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白茯苓的功效和功能主治与用量
白茯苓的功效和功能主治与用量一、白茯苓的功效和功能白茯苓,又称白茯苓、白粉薯,在中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
它是薏苡科植物茯苓的块茎,经过加工处理后获得。
白茯苓具有多种功效和功能,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1.清热利湿:白茯苓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用来治疗湿热引起的尿黄、口干舌燥等症状。
2.利尿通淋:白茯苓能有效促进水液代谢,增加尿量,改善尿痛、尿频等尿路感染症状。
3.健脾开胃:白茯苓有健脾开胃的效果,可帮助消化吸收、增进食欲,改善胃口不佳等问题。
4.舒缓痛经:白茯苓具有活血化瘀、舒缓痛经的作用,适合用于经期不调、痛经等妇科问题。
5.安神减压:白茯苓被认为具有安神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失眠和压力引起的不适。
二、白茯苓的主要功能主治以下列举了白茯苓的主要功能主治,供您参考:1.湿热泻痢:适用于慢性腹泻、脾胃湿热引起的泻痢,具有清热利湿、止泻的功效。
2.尿路感染: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尿道感染等症状,具有利尿通淋、抗菌消炎的作用。
3.消肿止痛:适用于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等疾病,能够消肿止痛、软坚散结。
4.宫颈糜烂:白茯苓可用于治疗宫颈糜烂,具有活血化瘀、舒缓痛经的功能。
5.失眠焦虑:适用于失眠、焦虑以及情绪不稳定等神经系统问题,有安神舒缓的作用。
三、白茯苓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在使用白茯苓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适当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使用方法和用量:1.煮汤饮用:将10克白茯苓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大火煮10分钟,然后改为小火炖煮30分钟,即可饮用。
2.泡水饮用:将3-5克白茯苓加入热水中,泡制10分钟后即可饮用,一天2-3次。
3.煮粥食用:将白茯苓与其他食材一起煮粥,可以增强功效,例如白茯苓红豆薏米粥、白茯苓山药粥等。
4.口服药物:可根据医生建议服用白茯苓的中药制剂或片剂,剂量和使用方法需按照说明书或医嘱进行。
建议在使用白茯苓前咨询中医医生或药师,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用量和使用方法。
四、注意事项使用白茯苓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茯苓。
伏苓的功效和用法有多少【新知识】
伏苓的功效和用法有多少
文章导读
很多人都知道,茯苓是中医经常拿来入药,因为茯苓对归心入吡,调节肺部,去湿化痰,健脾开胃是很好的功效,同时也能调节小便,缓解水肿,有利于调节身体出现
的气血不足,腹泻腹胀,寒气过多,也能治疗咳嗽痰多的现象,茯苓在平时的使用方法,
主要是以煎服为主,但是不能直接食用,在医生的安排下才可以。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
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
功效。
茯苓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
健忘等症。
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
苓
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
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
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
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
辅佐药。
茯苓的三大功能主治与用量
茯苓的三大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拥有广泛的功能主治。
以下是茯苓的三大主要功能主治:1.利尿消肿: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泄泻和尿路感染等症状。
它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帮助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浮肿现象。
此外,茯苓还能缓解腹胀、便秘等消化道问题。
2.安神补脑:茯苓具有安神补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失眠、健忘和焦虑等症状。
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舒缓神经系统,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力。
茯苓还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增加大脑的活力和注意力。
3.健脾益胃:茯苓对于脾胃虚弱者来说尤为适用。
它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不振、腹胀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茯苓还能提高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增强体质,改善疲劳和乏力症状。
用量茯苓的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以下是茯苓的常见用量范围:•一般情况下,每次服用茯苓的用量为9-15克。
•对于水肿、泄泻和尿路感染等症状,可适量增加茯苓的用量,每次可服用15-30克。
•对于失眠、健忘和焦虑等症状,建议每次服用茯苓的用量为9-15克。
•对于脾胃虚弱者,每次可适量增加茯苓的用量,每次可服用15-30克。
•茯苓可煎服或研末用于制剂。
注意:使用茯苓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具体的用量和使用方式。
同时,在使用茯苓时,应注意监测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茯苓作为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但是使用时需谨慎。
在使用茯苓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茯苓。
茯苓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
茯苓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一、茯苓的作用和功能茯苓,又名茯苓皮,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种。
茯苓性味甘淡,有温和的功效。
茯苓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茯苓酮、茯苓醇、茯苓酸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茯苓特殊的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
主要的作用和功能有:1.强心安神: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对于心悸、心慌、心烦等心脏神经功能紊乱的人群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2.利尿消肿: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出量,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茯苓还可以调节体内的盐水平衡,对于肾脏疾病和水肿引起的血压升高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3.抗氧化:茯苓中的茯苓酮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损害细胞,有助于延缓衰老、提升免疫力。
4.抗炎消炎: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症状,适用于肠胃炎、皮肤湿疹等炎症性疾病。
5.促进消化:茯苓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二、茯苓的主治茯苓作为中药材,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主要的主治包括:1.心脏神经功能紊乱:茯苓可以调理心脏神经功能,缓解心悸、心慌、心烦等症状。
2.水肿: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症状。
3.神经衰弱: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于焦虑、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高血压:茯苓可以辅助调节血压,适用于高血压患者。
5.肾脏疾病:茯苓对肾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减轻水肿和降低血压。
6.免疫力低下:茯苓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提升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7.炎症性疾病: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适用于胃肠炎、皮肤湿疹等炎症性疾病。
三、茯苓的用量茯苓一般以煎剂或煮剂的形式服用。
根据具体病情和服用者的体质,剂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成人一剂的茯苓用量为9~15克,可以分2次服用。
而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减少剂量。
茯苓可与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但应注意避免与一些药物相互干扰,如降压药、利尿剂等。
茯苓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是中国传统药材之一,也是中草药中使用较早的一种。
它属于真菌,最早被载入于《神农本草经》中。
茯苓的学名为Poria cocos,其干燥的菌核是茯苓的主要药用部分。
茯苓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它的药用部分是茯苓类,一般在茯苓草本中会提取茯苓苷、茯苓酸、茯苓醇等有效成分。
哪些人群适合服用茯苓?1. 面色苍白、气血不足的人:茯苓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可以起到健脾和运化气血的作用。
2. 湿热症状明显的人:茯苓有清湿利水的作用,能够帮助消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热症状,如湿疹、痤疮等。
3. 尿频、尿液量多的人:茯苓有利尿的作用,能够增加尿液排出,减轻尿频、尿急症状。
4. 消化不良、胃口差的人:茯苓能够健脾开胃,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改善胃口。
5. 多梦易醒、失眠的人:茯苓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能够改善多梦易醒、失眠等睡眠问题。
茯苓有哪些主要功效?1. 利水消肿:茯苓有利尿作用,能够排除体内的湿气,减轻水肿症状。
2. 健脾养胃:茯苓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增加食欲。
3. 安神镇静:茯苓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能够改善多梦易醒、失眠等睡眠问题。
4. 抗肿瘤:一些研究表明,茯苓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对抗癌症,抑制肿瘤生长。
5. 抗炎抗菌:茯苓中的苦杏仁内酯和茯苓酸等成分对细菌、真菌和病毒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茯苓的常见用法用量有哪些?1. 煎水服用:将适量的茯苓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煎煮1-2小时,滤出药液,分2-3次服用。
2. 煮汤食用:将茯苓和其他药材一起煮汤食用,可以增强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3. 粉末冲剂:将茯苓研磨成细粉末,每次取2-3克,用温水冲服,可以改善水肿和尿频症状。
4. 茯苓饮片:市场上有茯苓饮片出售,用量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即可。
需要注意的事项:1. 怀孕和哺乳期妇女慎用:虽然茯苓属于中药材,但是怀孕和哺乳期妇女还是需要慎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药茯苓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药茯苓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茯苓的功效和作用《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
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壅。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
治溺黄或赤而不利。
《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茯苓的常用食法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
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茯苓豆腐原材料: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萝卜、香菇适量3人份量烹调方法:将茯苓粉与豆腐伴和均匀,用盐、料酒调味,再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然后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小火慢慢焖煮,最好调味起锅食用。
健脾化湿、消食减肥,由于此药膳中主要食材是豆腐,因此患有肾功能不全、痛风的人群不宜多吃。
荷叶茯苓粥食材: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1.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2.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
此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茯苓的作用和功效
茯苓的作⽤和功效 茯苓,是⼀种常见的中药、味⽢淡平能够利⽔,健脾和胃,还能安神益⽓。
其形状像⽢薯,外⽪棕⾊或褐⾊,内部却是⽩⾊或粉⾊。
那么茯苓的功效与作⽤,以及其⾷⽤⽅法是什么?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两篇⽂章来了解⼀下吧! 茯苓的作⽤原来这么⼤ 茯苓,为中医临床常⽤中药之⼀。
其药性平和,与诸多中药配合,组成许多中医经典名⽅。
国医⼤师何任先⽣临证爱⽤茯苓,今天,⼩编与⼤家分享何⽼对茯苓的解读。
看过之后,你会感叹,原来茯苓的作⽤这么⼤!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真菌茯苓的⼲燥菌核。
削下的茯苓外⽪,称茯苓⽪。
去⽪后切制的茯苓,称茯苓块。
内层⽩⾊部分叫⽩茯苓;近外⽪部淡红部分叫⾚茯苓;带有松根的⽩⾊部分,叫茯神。
⼀般茯苓常⽤者即⽩茯苓,加⼯为⽩茯苓⽚。
茯苓味⽢淡,性平,功能利⽔渗湿、健脾和中、宁⼼安神。
1 《伤寒论》⽤茯苓⽅法 《伤寒论》⽤茯苓共15⽅,24次。
⽤于健脾利⽔、消饮定悸、宁⼼神等⼏个⽅⾯。
(1)健脾利⽔:《伤寒论》有8个⽅⼦⽤茯苓健脾利⽔,主要配伍⽩术及猪苓、阿胶。
⽅⼦是:五苓散、附⼦汤、真武汤、猪苓汤、⿇黄升⿇汤、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汤、四逆散的加减法及⼩青龙的加减法。
(2)消饮定悸:《伤寒论》⽤茯苓消饮定悸有5个⽅⼦,主要配伍亦是⽩术。
⽅⼦是:茯苓⽢草汤、茯苓桂枝⽢草⼤枣汤、茯苓桂枝⽩术⽢草汤、理中丸加减法及⼩柴胡汤的加减法。
另外,在真武汤中,茯苓不仅是健脾利⽔,也还有消饮定悸的作⽤。
(3)宁⼼安神:《伤寒论》⽤茯苓安神的有两个⽅⼦,主要配伍也是⽩术。
⽅⼦是:茯苓四逆汤、柴胡加龙⾻牡蛎汤。
另外,猪苓汤中茯苓除健脾利⽔外,也有宁⼼安神的作⽤ 2 《⾦匮要略》⽤茯苓的⽅法 《⾦匮要略》之⽤茯苓与《伤寒论》⼀样,也是⽤在健脾化饮,其运⽤变化从原则到具体,各臻化裁。
(1)治疗痰饮的原则:治痰饮病,《⾦匮要略》指出:“当以温药和之。
”⼜说:“⼼下有痰饮,胸胁⽀满,⽬眩,苓桂术⽢汤主之。
”按胸胁⽀满,⽬眩,是痰饮病的主症,饮为阴邪,得阳则化。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茯苓,是一味中药材,其学名为茯神,属于白色无味的真菌类草本植物。
茯苓目前在中药临床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并且有着广泛的功效和用法用量。
本文将探讨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首先,茯苓有利尿作用。
茯苓可以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减少排尿次数。
茯苓还能促进体内积聚的水分排出,对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一般的用法用量是每次10-15克,煎水服用。
其次,茯苓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内的钠离子流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缺氧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而且,茯苓还能延长心脏细胞的动作电位,增加心脏传导系统的稳定性。
用法用量方面,一般建议每次10-20克,煎水服用。
此外,茯苓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茯苓中的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它们能够增加白细胞数量,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一些研究还表明,茯苓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平衡机体的免疫反应。
一般建议用法用量为每次10-15克,煎水服用。
此外,茯苓还有镇静催眠作用。
茯苓内含的有效成分具有镇静和安神的效果,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专家建议,可将茯苓研磨成粉末,每次3-5克,用温水冲服。
另外要注意的是,茯苓具有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
茯苓有降血压作用,患有低血压的人应慎用。
茯苓可增加尿路感染患者尿蛋白含量,患有肾脏疾病的人应避免使用。
同时,应注意茯苓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作用,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总结起来,茯苓是一味有广泛功效的中药材,适合治疗水肿、心脏病、免疫系统调节、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在用药时,要注意合理的用法用量,尤其要注意茯苓的相关药物相互作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茯苓的疗效和用法用量会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一、茯苓的简介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常被用于中医药中。
茯苓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下面将介绍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和主治。
二、茯苓的用法用量茯苓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病情采用不同的用法和用量:1.生用茯苓:用新鲜的茯苓晒干后,直接使用。
适用于痰湿、水肿等病症。
–用量:一般每次使用10-15克。
2.炙用茯苓:将茯苓进行炙烤处理后再使用,有助于增强其药效。
–用量:每次使用5-10克。
3.研末用茯苓:将茯苓研磨成细末,可以用于外用药膏或内服药物。
–外用药膏:适用于湿疹、瘙痒等皮肤问题。
–内服药物:可以加入茶或煮汤中服用。
三、茯苓的功能茯苓具有多种药理功能,主要包括:1.祛湿利水:茯苓具有较好的利水作用,可以通过排尿促进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和体重增加的问题。
2.舒肝安神:茯苓可以平肝潜阳,有助于舒缓肝脏的紧张情绪,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适用于失眠、健忘等问题。
3.调节免疫:茯苓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4.改善消化:茯苓具有健脾益胃、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四、茯苓的主治茯苓在中医药中有许多主治,常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1.水肿:茯苓具有利水的功效,可以通过增加尿量,促进体液排出,缓解水肿问题。
2.湿疹:茯苓具有清热解湿、止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等皮肤炎症。
3.脾胃虚弱:茯苓有益脾胃、增进食欲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4.失眠:茯苓可以舒肝安神,有助于缓解失眠和焦虑等问题。
5.尿频:茯苓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减少尿频,改善排尿问题。
以上只是茯苓的一些常见用法用量、功能和主治,具体的使用情况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
在使用茯苓时,应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引来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茯苓的作用与功效茯苓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它是从茯苓科真菌茯苓菌的干燥真菌体提取而来。
茯苓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常被用于治疗湿热痰滞、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等病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茯苓的作用与功效,并讲解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茯苓的作用与功效1. 利尿作用茯苓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对于由于肝气不舒、湿热内蕴导致的水肿、浮肿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茯苓能够增加尿液中的钠排泄,减少水分的潴留,从而起到利尿的作用。
2. 渗湿作用茯苓具有渗湿作用,对于由于湿邪困滞导致的脾胃不和、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茯苓能够促进体内湿气的分解与排出,改善湿气的积聚症状。
3. 强脾作用茯苓具有强脾作用,对于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茯苓能够增强脾脏的功能,提高消化与吸收能力,改善脾虚所致的不适症状。
4. 抗炎作用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于由于湿热痰瘀导致的炎症反应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茯苓能够调节体内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细胞的产生与释放,从而达到抗炎的效果。
5. 舒肝作用茯苓具有舒肝作用,能够缓解由于肝气不舒引起的头痛、眩晕、胸闷、失眠等症状。
茯苓能够调节肝脏的功能,舒缓肝气郁结,改善肝气不舒的不适症状。
二、茯苓的主要应用1. 湿热痰滞证茯苓可用于治疗湿热痰滞等湿气内蕴的疾病。
如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湿疹、湿疾等。
可选择配伍其他药物一同使用,如扁豆、山药、泽泻等。
2. 水肿浮肿证茯苓可用于治疗由于湿气内蕴引起的水肿、浮肿等症状。
如肾炎水肿、肝病水肿、风湿性水肿等。
可配伍其他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如车前子、翘草、肉苁蓉等。
3. 脾虚湿困证茯苓可用于治疗脾虚湿困等脾胃不和症状。
如脾虚气滞、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可选择配伍其他健脾药物,如白术、薏苡仁、党参等。
4. 湿热痰瘀证茯苓可用于治疗湿热痰瘀等湿气内凝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咳嗽痰黏、胸闷、头痛、痈肿疮疡等。
可选择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药物,如红花、川芎、皂角刺等。
茯苓
茯苓(Fú Líng)出自《神农本草经》。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
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
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茯苓薏米粥。
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
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茯苓陈皮姜汁茶。
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
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
以紫灵芝药效为最好,灵芝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分布最广的在江西,灵芝作为拥有数千年药用历史的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经过科研机构数十年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灵芝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
枸杞(学名:Lycium chinense)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
国内外均有分布。
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
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功能主治:治肝肾阴亏,益精明目。
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
可入药,具有凉血除珍、清肺降火等功效。
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中药材地骨皮。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茯苓,是一味著名的`传统习用药材,本经列为上品,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在松树的根上,野生或栽培。
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其中以云南产者质量最好,习称“云苓”,为道地药材。
药性: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处方用名:云苓,白茯苓、赤茯苓、茯灵。
炮制:本品多于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后堆置“发汗”,摊开晾干,再“发汗”反复数次而成。
功效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咳嗽,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悸,失眠,健忘,婴幼儿腹泻,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1. 本品一次常用量为15~30克。
2. 婴幼儿腹泻:茯茯炒后研细末,每次1g,每日3次。
3. 痰饮眩悸:茯苓30g,白术15g,每日一剂,水煎服。
4. 水肿:茯苓30g,黄芪30g,泽泻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5. 梦遗:茯苓适量研细末,每次6g,早晚各1次,粥水送服。
6. 血虚头晕:茯苓15g,山药15g,黄芪30g,炙甘草10g。
每日一剂,水煎服。
7. 肾虚腰痛:茯苓10g,杜仲15g,猪肾1个。
将猪肾剖开,除去筋膜,然后将药材装入猪肾内,合上猪肾,蒸熟后食用。
8. 失眠健忘:茯苓30g,核桃仁15g,酸枣仁15g,元肉10g。
每日一剂,代茶喝。
含有茯苓的中成药:1.五苓散中成药,出自《伤寒论》,本品成分为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5味中药。
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2. 桂枝茯苓丸中成药,出自于《金匮要略》,本品成分为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5味中药。
具有活血、化瘀、消癥之功效,主治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3. 四君子丸中成药,出自《和剂局方》,本品成分为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4味中药。
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4. 一味茯苓饮治脱发,来自现代名老中医岳美中经验,用茯苓1000克,打成细粉,每次服用6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茯苓功能主治及用量是多少克的
茯苓功能主治及用量是多少克的茯苓的功能主治茯苓,又称茯神、茯神洗,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方剂中,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以下是茯苓的主要功能和主治作用:1.利水渗湿:茯苓具有利尿和排除湿气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湿气,缓解水肿和肾脏问题。
2.健脾和胃:茯苓对脾胃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吸收。
3.安神益智:茯苓具有镇静和安神的功效,可以缓解焦虑和失眠问题,改善睡眠质量。
4.调节免疫功能:茯苓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5.抗肿瘤作用:茯苓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帮助防治肿瘤疾病。
茯苓的用量茯苓的用量取决于具体病症和个体差异,一般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以下是茯苓的常见用量范围供参考:1.浸泡用量:每次使用茯苓时,可将适量茯苓放入清水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取出茯苓,将浸泡后的茯苓煮沸或蒸煮。
2.煮汤用量:一般来说,每次使用茯苓可用15-30克,鲜品可用30-60克,根据需要调整具体用量。
3.炖煮用量:炖煮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适量的茯苓,一般可用10-20克茯苓。
使用茯苓时应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和医嘱进行合理用量,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连续使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茯苓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儿童使用:儿童在使用茯苓前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调整用量。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茯苓,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量。
3.长期使用:长期连续使用茯苓可能引起某些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师。
4.药物相互作用:茯苓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在使用茯苓时,应告知医师已使用或计划使用的其他药物。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茯苓时,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和调整用量。
中药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茯苓的功效和作用1.利尿除湿: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能够增加肾脏的排尿量,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除,从而起到除湿的作用。
它对于浮肿、尿道感染、尿频、尿急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补脾和胃:茯苓具有益气和补脾胃的作用。
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和气血生成的重要器官,茯苓能够调节脾胃的功能,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食欲不振、纳差、腹胀等症状。
3.安神安眠:茯苓具有安神和安眠的作用。
它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失眠、多梦、心悸等神经衰弱相关症状。
茯苓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够使人心情平稳,应对压力和紧张。
4.排毒养颜:茯苓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清除体内的毒素,改善皮肤问题。
茯苓还具有美白的作用,能够减少黑色素沉着,保持皮肤的光滑和细腻。
5.抗菌消炎:茯苓具有抗菌和消炎的作用。
它对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减轻感染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加速伤口的愈合。
6.改善脑功能:茯苓对大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强脑细胞的代谢功能,提高脑功能。
它对于失忆、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7.调节免疫功能:茯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它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平衡,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疾病。
茯苓在中医药中有多种用法和用量,常用的有煎汤、炖煮、煮粥等。
一般情况下,茯苓的用量为9-15克。
茯苓在中医方剂中常与其他草药配伍使用,具有增强药效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茯苓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中草药,但不适合所有人群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以及脾虚便溏、气虚便秘、阳盛热症等人群应避免使用。
总之,茯苓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如利尿除湿、补脾和胃、安神安眠、排毒养颜、抗菌消炎、改善脑功能、调节免疫功能等。
在使用茯苓时,应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不当使用。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茯苓被称为重要八珍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不仅能够健脾养气、抵抗肿瘤,还能抗菌抑菌,甚至是美容养颜的佳品。
下面本文将详细阐述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健脾养气作用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不利,以疗效稳健著称,后世的许多补气益脾的方剂都依此方而来。
(2)抗肿瘤作用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可抗肿瘤活性。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3)抗菌作用茯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能杀死钩端螺旋体等细菌。
除此之外,茯苓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白茯苓美容功效白茯苓的美容功效能祛斑增白、润泽皮肤,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
《本草品汇精要》曰:“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
”白茯苓既能去黑白面,又牢牙乌发,延年益寿。
中药茯苓的食用方法(1)开胃汤。
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
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
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
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
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
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5)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
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
可加糖调味食。
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
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中药获苓的功能主治
中药获苓的功能主治简介中药获苓,又名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真菌门、腔菌纲、菌腔目、松茸科的担子菌。
它主要产于我国中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和药用价值。
获苓不仅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而且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获苓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获苓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将一一列举。
1.展癣抑菌:获苓具有显著的抗真菌和抑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由真菌引起的多种疾病,如白色念珠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等。
获苓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复制来发挥其抗菌作用。
2.利尿消肿:获苓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诊疗水肿和湿疹等疾病。
它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从而改善水肿症状。
3.健脾益胃:获苓对脾胃功能的调理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可以增加脾胃的消化能力,增进食欲,改善胃纳不佳、脘腹胀满等症状。
4.镇静安神:获苓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它可以通过调整脑部神经活动,平复情绪,提供良好的睡眠质量。
5.抗氧化防衰老:获苓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有效抵抗自由基的损伤,减缓细胞衰老和身体的老化过程。
它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6.调节血糖:获苓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以帮助控制糖尿病的症状和进展。
它可以降低血糖水平,稳定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用法用量获苓一般作为中药材使用,可以煎服、水煮或研粉外用。
以下是常见的获苓的用法用量:•煎服:将获苓适量煎煮后,取汁饮用。
一般每次10-15克,每天2-3次,饭前饭后各一次。
•水煮:将获苓适量加水煮沸,直接饮用。
一般每次10-15克,每天2-3次。
•研粉外用:将获苓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外用于患处。
一般每次适量,每天2-3次。
请注意,获苓的用法用量应根据具体疾病和个体情况而定,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获苓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因获苓的功效较强,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来说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茯苓,又名茯神、茯菟、茯苓芽,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是足菌科真菌茯苓孢子囊的干燥子实体,呈驼黄色或棕黄色的块状物。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广泛,具有保健养生、健胃益脾、利尿消肿等作用,还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并给出相关食用方法。
一、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 保健养生:茯苓具有滋养胃肠、益气养血的功效,有助于健脾胃,增强人体抵抗力,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延年。
2. 健胃益脾:茯苓能够增强胃肠吸收功能,促进食欲,有助于消化,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3. 利尿消肿: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有效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和废物,减轻浮肿症状,有利于体内湿热的排泄。
4. 改善睡眠:茯苓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衰弱引起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5. 抗肿瘤:茯苓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肿瘤。
6. 调节血压:茯苓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可减轻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
7. 抗炎抗菌: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抗氧化作用,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防止感染,增强抵抗力。
二、茯苓的食用方法1. 茯苓粥:将茯苓洗净,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然后加入大米煮成粥。
茯苓粥味道清淡可口,有助于益气养血,健脾胃,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食用。
2. 茯苓煲鸡汤:将茯苓和鸡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炖煮2-3小时。
茯苓煲鸡汤营养丰富,有助于增强体质,补充失血和疲劳所消耗的能量。
3. 茯苓炖猪蹄:取适量的茯苓和猪蹄一同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适量的调味料,隔水蒸煮2-3小时。
茯苓炖猪蹄可补血养颜,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对皮肤干燥、粗糙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4. 茯苓糕:将茯苓研磨成粉,加入糯米粉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蒸熟后切成块状。
中药茯苓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中药茯苓一般用量是多少克茯苓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以其独特的药性和疗效而闻名,常用于治疗水肿、湿热病等疾病。
但是,对于茯苓的用量,很多人却不太清楚。
本文将对茯苓的一般用量进行探讨。
茯苓的主要成分是茯苓酮、茯苓醇和茯苓醚等物质,它们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气、安神定志的功效。
根据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茯苓用量的确定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对于一般情况下的成年人来说,茯苓的用量通常在6克到12克之间。
在中医药理论中,茯苓被归类为轻药,具有较弱的药性,因此用量相对较大。
然而,茯苓药性温和,不易引起毒副作用,也不会对人体产生显著的负担。
在使用茯苓之前,我们需要准确诊断疾病,并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来决定茯苓的用量。
一般来说,轻度病症需要较小的剂量,而重度病症则需要较大的剂量。
同时,也要考虑病人个体差异和体质的影响。
茯苓的用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制剂而有所变化。
例如,茯苓可以作为煎剂、丸剂或者颗粒剂使用。
对于煎剂,一般使用6克到15克的茯苓;对于丸剂和颗粒剂,通常使用3克到9克的茯苓。
不同的制剂有不同的浓度和剂型,对于不同的病症可能有不同的疗效。
在使用茯苓时,我们还要注意其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使用。
茯苓与其他药物的配伍需要根据中医药理论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决定。
例如,茯苓与黄芪配伍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有益于提升体质,增强免疫力;茯苓与陈皮配伍可以起到健脾解郁、理气止呕的作用;但茯苓与逍遥散、川芎等药物不宜同时使用,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此外,茯苓的用量还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夏季由于气温高,人体的代谢率较快,一般来说,茯苓用量可以适当减少,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适。
而在冬季,由于气温较低,人体的代谢率较慢,茯苓的用量可以适当增加,以增强疗效。
总之,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水肿、湿热病等疾病。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茯苓用量在6克到12克之间。
茯苓的用量还受到病情、体质、制剂、配伍和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8.失眠健忘:茯苓30g,核桃仁15g,酸枣仁15g,元肉10g。
每日一剂,代茶喝。
含有茯苓的中成药:
1.五苓散
中成药,出自《伤寒论》,本品成分为猪苓、茯苓、白术、泽
泻、桂枝5味中药。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
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2.桂枝茯苓丸
中成药,出自于《金匮要略》,本品成分为桂枝、茯苓、牡丹
干,再发汗反复数次而成。
功效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
饮,咳嗽,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悸,失眠,健忘,婴幼儿腹
泻,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
1.本品一次常用量为15~30克。
2.婴幼儿腹泻:茯茯炒后研细末,每次1g,每日3次。
3.痰饮眩悸:茯苓30g,白术15g,每日一剂,水煎服。
细粉,每次服用6克本品成分为D参、白术(炒)、炙黄
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
枣(去核)。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
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保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防潮,防霉。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茯苓,是一味著名的传统习用药材,本经列为上品,是多孔菌科真
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在松树的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安
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其中以云南产者质量最好,习称云苓,为
道地药材。
药性: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处方用名:云苓,白茯苓、赤茯苓、茯灵。
炮制:本品多于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后堆置发汗,摊开晾
皮、赤芍、桃仁5味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癥之功效,主治妇人宿
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3.四君子丸
中成药,出自《和剂局方》,本品成分为D参、白术(炒)、茯
苓、炙甘草4味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
佳,食少便溏。
4.一味茯苓饮
治脱发,来自现代名老中医岳美中经验,用茯苓1000克,打成
4.水肿:茯苓30g,黄芪30g,泽泻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5.梦遗:茯苓适量研细末,每次6g,早晚各1次,粥水送服。
6.血虚头晕:茯苓15g,山药15g,黄芪30g,炙甘草10g。每
日一剂,水煎服。
7.肾虚腰痛:茯苓10g,杜仲15g,猪肾1个。将猪肾剖开,除
去筋膜,然后将药材装入猪肾内,合上猪肾,蒸熟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