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方的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
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与学校文化
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与学校文化一、教育制度1.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美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美国实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3.英国的教育制度英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
4.法国的教育制度法国实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
5.德国的教育制度德国实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6.日本的教育制度日本实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二、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概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规章制度、校园环境等。
2.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
3.学校文化的作用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4.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的建设需要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
5.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校需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校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6.学校文化与国际理解教育学校文化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教育制度与学校文化的关系1.教育制度对学校文化的影响教育制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学校文化对教育制度的反作用学校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教育制度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教育制度与学校文化的互动发展教育制度与学校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各国教育制度与学校文化的特点1.中国的教育制度与学校文化中国重视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学校文化建设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美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与学校文化美国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学校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第十章近现代英国教育第一节近现代...
第十章近现代英国教育第一节近现代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一、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时期)(一)初等教育这一时期英国的初等教育主要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领导权掌握在教会手里,经费主要靠各种津贴和私人捐款。
1、教会初等教育(主体):教区学校、慈善学校2、个人/团体初等教育:免费学校、贫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星期日学校3、私立收费初等学校:妇女(媪)学校(Dame School)、普通私立学校(Common Private School)特点:①国家不关心教育;②办学条件差,教育内容简单;③教师不是专职;④教育对象主要是贫民儿童。
(二)中等教育教育机构:文法中学和公学☆公学(public school):英国专为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一种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
源出于中世纪的文法学校。
到17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文法学校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
学校自成系统,管理权为贵族和教会掌握。
不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多数收费昂贵。
主要招收经过严格的选择性考试的预备学校毕业生,修业5年。
教学内容上注重古典语言和人文学科,以培养升入著名大学的高才生,造就未来的领袖人物和学术人才为主要目标。
由于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培养的是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区别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故称“公学”。
(三)高等教育以牛津、剑桥为代表,注重古典文化,贵族性强。
经费宽裕,学术气氛浓厚,实力雄厚。
总的特点:国家对教育采取放任政策、教会渗透学校、学制双轨、通行初等慈善教育。
二、19世纪的英国教育(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一)国家逐步干预教育1、原因:①从经济上看符合资产阶级整体利益;②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③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主张。
2、历程:1807年,《教区学校议案》:在每个教区设立由国家管理的学校。
1833年,国会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拨出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首开政府通过拨款形式间接管理教育的先河。
西方教育制度
第二节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由于我国近现代的学制一直以西方为模版,所以我们先来看看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
总的来说,古代西方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近代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人类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推动了人类制度化教育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
当前,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正处于一个剧烈的变革时期。
一、西方古代学校教育制度(一)古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1、雅典的民主教育制度①0-7岁接受家庭教育。
②7-12(13)岁上音乐学校。
③12(13)-15(16)岁上体育(体操)学校。
④15(16)-18岁上体育馆学习:学习投标枪、驾御战车、角力等在当时十分重要的知识,为学生成为一名军人做准备。
⑤18岁以后上埃夫比学校学习。
雅典民主教育制度的目的在于培养民主的公民,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发达的智力,健康的体魄,多方面的兴趣,身心和谐发展等。
女子在家里接受教育。
以私立学校为主,学生上学要交纳一定数量的费用,只有部分有钱家庭的子女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2、斯巴达的军事教育制度①0岁以前就开始进行胎教:斯巴达非常重视胎教②0-7岁接受学前(家庭)教育。
③7-18岁上国家设置的寄宿学校。
④18-30岁接受长期的军事训练。
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的特征:教育由国家办理,禁止私人办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骁勇善战的军人,与雅典的全面发展教育有很大差别;男女接受同样的教育,对以后女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世纪的西方教育制度1、宗教教育宗教教育主要由教会学校进行传授,学习神学知识,其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并向群众宣传教义。
2、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公元十一世纪,一些大的主教学校和修道院发展成为大学,是古代西方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
比较著名的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
在学校组织上,中世纪大学分为两段(预备阶段和正式阶段)、四科。
预备阶段学习“七艺”,包括文学、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然后才能报考神学、医学和法学等科目,在入学年龄和学习年限上没有严格的规定,每科学习时间一般为5-7年。
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与发展
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与发展近年来,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发展模式在促进国家发展、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以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与发展为主题,讨论不同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体系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情况。
一、中国的教育制度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教育系统庞大而庞杂。
中国的教育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
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系统的基石,它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庞大而多样,包括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终身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概念,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发展差异明显;高考制度长期以来固化思维,高考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教育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一直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二、美国的教育制度与发展美国的教育制度是高度分散的,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育政策和规定。
美国的教育制度主要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其中公立学校是主要的教育提供者。
美国的教育体系包括12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方面,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样化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体系,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美国的教育制度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校外的实践经验和社会参与。
此外,美国的教育评价体系也相对灵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兴趣。
然而,美国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公立学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等教育费用昂贵,许多家庭难以承担;学生压力大,教育焦虑普遍存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政府一直在推动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第十章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
第十章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1.了解这一时期各国教育制度的特点。
2.了解17世纪至18世纪各主要欧美国各级教育及其管理制度的发展概况。
教学方法:讲授法历史法思考题:17-18世纪欧美各国教育发展的特点教学时数:4学时第十三次课(第二十五、第二十六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17-18世纪英、法、德各国的教育概况教学重点:从宏观上把握近代教育发展的共性、趋势以及教育在近代各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历史法教学过程:时代背景介绍:关键词: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工业革命,政治剧烈变革,纷纷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一、英国的教育初等教育在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之前,英国初等学校多具有宗教的和慈善的性质。
学校类型:教会学校、贫民学校、慈善学校特点:教育目的、内容中等教育英国传统的中等教育学校的类型有文法学校和公学。
1.公学特点是:(1)创立于14世纪,原由教会创办,且宗旨为公众服务,故名;后逐渐演变为为特权子女开设的纯私立性质的学校。
(2)此类学校规模不大,为单性别学校。
(3)经费来自学费及捐款,只招收预备学校学生。
(4)学制6年,课程以古典文及人文学科为主,注重培养绅士风度。
(5)素以教学质量高著称,毕业生多升入牛津、剑桥。
2.文法学校文法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罗马。
英国文法学校最早建于10世纪。
办学特点与公学相似,惟有各方面条件稍次于公学。
3.阿加德米17世纪60年代在英国产生的一种具有实科倾向的中等学校。
它吸取了英国文学家弥尔顿的理想,重视自然科学及外语课程,并用英语作为教学用语。
英国的各类中学与初等学校互不衔接,故英国学制属双轨制。
高等教育17世纪至18世纪末,英国高等教育仍通过中世纪建立的古典大学进行,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是特权阶层子弟。
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古典文科与神学。
17世纪末~18世纪初,也开设自然科学的讲座。
二、法国的教育17至18世纪教育概况这个时期的教育基本上是由天主教会控制的封建主义的教育。
西方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西方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近代以来,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最为
深远的教育模式之一。
这一制度的起源可追溯到16世纪初年,当
时欧洲的改革运动在文化和思想方面引起了重大变化,教育也成
为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学校教育制
度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制度的鼻祖之一,其主要特点包括统一课程、分级管理、科学评估等方面。
首先,西方学校教育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其统一的课程设置。
在
这一课程框架下,不同年级的学生都需要学习相同的知识点和技能。
这种模式相较于之前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了学科间的协调
与整合,避免了学生在不同学阶时因为学习的不同而造成的混乱。
其次,西方学校教育制度采用了分级管理机制,通过学生的年
龄或能力的大小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年级,在不同的年级中进
行教育。
这种分级机制除了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平等,还能
够帮助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组织。
最后,西方学校的教育制度注重科学评估,在每个学期结束时,通过考试、测试等方式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根据评估结果为学
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反馈和辅导。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方向。
不过,尽管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在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和争议。
例如,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容易出现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科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总之,西方学校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然而我们仍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当下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十章 美国近现代教育
(2)80年代中后期,美国教育为面向21世纪提出 了改革的新设想。1985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提出 著名的《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该计划包括总报告和五个专题报告。其总的指导思 想,是教育改革应以学科课程改革为重点,培养学 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以适应信 息社会的需要。
(3)80年代后期,布什总统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 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正式提出了面向 21世纪美国的教育战略和教育目标,并宣称,到 2000年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 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 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 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 育等。
18世纪初,许多城市兴起了私人学校,这些学校使 用英语传授现代外语和实科知识。在这种背景下, 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创办了第 一所文实中学。 该校不重拉丁语而重英语;不重古典课程而重实用 课程;不仅以富家子弟为对象,也招收中产阶级子 弟;既实施升大学的预备教育,又教给学生就业所 需的知识;不限于男生也招收女生;并且收费低廉。 文实中学的出现,是美国中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 段的标志,在此后一个多世纪里,它一直是美国中 等教育的主要机构,直到19世纪美国内战后才被公 立中学所取代。
(F.P.Graves,1919)
图5: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厨房学校”
(F.P.Graves,1919)
图6:创办于1635年的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F.P.Graves,1919)
这是美国最早的中等学校,后来成为哈佛学院的预 备学校。此后,拉丁文法学校就成为美国殖民地时 期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
现代西方文化教学大纲((本科)
《现代西方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现代西方文化3.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Western Culture4.课程性质:选修课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6.课程适用对象:全校所有专业7.总学时:36学时8.学分:2二、课程概述西方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与伟大的东方文明双峰并峙,共同谱写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
本课程从西方文化的滥觞说起,介绍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概况;民族与种族成分;历数西方社会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分析其文化的主要成就,其社会政治经济的特点,它的历史走向与前途。
并重点则在于讲授与分析西方文化的主要构成,包括它的自然科学、教育、法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历史与成就。
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世纪,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
而无论是参照、鉴别还是吸收,都必须建立在对外来文化的真正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
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是开设此课的最终目的。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它们的发生、发展、成就及文化特点。
三、学时分配建议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文化、文明,语种、语系,种族、民族的内涵;2.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历史及其它们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讲授学时:2主要教学内容一、西方与东方,文化与文明1.世界文化体系的划分2.“西方”与“东方”的范畴3.关于“文化”的定义4.文化体系的构成5.文化与文明六、关于“概论”二、欧洲的自然与人文环境1.欧洲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组织2.三大文明系统3.欧洲国家的种族和民族4.主要语种与语系5.欧洲国家的主要宗教及其分布三、部分西欧国家介绍1.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2.法兰西共和国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四、西方的重要构成:美国与加拿大1.美国的自然条件与民族2.美国的社会经济3.加拿大的历史文化第二章西方文化的起源及古典时代(上古时期5世纪)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地中海文明的起源2.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特性。
第十章_德国近现代教育
(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时期 (18世纪末—19世纪初)
(五)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 (二十世纪前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资产阶级镇压 了工人的革命运动,建立了资产阶级的 共和国,魏玛共和国。魏玛共和国期间 (1919年—1933年),德国学校进行了 改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复兴。 •主要措施如下:
1、行政管理和教育领导体制:根据 《联邦基本法》,实行地方分权制
•通过洪堡德改革,德国学校教育有了很大变 化,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四)教育上反复与倒退时期 (19世纪中叶—末叶)
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终于在 1848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但革命很快失 败,贵族东山再起,革命后建立起封建贵族 与资产阶级的联合政体。这个政体对已改革 的教育进行了摧残,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育 的封建性和宗教性,在学校宣传忠君思想和 宗教信条,取消了自然科学科目,致使德国 教育倒退回去一百年。 这一时期,教育具有明显的封建等级性。 •德国近代教育是在适应工业革命和在农业中 发展资本主义的“ 普鲁士道路 ”上曲折前进 的。
设立学校要经国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 接受政府的监督和观察。
在世界教育史上,德国最早实施强迫义务初等教育; 西欧教育史上,将学校教育的管辖权从教会转归国家的开端。
但是:
(1)教师地位低。由仆人、手工业者 (裁缝师、鞋匠)、残废军人等兼任; (2)学习宗教教义,读、写、算水帄低, 管理松弛,学生众多,质量低下; (3)男女分校,实行严格隔离。
第十章 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2、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没的历史发展过程。
3、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4、义务教育的特点教学重点:1、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历程2、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一)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但是,在教育学里,人们通常把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管理规则当作教育管理问题来专门加以论述,所以教育制度这个题目论述的重点便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二)教育制度的特点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相类似的特点,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1、客观性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教育制度的制定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但是,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某种教育制度的制定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举例说明)2、取向性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是有其一定的取向性。
任何教育制度的变革都可以说是重新对教育取向选择的结果。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制度的取向性主要表现为其阶级性,即教育制度总是体现着某一阶级的价值取向,总是为某一阶级的利益服务。
3、历史性教育制度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又是一种取向的选择和体现,而客观性和取向性的具体内容又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会有不同的教育制度,就需要建立不同的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的。
第十章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1
三、成了古典课程和现代 19世纪末,法国的中学形成了古典课程和现代 课程并行,以古典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导致 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 1902年,法国教育部门提出了中等教育课程的 1902年,法国教育部门提出了中等教育课程的 改革方案。改革要求同样重视传统智育目标和 现代科学教育目标,把传统学科与现代学科结 合起来。 改革强调古典学科和现代学科的传统和实用的 价值,以及二者的并行和相互补充。
《阿斯蒂埃法》 阿斯蒂埃法》
4.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补充初等 4.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补充初等 教育的普通教育、作为职业基础的各门学科、 教育的普通教育、作为职业基础的各门学科、 获得劳动技能的劳动学习。 获得劳动技能的劳动学习。 《阿斯蒂埃法》的颁布,使法国的职业技术教 阿斯蒂埃法》 育第一次获得了有组织的形式,成为一种由国 家管理的事业。该法在法国历史上又被称为 “技术教育的宪章”。 技术教育的宪章”
二、《费舍教育法》 二、《费舍教育法》
1918年制定,初等教育法 1918年制定,初等教育法 主要规定: 1.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 1.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 局的权限。 2.地方当局为2-5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规定5-14岁为义务教 2.地方当局为2 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规定5 14岁为义务教 育阶段;小学一律实行免费;禁止雇佣12岁的儿童做童工。 育阶段;小学一律实行免费;禁止雇佣12岁的儿童做童工。 3.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进入学校的年 3.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进入学校的年 轻人免费提供适当的学习课程、教学和体育训练,年轻人每年应在 继续教育学校中接受320个学时的学习。 继续教育学校中接受320个学时的学习。 意义: 1.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建立全国 1.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建立全国 公共教育制度,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方面迈进了一步,使国 民教育意味着14岁以前的初等义务教育。 民教育意味着14岁以前的初等义务教育。 2.调整了中央和地方教育当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初 2.调整了中央和地方教育当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初 等全国统一计划的可能性。 3.法案没有解决面向所有儿童的中等教育问题。 3.法案没有解决面向所有儿童的中等教育问题。
教育学第十章我国的教育制度与学制完整版PPT
第二节 我国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沿革 二、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学制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与沿革
• 1922年仿美国“六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三三”学制;
•时间长;
•又称新学制;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时间缩短;
壬寅 学制
癸卯 学制
壬子 癸丑 学制
壬戌 学制
1922年(旧历壬戌年),学校系统改革案颁布,称1922年学制,又称壬戌学制。 对高校的管理,由政府直接对学校实行行政管理,改变为通过立法拨款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 前段——基础阶段实行义务教育; 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 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是有其一定的取向性的。
癸卯学制:近代史上第一个实施的学制
1904年(光绪三十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因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
是我国现代学制之始。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学校系统令》,即 “壬子学制”。到1913年,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形成了一个新的
将以15年左右的时间来普及高等教育,然后再以15年左 右的时间来从事提高的工作。
பைடு நூலகம்
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
四、在校报上公开向我赔礼道歉,为我恢复名誉; 按教育程度划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 职业技术教育,又称职业教育,是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 业道德、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节:我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和中等教育 结构改革(了解) 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 二、我国的现行教育制度和学制 全日制中学的修业年限为六年,一般是初中高中各三年。 一、为我颁发毕业证、学位证; “两基”、“两全”、“两重”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与沿革 给田永本人的通知,也已经通过校内信箱送达到田永所在的学院。 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二、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制度 第三节: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自学) 优点: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学第十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高等学校的学制教学制度:是国家为了从组织系统上保证教育实施,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国家目的的教育方针、政策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
教育制度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的学制、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学制的建立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学制的建立须适应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国外高等学校学制概况:1.美国高等学校学制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为初级学院,毕业后可获得副学士学位,二级为综合大学和专业学院,毕业后可获得学士学位,第三级为研究院和高级专业教育,研究生可在不同的年限与水平上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日本高等学校学制分为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本科大学;3.法国高等学校学制,其高等教育机构有大学技术学院和高级技术员班、综合性大学、大学校(属长学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培养目标是工程师、具有商务及管理能力的企业领导人及其他各类专门人才);4.德国高等学校学制,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职业学校和专科大学,是非学术性的,另一类学术性的为多学科大学和工业大学。
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1.全日制高等学校,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高等学校;2.成人高等学校。
苏俄的副博士学位相当于各国的硕士学位第二节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招生制度:招生制度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中所拥有的权限,人才选拔的标准、形式和范围等。
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1.统一的入学考试方式;2.由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方式;4.直接从中学招生,不举行考试。
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1.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1997年全国本科院校全面并轨,实行收费制度;3.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
西欧各国近现代教育制度及实践
1958年的教育改革着重点放在了加强学校和生活的联系上,加强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
1966年,苏共通过《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
1977年12月,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
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1984年,苏联通过了《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
主要是富家子弟的升学预备教育
形式有私立教学机构:文法学校和公学、文实中学(也称学园、学院、专科学校)等。
高等教育的发展始于牛津大学的设立,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一直是英国高等教育的标志。
只有上层社会的青年才能进入这两所大学学习。
大学的教学以古典学科和神学为主,具有较强的贵族性。
19世纪
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喀斯特制学校。
由耶稣会创办的“耶稣会学院”占据了统治地位。
17世纪初成立的“耶稣基督圣乐会”是仅次于耶稣会学院的另一中等教育机构,重视法国史、数学、力学、地理、现代外语及拉丁文学习。
到18世纪共有大学22所,数量最多,其中巴黎大学最古老、也最保守;
由于重视商业,一些实用的技术专门学校和机构开始出现,如路桥学校、矿业学校、皇家军事学校、法兰西科学院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等。
18世纪40至60年代是殖民地大学迅速增加的时期,出现“巡回学校”。
在18世纪末,联邦新政府又开始了创办州立大学的尝试,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19世纪前美国高等教育尚未形成一定的体制。
19世纪
公立学校运动
1749年,富兰克林倡议建立实际的新型的中等学校——文实中学。
办学形式上,以私立为主体,公私皆有。
20世纪以来
西方近现代的教育制度
2. 考试制度 。 英国的考试制度是以1944年教育法所规定的 . 考试制度。 一套复杂、严格的考试制度作为基础的。这套表面上体现“教育 机会平等”的考试制度,实质上是英国实行“双轨制”的合法外 衣。它的主要内容有:十一岁考试。又称“11+考试”,并根据 3A(Age年龄,Abilty能力,Aptitude性向)分别纳入相应的中等学 校;60年代这一考试被取消,学生免试升入综合中学学习。十六 岁考试。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必须经过这种十六岁考试来取得相 应的资格。考试分两种:一种为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简称GCE考 试。考试成绩分普通水平和高级水平两种,只有通过普通水平和 高级水平两种考试的人才可进人大学或技术学院继续深造。另一 种为中等教育证书考试,简称CSE考试。大学奖学金考试和学位 考试。
世纪初至20世纪中后期 ㈣20世纪初至 世纪中后期 世纪初至 1.教育法案与教育改革。一战结束后,英国政府便力图改革 .教育法案与教育改革。 国民教育。在初等教育方面颁布了1918年的《费舍教育法》,创办 幼儿学校,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加强对童工的使用管理与教育。后 来又颁布了旨在改革中等教育的《啥多报告书》和《斯宾斯报告 书》,以及主要从理论上论证不同的儿童应进入不同学校的《诺伍 德报告书》等。这些法令、报告书有的虽未实施,但它们却反映了 英国教育制度的改革状况,对英国的教育制度有较大的影响。
3.中等教育的演进。英国的公学和文法学校两种传统的中等学校 .中等教育的演进。 已远远不能适应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文法学校 为顺应时代潮流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削减古典科目,增加实科课 程,扩大学校规模,给中层资产者子弟提供入学机会,改善寄宿制 度,允许最高年级实行学生自治等。但是,这些举措仍远远不能满 足社会发展对中等教育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关于教育的两次社会调 查。国会分别在1861年和1864年组织调查委员会对公学和其他的中 等学校进行全面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改革建议等。这一时期, 英国的技术教育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西方的学校制度
西方学校制度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西方学校制度进行概述。
一、学前教育西方学校制度注重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系统。
学前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技能、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为儿童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许多国家在幼儿园阶段实施免费教育,以保障每个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二、义务教育西方学校制度强调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逐渐延长至9年或9年以上。
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基本技能,为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西方学校制度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普通教育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战后,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四、高等教育西方学校制度中,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高等教育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
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西方学校制度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
社会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模糊。
六、学校制度类型西方学校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单轨制、双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单轨制是指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统一,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双轨制是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发展,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
分支型学制则是在单轨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置不同的教育路径。
七、国际交流西方学校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世界逐渐缩小,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西方的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一、古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一)古希腊的教育思想1、体现古希腊教育思想的两种典型模式:(1)斯巴达的教育(2)雅典的教育2、古希腊重要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认为美德的本质就是知识,美德来自教育.在教学上采用所谓“知识助产术”。
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把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程,扩大了教学内容。
他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把教育和社会、国家的问题联系起来,把培养执政者(哲学家)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其次是卫国者,再其次是劳动者。
提出了一个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学校制度。
重视学前教育。
(3)亚理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总结了古希腊的教育经验,探讨了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认为人的身心由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所构成,这三种灵魂的发展要依靠教育3、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启示(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也受到希腊人的很大影响,认为道德品质与人格的培养是教育关键的一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为国家和民族效力的人才。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目标应当培养雄辩家,雄辩家应该拥有各种重要的知识和掌握全部自由艺术。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雄辩术原理》在继承西塞罗雄辩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深化,并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了教育过程,并密切注意初等教育的大教育家。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一)中世纪西欧的教育模式中世纪西欧的教育是封建社会的教育。
影响它的突出思想是神学思想和世俗封建主观念,与此对应的两种教育,即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构成了中世纪教育的主体内容。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波及尼德兰(约当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英国等国家。
其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维多里诺、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法国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拉伯雷、蒙田、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
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
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
4.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三、近现代和当代教育思想(一)近现代教育思想的确立过程1、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思想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此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张,也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
所谓“泛智论”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这里的“泛”是指一切知识;第二层意思,“泛”是指一切人。
因此,泛智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他建构了一个统一的学制系统,从婴儿期开始到成年共二十四年,每六年一个阶段。
第一次建立了系统的班级授课制理论。
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2、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人类理解论》和《教育漫话》《教育漫话》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
绅士教育不能在学校中进行。
《人类理解论》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心如白板,理性与知识都从经验中来,另一个来源就是反省。
绅士教育思想是中世纪神学教育向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的转折点,开启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先河。
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和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把儿童从一个被动接受塑造的客体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
教育理论开始进入重视研究儿童的新时期。
4、要素教育思想瑞士的裴斯泰洛齐所谓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为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各科教学中,建构了要素教学法理论。
对后来的教学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5、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与《教育学讲授纲要》把“知”放在首要地位,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知”的基础之上,故称首先建立了以心理学和哲学为基础的教育理论体系,使教育学向科学化发展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构成传统教育特征的五段教学法就是他在《普通教育学》中建构的。
他首次把教学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提出了教学阶段论。
6、科学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宾塞。
《教育论》激烈地抨击传统的绅士教育。
有价值的知识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知识。
提出教育包含五方面的内容: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做父母的教育、准备做公民的教育、准备闲暇生活的教育。
科学知识有五方面的内容:生理学、解剖学;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社会学、力学等知识与读写算等技能;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音乐、绘画、雕刻等课程。
(二)现当代重要教育思想1、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产生的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是杜威。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2、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瑞士的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力是一种认知的结构。
美国的布鲁纳,1960年,《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主张早期教育。
用发现法。
对已有知识的发现也是一种发现。
就是老师不把现成的知识教給学生,学生不是接受老师給的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探索和发现来获得知识。
美国结构主义教育的另一种观点是以奥苏贝尔等人为代表。
认为教学的好坏不能依据教学方式来定,要看教学是否有意义。
3、一般发展的教育思想前苏联的教育家赞科夫提出。
所谓的“一般发展”包括人的完整发展问题,即学生的整个身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和体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其中既包括身体因素又包括心理因素,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
4、终身教育思想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终身教育的涵义即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整个一生的教育,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即在某年龄阶段的教育是由先前的教育所决定或影响的,又将对未来的教育起决定或影响作用;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以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
(三)现代教育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四、西方的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体制1、常见的初等教育学校2、常见的中学西方传统意义上的中学是所谓的文法中学(文法学校)综合中学、现代中学3、特殊中学——公学主要指英、法等欧洲国家的贵族学校,是专为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独立中等学校。
欧洲所有公学中以英国的公学最为典型的。
1382 年建立的温彻斯特公学是英国最早的公学。
至17世纪初,著名公学有9所:温彻斯特公学、伊顿公学、圣保罗公学、什鲁斯伯里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勒格比公学、哈罗公学、麦钦泰勒公学、查特豪斯公学。
公学在英国国民教育制度中自成系统,其培养目标是为牛津、剑桥等大学输送新生,因而具有大学预科性质。
所有公学都是单一性别的学校。
一般男校120人,女校80人。
4、扩充教育机构中六学院 (sixth form college)扩充教育学院五、西方高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古代的高等教育1、古代高等教育的最初形态——智者学派开办的学校2、专业高等学校的出现3、具有学术理念的古代高等教育机构——古希腊学园(二)中世纪大学的成立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2、中世纪大学形成的基本途径一条是由主教学校脱胎而成,这些学校往往有素负盛名的学者任教师,各地青年慕名而来,逐步发展为大学。
这种大学由教师掌管校务,称为“先生大学”。
另一种途径是以学生团体为中心,吸引名流学者前来讲学,也逐步发展为大学。
这类学校由学生管理校务,如教授的聘请,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等等,都由学生决定,称为“学生大学”。
3、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1)从组织上看,大学最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后来逐步成为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团体。
(2)中世纪大学享有许多特权。
(3)按领导管理体制不同,可以分成“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两种类型。
前者多由学生主管校务,后者多由教师管理校务。
(4)大学课程主要有文科、法学、神学和医学等,入学时间和学习期限上没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并初步形成学位制度。
(三)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建立1、建立的有利因素(1)17世纪后,以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为标志的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兴起和倡导“人权”的启蒙运动出现,使得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得以理性化和科学化地展开。
(2)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得大学管理能逐渐摆脱封建化和宗教性的约束。
(3)工业革命浪潮带来的社会财富也为大学教育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西方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完善的进程复习思考题1、古希腊教育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启示?2、古希腊罗马著名教育思想家有哪些?他们各自突出的教育思想是什么?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近现代和当代教育思想中影响重大的主要有哪些?代表性人物是谁?5、西方的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体制有什么特点?6、西方大学是怎样出现的?西方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