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势澹水水产品的养殖现状和竞争力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优势淡水水产品的养殖现状和竞争力分析

吴锐全,肖学铮,冯启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8613(2006)02-0011-04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根据广东省委《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粤发[2004]3号)的要求,2005年下达了编制《广东省优势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规划》的任务。《规划》把在我省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产品竞争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水产品,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水产品确定为广东省的优势水产品,其中鳗鱼、罗非鱼、虾类、加州鲈、桂花鱼、中华鳖等列为重点发展的淡水优势水产品。本文介绍上述几个品种的养殖现状和竞争力分析。

1 养殖现状

1.1鳗鱼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广东养鳗业发展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受经济效益驱动,各地纷纷上马养鳗场,造成鳗苗紧缺,价格攀升,最高时一尾鳗苗高达15~16元。由于养殖规模发展过快,产品过剩,导致恶性竞争,使进口国一再压价,商品鳗由每吨10多万元一度下降至2万多元,业界也因此遭受巨大损失。

鳗鱼市场以出口外销为主。前几年,外国提高了进口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我国部分养鳗场由于养殖过程用药不规范,使商品鳗出现药物残留,被拒绝进口,使以外向型为主的养鳗业遭受重创。近年来,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调控和管理下,鳗鱼养殖保持适度规模,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养鳗业也逐步走向成熟稳定。2004年广东鳗鱼产量6.78万吨,产值30.68亿元。

1.2罗非鱼

罗非鱼由于适应性广,苗种来源容易解决,养殖成本较低,加上肉质鲜美,无肌间刺,是上世纪6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品种,被喻为“穷人的鱼”。近年来,养殖罗非鱼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被欧美等西方人士称为“白色三文鱼”,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罗非鱼性成熟早,繁殖力强,当年的鱼就可达性成熟繁殖后代。为了解决罗非鱼无序繁殖而影响养殖的效果和产品质量,目前广东养殖的罗非鱼大都是经过选育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aurea)的杂交后代(单性)。

罗非鱼作为养殖对象具有以下优点:(1)广盐性,可在淡水、咸淡水和海水中养殖;(2)杂食性,饲料容易解决;(3)适应性强,对水中溶氧要求较低,适宜不同的养殖环境;(4)种苗来源容易解决;(5)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产量高。近年来,罗非鱼养殖在广东发展很快,成为除四大家鱼以外产量最大的品种,在茂名等地更是成为当地产量最大的品种。2004年广东罗非鱼产量43.96万吨,产值28.30亿元。

1.3虾类

淡水养殖的虾类主要有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和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2种。

1.3.1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又名凡纳对虾,原产南美洲一带太平洋沿岸水域,属广盐性海水虾类,可在含盐度5~50的水中生活、生长,也可以在纯淡水中养殖。如在淡水池塘中养殖,虾苗下塘前需要经过淡化处理。南美白对虾属热带虾类,不耐低温,其死亡临界低温为9℃,冬天需要保温越冬。

由于南美白对虾不但生长速度快,对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较低,而且壳薄出肉率高,肉质爽脆鲜美,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因此其养殖迅速发展。广东于1988年引进该虾试养并获得成功,之后其养殖在全国推广,养殖面积和产量迅速上升为虾类首位,其养殖技术也不断成熟,单产不断提高,近年发明的冬天塑料大棚养虾,延长了虾的生长时间,达到产品全年均衡上市、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2004年广东淡水养殖产量17.17万吨,产值48.05亿元。

1.3.2罗氏沼虾。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一种热带经济虾类,其特点是个体大,生长快。罗氏沼虾幼体阶段要在盐度8以上的海水中发育,变态后在淡水中生长、生活。罗氏沼虾是热带虾类,不耐低温,死亡临界温度是9℃,冬天需要保温越冬。

广东于1976年从日本引进罗氏沼虾,1977年成功孵出虾苗,分发全国各地养殖。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和改进,特别是研制出高质量配合饲料以及虾病防治技术的突破,使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不断成熟,近几年发明的罗氏沼虾冬天塑料大棚养殖,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但近几年由于南美白对虾的推广养殖,使罗氏沼虾的养殖面积和产量都有所下降。2004年广东产量3.15万吨,产值7.47亿元。

1.4加州鲈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原产北美洲的淡水河流、湖泊,是大型肉食性鱼类。加州鲈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出肉率高,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也适合外国人的消费习惯,目前有少量活鱼出口到韩国,可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

加州鲈为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广,广东1983年从美国引进加州鲈进行养殖。加州鲈个体大,生长快,喜欢在清澈的微流水中生活,能适应高密度的池塘养殖,但对溶氧的需求较高。近年来,加州鲈的养殖技术不断成熟,目前池塘养殖单位面积(1/15公顷)产量可达2吨以上。2004年广东产量9.48万吨(含少量鲈鱼),产值12.86亿元。

目前由于加州鲈人工配合饲料尚未完全成功,养殖加州鲈多以低值的海水冰鲜下杂鱼作饲料。这不但破坏资源,还污染环境,应加强对加州鲈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

1.5桂花鱼

广东养殖的桂花鱼学名鳜(Sinipercachuatsi),又称翘嘴鳜。桂花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

广东的南海经过几年的研究攻关,于1987年成功获得人工繁殖的桂花鱼苗。之后,逐渐摸索出一套完善的桂花鱼人工繁殖、苗种生产、成鱼养殖技术,桂花鱼养殖很快在广东各地推广,成为优势养殖鱼类。2004年广东产量9.02万吨,产值29.46亿元。

桂花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且食性非常特殊。鱼苗孵化后,即要吃食其他种类的活鱼苗,并终生都要吃食活饵,因此桂花鱼养殖的全过程要以不同规格的活鱼,主要是鲮、麦瑞加拉鲮等鱼类做饲料。桂花鱼养殖的不断发展,也促成了饵料鱼生产产业的形成。

1.6中华鳖

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又叫水鱼、甲鱼,是传统的名贵水产品,既是名贵佳肴,又有滋阴补血、清热消瘀等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华鳖驯化养殖获得成功。由于中华鳖市场价格高企,人们争相发展中华鳖养殖,池塘养殖、温室养殖齐齐上马。到90年代中后期,中华鳖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加上病害问题,导致不少养殖户亏本。近几年中华鳖的养殖规模得到控制,养殖技术更加成熟,注重生态健康养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2004年广东产量2.79万吨,产值9.57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