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学建筑物理复习
![建筑学建筑物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cb5e279a5e9856a561260ec.png)
建筑学建筑物理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建筑物理复习采光系数:全云天扩散光不是一个固定值,不能作出采光标准,应取相对值,这个值就是采光系数。
临界照度:在满足采光标准的要求下,室外天然光的最低照度。
体形系数:建筑物外表面(与大气接触的表面)的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冷桥:在围护结构中,保温性能差,热损失量大,容易结露的部位。
低限热阻:即最小总热阻,在保证内表面不结露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中热阻所应具有的最小热阻。
结露:空气温度或物体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有水蒸汽析出的现象。
艺术照明:即环境照明,利用突出艺术效果的照明方法来装饰建筑。
干涉:两波相叠加,使有的点加强,有的点削弱的振动现象。
驻波:振幅相同的两相干波,沿一条直线反方向相遇叠加后所形成的波。
其会使声音失声。
混响时间:声源停止发声后,声能立即衰减,声音自稳态声压级衰减60dB所用的时间。
最佳混响时间:使人感觉舒适的混响时间。
时差效应:当声源停止发音后,在人耳会停留短暂时间,即直达声消失,反射声再次进入人耳中,当两者时差在50s以内时,人耳分辨不出的效果。
声遮蔽:一个声音的可闻阈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必须提高的现象。
声环境:可测量、可感知、可控制的声音环境。
等效声级:用一个单值表示连续变化的噪声。
日照时间:冬至日建筑正南向底层满窗的日照时间。
显色性:同一颜色的物体,在不同光谱的照射下,会显示不同颜色的现象。
色温:辐射体所发出某种颜色所显示的温度。
亮度: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照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视度:视觉感觉清楚的程度。
光通量:衡量发光物体光能大小的物理量。
发光密度:光通量在空间分布的大小。
发光强度:光通量在空间分布的密度。
配光曲线:通过光源的对称平面截光强体所形成的曲线。
建筑化照明:将光源同建筑构件组合所形成建筑构件的照明。
显色指数:标准色在标准光源的照射下Ra=100dB(A),Ra<100反应颜色在视觉上的是真程度。
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a3038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0.png)
建筑物理知识点建筑物理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涉及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热学、建筑声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理知识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建筑物理。
1.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梁、柱、墙等承重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建筑物理工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工程师需要对建筑结构的荷载、强度、刚度等参数进行精确计算,确保建筑物能够经受住各种外力的作用。
2.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理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结构、玻璃等材料。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材料的施工和检测,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
3. 建筑热学建筑热学是建筑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建筑物体内外的热传导、传热和保温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热学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合理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建筑声学建筑声学是建筑物理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研究建筑物体内外的声音传播和噪音控制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声学设计,包括吸声材料的选择、隔音结构的设计等,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和避免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结语建筑物理知识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热学和建筑声学等内容。
通过了解建筑物理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施工更加安全、绿色、舒适的建筑物,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本文介绍的建筑物理知识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dac4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b.png)
第一章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g/m3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这种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称为表面的对流换热;·物体的辐射特性:按物体的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非灰体;黑体的辐射能力最大,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黑体:能发生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一般建筑材料都可以看做灰体;11、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第二章1、一维传热:有一厚度为d的单层均质材料,当其宽度与高度的尺寸远远大于厚度时,则通过平壁的热流可视为只有沿厚度一个方向;2、一维稳定传热:当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保持稳定时,则通过平壁的传热情况亦不会随时间变化;3:一维稳定传热特征:①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②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4、多层平壁:由几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平壁;5、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的总和;·热阻: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平壁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符号R,单位㎡·k/W 6、平壁的传热系数物理意义:在稳定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 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W/㎡·K7、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1.固体材料内是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而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都明显地存在着,其传热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气间层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8、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的方法: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2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3设置一个厚的空气间层不如设置多个薄的空气间层;9、在有限空间内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10、当间层厚度较薄时,上升和下沉的气流相互干扰,此时气流速度虽小,但形成局部环流而使边界层减薄;当厚度增大时,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互干扰的程度越来越小,气流速度也随着增大,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与开敞空间中沿垂直面壁所产生的自然对流状况相似;11、在水平间层中,当热面在上方时,间层内可视为不存在对流;当热面在下方时,热气流的上升和冷气流的下沉相互交替形成自然对流,这时自然对流换热最强;11、通过间层的辐射换热量,与间层表面材料的辐射性能和间层的平均温度有关;1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采暖建筑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W/㎡;由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空气调节耗热量两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建筑物内部得热;13、平壁在谐波作用下的传热特征:①室外温度和平壁表面温度、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同一周期的谐波动;②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振幅逐渐减小,温度波动的衰减;③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迟,温度波动的相位延迟,亦出现最高温度的时刻向后推迟;14总衰减度:把室外温度振幅与由外侧温度谐波热作用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振幅之比称为温度波动穿透衰减度,简称为总衰减度;16、S材料的蓄热系数:把某一均质半无限大壁体一侧受到谐波作用时,迎波面上接收的热流波幅Aq与该表面的温度波幅Ao之比;17、材料的蓄热系数是说明直接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一个特性指标;18、材料的热惰性指标:是表征材料层或围护结构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的无量纲指标,也就是说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它取决于材料层迎波面的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阻力; 19、组成维护结构的材料层热惰性指标越大,说明温度波在其间的衰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20、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在周期热作用下,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在1h 内1㎡表面积贮存或释放的能量W/㎡·K21、谐波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①材料的蓄热系数②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③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22、太阳辐射的等效高温、当量高温;psI/αe·通常情况下,屋顶和西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应满足θi,max=te,max 23、隔热设计指标就是围护结构的隔热应当控制到什么程度;第三章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1)充分利用太阳能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3)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4)房间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建筑具有整体保温和蓄热能力5)建筑保温系统科学、节点构造设计合理6)建筑物具有舒适,高效的供热系统可不写2、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的方法1)建筑保温与最小传热阻法按稳定传热的理论,传热阻便成为外墙和屋顶保温性能优劣的特征指标,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则成为确定其合理的传热阻;2)建筑节能与传热系数限值法3)建筑能耗控制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3、地面对人体舒适感及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厚度约为3~4mm的面层材料;4、根据采暖房屋地面及土地的温度分布图,将地面划分为周边地面和非周边地面;5、周边地面是指据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其他地面均为非周边地面;6、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密度和湿度1密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2湿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3保温材料的选择7、保温构造的类型1单设保温层2封闭空气间层3保温与承重相结合4混合型构造8、单设保温层复合构造的形式和特点1)使外墙或屋顶的主要结构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2)由于承重层材料的热容量一般都远大于保温层,所以,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3)外保温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是十分有利的,但具体效果则要看环境气候、材料及防水层位置等实际条件;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首先,在基本上不影响住户生活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施工;其次,采用外保温加强墙体,不会占用室内的使用面积;9、外窗与透明幕墙结构的保温与节能措施1)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2)提高窗框保温性能3)改善玻璃的保温能力4)合理选择窗户类型5)增加空气间层数量6)控制窗墙面积比第四章1、材料的吸湿特性,可用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表征,该曲线是根据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固定为某一值下测得的平衡吸湿湿度绘制而成;当材料试件与某一状态一定的气温和一定的相对湿度的空气处于热湿平衡时,亦即材料的温度与周围的空气温度一直热平衡,试件的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湿平衡,这时的材料湿度称为平衡湿度;2、围护结构中水分转移的原因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材料含湿度差和温度差时,均能引起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3、水蒸气渗透系数:1m厚的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1h内通过1㎡面积渗透的水蒸汽量;用μ表示,单位㎡·h·Pa/g4、水蒸气渗透阻:围护结构或某一材料层,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通过1㎡面积渗透1g水蒸气所需要的时间;用H表示,单位g /m·h·Pa5、内部冷凝的检验步骤参考笔记所记,答案不对1确定水蒸气分压力Pi和Pe,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P“分布线;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的平均温度和相对平均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ti、te确定各层温度,做出相应的饱和水分压力“Ps“的分布线3根据“P“线和”Ps“线是否相交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相交冷凝,不相交则不冷凝;6、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的措施1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2设置隔气层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间层7、夏季结露的成因夏季结露是建筑中的一种大强度的迟疑凝结现象;1)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者接近饱和;2)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使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3)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8、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1架空层结露2空气层防结露3材料层防结露4呼吸防结露5密闭防结露6通风防结露7空调防结露第五章1.建筑防热的主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布局形式和建筑的朝向;在建筑设计中,选择适宜有效的维护结构隔热方案;采用合理的窗户遮阳方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注意建筑环境的绿化等以创造舒适的室内生活、工作环境;2.室内过热的原因:1.围护结构向室内的传热2.透进的太阳辐射热3.通风带入的热量4.室内产生的余热3.防热的被动式措施: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2.外围护结构的隔热3.房间的自然通风和电扇调风4.窗口遮阳5.利用自然能4.防热的主动式措施:1.机械通风降温2.空调设备降温5.外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的日晒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隔热的重点在屋面,其次是西墙和东墙;6.遮阳的方式分四种: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7.外遮阳系数:透过有外遮阳构造的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透过没有外遮阳构造的相同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8.遮阳设施遮挡设计的有关因素:1.遮阳的版面组合与构造2.遮阳板的安装位置3.材料与颜色9.风向投射角:将风向投射线与房屋墙面的法线交角10.为了更好地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正确选择建筑的朝向和间距,合理地布置建筑群,选择合理的建筑平剖面形式;合理地确定考口面积和位置、门窗的装置方法和通风的构造措施;11.建筑平面形式与剖面处理基本原则:1.建筑布局采用交错排列或前低后高或前后逐层加高的布置;2.正确选择平面的综合形式,主要使用漏空隔断、屏门、推窗、隔窗、旋窗等;在屋顶上设置撑开式或拉动式天窗扇,水平或垂直翻转的老虎窗等,都可以起导风、通风的作用;3.利用天井、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利用这些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4.开口位置的布置应使室内流畅、分布均匀;5.引进门窗及其他构造,使其有利于导风、排风、调节风量、风速等;12.自然能源分为:太阳辐射能、有效长波辐射能、夜间对流、水的蒸发能、地冷能13.自然能源利用方式:太阳能降温、长波辐射降温、对流降温夜间通风、地冷空调、被动蒸发降温14.空调建筑节能设计:1.合理确定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标准2.合理设计建筑平面与体型3.改善和强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4.隔热和遮阳5.空调房间热环境的联动控制自然通风、电扇调风、空调器降温第六章1、日照就是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2、日照时数是表示太阳照射的时数;3、日照率是实际日照时数与同时间内如年、月、日的最大可照时数的百分比;4、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5、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射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6、赤纬角:即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7、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1)赤纬角,它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2)时角,它表明时间的变化3)地理纬度,它表明观察点所在地方的差异8、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纬角为0;夏至时,太阳直射北纬23°27′,切过北极圈,赤纬角为﹢23°27′;冬至时,太阳直射南纬23°27′,切过南极圈,赤纬角为—23°27′; 9、日出、日落,太阳高度角为零,中午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位于正南;10、太阳方位角以正南为0,下午为正,上午为负;9、地方时与标准时To=Tm+4Lo-Lm。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5a87d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e.png)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一、概述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环境中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建筑热学、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建筑热学重点知识1. 传热方式:导热、对流、辐射是三种主要的传热方式。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直接的热传递;对流是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过程中热量的传递;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2.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表示材料传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材料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对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差。
3. 隔热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传递,需要进行隔热设计。
常见的隔热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热层、采用高反射材料等。
三、建筑光学重点知识1. 光的性质:光具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性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光的性质对室内光线分布、采光效果等具有重要影响。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例如,利用镜面反射可以增强室内的光线效果,利用玻璃的折射可以创造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
3. 采光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高室内光线的质量和舒适度。
常见的采光设计方法包括设置天窗、利用窗户等。
四、建筑声学重点知识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的。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距离,以避免噪音干扰和回声等问题。
2. 吸声材料:吸声材料可以吸收声音的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吸声材料来改善室内音质和减少噪音干扰。
3. 隔声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声音传递,需要进行隔声设计。
常见的隔声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声墙、采用隔声门窗等。
五、总结建筑物理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
掌握建筑物理的重点知识,对于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物理各章复习重点知识
![建筑物理各章复习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86ea63010661ed9ad51f342.png)
第一章1.室外热湿作用:属于室外的因素如太阳辐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雨雪等,统称为室外热湿作用2.室内热湿作用:属于室内的因素如空气温度和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和水分等。
统称为室内热湿作用3.室内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辐射温度。
4.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约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5.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室内空气温度、有效温度ET、热感觉PWV-PPD指标6.7.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8. 相对湿度:在一定湿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fmax的百分比。
9.10.露点温度: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1.气候要素: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积雪,日照以及冻土等都是组成室外热湿气候的要素。
12.气候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13.采暖期:某一地区建筑设计计算采暖天数,即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天数。
14.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在采暖期的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15.采暖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c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乘以采暖期天数的数值。
16.城市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1)高密度的建(构)筑物改变了地表(下垫面)的性态;a.由粗糙度改变所引起的,对地表大气层而言,城市是一体化的下垫面曾,他对太阳辐射的净吸收率,对地转风的摩擦系数增大,而对天空的长波辐射系数减少b.表面材料性质改变使得光合作用引起的自然能量固化过程停止,失去湿“呼吸”功能从而加大了固汽两相显热交换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与资源消费结构a.向空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增强城市区域的温室效应,b.向城市覆盖层内排放大量人为热量17.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法:导热、对流和辐射18.导热系数是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c时,在1h内通过1m2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建筑物理课程知识点汇总()
![建筑物理课程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0c3ed7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f.png)
建筑物理课程知识点汇总
建筑物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究建筑物理特性,理解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提供遵守建筑法规和保持室内舒适度所必需的技能。
本文将汇总建筑物理课程的知识点。
热传导和保温性能
•热传导、导热系数、热阻抗及其计算方法
•材料的热性能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外墙的保温设计与施工
•建筑内部墙面和屋顶的保温设计与施工
空气动力学
•大气压力和风的形成机制
•建筑物在风压力下的响应及其计算
•气流对建筑物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
•建筑物风阻系数计算方法
内部热环境控制
•冬季供暖设计与系统的运作原理
•夏季制冷设计及系统的运作原理
•空气净化设计及其相关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通风、烟气控制及火灾安全设计
声学
•声学基础知识
•噪声的种类和来源
•建筑物避免噪声污染的设计及其标准
•建筑物内部声学设计
光学
•光学基础知识
•光照和光电计算
•建筑中采光的计算和设计
•窗户的选择及其与环境的协调
防火
•建筑防火设计与防火材料
•建筑物内部消防系统及其校验方法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基础知识
•土力学基础知识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原理
•建筑物荷载计算及抗震设计
水力学
•建筑物给水系统设计
•建筑物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
•室内自来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标准
建筑物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
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能够常常用到,但是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必须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设计和解决方案。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最终版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1b534e2b160b4e767fcf4d.png)
掌握单一材料层、组合材料层和封闭空气间热阻的求法。
单层平壁的稳定热导:热阻--R=d/λ,热流密度(热流强度):q λ=(θi -θe ) /R多层平壁的稳定热导:热阻--∑R=R1+R2+……+Rn ,热流密度:q λ=(θi -θe ) /∑R组合壁的热导:加权平均热导:R=∑h/∑(h/R)会求通过多层平壁的总热流密度和总传热阻。
传热阻R 0=R i +∑R+R e ,其中R i =1/αi ,∑R=R 1+R 2+……+R n , R e =1/αe热流密度q=(t i -t e ) /R 0*熟练掌握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计算;求室外综合温度最高值t sa,max 及出现时间τtsa,max 1室外综合平均值te =tsa+αs I/αe2太阳辐射热等效温度的振幅A ts =αs (I max -I )/αe3室外气温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及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t sa,max =15h 。
τImax =8h (东墙),12h (屋顶)、16h (西墙) 4 I max 与t e,max 出现的时差:△τ=|τImax -τte,max |5室外综合温度的振幅及最大值At sa =(A te +A ts )β (时差修正系数β根据A ts / A te 及△τ查表得到) t sa,max =tsa +At sa 6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τtsa,max =τte,max ±AteAts Ats+×△τ (计算西墙取“+”,计算东墙或屋顶取“-”)了解窗口遮阳基本形式,重点计算水平式遮阳板的尺寸。
水平式:水平挑出长度L =H*ctgh s *cosγs,w ,两翼挑出长度D=H*ctgh s *sinγs,w 。
(γs,w =|As-Aw|)理解四个基本光度量的概念光通量Φ,lm 流明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各个方向发出的光能数量,说明光源的发光能力。
发光强度I ,cd 坎德拉 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表示光源在某个方向上发出的光通量的空间密度I=Φ/Ω,Ω=A/r 2 照度E ,lx 勒克斯=lm/m 2 被照面上单位面积接受的光通量,说明物体的被照射的程度E=Φ/A,照度可以直接相加E 总=E 1+E 2+…+E n 。
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3251b31a37f111f1855b6d.png)
一.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2.对流换热量qc3.辐射换热量qn4.蒸发散热量qw 二.热量的传递方式有哪些?1.辐射2.导热3.对流三.什么是导热系数?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四:1.绝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质量与湿空气的总体积之比。
2.相对湿度:实际空气湿度与在同一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湿度之比值。
五.我国的热分工区有哪五个分区?1.严寒地区2.寒冷地区3.夏热冬冷地区浙江,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5.温和地区六:风的分类?1.全球的(大气环流)2.地方的(地方风七:热阻的定义?热阻的计算方法。
热阻是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或者说它反应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公式:R=d/λ(m2·K)/W d:壁体的厚度λ:导热系数影响因素:1.材质的影响2.材料干密度的影响3.材料含湿量影响八:什么是冷凝界面?有什么特征?要如何避免?在蒸汽渗透途径中,遇到蒸汽渗透系数由大变小的材料界面,在这个界面上最易出现冷凝,且凝结最严重的界面,称做围护结构内部的“冷凝界面”。
特征: 冷凝界面一般出现在沿蒸汽渗透方向绝热材料和其后密实材料的交界面处如何避免:一.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1.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2.高湿房间3.防止地方泛潮二.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1.设置多层维护结构2.设置隔气层3.设置通风间或排气沟道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层九:屋顶隔热的方式有哪些?1.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小当量温度2.提高屋顶自身的隔热性能3.通风隔热屋顶4.种植隔热屋顶5.水隔热屋顶十: 太阳辐射照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太阳高度角、空气质量、云量云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十一:什么叫太阳赤纬角?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称为赤纬角。
建筑设计物理知识点归纳
![建筑设计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da771c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a.png)
建筑设计物理知识点归纳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需要艺术感和审美视角,还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作为支撑。
在建筑设计中,物理知识点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功能,还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将就建筑设计中常见的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热学知识点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传递,主要与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温度差相关。
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墙体、屋顶等结构的选择和建筑的保温措施,需要考虑材料的导热性能和热传导的控制。
2.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辐射出的热能,与物体的表面特性和温度有关。
建筑设计中,对于玻璃幕墙、阳光房等需要保证室内热量平衡的场所,要考虑热辐射的影响,合理选择材料和采取隔热措施。
3. 空气热力学空气热力学是指研究空气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两个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室内空气流通、通风和空调的设计,合理利用空气的流动特性来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二、光学知识点1. 光线传播与折射光线传播是指光线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物立面的设计和采光设计,需要考虑光线的传播以及不同材质对光线的折射情况。
2. 光和色彩光和色彩在建筑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人的视觉感受。
在设计室内照明时,需要考虑光的亮度、色温以及光源的位置和分布等因素,以创造出舒适、有色彩层次感的环境。
三、力学知识点1.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指研究结构体系的受力和变形规律,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力学计算,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的力学特性和性能的学科。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对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力学测试和分析,了解其强度、刚度、韧性等性能,从而确保建筑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四、声学知识点1. 噪声控制噪声控制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环境噪声对人的影响。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66457348d7c1c708a1451d.png)
热工部分一、基本概念1.导热系数(λ):反映了材料的导热能力。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厚度材料层两面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单位:)/(K m W ∙ (金属>非金属和液体>气体) 影响因素:1) 材质;2) 材料干密度(正);3)材料含湿量(正);4)温度(正)2.对流换热系数(c α):表示物体对流换热能力,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气流状况(是自然对流还是受迫对流);构件位置(是处于垂直的、水平的或是倾斜的);壁面状况(是有利于气流流动还是不利于流动);传热方向(由下而上(快)或是由上而下(慢))等主要影响因素。
3.辐射换热系数(r α):表示物体辐射换热能力。
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各物体的表面温度、发射和吸收辐射热的能力(ε、T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4.平壁的表面换热系数()e i αα、: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和辐射换热系数的和。
5.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反射系数 、黑度 00,I I r I I r h h ==αρ分别称为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
黑度(ε):灰体的全辐射本领与同温下绝对黑体的全辐射本领的比值。
对于任意特定波长,物体对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在数值上与其黑度ε是相等的。
这就是说,物体辐射能力愈大,它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也愈大;反之,若辐射能力愈,则吸收能力也愈小。
6.材料蓄热系数(S):半无限厚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qo A 与温度波动振幅f A 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单位为:W/(㎡·K ) 影响因素:谐波周期;材料基本物理指标0ρλ、、c 等。
物理意义:半无限厚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表面对谐波热作用的敏感程度。
7.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Y ):材料层表面的热流波动振幅q A 与表面温度波动振幅f A 的比值。
8.热惰性指标:S R D x ∙=称为厚度为x 的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表示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反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整合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76706fdb28ea81c759f57806.png)
一、名词解释1.冷凝界面:一般把这些极易出现冷凝现象,且冷凝最为严重的界面称为围护结构内部的“冷凝界面”2.经济传热阻:它是指围护结构单位面积的建造费用(初次投资的折旧费)与使用费用(由围护结构单位面积分摊的采暖运行费用和设备折旧费)之和达到最小值时的传热阻。
3.热桥:保温性能远低于主体部分的嵌入构件或部分的热损失比相同面积主体部分的热损失多。
它们的的内表面温度也比主体部分地。
这类容易传热的构件或部分称为“热桥”4.潮湿房间:潮湿房间系指室内空气温度为13~24℃,相对湿度大于75%,或室内空气温度高于24℃,相对湿度大于60%的房间。
5.物理环境:指在城市区域范围或建筑物室内空间,由热(包括温度,湿度)、光、声、空气(流速、气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与人们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环境条件(品质)。
6.导热系数:导热系数入值反映了壁体材料的导热能力,在数值上等于:当材料层单位厚度内的温度差为1K时,在1H内通过1㎡表面积的热量。
7.平均角系数:平均角系数A12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1投射到物体2的辐射换热量q12,与物体1向外界辐射的总热量q1的比值,即q1/q2。
8.室外热环境:室外热环境也称为室外气候,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
9.室内热环境:室内热环境主要是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候。
10.高湿房间:一般指冬季室内空气温度处于18~20℃以上,而相对湿度高于75%的房间。
二简答题1.相对湿度:是指一定温度及大气压力下,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汽量fmax 的比值。
相对湿度一般用百分数表达,并用ψ表示。
ψ=f/fmax*100%,也可用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P与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Ps之和的百分数来表示ψ=P/Ps*100%。
相对湿度反应了空气在某一温度时所含水蒸气分量接近饱和的程度2.建筑防热的途径(1)减弱室外热作用(2)窗口遮阳(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5)精良减少室内余热3.物理环境的优化优化目标:一是在人们长时期逗留的建筑空间,达到有助于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效率的环境舒适标准,也就是宜居标准;另一是达到防止危害健康(包括累加的负面影响)的环境卫生标准。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https://img.taocdn.com/s3/m/354a2e0b0912a21614792966.png)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
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1.温度;2.湿度;3.速度;4.平均辐射温度;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
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⑶同一温度(T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 )。
(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2d863ebe23482fb5da4c5c.png)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
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
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
·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
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g/m³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
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
(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
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
·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
·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
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
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
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853a12be2bd960590c677c3.png)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建筑体型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2.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3.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L=D/H热阻: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或者说它反映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4.太阳赤纬角:是地球赤道,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
5.采光系数: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6.光气候:所谓光气候就是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扩散光,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7.配光曲线:用曲线或表格表示光源或灯具在空间各方向的发光强度值,通常把某一平面上的光强分布曲线称为配光曲线。
8.遮光角:是指光源发光体最边缘一点和灯具出光口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9.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音能量。
10.声衍射:声衍射: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壁或建筑部件时,如果障壁或部件的尺度比声波波长大,则其背后将出现“声影”的现象,这就是声衍射。
11.混响:是在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由于多次反射或散射延续的现象;或者说声源停止发生后,由于多次反射或散射而延续的声音。
12.听觉掩蔽: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掩蔽音的存在而提高的现象称为听觉掩蔽。
二、问答题:什么是热桥?有什么影响?解决措施?热桥:热桥是指处在外墙和屋面等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梁、柱、肋等部位。
因这些部位传热能力强,热流较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故称为热桥。
影响:由于楼层和墙角处有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而混凝土材料比起砌墙材料有较好的热传导性(混凝土材料的导热性是普通砖块导热性的2至4倍),同时由于室内通风不畅,秋末冬初室内外温差较大,冷热空气频繁接触,墙体保温层导热不均匀,产生热桥效应,造成房屋内墙结露、发霉甚至滴水。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d84fa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2.png)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建筑物理是指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涉及到的物理理论和原理,它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力学、建筑材料与构件的物理性能、建筑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建筑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研究建筑物的静力学、动力学和变形分析的学科。
建筑物的结构力学分析通常包括荷载分析、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变形分析等。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结构体系,并进行力学分析。
结构力学的知识点包括力的平衡、弹性力学、应力与应变、刚度与变形、力的传递与分配等。
2.建筑材料与构件:建筑材料是建筑物中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水泥、砖块、钢筋、木材等。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强度、刚度、耐久性、隔热性、防水性等。
建筑构件是由建筑材料组合而成的各种部件,如墙体、楼板、梁柱等。
建筑材料与构件的知识点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能、构件的力学性能、材料与构件的相互作用等。
3.建筑环境工程:建筑环境工程主要研究建筑物内外环境的热、湿、光、声、气体等因素对人体舒适性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节建筑物内部环境条件,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环境工程的知识点包括热传导、空气传热、热辐射、建筑隔热、通风与空调、室内采光与照明、室内噪声与隔声等。
4.建筑物节能技术:建筑物节能技术是指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
建筑物节能技术的知识点包括建筑能量平衡、建筑外墙的保温与节能、建筑窗户的热工性能、建筑照明与采光、太阳能利用等。
5.建筑物防水技术:建筑物防水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防止水分渗透、渗漏到建筑物内部,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和耐久。
建筑物防水技术的知识点包括水的渗透与渗漏机理、地下室防水、屋面防水、外墙防水等。
6.建筑物抗震技术:建筑物抗震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提高建筑物对地震力的抵抗能力和耐震性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筑设计物理知识点
![建筑设计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eaa3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d.png)
建筑设计物理知识点一、建筑设计中的热传导与热阻建筑设计中,热传导与热阻是十分关键的物理知识点。
在建筑中,热传导指的是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而热阻则是指阻碍热量传递的程度。
了解热传导和热阻的原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二、建筑的保温材料保温材料是建筑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保温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的能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保温材料如聚苯板、岩棉、玻璃棉等。
合理选择保温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
三、建筑的隔热材料隔热材料也是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物理知识点。
隔热材料主要用于隔离建筑内外的热量传递。
常见的隔热材料包括遮阳板、空气层、夹层玻璃等。
通过使用有效的隔热材料,可以减少建筑内外热量的交换,提高建筑的节能性。
四、建筑的采光设计采光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物理知识点。
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高建筑内部的自然光照,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通过选择合适的窗户面积和位置,利用反射和透过的原理,可以实现良好的采光效果。
五、建筑的通风设计通风设计是保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的重要物理知识点。
合理的通风设计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潮湿和异味的存在。
通过设置风口、排气口以及合理的风道布局,可以实现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效果。
六、建筑的结构设计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物理知识点。
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承重能力、稳定性以及抗震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建筑在各种自然力的作用下保持稳定。
七、建筑的声学设计声学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物理知识点之一。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减少室内噪音、改善声学环境,提高人们的舒适感。
通过选择合适的隔音材料、布局和设计吸音装置等手段,可以实现良好的声学效果。
总结:建筑设计中的物理知识点是建筑师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热传导与热阻、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采光设计、通风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声学设计等物理知识的理解,可以实现建筑的节能、舒适、安全等设计目标。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自己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c711d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d.png)
一、传热的基本方式0.按正常比例散热: 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 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 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 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1.传热的特点: 传热发生在有温度差的地方, 并且总是自发地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3.导热: 定义: 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 靠物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的热运动引起的热能转移现象。
导热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 但只有在密实的固体中才存在单纯的导热过程。
4.对流: 定义: 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中,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促使流体产生对流的原因:1.本来温度相同的流体,因其中某一部分受热(或冷却)而产生温度差,形成对流运动,称为“自然对流”.2.因受外力作用(如风吹、泵压等)迫使流体产生对流,称为“受迫对流”。
工程上遇到的一般是流体流过一个固体壁面时发生的热量交换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单纯的对流换热不存在,总伴随有导热发生。
5.辐射:定义:辐射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产生显著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
自然界中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 )的物体, 都能发射辐射热, 同时, 也不断吸收其它物体投射来的辐射热。
特点:辐射换热时有能量转化:热能--辐射能--热能。
参与换热的物体无须接触。
6.温度场:热量传递的动力是温度差, 研究传热时必须知道物体的温度分布。
对某一物体或某一空间来说, 某一瞬时, 物体内各点的温度总计叫温度场。
物体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称为稳定温度场;反之, 则为不稳定温度场。
二、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1.平壁导热:定义: 指通过围护结构材料传热。
2.经过单层平壁导热: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称为热流强度。
热阻: 导热过程的阻力。
为导热体两侧温差与热流密度之比。
在同样温差条件下, 热阻越大, 通过材料层的热量越少;增加热阻的方法: 加大平壁厚度或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考点整理
![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26aa7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1.png)
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考点整理建筑物理学是注册建筑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设计出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对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常见考点的整理。
一、建筑热工学1、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或接触的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对流是指流体(如空气、水)的运动引起的热量传递;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能,不需要介质。
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衡量围护结构传热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当室内外温差为 1 摄氏度时,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建筑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和构造的传热系数,以计算建筑的能耗。
3、保温与隔热保温是减少冬季室内热量向外散失,隔热是减少夏季室外热量向室内传递。
常用的保温隔热材料有岩棉、聚苯乙烯泡沫板、玻璃棉等。
在设计中,要合理选择保温隔热材料和构造,以满足节能要求。
4、室内热环境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主要由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平均辐射温度等因素决定。
注册建筑师需要掌握人体热舒适的标准和评价方法,以便设计出适宜的室内环境。
二、建筑光学1、光的特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其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80nm 至 780nm 之间。
2、天然采光天然采光的设计要考虑窗口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以及房间的进深和朝向。
采光系数是衡量天然采光效果的重要指标,建筑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房间确定合适的采光系数。
3、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包括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等方式。
灯具的选择要考虑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亮度等参数。
同时,要注意照明的均匀度和避免眩光。
4、色彩与视觉色彩对人的视觉和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运用色彩来营造舒适、愉悦的视觉环境。
三、建筑声学1、声音的物理性质声音的频率、波长和声速是声音的基本物理量。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声速在空气中约为 340 米/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
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
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
·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
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g/m³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
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
(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
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
·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
·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
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
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
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
这种过程,既包括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
这种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称为表面的对流换热。
·物体的辐射特性:按物体的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非灰体)。
黑体的辐射能力最大,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
黑体:能发生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
一般建筑材料都可以看做灰体。
11、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第二章1、一维传热:有一厚度为d的单层均质材料,当其宽度与高度的尺寸远远大于厚度时,则通过平壁的热流可视为只有沿厚度一个方向。
2、一维稳定传热:当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保持稳定时,则通过平壁的传热情况亦不会随时间变化。
3:一维稳定传热特征:①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②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
4、多层平壁:由几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平壁。
5、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的总和。
·热阻: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平壁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符号R,单位㎡·k/W6、平壁的传热系数物理意义:在稳定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W/(㎡·K)7、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1.固体材料内是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
而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都明显地存在着,其传热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气间层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8、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的方法: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
2)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
3)设置一个厚的空气间层不如设置多个薄的空气间层。
9、在有限空间内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
10、当间层厚度较薄时,上升和下沉的气流相互干扰,此时气流速度虽小,但形成局部环流而使边界层减薄。
当厚度增大时,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互干扰的程度越来越小,气流速度也随着增大,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与开敞空间中沿垂直面壁所产生的自然对流状况相似。
11、在水平间层中,当热面在上方时,间层内可视为不存在对流;当热面在下方时,热气流的上升和冷气流的下沉相互交替形成自然对流,这时自然对流换热最强。
11、通过间层的辐射换热量,与间层表面材料的辐射性能和间层的平均温度有关。
1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采暖建筑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W/㎡。
由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空气调节耗热量两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建筑物内部得热。
13、平壁在谐波作用下的传热特征:①室外温度和平壁表面温度、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同一周期的谐波动;②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振幅逐渐减小,温度波动的衰减;③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迟,温度波动的相位延迟,亦出现最高温度的时刻向后推迟。
14总衰减度:把室外温度振幅与由外侧温度谐波热作用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振幅之比称为温度波动穿透衰减度,简称为总衰减度。
16、S材料的蓄热系数:把某一均质半无限大壁体一侧受到谐波作用时,迎波面上接收的热流波幅Aq与该表面的温度波幅Ao之比。
17、材料的蓄热系数是说明直接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一个特性指标。
18、材料的热惰性指标:是表征材料层或围护结构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的无量纲指标,也就是说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
它取决于材料层迎波面的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阻力。
19、组成维护结构的材料层热惰性指标越大,说明温度波在其间的衰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
20、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在周期热作用下,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在1h内1㎡表面积贮存或释放的能量W/(㎡·K)21、谐波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①材料的蓄热系数②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③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
22、太阳辐射的等效高温、当量高温。
psI/αe·通常情况下,屋顶和西(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应满足θi,max《=te,max23、隔热设计指标就是围护结构的隔热应当控制到什么程度。
第三章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1)充分利用太阳能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3)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4)房间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建筑具有整体保温和蓄热能力5)建筑保温系统科学、节点构造设计合理6)建筑物具有舒适,高效的供热系统(可不写)2、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的方法?1)建筑保温与最小传热阻法按稳定传热的理论,传热阻便成为外墙和屋顶保温性能优劣的特征指标,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则成为确定其合理的传热阻。
2)建筑节能与传热系数限值法3)建筑能耗控制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3、地面对人体舒适感及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厚度约为3~4mm的面层材料。
4、根据采暖房屋地面及土地的温度分布图,将地面划分为周边地面和非周边地面。
5、周边地面是指据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其他地面均为非周边地面。
6、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密度和湿度)1)密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2)湿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3)保温材料的选择7、保温构造的类型?1)单设保温层2)封闭空气间层3)保温与承重相结合4)混合型构造8、单设保温层复合构造的形式和特点?1)使外墙或屋顶的主要结构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2)由于承重层材料的热容量一般都远大于保温层,所以,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外保温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是十分有利的,但具体效果则要看环境气候、材料及防水层位置等实际条件。
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
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首先,在基本上不影响住户生活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施工。
其次,采用外保温加强墙体,不会占用室内的使用面积。
9、外窗与透明幕墙结构的保温与节能措施?1)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2)提高窗框保温性能3)改善玻璃的保温能力4)合理选择窗户类型5)增加空气间层数量6)控制窗墙面积比第四章1、材料的吸湿特性,可用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表征,该曲线是根据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固定为某一值)下测得的平衡吸湿湿度绘制而成。
当材料试件与某一状态(一定的气温和一定的相对湿度)的空气处于热湿平衡时,亦即材料的温度与周围的空气温度一直(热平衡),试件的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湿平衡),这时的材料湿度称为平衡湿度。
2、围护结构中水分转移的原因?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材料含湿度)差和温度差时,均能引起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
3、水蒸气渗透系数:1m厚的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1h内通过1㎡面积渗透的水蒸汽量。
用μ表示,单位(㎡·h·Pa)/g4、水蒸气渗透阻:围护结构或某一材料层,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通过1㎡面积渗透1g水蒸气所需要的时间。
用H表示,单位g /(m·h·Pa)5、内部冷凝的检验步骤(参考笔记所记,答案不对)1)确定水蒸气分压力Pi和Pe,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P“分布线。
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的平均温度和相对平均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
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ti、te确定各层温度,做出相应的饱和水分压力“Ps“的分布线3)根据“P“线和”Ps“线是否相交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
相交冷凝,不相交则不冷凝。
6、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的措施1)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2)设置隔气层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间层7、夏季结露的成因(夏季结露是建筑中的一种大强度的迟疑凝结现象。
)1)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者接近饱和;2)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使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3)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
8、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1)架空层结露2)空气层防结露3)材料层防结露4)呼吸防结露5)密闭防结露6)通风防结露7)空调防结露第五章1.建筑防热的主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布局形式和建筑的朝向;在建筑设计中,选择适宜有效的维护结构隔热方案;采用合理的窗户遮阳方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注意建筑环境的绿化等以创造舒适的室内生活、工作环境。
2.室内过热的原因:1.围护结构向室内的传热2.透进的太阳辐射热3.通风带入的热量4.室内产生的余热3.防热的被动式措施: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2.外围护结构的隔热3.房间的自然通风和电扇调风4.窗口遮阳5.利用自然能4.防热的主动式措施:1.机械通风降温2.空调设备降温5.外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的日晒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