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产金丝桃属药用植物品种、品质与药效研究
金丝桃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丝桃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金丝桃是一种常见且受欢迎的观赏植物,被广泛栽种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
除此之外,金丝桃还被用于传统草药中,具有诸多药理作用。
本文将讨论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的金丝桃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丝桃苷的化学性质和应用金丝桃苷,俗称石楠药,是一种四羟甲基芸香苷的二糖苷,其化学式为C34H40O21。
金丝桃苷自24世纪90年代就被用作肝损伤、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解毒药物治疗草药,其生产源主要是金丝桃的根和茎。
金丝桃苷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人体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它还被认为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对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等多种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及化妆品等领域。
金丝桃苷的药理作用1.抗肿瘤作用金丝桃苷作为植物源化合物,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已有多项研究显示,它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对癌细胞产生细胞毒性和细胞趋化性。
其中一项实验表明金丝桃苷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能减少转移或扩散到周围组织的机会。
2.保护肝脏作用金丝桃苷可以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降低细胞膜的不稳定性以及抗炎等多种作用,减轻肝损伤的程度,保护健康肝细胞。
此外,金丝桃苷对于脂肪肝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减少肝脏内部的脂肪含量。
3.降低血糖作用研究表明,金丝桃苷还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它可以通过激活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来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从而促进葡萄糖的代谢,降低血糖水平。
对于糖尿病的患者而言,这一作用尤为重要。
4.辅助降脂作用金丝桃苷还能协助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起到降脂的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促进胆固醇的排出有关。
5.改善皮肤色素沉淀金丝桃苷对美白、淡化色素斑等功效具有显著的表现。
它可以调节黑色素的合成,减少黑色素的沉淀,并促进黑色素的分解,从而使皮肤更加白皙、光滑。
金丝桃苷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尽管金丝桃苷具有多种有效的药理作用,但其安全性和副作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金丝桃的功能主治
金丝桃的功能主治1. 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帮助预防疾病2. 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延缓衰老过程3. 改善消化系统•缓解胃痛和胃酸过多•刺激消化液分泌•提高食欲4. 抗炎和镇痛效果•减轻关节炎疼痛•缓解肌肉疼痛•缓解头痛和偏头痛5. 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肝功能•预防肝病6. 改善呼吸系统•缓解呼吸道感染•减少咳嗽和喉咙痛•促进呼吸道健康7. 抗癌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防止癌细胞扩散•增加癌症治疗的疗效8. 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心脏健康9. 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10. 抗过敏作用•缓解过敏症状•减轻过敏反应•镇静免疫系统金丝桃是一种具有许多功能和主治的植物。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和传统草药中,被誉为“天然药品”。
金丝桃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如多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成分赋予金丝桃许多药理活性和保健功效。
首先,金丝桃对免疫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帮助预防疾病。
金丝桃中的活性物质有助于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其次,金丝桃对消化系统有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缓解胃痛和胃酸过多,刺激消化液分泌,提高食欲。
金丝桃还具有抗炎和镇痛的效果。
它能够减轻关节炎疼痛,缓解肌肉疼痛,还可以缓解头痛和偏头痛。
对于肝脏健康,金丝桃也有保护作用。
它有助于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肝功能,预防肝病。
金丝桃还对呼吸系统有益。
它可以缓解呼吸道感染,减少咳嗽和喉咙痛,促进呼吸道的健康。
此外,金丝桃还具有抗癌的作用。
研究发现,金丝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增加癌症治疗的疗效。
金丝桃对心血管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心脏健康。
另外,金丝桃还具有降低血糖水平的效果。
它可以改善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
20种药用金丝桃属植物的显微鉴别
20种药用金丝桃属植物的显微鉴别
孙达丽1, 2, 周春红 3, 邵敏敏2, 吕洪飞 1* , 胡正海 4
( 11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21 浙江师范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31浙江省金华市卫生监督所, 浙江 金华 321000; 41西北大学 植物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69)
叶的半薄切片经苏丹黑染色, 其分泌囊腔内物 质可被染成灰黑 色, 但 5% NaOH 水 溶液处理 不变 色。其分泌囊为散生型, 有些种类可一直分布到叶 缘, 根据在横切面中的分布位置可把它分为栅栏组 织型 ( 分泌囊分布于栅栏组织中 ) 、海绵组织型 ( 分 泌囊分布于海绵组织中 ) 、居中型 ( 介于栅栏组织和 海绵组织之间 ) 和横跨叶肉组织型 ( 介于上下表皮 之间 ) 等 4类。其中, 浆果金丝桃叶中的分 泌囊鞘 细胞不明显。
[ 关键词 ] 金丝桃属; 显微鉴定; 分泌结构; 分泌细胞团; 分泌囊; 金丝桃素; 油类物 质 [ 中图分类号 ] S 56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5302( 2007) 10-0893-06
金丝桃属 Hypericum L1 隶属藤黄科, 全世界约 400余种, 我国约有 8组 55种 8 亚种, 该属植物产 于全国各地, 但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 [ 1] 。金丝桃属 植物的许多种类具有药用价值, 其中民间药用植物 约有 18种 [ 1-3] 。该属植物中含多种药用成分, 如金 丝桃素类、槲皮苷、金丝桃苷、芦丁、黄烷酮醇类、黄 酮类、 酮类、香豆素类和间苯三酚衍生物 ( 贯叶金 丝桃素 ) 等 [ 2, 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金丝桃属植物 所含金丝桃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抑郁 [ 5] 、抑制中枢神 经 [ 4] 、抗病毒和增强免疫 功能 [ 6] , 并 具有显著的抗 DNA, RNA 病毒作用, 可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 7] , 从而 引起医药界的重视。据报道, 金丝桃属植物的金丝 桃素类化合物贮存于其分泌细胞团内, 该属不同种
金丝桃科和藤黄科药用植物传统知识
金丝桃科和藤黄科是两个重要的药用植物科,它们在中医药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知识对这些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应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金丝桃科和藤黄科药用植物的特点金丝桃科和藤黄科是两个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植物科,其植物性状和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很大。
这两个科的植物多具有药用价值,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
它们的药用部位多种多样,包括根、叶、花、果实等,具有不同的药用功效。
二、金丝桃科和藤黄科药用植物的传统知识1. 传统中药对金丝桃科和藤黄科植物的认知古人对金丝桃科和藤黄科植物的认知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本草经》,在这部草药典籍中记载了大量金丝桃科和藤黄科植物的药用情况。
在后来的医学著作中,金丝桃科和藤黄科植物的药用价值被不断强调和总结,成为中医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金丝桃科和藤黄科药用植物的传统应用金丝桃科和藤黄科药用植物在中医药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
南星、马铃薯属植物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的记载,它们被用于治疗中风、惊痫、口舌生疮等疾病。
而藤黄科植物如罗汉松,则被用于治疗心病、癫痫等疾病。
这些传统应用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金丝桃科和藤黄科药用植物的现代研究1. 药用价值的现代评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丝桃科和藤黄科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评价。
许多学者通过化学分析和药理实验,验证了这些植物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以及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2. 药用植物的现代开发在现代医药领域,金丝桃科和藤黄科药用植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中。
通过提取和纯化有效成分,制备出多种药物,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推动现代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金丝桃科和藤黄科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1. 传统知识的传承与保护金丝桃科和藤黄科药用植物传统知识的传承对这些珍贵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各地政府和学术机构应加强对这些传统知识的收集、整理和传承工作,使其不被遗忘,不被滥用。
金丝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金丝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吕洪飞;初庆刚;胡正海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2002(33)12
【摘要】金丝桃属植物的许多种类具有药用价值 ,尤其是其所含的金丝桃素具有抗抑郁、抑制中枢神经、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功能 ,可用于爱滋病的治疗。
该属主要化学成分有 :双蒽酮衍生物、黄烷酮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 ,酮类、香豆素类、酚酸类、间苯三酚衍生物、挥发油类、正烷烃、正烷醇、植物甾醇等。
综述了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进展 ,同时介绍了主要药用成分的分析方法。
【总页数】4页(P1135-1138)
【关键词】金丝桃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植物药
【作者】吕洪飞;初庆刚;胡正海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莱阳农学院植物研究室;西北大学植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金丝桃属二种植物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曾虹燕;周朴华
2.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J], 肖志勇;穆青
3.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J], 殷志琦;王英;张冬梅;叶文才;赵守训
4.贯叶金丝桃研究进展Ⅰ—原植物,采收,制剂和化学成分 [J], 刘一兵
5.国产11种金丝桃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分析 [J], 郑清明;秦路平;郑汉臣;陈瑶;张纯;张巧艳;韩婷;郭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丝桃的功效与作用
金丝桃的功效与作用
金丝桃,学名Lycium chinense Mill,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实,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首先,金丝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矿物质(如铁、钙、锌)以及多种氨基酸。
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预防感冒及其他疾病。
其次,金丝桃具有明目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这些物质能够促进视网膜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改善眼睛疲劳和眼干涩的症状,对于改善视力有一定的帮助。
金丝桃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其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细胞氧化损伤,延缓皮肤的衰老过程,使皮肤看起来更加年轻紧致。
此外,金丝桃也有保护肝脏的功效。
研究表明,金丝桃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肝脏细胞再生,提高肝脏解毒能力,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金丝桃还有抗疲劳、滋补肾脏、降低血压等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方剂中。
需要注意的是,金丝桃在使用时应遵循适量原则,避免过量。
对于孕妇、儿童、长期使用药物的人群或具有特殊病情的人群,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不同的人体状况和疾病情况可能会对金丝桃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川鄂金丝桃的化学成分研究
川鄂金丝桃的化学成分研究邓憬童1,郝 吉1,马远任1,周童曦1,黄慧琪1,王 强1,杨新洲1**,庞克坚2**(1. 中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 和田维吾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和田 848200)摘要:综合应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从川鄂金丝桃石油醚部位(HW-PE )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folecitin(1)、表儿茶素 (2)、β-谷甾醇 (3)、β-胡萝卜素 (4)、白桦脂酮酸 (5)、单棕榈酸甘油 (6)、1, 7-二甲氧基-3, 6-二羟基氧杂蒽酮(7)、3, 4-二羟基-2-甲氧基氧杂蒽酮 (8)、27-epifurohyperforin isomer 1 (9)、uralione H (10)、attenuatumione E (11)、sampsonione K (12)、attenuatumione C (13)、hypersampsonone C (14)和otogirinin B (15). 化合物1~15是首次从川鄂金丝桃中分离得到,是首次报道川鄂金丝桃的化学成分,研究丰富了金丝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关键词: 川鄂金丝桃;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8−7971(2021)02−0369−08金丝桃属(Hypericum )归属于藤黄科植物,世界约有400余种,中国有55种8亚种,分布较广泛,各地均有,特别是贵州、陕西、甘肃等地区. 金丝桃属植物由于其化学成分结构新颖和药理活性丰富,近年来备受关注[1]. 目前,关于金丝桃属植物的研究发现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经发现的有黄酮类、甾体类、萜类,尤其是近年来从金丝桃属植物中发现的代表性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如李祖强等[2]在尖萼金丝桃中发现了间苯三酚及黄酮类化合物. 间苯三酚结构新颖且具有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如Tian 等[3]在连柱金丝桃(H.cohaerens )中分离得到一个具有二环[5.3.1]十一烷新颖骨架的间苯三酚hypercohin A 和特殊三元碳环结构的新颖骨架化合物hypercohin K 以及一系列桥环间苯三酚. 活性研究表明,hypercohin A 和hypercohin K 都表现出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川鄂金丝桃(Hypericumwilsonii N. Robson )作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主要产地为四川东部及南部、湖北西部,生长于海拔1 000~1 750 m 的山坡灌丛、林下或草地上,其果实可入药,具有药用价值,用于治疗目赤[4]. 鉴于从金丝桃属其他植物中分离得到有价值的化合物,而目前关于川鄂金丝桃的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本课题组认为川鄂金丝桃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前景. 综合利用各种分离提取技术,对采自重庆市的川鄂金丝桃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从川鄂金丝桃的石油醚提取部位分离得到了15种化合物,且化合物1~1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包括黄酮类、甾体类、三萜类、饱和脂肪酸酯类、氧杂蒽酮类、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间苯三酚衍生物等.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仪器和材料、试剂 Bruker DRX-600 MHz 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 公司),Finnigan MAT-95型质谱仪,Q-TOF Micro LC-MS-MS 质谱仪,Waters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 公司),Waters 2998 DAD 检测器(美国Waters 公司),Waters 2707自动进样器(美国Waters 公司),COSMOSIL C18(250 mm×ϕ10 mm ,5 μm)半制备柱(日本COSMOSIL 公司),COSMOSIL 5PFP (250 mm×ϕ10 mm ,5 μm)半制备柱(日本COSMOSIL 公司),HP20 大孔树脂(日本三菱公司),GF254200-300,0.038 5~0.054 mm收稿日期:2020-07-22; 接受日期:2020-12-14; 网络出版日期:2021-0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4000);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及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20E01016).作者简介:邓憬童(1997−),男,湖北人,硕士生,主要研究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 E-mail :182****************.** 通信作者:杨新洲(1977−),男,湖北人,教授,主要研究民族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E-mail :*****************.庞克坚(1965−),男,山东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维吾尔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E-mail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43(2):369~376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DOI: 10.7540/j.ynu.20200379薄层硅胶板(烟台江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美国Amersham公司),色谱级甲醇及色谱级乙腈(美国TEDIA试剂公司). 其余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1.2 样品来源 川鄂金丝桃于2018年8月采集于重庆市,经中南民族大学万定荣教授鉴定为藤黄科金丝桃属川鄂金丝桃(Hypericum wilsonii N. Robson).现存放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植物标本库(No.SC0758).1.3 提取与分离 取川鄂金丝桃干燥全草21 kg,粉碎,用80%的乙醇室温浸提(4×20 L, 3 d/次),合并多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即得浸膏1 947 g. 将浸膏加5倍体积热水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HW-PE,452 g)、乙酸乙酯部位674 g、正丁醇部位712 g.取石油醚粗提物(430 g)用大孔树脂柱层析进行粗分,以水−乙醇梯度洗脱(体积分数20%→30%→40%→50%→60%→65%→70%→75%→80%→82%→85%→90%→95%),薄层色谱板检测合并得到9个组分Fr. A~Fr. I,其中组分Fr. H中出现结晶,过滤得到单体化合物3(68.9 mg);组分Fr. B用凝胶柱层析粗分,以甲醇(加入0.1%甲酸)洗脱,合并得12个组分(Fr.Ba~Fr.Bl),Fr.Bf组分结晶析出化合物7(4.6 mg),经高效液相色谱(乙腈−水,体积比30∶70→39∶61,22 min,流动相含有0.1%的甲酸)分离得到化合物8(5.2 mg);Fr.Bg经高效液相色谱(乙腈−水,体积比36∶64→49∶51,8 min; 49∶51→55∶45,14 min,流动相含有0.1%的甲酸)分离得到化合物1(55.7 mg)、2(7.0 mg). Fr. G(115 g)经过正相硅胶柱层析初步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1∶0→0∶1),经TLC检测合并分为Fr.Ga~Fr.Gj共10个组分,其中Fr.Gg中有结晶析出,过滤得化合物6(57.4 mg),Fr.Gi中有结晶析出,过滤得化合物4(1.887 1 g). Fr.Ge经正相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积比1∶1)等度洗脱,得8个组分(Fr.Ge1~Fr.Ge8). Fr.Ge3经高效液相色谱(乙腈−水,体积比84∶16→95∶5, 40 min; 95∶5→100∶0, 10 min;流动相含有0.1%的甲酸)进行粗分,得到11个组分,Fr.Ge3~11经高效液相色谱细分得到化合物10(4.2 mg)、12(8.9 mg)、13(2.6 mg). Fr.Ge7经高效液相色谱(乙腈−水,体积比90∶10,等度洗脱,流动相含有0.1%的甲酸)粗分为9个组分,其中Fr.Ge7-2为化合物5(77.9 mg),Fr.Ge7-4为化合物11(133.7 mg),Fr.Ge7-6为化合物9(75.8 mg). Fr.Ge7-1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15 (5.1 mg),Fr.Ge7-3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14(2.2 mg).2 结果与讨论2.1 实验结果 综合应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从川鄂金丝桃石油醚部位(HW-PE)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 分别为folecitin(1)、表儿茶素(2)、β-谷甾醇(3)、β-胡萝卜素(4)、白桦脂酮酸(5), 单棕榈酸甘油(6)、1,7-二甲氧基-3,6-二羟基氧杂蒽酮(7)、3,4-二羟基-2-甲氧基氧杂蒽酮(8)、27-epifurohyperforin isomer 1(9)、uralione H(10)、attenua-tumione E(11)、sampsonione K(12)、attenuatumione C(13)、hypersampsonone C(14)和otogirinin B(15).按结构分为黄酮类、甾体类、三萜类、饱和脂肪酸酯类、氧杂蒽酮类、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间苯三酚衍生物. 见图1.2.2 化合物的波谱数据 化合物1:C21H20O11,黄色粉末;ESI-MS(m/z):449[M+H]+.1H NMR (600 MHz, CD3OD) δH: 7.34 (1H, d, J=1.9 Hz, H-2′), 7.31 (1H, dd, J=8.3, 1.9 Hz, H-6′), 6.91 (1H, d, J=8.3 Hz, H-5′), 6.37 (1H, d, J=2.0 Hz, H-8), 6.20 (1H, d, J=2.0 Hz, H-6), 5.35 (1H, br s, H-1″), 4.22 (1H, m, H-2″),3.75 (1H, dd, J=3.2, 9.4 Hz, H-4″), 3.42 (1H, m, H-5″), 3.33 (1H, m, H-3″),0.94 (3H, d, J=6.1 Hz, H-6″).13C NMR (150 MHz, CD3OD) δC: 179.6 (C-4), 165.9 (C-7), 163.2 (C-5), 159.3 (C-9), 158.5 (C-2), 149.8 (C-4′), 146.4 (C-3′), 136.2 (C-3), 122.9 (C-1′), 122.9 (C-6′), 116.9 (C-2′), 116.4 (C-5′), 105.9 (C-10), 103.5 (C-1″), 99.8 (C-6), 94.7 (C-8), 73.2 (C-3″), 72.1 (C-5″), 72.0 (C-4″), 71.9 (C-2″), 17.7 (C-6″).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化合物一致[5],故鉴定化合物为folecitin.化合物2:C15H14O6,白色粉末;ESI-MS(m/z):289[M−H]−.1H NMR (600 MHz, CD3OD) δH: 6.97 (1H, d, J=1.6 Hz, 3-OH), 10.48 (1H, s, 6-OH), 7.38 (1H, s, H-8), 6.80 (1H, s, H-5), 6.38 (1H, br s, H-4),6.33 (1H, br s, H-2), 3.84(3H, s, 7-OCH3), 3.81 (3H, s, 1-OCH3).13C NMR (150 MHz, CD3OD) δC: 172.6 (C-9), 162.9 (C-3), 161.7 (C-1), 159.0 (C-4a), 152.9 (C-10a), 150.2 (C-6), 145.6 (C-7), 114.4 (C-8a), 105.8 (C-370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8), 104.9 (C-9a), 102.3 (C-5), 95.5 (C-2), 94.9 (C-4),55.9 (1-OCH 3), 55.8 (7-OCH 3).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化合物一致[6],故鉴定化合物为表儿茶素.化合物3:C 29H 50O ,白色粉末;EI-MS(m /z ):397[M+H]+. 1H NMR (600 MHz, acetone-d 6) δH : 5.31(1H, br d, J =5.1 Hz, H-6), 3.39 (1H, m, H-3), 2.21(2H, m, H-4), 2.05 (1H, m, H-12a), 1.97 (1H, m, H-7a), 1.88 (1H, m, H-1a), 1.84 (1H, m, H-2a),1.76 (1H,m, H-16a), 1.69 (1H, m, H-26),1.44~1.63 (6H, m, H-2b, H-7b, H-8, H-11, H-15a), 1.20~1.44 (5H, m, H-16b, H-20, H-22a, H-23a, H-25a), 1.03~1.20 (6H, m,H-1b, H-12b, H-15b, H-17, H-23b, H-25b), 1.01 (3H,s, H-19), 0.91~0.99 (5H, m, H-14, 22b, 21),0.79~0.88 (11H, m, H-9, 24, 24′, 28, 27), 0.72 (3H,s, H-18). 13C NMR (150 MHz, acetone-d 6) δC : 142.4(C-5), 121.6 (C-6), 71.7 (C-3), 57.7 (C-14), 56.9 (C-17), 51.2 (C-9), 46.7 (C-24), 43.4 (C-13), 43.1 (C-图 1 化合物1~15结构Fig. 1 Chemical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15第 43 卷邓憬童等:川鄂金丝桃的化学成分研究3714), 40.7 (C-12), 38.3 (C-1), 37.3 (C-10), 37.0 (C-20), 34.7 (C-22), 32.8 (C-7), 32.7 (C-8), 32.6 (C-2), 29.9 (C-26), 29.0 (C-16), 26.7 (C-25), 25.0 (C-15), 23.8 (C-23), 21.8 (C-11), 20.2 (C-19), 19.9 (C-28), 19.4 (C-27), 19.3 (C-21), 12.3 (C-24′), 12.3 (C-18).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化合物一致[7],故鉴定化合物为β-谷甾醇.化合物4:C35H60O6,黄色油状;ESI-MS(m/z):575[M−H]−.1H NMR (600 MHz, DMSO-d6) δH: 5.32 (1H, t, J=4.9 Hz, H-6), 4.21 (1H, d, J=7.8 Hz, H-1′), 0.95 (3H, s,H-19), 0.90 (3H, d, J=6.4 Hz, H-21), 0.82 (3H, d, J=6.8 Hz, H-27), 0.81 (3H, d, J=6.4 Hz, H-26), 0.79 (3H, d, J=6.8 Hz, H-29), 0.65 (3H, s, H-18). 13C NMR (150 MHz, DMSO-d6) δC: 140.5 (C-5), 121.3 (C-6), 100.8 (C-1′), 76.9 (C-5′), 76.8 (C-3′), 76.8 (C-3), 73.5 (C-2′), 70.1 (C-4′), 61.1 (C-6′), 56.2 (C-14), 55.5 (C-17), 49.6 (C-9), 45.2 (C-24), 41.9 (C-13), 39.1 (C-12), 38.3 (C-4), 36.9 (C-1), 36.3 (C-10), 35.5 (C-20), 33.4 (C-22), 31.5 (C-9), 31.5 (C-8), 29.3 (C-2), 28.7 (C-25), 27.9 (C-16), 25.4 (C-23), 23.9 (C-15), 22.6 (C-28),20.6 (C-11), 19.8 (C-26), 19.2 (C-27), 19.0 (C-19), 18.7 (C-21),11.8 (C-29), 11.7 (C-18).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8],故鉴定化合物为β-胡萝卜苷.化合物5:C30H46O3,白色粉末;ESI-MS(m/z):453[M−H]−.1H NMR (600 MHz, CDCl3) δH: 4.73 (1H, s, H-29β), 4.61 (1H, s, H-29α), 3.00 (1H, m,H-19), 2.48 (1H, m, H-2β), 2.40 (1H, m, H-2α), 2.28 (1H, m, H-16β), 2.21 (1H, m, H-13), 1.99 (2H, m, H-15β, 22β), 1.89 (1H, m, H-1β), 1.71 (1H, m, H-12β), 1.68 (3H, s, H-30), 1.62 (1H, m, H-18), 1.54 (1H, m, H-21β), 1.52 (2H, m, H-6), 1.47 (1H, m, H-22α), 1.44 (4H, m, H-7, 11β, 16α), 1.42 (1H, m, H-15α), 1.38 (2H, m, H-1α, 9), 1.35 (1H, m, H-5), 1.34 (1H, m, H-11α), 1.22 (1H, m, H-21α), 1.06 (3H, s, H-23), 1.05 (1H, m, H-12α), 1.00 (3H, s, H-24), 0.98 (3H, s, H-27), 0.96 (3H, s, H-26), 0.92 (3H, s, H-25). 13C NMR (150 MHz, CDCl3) δC: 218.6 (C-3), 182.4 (C-28), 150.5 (C-20), 109.9 (C-29), 56.5 (C-17), 55.0 (C-5), 49.9 (C-9), 49.3 (C-18), 47.5 (C-4), 47.0 (C-19), 42.6 (C-14), 40.7 (C-8), 39.7 (C-1), 38.6 (C-13), 37.2 (C-22), 37.0 (C-10), 34.3 (C-2), 33.7 (C-7), 32.2 (C-16), 30.6 (C-15), 29.8 (C-21), 26.7 (C-23), 25.6 (C-12), 21.5 (C-11), 21.1 (C-24), 19.7 (C-6),19.5 (C-30),16.1 (C-25), 15.9 (C-26), 14.7 (C-27).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9],故鉴定化合物为白桦脂酮酸.化合物6:C19H38O4,白色粉末;ESI-MS(m/z):331[M+H]+.1H NMR (600 MHz, CDCl3) δH: 4.21 (1H, dd, J=11.7, 4.5 Hz, H-1α), 4.15 (1H, dd, J=11.7, 6.2 Hz, H-1β), 3.93 (1H, m, H-2), 3.70 (1H, dd, J=11.5, 4.0 Hz, H-3α), 3.60 (1H, dd, J=11.5, 5.8 Hz, H-3β), 2.35 (2H, t, J=7.6 Hz, H-2′), 0.88 (3H, t, J=7.0 Hz, H-16′).13C NMR (150 MHz, CDCl3) δC: 174.6 (C-1′), 70.4 (C-2), 65.3 (C-1), 63.4 (C-3), 34.3 (C-2′), 32.1 (C-3′), 29.9 (C-5′), 29.8 (C-6′), 29.8 (C-7′), 29.8 (C-8′), 29.8 (C-9′), 29.6 (C-10′), 29.5 (C-11′), 29.4 (C-12′), 29.3 (C-13′), 25.1 (C-14′),22.8(C-15′), 14.3 (C-16′).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0],故鉴定化合物为单棕榈酸甘油.化合物7:C15H12O6,黄色粉末;ESI-MS(m/z):287[M−H]−.1H NMR (600 MHz, DMSO-d6) δH: 10.74 (1H, s, 3-OH), 10.48 (1H, s, 6-OH), 7.38 (1H, s, H-8), 6.80 (1H, s, H-5), 6.38 (1H, br s, H-4), 6.33 (1H, br s, H-2), 3.84(3H, s, 7-OCH3), 3.81 (3H, s,1-OCH3).13C NMR (150 MHz, DMSO-d6) δC: 172.6 (C-9), 162.9 (C-3), 161.7 (C-1), 159.0 (C-4a), 152.9 (C-10a), 150.2 (C-6), 145.6 (C-7), 114.4 (C-8a), 105.8 (C-8), 104.9(C-9a), 102.3 (C-5), 95.5 (C-2), 94.9 (C-4), 55.9 (1-OCH3), 55.8 (7-OCH3).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1],故鉴定化合物为1,7-二甲氧基-3,6-二羟基氧杂蒽酮.化合物8:C14H10O5,黄色粉末;ESI-MS(m/z):257[M−H]−.1H NMR (600 MHz, acetone-d6) δH: 8.24 (1H, dd, J=8.0, 1.6 Hz, H-8), 7.79 (1H, dt, J=8.6, 1.8 Hz, H-6), 7.59 (1H, dd, J=8.6, 1.0 Hz, H-5), 7.43 (1H, dt, J=8.0, 1.0 Hz, H-7), 7.25 (1H, s, H-1), 3.96 (3H, s, 2-OCH3).13C NMR (150 MHz, acetone-d6) δC: 176.0 (C-9), 156.8 (C-5a), 146.6 (C-2), 143.0 (C-3), 141.7 (C-4), 135.0 (C-6), 134.1 (C-4a), 126.9 (C-8), 124.5 (C-7), 122.2(C-8a), 118.8 (C-5), 114.7 (C-1a), 97.0 (C-1), 56.5 (2-OCH3).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2],故鉴定化合物为3,4-二羟基-2-甲氧基氧杂蒽酮.化合物9:C35H52O5,无色油状;[α]D20+16.5 (c1.0, CHCl3);ESI-MS(m/z):551[M−H]−. 1H NMR (600 MHz, CDCl3) δH: 5.03 (1H, m, H-17), 4.98 (1H, m, H-22), 4.94 (1H, m, H-32), 4.80 (1H, dd, J=10.0,372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8.4 Hz, H-27), 2.98 (1H, dd, J=13.6, 10.0 Hz, H-26α), 2.94 (1H, dd, J=13.6, 8.4 Hz, H-26β), 2.51 (1H, m, H-31α), 2.45 (1H, m, H-31β), 2.12 (1H, m, H-21α), 2.09 (1H, m, H-11), 2.04 (1H, m, H-16α), 1.91 (1H, dd, J=13.6, 4.3 Hz, H-5α), 1.87 (1H, m, H-15α), 1.85 (2H, m, 16β), 1.77 (1H, m, H-21β), 1.70 (3H, s, H-24), 1.69 (6H, s, H-34, 35), 1.64 (1H, m, H-4), 1.63 (3H, s, H-19), 1.58 (3H, s, H-20), 1.56 (3H, s, H-25), 1.52 (1H, m, H-15β), 1.42 (1H, m, H-5β), 1.29 (3H, s, H-30), 1.17 (3H, s, H-29), 1.13 (3H, d, J=6.5 Hz, H-12), 1.05 (3H, d, J=6.5 Hz, H-13), 1.00 (3H, s, H-14). 13C NMR (150 MHz, CDCl3) δC: 209.7 (C-10), 206.6 (C-1), 187.2 (C-9), 176.4 (C-7), 135.0 (C-33), 133.6 (C-23), 131.3 (C-18), 124.7 (C-17), 122.5 (C-22), 120.2 (C-32), 119.3 (C-8), 93.3 (C-27), 83.9 (C-2), 71.8 (C-28), 54.6 (C-6), 48.5 (C-3), 42.7 (C-4), 42.5 (C-11), 38.6 (C-5), 36.6 (C-15), 29.4 (C-31), 27.5 (C-21), 27.0 (C-26), 26.6 (C-30), 26.1 (C-24), 26.0 (C-34), 25.8 (C-19), 24.9 (C-16), 23.2 (C-29), 21.7 (C-13), 20.7 (C-12), 18.3 (C-25), 18.2 (C-35), 17.8 (C-20), 14.1 (C-14).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3],故鉴定化合物为27-epifurohyperforin isomer 1.化合物10:C38H50O5,无色油状;[α]D20−92.2 (c3.5, CHCl3);ESI-MS(m/z): 587[M+H]+.1H NMR (600 MHz, CDCl3) δH: 7.59 (2H, d, J=7.4 Hz, H-12, 16), 7.45 (1H, t, J=7.4 Hz, H-14), 7.28 (2H, t, J=7.4 Hz, H-13, 15), 5.15 (1H, t, J=7.2 Hz, H-35), 4.95 (1H, t, J=7.0 Hz, H-25), 4.86 (1H, t, J=6.6 Hz, H-30), 3.72 (1H, d, J=9.1 Hz, H-20), 3.18 (1H, dd, J=14.5, 6.6 Hz, H-29α), 3.04 (1H, dd, J=14.5, 6.6 Hz, H-29β), 2.54 (2H, d, J=7.2 Hz, H-34), 2.38 (1H, dt, J=13.5, 2.0 Hz, H-18α), 2.10 (2H, m, H-4, 24α), 2.00 (1H, dd, J=13.5, 3.9 Hz, H-18β), 1.91 (1H, dd, J=13.8, 4.7 Hz, H-5α), 1.86 (2H, m, H-19), 1.68 (6H, s, H-27, 37), 1.67 (1H, m, H-24β), 1.66 (3H, s, H-38), 1.64 (1H, m, H-5β), 1.64 (3H, s, H-33), 1.63 (3H, s, H-32), 1.56 (3H, s, H-28), 1.27 (3H, s, H-17), 0.96 (3H, s, H-22), 0.93 (3H, s, H-23). 13C NMR (150 MHz, CDCl3) δC: 206.6 (C-1), 196.7 (C-10), 194.4 (C-7), 167.3 (C-9), 137.2 (C-11), 134.8 (C-36),133.7 (C-31), 133.3 (C-26), 132.7 (C-14), 128.6 (C-12), 128.6 (C-16), 128.2 (C-13),128.2 (C-15), 127.4 (C-8), 122.1 (C-25), 120.9 (C-30), 119.7 (C-35), 87.4 (C-20), 72.3 (C-21), 72.0 (C-2), 64.9 (C-6),46.4 (C-3), 40.1 (C-5), 36.8 (C-4), 33.7 (C-18), 29.3 (C-34), 27.2 (C-24), 26.2 (C-37), 26.0 (C-27), 25.7 (C-32), 25.7 (C-22), 25.0 (C-23), 24.2 (C-19), 22.8 (C-29), 18.3 (C-38), 18.1 (C-33), 18.0 (C-28), 17.4 (C-17).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4],故鉴定化合物为uralione H.化合物11 (11):C35H52O5,无色油状;[α]D20+ 95.02(c1.25, CHCl3);ESI-MS(m/z): 551[M−H]−. 1H NMR (600 MHz, CDCl3) δH: 4.97 (2H, m, H-20, 32), 4.93 (1H, m, H-25), 4.76 (1H, t, J=10.6 Hz, H-11), 2.98 (2H, dd, J=10.6, 1.9 Hz, H-10), 2.47 (1H, t, J= 6.5 Hz, H-16), 2.42 (1H, dd, J=11.6, 7.2 Hz, H-19α), 2.05 (1H, dd, J=13.4, 4.9 Hz, H-24α), 2.00 (1H, dd, J=12.8, 6.5 Hz, H-31α), 1.92 (1H, dd, J=12.6, 6.5 Hz, H-31β), 1.82 (1H, dd, J=13.8, 4.3 Hz, H-6α), 1.70 (1H, m, H-24β), 1.68 (1H, m, H-7), 1.66 (3H, s, H-22), 1.65 (3H, s, H-27), 1.65 (2H, m, H-30), 1.64 (6H, s, H-23, 34), 1.56 (3H, s, H-35), 1.53 (3H, s, H-28), 1.37 (1H, m, H-6β), 1.37 (3H, s, H-13),1.26 (1H, m, H-19β), 1.24 (3H, s, H-14), 1.14 (3H, d, J=6.5 Hz, H-17), 1.14 (3H, d, J=6.5 Hz, H-18), 1.12 (3H, s, H-29). 13C NMR (150 MHz, CDCl3) δC: 208.9 (C-15), 205.9 (C-9), 190.8 (C-4), 171.7 (C-2), 134.4 (C-21), 133.6 (C-26), 131.8 (C-33), 124.5 (C-32), 122.3 (C-25), 120.7 (C-3), 119.6 (C-20), 94.0 (C-11), 74.1 (C-1), 71.2 (C-12),64.0 (C-5), 47.7 (C-8), 42.3 (C-7), 40.9 (C-16), 39.6 (C-6), 38.2 (C-30), 29.4 (C-19), 28.2 (C-24), 26.8 (C-13), 26.8 (C-10), 26.1 (C-27), 26.1 (C-22), 25.8 (C-34), 25.4 (C-14), 24.4 (C-31), 21.2 (C-17), 21.2 (C-18), 18.2 (C-23), 18.1 (C-35), 17.9 (C-28), 14.6 (C-29).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5],故鉴定化合物为attenuatumione E.化合物12:C38H50O5,无色油状;[α]D20+79.56 (c1.00, CHCl3);ESI-MS(m/z): 587[M+H]+.1H NMR (600 MHz, CDCl3) δH: 7.45 (2H, d, J=7.5 Hz, H-28, 32), 7.38 (1H, t, J=7.5 Hz, H-30), 7.21 (2H, d, J= 7.5 Hz, H-29, 31), 5.12 (1H, t, J=7.1 Hz, H-17), 5.03 (1H, dd, J=8.1, 7.0 Hz, H-22), 4.89 (1H, t, J=7.1 Hz, H-36), 4.63 (1H, dd,J=10.5, 5.8 Hz, H-3), 3.08 (1H, dd, J=14.1, 7.0 Hz, H-21α), 2.99 (1H, dd, J=14.1, 8.1 Hz, H-21β), 2.72 (1H, dd,J=13.2, 10.5 Hz, H-2α), 2.30 (1H, d, J=14.0 Hz, H-11β), 2.17 (4H, m, H-11α, 15β, 35), 2.08 (2H, m, H-16), 1.80 (1H, dd, J=13.2, 5.8 Hz,第 43 卷邓憬童等:川鄂金丝桃的化学成分研究373H-2β), 1.71 (3H, s, H-19), 1.70 (3H, s, H-38), 1.64 (3H, s, H-20), 1.63 (3H, s, H-25), 1.62 (3H, s, H-24), 1.55 (3H, s, H-39), 1.52 (1H, m, H-15α), 1.50 (1H, m, H-10), 1.48 (3H, s, H-33), 1.41 (3H, s, H-34), 1.36 (3H, s, H-14). 13C NMR (150 MHz, CDCl3) δC: 205.7 (C-12), 194.1 (C-26), 193.6 (C-7), 172.7 (C-5), 137.0 (C-27), 133.0 (C-23),132.7 (C-18), 132.7 (C-37), 132.1 (C-30), 128.2 (C-29), 128.2 (C-31), 128.1 (C-28),128.1 (C-32), 124.6 (C-36), 123.7 (C-17), 120.0 (C-22), 115.6 (C-6),89.9 (C-3), 77.1 (C-8), 73.0 (C-13), 58.9 (C-1), 49.4 (C-9), 47.9 (C-10), 37.1 (C-11), 36.8 (C-15), 30.8 (C-2), 29.1 (C-35), 27.1 (C-34), 26.0 (C-24), 25.9 (C-38), 25.9 (C-19), 23.4 (C-14), 22.4 (C-21), 22.4 (C-33), 22.0 (C-16), 17.9 (C-39), 17.9 (C-25), 17.9 (C-20).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6],故鉴定化合物为sampsonione K.化合物13:C38H50O5,无色油状;[α]D20+20.9 (c0.15, CHCl3);ESI-MS(m/z): 587[M+H]+.1H NMR (600 MHz, CDCl3) δH: 7.45 (2H, d, J=7.5 Hz, H-28, 32), 7.38 (1H, t, J=7.5 Hz, H-30), 7.22 (2H, t, J=7.5 Hz, H-29, 31), 5.15 (1H, t, J=7.0 Hz, H-17), 5.04 (1H, dd, J=7.4 Hz, H-22), 4.88 (1H, t, J=6.9 Hz, H-36), 4.67 (1H, dd, J=10.7, 5.7 Hz, H-3), 3.09 (1H, dd, J=14.2, 6.9 Hz, H-21α), 2.99 (1H, dd, J=14.2, 8.2 Hz, H-21β), 2.73 (1H, dd, J=13.0, 10.7 Hz, H-2α), 2.30 (1H, d, J=14.1 Hz, H-11β), 2.22 (1H, m, H-11α), 2.18 (2H, m, H-35), 2.14 (3H, m, H-15α, 16), 1.80 (1H, dd, J=13.0, 5.7 Hz, H-2β), 1.72 (3H, s, H-24), 1.70 (3H, s, H-38), 1.67 (1H, m, H-15β), 1.65 (3H, s, H-20), 1.64 (3H, s, H-19), 1.63 (3H, s, H-25), 1.55 (3H, s, H-39), 1.50 (1H, m, H-10), 1.48 (3H, s, H-33), 1.41 (3H, s, H-34), 1.18 (3H, s, H-14). 13C NMR (150 MHz, CDCl3) δC: 205.7 (C-12), 194.0 (C-7), 193.6 (C-26), 172.7 (C-5), 137.0 (C-27), 133.0 (C-23),132.8 (C-18), 132.7 (C-37), 132.2 (C-30), 128.3 (C-28), 128.3 (C-32), 128.1 (C-29),128.1 (C-31), 124.6 (C-36), 123.7 (C-17), 120.0 (C-22), 115.7 (C-6),89.2 (C-3), 77.1 (C-8), 73.1 (C-13), 58.9 (C-1), 49.4 (C-9), 47.9 (C-10), 39.6 (C-15), 36.6 (C-11), 31.0 (C-2), 29.1 (C-35), 27.1 (C-34), 26.0 (C-38), 25.9 (C-24), 25.9 (C-19), 22.5 (C-16), 22.5 (C-33), 22.4 (C-21), 21.1 (C-14), 17.9 (C-25), 17.9 (C-20), 17.9 (C-39).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5],故鉴定化合物为attenuatumione C.化合物14:C38H50O7,无色油状;[α]D20+9.89 (c2.00, CHCl3);ESI-MS(m/z): 617[M−H]−.1H NMR (600 MHz, CDCl3) δH: 7.58 (2H, d, J=7.4 Hz, H-12, 16), 7.38 (1H, t, J=7.4 Hz, H-14), 7.26 (2H, t, J=7.4 Hz, H-13, 15), 5.48 (1H, dd, J=10.7, 4.8 Hz, H-23), 5.09 (1H, d, J=2.8 Hz, H-17), 5.05 (1H, m, H-28), 4.35 (1H, s, 4-OH), 4.01 (1H, d, J=2.8 Hz, H-18), 2.88 (1H, dd, J=14.8, 10.7 Hz, H-22β), 2.52 (1H, m, H-22α), 2.50 (1H, m, H-33), 2.47 (1H, m, H-6β), 2.26 (1H, dd, J=14.2, 6.3 Hz, H-6α), 2.12 (2H, m, H-27), 2.10 (2H, m, H-25), 2.08 (2H, m, H-32), 2.03 (1H, m, H-7), 1.73 (3H, s, H-26), 1.69 (3H, s, H-31), 1.61 (3H, s, H-30), 1.48 (3H, s, H-37), 1.39 (3H, s, H-38), 1.35 (6H, s, H-35, 36), 1.33 (3H, s, H-21), 1.28 (3H, s, H-20). 13C NMR (150 MHz, CDCl3) δC: 207.7 (C-9), 203.6 (C-2), 194.6 (C-10), 140.8 (C-24), 136.8 (C-11), 132.1 (C-29), 132.0 (C-14), 129.7 (C-12), 129.7 (C-16), 127.9 (C-13), 127.9 (C-15), 123.9 (C-28),120.1 (C-23), 106.8 (C-4), 89.6 (C-18), 87.0 (C-34), 83.2 (C-17),82.4 (C-1), 76.8 (C-3), 70.0 (C-19), 57.1 (C-5), 52.3 (C-8), 50.2 (C-33), 44.8 (C-7), 41.3 (C-6), 40.2 (C-25), 32.2 (C-35), 29.0 (C-32), 28.7 (C-22), 27.4 (C-20), 27.0 (C-38), 26.5 (C-21), 26.4 (C-27),26.0 (C-31), 24.3 (C-36), 23.1 (C-37), 17.9 (C-30), 16.4 (C-26).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7],故鉴定化合物为hypersam-psonone C.化合物15:C38H50O7,无色油状;[α]D20+10.65 (c1.67, CHCl3);ESI-MS(m/z): 619[M+H]+.1H NMR (600 MHz, CDCl3) δH: 7.41 (1H, t, J=7.5 Hz, H-28), 7.29 (2H, t, J=7.5 Hz, H-27, 29), 7.16 (2H, d, J=7.5 Hz, H-26, 30), 5.15 (1H, t, J=7.0 Hz, H-32), 5.06 (1H, t, J=6.9 Hz, H-36), 4.57 (1H, dd, J=11.6, 2.9 Hz, H-3), 3.55 (1H, dd, J=14.9, 11.6 Hz, H-2α), 2.78 (1H, dd, J=10.8, 8.0 Hz, H-7), 2.62 (2H, d, J=7.0 Hz, H-31), 2.58 (1H, dd, J=14.3, 6.3 Hz, H-15α), 2.42 (1H, ddd, J=15.5, 10.8, 4.7 Hz, H-8α), 2.10 (1H, m, H-9), 2.03 (2H, m, H-35), 1.99 (2H, m, H-34), 1.88 (1H, d, J=14.3 Hz, H-15β), 1.69 (3H, s, H-39), 1.66 (3H, s, H-38), 1.58 (3H, s, H-40), 1.54 (1H, m, H-2β), 1.51 (1H, m, H-8β), 1.48 (3H, s, H-23), 1.36 (3H, s, H-22), 1.30 (3H, s, H-20), 1.13 (3H, s, H-18), 1.08 (3H, s, H-21), 1.07 (3H, s, H-19). 13C NMR (150 MHz, CDCl3) δC: 208.1 (C-12), 205.3 (C-13), 204.5 (C-16), 192.3 (C-374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24), 139.1 (C-33), 134.8 (C-25),132.6 (C-28), 131.7 (C-37), 128.9 (C-26), 128.9 (C-30), 128.2 (C-27), 128.2(C-29), 124.2 (C-36), 118.8 (C-32), 89.0 (C-3), 88.6(C-6), 81.9 (C-11),73.2 (C-17), 68.6 (C-14), 66.7 (C-1), 50.4 (C-10), 44.5 (C-9), 42.7 (C-7), 41.3 (C-15),40.2 (C-34), 31.5 (C-8), 31.2 (C-2), 29.7 (C-31), 28.2(C-20), 26.8 (C-35), 26.0 (C-19), 25.9 (C-38), 25.0 (C-18), 25.0 (C-23), 22.8 (C-22), 18.0 (C-21), 17.8 (C-40), 16.7 (C-39).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8],故鉴定化合物为otogirinin B.3 结论采用各种波谱技术,以及质谱等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川鄂金丝桃中分离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甾体类、三萜类、饱和脂肪酸酯类、氧杂蒽酮类和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间苯三酚衍生物. 分离所得的化合物uralione H 、attenuatumione C 在已有报道中表明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uralione H 的细胞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对PC12细胞的损伤有诱导保护作用[10];attenuatumione C 对人体癌细胞系中的SMMC7721和U2OS 表现出中等细胞毒性活性[13]. 研究结果为合理有效利用该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参考文献:宋馨, 祝建, 吕洪飞. 金丝桃属植物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4): 844-849. DOI: 10.3321/j.issn:1000-4025.2005.04.037.Song X, Zhu J, Lyu H F. Advances in Hypericum Re-searches[J].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2005, 25(4): 844-849.[1]李祖强, 罗蕾, 马国义, 等. 尖萼金丝桃中间苯三酚及黄酮类成分[J].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26(2): 162-167.Li Z Q, Luo L, Ma G Y, et al. Phloroglucinol and flavonoid constituents of Hypericum acmosepaium [J].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04, 26(2): 162-167.[2]Tian W J, Qiu Y Q, Jin X J, et al. New 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s from Hypericum sampsonii [J]. RSC Advances, 2016, 6: 50 887-50 894.DOI: 10.1039/C5RA26332H.[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50卷第2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22.[4]Flora of China Editorial Boar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Flora of China: Vol50, Pan Ⅱ[M]. Beijing:Science Press, 1990: 22.Raziq N, Saeed M, Ali M S, et al. In vitro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new metabolites from Hypericum oblongi-folium (Guttiferae)[J].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015,29(24): 2 265-2 270. DOI: 10.1080/14786419.2015.1009064.[5]胡江苗, 陈纪军, 赵友兴, 等. 山竺果壳的化学成分[J]. 云南植物研究, 2006, 28(3): 319-322. DOI:10.3969/j.issn.2095-0845.2006.03.017.Hu J M, Chen J J, Zhao Y X, 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fruit hulls of Garcinia mangostana [J].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2006, 28(3): 319-322.[6]徐晓诗, 滕海达, 符元泽, 等. 金丝桃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 2019, 50(4): 798-8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04.002.Xu X S, Teng H D, Fu Y Z, 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Hypericum monogynum [J].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19, 50(4): 798-801.[7]田春雨, 薄海美, 喇孝瑾, 等. 滋肾清肝代平方化学成分初步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6): 45-49.Tian C Y, Bo H M, La X J, et al. Primary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Zishen qinggan daiping for-mula[J].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2015,17(6): 45-49.[8]Satiraphan M, Pamonsinlapatham P, Sotanaphun U, et al. Lupane triterpenes from the leaves of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 tree Hopea odorata Roxb. and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J].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2012, 44: 407-412. DOI: 10.1016/j.bse.2012.05.014.[9]张大帅, 陈文豪, 陈光英, 等. 琼岛染木树的化学成分[J]. 中国药学杂志, 2013, 48(12): 964-967.Zhang D S, Chen W H, Chen G Y, 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s of Sapros mamerrillii Lo[J].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3, 48(12): 964-967.[10]Hu L H, Yip S C, Sim K Y. Xanthones from Hypericum ascyron [J]. Phytochemistry, 1999, 52(7): 1 371-1 373.DOI: 10.1016/S0031-9422(99)00412-4.[11]Ali M, Latif A, Zaman K, et al. Anti-ulcer xanthones from the roots of Hypericum oblongifolium Wall[J].Fitoterapia, 2014, 95: 258-265. DOI: 10.1016/j.fitote.2014.03.014.[12]Hashida C, Tanaka N, Kashiwada Y, et al. Prenylated phloroglucinol derivatives from Hypericum perforatum var. angustifolium [J].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2008, 56(8): 1 164-1 167. DOI: 10.1248/cpb.56.[13]第 43 卷邓憬童等:川鄂金丝桃的化学成分研究3751164.Zhou Z B, Li Z R, Wang X B, et al. 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derivatives from Hypericum uralum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and antidepressant-like activity of uralodin A[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6,79(5): 1 231-1 240. DOI: 10.1021/acs.jnatprod.5b00667.[14]Zhou Z, Zhang Y, Pan K, et al. Cytotoxic 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s from Hypericum at-tenuatum [J]. Fitoterapia, 2014, 95: 1-7. DOI: 10.1016/j.fitote.2014.02.011.[15]Hu L H, Sim K Y. Sampsoniones A−M, a unique fam-ily of caged polyprenylated benzoylphloroglucinol de-[16]rivatives, from Hypericum sampsonii [J]. Tetrahedron,2000, 56(10): 1 379-1 386.3. DOI: 10.1016/S0040-4020(00)00010-7.Zhang J S, Zou Y H, Guo Y Q, et al. 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s: Natural phosphodi-esterase-4 inhibitors from Hypericum sampsonii [J].RSC Advances, 2016, 6(58): 469-476.[17]Ishida Y, Shirota O, Sekita S, et al. Polyprenylated ben-zoylphloroglucinol-type derivatives including novel cage compounds from Hypericum erectum [J].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2010, 58(3): 336-343.DOI: 10.1248/cpb.58.336.[18]Study o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Hypericum wilsonii N. RobsonDENG Jing-tong 1,HAO Ji 1,MA Yuan-ren 1,ZHOU Tong-xi 1,HUANG Hui-qi 1,WANG Qiang 1,YANG Xin-zhou 1**,PANG Ke-jian 2**(1. College of Pharmacy,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2. Hetian Uygur Pharmaceutical Ltd. Company, Hetian 848200, Xinjiang, China)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macroporous resin column chromatography, positive phase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other separation methods led to 15 compounds be seperated from the 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Hypericum wilsonii N. Robson (HW-PE). By using modern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these 15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folecitin(1),epicatechin(2), β-sitosterol(3), β-carotene(4), betulinicaicd(5), glycerol monopalmitate(6), 1,7-dimethoxy-3,6-dihydroxyxanthone(7),3,4-dihydroxy-2-methoxyxanthone(8), 27-epifurohyperforin isomer 1(9), uralione H(10), attenuatumione E(11),sampsonione K(12), attenuatumione C(13), hypersampsonone C(14) and otogirinin B(15).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Hypericum wilsonii N.Robson.Key words: Hypericum wilsonii N. Robson ;petroleum etherfraction ;chemical components376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
金丝桃的功效与作用
金丝桃的功效与作用金丝桃,又名黄金桃、贝母桃,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属于薯蓣科,是长于山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根茎肥大且纤维密集,外观金黄色,质地坚硬,可入药。
金丝桃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广泛,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金丝桃具有清热凉血、止咳化痰、润肺化痰、止渴、解毒等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植物甾醇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多种保健作用。
首先,金丝桃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金丝桃入药可以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金丝桃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其次,金丝桃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金丝桃中具有的生物碱类物质可以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从而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同时,金丝桃还具有润肺化痰的功效,可以促进痰液的分泌和排出,改善呼吸道痰液的排出功能,减轻咳嗽症状。
此外,金丝桃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
研究发现,金丝桃中的植物甾醇可以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金丝桃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脂的氧化程度,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保护心血管健康。
此外,金丝桃还被认为具有解毒作用。
中毒时,金丝桃可以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体内有毒物质的代谢和排出。
同时,金丝桃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具有肝脏保护作用,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对一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损伤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除了上述主要作用,金丝桃还具有一些辅助作用。
比如,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同时,金丝桃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损伤,抗衰老。
此外,金丝桃还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在体内能够增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提高人体免疫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金丝桃虽然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但并不适宜所有人。
金丝桃属药用植物的差热分析鉴别
2. 从 图 1与 图 2的 比较 中 发 现 : 本 药 用 金 丝 3 草 桃 与灌 木 药用 金 丝 桃 的差 热 图谱 差异 明 显且 各 有共 性, 即草本 药 用金 丝 桃 的 D A图 谱 均 出现 2个 放 热 T
右 , 铝质 坩 埚 中 , 实 验 条 件 程 序 升 温 , 别 对 上 置 按 分
T em l nl i, T 对其 进行 热谱 扫 描 , h r a A a s D A) ys 以期寻 找
鉴 别该 属 植物 的 热谱 信 息 , 果较 为满 意 。 结 1 材料 和 方法
图 1 7种草 本 药 用 金 丝 桃 叶 I A 图 谱 ) T
1 扬子小 连翘 .
维普资讯
金 丝 桃 药 学 院( 海 2 0 3 ) 林锦 明 郑 汉 臣 秦路 平 郑 清 明 赵 卫权 陈 瑶 上 0 4 3
摘要 对 l 金 丝 桃 属 药 用 植 物 叶 进 行 差 热 图 谱 扫 描 , 得 各 具 特 征 的 热 谱 曲 线 , 据 它 们 的 峰 顶 温 度 值 及 2种 获 根
]p n u 贵 阳 乌 当 ) ( ) ao i m( c ; 2 5种 灌 木 药 用 金 丝 桃 叶 :
无 柄 金 丝 桃 H.ag s n 贵 州 兴 义 ) 金 丝 桃 . u ut e( i ,
图 2 5种 灌 木 药 用 金 丝 桃 叶 I A 图谱 ) T
1 无柄金丝桃 .
2. 每 个 样 品 重 复 2次 , 完 全 再 现 。 其 中 7种 1 均
草本 药 用 金丝 桃 叶 的差 热 图谱 曲线 见 图 1 。从 图 中 可 以看 出 : 们都 有 两个 放 热峰 , 其 峰 顶温 度 及峰 它 但
分光光度法测定金丝桃属药用植物总金丝桃素和总黄酮的含量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重点科研基金资助作者简介:裴瑾,女,1970年9月生;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药品种、品质与药效相关性研究。
中药研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丝桃属药用植物总金丝桃素和总黄酮的含量裴瑾 万德光 李昌志 宋波(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 610075)摘 要: 目的 比较金丝桃属药用植物有效部位的含量,为筛选新的药用品种及其品质定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丝桃属4组7种1亚种药用植物中,总金丝桃素和总黄酮的含量。
结果 该属8种植物中,金丝桃组和地耳草组的两种植物几乎不含金丝桃素,而在检出金丝桃素的贯叶连翘组和遍地金组中,以贯叶连翘含量较高。
在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中,所测样品的含量在2%~4%之间,其中以川滇金丝桃含量最高。
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
关 键 词: 金丝桃属;分光光度法;总金丝桃素;总黄酮中图分类号: R28412;R93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668(2002)0420043203 藤黄科金丝桃属(Hypericum L.)植物在我国有8组55种8亚种,其中约有1/3的种类在民间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贯叶连翘提取物有抗抑郁作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并认为该属植物所含的二蒽酮类化合物金丝桃素,是抗抑郁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其槲皮素、芦丁、槲皮苷、金丝桃苷等黄酮、黄酮醇和黄烷醇类成分则具有抗炎、抗病毒、收敛止血、止泻等功能,是极具开发潜力的药用植物。
因而我们对金丝桃属4组7种1亚种药用植物中的总金丝桃素、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筛选新的药用品种以及为其品质定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方法及结果11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采用的样品药材均采自野外,并经成都中医药大学万德光教授鉴定。
具体品种与来源见表1。
表1 样品品种及来源编号组别品种采集地采集药用部位12金丝桃组Ascyreia 金丝梅H.patulum川滇金丝桃H.forrestii 峨眉山汶川县20002072000208地上部分地上部分3地耳草组Spachium 地耳草H.japonicum峨眉山2000207地上部分45遍地金组Adenosepalum 遍地金H.wightianum subsp.wightianum 察隅遍地金H.wightianum subsp.axillare 峨眉山卧龙 20002072000209地上部分地上部分678贯叶连翘组Hypericum贯叶连翘H.perforatum 元宝草H.samps onii 扬子小连翘H.faberi茂县 峨眉山峨眉山200020720002082000207地上部分地上部分地上部分112 仪器与试药Uv -85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天美);芦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080-9705);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野生和组织培养的金丝桃药用活性成分分析及对比研究
摘要: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药用植物,金丝桃的组织培养可行性一直是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比野生与组织培养金丝桃的药用活性成分,能够深入了解其组织培养的作用和价值。
立足于需求现状,首先介绍了野生与组织培养金丝桃的区别,其次对野生和组织培养金丝桃药用活性成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与研究,以期能够提升认识水平,为提升金丝桃的药用效果创造新的条件。
关键词:金丝桃;药用活性成分;分析对比0 引言金丝桃在我国共具有8组55种以及8个亚种,其中超过15种都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在我国也被作为中草药的重要原料。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通过组织培养金丝桃并实现功能分化已经成为可能,这不但在客观上拓宽了金丝桃的种植范围,提升了整体种植适应性,为了更好的选育出药用优势显著的品种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对比野生和组织培养金丝桃药用活性成分的分析对比结果,现就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简要介绍如下。
1 野生和组织培养金丝桃的区别概述1.1 来源不同野生金丝桃与组织培育的金丝桃虽然都属于同属植物,但是其来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区别。
从客观上来看,野生金丝桃都是通过种子的全能性表达来逐步发展而来的,而组织培育的金丝桃则具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通过细胞的全能性发育而来。
在进行筛选时,会重点选择药用成分含量较高的器官细胞来作为发育的基础,然后通过组织分化与培育的方式来获取组织培养金丝桃。
由于筛选的目标与培育方式不同,所以最终两者在药用成分的对比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1.2 生长模式与物质含量不同野生金丝桃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不强,其对于温度、湿度以及环境照射强度等内容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种植较少,大多集中在北方的实验室以及南方的一些省市当中。
组织培育金丝桃在实验室中施加适当的光照就可以分化并成活,通过适当组织培育后即可移种到室外,整个过程中光照强度与外部环境都能够进行全面控制,所以其成株的药用成分含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野生金丝桃属植物研究现状
[ 1 ]崔艳红 , 李 晶. 金 丝桃属植 物研 究进展 及黑龙 江省 的资源概况期 [ J ] 琼 北农业大学学报 , 2 0 0 6, 3 7 ( 1 ) : 1 0 5 一l 1 0 . 【 2 ] 禄树 晖, 邢震 , 杨 小林. 藏 东南多蕊金 丝桃扦插繁 育技 术研 究[ J 】 . 西
列金 丝 桃就 象农 作物 一样 大规模 进 行栽 培[ 1 4 。 2 金 丝桃属 植 物繁 殖研 究现 状
2 . 1 常规 繁殖 研 究现 状
最 佳增 殖培 养 基 、 1 / 2 MS + I A A 0 . 2 mg / L为最 佳 生根 培 养基 ; 在 驯化 移 栽 中移 栽 基 质 有锯 末 【 悯、 壤土、 珍 珠 岩、 腐 叶土 1 : 1 : 1的 混 合 基 质 、 珍珠 岩 、 蛭石: 森 林
发, 最 高 发芽 率 为 5 9 . O %; 针 对 贯 叶金 丝桃 进 行 分株
虽 然对 金 丝桃属 植 物 的研究 已经取 得 了一 定成
繁殖时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 从长势较好的母株边 果 , 但是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 。 如在野生资源保 挖 取生 长健 壮 , 分孽 较多 的植 株作 为 种株 , 剪 去 枯枝 护 方 面 , 由于近 年来金 丝 桃 属植 物生 物化 学 成分 、 药 和较 长 的根 , 以2 ~ 3 株 为一 丛进 行栽 植 , 栽种 深 度顶 用 价值 以及 园林 绿 化价 值 已逐渐 被 人们 认识 ,市场
段 枝最 差 ; 以沙 为 基 质 , 生根率最高 , 土 壤 加 沙 次 力 度 。在 医药 方面 , 金 丝桃 属植 物次 生代 谢 产物 , 特 之, 土 壤 最低 ; 禄树 晖等 [ 2 1 研 究 表 明多 蕊金 丝 桃 扦 插 别 是 金丝桃 素 的生 物合 成 过程 等需 要进 一 步 的深入 容 易生 根 ,在 无激 素处 理 ,普 通 园土 为基 质 的条 件 研 究 , 并使 之更 更好的应用于医药业 。 在 园林 绿化方
重庆华蓥山山脉金丝桃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 重庆 市药物种植研 究所 ,重庆Hale Waihona Puke 南川 4 8 3 ) 04 5
[ 摘要 ] 经调查鉴 定 ,重庆华蓥 山山脉有金丝桃属药用植物 9种 ,其 中地耳草 、金丝桃 、金丝梅 、贯 叶连翘 、
元 宝 草 分 布 最 广 。 重点 介 绍 了它 们 的 医疗 用途 、地 理 分 布 、资源 状 况 及 其 开 发 前 景 ,为 更 好 地 开 发 利 用 华 蓥 山 山 脉 金 丝 桃 属 药 用 植 物 资源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热解表 ,祛 风 除 湿 ,凉 血止 血 ,主治 风 热感 冒,风 湿 疼痛 ,痨伤 吐血 。 地耳 草 H jp ncm T u b e u a ,中药名 田 ao i h n .xM r y u 基 黄 ,别 名 牙 黄 草 ,刘 寄奴 ,小 对 叶草 。产 于 重 庆
重庆 华蓥 山 山脉是 指 属 于重 庆 市辖 区 内的 部分 华 蓥山 山脉 ,由北 向南 纵跨 重 庆 的梁 平 、垫 江 、潼 南 、合川 、铜梁 、北碚 、大足 、璧 山 、双 桥 、荣 昌 、
经活血 、止血 生肌 、解 毒 消 炎 的功 效 ,欧 洲 民 间
赶 山鞭 H p r u tn au h i ,别 名 小 连 y e cm at u tm C os i e y
翘 ,小金 丝 桃 。产 于重 庆 市 北 碚 ,生 于海 拔 4 0~ 0
用 于治 疗创 伤 。 近年 来 ,欧 、美 等 国 家 和地 区将 其
[ 关键词 ] 华蓥山山脉 ;金丝桃属 ;资源
藤 黄科 金 丝 桃 属 H p r u .植 物 多为 灌 木 或 y e cm L i 草本 ,花期 主要在 夏 季 ,花 朵直 径 2 5~1 m,花 . 0c 瓣 黄色 至金 黄色 ,花丝 灿 若 金 丝 ,具 有 很 高 的观 赏 价值 。该 属植 物 全 世 界 约 4 0种 ,广 泛 分 布 于 除 南 0
金丝桃养护及药用
金丝桃养护及药用
韩学俭
【期刊名称】《花卉》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金丝桃(Hypericum chinensis)又名金丝海棠、照月莲、土连翘。
金丝桃科金丝桃属常绿、半常绿或落叶灌小。
高1米左右。
多分枝.小枝圆柱形,红褐色,单叶财生或三叶轮生,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韩学俭
【作者单位】陕西杨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758.5
【相关文献】
1.药用植物乌腺金丝桃叶片总 RNA 的提取方法比较 [J], 常桂英;王霞;徐亚维;张克勤
2.HPLC法测定蒙药材蒙古山萝卜不同药用部位金丝桃苷的含量 [J], 王旭瑞;于蕾;娜荷芽;李德良;周雪梅
3.重庆华蓥山山脉金丝桃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J], 陈玉菡;刘旭;慕泽泾;刘正宇;杨毅
4.野生和组织培养的金丝桃药用活性成分分析及对比研究 [J], 廖禹东;郭忠;邓鼎森
5.分光光度法测定金丝桃属药用植物总金丝桃素和总黄酮的含量 [J], 裴瑾;万德光;李昌志;宋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楚雄川滇金丝桃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关键 词 :浸 提 法 ;川 滇 金 丝 桃 ;黄酮 类 化合 物 ;适 宜 条 件 ;含 量测 定
中图 分 类 号 :T S 9 7 1 文 章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7 4 0 6( 2 0 1 3)0 3 —0 0 7 6 —0 4
第 二十 八 卷 第 三 期
2 0 1 3年 3月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0 1 .28 No .3
Ma r ,2 Ol 3
JOURNAL OF CH UⅪ oNG NORM AL UNI VERSr I Y
楚 雄 川 滇 金 丝 桃 总 黄 酮 含 量 的 测 定
陆 学 明 , 李 雪 玲 , 安 洋 , 王 振 吉
( 楚 雄 师 范 学 院化 学 与 生 命 科 学 系 , 云 南 楚 雄 6 7 5 0 0 0)
摘 要 :选 取 乙醇 为 溶 剂 ,采 用 浸 提法 提取 楚 雄 地 区川 I 滇 金 丝 桃 的 总 黄 酮 。从 乙 醇 溶 液 的 浓 度 、
浸 提 时 间 、浸 提 温 度 、液 料 比四个 方 面初 步 研 究 了楚 雄 地 区川 滇 金 丝 桃 茎 叶 中总 黄 酮 的 最 适 提 取 条 件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楚 雄 地 区 川 滇 金 丝 桃 茎 叶 中 总 黄 酮 的适 宜 提 取 条 件 为 :7 0 % 的 乙 醇 溶 液 ,浸 提 时间 2 h ,浸 提 温 度 为 7 0 0 ( 2 ,液 料 比 3 0: 1 ( mL / g ) 。 在 以 上 条 件 下 ,黄 酮 提 取 率 最 高 可
翘 提 取 物 有 抗 抑 郁 、抗 病 毒 作 用 ,作 为 药 物 已在 德 国 、英 国 等 国 家 上 市 ,主 要 用 于 治疗 抑 郁 症 、甲 型 和 乙 型 肝 炎 及 艾 滋 病
金丝桃的功效与作用
金丝桃的花朵艳丽,俊秀,其花蕊纤细如金丝线一般.专家国与日
本均有养殖.那么花友们可了解金丝桃?对于金丝桃的功效与总用又
知道多少?
功效
金丝桃性凉,味苦。
它的全身都是可以做为药物来使用。
可以散瘀止痛,治疗百日咳,对于患有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性咽喉炎的患者也可治疗。
对蛇伤及跌打损伤也有很好的功效。
若患有因风寒导致的腰部的疼痛,金丝桃亦可治疗。
同时金丝桃中也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金丝桃的提取物还可用于医疗美容。
金丝桃虽是中草药,但若过量服食亦可成为毒药,若是乳用品种的黄牛误食后,其所产的牛奶亦含毒。
与其它种草药相配使用,外敷。
如:金丝桃与食盐外敷便可治疗蛇伤、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疾病、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性咽喉炎等;金丝桃与鸡蛋外敷便可治疗风寒导致的腰部的疼痛;金丝桃与麻油外敷便可治疗蜂蜇等。
观赏价值
金丝桃喜欢半遮荫这处,如树下,墙角处。
做盆栽可放入室内。
金丝桃盆栽与地栽的养护管理是很简单的。
很适合慵懒的花友们种植。
其观赏性也是很不错的,叶子嫩绿,花朵娇艳,是妆点环境的优先选择。
金丝桃开花时,花朵是金黄色,成簇,绚丽夺目。
金丝桃通常被种植在春天就开花的树下、假山下、画坛四周等地。
使本就很有观赏性的地方更添一抹靓丽景色。
金丝桃的化学成分研究
金丝桃的化学成分研究
杨瑜;项光亚;阮金兰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2006(028)005
【摘要】金丝桃系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Hypericum chinense L.,半常绿性灌木,分布于全国各地,果实及根供药用,功用主治为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
迄今为止有关金丝桃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甚少。
为了探讨该植物的药效学物质基础,我们对其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甲醇提取物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得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槲皮黄素(Ⅱ)、槲皮黄素-3-O-α-L-鼠李糖苷(Ⅲ)、金丝桃内酯丙(Ⅳ)和二氢杨梅黄素(Ⅴ)。
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Ⅴ系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总页数】2页(P726-727)
【作者】杨瑜;项光亚;阮金兰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武汉,43007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长柱金丝桃的化学成分研究 [J], 梁月;曹向荣;李鑫;郭远强;;;;;
2.长柱金丝桃的化学成分研究 [J], 梁月;曹向荣;李鑫;郭远强
3.无柄金丝桃茎部的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J], 黄薇;刘芳;宋建平;胡晓旭;谭伟;杨敏;王红斌
4.匙萼金丝桃化学成分研究 [J], 刘健;肖朝江;张盼盼;崔淑君;李阳;姜北;;;;;;;;
5.川鄂金丝桃的化学成分研究 [J], 邓憬童;郝吉;马远任;周童曦;黄慧琪;王强;杨新洲;庞克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学_金丝桃果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金丝桃果
生态环境: 生于山麓、路边及沟旁,现广泛栽培于庭 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江 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 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金丝桃果
性味: 甘;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金丝桃果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主虚热咳嗽;百日咳。
金丝桃果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金丝桃果>>>
名称:金丝桃果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金丝桃果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金丝桃果
药材基源: 为藤黄科植物金丝桃 HypericummonogynumL.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ericum monogynum L.[H.chinense 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摘,鲜用或晒 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金丝桃果
原始形态:
金丝桃 半常绿小灌木,高约0.7-1m。全 株光滑无毛,多分枝;小枝圆柱形,红褐 色。单叶对生;无叶柄;叶片长椭圆状披 针形,长3-8cm,宽1-2.5cm,先端钝尖, 基部楔形或渐狭而稍抱茎,全缘,上同绿 色,下面粉绿色,中脉稍凸起,密生透明 小点。花两性,径3-5cm,单性或成聚伞 花序生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金丝桃果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金丝桃果
相关疾病症状: 百日咳、润肺止咳、润肺。
中药材:金丝桃果药用价值详解>>>
谢谢!
中片5,卵形至 椭圆状卵形,长约8mm;花瓣5,鲜黄色, 宽倒卵形,长1.5-2.5cm;雄蕊多数,花 丝合生成5束,与花瓣等长或稍长;子房 上位,花柱纤细,长约1.8cm,柱头5裂。 蒴果卵圆形,长约8mm,先端室间开裂, 花柱和萼片宿存。种子多数,无翅。花期 6-7月,果期8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贯叶连翘不同药用部位的总金丝桃素含量差异较大,叶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最高。
以芦丁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所测样品含量以J!!滇金丝
桃含量最高门.837%人 其次是地耳草门.643%L 最低是元宝草门.063
%人采用HP*C测定金丝桃昔的含量,进样量在0.101~2刀23Ug范围内峰
全面的评价了药材品质,本课题对样品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
TLC鉴别,总金丝桃素、总黄酮、金丝桃昔含量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及
成分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总金丝桃素的含量,贯叶连翘含量较高
(0.04041%),其次是扬子小连翘(0.04028%),最低为遍地金(0.02604
进行了金丝桃属药用植物分泌组织的系统研究,揭示出其分泌结构与分泌物质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属药用植物分泌组织主要类型的划分:一类是分泌和贮存二蒽酮金丝桃素类化合物的组织,多为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形成黑色腺体;另一类是分泌和贮存挥发油类成分的组织,是裂生性的分泌腔或分泌道,常形成半透明腺体。还观察统计了各类腺体的分布及在叶片上的大小、密度,结合紫外光谱,总结提出的金丝桃组和地耳草组植物不含金丝桃素、金丝桃素仅局限分布于贯叶连翘组和遍地金组的结论,具有典型的植物化学分类意义及药材品质评价意义。
【摘要】:
通过本草考证,发现唐宋以前金丝桃属植物黄海棠作连翘药用,宋代开始为木樨科连翘所取代。而金丝桃属药用植物应用有了新的发展,并逐渐独立为新兴药用品种。
调查研究了川产金丝桃属药用植物的资源概况,总结出川产5组22种金丝桃属药用植物的品种、分布及药用情况。
对川产4组7种1变种金丝桃属药用植物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inn、元宝草H.sampsonii Hance、扬子小连翘H.Faberi R.Keller、遍地金H.Wightianum subsp,wightianum Wall.ex Wight et Arn.、察隅遍地金H.wightianum subsp.axillare N.Robson、地耳草H.japonicum Thunb.ex Murray、金丝梅H.patulum Thunb.ex Murray和川滇金丝桃H.forrestii N.Robson的原植物、药材性状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出组间、种间鉴别特征。
面积值与进样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所测样品中贯叶连翘的含量远高于其
它种门.257%人其次是Ill滇金丝桃(.461o卜最低是元宝草(0.137%人
挥发油含量q定结果依次为)l!滇金丝桃、贯叶连翘、遍地金、金丝梅、察
隅遍地金和扬子小连翘、最低地耳草,与前文统计的透明腺体大小、密度
呈一定相关性。采清GC十S联用分析挥发油成分,并比较同一品种自采样
小鼠尾悬挂试验、强迫游泳试验,结果表明三者均可对抗小鼠的失望行为,
具有抗抑郁作用。并进行了上述药物及贯叶连翘总黄酮抗炎、镇痛作用的
药效学比较研究,采用小鼠扭体实验、热板实验、耳肿胀实验、大鼠足肿
胀实验及肉芽肿实验等药理实验方法,结果表明供试药物有明显的镇痛、
抗炎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品与市售品、种与变种、组间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从4组7种l变种金
丝桃属药用植物中共鉴定出117种化学成分,各样品间差异较大,同时显
示金丝桃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码分不具有典型的组间差异。
在形态学研究和化学研究基础上,对贯叶连翘及与之亲缘关系相近的
贯叶连翘组扬子小连翘、元宝草醇提物的抗抑郁作用进行比较研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