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必背61篇古诗文+精品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目二】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 “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 茂盛的样子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 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解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 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 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 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 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 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 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 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 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 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 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 族的。以前常把这 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 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 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 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 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解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
《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 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 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 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 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 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 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 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 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 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 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 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 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 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 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 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 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 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 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 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 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 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 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 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 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 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 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 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 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 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 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 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 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 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 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 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 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 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 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 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 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 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 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 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 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 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 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 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 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篇目三】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精品】7-9 年级必背古诗文 61 篇
【篇目一】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1.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 鴡。 2.洲:水中的陆地。 3.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 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4.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5.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 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6.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 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7.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 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8.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9.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 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0.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11.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 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2.芼(mào):择取,挑选。 13.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 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 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 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 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 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 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 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 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 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 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 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 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 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 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 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 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 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 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 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 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