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的模式探析
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分析

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分析作者:路玉萍来源:《科技风》2022年第33期摘要: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
雷州半岛作为我国三大半岛之一,拥有十分丰富的红树林资源。
近年来,湛江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的保护,秉持着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了一系列雷州半岛生态修复项目。
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的提出,在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开发红树林的固碳能力,这也必将推动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固碳开发还是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赖于红树林植被的恢复,如何有效地恢复红树林,维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确保红树林湿地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发展问题。
本文围绕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价值、生态系统退化原因以及生态保护与恢复优化策略展开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阳春三月,雷州半岛生机盎然,红树林沿海岸线生长,中华白海豚逐浪湛江湾,珍稀鸟类在绿色钢厂筑巢安家,各地游客在菠萝之乡徜徉。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将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有效恢复红树林生态环境,加大红树林植被恢复力度,保护候鸟,并且利用生态资源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营造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但是,就在此前,雷州半岛沿岸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具体表现为红树林面积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缺失,使得雷州半岛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台风、雷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生态环境愈发脆弱,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差[1]。
基于此,湛江市党委政府大力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所谓湿地生态恢复主要就是指通过生态工程或者是生物技术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或者是重建。
致力于到2030年雷州半岛要建成结构合理、力分布均匀且生态功能稳定的红树林湿地发展体系[2],真正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GDP,让周围百姓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福利。
海域使用论证与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析

海域使用论证与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析袁道伟;于永海;张燕;林霞【摘要】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海域管理中的两项基本制度。
文章在阐述两项制度产生的背景、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着重归纳总结了当前在这两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国家海域使用审批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审批;海域管理【作者】袁道伟;于永海;张燕;林霞【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P7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简称“海洋环评”)与海域使用论证制度是我国海域管理中的两项基本制度。
海洋环评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侧重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环境的承载力、项目的可行性。
海域使用论证通过对申请使用海域资源状况、海域功能、区位条件、海域整体效益及国防安全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论证,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综合论证项目用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海域使用审批提供科学依据,是有序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保障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
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海域使用审批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正确处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实际工作中,在介入时机、替代性方案论证比选、经费支付途径等方面尚需改进,本文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意在对海域使用审批及管理有所裨益。
海洋渔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海洋渔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使海洋渔业实现了进步与发展,目前,我国的海洋捕捞产量已位于世界首位。
作为海洋产品核心生产国,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度捕捞致使鱼类资源面临枯竭等。
本文基于此类现象简单分析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并提出改善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渔业;管理现状;生态化管理引言: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为使海洋鱼类资源免遭破坏,基于生态化管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海洋渔业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科学管理方式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展开讨论的原因所在。
1.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1.1捕捞强度过大资源临近枯竭近海区域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资源日趋衰竭。
捕捞增产刺激了狩猎型的海洋渔业产业发展,使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流程失去秩序,资源生产率降低、品种退化。
比如渤海湾在六七十年代虾产量最高达四万吨,但过度捕捞导致其产量日趋下降,已濒临枯竭。
1.2生态污染严重海洋生态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让渤海、黄海等近海渔区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
其中海湾、河口等地区的污染情况更加严重。
举例说明某沿岸设有70多处排污口,每年约排放3亿吨污水与10万吨污染物,污染指数严重超标,海洋渔业濒临绝迹。
不合理筑坝、砍伐、围垦破坏了大量沿海区域的生态系统,导致海水倒灌[1]。
1.3管理手段与制度落后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由于缺少科学的管理制度,难以进行统一协调,不仅降低了管理效率还影响了渔业生产。
《渔业法》并未得到及时完善和改进,加上许多管理部门在进行执法时经常因为权利限制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比如,针对违规捕捞渔船罚款之后还可以正常捕捞的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
且陆上检查地点主要为冷库,忽视了码头、和水产市场等地点,执法工作不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
1.改善海洋渔业管理现状的策略2.1建立健全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已采取各类手段用于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工作。
浅山丘陵区“三仁”基地造林模式探析

浅山丘陵区“三仁”基地造林模式探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森林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纷纷开展了造林工作。
在浅山丘陵区,“三仁”基地中的造林模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那么,“三仁”基地的造林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
“三仁”基地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瑶琳乡,是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站,也是浙江省重点森林防火林带之一。
基地面积900多亩,林区无杂草、无森林病虫害,无人工养护的痕迹。
基地内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一个非常适合造林的地方。
1、选用适宜的树种“三仁”基地在造林时,选择的树种都是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
例如,常见的树种有樟树、杉木、马尾松、榉树等,这些树种的生长速度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强,适合在浅山丘陵地形种植。
同时,在树种的选用中也要考虑到植被的多样性,努力打造一个生态型的森林。
2、合理的造林密度在浅山丘陵区域因为水土流失的原因,造林密度不宜过大,这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生存。
在“三仁”基地的造林工作中,按照每亩200余棵的标准,间距适宜,保证树木之间的空气流通和充足的阳光照射,提高了树木的生长速度。
3、采用科学的管护方法“三仁”基地的管理采用了科学的表层清理、修剪、施肥、浇水、打药等管理措施,对树木进行全方位的养护,确保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不受病虫害的侵袭和环境的干扰。
同时,对于病虫害等问题的防治也要及时而有效的进行,提高森林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
4、倡导生态环保意识在浅山丘陵区的造林过程中,还要大力宣传环保意识,引导农民重视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环境保护。
在“三仁”基地,相关工作人员发放宣传材料,引导当地居民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并通过定期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教育等方式加强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宣传和普及,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积极开展。
三、总结浅山丘陵区的“三仁”基地,以其高效、科学、生态、环保、可持续的造林模式,推进了当地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
钦州、北海、防城三地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战略探析

钦州、北海、防城三地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战略探析钦州、北海、防城三地休闲渔业,是指以钦州、北海、防城三地海域渔业资源为依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需求,通过休闲与渔业的合理布局,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渔业有机结合为一体,实现产业的转换与结合,提高钦州、北海、防城三地地区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钦州、北海、防城三地地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产业。
其在我国还是新兴产业,我国的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发展水平较高,但其他地區发展较慢,其中在北部湾经济区更是最近几年才提出需要快速发展的产业。
钦州、北海、防城三地滨海地区、海域地处全球暖亚热带及热带地区,沿海地区为北海、防城、钦州三市,有着全国最为广泛的红树林海岸,沿海沙地与泥土的营养非常丰富,孕育了大片的优质渔业资源,浅海滩涂广阔,北海、钦州、防城三市半区临海,其水质肥沃,海洋生物品种繁多,适于各种鱼类繁殖生产,以红鱼石斑、马鲛、鲳鱼、立鱼、金线鱼等多种最为著名,为中国高生物量的海区之一,出产的鱼贝类有1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经济价值的60 多种。
1/ 6一、钦州、北海、防城三地经济区海洋休闲渔业发展现状通过对北部湾景区海洋休闲渔业的调查与走访,以及近五年的钓鱼经历总结,笔者认为休闲渔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生产经营型如钦州的茅尾海、犀牛角,北海的海村,防城港的白浪滩附近村落等,都是以生产经营为主,附带垂钓、观光、饮食、文化等功能。
北部湾渔场或养殖场蚝排、鱼排等以渔业生产为主,但在特殊时段开展以垂钓、观光为主的休闲旅游活动,以提高渔业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渔民收入。
(二)休闲垂钓型钦州港渔港码头、三墩、茅尾海码头,北海的渔港码头、渔村码头,防城港的白浪滩、金滩村落码头都有专门的垂钓船固定等待垂钓者出行,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模式。
休闲垂钓型特指以垂钓休闲为主要经营内容,包含聚会、游乐、观光、健身于一体的渔业休闲活动。
(三)观光疗养型如北海、防城、钦州各地沿海地区普遍开展的渔家游、渔村度假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的我国海洋渔业发展探析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实现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国海洋渔业;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总结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的我国海洋渔业发展问题,并探索性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渔业;发展正文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同时其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力强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大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生物种类,是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明显的大自然子生态系统之一。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状况的好坏,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国的海洋渔业。
随着我国市场中海洋渔业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大,海洋渔业生产活动泛滥,严重破坏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已经威胁到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因而有必要深入探讨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进而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总结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我国海洋渔业发展重要意义基础上,就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的我国海洋渔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探索性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一)生物多样性为海洋渔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是海洋渔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不论是食品、药物,还是各种工业生产原材料,可以说都可以通过海洋渔业发展来获得的。
就食品来说,虽然海洋渔业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总量还不到人类食品消费总量的2%,但是是鱼、虾、贝等海洋渔业产品却是人类所需动物蛋白的最重要来源之一;据研究,人类目前所消费的高质量蛋白质有近22%是来自于海洋渔业产品,在主要沿海国家,这一比例则更高;除了丰富的鱼、虾、贝等高质量蛋白海洋渔业产品,大量的海洋藻类植物也被人类直接食用,少量海洋藻类植物会被加工成饲料间接被人食用,据调查直接及间接被人类食用的海洋藻类每年有1亿吨之多;不论是被人类食用的海洋动物,还是被人类食用的海洋植,这都基于海洋生物多样性所赐。
探索EOD_模式导向下规划咨询前置策划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货币化转换的思路

252022年6月下 第12期 总第384期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1.基本概念EOD(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区营为支撑,以区城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
文章重点阐述如何能真正意义实现以EOD 模式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开发”的有效路径实现生态产品的有效货币价值。
2. EOD 模式的基本背景内涵与发展趋势2.1基本背景内涵2019年1月生态环保部、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EOD)模式和工业园区、小城镇环境治理托管服务模式。
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指出“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对于绿色环保项目的市场化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0年9月,环境部、发改委、国开行《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向各地区征集EOD 模式备选项目。
2021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会议提出“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要加快“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市场导向”,在绿色发展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性作用”和“各类市场交易机制的作用”。
2021年4月,环境部、发改委、国开行《关于同意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同意36个项目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
2021年10月,环境部、发改委、国开行《关于推荐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针对5项申报条件需同时满足,每省申报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个。
2025年高考地理鲁教版配套复习课件 第2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产业优势
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 汇集于此;农业产业基础好
人力资源优势 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市场广阔 人口密集、城市众多
(3)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措施
战略方向
具体措施
建设沿江绿色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生态廊道
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
②说明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 产业转移的意义。 提示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 转移,可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使长江经济带成为 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③根据上海市和云南省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等现状,对两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提示 上海市和云南省之间要建立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加大金融合作创新力 度;打破区域性市场壁垒,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 化配置;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 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试点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包括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 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发 展海洋经济等 将海洋作为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和抵 御海上军事冲突 将海洋作为科学实验基地,以认识海洋自然规律等 包括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
填图绘图·再实践 在下图空格中填写适当的词语。
(1)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 有利条件是( A ) A.行政管辖关系 B.经济发展水平 C.风俗习惯差异 D.人口规模结构 (2)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 C ) A.单核多中心结构 B.双核多中心结构 C.多中心网络结构 D.核心边缘结构 (3)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 D ) A.旅游观光 B.生产加工 C.消费市场 D.对外联系
遥感技术及其在海洋测绘领域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在海洋测绘领域中的应用摘要:遥感技术是随着航空摄影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空间探测技术,目前在海洋测绘领域中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
海洋遥感测绘技术的专业性比较强,需要做好深层次分析与探索,才能够保证这项技术发挥预期效果。
该文先阐述海洋遥感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优势,接着结合海洋测绘领域的实践经验,立足于海洋滩涂、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要素观测、海洋活动监测、海洋动力监测和海洋灾害监测等多个方面,探讨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内容,最后分析遥感技术在海洋测绘领域中的应用保障措施。
关键词:遥感技术;海洋测绘;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海洋监测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海洋测绘工程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同时整个行业领域也涌入了较多新技术。
由于海洋测绘的工作范围比较大,并且测绘过程中也缺乏立足点,在很多时候都是使用无人机、无人船等工具协助测绘,或者直接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
遥感技术应用到海洋测绘领域以后,可以显著提高海洋测绘工作的综合效率,并较好降低了海洋测绘的难度与成本,有效增强了测绘数据的精准度。
通过使用高质量的遥感技术,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海洋测绘数据,给后续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撑。
下面也以此为切入点,谈一谈遥感技术在海洋测绘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1遥感技术特征分析遥感技术一般指的是对地的空间遥感,它是由无人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不同的工作平台,利用相应的传感器装置,利用地球的电磁波信息,进行相应的探测,通过信息传输、信息处理、解读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地球及环境的勘探。
它具有如下特征:(1)获得大量数据信息的能力。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在10公里的高空、910公里的地面卫星,以及30,000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卫星影像。
(2)能够反映地形的变化。
利用遥感技术对同一地区进行周期性、重复性的观测,不仅能有效地获得遥感资料,而且还能对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天气、自然灾害、军事目标的监测。
(3)快速获得情报。
海洋科学论文

海洋科学论文海洋及其丰富的各类资源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海洋科学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海洋科学论文篇一浅析海洋功能区划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工业革命以来,人口的激增和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对于陆地的开发使用日益过度,资源与环境的各种问题暴露无遗。
于是人类的视野和活动领域开始转向海洋以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豍面对我国如此富饶的海洋资源我们如何在发掘其潜力的同时避免破坏,理念的创新和制度的改革必不可少。
关键词海洋功能区划区划现存问题区划建议作者简介:王广卉,大连海事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166-02一、海洋功能区划的概念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是我国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并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海洋管理制度。
国家海洋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于1989年~1993年和1998年~2001年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海洋功能区划工作,1982年通过、1999年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条对海洋功能区划作了原则性规定。
1999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对如何划定和管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作了具体规定。
《海域使用管理法》针对我国海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秩序混乱等现象,在第二章中专门规定了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豎为了合理使用海域、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于2002年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而划分的不同的海洋功能类型区,用来指导、约束海洋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保证海上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同时,海洋功能区划又是海洋管理的基础。
二、规定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因(一)我国海洋的可利用性海洋“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为国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包括生物、矿产、航道港口、海水、旅游等多种重要资源。
海洋生态环境工作总结

海洋生态环境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
严重的挑战。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问题已经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各国加强了海洋环境监测和调查工作。
通过对海洋水质、海洋生物种群
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调查,及时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各国加强了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通过划定海洋保护区、禁渔
区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了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保护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此外,各国加强了海洋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
通过加大对海洋污染的治理力度,减少了海洋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进行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恢复了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促进了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总的来说,各国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好我们共同的海洋家园。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制定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标准的思考与建议

2019年9月第9卷 第5期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ChineseFisheryQualityandStandardsSep.2019Vol 9 No 5DOI:10.3969/j.issn.2095-1833.2019.05.008科学制定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标准的思考与建议韩刚,许玉艳,刘琪,房金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1)摘要: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建设现代化水产养殖强国,是当前我国渔业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
渔业标准化作为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加快渔业标准建设,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本研究通过探析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内涵和意义,结合渔业标准发展现状,探讨了加快渔业标准建设对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对进一步加快水产养殖业绿色标准建设进行了展望,旨在推动渔业标准建设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融合推进、协调发展,促进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5):55-60]关键词: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标准;渔业;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833(2019)05-0055-06收稿日期:2019-05-28;接收日期:2019-08-07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F0213604);农业行业(水产)标准制定和修订管理(2130109);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资助(CARS 48)第一作者:韩刚,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hangang@cafs.ac.cn通信作者:房金岑,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渔业标准制修订,fangjc0915@sina.com 当前,中央已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绿色发展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2019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我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发布时间:2021-05-17T07:33:41.92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8期作者:李学峰桑新春[导读] 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于2011年正式宣布设立,由我国政府出资,基金来源全部为中央财政拨款,总规模为30亿人民币。
基金旨在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海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海上和平稳定,维护我国根本利益和海洋利益的基金平台。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摘要:近年来,通过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中国-印尼海上合作基金与国-南海海上合作基金的合作实践,极大促进了我国与东盟各国在海洋领域的交流合作,在海洋减灾防灾与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主要对我国与东盟国家间开展的三个主要海上合作基金分别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运行模式与资助范围。
接着,文章分析了我国海上合作基金在申报主体、项目多样性、东盟方参与度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中国-东盟;中国-印尼;中国-南海;海上合作;基金1.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于2011年正式宣布设立,由我国政府出资,基金来源全部为中央财政拨款,总规模为30亿人民币。
基金旨在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海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海上和平稳定,维护我国根本利益和海洋利益的基金平台。
(1)运行模式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由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管理。
1)外交部职责:会同财政部研究确定基金使用方向和资助领域,制定基金资助项目规划;会同财务部组织项目申报;会同财政部对申报项目进行政治外交综合评估,建立项目库;与财政部共同确定年度资助项目方案,联合发出立项通知;参与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专业评审;与财务部会同有关单位开展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估。
桑沟湾海带标准化养殖模式的优势探析

第41卷 第5期 渔 业 科 学 进 展Vol.41, No.5 2020年10月Oct., 2020* 十三五“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0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6185)、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养殖容量评估与管理岗位(CARS-49)和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7YFE0118300)共同资助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2019YFD0900803), General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1876185), Capacit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Post of National Shellfish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CARS-49), and Key Project of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mong Govern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YFE0118300)].①通讯作者:房景辉,副研究员,E-mail:**************收稿日期: 2019-06-25, 收修改稿日期: 2019-07-13DOI: 10.19663/j.issn2095-9869.20190625001 /房景辉, 蒋增杰, 蔺凡, 高亚平, 方建光, 张鹏, 郭智俐, 杜美荣, 孟珊. 桑沟湾海带标准化养殖模式的优势探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41(5): 134–140Fang JH, Jiang ZJ, Lin F, Gao YP, Fang JG, Zhang P, Guo ZL, Du MR, Meng S. Analysis on the advantages of standard kelp long line culture in Sanggou Bay.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2020, 41(5): 134–140桑沟湾海带标准化养殖模式的优势探析*房景辉1①蒋增杰1 蔺 凡1 高亚平1 方建光1张 鹏2 郭智俐2 杜美荣1 孟 珊1,3(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71;2. 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 威海 264209;3.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摘要 针对桑沟湾养殖海区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的超容量养殖现象,研究了该海区中标准化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的海带生长差异。
流域治理引入PPP模式探析※——以广西省南宁市那考河建设项目为例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合约的最优设计研究”(09YJA790010)。
收稿日期:2016-09-12作者简介:周孝(1988-),湖南益阳人 ,博士。
一、项目概况那考河项目是广西省南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中的重点示范项目。
该项目工程区总面积71.9公顷,全长6.35公里,通过流域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水岸复兴,打造那考河中游一体化景观,提升水清、岸绿、景美的南宁宜居城市形象。
为提高项目建设进度,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南宁市政府决定采用PPP 模式实施(这也是我国首个流域治理PPP 项目)。
经过竞争性磋商采购,北京排水集团(以下简称“北排集团”)以社会投资人的身份中标。
中标后,北排集团与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联合成立了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承担那考河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总投资为11.9亿元,项目特许经营期10年(包括2年的建设期和8年的运营期)。
整个项目包括河道整治、截污治理、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厂、沿岸景观、海绵城市、信息化工程等7个子工程。
二、治理模式比较分析(一)流域治理与厂网一体化经营第一,地理范围不同。
厂网一体化经营所涵盖的地理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城市规模与排污管网设施的建设方式;流域治理的地理范围取决于流域本身所涉及区域的大小。
相比较而言,厂网一体化经营的范围存在着上限,不会超出某一城市的边界。
而流域治理在地理范围上的上限并不明确,既可能是那考河这种小范围流域,也可能是长江、淮河等涉及多个省份的全国性流域。
第二,业务范围更广。
厂网一体化的主要业务是处理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并尽可能实现中水回收利用。
而流域治理除处理污水外还涉及与水环境有关的各个方面,包括水土保持、环境优化和改善、水循环利用等。
换句话说,厂网一体化经营的目的是事后解决污水,而流域治理则包含主动性的事前保护与处置。
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作者:黄秀蓉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6期黄秀蓉摘要:海洋生态补偿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协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一种手段,时下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和海洋资源的产权问题。
本文阐述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公平、效率和政府市场社会调控调节相结合等四大原则下分析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现状及其问题,并就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观点。
关键词:海洋生态补偿生态系统海洋资源开发经济效益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期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与环境法律制度变革”(编号11JJD820001),福建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整体性法律治理下的海洋生态补偿(No.FJ2015JDZ008)”的阶段性成果。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任何资源的使用都应该具有明晰的产权,确定权益责任主体将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类似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对于丰富的海洋资源必须要有明晰的产权,以便我们更好的保护海洋生态,更好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海洋生态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只是较小的一部分,发挥出来的效果作用毕竟有限,但是要突破其有限的承载力度后果将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延缓经济发展的进程。
考虑到这一层面就需要将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海洋资源开发的速度协调一致,利用丰富的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而不破坏生态。
对海洋资源开发中产生的外溢效应,作为海洋资源的管理者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补偿手段,具体就是要充当法官的角色,权衡利益双方得失,以第三方来实现资源开发中的公正公平,切实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落到实处。
一、海洋生态补偿含义界定及其必要性海洋生态补偿是指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协同保护海洋生态的一种手段,由政府调控、市场社会调节等方式依据相应标准给予相关利益者给予经济相关的利益填补的制度安排。
其制度安排是根据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现状来制定的,目前制度的设计主要是解决以下的两大现实问题。
天祝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模式探析

第19卷 第4期环境研究与监测2006年12月调查研究(20~23)天祝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模式探析王淑娴(天祝藏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甘肃天祝 733200)摘要:根据天祝藏族自治县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认真分析了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探析了天祝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法制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生态移民,加快小城镇建设等保障措施,以确保天祝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稳步推进.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模式;探析;天祝县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G)06060(2006)04200202041 地质、地貌、气候特点及社会发展状况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甘肃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黄河流域中上游,东经102°01′~103°40′.北纬36°30′~37°35′之间,属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是一个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的生态林业大县,海拔高度在2040~4873m之间,以乌鞘岭为界,岭南为黄河流域上中游生态区,岭北是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内陆河域石羊河水源涵养林区,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3℃,年降水量265~630 mm,且多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1600m m,是一个比较干旱的高寒区.县域面积7149km2,其中草原面积3912km2,森林覆盖面积1869km2,是河西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工农业生产的命脉.天祝县行政区划为8镇12乡,居住着藏、汉、土、回、蒙古等22个民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县,总人口21.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3万人,农村人口17.69万人,人口平均密度0.03人/km2.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生产总值8.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9亿元,第二产业3.7亿元,第三产业2.8亿元.就天祝县经济结构来讲,农牧业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工业、旅游业、养殖业和第三产业发收稿日期62623作者简介王淑娴(6),天祝县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从事环境保护监督与管理工作展迅速,主要行业有:冶金、建材、煤炭、化工、食品等.2 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2.1 生态环境问题2.1.1 草原植被大量开垦天祝县草原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4.7%,主要有草原草场,山地草甸草场、灌丛草甸草场、疏林草甸草场,高寒草甸草场5种类型,其中以灌丛草场所占面积最大,占整个草原面积的33%.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草原的干扰程度逐渐增大,草原退化现象日益严重.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县草原仅有轻度退化面积8.13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20.78%,到20世纪80年代初,退化草原面积已经占到草原总面积的30.11%,其中轻度退化面积3.54万hm2,中度退化面积0.51万hm2,重度退化面积0.59万hm2,沙化、碱化面积8.6万hm2,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牧草产量下降30.4%,牧草覆盖度下降11.11%,高度下降41.7%,草原退化对天祝畜牧业发展及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1.2 水土流失严重据文献记载,历史时期天祝的森林覆盖率为40%~50%,但是,多年来由于大力发展农业、牧业、过渡开垦以及农林牧用地结构不合理,加之本区域降水分布不均匀,致使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特点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导致农业生产大起大落,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虽然经过近几十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建设,植被覆盖率有一定:20002.:198-.上升,但森林覆盖率仍很低,覆盖率低的森林和草地难以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生态环境功能低下.2.1.3 水资源严重匮乏据天祝县水务部门水文资源表明,天祝水资源严重匮乏.天祝属高原干旱地区,旱灾是多种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强烈和最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过境水量相对丰富,但过境河流蛰居深谷,而耕地普遍分布于地形极度破碎的高处,大大增加了对过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灌溉难度,降水除少部分利用外,大部分以地表径流流失或以无效蒸发而损失.水资源匮之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1.4 资源破坏严重天祝资源相对丰富,但资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破坏严重,原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已在减少,有些已经灭绝和面临灭绝.据天祝县环境统计年报报表及县农业普查结果表明,废水、废气、酸雨、噪声、固体废弃物、农药残留、地膜残留等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较差.2.1.5 人口剧增及过渡开采天祝生物、矿产、土地和旅游资源丰富,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而且,特有性高,天祝的白牦牛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但随着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牲畜数量增加及过渡开发,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的极度消耗,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超负荷的人口,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如2002年6月7日的特大洪灾,就是草原超载放牧,过渡开垦宜林地、多林地,及乱砍滥伐,致使林草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功能衰退,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恶化,珍贵药用野生植物数量锐减造成的.2.2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2.2.1 自然因素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着人均占有资源量少,历史欠帐多及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客观的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使得该区为同纬度地区中降水量较少,散失量较大,较为干旱的脆弱地带.同时这里还处于西伯利亚的蒙古高压反气旋中心,频繁的强风对风蚀土壤提供了动力,加大了对土壤的侵蚀.2.2.2 人为因素()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念极大地影响着人们,认为人类借助知识技术将无所不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失调,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自然环境的恶化,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把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内容和目的.过分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缺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采取掠夺自然资源的方式发展经济,造成自然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2)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天祝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总体承现“资源型、数量型”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主要是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重速度,轻效益,忽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依赖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来维持经济的增长,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如管理落后、重复建设、乱占滥建、大水漫灌现象十分普遍.(3)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律认识不足,政策措施不到位.生态环境涉及人口、经济、资源和社会各个领域,具有其内在规律,只有科学认识和遵循其规律,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获得长期稳定的良性循环.但由于对天祝县生态环境规律及特点的研究认识不足,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未能从其区域性特征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违背了生态规律,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4)市场机制和公共参与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中,目前,主要依靠政府单一力量,引导、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的机制尚不完善,市场资源基础性配置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全社会对生态环境投入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5)生产技术落后,造成环境资源的过渡消耗和浪费.由于经济欠发达,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低,不少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仍沿用陈旧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较慢,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现象比较严重.(6)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国家虽然制定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但配套的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缺乏,不能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向纵深发展的要求.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对哄抢滥采资源,滥捕滥猎珍稀动物、任意排放污染物等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单位制裁不力,难以制止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投入不足由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困难,加之认识水平不到位,财政投入偏低,同时,多渠道筹资机制尚未形成,资金不足,已经形12第4期王淑娴:天祝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模式探析17.成了先开发、后建设,先污染、后治理的现实,更增加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3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基本思路3.1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摒弃传统的发展观,代之以可持续发展观,树立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资源规;转变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错误观,树立经济利益与精神文化需求相统一的观点;转变征服自然的错误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自然的自然观.3.2 坚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从天祝的整个生态环境状况看,既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同时又具有局地生态环境尚未恶化的现实.应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态度,改变重建设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边建设边破坏,先破坏后建设的观念和做法,抛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一方面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采取诸如四退三还(退耕、追牧、退居、退矿、还林、还草、还植)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措施,充分发挥生态建设的效益,对尚未恶化的生态环境以预防为主,杜绝新的破坏.3.3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是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因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往往是人民生活非常贫困的地方,由于生产方式落后,人地矛盾尖锐,人们为了生存,不断掠夺式地进行生产,这样必然会导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难以协调,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因此,应研究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结合点,打破恶性循环链条,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双赢”.3.4 正确处理好环境、资源和人口之间的关系要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源节流,认真搞好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综合利用先进的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要用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工作,推进土地、生物、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及人文资源的纵深开发,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相协调3.5 加大力度,全面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主要组织形式,全面加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发的力度,带动和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根植于农业,立足于资源,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型、生态环保型、清洁生产型的产业和项目,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统一,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6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实施综合治理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根治水土流失这一顽症,必须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①全面实施坡改梯工程.针对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的现状,对25°以下的坡耕地全面实施坡改梯工程,使其成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再通过科学种田,就可以一方面夯实农业的生态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②实施退耕还草工程.针对天祝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土地面积广,绝大多数是坡耕地的自然现状,在实施坡改梯工程保证基本农田以后,对25°以上的坡耕地和其他的耕地完全可以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天祝非常适合优质牧草苜蓿的种植.发展草产业同时还可以发展舍饲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样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③大面积种植耐旱的草灌木.对于荒山荒坡,可以通过兴修梯田,然后种植耐旱的柠条、沙棘等草灌,这是因为一方面柠条根系发达,能够从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叶面小,并且有蜡质,蒸发量小,所以草灌能在干旱环境中生长.只要把反坡梯田与柠条结合起来,完全可以实现郁郁葱葱的青山,最终实现恢复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的生态植被.④实行封山育草.对于部分荒山荒坡进行治理,如果资金有限,完全可以采取封山育草的办法.禁止放牧,禁止铲草皮等破坏植被的行为,依靠自然的力量,同样可以起到恢复植被的目的.⑤管护措施是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得以长期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政府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但政府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必须要调动社会的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管护工作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或通过产权转让,使投资者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受益,保证“建”、“管”结合,巩固建设成果.3.7 生态环境建设要做好规划,实现整体的生态效益 针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国家投资少的状况,一方面退耕还林的面积零星分布,对改善局部的生态环境效果并不明显,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走上良性22环境研究与监测第19卷.循环的轨道难度很大.因此,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应做好规划,整体推进,依托该地区现有的林地,由其边缘向周围扩散,或者以该地区海拔较高,相对较湿的山区向周围整体推进.4 保障措施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意识要从根本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恶化,就必须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法律、道德、审美、责任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守法、求真、扬善、致美、优惠、参与”等意识,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增加生态环境与建设相关的栏目,让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理念,贯穿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化综艺、体育活动之中,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组织专题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借此,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4.2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一方面,依据《立法法》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3 努力增加资金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投入,天祝县环保欠帐多,既要偿清旧帐,又要支付现实之需,资金需求量大,因此,在国民经济实力渐增的条件下,应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要研究新思路,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用于生态环境建设.4.4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科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加快建立天祝县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体系,不断深入研究生态规律,搞好资源状况摸底调查及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规划.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吸收、消化、创新、利用,为天祝环境保护建设服务.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作保证,而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力发展科教事业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4.5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关闭浪费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采用低能耗,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同时,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三同时”制度,要把环境容量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实现“以新带老”,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少.4.6 建立政府、行业、全民共同发展环保的格局首先,政府部门要把生态环境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能,真正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落到具体的经济工作中.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其次,应充分发挥行业的自律自觉作用,根据本行业特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第三,确立公众环保主体地位,引导其参与环保活动,广开渠道,建立健全举报、听证、信访、监督等公众参与制度,确保公众参与的实现.以上三点相结合,把单一的政府发展环保的格局变为政府、行业、全民共同发展环保的格局.4.7 树立绿色文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的文明,绿色产业是新世纪的新兴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绿色食品产业和清洁生产等门类,天祝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我县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4.8 实行生态移民,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县有农业人口18万左右.而且居住过于分散,应该运用生态移民的方法创造生态无人区,在小城镇周围实行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发展特色种植、特种养殖和第三产业,既改变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同时,也可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效益的“共赢”.32第4期王淑娴:天祝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模式探析。
浅山丘陵区“三仁”基地造林模式探析

浅山丘陵区“三仁”基地造林模式探析一、背景介绍浅山丘陵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由于长期的人为开发和自然环境恶化,浅山丘陵区的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植被退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改善浅山丘陵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水源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浅山丘陵区的造林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浅山丘陵区“三仁”基地的造林模式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借鉴的样本。
二、“三仁”基地概况“三仁”基地位于浅山丘陵区,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一个理想的造林区域。
基地总面积达到了1000亩,其中有大片的荒山和荒地,地处人迹罕至的村庄附近。
基地的周边山体植被较为单薄,水土流失严重,是急需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
三、“三仁”基地的造林模式在“三仁”基地实施造林工程时,采取了综合性的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 种植适地树种“三仁”基地根据当地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科学选取适地树种,包括杉木、马尾松、柏树等常见的树种,并结合土地的局部特点,合理配置树种的比例和种植方式,以保证造林效果。
2. 引进先进技术在造林过程中,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采用了大面积机械化种植和护林的方式,有效提高了造林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保证了造林质量。
3. 实施生态管护为了保证造林成活率和发育质量,尤其是对于新种植的树木,进行了精心的生态管护工作,包括定期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促进了树木的生长。
4. 发展生态旅游除了进行传统的造林工作外,“三仁”基地还积极拓展生态旅游业。
在基地内部建设了生态园林和生态观光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提高了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模式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地的造林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 增加了森林覆盖率通过“三仁”基地的造林工程,使得基地原来的荒山和荒地得到了有效的改造和利用,大幅度提高了基地的森林覆盖率,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EOD模式在海洋环境综合治理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EOD模式在海洋环境综合治理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刘林;代晓松;张永强
【期刊名称】《建筑经济》
【年(卷),期】2024(45)1
【摘要】海洋环境治理与开发是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针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商业模式创新不足、陆海统筹缺乏系统性等核心问题,提出导入EOD开发模式开展规划策划、生态本底修复,导入绿色低碳产业等实现政企各方合作共赢的实施路径,并总结了典型项目的成功经验,希望为EOD模式在海洋环境综合治理与开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98-104)
【作者】刘林;代晓松;张永强
【作者单位】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F124
【相关文献】
1.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与传统模式实施方式差异性分析——以湖南省某试点项目为例
2.浙江省推进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3.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南省试点项目为例
4.关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实施的探讨
5.EOD模式在城市片区开发中的实践探析——以重庆某试点项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国际海洋 环境 保 护方 面 ,区域 法律 制度 最 先进 。联 合 国环 境 规划 署 在 区域 海 洋项 目中明确 指出 “ 区域 海洋 被 认 为是 生 态 系统应 受 保 护 的海
奠 定 了客 观基础 。
1 . 2 区域沿岸 国家 的共 同利益
海洋 环境 保 护 的 国际法 之所 以能在 近些 年 获
缘地 带 , 所 以海洋环境 问题呈现 出极 为显著的
区域 性 特征 ,区域 海 洋环 境 保 护 的 国际法 就应 运
而生 了
1 区域海洋环境保护 的基础
1 . 1 相对独立的生态 系统
从 整个 地球 来 看 ,占据地 球 表 面 7 0 %多 的海
1 . 3 国际义 务的履行
越来 越 多 的环境 问题 在范 围上 是 地 区性 或全 球性 的 ,因为 它们 影 响着 共 同的 国 际领域 ,这就 要 求 国家 问通过 广泛 合 作 和 国际组 织 采取 行 动 以
污染中进行合作 的协定》 ( 简称 微 恩协定》 ) ,
其 目标是使受威胁 的国家具备单独或共 同反应能
力 ,协定要求相互通报情况和制定干预方案 ,这 样可 以使 国家迅速反应而且成本较小。 徽 恩协
( T i r l a t e r a l Wa d d e n S e a G o v e r n me n t a l C o u n c i l )。
2 保护北海环境 的不 同模式
2 . 1 《 波恩协 定》
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最早 出现于北海 。北海是
世 界海 上 交 通最 繁 忙 的地 区 ,托 利 ・ 坎 永 号 事件 发生后 ,北 海 国家首先作 出了反应 。 1 9 6 9年北 海 沿岸 国签 订 了 i 芏处理 北海 油类 和 其他 有 害物 质
2 0 0 2年 , 沃 顿 海 论 坛
( Wa d d e n S e a F o r u m,
WS F ) 成 立 ,论 坛 为 三 国关 注 并致 力 于促 进 沃 顿
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提供 了一个独立
的平 台 ,包括农 业 、能源 、渔业 、工 业 和港 口部 门 的代 表 ,可 以整 合跨 部 门 的资源促 进 环境 上友 好 、经济 上可 行 、社会 上可 接受 的战略 、行 动 和 技术 的实施 。
及程序时 ,应在全球性的基础上或在区域性的基
础 上 ,直接 或通 过 主管 国际 组织进 行 合作 ,同时
考虑到 区域 的特点。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制度恰恰
可 以建立 起前 述公 约 中规 定的 区域 I 生 合作。
早在 1 9 7 8 年 ,荷兰 、丹麦和德 国就建立 了
沃顿海保 护 的三 方合 作机 制 以加 强对 沃顿 海 的保 护 。 为 此 专 门 成 立 了 沃 顿 海 三 方 政 府 理 事 会
洋 是连 为 一体 的开 放 系 统 ,和 整个 地 球 的环 境相 互 影 响 。但 从 区域 视 角来 看 ,很 多 特定 区域 的海 洋 环境 又 是 自成一 体 的 ,形 成 了各 自独特 的 、复 杂 的海 洋 生态 环境 系 统 。在 这个 系 统 中 ,从初 级
谋 求共 同的利益 ,海洋环境 的保护 问题 尤其如 此 。为此 ,多数海洋环境保护公约都有关于国际 合作 的义务规定 。如 1 9 8 2年 合 国海洋法公
展迅速,海洋环境问题最为严重 的区域都集 中在
河 流 的人 海 口 、封 闭 与 半 封 闭 海 域 及 大 陆 的 边
活动的集 中程度都 比较高 ,用于 国际贸易的国际 航线与港 口都增加 了海洋环境的环境负担。这些 因素就导致 了海洋污染主要集 中在海岸带或近海
海 域 ,形成 极 为严 峻 的 区域 海洋 环境 问题 ,损 害 了 区域 海洋 沿岸 国家 的共 同利 益 。在 此 情 况 下 , 区域 海 洋 的沿 岸 国家 就 比较容 易 在海 洋 环境 保 护 问题 上 达成 一 致 ,这样 逐 步形 成 了各 种模 式 的 区 域海 洋环 境保 护制 度 。
到高级的生命形式组成一个完整 的生命链体 系,
形成 一个 具 有相 对 独立 性 的 完整 的 生态 系 统 。这 种相 对 独立 的区域 生态 系统 为 区域海 洋 环境 保 护
收稿 日期 :2 o 1 3 — 0 6 — 0 9
约》第 1 2 部分 “ 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在第 2
节 专门就 “ 全球性 和区域性 的合 作”进行 了规
定 ,要求 各 国在 为保 护和 保全 海洋 环境 而 拟订 和 制 订符合 本公 约 的 国际规 则 、标准 和 建议 的办 法
的海 岸 ,遂 向南 至 德 国海 岸 后 又 转 向西 到荷 兰 , 与北 海之 间有 弗 里西 亚群 岛分 开 。沃顿 海位 于 近 海 ,周边 都是 工业 发 达 国家 ,人 口密 集 ,生态 系 统脆 弱 。
海 洋 开 发的模式探 析
朱建 庚
(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市 1 0 0 0 8 8 )
摘
要 :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可 以将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来考虑 ,从早期的北海 、东北大西洋 、波罗的海 ,再
到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推动 的区域海洋项 目,在不同的法律模式下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 的制度和手 段 ,这些特点使得 区域海洋 的环境保护成为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 中最先进的制度 。 关键词 :区域海洋 ;环境保护 ;模式
洋区域 ,以及海岸与岛屿 国家因此而受惠于国际
合 作 的海 洋 区域 ” 。 由 于各 国 的人 口分 布 与 人 类 活动 主要 集 中于近 海地 区 ,沿海 地带 的工业 化 发
得迅速发展 ,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关系到各个 国家
的根本 利 益 。综 观整个 海 洋 环境 问题 ,近海 水 域 污 染显 得更 为 严 重 。沿海 地 区 的人 口密 度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