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讲稿
李清照演讲稿800
![李清照演讲稿800](https://img.taocdn.com/s3/m/531bd4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e.png)
李清照演讲稿800
大家好,我是李清照。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诗词和人生的心得体会。
诗词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我内心世界的写照,是我情感的宣泄。
在我看来,诗词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世界的感悟,一种对人生的理解。
首先,我想和大家谈谈我的诗歌创作。
我的诗歌多以抒发情感、抒发对人生的感悟为主题,我喜欢用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我看来,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我希望通过我的诗歌,能够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真谛。
其次,我想和大家谈谈我的人生感悟。
我认为,人生就像诗歌一样,需要用心去体味,需要用情去感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怀揣着一颗善良、坚强的心,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我在自己的人生中也经历过许多坎坷和挫折,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就一定能够找到人生的美好。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诗词的魅力。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诗词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它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让人们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结束我的演讲之前,我想用一句诗来表达我对大家的祝福,“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愿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珍惜每一段美好的时光。
谢谢大家!。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简短李清照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简短李清照](https://img.taocdn.com/s3/m/5605ce2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6.png)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简短李清照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中国古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故事。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词中之仙”。
李清照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她学习刻苦,才情出众,很快就在文坛崭露头角。
李清照的词作主题广泛,表达了她对于爱情、友情、家国之情的深刻思考和真切感悟。
她的词作情感细腻,充满哲人志士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李清照的作品以描绘女性的痛苦为主,她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描述了女性在爱情、婚姻和家庭中的种种困境和挣扎。
同时,李清照的作品也表达了女性的坚强和独立。
她反对封建的束缚和歧视,呼吁女性要有自主意识,追求自我价值。
她的词作中表现出的自信和勇敢,给当时的女性带来了启发和勇气。
李清照不仅是文学家,更是一个受人尊敬和敬佩的人。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奋斗,就能够克服困难,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作品。
她的词作也传递出爱和人性的真谛,激发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我想说,李清照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瑰宝,她的作品至今
仍然被人们广泛传颂。
希望我们能够向她学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用行动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谢谢大家!。
李清照《一剪梅》讲课稿
![李清照《一剪梅》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8072ce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7a.png)
李清照《一剪梅》讲课稿(2)李清照《一剪梅》讲课稿3.赏析上阕①《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这一句“精秀绝伦”在哪里?请大家结合意象和诗歌主旨分析。
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 2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花落也有红颜易老,青春易逝之意。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看似平淡无奇,却有一股吞梅嚼雪的不食人间烟火之气。
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既然天寒,为何还要解去“罗裳”?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情调欢快,这里的一个“独”字,你能品出词人怎样的心境?明确:心中愁重,哪怕轻如蝉翼的罗衣都显得沉重,易安有词为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尽管天气寒凉,但词人只恐“兰舟”承载不了这份浓愁吧。
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愁上加愁。
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桨,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回忆,怎能排遣得了愁呢?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你在这句中见到哪些我们常见的诗歌意象?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明确:意象分析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
象征思念。
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
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4.小结上阕上阕侧重写闺中独居生活,夏末秋初,易安欲泛舟解愁,却见残荷雁字,月满西楼,心中倍加愁闷。
寂寞相思苦,可知一二矣。
①你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能感受怎样的情感?这一句你觉得用的最妙的是哪个字? 明确:词人用“花自飘零水自流”起兴,这既是写她在舟中所见,也是她的内心所感。
李清照介绍三分钟演讲稿(3篇)
![李清照介绍三分钟演讲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c9925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a.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李清照的生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公元1084年,卒于公元1155年,享年72岁。
她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李清照自幼聪颖过人,熟读经史,尤其擅长诗词。
她的诗词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李清照的诗词以词为主,其中《如梦令》、《声声慢》、《武陵春》等作品流传甚广。
她的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她的《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命运无常时的无奈和痛苦。
此外,李清照的词作还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她的《声声慢》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她对自然的赞美。
她的《武陵春》中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悟。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一定的深度。
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在金兵南侵、国家危难之际,李清照的词作更是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她的词作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词坛,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著名的词人,如辛弃疾、陆游等,都受到了李清照的影响。
总之,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才华,更体现了她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热爱。
让我们共同欣赏她的诗词,感受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同学们的聆听。
中小学李清照相关演讲稿
![中小学李清照相关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f04ecb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3.png)
中小学李清照相关演讲稿中小学李清照相关演讲稿中小学李清照相关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曲声声慢,三处断肠愁。
情愁,家愁,国愁,在她人生经历了所有不幸后,她写出了这首声声慢。
而我与她的交集,正是从这97个字开始的。
她的名字叫——李清照。
我翻开手中的书,自语道:“我很好奇,你到底是谁?”我们的故事,从那里开始。
“秋风依依秋水寒,一片离愁两黯然。
”我轻轻叹道,你与丈夫婚后,还未从甜蜜中醒来,便发现,自我与他,身分两地。
“相思情,相思苦,你为什么会被如此对待?我轻轻地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这样回答我。
我笑了,原先你这么乐观。
我不禁迷上了你,手中的书又往后翻了一页。
“风起云涌正当时,家愁国难昆仑倾。
”如今,丈夫已从青州回来,回到京城与你相见,你自是开心不已,打扮地漂漂亮亮,等待他的归来。
可是,人心莫测,谁知他一回来,就有了纳妾的念头。
你的心碎成万片。
当你正为家事发愁时,北宋灭亡了。
紧之后南宋建立,一条条屈辱条约的签立,使你心中如雪上加霜。
“为什么?”你问我,我不知如何回答你:“或许是上天的考验吧?”明明白你不会相信,却依旧要说出来,手中的书再翻一页。
你在悲痛中坚强着,吸引着我。
“百战天阙成白骨,卷天掠地入王胸!”国难正殷之际,你丈夫却弃城自保,留下一座空城,被万世耻笑。
我能听到你的哭声,那样的悲壮,那样的.愤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你在滚滚江水之上,怀着悲壮的心境,带着报国的壮志,吟下这千古名句。
我在一旁听着,不禁热泪盈眶。
为国为民,你是如此之伟岸,你的万里豪情壮志,深深吸引着我。
“柔躯忠骨,谁比易安。
潇潇南宋,英雄聚散。
可叹朝廷,不织能臣。
独怀壮志,浩荡激天。
巾帼须眉,与你同在!我看着你远去的身影,大喊道。
可惜你听不见,你无法再将你的豪情一展于世了。
但你并不失败,你是民族英雄,国家之幸! 纵然你的一生伴随坎坷,纵然你的一生惆怅不断,你,终究成为了一个名扬天下的千古才女;纵然你被称为遗孀,纵然你被成为不节之人,你,终究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女英雄!中小学李清照相关演讲稿2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眼中的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说李白、杜甫、苏轼等是出类拔萃的男诗词作家的话,那么李清照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震烁古今的女诗词作家。
宋词之李清照 讲义
![宋词之李清照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63943cc9ec3d5bbfd0a7442.png)
李清照的词学观 高雅 浑成 协律 铺叙 重典 故实
“词别是一家”
苏轼《与鲜于子骏书》: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 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 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 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 为节,颇壮观也。”
山东济南李清照博物馆
李 清 照 塑 像
返回
清· 黄蓼园《蓼园词选》:
‚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 答得极淡,跌出 ‘知否’二句 来;而‘绿肥红瘦’ 无限凄凉 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之中藏 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表现少女时代的 幸福生活
《醉花阴》
三、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1、抒情含蓄 2、善于融情入景
3、擅长铺叙白描
善于锤炼字句
‚绿肥红瘦‛、
4、工于造语
善用口语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善用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四、李清照《词论》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 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 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 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 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 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 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 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 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 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 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 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 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 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 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 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李清照演讲稿
![李清照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cc3dbf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8.png)
李清照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李清照,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年轻的职场新人,我深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不断学习与提升自己,才能够不被淘汰,保持在社会的发展前沿。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作为从事职业的人,我们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所从事的领域。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我们必须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以适应新的变化和挑战。
其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只有好好配合和协作,才能够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
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因此,在团队中,我们需要关心和关爱身边的同事,积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合作,在团队中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另外,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在职场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通过良好的沟通,我们能够更好地与领导和同事们沟通合作,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能够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增强合作的信任和默契。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
最后,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职场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够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困难,敢于迎接挑战。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努力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享受工作和成长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以上,是我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持续学习,注重团队合作,提升沟通能力,保持积极心态,就一定能够在职场中取得良好的发展。
最后,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谢谢大家!。
渔家傲李清照S讲课讲稿
![渔家傲李清照S讲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404e4c4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d.png)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词中出现了“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等壮丽的自然景象,以及“仿佛梦魂归帝所”等梦 幻般的描写。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词人卓越的想象力和语言驾驭能力,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 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深入品味和感受,读者可以进一步领略到李清照词作的独特魅力。她的词语言简练 、意境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同时,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永 恒性,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分享你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共鸣 或启发。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对你个人的 写作有何启示?
如何借鉴《渔家傲》中的表达 技巧,提升自己的文学创作能 力?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诗词 中的美学元素来丰富自己的精 神世界?
THANKS.
东西方女性题材文学作品举例分析
东方女性题材文学作品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等人 物形象展现了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和 悲剧命运;《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则 体现了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西方女性题材文学作品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 莎白·班内特展现了独立女性的智慧和 勇气;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则塑 造了一个自尊自爱、追求平等的女性 形象。
渔家傲李清照S讲课讲 稿
目 录
•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与欣赏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比较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
01
介
李清照生平事迹
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李格非藏书甚富。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 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讲稿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4a80f2102de2bd9605889b.png)
目录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一)书香才女 (2)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二)门当户对 (8)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三)喜忧参半 (15)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四)风波再起 (22)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五)国难当头 (30)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六)雪上加霜 (38)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七)颠沛流离 (46)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八)再嫁婚变 (53)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九)夕阳岁月 (60)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十)一代词宗 (68)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一)书香才女画外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
那么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是怎么回事。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步步走近这位传奇的女词人,一一破解这些问题。
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一集“书香才女”。
敬请关注。
康震: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样一个女词人的形象。
那么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
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妻子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关于李清照的演讲稿
![关于李清照的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13f9d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2.png)
关于李清照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李清照”。
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词人,她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散曲作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第一才女”,也是中国文坛上享有崇高地位的女性。
首先,让我们从李清照的背景说起。
她生于宋代崇宁二年(1089年),因生在富贵之家,家境富足。
由于父亲早世,家庭环境凄凉,她深受到家族贵族道德观念的影响,因而艰苦奋斗,开始了她辉煌的文学创作之路。
李清照十分聪明,记忆力极好,而且天赋异禀,很早就显示出了她对文学的特别才能。
其次,让我们了解一下李清照的作品特点。
李清照的作品主要以词为主,具有丰富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她的作品多以爱情、家国情怀等为主题,既有清新爽朗的风格,又有深沉哀怨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反抗。
她的词语言明快自然,行文流畅,字字珠玑,悠扬动人。
词韵婉转,优美动人,歌颂了美好的爱情与人生,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惋惜。
最令人深刻的是李清照的《如梦令》。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名篇,同时也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词中以小桃花为媒,唱出了裴回的春情,歌颂了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的浓情蜜意。
词中描写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李清照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更是反映了时代的特点。
她用诗词创作,不仅塑造了自己的形象,也使得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能够与时代相接轨。
她的作品虽然多数情感上极富联想和想象力,审美价值上有时也存在问题,但是她勇于表达,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精神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
李清照不仅仅是一位才女,更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她的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高尚的情操,也激发了我们的思考。
她的词曲音韵优美,情感真挚,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最后,我想以李清照的一首词结束我的演讲:“醉花阴,迷望小院。
笑声弥漫,美酒斟满,空寂红烛,独坐暗香阑珊。
李清照词(讲课).ppt
![李清照词(讲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8073170740be1e650e9a92.png)
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 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 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 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 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 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 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 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 ,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 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词人的笔 触在结拍处一折,纷乱的思绪又转回现实。临别之际,姊 妹们说此行路途遥遥,山长水远,而今自己已行至“山断 ”之处,不仅离姊妹们更加遥远了,而且又逢上了萧萧夜 雨,淅淅沥沥烦人心境,自己又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词作上片从先回想,后抒写现实,从远及近,词脉清晰 。 下片,词人的思绪又回到离别时的场景,但笔触则 集中抒写自己当时的心境。“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直陈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 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 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典型细节,真切而又形象地展现 了当时难别的心境,
乍 暖 还 寒 时 候 , 最 难 将 息 。
寻 寻 觅 觅 , 冷 冷 清 清 , 凄 凄 惨 惨 戚 戚 。
意象-意境-情感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添愁、助愁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
情感:国破家亡之悲、丧夫孤独之愁 颠沛流离之苦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是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 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 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 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 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 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 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讲稿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4a80f2102de2bd9605889b.png)
目录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一)书香才女 (2)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二)门当户对 (8)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三)喜忧参半 (15)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四)风波再起 (22)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五)国难当头 (30)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六)雪上加霜 (38)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七)颠沛流离 (46)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八)再嫁婚变 (53)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九)夕阳岁月 (60)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十)一代词宗 (68)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一)书香才女画外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
那么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是怎么回事。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步步走近这位传奇的女词人,一一破解这些问题。
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一集“书香才女”。
敬请关注。
康震: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样一个女词人的形象。
那么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
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妻子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关于李清照的演讲稿
![关于李清照的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d7d78fb5f0e7cd18525365d.png)
1.三分钟的关于李清照的演讲稿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
李清照对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她以一个词人的敏锐目光审视北国南度、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通过抒写个人遭际的苦难,反映出两宋之交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悲剧。
她的一首被传诵了八百多年的名篇《声声慢》她连用七对叠字,便把一种掺和着血泪的家国之痛,一种哀愁孤苦、度日如年的人生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的婉约,多为白话顺手拈来,却又不落流俗浅薄,象是不思量中低声自语,字字清新。
让易安傲视群雄的另一份自信,应该是对于叠字的创造性运用。
在她之前还没有人能连用十四个叠字来起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叠声地道出恍惚孤独的心境,象是条丝线在无谓地缠绕不宁,左右不适。
再看门前风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又是四个叠字,似乎是呢喃而出,每读至此,口角嚼香,对生活中那份孤冷的感受也便点点滴滴地涔入心底,寻寻觅觅而不知雨落黄昏。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所写的名篇之一,南渡是她生活逆转的分水岭,金兵南侵,她的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
她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饱尝流离颠沛之苦。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李清照演讲稿素材
![李清照演讲稿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a06ddf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d.png)
李清照演讲稿素材
大家好,我是李清照。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的
生平和作品的素材。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演讲,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和我的诗词,感受我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的生平的素材。
我出生在一个文化丰富的家庭,父亲是一位文学家,母亲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
从小我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我嫁给了文学家赵明诚,我们共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佳话。
其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诗词作品的素材。
我的诗词以婉约、柔婉、含
蓄而著称,表现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如梦令》、《声声慢》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备受推崇,成为了经典之作。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诗词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我认为,诗词创作需
要有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需要有对语言的驾驭和对意境的塑造。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触动人心,留下永恒的价值。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演讲,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和我的诗词作品,感受
我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传承下去,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中。
谢谢大家!。
李清照演讲稿简短
![李清照演讲稿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404cbf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8.png)
李清照演讲稿简短
李清照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中国古代女词人李清
照的故事和诗词。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清丽、豪放、婉约著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生平和诗词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李清照的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宣和年间,她是北
宋著名文学家李格非的女儿。
从小就聪颖好学的她,深受父亲的影响,自幼酷爱文学,对诗词有着天赋般的感悟力。
她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婉约含蓄而著称,被誉为“李清照词”或“辛弃疾词”为宋代词的高峰。
她的词作多以抒发女子的柔情、爱情和家国情怀为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其次,我们来欣赏一下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李清照的词作大多写于丈夫赵明诚
去世后,她以孤独寂寞的心情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比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表现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眷恋。
她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李清照的人生态度。
李清照一生坎坷,饱经沧桑,
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用她的词作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坦然。
她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不气馁,不放弃。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希望能够通过对李清照的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位伟大
的女词人,感受她的诗词之美,了解她的人生态度,从而汲取她的人生智慧。
谢谢大家!。
《李清照词全集》课件
![《李清照词全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f9bd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a.png)
李清照词的特点
抒情性强
分析李清照词中充满情感的表达方式。
发展了律词
介绍李清照对律词的创新和发展。
多以女性角度写作
探讨李清照作品中女性视角的重要性。
现代性意识的先驱
探讨李清照词作中所体现的现代意识。
李清照代表作欣赏
《如梦令》
赏析李清照脍炙人口的词作之一。
《声声慢》
欣赏李清照的经典之作。
《如夜雨声》
>
3 拓展了文学表现方式
探索李清照词对文学表现方式的创新和突破。
4 影响了后世文化
分析李清照词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总结
李清照词对文学艺术的贡献
总结李清照词作对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李清照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思考李清照词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探索如何继承和发扬李清照的文化遗产
讨论如何继承和发扬李清照的文化遗产,传递其精神。
《李清照词全集》PPT课 件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本课件将介绍她的生 平、词的发展以及她对文化的贡献和地位。
简介
1 李清照的生平和背景
探索李清照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文学成就。
2 词的定义和发展
解释词的概念,以及李清照对词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3 李清照对词的贡献和地位
探讨李清照在词坛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感受李清照写实的笔触和深情。
《醉花阴》
领略李清照独特的意境和艺术感染 力。
《钗头凤·世情薄》
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杰作,感受李 清照对现了宋代女性的生活与情感
2 传承和发扬古典文化
通过李清照的词作,了解宋代女性的生活和情感。
分析李清照的词作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渔家傲李清照面试试讲稿
![渔家傲李清照面试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d9648c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d.png)
渔家傲李清照面试试讲稿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其婉约词风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她的词作《渔家傲》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远行亲人的深切思念。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试讲稿内容:《渔家傲》试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渔家傲》。
《渔家傲》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词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重逢的渴望。
词的开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以宏大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辽阔而深远的空间感,为词中的情感铺垫了基调。
接着,词人用“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来表达自己对远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里的“梦魂”和“帝所”都是超脱现实的象征,表现了词人对亲人的深切牵挂。
在下阕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她用“九万里风鹏正举”来比喻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但随即又以“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渔家傲”的题目本身就透露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既展现了女性词人的细腻情感,又表现出了一种超越性别的豪迈气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词中的情感变化,理解李清照如何通过自然景象和梦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也可以探讨这首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对后世词人创作的影响。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魅力,也能够从中领悟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谢谢大家。
此试讲稿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渔家傲》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内涵,同时鼓励学生对宋代词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讲稿先补充讲解一个诗词鉴赏方法:双重语境(时代大环境+作者小环境)李清照:①中国第一女词人。
李清照确实堪称旷世才女。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②美满爱情。
《金石录后序》两人共同的爱好,是喜欢搜集古董,搜集古玩、书画、金石、玉器、碑帖等。
南逃时,装了几十车,后来不断辗转,加上赵明诚病逝,最后只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
经过一场战乱,国家人事全非,家庭也人事全非。
老家有十几间空房,;“赌书消得泼茶香”。
烹一壶好茶,说一句典故,一起猜出自何书何卷何册,李清照记忆力比赵明诚好,经常赢,赢了后往往大笑,茶都洒在身上。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李清照的集子里有一张画像,上面是赵明诚的题词。
这么一位才学高、品格高的女子,也不必再求什么人间的名利富贵,跟她一同去隐居吧。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
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
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
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
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
“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
“春” 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
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
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
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
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
“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
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
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
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
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
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
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
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
“云髻斜簪”,丰神如画。
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
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③显贵家世(读书环境):父李格非(礼部员外郎、文学家、欧苏朋友)母亲(状元王拱辰之女)丈夫赵明诚(太学生),赵父赵挺之(宋徽宗时宰相)。
④截然不同的前后半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幸运幸福——芳馨俊逸、敏锐细腻(其作品很女性化,但是没有脂粉气,而是表现出一种俊逸之气,是精神性灵上的敏锐聪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ch ǎn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⑴蹴(cù):踩,踏。
这里指荡(秋千)。
⑵慵整:懒洋洋的收拾。
⑶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⑷袜刬(chǎn):即划袜。
未穿鞋子。
只穿着袜子行走。
⑸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补注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在多见,不足为奇。
解说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
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
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赏析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
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
“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
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
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前期的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李清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精通音律。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志趣相投,生活美满,故而少女、少妇的她都是快乐而幸福的,她前期作品多写少女、少妇的生活情趣,即使有寂寞忧愁,大都是些闺怨离愁、闲愁,早期典型的作品如《如梦令》后期的李清照——金入侵宋朝,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后期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典型的作品即《声声慢》孤寂悲凉——沉郁悲哀、豪键飘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全篇象征手法。
天上是茫茫云海,地上是茫茫晓雾。
银河未隐,云涛流动,白云仿佛在银河中舞动的白帆。
词一开端,便自不凡,飞扬健举,高远开阔,是一种灵魂的追寻翔举的象喻。
天帝之所是最崇高美好的地方,假托天人殷勤相问,询问归处,其实正是作者心灵的追寻中的自问自语。
长路的追寻与迟暮的悲慨,正是千古才人志士的共同志意与共同悲哀。
晚年之作,回顾一生有什么获得,什么成就呢?一个女子经历国变家变种种灾难,迟暮之年,一无所有。
谩:徒有,徒有惊人语。
第一层:自信。
对自己成就的信心。
第二层:无奈悲慨。
徒有惊人之语,于国事有何补?与家事又有何补?然而,作者并没有在悲慨中消极悲观沉沦绝望,而是拼命振起,要像那凌风而上的鹏鸟,追求高飞,永不停歇。
“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
自己也如同在星河之侧飞舞着的一个“蓬舟”,象喻着心灵的追寻,三山就是心目中最美好高远的境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虽在迟暮之年,也依然不肯罢休,不肯废弃的追寻境界。
这首词无论是意象还是情感都是非常高远的。
如果只知道《声声慢》的叠词名句,不过是一些皮毛认识而已,不是“真赏”。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日:“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
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愁”:寂寞孤独之愁。
对比反衬:佳节的美好寓意与寂寞孤独。
“佳节”前,是白天的寂寞。
永昼,整整一天,天色都笼罩在黯淡阴沉之中,阴沉、凝重、压抑,心情也惆怅、百无聊赖。
香烟袅袅消磨了长昼。
“佳节”后是夜晚的寂寞。
“凉”字,心境的孤寂。
身体之凉,内心凄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用的陶渊明的典故,暗示菊花。
说自己在种满菊花的地方拿着酒杯,一直看花看到黄昏后。
“把酒”的“把”字用得很好。
陶渊明《停云》“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小序里说自己“思亲友也”,写自己的寂寞,无人饮酒。
“抚”把玩的意思,且是“独抚”,一个人安静地靠在东边地窗下,手中抚摸着盛着春酒的酒杯。
“把酒”,李清照也是把玩酒杯很久很久了,当然也是有一番思念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