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教学目标
解读目标、领悟意图
解读目标、领悟意图当前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备课脱离学生实际,也就是说不能根据学生本身的基础,在讲课当中从学生的基础开始,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接受知识,在上课当中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二是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很多教师没有深究,且长期如此。
教学目标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的是否精当,关系到这节课的实效,也就是学生是否真正有所收获。
细化具体清晰且操作性强的目标意图,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学校、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以学生为本细化目标意图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般来说,陈述目标意图具备的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一、行为主体的表述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目标意图的陈述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
也就是说,目标意图不是教师在这堂课中打算做什么?怎样做?而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
表述学习目标时,要注明特定的教学对象,一定不要把目标写成“教会学生……”或“教师将说明……”等等,而应该写成“学生能……”或“能够……”等等,有的目标虽然省略了教学对象,其实在这种目标中教学对象仍然是学生。
例如:①学生能列举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②学生能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一系列成就,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二、行为动词的表述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用来说明学生的行为结果或学生所做的事情。
例如:“操作”、“说出”、“列举”等都是行为动词,在它们后面加上动作的对象,就构成了学习目标中关于行为的表述。
下面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一)知识与技能什么是知识呢?一是了解水平。
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行为动词如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识别、再认等。
怎样叙写教学目标
怎样叙写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的叙写要目中有人随着打造高效课堂的步步深入,对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明确精准的教学目标对课堂定位的重要意义是日益深切了。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把教学目标置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核心,不得不腾出时间,潜心学习,努力钻研,尽快学会写出明确精当的新课程教学目标。
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是站在“以师为主”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陈述,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经过学习后,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否能观察与检测是没有设定的。
经过深入学习与研究,我们逐步了解:如何设定教学目标,除了内容以外,还有一个目标叙写的技术问题,也就是格式的问题。
严格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项要素,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
即,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的行为,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行为词语,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教学目标定位来源于课程标准。
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学目标,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首先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对于我们来说,在具体制订课堂教学目标中,除了基于课标外,还要注意教本的特点(包括单元的绪言、课文后的习题、教参)和所教班的学情。
对于一个教龄不长的年轻老师来说,要其能明确说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就能做到的,需要老老实实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我们多次说过,我们是实践者,不能停下来不上课专门去,不可能熟稔了庖丁解牛的技术再去解牛。
我们只能在做中学,一边学习教学目标的写法,一边叙写眼前要用的教学目标。
在目标制定时,便用两个问题追问自己:1、是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吗?2、如何观察、测量这个变化呢?这样做未必科学,也未必完全符合教学目标叙写的规范,但至少可以使笼统、模糊的目标向具体明晰靠拢,也起码可以说明你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是目中有人的。
教师怎样钻研教材
一、从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
具体做到:1、纵览全册教材,整体把握全册教材的思路。
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1)本册安排了哪些内容?(2)本册教学目标是什么?(3)本册教学重难点是什么?(4)本册教材有什么特点?(5)本册教材需要哪些教具和学具?2、深究细研教材,整体把握每章每节教材内容。
(单元)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1)本单元安排了哪些教学内容?(2)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3)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4)本单元需要哪些教具、学具?(5)本单元需要几课时?(一节课)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2)本节课在本章中所处的地位怎样?(3)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4)本节课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什么?(5)本节课需要哪些教具(含多媒体)、学具?二、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
(具体做到)1、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教师应做到的:(1)像学生一样阅读教材,读准每个字,推敲每个词,体会每一句话,背景了解要宽,内容理解要深。
(2)像学生一样提问题,边读边想:A本节课新旧知识点的桥梁是什么?B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C我自己能完全学什么?2、站在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老师应想到的:(1)学生原来学习了什么?(2)学生实际掌握了什么?(3)为了学生的学习应做什么准备?(4)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规律是什么?(5)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和策略是什么?三、从教者的角度钻研教材。
从教者的角度钻研教材要抓住两个统一,即编者与教者的统一,编者与学者的统一。
编者的意图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各位同学,大家好:经过一上午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交流,你们一定会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教师礼仪的内容,前面学习的内容(:“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礼仪,班主任工作等。
”)今天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教师应怎样钻研教材”。
这部分内容,对于每个新上岗的老师来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把教材钻研透了,才能备好课,既而上好课。
名师名家解读历史课程三维目标1 赵亚夫等
对历史课程目标的认识问题缘起:在研修当中,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许多苦恼和困惑。
他们普遍认为,写在教案纸上的教学目标没用。
所以大家多是从教参上抄下来,目的是对付教务检查。
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实践往往是脱节的。
面对教学目标的内容,如果说对于知识与能力,教师们还可以凭借经验应付的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等同于过去的思想教育,而过程与方法的设置简直让教师不知所云,如坠雾中,无论是撰写还是实施,都非常困难。
为什么我们必须深究教学目标赵亚夫卢阳“为什么总是纠缠教学目标问题!”有些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是啊!教学目标又不与学生见面,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更不能决定考试问题,干嘛如此不厌其烦地谈这个问题呢?的确,从以往的教学经验出发,教学目标不及教学内容的作用。
目标是空的,给别人看的,它只是备课中的一个必要程序;内容却是实的,为自己的教服务的,以课本为中心,“教之本”即为“课之本”。
加之,为考试服务的教学,周全到了教科书的边边角角,“掌握知识”和训练考试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目标的确是可以被看轻,甚至是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现在不同了,教学在逐渐开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我觉得当皇帝就是好!”“我认为希特勒是伟人。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诸如:学生为什么会有上述想法?当遇到这类棘手的问题时,又该如何指导?我们认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是怎样的学习指导,才能够实现这一理念?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与教学目标有关。
有人把设定教学目标放在教学预设的位置上,这是对的。
但是,这种看法还不够完全。
因为预设可以作为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也转变为一种确定性的控制手段。
前者是弹性的,后者是规定性的。
而我们常常一预设就把教学目标看死了。
所以,在笔者看来,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结合上面的问题,笔者很容易地看到以下几点:第一,无论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困惑,都是些很具体而且很整体的问题。
浅谈如何深入钻研教材,提升备课能力
浅谈如何深入钻研教材,提升备课能力语文教材是编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选编的语言文字材料,是文质优美、语言规范的课堂教学材料。
它承载着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但语文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载体,也不是万能的载体。
相对于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来说,语文教材只是载体之一。
所以,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文字材料,多途径、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语文教材也是一种工具,是供教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工具。
而我们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充分利用这个工具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培养语文能力和方法,陶冶高尚情操。
所以,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仅要用好语文课本这个课内教材,还要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课外教材。
以教材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学习,不仅要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更要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怎样去钻研教材呢?一是要明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围绕这一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又从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三个维度对各学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的具体目标,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譬如,第一学段中阅读方面的目标有: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认识常用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等。
而第二学段中就有所提高,具体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项重要文档,它通常包含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详细描述。
正确编写教案可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教案。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案编写的核心,它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效果。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因此,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和需要,并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1. 教材分析法:通过对教材的仔细研究,了解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从而为编写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2. 学情分析法: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差异的了解,确定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和适应性,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3. 教学要求分析法:通过对学校或教育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标准,确保教学目标与教育教学的总体要求相符。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编写教案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有助于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1. 分析教材内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仔细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2. 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背景,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拓展教学内容: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确定教学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排序和组织,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计划
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计划目前,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计划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计划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探讨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计划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概述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教师实施教育任务的重要指导。
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
因此,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个性发展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四、灵活性和适应性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计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灵活地调整目标和安排,以达到教育教学最佳效果。
五、具体操作方法设定教学目标时,可以采用SMART原则,即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特征,可衡量和实现,具有实际意义,与学生的现实情况相适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实现。
六、教学内容的分层安排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可以根据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内容分为不同的层次,逐级展开。
七、启发式教学在内容安排计划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通过提出问题、举例说明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跨学科教学在内容安排计划中,可以融入跨学科的元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所学知识的不同方面。
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内容安排计划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多媒体教具、实地考察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学习重点的策略
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学习重点的策
略
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
帮助学生梳理学习重点,并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努力。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习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设定教学目标的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的内容。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并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有目标地前进。
教学目标可
以与教学内容相关,例如学习一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或掌握其中一种技能。
此外,教学目标还可以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例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写作能力或提升数学推理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考虑教学目标的可行性。
教学目标应该是实际可行的,能够在给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合理设
定教学目标的难度。
如果教学目标过于简单,学生可能会感到无聊和没有
挑战性;而如果教学目标过于困难,学生可能会感到挫败和无助。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恰当地设定教学目标的难度,使其既有挑战性又
能够在给定时间内完成。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定多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学
习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整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多个
具体的小目标。
这样,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个小目标,逐渐提高能
力并最终达到整体目标。
这种逐步设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有助于学生建立信
心和动力,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摘要:伴随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理念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教学重点。
初中生物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针对性的改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性分析探究,实现提升学科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在此背景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此种教学模式基于统一教学设计理念,整体规划统筹单元生物教学核心内容,从而充分体现生物学科教学本质与初衷。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落实学科综合素养教育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关键所在。
助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以及必备品格,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理论解决复杂问题。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分成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之间处于分裂又统一的关系当中,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整体性知识网络,促进教学成效的稳步提升。
一、大单元教学简述大单元教学主要指的是将整个单元中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与统筹,然后再结合课时要求将教学内容重新分配,从整体单元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突显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与整体性,便于学生构架知识框架,深入性、综合性地理解知识重点。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循规蹈矩地根据教材章节内容固定化实施教学,以教材设定步骤为主要教学依据,未能充分考虑单元内容的整合教学优势,不仅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健康发展,还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局限。
而大单元教学模式完全遵循新课标核心要求,在促使教师专业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助力教师树立全局统筹规划意识。
因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就随之提高。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整体性学科知识体系,充分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养成[1]。
二、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一)在核心素养指引下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构建理性逻辑思维模式以及养成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浅谈如何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中的“变式”来把握教学设计的梯度
浅谈如何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中的“变式”来把握教学设计的梯度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逐渐显现出较大的差距。
在“双减”政策下,为了使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应该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行分类指导。
而在课堂教学中,“变式”是我们进行分层次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四度六步”教学法中“变式”是我们把握教学梯度的重要工具。
因此,本文将就浅谈如何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中的“变式”来把握教学设计的梯度展开讨论。
关键词:四度六步;变式;梯度;一、“四度六步”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四度六步”教学法是正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南宁市教科所长所戴启猛经过20年实践探索、思考论证、试验推广最终形成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它是指教师以追求“四度”(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和有宽度)课堂为教学主张,依照“温故"、“引新”、“探究"、“变式”、“尝试”、“提升” 六个环节精准设计和组织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中“四度”课堂是教学主张,“六步”环节是实践架构,目标是创造更加精彩的课堂。
二、如何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中的变式来把握教学设计的梯度(一)研读课标,深究教材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能创设有深度的课堂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就是必须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好的课堂,好的教学设计,都必须基于研读课程标准、深究教材的基础之上[2]。
对于数学学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不能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教师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知识的本质,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处理教材,用适当、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与学生一道去研究、去探求。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变式,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问题解决在学习中很重要,综合来看,问题解决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既是能力,也是素养。
由于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所以教师对此提出的问题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深度,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创造教学情境。
动物细胞教学反思(四篇)
动物细胞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讲课比赛,我不仅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
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评课。
让我觉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从其他老教师身上学到了有效的教学经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比如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上和对学生的启发上的不合理之处等等,尤其是实验环节上。
这节课主要是实验内容,我在比赛前精心制作了课件,在这节课中我也尝试着运用了它,结果很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展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化难点、抽象点为形象生动的动画,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培养了技能。
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
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朋友,达到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动物细胞教学反思(二)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大胆质疑解疑。
例如:动物细胞为什么没有细胞壁?讨论的形式灵活多样,同桌互帮、小组研讨,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作业的设计布置上,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针对课的特点,让作业开放性,拓展性的作业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堂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运用于实际做了很好的迁移。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展开讨论,包括设计原则、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内容。
首先,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的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问题导向原则,即教学计划应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是个性化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再次是合作共建原则,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是实践应用原则,即注重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反馈和提升。
其次,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制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同时,教师应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梳理和整合,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应用。
另外,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的评价方式也需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可以采用学习档案、学习日志、项目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同时,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的设计应注重问题导向、个性化、合作共建和实践应用原则,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评价方式应多元化。
通过精心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案的要素分析与探究?
教案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规范教学行为的有机载体,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蓝本,具有“舵手”和“蓝图”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优秀的教案呢?本文将从优秀教案的要素出发,逐步分析探究。
一、教学目标明确优秀的教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有针对性、具体性和可考性。
因此,教案中的教学目标需要具体、明确,不能模糊、笼统。
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也需要能够评估,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科学教案的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教师需要对所任教的学科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能够对学科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把握。
教师需要从少儿心理、认知思维和情感发展等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打造出吸引学生、能够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科学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重头戏。
在没有一种完美的教学过程设计之前,成功的教学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优秀的教案一定会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并通常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教学手段多样教师需要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来选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应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使用本体式教学、游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育教学方法。
从而创造一个多元化、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五、评价方式科学在教案中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是学生学习付出的汗水、努力和成果得以客观衡量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目标中应该包括教学成果的标准,教学过程中应该计划好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教师都能以进度表的形式清晰明确地了解到之前的进度和评价结果。
六、教学环境营造优秀的教学环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如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案(2023新老师开学第一课)
如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案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在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最有效的教学。
那么关于如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呢?一、确定课程目标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这些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和可量化的。
这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衡量课程的成功度。
教师应该与学生沟通,让他们理解所要达成的目标的重要性。
二、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这将有助于教师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以确保学习的成功和持久性。
教师可以通过进行研究、与学生互动和课堂反思来了解学生。
教师应该在课程中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他们达成目标。
三、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包括交互教学、项目导向教学和动手实验。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和能力水平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四、使用评估工具评估工具是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评估工具,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在评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评估工具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评估过程应该是定期进行的,以确保学生按时达到教学目标。
五、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经验,不断调整教学目标。
这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灵活性和创造性,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成功。
总而言之,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案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教师应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明确课程目标,了解学生需求和能力水平,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使用评估工具评估学生表现,并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成功。
略谈语文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略谈语文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语文教案设计中的“目标”是指教学的目的或目标,即教学的最终达成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科特点、教学条件等因素。
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性、导向性和激励性,具有明确性、可量化性和可实现性。
语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方面。
知识目标主要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如词汇、语法等。
能力目标主要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采取的行为方式,如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等。
情感态度目标主要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应具有的情感态度,如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等。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和分步骤性。
多层次性指教学目标应该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逐步实现目标的达成。
分步骤性指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分为不同的阶段,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具体来讲,在实现知识目标方面,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科普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现能力目标方面,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方面,教师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导向,启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情感共鸣和审美理解,形成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还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在学生的实际表现中,如果发现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教案设计中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需根据具体情况与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目标。
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目标,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实现教学效果。
要有适当的量化指标。
在教学目标中要包含量化指标,如完成程度、考试情况等,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非常明显,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相应的目标,以便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一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的教学目标导语:教学目标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第一课的教学目标,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知识目标首先,第一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知识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掌握新词汇、学习相关课文知识,并理解基本概念等。
通过这一目标的设置,学生能够建立起起点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第一课的教学目标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其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展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除了口语表达,第一课的教学目标还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
通过课堂讲解和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其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课堂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其写作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在第一课的教学目标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如何对学习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形成高效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效。
五、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第一课的教学目标还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研究、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
同时,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课的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实验、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
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第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造思维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具体化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具体化的意义作者:陈陆舟来源:《求知导刊》2021年第33期摘要:文章基于教师备课时普遍重视教学过程设计而忽视教学目标设计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及教学实践,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极为重要。
过分关注教学过程,忽视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有本末倒置之嫌。
文章作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研读课程标准、读透教材和教辅资料,结合班上学生学情,设计出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和更具体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现状;教学目标设计中图分类号:G623.5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44-02前段时间,牛献礼老师在长沙某小学做了一次讲座,讲座中谈到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让人很受触动,回想之前读过的吴正宪老师的著作,心中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也使笔者深刻认识到了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现状当前,很多年轻教师觉得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根本比不上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平时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也会更关注那些精彩丰富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学生是如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把知识学明白的。
有时也不禁认为教学目标不过是很多教案资料里起头的那三句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写的话而已。
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项读起来显得比较空泛,虽然知道大致的意思,但不知道该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这些目标。
相较而言,知识与能力目标就显得比较具体,说明了这节课或这个单元,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但这种具体也只是相对而言,在描述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时,教学目标中大量运用了诸如“了解、理解、经历、体验”等动词,每个词的含义和代表的程度都不一样,这更让很多年轻教师觉得难以准确把握,似乎实际用处不大。
这导致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知道这节课学什么内容,按照教案上的教学过程设计上课,把这些知识技能教给学生就好了,那些显得空泛的教学目标没有必要深究,更不要提如何将它具体化了。
但是当翻阅一些文献,初步了解教学目标的设计后,会发现教学目标的设计才是决定一堂课好坏的重中之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究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乌中旗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谢淑君[摘要]: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灵魂。
正确编写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分析了老师们在教学目标编写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正确书写教学目标的方法与建议。
对于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目标;问题;对策;教学效益说到教学目标,老师们肯定不会陌生,它是我们备课中的首要环节,天天都在写,难道还会有问题?也许,就是我们天天都在与其打交道,或许没有去深究它、拷问它。
导致了我们教学中的“两张皮”,写的是一回事,学的又是一回事。
从而导致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益低下。
教学有效果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有效。
即有效教学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书写存在的问题(一)照抄照搬直接表现为教师从教参中照搬无误地拿来,这是典型的“胸中无我”的现象。
教师把教学目标环节的设计与书写当做是累赘、包袱。
认为是教学设计(备课)的一个点缀。
于是洋洋洒洒的抄几段填满在教案纸上,为了是应付教务检查,结果导致课堂上胸中无标,走到哪里,就学到那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是教育专家对教材的解读,这种解读是一种普性的规定。
它的适用条件是因人而异的。
这种教学目标的普性规定不一定对我们的教师与学生都适用。
任何教学目标都不能代替你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解读,这种自我的解读,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效的。
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可能游刃有余,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二)假大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中,我们发现有一种“虚假繁荣”的现象。
直接表现为教学目标中大话、套话、空话。
诸如“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等目标的描述。
用了一些“不可捉摸的词语”陈述教学目标。
这种表达方式太笼统、太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如前所述在“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中,缺乏对“如何理解”的行为条件的描述,是通过自我阅读感悟,还是讨论交流没有说清楚。
而“优秀品质”的内涵教师也没有做具体的规定。
因此,这样的目标不过是一种“装饰”,不写也罢。
(三)繁琐复杂现在,老师们编写的教学目标一般按“三维目标”的规定来写。
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分若干具体的要点。
这样表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仅从书写量来看,一节课就达到300字左右。
如此繁琐复杂的书写直接造成了教师教学目标书写的“拿来主义”。
第二,三维目标中表述有重复叠加现象。
它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知识与技能”指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指学生学习的环境、交往体验,和与之相应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学习的兴趣、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我们不能离开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去理解知识与技能,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去空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因此,把三维目标看成是分散的三个目标是错误的。
简单的说,三维目标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我们不能把它分割或者叠加,而是要把握其内在的联系,在教学中,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从这三个维度去考虑。
所以三维目标的书写应该整合,让它融为一体。
(四)主体错位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因此,在我们教学目标的表述中诸如使用“使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句式是不正确的。
它们的主语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而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
用“教师应该做什么”来表述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其次,如果用“教师应该做什么”来陈述,那么教师这样做了,他的目标就达到了,任务也就完成了,至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究竟有没有变化,能不能观察和检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使用“学生……”的句式,如“学生能够依次找出课文中选用了哪些材料,能够说出材料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当然,我们在书写教学目标时,可以不把行为主体写出来,但是我们教师一定要心中有“人”。
二、对策(一)厘清概念,正确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教学活动所欲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或者说有规律、有秩序的身心变化。
”[2]与之相关的概念有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等。
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
是根据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所确定的。
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3]而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与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特定的要求。
”[4]因此,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概括性的程度不一样。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出学校教育的目的与宗旨”。
[5]是指导整个课程过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联系在于:二者都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都以既有目的为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具体指导,在各自的范围内提出适当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的要求。
区别在于课程目标的制定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和课程工作者完成,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规定性,而教学目标则主要由教师制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只有把它们之间的概念弄清楚后,我们在编制教学目标时候才能准确的表达,不至于把教育目的当做教学目标来写,才不会错把课程目标当做是教学目标,就可以克服我们在编写教学目标中假大空的现象。
就不会把教学目标写成“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掌握方法,正确书写教学目标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从低到高分为6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目标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由低到高共分5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系统个性化。
动作技能目标由低到高分为6级: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克服了以往教学目标存在抽象、笼统和模糊的弊端,把教学目标细化和具体化,使得教学目标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但由于分类过细、过于繁琐,广大中小学教师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之后加涅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提出了他的教学目标理论。
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五大类:言语信息、智慧加涅、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它强调从学生的角度表述教学目标,比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更加简洁实用。
布卢姆和加涅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为我们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提供了参考的方向,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类:认知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的目标。
在书写这类目标的基本的要求是按照“教学目标四要素”规范书写。
即主体、行为、条件、标准。
在具体的表述中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行为是对学习者应能够做什么的描述,强调行为动词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词语,如说出、概述、比较、背诵等,而不是掌握、理解、领会这样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
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量的依据,对行为标准做出具体描述。
包括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的规定。
在教学目标的写作中,常常用到如下动词:教学目标分类目标水平行为动词认知性目标了解说出、写出、讲述、列举、识别、简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收集、整理、阐明、归纳等运用分析、比较、探讨、辩论、评价等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交流、讨论、阅读、访问、收集、学唱、感悟等反应遵守、接受、欣赏、看待、学习、激发、拒绝等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确立、坚定等表现性目标复制朗诵、复述、讲述、介绍、谈谈、找出、标出等创作扮演、举办、编写、制作、绘制、撰写、出版、设计等当我们正确认识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分类后,在书写教学目标时,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编写一些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不可捉摸的教学目标来。
(三)整合三维目标、书写简洁如前所述,三维目标并不是三个目标,三者是一个整体。
我国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类似于国际教育界“认识目标、行为目标、体验目标的表述。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时,就可以把教学目标的书写从分裂走向整合。
例如:《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1.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简述朱之清其人与主要作品。
会读会解7个词语。
2.在诵读的基础上,找出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的语句,注意文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并陈述其美妙之处。
3.在朗读与默读的基础上,依据课文的自然顺序分析作者几次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从而感悟那一份质朴而深厚的父爱。
4.品读课文第4至第6段,感悟父亲朴实而简洁话语中所包含的伟大而深厚父爱。
当我们整合三维目标,做到简洁、适用之后,我们操作性就更强,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做到胸中有标、目中有人、手中有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灵魂。
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它直接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方向、速度和效益。
[参考文献]:[1]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2011,(9):62[2]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0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0[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1[5]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