的文字和图画。
C. 故事中描述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D. 故事传达了诗书画的综合美感。
高中语文 第24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第2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斫.轮(zhuó) 曝.晒(bào)遂.心(suì) 毛遂.自荐(suì)B.缣.素(jiān) 荟萃.(cuì)蜩.腹(tiáo) 兔起鹘.落(hú)C.畴.昔(chóu)筼.筜(yún)诸.君(zhū) 亲厚无间.(jiàn) D.箨.龙(tuò) 偃.竹(yǎn) 笔砚.(yàn)蹑.手蹑脚(ni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B.发函得诗发:发现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然:这样B.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C.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少:数量不多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可厌之.士大夫传之.B.投诸.地而骂言举斯心加诸.彼身C.吾将以为..口实..袜士大夫传之,以为D.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深追先帝遗.诏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像剑出鞘一样B.余因而实.之实:形容词用作动词,证实C.南.取汉中南:名词作状语,向南D.一狼洞.其中洞:洞口6.下列关于苏轼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仁宗嘉祐年间考中进士。
《核舟记》《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16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洢)【乙】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节选自《文与可1画篔筜谷偃竹2记》苏轼)注:① [文与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
姓文,名同,字与可。
擅长画竹,有“墨竹大师”之称。
② [篔筜(yún dāng)谷偃竹]文与可画的一幅画卷,以竹子为题材,后来送给了苏轼。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测试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测试及答案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也许B.余因面实之。
实:证实C.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同意D.废卷而哭失声。
废:废置、搁下答案A解析:如此的,这样的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自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B. 然予不能然也;平居自视了然C. 之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与可之教予如此D. 为为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答案C解析:A项,从/自己;B项,这样/……的样子;C项,均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当作/画3.下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废卷而哭失声。
失声B.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所以C.初不自贵重。
贵重D.吾将以为袜。
以为答案A解析:“失声”古今意义都是指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B项,“所以”,古义:连词,表原因,……的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C项,“贵重”古义:认为贵重,看重;今义:价值大。
D项,“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4.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庖丁,解牛者也②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③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④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⑤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⑥足相蹑于其门⑦轮扁,斫轮者也A.①⑤/②/③①/④⑥B.①②/⑤⑦/③④⑥C.①⑦/③/②④⑥/⑤D.①⑦/②/③④⑥/⑤答案D解析:①⑦句为判断句,②句为省略句,③④⑥句为介词结构后置句,⑤句为定语后置句。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面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竹之始生,一寸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①,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②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③。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注释】①蜩(tiáo)腹蛇蚹(fù):蝉腹上的横纹,蛇腹上的横鳞。
竹初生时为笋,其状似蜩腹蛇蚹。
②扫取:画得。
③箨(tuò)龙:笋。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1.解析:A项,“曝”应读“pù”。
2. 解析A.靥yè,余读yǎn;B.陨yǔn,余读yún;C.全读jiān;D.蜩tiáo,啁zhōu,调tiáo,倜tì。
答案 C3.解析:A项,熟:仔细。
答案:A4..解析:A项:四方之人;文与可的态度及话语。
B项:兼词,之于。
C项:把……当作,做成;认为D项:赠送;遗留。
答案:B5. 解析:D项,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答案:D6. 解析:A项,“贵重”古义为“看重”,今义为“价值高”;B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
答案:D7. 解析:“并最终将豪放词的创作推上了巅峰”一说不对,推上巅峰的应是辛弃疾。
答案:D8. 解析:庖丁解牛,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和技艺应精湛纯熟。
轮扁斫轮,强调“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答案:AC9. 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焉”,均是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
B项中“焉”是代词,C项中“焉”是代词“哪里”,D项中“焉”是代词。
答案:A10. 解析:了然:清楚,明白。
答案:D11. 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赋”都指一种文体。
答案:B12. 答案 D13. 解析A.均为连词,表修饰;B.均为动词,做;C.均为“把……当作”;D.前,这么,这样的,后,表约数。
答案 D14. A项“与”都是“赞同,同意”的意思。
B项“蹑”①是“踩”;②是“跟踪,追随”。
C项“无以”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
D项“发”都是“打开”的意思。
答案:B15. A.许:如此。
答案:A 16. D 17. D18. 解析B项“兔起鹘落”,形容动作敏捷,也比喻书法笔势飞舞。
答案 B19.B(A 因为,介词来,连词,表目的;B两个都是“才”的意思,副词;C 承接连词修饰连词;D 他的,代词表诘问,同“岂”,副词。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节选)(宋)苏轼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
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②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注释)①〔文与可〕苏轼表兄兼好友,名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善画竹,曾画筼筜谷偃竹图赠苏轼。
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
②〔车过腹痛〕语出曹操祭奠桥玄之文《祀故太尉桥玄文》:“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7、下列各项,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初不自贵重:宝贵/与可厌之:代词,代指人们求画的行为B、近语士大夫:告诉/持缣素而请者:连词,表示顺承关系C、余因而实之:证明/知公倦于笔砚:介词,引入对象,相当于“对”“对于”D、苏子辩则辩矣:辩解/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介词,把8、下列各项,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B、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C、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D、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9、下列各项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记”。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解析版)
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曝晒(bào)缣素(jiān)箨龙(tuò)亲厚无间(jiàn)B.相蹑(niè)筼筜(yún)荟萃(cuì)兔起鹘落(gǔ)C.赦免(shè)砍斫(zhuó)绢丝(juàn)庖丁解牛(páo)D.偃竹(yǎn)捕蜩(zhōu)蛇蚹(fù)喷饭满案(pēn)【答案】C【解析】A项,曝,应读“pù”。
B项,鹘,应读“hú”。
D项,蜩,应读“ti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穷匮攀缘蘖根祸胎始作俑者B.深挚惶恐幅员辽阔法网恢恢C.报道部署伶牙利齿随声附合D.亵黩装祯功亏一匮倜傥不羁【答案】C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吾将买田而归老焉B.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C.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D.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答案】A【解析】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
B项,为:动词,画。
C项,熟:形容词,熟练。
D项,尝:副词,曾经。
这三项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B.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C.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D.与可以书遗余曰【答案】B【解析】B项,以:连词,来。
A、C、D三项的“以”均为介词,把。
5.下列各句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B.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C.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D.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答案】C【解析】省略句: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译:如今您把精神寄托在画墨竹上面,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B.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译: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而成,一叶一叶地堆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C.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译:所以凡是心里意识到,但作起画来不熟练的,平时创作,自己看得很完整,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才有吗?D.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题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
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
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
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
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
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
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
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
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
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
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一、填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二、请写出你所知道的苏轼的名句及其出处(略)
1、《》
2、《》
3、《》
三、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tiáo fù)3、斤斧何曾赦箨龙
(tu)
2、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jiān)4、筼筜谷偃竹(yún dāng)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
1、与可没于陈州:没,通“殁”,死亡
2、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3、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
4、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
5、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6、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7、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
8、不学之过也:过错
9、废卷而哭失声:废:搁置、搁下
10、苏子辩则辩矣
五、解释下列句中虚词
1、然
自视了然: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予不能然也:代词,这样
然二百五十匹绢:转折连词,然而
2、以
以追其所见:连词,来,从而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介词,把……
吾将以为袜:“以”和“为”连用,把……当作
3、之
竹之始生:助词,取独标志
一寸之萌耳:助词,的
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
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
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助词,取独标志
4、其
乃见其所欲:代词,自己,代“画家”
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
岂独得其意:代词,他的,代文与可
5、而
而节叶具焉:但是,连词,表转折
生而有之也:就,连词,表承接
废卷而哭失声:连词,表承接
6、乃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副词,表转折,竟然
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副词,表时间的紧相衔接,就7、为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动词,描画,勾勒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动词,写作
余为徐州:动词,当、做,可译为到某地做官
而予以为有道者:“以为”合用,认为
吾将以为袜:“以之为”省略,把……当作……
六、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译文: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译文: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
③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译文:而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
七、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A)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①是“胸有成竹”;②是“心手相应”;⑤是“尺幅千里”)
八、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
(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
九、延伸题(二选一)(略)
1、概括文与可的画论,并就其中一点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认识
2、你最欣赏文与可身上哪种为人行事的风范?展开联想谈谈你对这种为人行事风范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