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层及Internet
02 Internet分层体系结构
![02 Internet分层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7b39a5c3b3567ec102d8aff.png)
2.1 网络体系结构 – 基本构成 通信子网
局域网的通信子网由传输介质与网络接口 板组成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在以上基础上包括转发 部件, 部件,通常具有交换功能 路由器、网关、协议转换器均属于这类转 路由器、网关、 发部件
Zhang Dongyan
TCP/IP Protocols
6
2.1 网络体系结构 – 基本构成
访与资源共享
终端(Terminal) 终端(Terminal) 个网络上的设备。 网关:网关是连到多于 个网络上的设备 网关:网关是连到多于1个网络上的设备。它有 选择性的将信息从一个网络发到另一个网络。 选择性的将信息从一个网络发到另一个网络。 –直接面对用户,是人机交互环境
–只完成输入输出及通信工作 –可以是简单的输入输出设备
Zhang Dongyan
TCP/IP Protocols
2
2.1 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合系统,由于在型号、线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合系统,由于在型号、 路类型、连接方式、同步方法、通信方式不同, 路类型、连接方式、同步方法、通信方式不同, 尤其就异种机来说其通信极为复杂, 尤其就异种机来说其通信极为复杂,因此需要采 用分而治之的方式, 用分而治之的方式, 将非常复杂的网络通 信问题化为若干个彼 此功能相关的模块来 处理, 处理,各模块之间呈 现明显的层次结构, 现明显的层次结构, 这就是分层结构。 这就是分层结构。
应用层 应用层 应用层 数据 应用层 头信息 数据 应用层 头信息 数据 应用层 头信息 数据 应用层 头信息 数据 应用层 头信息 数据 应用层 头信息 数据 应用层 头信息 数据 应用层 头信息 数据 表示层 头信息 应用层 数据 表示层 头信息 应用层 数据 表示层 头信息 应用层 数据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会话层 头信息 头信息 表示层 应用层 数据 会话层 头信息 头信息 表示层 应用层 数据 会话层 头信息 头信息 表示层 应用层 数据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数据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数据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数据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会话层 应用层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表示层 应用层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传输层 应用层 数据 会话层 头信息 头信息 会话层 头信息 应用层 会话层应用层头信息 头信息 会话层表示层 数据 传输层 会话层会话层表示层 应用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会话层 表示层 表示层 会话层 表示层 表示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传输层头信息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头信息 数据 数据 数据 会话层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头信息 数据 数据 表示层头信息头信息 数据 应用层 数据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头信息 头信息头信息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数据 数据 传输层 头信息头信息 头信息数据 头信息 数据 数据 会话层 头信息头信息 数据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应用层 头信息 会话层 表示层头信息 数据 传输层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数据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传输层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头信息 网络层输层输层输层输层输层输层输层话层示层用层表示层应用层 数据 数据 网络层 会话层话层话层示层示层示层用层网络层 表示层头信息 输层 表示层 话层话层话层示层用层 表示层应用层 应用层 数据 会话层应用层 用层用层 话层会话层表示层头信息 表示层示层用层 头信息 会话层 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应用层 传输层头信息 头信息 应用层 传输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示层 话层 传输层 头信息 头信息 输层 网络层输层 示层用层信息信息信息信息信息信息头信息头信息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会话层 信息 数据头信息 会话层 信息 数据头信息数据 数据数据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头信息 数据 信息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信息头信息 头信息数据 信息头信息 信息 头信息 数据 数据 头信息信息 信息会话层应用层 头信息头信息头信息头信息 数据 头信息头信息 数据 网络层输层表示层 数据 数据信息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头信息头信息 头信息 数据 头信息 信息头信息 应用层 网络层输层 会话层 头信息头信息 表示层
Internet 核心原理与应用技术-应用层的客户机 服务器 计算模式
![Internet 核心原理与应用技术-应用层的客户机 服务器 计算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6269e83c1c708a1284a4490.png)
连接请求 连接应答 服务请求 服务应答
关闭连接
TCP 服务器 端服务程序
图11.2 使用TCP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11.2.3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 模式的优点
– (1)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 (2)能够为作业配备较佳资源。 – (3)大大减低了系统的开发成本和风险。 – (4)便于维护和应用。
11.2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 11.2.1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
–
模式的概念
客户机端 客户程序 4.客户程序根据返回的数 据格式,形成屏幕显示
1.服务请求 3.服务应答
UDP 服务器 端服务程序 2.服务程序处理请求 必要时连接其他服务器
图11.1 使用UDP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客户机端 客户程序
• 函数connect可以让客户机程序建立 一个与服务器的连接。其定义为
• #include<sys/types.h>
• #include<sys/socket.h>
• int connect(int sockfd,struct sockadd* servaddr,int addrlen);
3.套接字被动转换
• 服务器是连接的被动方,必须能够接 收客户机的连接请求。
• TCP为每个被动(倾听)套接字维护以 下两个队列。
–(1)未完成队列:
• 暂存尚未完成三次握手操作的TCP连接 的队列。
–(2)完成队列:
• 暂存已经完成三次握手操作但尚未被 应用程序处理的TCP连接的队列。参数 backlog指定的就是完成队列的最大长度。
客户客机户方机方
用户用户 前端前软 端软件件
中中间间件件
服服务务器器方方
internet原理及应用
![internet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5917d4131b765ce050814bd.png)
Internet 原理与应用一、原理部分本学期我选修了Internet原理与应用,互联网已经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不过我仅仅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对其中的原理并不了解,所以选修这门课程,希望可以从中学习到有关于Internet的知识,并能有所联想。
当代的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人们已经离不开对互联网的使用。
可是谁又能想到Internet 如此伟大的工程,竟然是冷战的产物,当时美国国防部为防止苏联的核打击造成危害而特别成立的。
Internet的原型为ARPANET(即为阿帕网)的网络。
在因特网中,IP协议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地址是IP网络中数据传输的依据,IP地址具有唯一性。
IP协议是TCP/IP协议的网络层协议,负责把IP 分组从源结点送到目的结点,为此,所有主机必须使用统一编址方案:虚拟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使用统一的地址格式;IP地址必须独立于物理网络技术;IP地址必须包含在IP分组中,路由器可以检查它进行转发。
IP地址标识的是网络接口,而非计算机。
路由器连接多个网络,因此为每个端口分配个IP地址,一个IP地址标识一个网络接口,其网络号即所连接的网段的网络号。
IPV4是用一个32位二进制的数表示一个主机号码,但其地址空间越来越紧张,所以又出现了IPV6,其编址为128位二进制。
TCP/IP提供了两个协议:ARP (地址解析协议),用于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RARP 用于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
某节点的IP地址的ARP请求被广播到网络上后,这个节点会收到确认其物理地址的应答,这样的数据包才能被传送出去。
ICMP协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它对于网络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是TCP/IP 协议集中的一个子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主要用于在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包括报告错误、交换受限控制和状态信息等。
《因特网及其应用》课件
![《因特网及其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aef38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6.png)
常见的网络威胁
恶意软件
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等,通 过感染计算机系统或窃取用户信息来 破坏网络安全。
钓鱼攻击
通过伪装成合法网站或电子邮件,诱 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病毒,窃 取个人信息。
拒绝服务攻击
通过大量请求拥塞网络资源,导致合 法用户无法访问网络服务。
跨站脚本攻击
通过在网页中注入恶意脚本,窃取用 户信息或篡改网页内容。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定义
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的技术,通过检查、过 滤和记录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防火墙类型
包括包过滤防火墙、代理服务器防火墙和有状态检测防火墙等。
防火墙部署
根据网络结构和安全需求,选择合适的防火墙设备,并配置相应的 安全策略。
加密技术
加密定义
01
加密是指将明文数据转换为密文数据的过程,以保护数据的机
VS
详细描述
新闻组使用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进行消息的传递和订阅。用户可以在新闻 组中阅读和发布消息,也可以通过订阅特 定新闻组来接收相关主题的消息。
实时通讯
总结词
实时通讯是指通过网络实时发送和接收消息 的过程。
详细描述
实时通讯可以使用多种协议和技术实现,如 即时消息、视频通话、语音通话等。用户可 以通过实时通讯软件与其他用户进行实时的 文字、语音或视频交流。
网络暴力和仇恨言论
对个人或群体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造成精神伤害。 防范方法:抵制网络暴力,倡导友善交流,及时举报有害 信息。
05 因特网的发展趋 势与未来展望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 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 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
物联网系统的大致组成
![物联网系统的大致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c77c846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5.png)
物联网系统的大致组成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与智能化系统进行连接和交互的技术与概念。
物联网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分为物体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以及其他支持层,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一、物体感知层物体感知层是物联网系统的基础,它通过物理或虚拟传感器采集各种物体的信息。
这些传感器可以是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传感器,也可以是位置、加速度等动态传感器。
感知层的作用是将物体的状态、环境信息等转化成数字信号,为传输和处理提供数据基础。
二、传输层传输层是将感知层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层次。
物联网系统中常用的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有线传输可以通过以太网、光纤等方式进行,无线传输则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无线通信协议。
传输层的作用是将感知层的数据发送到应用层进行处理。
三、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系统中最高层的部分,它负责对从传输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应用。
应用层可以通过各类软件、云平台等方式来实现,使得物联网系统能够实现各类功能和服务。
在应用层中,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
四、其他支持层除了上述的物体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之外,物联网系统还包括其他一些支持的层次。
其中,安全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保护物联网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和隐私安全。
还有管理层,负责对物联网系统的设备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等进行监控和管理。
此外,还有数据存储层、认证层等支持层次,通过这些支持层次的配合,物联网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和可靠地运行。
综上所述,物联网系统的大致组成包括物体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以及其他支持层。
这些层次的配合和协同工作使得物联网系统能够实现设备互联、数据感知和智能应用等功能。
物联网的发展将带来更多便利和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并在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Internet基本知识大全
![Internet基本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ba63a006c85ec3a87c2c5a0.png)
基本网络知识大全1:网络拓扑结构:指网络在物理上的布局,比如网线怎么连接等2:分层化层次模型:对复杂问题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几个很简单的问题总线型(网线采取“串联”的方式,网线两端有终结器)3:星型(由交换机和集线器连接多台电脑构成的星型网络拓扑)环形(酷似一个圆,每台计算机必须拥有令牌才能进行通讯)混合型(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拓扑结构组成)4:OSI模型的定义internet网采用OSI通讯机制,OSI是由ISO公司发布的能够在不同系统之间通讯的机制,OSI模型主要有7层组成,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其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主要是进行数据传输,属于通信子网,其余的主要是进行数据处理,属于资源子网。
5:OSI模型中各层含义及作用物理层主要网线和相关的网线组件构成,以二进制位传输。
数据链路层:主要由交换机和网桥构成,以数据帧传输。
对来自网络层的数据包进行再次封装,并在数据包里加上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在数据包的末尾加上校验信息,另外数据链路层还肩负差错检测,流量控制等任务。
网络层:主要由路由器担任,以数据包的形式向数据链路层发送信息。
路由器起选择到目的主机传输路径的作用,哪一条路径更近,更省时,这些都由路由器决定。
除此之外,网络层会在数据段的首尾分别加上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并且对来自传输层的数据段进行包装形成数据包向数据链路层传播。
传输层:主要对来自会话层的数据进行有规则分割,将较大的文件分割成较小的数据段,故该层以数据段来传输。
会话层:主要是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间形成一条通道,告诉目的主机做好准备,我要发信息过来了,一般会话层由软件负责,通常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表示层:它主要是将来自应用层数据进行编码,解码,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等应用层:发送(接收)信息,提供应用程序接口等总结:整个OSI模型通讯过程,和发邮件过程及其相似,联系发邮件过程,肯定会事半功倍的。
internet原理
![internet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d51b7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1.png)
internet原理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由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使用标准的互联网协议套件(TCP/IP)进行通信。
Internet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结构:Internet采用了分层的网络结构,包括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这些层次化的结构使得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同时提供了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
2. IP地址:Internet中的每台计算机和设备都需要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IP地址是一组数字,用于标识和定位计算机或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
IP地址可以是IPv4或IPv6格式。
3. 数据传输:Internet使用数据包交换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被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在网络中通过多个节点和路由器进行传输。
每个数据包都包含发送和接收方的IP地址信息,这样可以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地传递到目标设备。
4. 协议:Internet使用一系列的协议来管理和控制数据传输。
最重要的协议是TCP/IP协议套件,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格式。
其他常用的协议包括HTTP、FTP、SMTP等,用于实现不同类型的网络服务和应用。
5. 域名系统(DNS):Internet使用域名系统(DNS)来将易于记忆的域名转换成对应的IP地址。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时,DNS服务器会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然后将请求发送给相应的服务器。
6. 存取控制与安全:Internet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护数据的私密性和完整性,Internet使用了各种安全措施,如加密通信、防火墙、身份验证等。
此外,访问Internet的权限也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保护网络资源的安全。
总而言之,Internet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套件的全球计算机网络,通过分层结构、IP地址、数据传输、协议、DNS和安全措施等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TCP-IP四层体系结构及每层作用
![TCP-IP四层体系结构及每层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668f423ed630b1c59eeb597.png)
应该说是Internet四层体系结构1.数据链路层2.网络层3.传输层4.应用层,其中IP是在第二层网络层中,TCP是在第3层传输层中,Internet体系结构最重要的是TCP/IP协议,是实现互联网络连接性和互操作性的关键,它把许多台的Internet上的各种网络连接起来。
Internet的其他网络协议都要用到TCP/IP协议提供的功能,因而称我们习惯称整Internet协议族为TCP/IP协议族,简称TCP/IP协议也可称为TCP/IP四层体系结构,1.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物理传输通道,可使用多种传输介质传输,可建立在任何物理传输网上。
比如光纤、双绞线等2.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要完成网络中主机间“分组”(Packet)的传输。
含有4个协议:(1)网际协议IP负责分组数据的传输,各个IP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2)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P层内特殊的报文机制,起控制作用,能发送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
因为ICMP的数据报通过IP送出因此功能上属于网络的第3层。
3)地址转换协议ARP为了让差错或意外情况的信息能在物理网上传送到目的地,必须知道彼此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互联网地址(是32位的IP地址来标识,是一种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网络层上有一组服务(协议)能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的网络地址,这组协议就是APP.(可以把互联网地址看成是外识别地址和物理地址看成是内识别地址)(4)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RARP用于特殊情况,当只有自己的物理地址没有IP地址时,可通过RARP获得IP 地址,如果遇到断电或重启状态下,开机后还必需再使用RARP重新获取IP地址。
广泛用于获取无盘工作站的IP地址。
3.传输层:其主要任务是向上一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确保“报文”无差错、有序、不丢失、无重复地传输。
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
TCP-IP四层体系结构及每层作用
![TCP-IP四层体系结构及每层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668f423ed630b1c59eeb597.png)
应该说是Internet四层体系结构1.数据链路层2.网络层3.传输层4.应用层,其中IP是在第二层网络层中,TCP是在第3层传输层中,Internet体系结构最重要的是TCP/IP协议,是实现互联网络连接性和互操作性的关键,它把许多台的Internet上的各种网络连接起来。
Internet的其他网络协议都要用到TCP/IP协议提供的功能,因而称我们习惯称整Internet协议族为TCP/IP协议族,简称TCP/IP协议也可称为TCP/IP四层体系结构,1.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物理传输通道,可使用多种传输介质传输,可建立在任何物理传输网上。
比如光纤、双绞线等2.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要完成网络中主机间“分组”(Packet)的传输。
含有4个协议:(1)网际协议IP负责分组数据的传输,各个IP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2)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P层内特殊的报文机制,起控制作用,能发送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
因为ICMP的数据报通过IP送出因此功能上属于网络的第3层。
3)地址转换协议ARP为了让差错或意外情况的信息能在物理网上传送到目的地,必须知道彼此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互联网地址(是32位的IP地址来标识,是一种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网络层上有一组服务(协议)能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的网络地址,这组协议就是APP.(可以把互联网地址看成是外识别地址和物理地址看成是内识别地址)(4)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RARP用于特殊情况,当只有自己的物理地址没有IP地址时,可通过RARP获得IP 地址,如果遇到断电或重启状态下,开机后还必需再使用RARP重新获取IP地址。
广泛用于获取无盘工作站的IP地址。
3.传输层:其主要任务是向上一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确保“报文”无差错、有序、不丢失、无重复地传输。
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各章简答题解答(课后习题)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各章简答题解答(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57bda1856a561252d36fbd.png)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各章简答题解答(课后习题)第1章1、说明Internet和Intranet的概念及区别。
答:Internet 建立在一组共同协议之上的路由器和线路的物理集合。
应用于广域网。
Intranet 企业内部网,使用Internet 一样的的工具、协议、线路。
Intranet 与 Internet 相比,可以说Internet 是面向全球的网络,而Internet则是Internet技术在企业机构内部的实现,它能够以极少的成本和时间将一个企业内部的大量信息资源高效合理地传递到每个人。
Intranet为企业提供了一种能充分利用通讯线路、经济而有效地建立企业内联网的方案,应用Intranet,企业可以有效的进行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进销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等。
2、互联网是由什么组成的?答:互联网网络系统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
在网络系统中,硬件对网络的性能起着决定的作用,是网络运行的实体;而网络软件则是支持网路运行、挖掘网络潜力的工具。
网络硬件通常包括: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网卡和通信介质。
网络软件通常包括:网络协议和协议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
3、OSI模型及各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物理层:建立在传输介质基础上,实现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可靠无错误的数据信息。
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服务,同时接收来自数据链路层的服务。
传输层:建立在网络层和会话层之间,实质上它是网络体系结构中高低层之间衔接的一个接口层。
会话层:为表示层提供服务,同时接收传输层的服务。
表示层:向上对应用层服务,向下接受来自会话层的服务。
应用层:是 OSI 的最高层,为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提供专用的程序。
(1)以功能作为划分层次的基础。
(2)网间通信是根据不同的层次划分的,同等层间可以互相通信。
(3)(N)层的实体在实现自身定义的功能时,只能使用(N-1)层提供的服务。
(4)(N)层在向(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第六章 Internet及其应用
![第六章 Internet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ce4641c850ad02de80417f.png)
万维网提供分布式服务
万维网 站点 A
万维网站点 B
万维网站点 E
万维网 站点 C
万维网站点 D
超媒体与超文本
万维网是分布式超媒体(hypermedia)系统,它 是超文本(hypertext)系统的扩充。 一个超文本由多个信息源链接成。利用一个链 接可使用户找到另一个文档。这些文档可以位 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接在因特网上的超文本系统 中。超文本是万维网的基础。 超媒体与超文本的区别是文档内容不同。超文 本文档仅包含文本信息,而超媒体文档还包含 其他表示方式的信息,如图形、图像、声音、 动画,甚至活动视频图像。
6.2.2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因特网采用了层次树状结构的命名方法。 任何一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有 一个唯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 域名的结构由标号序列组成,各标号之间用点隔 开:
… . 三级域名 . 二级域名 . 顶级域名 各标号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域名。
域名只是个逻辑概念
校园网
校园网
主机A → 本地 ISP → 第二层 ISP → NAP → 第一层 ISP → NAP → 第二层 ISP → 本地 ISP → 主机B
用户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可以通过 多种通信线路连接到ISP,但归纳起来可以 划分为两类:电话线路和数据通信线路。 常见的接入方式分为窄带接入方式和宽带 接入方式,其中前者包括Modem拨号连接 方式和ISDN方式,后者包括局域网接入、 ADSL接入、Cable Modem接入和卫星接入 等方式。
本地域名服务器采用迭代查询
根域名服务器 迭代查询 顶级域名服务器
本地域名服务器
互联网的组成知识点
![互联网的组成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3a046171fe910ef02df833.png)
一.1.互联网的组成: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1.三大类网络分别是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2.互联网具有连通性和共享两个重要特点3.计算机网络简称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网络中的节点可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4.互联网的拓扑结构由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组成5.位于边缘部分的是主机,位于核心部分的是路由器6.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是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是存储转发7.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1.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2.ISP首次出现。
路由器的构成1.路由器的结构,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器,其任务是转发分组2.交换结构,交换结构是路由器的关键构件,正是这个交换结构把分组从一个输入端口转移到某个合适的输出端口分组交换:7.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8.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9.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的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以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10.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知识.doc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知识.doc](https://img.taocdn.com/s3/m/4fc0673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a.png)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知识电脑网络知识有很多,要一点一点了解、积累,下面是Inter 技术与应用知识,欢送阅读了解。
1、我国Inter的四大骨干网络是: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公共计算机互联网,中国金桥信息网。
2、数据在网络中的交换方式有: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其中Inter采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是:分组交换。
3、 TCP/IP协议所涉及ISO/OSI的层次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4、 IPV4用32位表示一个IP地址,IPV6用128位表示一个IP地址。
5、线路交换的三个步骤是:建立线路、数据传输、撤除线路。
6、有一个电子邮件地址flydisc@126、,其中“@”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主机名。
7、搜索引擎是对Inter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建立索引,然后供用户查询的系统8、目前主要有三类搜索引擎,分别是:目录式搜索引擎、机器人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
9、远程是指本地用户在远地主机上有一个帐号并通过TCP/IP进入这个远地帐号,以访问远地效劳器中的系统资源。
10、基于协议的特定标准,路由器在其特定端口能够区分和限制包的能力成为包过滤。
1、报文交换的优点。
答:报文交换具有以下优点:(1)通信线路的使用效率较高,大量报文可以分时共享两个结点之间的一条通信线路;(2)由于是存储转发,通信双方无需同时发送、接收数据;(3)报文交换可以将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而线路交换通常是点对点的。
2、分组交换的优点。
答:分组交换具有以下优点:(1)实现多用户平等共享网络线路,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加大了网络的吞吐量;(2)分组交换技术能够匹配不同的数据接入速率;(3)当网络容量很大时,分组交换技术仍然能够接收用户输入,只是会增加延时;(4)分组交换技术可以给分组分配不同的优先权;(5)分组交换技术可引入过失控制、自动重发等功能,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3、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答: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有:(1)连接不同的网络,以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2)协议转换和路由选择功能。
第 7 章 Internet基础知识
![第 7 章 Internet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540862d2cc58bd63086bd17.png)
图7-2 TCP/IP与OSI参考模型间的对应关系
2. TCP/IP协议簇
TCP/IP是Internet的计算机都必须共同遵守的通信协议。它是一组协 议的代名词,其核心协议是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际协议), 除次之外它还包括许多别的协议,共同组成了TCP/IP协议簇。
(1)TCP(传输控制协议)
TCP是传输层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 对于大量数据的传输,通常都要求有可靠的传送。
TCP将源主机应用层的数据分成多个分组,然后将每个分组传送到 互联层,互联层将数据封装为IP数据报,并发送到目的主机。目的 主机的互联层将IP数据报中的分组传送给传输层,再由传输层对这 些分组进行重组,最终还原成原始数据,传送给应用层。
7.2.2 Internet的特点
Internet是由全世界众多的网络互连组成的国际互连网
Internet是世界范围的信息和服务资源宝库
组成Internet的众多网络共同遵守TCP/IP
7.2.3 Internet的组织机构
Internet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本身并不经营Internet,但它 支持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开展工作,并通过IAB实施。
TCP要完成流量控制和差错检验的任务,以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
(2)IP(网际协议)
IP的主要任务是对数据包进行寻址和路由选择,并从一个网络转发 到另一个网络。IP在每个发送的数据包前都加入了一个控制信息,其 中包含了源主机IP地址和目的主机IP地址等信息。
IP是一个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即主机之间事先不需建立用于可靠通信 的端到端连接,源主机只是简单地将IP数据包发送出去。这样数据包在 传输途中可能会丢失、重复、或者次序发生混乱。因此,还必须要依 靠高层的协议(如TCP)或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包的可靠传输。
网络-第7章_Internet及其应用
![网络-第7章_Internet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cc610a2f121dd36a22d8205.png)
Ê ¼ Ó þ ¿ Í » §¶ Ë
Ê ¼ Ó þ þ ·Î ñ Æ ÷
Ê ¼ Ó þ · þ Î ñ Æ ÷
邮件传输协议
在Internet上传输邮件是于发送邮件;
POP3: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用于读取邮件;
电子邮件地址 E-mail地址格式为:
使用“<标签>……</标签>”的结构定义内容
例如: <HTML>……</HTML>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HTML文档:
<HTML> <HEAD> <TITLE> Internet的特点</TITLE> </HEAD> <BODY> <H1>1. 开放性</H1> <P>Internet对各种类型的计算机都是开放的。任何计算机都可以使用 TCP/IP协议,因此它们都能够连接到Internet。</P> <H1>2. 平等性</H1> <P>Internet不属于任何个人、企业、部门或国家,它覆盖到了世界各地, 覆盖了各行各业。Internet成员可以自由地接入和退出Internet,共享 Internet资源,用户自身的资源也可以向Internet开放。</P> <H1>3. 技术通用性</H1> <P>Internet允许使用各种通信媒介,即计算机通信的线路。把Internet 上数以百万计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电缆包括小型网络的电缆、专用数据 线、本地电话线、全国性的电话网络(通过电缆、微波和卫星传送信号) 和国家间的电话载体。</P> </BODY> </HTML>
Internet概述
![Internet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de409dc581b6bd97f19eae1.png)
•
选择性重复确认。
一、ISO/OSI参考模型
5. 会话层 会话层提供了建立、管理和拆除进程到进程之间的连接,处理同步和恢复问题,负责把面向网络的会话 地址变换为相应工作站的物理地址等。
一、ISO/OSI参考模型
6. 表示层 用来处理计算机上的信息是如何表示的。 (1)数据表示 表示层解决了网络上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之间数据表示不同。 (2)数据安全 表示层可以对信息加密。 (3)数据压缩 表示层能够对数据进行压缩后再传输,以最优化的方式利用信道。 对从应用层传递下来的数据进行压缩,并在接收端传给应用层之前进行解压。
五、Internet的功能
2. 网络通信 E-mail
五络新闻(Network News) 又称做USENet。相当于一个全球范围的电子公告系统。 (2)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BBS) 又称为电子公告牌。主要功能是在线聊天、接收阅读和发送邮件、下载软件。 人们的交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3)电子报刊 一种电子出版物。 (4)信息浏览和发布服务 a. Gopher服务
五、Internet的功能
1.资源共享 (1)远程登录 远程登录就是在TCP/IP协议的终端机协议Telnet支持下,用户计算机通过Internet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 终端。 (2)文件传输 FTP文件传输协议。 a. FTP连接:实时联机 b. 匿名FTP用户名:anonymouse 口令:Email帐号 c. 文件传输方式:文本模式和二进制模式。 d. FTP的可靠性:建立在传输层TCP上。 e. 浏览器中的FTP应用:
Internet是一个分组交换网。
四、Internet的功能特点
3. 客户/服务程序模式(C/S) Internet采用分布式网络中最为流行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装有服务器程序的主机均可以对其它主机提 供信息,装有客户程序的计算机均可获取其它主机所提供的信息。
INTERNET的网络体系结构
![INTERNET的网络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011b2d1240c844769eaee72.png)
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 计算机网络中,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被称为计算 机网络体系结构。
16
对等通信例:两个人收发信件
发信人 信件内容 邮局 邮件地址
运输系统 货物地址
对信件内容的共识
P3
对信件如何传递的共识
P2
对货物如何运输的共识
P1
信件内容 邮件地址 货物地址
收信人 邮局 运输系统
公路,铁路,航空
▪ 问题:
➢ 收信人与发信人之间、邮局之间,他们是在直接通信吗? ➢ 邮局、运输系统各向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 邮局、收发信人各使用谁提供的什么服务?
第三章
INTERNET的网络体系结构
第3章 INTERNET的网络体系结构
▪ 本章内容 ➢ 层次化的网络体系结构 ➢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 TCP/IP体系结构 ➢ OSI和TCP/IP的主要层次功能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2
物理层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2
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原理
基本概念: ▪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 ▪ 对等层:两个不同系统的同级层次。 ▪ 对等实体:分别位于不同系统对等层中的两个实体. ▪ 接口:相邻两层之间交互的界面,定义相邻两层之间的
操作及下层对上层的服务。 ▪ 服务:某一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通过接口提供
➢ 目标系统将收到的信 息自下而上逐层处理 并拆封;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层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层协议有哪些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层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层协议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42a16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2.png)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层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层协议有哪些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层?计算机网络应用层是网络通信协议中的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
它承载着各种应用程序的通信需求,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应用层通过使用一系列规定的协议,实现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应用层常见的协议有哪些?1.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是一种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的协议。
它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重要协议,用于请求和传输HTML页面、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
2.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允许用户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相互传输文件。
它支持上传、下载、目录浏览和文件重命名等操作。
3.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是一种用于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
它定义了如何将邮件从发送方的邮件服务器传输到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并最终传递到接收方的电子邮件客户端。
4.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POP3是一种用于接收电子邮件的协议。
它允许用户从邮件服务器上下载邮件到本地电子邮件客户端,同时删除服务器上的原始邮件副本。
5. 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IMAP也是一种用于接收电子邮件的协议,与POP3相似。
但IMAP允许用户在电子邮件服务器上管理邮件,而不仅仅是在本地客户端上进行操作。
6. DNS(Domain Name System)DNS是用于解析域名和IP地址之间关系的协议。
它将用户提供的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以便在网络上定位目标服务器。
7.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是用于自动分配网络中计算机的IP地址和其他相关配置信息的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基础
——基于案例与实训 第二版
教学课件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6章 应用层及Internet
学习目标
1. 了解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2. 掌握常见应用层服务的功能、协
议、使用及配置方法; 3. 了解常见的Internet的接入方式
及其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 ——基于案例与实训
6.1 Internet概述
计算机网络基础 ——基于案例与实训
案例六:DHCP动态IP管理
案例描述
公司办公电脑目前采用的是静态IP地址方式,不仅需要手工配置,而且 容易产生冲突。公司领导希望采用动态IP地址方式,让小朱写出软硬件配置 方案。已知公司网络拓扑如下:
案例六:DHCP动态IP管理
案例分析
可配置DHCP实现IP地址的动态管理和动态分配。 但由于DHCP请求数据包采用广播方式,在未划分子网的情况下,广播包 只能在本网络内部传输;在已划分子网的情况下,广播包只能在本子网内部 传输,不会广播到别的网络或子网中。因此DHCP服务器和客户端应在同一网 络或同一子网中,否则客户端无法和DHCP服务器通信。 由于公司已划分出7个子网,因此一般需要在每个子网中配置一台DHCP 服务器,共7台DHCP服务器才可以给所有主机分配IP。显然该方案成本较高, 且管理和维护复杂。因此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解决。较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 DHCP中继代理技术。
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信息服务系统。 • WWW系统由Web服务器、浏览器(Browser)及通信协议等3部分组成。 • WWW采用的应用层通信协议是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
文本传输协议),该协议使用的传输层默认端口是TCP80端口。 • 常用Web服务器软件包括Microsoft IIS、Apache等,常用浏览器软件包
不清晰以及容错及可靠性能的缺乏, • Internet II由大学高级因特网发展联盟(U-CAID)于1998年提出,有
170所大学参加,致力于发展IPv6、多终点传输、服务质量技术、数字 图书馆及虚拟实验室等应用。
6.2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6.2.1 www服务 • 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服务是Internet上以网页形式展现文
括Microsoft IE、Netscape、Firefox、Google Chrome、Opera等。
浏览器
Internet HTTP协议
Web服务器
6.2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6.2.1 www服务 由于Internet上有众多的Web站点,每个站点又有多个页面,因此浏览
器 在 访 问 Web 服 务 器 上 的 网 页 资 源 时 , 需 要 指 明 网 页 所 在 URL (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地址。
6.3 Internet接入方式
6.3.3 PON接入 无源分光器,
光信号下行(即从城域网到用户端)时可以将1根光纤的信号广播到16根光 纤中,光信号上行(即从用户端到城域网)时可以将16根光纤的信号使用多 路复用技术汇聚到1根光纤中,且不需要使用电源。
6.3 Internet接入方式
6.3.3 PON接入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 光纤接入技术,由放在端局位置的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 端)、放在中间位置的POS(Passive Optical Splitter,无源分光器)、 放在用户端或接近用户的楼道位置的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 单元)3个部分构成。其中,POS可以级联一个或多个POS,从OLT到ONU之间 的线路及设备都是无源的(即不需要电源),所以称之为无源光网络
6.2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6.2.6 DNS服务
. ICANN
根域
1、域和域名
举例说明:
com gov mil edu org net
cn
... 顶级域名 jp
com edu
net ...
一级域名
...
abc
pku
hcit
二级域名
lib
server1 ...
host1 host2
—— 主机名 —— 子域 —— 主机名 —— 域
6.3 Internet接入方式
6.3.3 PON接入 在PON进入用户端以后,可以使用光纤Modem(又称光猫,如图所示)将
信号发送给终端设备。
6.3 Internet接入方式
总结
应用案例六:DHCP动态IP管理
案例目标
1、理解DHCP服务的功能及优 点;
2、理解DHCP Relay的作用。
6.2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6.2.3 E-mail服务 • E-mail(电子邮件)实现了离线的数据传输,即收发邮件的双方不需要
直接建立连接,也不需要同时在线。 • E-mail使用的协议包括:SMTP(Simple Mail Transport Protocol,简
单邮件传输协议)、POP(Post Office Protocol,邮局协议)、MIME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 等。
6.2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6.2.7 DHCP服务 DHCP客户端配置:
6.3 Internet接入方式
6.3.1 ADSL接入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采用 了DSL技术,能够在电话网上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适用于家庭用户。 •ADSL技术中的“非对称”指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的数据速率不同,并且通 常上行速率要远小于下行速率。 •ADSL使用电话线,但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把电话线分成了电话、上行和下行3 个逻辑独立的信道,从而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干扰,可以同时上网和打电话。 •ADSL接入在用户端采用ADSL调制解调器进行拨号和调制解调 •ADSL调制解调器和DSLAM之间使用PPPoE协议
或/index.html) • http://119.75.216.109/index.html • http://222.34.2.210:8080/news/2123.asp
6.2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6.2.2 Ftp服务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Internet上实
通过Telnet可以足不出户的管理整个园区的网络设备。如下图所示:
6.2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6.2.5 远程桌面服务 远程桌面功能类似于telnet,通过远程桌面可以控制Internet另一端
的电脑,并提供了图形化的界面,使其比telnet更易操控。
6.2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6.2.6 DNS服务 1、域和域名 •域(Domain)指Internet上由地理位置或业务类型而联系在一起的一组主 机构成的集合,一个域内可以容纳多台主机。 •在域中,所有主机由域名(Domain name)来标识。 •标识主机的域名采用ASCII码表示,比IP地址更容易记忆。 •为了有效的管理Internet上的域和域名,域名系统采用分层的树形结构。 •分级结构的域名系统中,每个域名的完整表示采用从底部节点往上到根的 路径命名,成员间由点分隔,且域名对大小写不区分。
6.1.2 Internet起源与发展现状 •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建立的ARPAnet。 • 1983年1月,ARPA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 • 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 Internet的商业化标志着Internet的第二次快速发展 • Internet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如网络无整体规划和设计,网络拓补结构
6.2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6.2.6 DNS服务 2、域名解析
将域名转换IP的过程被称为域名解析。 Internet中由域名服务器(DNS Server)完成域名解析,域名服务器中 存放有域名和IP之间映射关系的数据库。
①DNS 查询
w②wDwN.nSb解a.c析om结果
124.40.51.49 ③使用 124.40.51.49 访问
现文件的在线双向传输。 • 请求上传或下载的一端称为FTP客户端(Ftp Client),响应上传或下
载的一端称为FTP服务器端(Ftp Server)。 • Ftp在传输层使用TCP21端口。 • Ftp Client访问Ftp Server上的资源时,同样要使用URL进行定位,例
如ftp://204.3.2.4或ftp://204.3.2.4:21。在文件传输之前,客户端 不仅需要和服务器端建立TCP连接,一般还需要使用服务器端提供的账 号和密码进行登录以保证安全性。 • 常用的Ftp Server软件包括IIS、Serv-U等,可以控制文件上传、下载 的权限、速度、时间、客户端数量等。常用的Ftp Client软件CuteFtp、 LeapFtp,浏览器也可以直接作为Ftp Client。
6.2.4 Telnet服务 • Telnet是远程登录协议,通过该协议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通过Internet
登录到另一台远程计算机上。 • Telnet服务器端使用TCP23端口,客户端登录时必须输入远程主机的Ip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