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引起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住房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问题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住房制度不断进行改革。

本文将回顾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住房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行的是“户口制”住房制度。

这种制度以单位为基本单位,住房归单位所有。

单位根据成员户口和职务、资历等因素,分配住房。

相对来说,这种制度保证了城市的住房供给,而且住房很便宜,有一定的公平性。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有住房分配的不公、随着城市发展住房供给不足等问题。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住房制度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把住房保障政策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分配转为政府投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1988年,我国推出了住宅商品化销售试点,提出了“住房按人分”的基本方针,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住房的市场化。

1998年,我国开始试行住房制度的“住宅分权”,即对住房进行产权分离,住房的产权和使用权被分开。

这种制度的推行,使得住宅在实现市场化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效率。

三、新世纪以来的住房制度2007年,住房保障法颁布实施,成为我国住房制度法律保障的基础。

2010年,我国提出了“租购并举”战略,通过租赁市场的建立,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推广,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定》,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体责任,促进住房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从“住房按人分”到“租购并举”,再到现在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国住房制度的演进历程,既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也体现了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改革的决心。

四、未来的住房制度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迁移和婚姻家庭状况等都将影响住房需求格局的变化。

未来的住房制度应该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基本需求为核心,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政府的责任和担当,提升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中国住房政策的发展与改革研究

中国住房政策的发展与改革研究

中国住房政策的发展与改革研究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被认为是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房地产作为中国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对中国经济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加速,住房问题变得日益紧迫。

作为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住房政策的发展与改革备受瞩目。

一、住房政策的发展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此期间,住房问题被视为解决财富分配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

然而,跨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经济改革时期,住房问题出现了一系列的复杂问题。

改革后,房地产市场被认为是庞大的黑市,而住房价格虚高。

1998年,中国政府开始执行住房制度改革,并逐渐建立了现代的住房市场。

此后,一系列新的住房政策出台,如住房公积金制度、房地产税制度等。

此外,各级政府通过出台城建规划、住房建设、土地增值税等政策,促进了住房市场的发展。

在当前的住房政策中,住房市场的调控依然是核心。

调控措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市场供需关系和住房价格。

同时,政府也着重关注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权益,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建立廉租房和其他公共住房等。

二、住房政策的改革虽然住房政策不断发展,但仍存在着很多瓶颈和挑战,需要不断改革。

住房政策改革的难点之一是政府和市场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住房市场的发展中,政府作为主导者的角色逐渐淡化,而市场越来越多地发挥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调控和管理作用,以及市场的合理运作。

另一个需要改革的问题是住房公积金制度。

目前,住房公积金已经成为了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在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公积金的计息方式和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创新和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更好地服务于住房市场和低收入人群。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依然存在很多社会问题,如“天价校区”和“租售同权”等。

这些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来解决。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发展脉络与政策建议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发展脉络与政策建议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发展脉络与政策建议住房保障问题,一端连着社会民生,一端连着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和产权型保障性住房“两大支柱”的住房保障体系。

通过回顾梳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历程及各阶段的特点,系统总结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研判未来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发展趋势,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政策建议,从而进一步健全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制改革,更好推动社会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一、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演变历程回顾我国城镇住房保障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到,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是伴随住房制度改革一起建立起来的。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住房保障产品和保障侧重点的差别,可以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演变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2017 年春节期间该站点监测数据显示,ρ(PM2.5) 、ρ(PM10) 最大值分别为142μg/m3、172μg/m3。

同时,ρ(PM2.5) /ρ(PM10) 平均值为74.5%,表明春节期间南京市城区细粒子所占比例较大。

二次无机离子SNA(NO3-、SO42-、NH4+)共占总离子浓度的81.5%,这表明了大气二次污染较为严重。

(一)1998年房改之前:以“解困房”和“安居房”为主要形式的阶段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之前,我国住房市场化程度低,全国住房水平普遍偏低,据统计,截至1978年底,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

早期的住房保障覆盖面较窄,住房保障对象主要是面向住房条件非常困难的家庭,为其提供保障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的帮助。

进一步,可以将1998年房改之前的住房保障分为两个发展阶段:1.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93年,这段时间主要以“解困房”为主要形式。

1983年,《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城镇住宅标准的规定》首次提出,要“把解决无房户、严重拥挤户的住房问题放在首位,作出规划,分期分批解决”。

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

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

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第一章:中国住房政策历史回顾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住房问题一直是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中国政府根据民生问题的需求而进行整体规划和政策制定,旨在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和改善住房条件,强调规划和统筹发展。

1.1950-1978年:集体化住房管理阶段1950年后,中国掀起了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城市房屋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国有化和城市物业国有化。

政府采取了集体化住房管理的措施,将住宅的分配和供应纳入集体组织的主管范畴中,实现了国家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下的住房开发、分配、使用和维护。

2.1978-1998年:住房商品化进程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并于1988年开启了商品住房历史新时期。

政府积极推进住宅商品化进程,开发土地和住宅,加大对住房建设的投资,建立房地产市场并实行商品房销售。

1988年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商品房大卖场,房地产市场火爆,并呈现出逐年升温的趋势。

3.1998-2004年:住房市场健康与不健康并存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住房市场进入健康和不健康并存的阶段。

一方面,住房市场的增长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阶段,人民的住房建设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住房市场的“财富效应”产生了重要的负面影响,住房价格过高,并导致社会不稳定和贫富差距。

4.2004年至今:住房政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住房政策和措施,关注住房问题,把住房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政府在实施住房政策的同时,不断改进住房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住房保障的力度,开始从政策管控向市场调节的转型,从而促进住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中国住房政策未来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住房问题将会一直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下面从住房保障、土地利用、棚户区改造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对住房保障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政府要加大住房供给的力度,提高住房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新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进程

新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进程

新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住房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住房制度改革,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新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

一、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中国的住房问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住房资源的短缺,大量的居民被迫居住在拥挤的条件下,低品质的住房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住房贫困、房价上涨、住房空置等问题也成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住房制度改革。

1. 建立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住房保障政策,建立了公租房、廉租房、安居工程等多种住房保障体系,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住房选择。

政府还加大了对住房保障项目的投入和支持,以确保住房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

2. 推进房地产税改革3. 完善住房金融体系在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中,住房金融体系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善了住房金融体系,提高了个人购房和住房贷款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购房和贷款选择。

4.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推动住房制度改革离不开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支持。

中国政府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控制了土地供应和城市规划,保障了城市建设和住房资源的合理利用。

5. 促进住房产业创新和发展为了推动住房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房地产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动住房产业的健康发展。

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挑战和问题。

1. 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城市公租房、农村宅基地制度等住房保障项目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住房安全感和获得感。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中国建国70年来,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

国家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通过住房改革、住房政策制度建设、住房保障组织等多种途径,逐步解决了多年来的住房难题。

本文将从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住房问题十分突出。

当时全国城市住房缺口达2000万套。

解决办法主要是通过国家投资兴建大量住宅,形成“国有住宅”体系。

2、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时期,住房保障措施不断加强。

通过多次住房改革,提高了住房供给效率和质量,改善了人民住房条件。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也不断成长,进一步促进了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

3、新世纪新世纪以来,住房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注重市场调节和政府扶持,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初步形成。

政府也加强了保障住房的质量,并加大了住房供应。

二、未来展望1、调整住房供给结构我国未来需要进一步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发挥市场在住房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社会租赁住房等住房形式的发展,提高住房供给效率和质量,实现住房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2、推动住房金融创新未来还需要推动住房金融创新,建立健全住房融资机制,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规模化发展,提高住房保障供给质量。

3、促进城乡一体化未来需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并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同时加强农村住宅建设,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总之,未来我国住房保障工作需要继续加强,推动住房供给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达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深度解析我国的住房政策

深度解析我国的住房政策

深度解析我国的住房政策住房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住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住房政策。

本文将对我国的住房政策进行深度解析,分析其背景、特点和影响。

一、住房政策的背景我国住房政策的制定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不断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迅速增加,住房供应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我国开始出台一系列住房政策,以促进住房供应、保障住房需求和维护市场稳定。

二、住房政策的特点我国的住房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供应:我国住房政策鼓励多部门、多渠道供应住房。

除了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外,还鼓励发展租赁市场、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房等多种形式的住房供应。

2. 区域差异化:考虑到我国地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问题,住房政策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一线城市更加注重调控和限购政策,而中西部地区则更加关注保障性住房建设。

3. 政府主导:住房问题属于国家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政府在住房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

政府通过出台政策和引导市场,调控住房供需关系,推动住房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住房政策的影响我国住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供需矛盾,并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保障住房需求:住房政策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租赁市场发展等措施,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基本的住房保障,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刺激经济增长:住房市场的繁荣对于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住房政策的实施,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建筑业、装饰材料业等,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3. 维护社会稳定: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住房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平等现象的加剧,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四、未来住房政策的展望尽管我国的住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城市化的住房问题 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与购房困难

 中国城市化的住房问题 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与购房困难

中国城市化的住房问题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与购房困难中国城市化的住房问题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与购房困难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城市居民面临着住房保障与购房困难的双重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住房保障问题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居住空间的短缺,许多居民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解决住房问题。

对于那些收入较低的人群来说,住房保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住房保障的力度,确保每个城市居民都能够拥有安全、适宜的住房条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公共住房的建设力度。

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兴建公共住房,将其租赁给收入较低的家庭。

其次,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确保低收入家庭有权获得低价、稳定的住房。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住房保障事业,通过社会捐赠和合作等形式,为低收入居民提供帮助。

第二部分:购房困难问题除了住房保障问题外,城市居民还面临着购房困难。

房价的不断上涨使得很多家庭无法负担得起购房成本,尤其是年轻人。

购房困难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解决购房困难问题需要政府、开发商和银行等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其次,加大对住房贷款的支持力度,减轻购房者的经济压力。

此外,开发商应该增加房源供应,提高房屋的价格性价比,为购房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银行也可以优化贷款政策,为购房者提供更加灵活和便利的贷款方式。

第三部分:综合解决方案综合考虑住房保障和购房困难问题,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确保每个城市居民都能够有基本的住房条件。

其次,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稳定房价。

同时,加大对住房贷款的支持力度,减轻购房者的经济压力。

此外,政府和社会力量可以合作开展租赁市场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租赁选择,满足居民不同的住房需求。

中国的住房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中国的住房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中国的住房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中国的住房问题主要表现在供需矛盾加剧、房价过高、居民居住质量不高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各界积极探索各种解决方案。

本文将分析中国的住房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住房问题的存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住房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特别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由于工作机会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吸引力,人口流入量大,住房需求持续增加,但供应量相对有限,导致住房价格居高不下。

此外,部分城市中的棚户区、老旧小区等存在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居住质量。

二、解决方案针对中国的住房问题,政府和各界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案:1. 加大住房供给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政府应加大住房供给。

首先,要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提高居民居住环境。

其次,要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

此外,应加大对共有产权房等多种形式的住房供应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选择。

2. 调控房地产市场为了控制房价过高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首先,要坚决打击投机炒房行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其次,要加大土地供应,增加住房供应,缓解供需矛盾。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监管体系,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 推动租赁市场发展为了提高租房市场的发展水平,政府应加大对租赁市场的支持力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租赁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租房提供保障。

其次,要鼓励企业和机构参与租赁市场,增加供给。

此外,还要提高租房市场的信用体系,加强房屋租赁合同的法律保护,提升租房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改善居住环境为了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政府应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

首先,要改善小区的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要加强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还要促进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提高居住环境的整体品质。

关于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引起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于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引起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于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引起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程度和福利水平的限制,以及人口增长较快、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影响,住房矛盾普遍比较突出,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住房短缺问题相当严重。

我国住房市场和房产抵押贷款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政府住房政策和住房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执行实施力度不够,法律监督也比较薄弱。

住房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政府长期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住房问题住房政策解决对策住房保障,一个关键词正吸引着亿万人的眼球,成为2008年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成为影响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课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用大量篇幅谈到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问题,并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等具体举措。

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从“居者有其屋”,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住有所居”,表明中央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政策越来越符合实际。

住房、楼市的种种矛盾,都和中国住房政策体系有关。

所谓住房政策,是指政府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的政策,它不同于产业政策,也不同于行业管理政策。

从国外情况看,国情不同,住房政策也不同。

因此,我国的住房政策设计,必须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政策体系,而要想设计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政策体系,就有必要了解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城镇住房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计划的福利房分配政策,单位制内的成员由单位解决住房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住房供给从逐步的商品化向全面、快速的市场化方向发展,使得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呈现过热的现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开始调整原有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意图平抑房价与调整房屋供给结构,使多数人都住得起房。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变革。

70年来,我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住房供给、住房保障和住房消费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住房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未来,我国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政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70年住房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年代和封建社会遗留问题,我国的住房条件十分不堪,城乡居民普遍处于低矮破旧的房屋中,缺乏基本的居住条件。

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对住房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改造,改善了人民的住房条件。

在计划经济时期,住房分配和管理主要由国家集中安排,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导致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住房条件普遍偏差,出现了“四人一间小平房”等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较大的变革。

1980年代初期,国家提出了实行商品化住房制度,鼓励个体购房和租房。

1990年代初期,住房分配体制开始改革,逐步放开了住房销售和出租市场,城市居民购买住房的比例逐渐增加。

2000年代以来,国家陆续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租赁市场”等政策,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租赁市场得到了逐步完善。

70年来,我国的住房政策不断持续改革,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未来住房政策展望在未来,我国的住房政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将更加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对城市住房条件的要求将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住房政策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其次是住房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我国在住房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化进程和居民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缺口。

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与政策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与政策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与政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住房问题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住房作为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并研究相关政策。

一、住房问题的背景住房问题的产生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密切相关。

随着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以及人口集聚,城市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大量的农民工、外来人口面临着居住条件恶劣、房租高昂的困境,既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也给城市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

二、住房问题的表现1. 住房供应不足:大城市的人口膨胀使得住房供应远远跟不上需求,导致房价居高不下。

许多城市居民只能通过租房来解决住房问题,但高额的租金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2. 低收入群体的居住困难: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往往无法负担起高昂的住房费用,迫使他们选择在城市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居住,造成城市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分隔。

3. 二手房买卖困境:由于购房限制和政策导向的变化,许多城市中的二手房市场受到严重影响。

买房者和卖房者面临着巨大的法律和经济压力,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

三、住房问题的原因1. 土地供应不足:土地供应是住房问题的根本。

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城市土地的供应趋于紧张,使得住房供应不足成为普遍问题。

2. 城市规划限制:城市规划的限制也是住房问题的原因之一。

许多城市的规划在住房建设方面存在短视和不合理,导致住房供应不平衡、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3. 政策调控不力:政府在住房问题上的政策调控不力也导致了住房问题的恶化。

政府应加大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政策。

四、政策研究1. 增加住房供应:政府应当通过加大土地供应和建设力度,增加住房的供应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住房建设中来,促进公共租赁房的发展。

2. 优化住房布局: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合理布局住房区域,使得住房分布更加均衡,避免形成人口的过度聚集。

中国住房制度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住房制度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住房制度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住房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住房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本文将梳理中国住房制度的演变历程,并探讨未来中国住房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住房制度的演变1.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住房分配主要依靠国家计划和集中指挥。

国家按照各行各业的需要,安排住房分配任务。

由于房源紧缺,国家通过向职工发放住房凭证等措施保障人民住房需求。

2.市场化经济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住房问题逐渐出现了新的问题。

在市场化经济和法制建设的背景下,中国逐渐建立起了住房市场的体系。

人们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和租赁等方式获取住房。

同时,住房金融市场也得到了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购房贷款等方式获得住房资金。

3.新型城镇化时期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住房问题也随之发生了演变。

国家开始推动新型城镇化,通过一系列政策,提高城市化质量,增强城市吸引力,推动城市规模扩大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解决住房问题。

二、中国住房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1.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市场中国租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不足。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住房租赁需求越来越大。

国家应该加大对租赁市场的扶持力度,通过优惠税收、减免过桥费等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发展租赁市场,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

2.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国家应该扩大住房保障政策的覆盖面,推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相同的住房保障政策。

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力度,确保这些人可以获得基本的住房保障。

3.建立健全住房金融市场住房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促进住房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中国应该进一步完善住房金融市场,强化住房贷款的监管,鼓励金融机构为住房市场提供更加丰富和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住房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城市发展中的住房问题与解决途径

城市发展中的住房问题与解决途径

城市发展中的住房问题与解决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住房是人民生活的基础,住房短缺和高昂的住房价格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进程。

本篇文章将简要分析城市住房问题的起因,重点阐述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措施。

一、城市住房问题的起因城市住房问题的产生既与人口问题有关,又与市场化改革有关。

1、人口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人口进城,在城市活动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城市住房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这导致了房屋的供不应求,住房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

2、市场化改革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一种购房、置业、投资等一站式服务的行业,因此使得房屋价格大幅上涨,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一种高昂的价格水平。

许多城市居民面临着不断上涨的房价,加上住房供不应求,使得城市住房问题日趋严峻。

二、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措施为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必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住房供应和降低住房成本。

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

1、促进社会住房建设为了满足住房需求,各级政府应加强投资和管理,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促进社会住房建设。

社会住房包括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住房、流动人口安置住房、村民置业房、服务型公寓、有限租赁住房等多个类型。

政府应制定更为明确的社会住房策略,加强社会住房的建设、管理和使用,逐步减少市场住房和防止老百姓住房购买能力的下降。

2、创新住房制度在完善住房政策的基础上,要加大对住房制度的创新力度,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化,扩大租赁市场的容量。

一方面要提高租赁住房供应量,为租房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房源;另一方面要改善租赁住房环境,特别是要提高社会住房和租赁住房的质量,防止患了买房没钱承担。

3、加强居家社区建设加强居家社区建设是改善城市住房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人口进城,城市已经转变为人口需求的基本生活空间。

要塑造人性化、智能化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的居住品质和功能,让市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和保障。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及变动原因分析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及变动原因分析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及变动原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行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和价格的急剧上涨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担忧。

为了控制房价上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政策。

本文将对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及变动原因进行分析。

一、限购政策限购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1年,针对房价过高的局面,一些城市试行了限购政策,后来逐步推广至全国。

这一政策限制了购房者的购房资格和数量。

限购政策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炒房现象和滥发房贷,但也导致了购房者的购房需求转移到了更小的城市,进一步推高了当地的房价。

二、限贷政策限贷政策是在2010年后被陆续推行的。

这一政策规定,银行只能向购房者提供不超过80%的房贷,以此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杠杆率和风险。

限贷政策使得购房者的购房需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推高了购房者的首付款比例,减缓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然而,限贷政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购房者首付款比例的增加,一些购房者转而转向了房地产投资和炒房行为。

此外,限贷政策也限制了房地产市场的上涨空间,使得一些地产企业的负担增加,难以负担房地产建设的资金压力。

三、房产税政策房产税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1年,财政部提出了“增量改革,缓行房产税”的观点,但并未实施。

2015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两个关键一大工程”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出台房产税相关法规,尽快进行试点。

房产税政策能够限制一些高端人士的购房需求和对房地产投资的积极性,推动房地产市场回归到依靠自身经济的稳健状态。

但是,房产税实行需要完善的相关法规和税收征管机制,否则容易出现私自砍价和逃税等行为。

四、供应政策供应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在购置地产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土地购置资金的成本,很少考虑土地使用的合理性和市场需求。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不可逆转,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城市化率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住房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住房问题的现状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但是城市住房问题却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瓶颈。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房价飞涨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房价飞涨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高企,购房难度大大提高,导致很多年轻人买不起房子,只能选择租房。

而租房市场同样火爆,高昂的租金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艰难度日。

2. 住房面积过小作为人们生活的根据地,低质住房、小户型住房已经成为城市住房问题的另一个瓶颈。

尤其是一些新建住宅小区的房屋户型,过于追求利润而缩减了居住面积。

而且由于城市土地利用率较高,住房面积更是被压缩到了最小。

3. 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但是他们的收入较低,很难负担起城市高额的房租和房价。

在各类住房补贴政策中,农民工和从农村转移的城市居民享受的权益往往被削减,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住房、收入差距。

二、住房问题的原因分析1. 土地供应不足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但是土地的供应量是有限的,且土地供应政策存在严重的短期性。

在土地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开发商为了追求高利润,不得不尽可能地缩减房屋的面积,进一步加剧了住房面积过小的问题。

2. 政策缺陷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存在缺陷,从而无法实现全民住房保障的目标。

比如,住房补贴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不是个人,这意味着单身人士或独居老人难以获得住房补贴。

再如,住房保障政策的执行缺乏监督,滥用住房资源成为严重问题。

还有,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压力,强制赶工期,导致在建的房屋房龄极短,抛弃难以回收,浪费资源。

近十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及建议

近十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及建议

近十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及建议最近十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住房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突出,房价上涨的压力持续存在,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

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回顾国务院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做出了不同的决策部署。

从调控政策的方向看,2003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3-2007年中央针对这一阶段住宅市场交易活跃,房价不断攀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快等特点,出台了防止房地产投资过快上涨和控制住宅需求两种性质的调控政策。

200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4年,《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和《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将房地产行业列为“投资过热”行业之一,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以期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央行10年来首次上调存贷款利率,意味着央行正式使用市场调节杠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节。

2005年,“国八条”将稳定房价提到了政治高度,并加大对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等房地产交易行为的调控力度。

但经过了近一年的调控,房价依旧高烧不退,住房问题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2006年,从“国六条”开始,随后各种细化的调控措施陆续出台。

从土地、税收、外资准入、信贷、住房结构和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控。

本轮调控不仅涉及房地产一、二级市场,还使用经济、金融等市场调控手段辅以行政问责的手段来确保执行力,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猛烈、最严厉的政策调控。

但国内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的趋势并没有明显改变,一些大城市的房价还创下了历史新高,各项调控政策并未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

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开始转变调控思路。

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及实施对策研究

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及实施对策研究

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及实施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更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我国住房改革政策的实施尚未得到有效的推进,所以必须抓住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完善住房制度,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一、住房改革政策的现状目前我国对住房改革的政策还相对滞后,导致了我国住房市场的乱象。

政府出于维护住房市场稳定的考虑,在某种程度上给住房市场注入了必要的信心。

同时,出台的限购、限贷等刚性政策有效地抑制了投机炒房的情况。

然而,当前的住房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二、住房制度改革政策提出的问题目前,住房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住房市场怎么做到快速发展,同时能够长效稳定;如何通过有效地管理和调整,实现住房保障的平衡;如何确保市民的购房需求得到满足,同时维护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措施1、统筹城市和农村住房建设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的日益壮大使得城市住房需求量的增加,农村没有得到同等主义发展,导致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因此需要完善农村住房的政策,减轻城市住房压力。

2、完善房地产的管理方式目前我国住房市场中存在大量粗放规模的房地产企业。

因此,需要完善住房市场计划和管理实施体制、完善住房市场的服务机构,以利于住房企业的规范化和集约化发展。

3、鼓励租赁市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需要被重视和发展。

在保障市民居住需求的同时,建立租赁市场也能够增加“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拓展空间,促进经济发展。

四、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实施对策1、加大对投机炒房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那些恶意炒作的房产商,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制约手段,抑制市场价值的过度波动。

同时,控制住房的财政投资规模,增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住房投资数量,以避免市场出现过度投资的危险。

2、加大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性住房作为住房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民购房压力,增加居民消费信心,刺激消费市场。

对于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轨迹分析

对于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轨迹分析

对于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轨迹分析一、住房保障政策的历史演变二、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政策三、住房保障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四、住房保障政策的成功案例五、未来住房保障政策的趋势及建议一、住房保障政策的历史演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对中国政府来说,住房保障政策是重要的国家政策之一。

中国政府对住房保障政策的实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轨迹,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计划经济时期的住房保障政策:在计划经济时期,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主要包括对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的住房补贴和公租房分配等方式。

2、改革开放后的住房保障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住房问题成为首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住房保障政策,包括到1998年基本公共住房计划,1999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等。

3、新世纪以来的住房保障政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价飞涨,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这也促使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住房保障政策的实行。

从2000年开始,中国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例如2007年公布的《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等。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政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也要求住房保障政策的创新和完善。

从城市化进程中的角度来看,住房保障政策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的基础。

要想保障城市住房安全,需要根据城市的特定情况来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

2、提高土地利用率。

因为土地供不应求所带来的高昂土地价格,是推高住房价格的重要因素。

政府需要放宽土地使用限制,鼓励土地的多样化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降低土地成本。

3、积极推进城市破败小区改造。

城市破败小区中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例如老旧房屋、违章建筑等,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住房保障的困难。

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城市破败小区改造,完善城市住宅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引起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程度和福利水平的限制,以及人口增长较快、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影响,住房矛盾普遍比较突出,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住房短缺问题相当严重。

我国住房市场和房产抵押贷款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政府住房政策和住房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执行实施力度不够,法律监督也比较薄弱。

住房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政府长期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住房问题住房政策解决对策住房保障,一个关键词正吸引着亿万人的眼球,成为2008年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成为影响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课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用大量篇幅谈到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问题,并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等具体举措。

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从“居者有其屋”,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住有所居”,表明中央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政策越来越符合实际。

住房、楼市的种种矛盾,都和中国住房政策体系有关。

所谓住房政策,是指政府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的政策,它不同于产业政策,也不同于行业管理政策。

从国外情况看,国情不同,住房政策也不同。

因此,我国的住房政策设计,必须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政策体系,而要想设计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政策体系,就有必要了解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城镇住房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计划的福利房分配政策,单位制内的成员由单位解决住房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住房供给从逐步的商品化向全面、快速的市场化方向发展,使得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呈现过热的现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开始调整原有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意图平抑房价与调整房屋供给结构,使多数人都住得起房。

(一)计划化阶段(1949-1978)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实行实物分配和低租金住房政策,城镇住房建设由政府部门、事业机关、国企等单位包下来,然后以实物形式分配给城镇居民,收取低廉租金,住房成为单位制下的重大福利。

由于住房属性的福利性,住房供给的计划性,缺乏供给激励机制,使住房资源奇缺,“住房难”成为普遍现象。

而且住房由行政分配,滋生不正之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迅速增长,改革以实物分配和低租金为主要特征的城镇住房政策迫在眉睫。

(二)商品化探索阶段(1978-1998)1978年,针对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严峻形势,邓小平提出住房供给商品化探索的建议,认为“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个人手中的钱动员出来,国家解决材料,这方面潜力不小。

”从改革试点开始到实物福利分房制度结束,历经近二十年,其间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变迁,大致可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由相关部委主导的部分试点阶段1979年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制定了关于用侨汇购买和建设住宅的暂行办法,鼓励华侨、归侨和侨眷用侨汇购买和建设住宅;并且规定所有权和使用权归自己,国家依法给予保护。

这个暂行规定是住房商品化的萌芽。

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中正式提出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

国家规定,“准许私人建房、私人买房、准许私人拥有自己的住宅”。

到1981年,公房出售试点扩展到23个省、自治区的60多个城市和一部分县镇。

1982年,在总结前两年公房出售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鉴于城镇居民工资水平低、购买能力有限,原国家建委和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决定在郑州、常州、四平和沙市四个城市试行公有住房的补贴出售。

此后,补贴出售工作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20多个城市、240多个县开展。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要推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而大大推动了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

(2)由国务院统一领导的整体方案设计和全面试点阶段1986年1月成立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这项工作,至此,城镇房改工作直接由国务院领导进行。

1987年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在总结前一段售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把提租补贴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环节,并于同年8月起在烟台、沈阳、蚌埠、唐山和常州等城市开始试点。

其基本思路是“提高租金,增加工资”,变暗补为明贴,变实物分配为货币分配,通过租金的提高,促进售房。

1988年1月,在总结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第一次工作会议。

同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国发[1988]11号),提出“从改革公房低租金着手,将现在的实物分配逐步改变为货币分配,由住户通过商品交换,取得住房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使住房这个大商品进入消费市场,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从而走出一条既有利于解决城镇住房问题,又能够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建材工业发展的新路子。

”这一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已进入整体方案设计和全面试点阶段。

1991年6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分步提租、交纳租赁保证金、新房新制度、集资合作建房、出售公房等多种形式推进房改的思路。

同年10月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房改工作会议,确定了租、售、建并举,以提租为重点,“多提少补”或“小步提租不补贴”的租金改革原则;基本思路是通过提高租金,促进售房,回收资金,促进建房,形成住宅建设、流通的良性循环。

1993年11月,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房改工作会议,改变了第二次房改会议确定的思路,代之以“以出售公房为重点,售、租、建并举”的新方案。

(3)住房制度改革深化阶段199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文简称《决定》),提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在《决定》的推动下,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稳步进行。

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外合营企业建设用地的暂行规定》。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制定和颁布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对外资企业用地征收土地使用费,深圳特区首先于1982年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三)全面、快速市场化阶段(1998-2005)真正吹响房改进军号是在1998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即23号文)明确指出,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以此为标志,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开,随即,老百姓开始进入买房市场。

1998年6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工作会议。

会上讨论并在会后,7月3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

通知进一步确定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决定,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自此,我国住房政策转变为房地产产业政策,市场成为国民住房的主导供给机制,住房供给资源剧增,房地产业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至此,我国已实行了近四十年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从政策上退出历史舞台。

因而,国发[1998]23号文被人们称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里程碑,它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新的住房制度的开始。

但同时,过份的市场化催生房地产业“泡沫化”的危险,住房价格大大超越国民收入承受能力,使中低收入群体望“房”轻叹。

二、引发我国住房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切问题的产生都是随着利益分配不均引起的,而住房问题的既得利益者有哪些人呢?政府通过房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商通过不断的扩地建楼赚取了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暴利;商业银行和一些垄断行业也从中获取了很大的利益;因此我们通够分析这三者的利润比就能过发现产生住房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房地产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时,地方政府一下子找到了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房地产市场充当了地方财政的“金矿”,一场轰轰烈烈的房地产大开发运动掀起了,房地产开发是地方政府一举多得的上佳选择,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做足文章”,过多地突出了房地产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地方政府高举发展房地产业的大旗,谋取巨额利益,亲手打造了“一幅繁荣的画卷”。

其一,在住房体制转换上矫枉过正,甩包袱过疾,“全盘市场化”直接导致保障短腿。

保障体系严重缺失,百姓对高房价的切肤之痛由此而生。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全福利的方式解决安居问题,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用全市场的方式破解住房难题。

1998年,被看作房改纲领性文件的国发23号文令新中国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市场化”成了房地产市场的主题词。

同时,23号文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明确“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的商品住房”,甚至还规定经济适用房能够覆盖的群体占到城市人口的60%~70%。

遗憾的是,在随后各地掀起疯狂的“造城运动”的背景之下、在“市场化”的冠冕掩盖起“借地生财”真实意图的潮流之中,“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被冷落了、遗忘了。

经济适用房占住宅总投资的比例不到5%,且逐年下降;有的城市竟没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

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压根儿就没有经济适用房一说,截至2007年,全市享受实物配租的廉租房不过2万来户。

斗转星移。

十年后,人们无法否认,当年过分强调房地产全盘市场化对拉动内需的作用时,顾此失彼了,甚至走向了极端——重市场、轻保障。

由于住房保障体系的亏欠缺失,覆盖面非常狭窄,大量购买力低下、本该在保障体系内解决安居问题的居民,被裹挟进商品房市场之中,从而导致了刚性需求始终不能得到分流,供求失衡,房价上行。

这就是“十年一觉安居梦,房价已上九重霄”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城市动拆迁过速,导致大量被动的刚性需求集中释放,冲进市场,加剧供求紧张;而政府因财力所限,补偿、安置又不到位,不和谐因素由此滋生,动拆迁产生的上访甚至成为一些城市“流动的伤痕”。

1980年代以前,国家城建欠账太多,旧城改造是改善底层市民居住环境的重要途径甚至是惟一途径,遂有“穷人安居靠动迁”之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