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集合式住宅的演变与发展

集合式住宅的演变与发展

集合式住宅的演变与发展摘要::通过对集合式住宅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分析,提出了国内外集合式住宅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了集合式住宅在中国的不足和优点,为了以后住宅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住宅,集合式住宅,以人为本,住宅产业,合理用地Abstrac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omplex residences,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lex residences pointe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advantages of the complex residences in China, in order to later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using industry.Keywords :Residential complex residences, people-oriented, the housing industry, reasonable land1. 住宅的定义“住宅”一词是具有复合性概念的用途名称(Complex Package of Service),它包含了实质的蔽护功能(Shelter Package)与各种服务效能(Utility Package),以及外部性的社会环境条件(Social Package);住宅的意义与内涵随着个人的满足程度而有所差别,住宅不光是指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必须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场所,它可以是个清晰、具象的物体,也可以是极为复杂难以具体化的概念,而其基本性质应具备下列几个特征注:不可分割性、长久性、昂贵性、投资财、不可移动性、异质性、消费财。

[1]2.集合住宅的定义2.1 集合住宅的定义与分类“集合住宅”是相对于单一住屋的对应概念,并无绝对性的意义界定,而是强调其有别于单一住屋的多数(或复数)性格,以及因为数量而衍生出的社会性、结构性、甚至都市性等多方面的议题与意义。

建筑设计知识:城市综合体有哪些发展历程.doc

建筑设计知识:城市综合体有哪些发展历程.doc

建筑设计知识:城市综合体有哪些发展历程城市综合体有哪些发展历程?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近两年,住宅地产调控政策逐步收紧,房地产开发商纷纷从住宅地产开发转向尚未受到严格调控的城市综合体开发。

在全国各大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下滑的同时,不受限购的写字楼、商业营业用房则在不少城市量价齐升,成为开发商以及投资者转移目标。

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2013-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体行业投资与趋势分析报告》[3]的数据显示,2012年1-6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964万平方米米同比下降10.0%。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1.2%,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7.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2.5%。

商品房销售额23314亿元,同比下降5.2%。

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5%,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5.4%。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形。

现代都市中,习惯快节奏的人们需要在一个方便、快捷、经济、
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里,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于是城市综合体便应运而生。

欧洲近十年(2011—2022)集合住宅设计发展趋势——基于密斯奖的分析

欧洲近十年(2011—2022)集合住宅设计发展趋势——基于密斯奖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2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0-0010-05 收稿日期 2023-01-19摘 要 集合住宅是当下的主流居住类型,欧洲作为集合住宅设计的先锋场所,探索欧洲集合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密斯奖作为欧盟官方建筑奖,能反映欧洲建筑设计的思潮变化。

该文以欧洲集合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欧洲社会背景的分析,将2011年—2022年获得密斯奖提名的欧洲集合住宅项目分为参与式住宅、社会住宅、低能耗住宅、改造类住宅和多功能住宅五类,再根据这五类住宅(2011年—2022年)的提名数量和设计实践的变化,总结欧洲近十年集合住宅的设计发展趋势,为我国集合住宅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欧洲 集合住宅 密斯奖Abstract Collective housing is the mainstream residential type at present. As the Europe is progressive at collective housing design, it is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uropean collective housing design. As the official architecture prize of the European Union, Mies van der Rohe Award can reflect the ideological trend chang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in Europe, we divide the European collective housing projects nominated by the Mies van der Rohe Award from 2011 China.Keywords Europe, Collective housing, Mies van der Rohe Award(2011—2022)集合住宅设计发展趋势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ective Housing Design in Europe in the Past Decade (2011-2022):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ies van der Rohe Award人类社会的居住模式已经完成了从分散独立型向聚焦集合型的转变,集合住宅成为当下社会发展趋势的主流居住类型[1]。

集合住宅案例分析 (2)

集合住宅案例分析 (2)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独特性
在具有典型性的基础上,应选择具有独特性的集合住宅案例 ,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方式。
03
CATALOGUE
集合住宅案例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法
文献资料收集
01
收集国内外相关集合住宅的文献 资料,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 、政策法规等,了解集合住宅的 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02
对比不同文献资料中集合住宅的 案例分析方法,总结出适合本研 究的分析方法。
02
在集合住宅建设中,应注重前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合理配置设施和资源。 同时,加强物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提升居住品质 。
03
在集合住宅发展中,应不断创新和完善,引入新的理念和技术,提高居住环境 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同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形成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
案例二
某集合住宅小区,以环保理念设计,采用节能材料和绿色能源技术。小区内设有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居民 生活丰富。社区活动频繁,居民关系融洽,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集合住宅小区,规划不合理,导致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物业管理工作不到位,服务水平低,居民 投诉多。小区环境脏乱差,绿化维护不力,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案例比较与总结
对不同集合住宅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
结合数据整理与分析的结果,对集合住宅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和预测。
04
CATALOGUE
集合住宅案例分析结果
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集合住宅小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设施完善。设计上注重居住舒适度和空间利用,绿化率高。物 业管理完善,服务优良,居民满意度高。

日本集合住宅技术的变迁和百年住宅体系89P

日本集合住宅技术的变迁和百年住宅体系89P

開発可换气热水器(1965年)
金町駅前小区(公団 1968年)
开发了HPC工法(H型高强度钢与予制混凝土板组装施工 ) (1969年)
由KJ(公团住宅)标准部品(1960年)向BL标准部品(1974年)转变
第3期要点 • 由于人口往大城市集中,解决城市住宅不足成为最大的 課題。为此、城市开始第一期住宅建設五年规划 (1960)。 • 因地价高涨,开发了高层建筑技术,开始建設高层住宅。 • 设立了财团法人住宅部品开发中心(現在的财团法人 BL),在继续采用以前的KJ部品的同时,也开始采用民 间开发的先进部品,发展成为现在的BL部品。
关键词: 公营住宅(1951),公库住宅(1950),公团住宅(1955), 住宅建设 十年计划(1955), 优先住宅供给量(主要2DK, “团地尺寸”), KJ部品
・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时期(1960年代)、 郊外大量建设公有住宅 ・东京都运营管理的东村山团地(居住小区)
・60年代的集合住宅 3DK ・住户居住面积:35㎡
(参照下图)
3. 更换· 维修部品合理
把配管不埋入主体结构,确保管道· 配线专用空间,供水·排水双层管方式等
【Cencury Housing System 认定标准】(1988)
1. 方案·设计 、 · 适应家庭结构变化的设计 2. 尺寸 · 主体结构的模数 · 内部空间的模数 · 部品和接口的模数 3. 部品分类和耐用性的水平 · 主体结构,内装,设备分离 · 适应可变空间的部品分类 · 按耐用性水平的分类 5. 提高耐用性的水平 · 提高主体结构耐用性的措施 · 提高抗震性的水平 6. 住宅部品 · 采用通用体系部品 7. 维修和管理计划 · 保障主体结构耐用性的维管计划 · 互换部品的维修和管理计划 · 总结维修检查的项目·内容·方法 8. 供应体系 · 为用户方便编辑手册 · 适合售后服务体系·收费服务体系 9. 适应环境保护 · 环境共生

北京住宅变迁史

北京住宅变迁史

北京住宅变迁史
《北京住宅变迁史》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人口聚集和住宅建筑发展的重要地区。

自元代起,北京的住宅建筑便开始蓬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胡同街区和四合院住宅,成为了北京城市的代表性建筑。

在清朝时期,北京的住宅建筑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许多宫殿式的住宅建筑如故宫和颐和园等,成为了当时社会等级和文化地位的象征。

而在民国时期,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西式建筑和公寓楼开始在北京城市中兴起,住宅建筑的造型和风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的住宅建筑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许多传统的胡同和四合院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北京的住宅建筑也呈现出多样化和高品质的发展态势。

如今,随着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住宅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注重生态环保和功能性的设计。

从传统的胡同到现代的高楼,北京的住宅变迁史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程,也为北京的城市形象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北京住宅变迁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历史考察,为我们展现了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住宅建筑发展演变之路,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希望未来,北京的住宅建筑能够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多的人文气息和时尚魅力。

浅析都市集合式住宅

浅析都市集合式住宅

浅析都市集合式住宅本文从发展的角度,现代城市需求与矛盾的角度,新型集合住宅模式出现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都市集合住宅的定义与特点、形式与分类及近年来的发展方向。

标签:集合式住宅;布局北京这个大都市中,紧凑的生活方式充斥着整个城市,给市民的工作及生活带了这样那样的矛盾。

集合式住宅应如何在这种变化中缓解矛盾,以便适应居住和工作这两个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

1、集合式住宅概述清明上河图是了解北宋时期城市建筑的一个难得的窗口,可以从图中明确读到城市组成的信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为中心的建筑群组,以街道作为发展轨迹扩展至整个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街道与建筑之间存在着一种称之为“灰空间”的檐下空间,通过它室内外之间形成了一个柔和的过渡。

所以在宋朝那个逐渐废止里坊制而商业发达的时代,沿街的店铺大都采用这种过渡空间的方式,这是半公共的空间迈向复合功能空间的第一步。

我们现在所说的集合住宅一词源于日本语中的日本汉字词。

在国际上的名称也很多,如“公寓式住宅”“集居住宅”等。

集合住宅是相对于独立式住宅而言的,底层联排住宅,多层,高层住宅都属于集合住宅概念范畴。

集合住宅的出现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集合住宅复合功能空间是指在都市集合住宅建筑(群)中,即发生居住功能,又可能发生交往,办公,商业,小型生产活动等其他功能的空间。

具有更强的公共性。

2、SOHO现代城的集合式住宅形式SOHO现代城的出现使得关于商住楼的讨论空前热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对SOHO概念陌生化所产生的新鲜感;当然大量的商住楼在使用过程中定位不明确,对于是商是住业主们各执一词。

不同的行业对于商住楼的需求各不相同。

商住楼是基于住宅发展出来的一种复合功能集合住宅,正因为集合住宅建筑的大量性,廉价性与必须性,促使办公商业等功能在这里出现,因而,处理好这一类的复合功能建筑就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SOHO现代城的设计原则设定为:2.1住宅应具有社会生活的其他功能,其基本功能不能被破坏,而住宅本身在保持一定居住功能的前提下,还要兼容其他社会活动成为可能,于是住宅逐渐演变成社会生活的空间单位。

住宅建筑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住宅建筑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住宅建筑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住宅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与创新从早期的穴居、树居,到后来的干阑、木结构,再到现代的混凝土、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材料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其设计和功能也在逐步完善早期的住宅建筑早期的住宅建筑主要以自然材料为主,如土、木、石等在我国,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干阑式的住宅建筑这种建筑以木构架为基础,上面搭建屋顶,周围用土墙围护,具有很好的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同时期的其他地区,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也都有各自的住宅建筑形式古埃及的住宅多为砖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内部有多个房间古印度的住宅则以土墙和木结构为主,有的还采用拱顶设计古希腊的住宅则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具有对称的布局和精美的装饰古代的住宅建筑进入古代,住宅建筑开始呈现出更多的地域特色和功能分化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庭院式住宅,这种住宅以正房为中心,周围环绕着若干间厢房和耳房,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汉代以后,这种庭院式住宅逐渐成为主流,并延续至明清时期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住宅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古罗马的住宅建筑以石材为主,具有宽敞的内部空间和复杂的排水系统中世纪的欧洲,则出现了城堡式住宅,这种住宅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具有厚重的墙体和尖顶,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现代的住宅建筑进入现代,住宅建筑的材料和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世纪末,混凝土的出现使得住宅建筑得以摆脱传统材料的限制,开始向高层、大规模的方向发展20世纪初,钢结构的应用使得住宅建筑更加轻盈、坚固,摩天大楼开始在各大城市拔地而起与此同时,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使得住宅建筑的设计更加注重功能、简洁、实用代表人物如勒·柯布西耶,提出了“住宅是机器”的观念,强调住宅建筑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这一理念在我国的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工人住宅区和集体宿舍涌现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宅建筑的需求和审美也在不断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住宅建筑开始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同时注重环保、节能、舒适性等因素例如,绿色建筑、智能家居、装配式建筑等新兴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住宅建筑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从早期的穴居、树居,到后来的干阑、木结构,再到现代的混凝土、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材料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其设计和功能也在逐步完善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需求的不断变化,住宅建筑将继续向着更加智能化、环保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现代住宅建筑的演变现代住宅建筑在20世纪中叶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这一时期,全球化和技术革新推动了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和功能性的强化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挑战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一些原则,引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建筑元素和符号这种风格的住宅建筑在形式上更加自由,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及使用者的需求和体验在技术层面,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出现,使得住宅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大大简化通过数字化的模拟和规划,建筑师能够更准确地预见建筑物的结构和外观,同时也便于施工团队的精确施工这一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效率和质量在环保和可持续性方面,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绿色建筑和生态住宅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些住宅建筑采用环保材料,注重能源的节约和再利用,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化太阳能板、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集成,使得住宅建筑不再是环境的负担,而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者在智能化方面,智能家居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住宅建筑的功能和便利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技术支持,住宅内的各种设备和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互动例如,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温控系统等,不仅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也增加了住宅的安全性和节能性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文化和地区的住宅建筑风格也开始相互融合和借鉴例如,亚洲的现代住宅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西方现代主义的设计元素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结合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住宅建筑的多样性,也促进了全球建筑艺术的交流和发展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也催生了高层住宅和集合住宅的广泛建设高层住宅以其节省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空间的优势,成为了城市居住的重要形式集合住宅则以其经济性、社会性和社区化的特点,满足了大规模居住需求现代住宅建筑在材料、技术、设计理念等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环保、智能化、多元文化融合等趋势,将继续影响着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住宅建筑不再是单一的功能空间,而是成为了一个融合技术、艺术、环境和社会价值的复杂系统未来住宅建筑的展望展望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环保、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例如,通过和大数据分析,住宅建筑能够根据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自动调整室内环境、设备和服务的设置这样的住宅建筑,不仅能够提高居住的舒适度,还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和资源管理在环保方面,未来的住宅建筑将继续推进绿色建筑和生态住宅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例如空气净化系统、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垂直农业等,住宅建筑将更加融入自然环境,成为生态循环的一部分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更加普及,例如屋顶光伏、墙面风力发电等,使得住宅建筑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在人文关怀方面,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更加注重居住者的情感需求和精神满足例如,通过设计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满足居住者对于个性化和创意生活的追求同时,通过社区化的设计,促进居住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此外,住宅建筑还将考虑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如老年人友好设计、儿童游乐区域等,以实现全龄化的宜居环境在社会责任方面,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更加注重公平性和可达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住宅建筑将不仅服务于中高端收入群体,也需要满足低收入和特殊需求群体的居住需求未来的住宅建筑,应当是包容和公平的,能够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适宜的居住空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来的住宅建筑也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融合,将使得住宅建筑风格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发展,住宅建筑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创造出既有地域特色又能满足全球化需求的作品,将是未来建筑师的重要课题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是一个集合科技、环保、人文和社会责任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它不仅是一个生活的空间,更是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与社区共生、与居住者共情的生态系统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是我们生活、工作、娱乐和思考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建筑师的创新成就看集合住宅的发展与演变

从建筑师的创新成就看集合住宅的发展与演变
住宅研究 HOUSING
STUDIES
从建筑师的创新成就看集合住宅的发展与演变
周静敏
薛思雯
张璐
徐伟伦
1 早期的萌芽与摸索 集合住宅的诞生虽然始于 20 世纪,但 最早对大规模住宅建设的摸索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建于英格兰古城巴斯(Bath)的半 椭圆形住宅— 皇 家 新 月 楼( R o y a l Crescent, 图1)就是其中之一。 它由建筑师 伍德(John Wood)构思,其子小伍德完成 并完善了这一创世之作。 皇家新月楼为巴洛克风格,其外形以 优雅的曲线沿等高线呈半椭圆形向南开放, 同时与宽阔的绿色草坪协调呼应,共同创 造出如诗如画的空间秩序,体现了当时英 国中产阶层的艺术品位及注重景观设计的 特征。 与此同时,在苏格兰爱丁堡建设的新 城住宅也同样引人注目,那些乔治时代风 格的联排住宅至今仍受人们的欢迎。 在伦敦, 联排住宅(Terrace House, 图 2)成为一种时尚。这些长长排列的住宅的 立面以帕拉第奥比例为基准精心设计,高 5 层, 背后带有一个小庭院。 各住户的开间较 窄,进深则较大。为了采光的需要,建筑后 退于路面。 这些住宅上下水道齐备, 道路铺 装整齐。 这个时期的联排住宅在设计及构成手 法上并没有多大的突破,基本上只是将原 来水平方向上的各个房间沿垂直方向堆积 而成。况且其开发建设并非面向庶民阶层, 这在概念上和 20 世纪的集合住宅有着明显 的区别,但作为萌芽时期的探索及它在城 市构成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 19 世纪产业革命的兴起,人口迅 速向大城市集中,解决大量工人的居住问 题成为开发庶民住宅的出发点。当时的住 宅大多数由投机商所建, 面积很小, 设备不 齐,换气、 卫生条件很差,更重要的是根本 没有公用空间。因而这一时期的排屋亦难 称之为集合住宅,而其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2 新艺术运动与构造表现 20 世纪前夜的 1899 年,巴黎也加入了 住宅高层化的行列。以设计巴黎地铁入口 而闻名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师姬玛赫(Hector Guimard)完成了他早期的代表作品—比 朗热住宅(Castle Beranger, 图3-1、 3-2)。 该建筑为中产阶级居住的 3 6 户住宅。 平面上导入了中庭,立面上强调垂直方向 的构成。 其外墙变化丰富, 粗糙的、 平滑的、 陶器的、玻璃的、 铁的,各色各样的贴面被 运用得出神入化。 在这一设计中, 姬玛赫意 在体现石、砖、 铁、陶器混杂而成的粗犷力 量。在建筑的上部建有充满浪漫情调的屋 顶和阳台,它们与外墙一起形成完美的装 饰体系。 这座体现了新艺术运动风格、具有都 市风情的住宅无疑成为新的城市集合住宅 建筑令人振奋的开端。 1903 年, 同在巴黎, 贝瑞(A. Perret) 设计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7 层弗兰克 林住宅(Rue Franklin, 图4)。 不同于比朗 热住宅迥异的各户平面构成,它的各层平 面大体相同,且将居室设在可以远望塞纳 河的一侧。立面上从 2 层开始向内凹进,具 有较大的开口部。 它同样强调垂直, 梁柱之 间埋有带花纹的陶器贴面的精致装饰,在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强调构造柱的作用,使 建筑在整体上看起来更加挺拔。 贝瑞的这幢住宅集中体现了现代建筑 的诸要素,如屋顶花园、钢筋混凝土、崭新 的平面、 采光楼梯间, 最重要的是首次在住 宅中使用了电梯,使构造表现与新艺术运 动相结合并在住宅中得以充分体现。 之后,进而将这种结合表现得淋漓尽 致的当数 1910 年在巴塞罗那建成的米拉公 寓(Casa Milla,图 5-1,5-2)。它是高迪 (Antonio Gaudi)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住宅围绕 2 个光庭形成, 位于十字 街路的一角, 石壁外墙如波浪重叠, 呈有机 形状。支撑构造体的钢架隐形于这些波涛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全球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城市发展的综合型态。

城市综合体是指在空间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功能组合,包括住宅、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等多个功能相互融合的一类城市新型开发模式。

在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初期,开发商主要关注的是商业和住宅功能的结合。

其中,商业功能的发展在城市综合体的形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商业设施多样化、消费需求多元化,使得商业功能成为城市综合体的核心。

与此同时,住宅功能的引入为商业设施提供了稳定的客源。

这种商业与住宅功能结合的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旨在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生活和消费。

随着城市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综合体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高级化的特点。

除了商业和住宅功能外,办公、文化和娱乐等功能也逐渐融入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中。

办公功能的引入为城市综合体注入了更多的经济活力和商业机会,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

文化和娱乐功能的加入则增加了城市综合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其成为人们社交、娱乐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综合体发展的成熟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方面,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商业和公共空间的更好融合。

例如,引入文创产业、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促进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创新创业的融合。

另一方面,城市综合体也越来越注重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绿化、景观和公共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商业与住宅结合到多功能发展的演变过程。

在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中,城市综合体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等多重需求的城市新兴发展模式。

随着城市综合体的不断涌现,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综合体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乌托邦到伊甸园——我国城市集合住宅形态的演变

从乌托邦到伊甸园——我国城市集合住宅形态的演变
o l n ig sr c u e p b i s a e h u ed sg , n o s tl , t et n io oiyf0 f a n n t t r , u l p c , o s e in a d h u e sye wi t a s i ni p l m p u c hh r t n c r g v r me t lnt r e o p t in Re ie t l0 m n r a r a e it r ce . o p e e t o e n n a ma k t m e i . s n i r a d u b n f m r e a t d T r v n p o c t o d af 0 n o e -o v r mme c l a i na ds m b l a in pa n n h l e r a es g e ai na d p o t x d c r i i t n y oi t , l n igs al c e S e r g t n r mo emie — az o z o d o
口 曹 海 婴 ,黎 志 涛 [ 摘一要]近二十年来,随着集合住宅由政府控制的配给品向通过市场分配的商品转变,集合
都有与之相应的道路和 公共服 务设施 等
级,居住区从居住单体开始由小到大,构 成—个层次分明的系统 ( ) 0 图1 。2 世纪 9 0
住 宅形 态 在规 划 结 构 、居住 公 共 空 间 、住 宅 套 型 设 计 、住 宅 风 格样 式 等 方 面 发生 了显 著变 化 。 方面 , 居 住 形 态 演 变是 城 市 社 会 阶 层 结 构 演 变 的反 映 ; 另 一 方 面 , 居住 形 态 演 变 也 对 城 市 形 态结 构 演 变 产 生 一 定 的影 响 。为 避 免 住 宅 的 过 度商 品化 和 符 号化 导 致 社 区生 活 的丧 失 和 对

战后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

战后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

战后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来源:互联网发布日期:2007-06-02 浏览次数: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绿化养护承包合同东海龙开元小区绿化工程某住宅小区绿化养护管理某公司住宅楼基坑开挖施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战后50年,日本经过了战后恢复期、高速发展期,现已进入信息时代。

城市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集合住宅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日本战后初期对集合住宅的探索战后伊始,日本的1700万户中约有420万户缺房,为在短期内缓解住房短缺的问题,日本政府建造了大量集合住宅。

1949年提出了最初的标准设计方案,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面积只有40m2的公营住宅标准设计51C型,成为这时期住宅设计的原型。

1953年前后,经济稍有宽裕时,新一代建筑师们提出了nLDK型方案,即以L(起居室)、D(餐厅)和K(厨房)为住宅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家族团聚的起居室为中心,布置各房间,连接n个卧室。

这种类型的住宅通过标准化构件的设计和推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降低了造价,使大量生产和普及推广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住宅紧缺问题。

由于卧室面积和个数的可变,可衍生出不同的类型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很受居民的青睐,这一形式直到现在仍为日本城市住宅的主流。

1960年后,经济进入高速成长期,城市问题、住宅问题愈加严重。

农村人口大举流入大城市,大城市人口急速膨胀。

为此日本政府鼓励在大城市郊区集中兴建大居住区,特别是修建低价的公团住宅,以应付大量流入的人口。

1970年以后,经济的复苏和对社会住宅的积极建设,使住房危机基本得以缓解。

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要求的内容转为多方面,尤其关心住宅四周的居住环境质量,住宅本身的发展重点也转向居住质量的提高。

住宅套型、面积标准、附属设施、环境质量、社区服务等都成为在住宅设计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975年以后,由城市内部的居住者提出了“小规模集合住宅区的分散布置”的设计思想,与大居住区相比,以其高水准的社区服务、优雅的居住环境质量和用地上灵活的适应性等优点,而成为住宅设计的主流,大住宅区的规划逐渐在消失。

集合住宅案例分析-国外设计

集合住宅案例分析-国外设计

06
结论
总结与展望
集合住宅设计在国外已经取得了显著 的发展,不仅在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 上有所创新,还在可持续性和智能化 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未来集合住宅设计将继续关注人性化 、绿色环保和社会参与等方面,以满 足人们更高的居住需求和期望。
对未来集合住宅设计的建议
注重人性化设计
推广绿色建筑理念
集合住宅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 和需求,创造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政策与法规的完善
政策引导与支持
国外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 导和支持集合住宅的发展,包括 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财政补贴 等方面。
法规体系的完善
国外集合住宅在法规体系方面相 对完善,规范了建筑市场和行业 管理,保障了居住者的合法权益。
监管机制的建立
国外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监管机制, 对集合住宅的设计、施工、验收 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建筑 质量和安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集合住宅的建设和 运营具有重要影响。需要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 遵守相关规定,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技术更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集合住宅需要不断更新技 术和设备,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居住体验。需 要关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住 宅的智能化和环保性能。
05
国外集合住宅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集合住宅开 始在欧美国家出现,以满足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带来的住房 需求。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叶,随着经济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加速,集合住宅 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设计风格和建筑技术也 日趋多样化。
创新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集合住宅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不 断创新,注重绿色生态和智能化发展,以满足日益提高的 居住品质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西方现代集合住宅的产生与发展共3篇

西方现代集合住宅的产生与发展共3篇

西方现代集合住宅的产生与发展共3篇西方现代集合住宅的产生与发展1西方现代集合住宅产生与发展自19世纪初期以来,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这需要更多的住房供应。

然而,传统的独立房屋建造成本昂贵,不能满足大规模的住房需求。

因此,集合住宅成为了西方世界解决住房问题的一种新模式,集中了大量的住宅单元,为更多人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19世纪中期,伦敦的马尔堡区是西方世界最大的集合住宅区之一。

这里的卡密尔城堡是首个大规模的集合住宅项目。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产线化建筑技术得以运用,集合住宅建筑的速度和规模大为提高。

例如,在20世纪初期,尼维尔岛(Neville Island)上的工人住宅区是美国首个使用模块化技术建造的大规模集合住宅,其只用了18天就完成了建造。

20世纪中期,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政府开始认识到集合住宅为城市规划和住房政策带来的价值。

其中,英国和法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英国建立了多层公寓和联排别墅这样的富有永久性的房屋,法国在巴黎郊区建立了具有先进社会组织的现代化住宅。

此次政府投资为集合住宅建造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也为大批内城贫民类人口提供了安居的上上之选。

到了21世纪初,绿色建筑、智能家居和可持续建筑理念应运而生,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的住房建造和生活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集合住宅的设计和建造也再度发生了变革。

总的来看,西方现代集合住宅在规模、建筑质量、建造速度和住房保障方面都有着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全球范围内的住房问题依然严重,这也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住房选择。

西方现代集合住宅的产生与发展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居住在集合住宅中。

西方现代集合住宅的建立与演变,历经了很长时间,综合了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

本文将对西方现代集合住宅的发展过程进行讨论。

1. 集合住宅的起源集合住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帝国的公寓楼,这些公寓楼通常由石头或砖块建造,由数百个公寓单元组成,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住所。

城市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

城市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

城市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集合住宅最早的探索成果出现于法国巴黎中产阶级住宅中。

19世纪末到 20世纪的头十余年问,雏形期的城市集合住宅在欧洲及美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

此时正值新艺术运动时期,集合住宅的设计带有明显的这一时代的风格。

20世纪初期,设计的出发点明确定位为为多个家庭提供住宅,对艺术造型的处理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城市集合住宅刚刚面世便因其更适合现代都市生活的合理性表现出令人瞩目的生命力。

但此时的城市集合住宅服务对象主要为中产阶层,其相关理论以及技术条件获得初步发展,对现代社会和城市的巨大价值开始显现。

20世纪 20到 30年代,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师实现了一个观念的巨大转变:首次将“社会 " 和“公众”作为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并将城市集合住宅看作现代工业社会的根基和现代建筑学的中心问题。

勒·柯布西耶旗帜鲜明地指出:“设计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标志 " Ⅲ。

到 20年代末,欧洲各国建筑师展开了一场关于住宅密度与形态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为城市集合住宅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城市集合住宅开始肩负起其真正的历史使命。

二战以后到七十年代由于各国住宅普遍数量上的严重不足,城市集合住宅成为这一时期住宅建设的重点,各国都把城市与住宅的恢复和建设看作当务之急,城市集合住宅迎来了它恢复和发展的新时期。

工业化的浪潮不可阻挡,城市集合住宅的理论和实践毁誉参半,各国走过了十分相似但又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高度增长的结束,各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时期。

《马丘比丘宪章》的颁布标志着城市规划和居住空间理论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各国集合住宅的建设产生了由量转向质的巨大转变。

高层逐渐向中低层过渡:由新区开发转向旧城改造;集合住宅逐渐回归城市街道;功能趋向复合:设计日趋多样化;公众的参与越来越成为公共集合住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本主义与新的社区理论的影响下,城市集合住宅终于从一味强调功能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向着更加丰富于人性和多元的方向迈进。

集合住宅历史馆 - UR都市机构

集合住宅历史馆 - UR都市机构

战前的集合住宅(同润会代官山公寓) 财团法人同润会公寓,在关东大地震后,于大正 13 年通过全国募捐 建成。自昭和 16 年住宅营团继承前的 20 年里,是唯一建设的约 1 万 2 千户住宅组织。同润会代官山公寓展示自昭和 2 年开始入住后,在 总户数为 337 户的郊外团地,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面向几代住户和单身 住户的住宅。 昭和 30 年代的中层集合住宅(莲根团地) 拥有起居室厨房和 2 个卧室的住宅称为 2DK,也是公团住宅的代名 词,这里将展示复原昭和 32 年建成的板桥区莲根团地住宅。 这是标准尚未确立前建成的,是从战后的公营住宅开始食寝分离的典 型类型。
独立行政法人 都市再生机构
集合住宅历史馆
-这里陈列了从 80 年代以来பைடு நூலகம்积累遗留的近代集合住宅的历史和技术-
在日本 RC 集合住宅已有超过 80 年的历史 了,这种令人怀念的老房子已经到了该解体 重建的阶段。集合住宅历史馆里 除了有昭和 30 年代的[公团住宅],还有在建 筑史上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同润会公寓经过 还原后向外界展示集合住宅技术的变迁。

日本集合住宅

日本集合住宅

日本集合住宅解决高密度居住的50年Integrated Residence in JapanResolving High-density Living in 50 Years二战之后,为了在短期内缓解住房短缺问题,日本政府建造了大量集合住宅。

50多年间,日本经过了战后恢复期、高速发展期,现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城市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集合住宅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49年提出面积只有40m2的公营住宅标准设计。

1950年,nLDK型方案被提出——即以L(起居室)、D(餐厅)和K(厨房)为住宅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家庭团聚的起居室为中心,布臵各房间,连接n个卧室。

1960年,经济高速增长,农村人口的大举流入,使城市急速膨胀。

为此日本政府鼓励在大城市郊区集中兴建大规模、低价的公团住宅(即公立住宅小区),以应付大量流入的人口。

1970年,“小住宅区”开始流行,它以高水准的社区服务、优雅的居住环境质量和用地上灵活的适应性等优点,成为主流,大住区规划逐渐消失人们开始关心居住的环境质量,住宅本身的发展重点也转向居住质量的提高。

住宅套型、面积标准、附属设施、环境质量、社区服务等都成为在住宅设计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在国际式样及规划理念指导下制造出的单调、庞大、重复的都市住宅空间,大量的“包豪斯”式住宅充斥的城市空间开始厌倦。

经济高度增长期的结束带来了住宅自身的巨大转变,住宅由高层转向底层、由新区开发转向旧城改造、由单纯注重住宅面积大小转向高标准的外部环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最后确定了发展低层高密度集合住宅的方向。

同时,建筑师们积极参与公共住宅设计,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和生活形式的多样化。

aroom“aroom”,即nLDK+a,在原来nLDK的基础上增加一个a,即住宅内功能不固定的可变空间。

1990年竣工的由坂仓建筑研究所设计的东京多摩新城集合住宅中,这种增设了“aroom”的住宅平面形式首次出现。

典型国家集合住宅的发展进程研究

典型国家集合住宅的发展进程研究

典型国家集合住宅的发展进程研究作者:陈飞宇来源:《祖国》2018年第24期摘要:集合住宅是一种人口密度较高的住宅形式,是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

不同国家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其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科技等多方面发展,是建筑与历史文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就德国来看,集合住宅的发展主要受经济的发展的影响;而英国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更多地还要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日本作为现代集合住宅的发源地,集合住宅的发展比较成熟。

从我国的社会背景来看,必须公平,有效地发展集合住宅,由政府政策主导,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通过科技进步推动集合住宅发展。

关键词:集合住宅德国英国日本中国“住宅”一词是具有复合性概念的名称,它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安全场所,具有多种为人们生活服务的功能,也包括了周边的自然社会环境。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看,住宅的意义与内涵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居住者需求而有所演变。

从狭义的角度看,住宅是适合居住的场所或由其所构成的一处完整的居住单元。

广义而言,住宅还具有实质环境意义和家庭生活意义。

集合住宅指的是人口密度较高的住宅形式,是由于城市聚居而产生,也是住宅随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1]。

在国内外城市的发展中,都存在大量的各类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诞生于20世纪初期,二战以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城市集合住宅发展起来,许多国家走出了各具特色的集合住宅之路,很好地解决了战争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这是主要是由于集合住宅的资源投入较小,却能提供大量的居住空间,缓解了人口密集而土地资源紧张的现象。

我国城市集合住宅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成绩斐然,但目前其发展水平依然相对落后,特别是在理论上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和新加坡等国。

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与其他国家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来借鉴其它国家在集体住宅上的发展经验,为我国集合住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欧洲集合住宅发展进程(一)德国作为典型的欧洲国家,德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比中国早了一百多年,且德国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发源地,其建筑无论是从艺术、工程、社会角度都值得深入的理解和剖析。

1840-1978年我国集合住宅发展变迁

1840-1978年我国集合住宅发展变迁

1840-1978年我国集合住宅发展变迁
戴俭;王申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空间》
【年(卷),期】2022(29)6
【摘要】集合住宅作为城镇居民最重要的居住形式,随着社会发展得以不断改进与创新。

采用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法,以1949年为界,分两个阶段五个时期梳理我国集合住宅在建筑类型、平面设计、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发展变迁,并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因素、设计标准、经济状况等方面分析集合住宅演进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更好地满足居住者需求。

【总页数】5页(P177-180)
【作者】戴俭;王申
【作者单位】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中韩集合住宅户型平面的比较研究——以中国天津市和韩国水源市2013年以后设计的集合住宅为研究对象
2.转变发展方式建造百年住宅(建筑)——客观审视我国住宅建设现状转变发展方式建造百年住宅(建筑)上篇
3.宅内行为模式与集合住宅格局--1949年以来中国集合式住宅变迁概说
4.1949年以来的中国集合住宅设计变迁
5.19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集合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变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集合住宅最早的探索成果出现于法国巴黎中产阶级住宅中。

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头十余年问,雏形期的城市集合住宅在欧洲及美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

此时正值新艺术运动时期,集合住宅的设计带有明显的这一时代的风格。

20世纪初期,设计的出发点明确定位为为多个家庭提供住宅,对艺术造型的处理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城市集合住宅刚刚面世便因其更适合现代都市生活的合理性
表现出令人瞩目的生命力。

但此时的城市集合住宅服务对象主要为中产阶层,其
相关理论以及技术条件获得初步发展,对现代社会和城市的巨大价值开始显现。

20世纪20到30年代,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师实现了一个观念的巨大转变:
首次将“社会"和“公众”作为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并将城市集合住宅看作现代
工业社会的根基和现代建筑学的中心问题。

勒·柯布西耶旗帜鲜明地指出:“设
计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标志"Ⅲ。

到20年
代末,欧洲各国建筑师展开了一场关于住宅密度与形态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
为城市集合住宅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城市集合住宅开始肩负起其真正的历史
使命。

二战以后到七十年代由于各国住宅普遍数量上的严重不足,城市集合住宅成
为这一时期住宅建设的重点,各国都把城市与住宅的恢复和建设看作当务之急,
城市集合住宅迎来了它恢复和发展的新时期。

工业化的浪潮不可阻挡,城市集合
住宅的理论和实践毁誉参半,各国走过了十分相似但又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高度增长的结束,各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时期。

《马丘
比丘宪章》的颁布标志着城市规划和居住空间理论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各国集
合住宅的建设产生了由量转向质的巨大转变。

高层逐渐向中低层过渡:由新区开
发转向旧城改造;集合住宅逐渐回归城市街道;功能趋向复合:设计日趋多样化;
公众的参与越来越成为公共集合住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本主义与新的社
区理论的影响下,城市集合住宅终于从一味强调功能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思想中解
脱出来,向着更加丰富于人性和多元的方向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