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滨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启动区块景观设计浅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滨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启动区块景观设计浅探
随着城市水资源供应逐渐紧张,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不断发展,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雨水收集利用在景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绍兴滨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启动区块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了雨水资源在城市公园中的利用与设计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标签:海绵城市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念;“水上田园”设计概念
绍兴滨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启动区块作为新城的中央生态绿地,力求通过最新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打造能够融合当地围涂特色文化、绍兴水文化、海绵城市理念的绿色生态公园,提升新城环境品质,树立启动区的示范样板品牌,推动中央生态公园二期的建设。
1、探索一一原有迹象
1.1区位研究
绍兴滨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启动区块(以下简称为启动区块)位于滨海新城中心江滨区的启动区块,海东路(百红线)以北,前进河以西,乾诚道以南,绿绮路以东区域,规划面积约81.44公顷。
本次设计范围作为江滨区启动区的中央生态绿地,对滨海新城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央生态公园的后期设计具有样板区的意义,因此本次设计需要从更大范围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从启动区的现状和上位规划统筹考虑。
1.2交通研究
启动区位于西侧工业组团和东部生活组团之间,结合现状高压线路呈南北向矩形,紧邻前进河,中央横向穿过的南滨路是城市主干道,连接着新城大道,越兴大道,世纪大道等主要干道,交通条件优越。设计基地距离绍兴市中心约30分钟车程,并能够快捷的到达嘉绍高速公路,与周边地区连接。
用地东侧的前进河规划中与其他河道组成了水上航线,与曹娥江直接相接,因此本区块的水上交通同样重要,对今后的游览观光带来新的感受。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三个不同层次的调研分析,认为本次设计的启动区应该是以“植物生态景观”和“水系河道景观”作为主要抓手,通过“绿色”和“蓝色”两条景观带渗透进两侧的组团,并连接起北部的滨海旅游休闲区与南部的滨江生态农业观光区。
启动区作为紧邻前进河与新城中心的生态型公园,结合现有的鱼塘及水系,通过弹性景观规划手段,将其建成一块绿色海绵体,维系城市的防涝解旱功能。
启动区西侧为工业用地,并紧邻变电站,东侧为商住用地。两侧迥然不同的用地性质应区分对待:西侧工业用地界面应相对封闭.高压线下部空间以生态培育和展示为主,阻挡工业区的不利影响;东侧商住用地界面则需要开敞,可以吸引周边居民到此休闲、健身、学习、娱乐,并结合水系的引入,与绿化植被相互咬合,整体形态呈木梳形。
2、寻觅一一生态框架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水上田园”的设计概念,以及“营造一个自然与城市交融,多姿多彩的艺术生态廊,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设计目标。
“水上田园”的设计概念汲取了绍兴作为传统江南水乡的深厚底蕴,水文化特征明显;吸收了大围涂运动的精神,融入沧海桑田的机理,意图通过这个生态公园的建设,能够让市民体验到生态的多种形式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公园的设计将雨水的收集系统与景观设计结合在一起。临时性和季节性的水池,科学上称作滞留池或收集池。在雨季,整个场地的地表水和渗入土中的地下水都顺着缓坡流到这些水池中,然后通过水生植物的净化补给到河流中。同时,这些水池又具有观赏性,成为整个空间设计重要部分。
城市的市民大多喜欢休闲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对公园的使用覆盖在每个季节,因此该公园希望在不同的季节给市民不同的体验,也同样成为生态教育基地,让小孩和成年人都能了解生态变化的多样性。四季的不同变化让人们意识到大自然的生命力,重新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脉络。
在公园的整体空间组织上,设计试图用流畅的线条来将各个雨水收集池结合在一起,这些线条可以是草阶,可以是道路,可以是水流的通道,也可以是花带,这些线条与水池交织在一起,使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一种新的生态模式。
3、浅探一一规划布局
根据相关分析,设计用地西侧以密林作为遮挡,东侧引入水系形成开敞界面,总体构架呈现出梳子形态,结合围涂形态和海浪意向,使整个公园充满了本土特色文化,整体设计构架概括为“一脉、一廊、二带、三区”。
“一脉”是指基地内侧引入景观水系成为整个公园的主脉,主要的功能均围绕主脉展开布局,同时也是城市的毛细血管网,引入城市水流,一方面进行净化处理,另一方面也是滨海新城防洪解旱的绿色海绵体。
“一廊”是指融合了景观、交通、标志性等功能的空中景观廊,宛如一条瓢舞的蓝色彩带婀娜在碧水绿树之间,高架栈桥连接各个主要景观节点,游步道网络穿越塘堤,水洼中设临水平台,水畔林间草地中设计木栈步道,真实非常令人赏
心悦目。
“二带”一条是沿高压线布置的景观隔离带,另一条则为前進河景观带。
高压线沿线现状主要为鱼塘,四周通过挖填,设计成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湿地池塘,成为一条蓝绿色的项链,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沿四周布置雨水管,收集城市雨水,水洼中广植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通过生态技术将水质净化,重新流入城市水网;前进河作为城市主要河道,通过两侧堤岸的绿化改造,成为本项目东侧的主要景观带。
“三区”自北向南依次为生态体验区、生态休闲区和生态康体区。生态体验区注重植物群落的不同搭配,结合现状鱼塘改造为生态湿地、生态科普花园,加上故事花园、水文化广场,为科普教育、参观体验提供了场地。生态休闲区则主要彰显了围涂文化,以田为机理,或设计为湖泊,或为花田,结合造田广场,大型游船码头,使游客在休闲娱乐之余感受到当年大围涂运动的场景。生态康体区注重反映健康运动以及家庭娱乐、亲子活动等内容的布置,阶梯状的音韵广场是观湖闲谈,聚会赏花的绝佳去处。动感地带、运动天地、儿童游戏场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提供了健身场地。还有以“荷花”为主题的荷叶田田广场,水生植物花园,多功能大草坪等功能区,都是既能够休闲娱乐同时也能够健身聚会的场地,吸引游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