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
互换性第六章
d
通 min
= Dmin
= + es + VB
通规最大尺寸=工件孔的最小尺寸+es+VB
d
通 max
D
min
止规最大尺寸=工件孔最大尺寸 止规最小尺寸=工件孔最大尺寸-ei
d
止 max=ຫໍສະໝຸດ Dmaxd
止 min
= Dmax − ei
19
2、环规公差(用于检验工件轴) 1)止规最小尺寸=工件轴最小尺寸。 止规最大尺寸=工件轴最小尺寸+ES,无磨损
12
2)画出验收极限图 ) (1)用零件图表示
(2)用公差带图表示
13
例4已知:Φ200h9;Φ30f7;Φ60H11 求:1、查表确定各轴孔的极限偏差。 2、确定安全裕度A,不确定允许值µ。 3、确定验收极限。 4、画出验收极限图(用公差带图表示图6-10~6-12) 解1:由P16~22 表2-4 2-7知 Φ200h9=Φ 200 Φ60H11=Φ 60
第六章: 第六章: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光滑件 有阻隔件
简介
1、内容:验收极限的定义;轴用和孔用量规 2、难点:验收极限图的建立;量规公差的选择; 量规的设计及举例 3、重点:验收极限图的计算;量规公差带的分布规律; 量规的设计计算
1
概述: 1、光滑件:轴、孔无间断阻隔的零件。 2、检测方式: 1)极限量规:专用检验工具。 2)通用量具:用卡尺、千分尺直接测量 实际尺寸。 3、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当止规通不过工件孔时,则工件小于其max尺寸。 17 结论:合格的孔应:通过止不过,即合格。
2、轴用光滑极限量规(环规、卡规) 一个叫止规,一个叫通规,成对使用。 通规<工件max尺寸;止规>工件min尺寸 分析: 当通规通过工件轴,则工件小于其 max尺寸。 当止规通不过工件轴,则工件大于其 min尺寸。 结论:合格的轴应当是:通过止不过。 (二)量规按用途分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件第6章
25.0046
25.0022
25
f
25.0046
图6-5 量规形式及应用尺寸范围
图6-6 常见光滑极限量规的结构形式
6.1.3 光滑极限量规的分类 光滑极限量规可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和校对量规。 (1) 工作量规指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用于检验工件的量规,一般
就是加工时操作者手中所使用的量规。应该以新量规或磨损量小 的量规为工作量规,这样既可以促使操作者提高加工精度,也能 保证工件的合格率。
(1) 孔或轴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即 对于孔,其体外作用尺寸应不小于下极限尺寸;对于轴,则 应不大于上极限尺寸。
(2) 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即 对于孔,其实际尺寸应不大于上极限尺寸;对于轴,其实际 尺寸应不小于下极限尺寸。
由上述的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可知,孔和轴尺寸的合格性, 应是体外作用尺寸和实际尺寸两者的合格性。体外作用尺寸 由最大实体尺寸控制。最大实体边界即为体外作用尺寸的界 限,而实际尺寸由最小实体尺寸控制。
Z IT13 T 9 140 6 11 180 7 13 220 8 15 270 10 18 330 12 22 390 14 26 460 16 30 540 20 35 630 22 40 720 26 45 810 28 50 890 32 55 970 36
Z IT14 T 14 250 9 16 300 11 20 360 13 24 430 15 28 520 18 34 620 22 40 740 26 46 870 30 52 1000 35 60 1150 40 66 1300 45 74 1400 50 80 1550 55
第6章 量规设计基础
6.1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6.2 功能量规设计
6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3、同时检验与分别检验 同时检验:用位置量规的测量部位检验被测关联要素的同时,定 位部位既用于模拟基准,又用于检验基准实际要素。 分别检验:实际基准要素的尺寸先由其它量规检验,其定位部位 仅用于模拟基准,位置量规只检验关联被测要素,这种检验称之 为分别检验。
4、综合公差Tt
定义: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本身的位 置公差或形状公差t与尺寸公差T之和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第一节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第二节 位置量规简介
Back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第一节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一、极限尺寸判断原则
1、孔或轴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即对于孔,其体 外作用尺寸应不小于最小极限尺寸;对于轴,则应不大于最大极限尺寸。 2、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即对于孔,其实 际尺寸不大于最大极限尺寸;对于轴,其实际尺寸不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二、位置量规测量部位的设计 1、形状和基本尺寸的确定
2、公差带的设置
三、位置量规定位部位的设计 1、形状和基本尺寸的确定 2、公差带的设置 (1)同时检验时定位部位公差带的设置
(2)分别检验时定位部位公差带的设置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四、位置量规导向部位的设计 五、位置量规的主要技术要求 (1)量规工作部位的位置公差tP、t'P (2)量规的工作部位为中心要素时,其轮廓的形状公差 与尺寸公差遵守包容要求。 (3)工作部位的位置公差一般遵守独立原则 (4)定位部位形状为平面时,其平面度按4~7级 (5)未注形位公差按K级选取 (6)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7)位置量规在外观、材料上的要求与光滑极限量规基 本一致。
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课件 (一)
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课件 (一)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课件是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个课程。
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如何利用量具来进行孔轴配合的检测和量具的设计。
在制造过程中,孔轴配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此,了解这门课程对于提高机械零部件配合精度和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孔轴配合?孔轴配合是指将一个圆轴插入圆孔内,两者能够满足一定要求的配合条件。
关于孔轴配合,最关键的就是要确定合适的公差。
公差是指允许两个配合面的偏差大小。
对于科学而言,任何物体都不是绝对精确的,但是如果能够掌握好公差范围,就可以让孔轴配合更符合要求。
二、孔轴配合质量检测对于孔轴配合检测而言,我们可以利用测量设备进行检测。
例如,我们一般会使用千分尺来测量孔的直径和轴的直径,然后比对两者的公差范围来判定配合是否合格。
此外,还可以通过利用限制光圈和限位导轨等测量仪器进行检测。
这些测量仪器可以将制造出来的零件放入其中,然后进行实时的测量,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三、量规设计的基本原则量规是用于量形、量大小、位置、加工表面等几何要素的测量和对实际零部件的检查评定中使用的辅助工具。
量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削减工序:量规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削减工序,使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廉。
2、高精度要求:量规的设计一定要注重精度要求。
对于较高精度的量规而言,测量公差要尽量小,而测量精度要尽量高。
3、耐用性要求:量规的设计也要注重使用寿命的问题,以免频繁更换,增加生产成本。
总之,学好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课件,是提高制造业工人技能的基本要求。
只有掌握了这里面的知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第7章孔、轴检测及量规设计基础
7.2 光滑极限量规 量规——无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 ——只能判断工件合格与否,不能获得实际尺寸和几何误差 的数值。 一、光滑极限量规的功用和分类 光滑极限量规有通规和止规,应成对使用。 孔用量规——塞规,轴用量规——环规或卡规。
11
1.功用 应用于采用ER的单一要素的孔或轴的检验: 通规——模拟最大实体边界,检验孔或轴的实体是否超出MMB; 止规——检验孔或轴的实际尺寸是否超出LMS。 2.分类 (1)工作量规——工人用以检验工件的量规。
3.计算量规的工作尺寸:
18
通规:定形尺寸 DM 25
es
(Z1
1 2
T1
)
6. 2
T1 )
3.3m
止规:定形尺寸 DL 25.033
es 0
ei T1 3.4m
故检验孔
25H 8
用塞规的通规工作部分按
25 0.0067 0.0033
第7章 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
主要内容: 1.孔、轴实际尺寸的验收 2.光滑极限量规 重点: 1.验收极限的确定 2.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 3.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计算
2
7.1 孔、轴实际尺寸的验收
一、验收极限 实际尺寸=真实尺寸±测量误差 如果根据测得的实际尺寸来判断工件尺寸的合格性,则有可 能造成工件的误收或误废。 误收: 将真实尺寸位于公差带上下两端外侧附近的不合格品误判为 合格品而接收。 误废: 将真实尺寸位于公差带上下两端内侧附近的合格品误判为不 合格品而报废。
7
例 检验φ85f7 ( ) 00..0037E61 轴时的验收极限:
8
二、计量器具的选择
测量不确定度 由两部分组成:
孔与轴的检测
通规
量块图 样标注 尺寸
(mm)
Φ40H7 E 止规
轴 通规
Φ40n6 E
止规
7-2试计算遵守包容要求的Φ40M8/h7配合的孔,轴工作 量规及其校对量规的极限尺寸,将计算的结果填入表 格中,并画出公差带示意图,表格的格式如下:
工件
量规
通规 孔Φ40M8
止规
量规公差 Z
(um)
(um)
量规定形尺 量规极限寸
dM
+18
TS
2.4 1.2
通规
k
TT
6 轴
止规
ZT
+2
+0-
dL
Φ40
返回首页
图7-9 Φ40k6轴颈用工作量规及 其校对量规定形尺寸公差带示意图
§2.孔,轴实际尺寸的验收
孔轴实际尺寸的数值,通常使用普通计量 器具,通过两点法来测量. 一.孔,轴实际尺寸的验收极限
按图样要求,孔轴的真实尺寸位于规定的 最大与最小极限尺寸范围内才算合格.考虑到车 间的实际情况,通常,工件的形状误差取决于加 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精度,工件合格与否只按一 次测量来判断.对于温度,压陷效应以及计量器 具和标准器的系统误差均不进展修正,因此测量 孔轴实际尺寸时,由于存在诸多因素产生的测量 误差,测得的实际尺寸通常不是真实值,即测得 的实际尺寸=真实尺寸±测量误差,如以下图所 示.
布 〔偏向最大实体尺寸一边〕,试确定其验收极
限,并选择相应的计量器具.
解:(1)确定验收极限
被测轴加工后遵循偏态分布,因此其验收
极限可以这样确定,其尺寸偏向50mm的一边采用
内缩方式,而最小实体尺寸一边采用不内缩方式.
返回首页
根据该轴的尺寸公差IT8=0.039,查表得平安裕 度A=0.0039mm.确定上验收极限KS=500.0039=49.9961mm.
第6章: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及量规设计
由表6-2查得:分度值为0.01 mm的外径千分尺,在 尺寸范围0~50mm范围内的不确定度为0.004mm,小于 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 1,故可满足使用要 求。
8
6.2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一、基本概念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线的专 用测量器具。光滑塞规和卡规叫做光滑 极限量规。 1.塞规:检验孔径的光滑极限量规。 一个塞规按被测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孔 的最小极限尺寸)制造;另一个塞规按 被测孔的最小实体尺寸(孔的最大极限 尺寸)制造。前者称为塞规的“通规” (或“通端”),后者称为塞规的“止 规”(或“止端”)。 9
24
四、量规设计 1.量规形式的选择
检验孔时,可用下列几种形式的量规,如 图6-6(a)所示,全形塞规、不全形塞规、片 状塞规、球端塞规。 检验轴时,可用下列型式的塞规,如图66(b)所示,有环规和卡规。
25
图6-6 量规形式及应用尺寸范围
26
2.量规工作尺寸计算 光滑极限量规工作尺寸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 查出被测孔和轴的极限偏差。 ② 查出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T和位置要 素Z值。 ③ 确定工作量规的形状公差和校对量规 的制造公差。 ④ 计算各种量规的极限偏差或工作尺寸。
15
(3)校对量规:用来检验轴用量规 (卡规或环规)在制造中是否符合制造公 差,在使用中是否已达到磨损极限时所用 的量规。 它分为三种:检验轴用量规通规的校对量 规称为“校通—通”量规,用代号“TT” 表示;检验轴用量规止规的校对量规称为 “校止—通”量规,用代号“ZT”表示; 检验轴用量规通规磨损极限的校对量规称 为“校通—损”量规,用代号“TS”表 示。
29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章 量规
3.尺寸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是检验工件尺寸时判断合格与否的尺寸界线。 确定工件尺寸的验收极限,有下列两种方案: 1)内缩方案,如图6-3所示 按此方案,使误收率 ↓,保证产品质量, 上验收极限=最大极限尺寸-安全裕度(A) 但误废率↑,但与总 下验收极限=最小极限尺寸+安全裕度(A) 产量相比是少量。
二、测量工具的选择
安全裕度A相当于测量中总的不确定度。它由测量器具的 不确定度( )和测量方法不确定度( )两部分组成。
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 U1’ ≤U1 各种仪器U1’见表6-2~6-4所示。 1)选择时,应使选用的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U1’小于公 差等级要求的 不确定度,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Ⅰ档。 2)若无精度高的仪器,或现场现场器具大于 ,可采用比 较法测量。0.4u1’≤u1,当使用形状与工件形状相同的标准器进 行比较测量时,u1’降为原来的40%。 3)0.6u1’≤u1,当使用形状与工件形状不相同的标准器进行比 较测量时,u1’降为原来的60%。
测量误差对工件的影响如右图。 在两个极限尺寸左右可能出现 “误收” 或 “误废”
实际不合格当作合格称“误收” 实际合格当作不合格称“误废”
由于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存在“误收”和 “误废”,使公差带缩小或扩大。 生产公差:合格工件可能的最小公差。 保证公差:合格工件可能的最大公差。 工件验收原则:国家标准规定的工件验收原则是所用 验收方法原则上是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极限之内的 工件,即只允许有误废而不允许有误收。
2.安全裕度
(裕度是一个量的概念)
国家标准规定光滑 工件尺寸验收方法 有如下两种: 1、A=1/10Ts(Th)
2、A=0
图6-2 安全裕度与验收极限
1)验收极限是从规定的最大实体极限(MML)和最小实体极 限 (LML)分别向工件公差带内移动的一个安全裕度(A) 来确定如图6-2所示。 A值的确定,必须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A 值较大时,则可选用较低精度的测量器具进行检验,但减 少了生产公差,因而加工经济性差;A值较小时,要用较 精密的测量器具,加工经济性好,但测量仪器费用高,结 果也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A值应按被检验工件的公差大 小来确定,一般为工件公差的1/10,国标规定的A值如书 P133中的表6-1所示。 2)验收极限等于规定的最大实体极限(MML)和最小实体极 限 (LML),即A值等于零。
量规设计基础
量规设计基础一、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单一要素的孔和轴遵守包容要求时,要求其被测要素的实体处处不超过最大实体边界,而实际要素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过最小实体尺寸。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检验原则依照极限尺寸判断原则设计的量规,称为光滑极限量规(简称量规)。
检验孔用的量规称为塞规,检验轴用的量规叫环规或卡规。
量规由通规(通端)和止规(止端)所组成。
通规和止规是成对使用的。
检验时,通规通过被检轴、孔则表示工件的作用尺寸没有超出最大实体边界。
而止规不通过,则说明该工件实际尺寸也正好没有超越最小实体尺寸。
故零件合格。
三、滑极限量规的分类按用途分:工作量规、验收量规、校对量规1工作量规——工人在加工中用它来测工件的。
通端:T止端:Z2验收量规——检验部门或用户来验收零件的。
3校对量规——用来校对轴用量规,以发现卡规是否已磨损或变形。
TT→校通—通量规(通过被测卡规的通端)防止尺寸过小TS→校通—损量规(不通过被测卡规的通端)防止尺寸过大ZT→校止—通量规(通过被测卡规的通端)防止尺寸过小对于孔量规的校对一般用通用量仪来校对。
四、工作量规的设计1工作量规的公差带1)作量规基本尺寸的确定:各种量规是以被测工件的极限尺寸作为基本尺寸。
T=MMS :dmaxDZ=LMS :dminD2)作量规的公差带① 制造公差——控制量规制造时产生的误差。
② 磨损公差——规定有一个合理的寿命。
通端:制造、磨损止端:制造国标规定两种方案:量规公差带以不超出工件极限尺寸为原则分布在尺寸公差带之内。
通规的制造公差带对称于Z值。
Z——制造公差带中心至被测工件MMS之间的距离,其允许磨损量以工件的MMS 为极限。
止规的制造公差带是以工件的LMS算起。
量规公差带中:大小要素——T ;位置要素——Z。
其值见P93 表4-15 2验收量规的公差带没有列出单独的公差带规定:检验部门应该使用磨损较多的通规;用户使用通规接近MMS,以及接近LMS的止规。
3校对量规的公差带TT——从通规的下偏差计算起,向通规公差带内分布。
第六节 孔类零件尺寸的测量
Precimar
最主要误差:两测量头在空间的相互偏移,使两测量头中 心连线与测量方向不平行,属系统误差。
消除或尽量减少这种误 差有下列两种方法:
使标准环规直径等于或 尽可能接近于被测径。 适于批量工件检验。
调整消除两测量头偏移
(六)、气动法
1.概述:
轴的测量问题
1、有哪些测量轴的方法和设备? 2、各设备的原理如何? 3、各方法的测量精度高低或不确定度=? 4、测的的尺寸是作用尺寸还是实际尺寸? 5、各种方法的应用场合
§2—6 孔类零件尺寸的测量
本节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六种测量内孔径的精密仪器和方法
(原理、测量范围、测量特点、运用场合、精度) 及孔径测量的误差因素分析
气动测量是利用空气作为媒介,把被测尺寸的微 小变化转换为气体压力或流量的变化。具有非接触测量 的特点。
按测量数据显示方式的不同,气动量仪可分为: 浮标指示的; 用液柱的表面高度作显示的; 数字显示的和电表显示的等。
现以浮标式气动量仪为例来说明其测量原理。
பைடு நூலகம்标式气动仪
2.浮标式气动量仪:
用浮标作为指示元件,即仪器的显示是由感受空气流 量变化的浮标位置来实现。空气间隙s与浮标在管内的高 度h有一函数关系,当浮标的指示位于仪器说明书上所规 定的范围内时近以成线性关系。
测量单位和标准量?长度单位米?高等级线纹尺?高等级量块?高等级的标准环规?光波波长测量方法?基本测量方法选择?测量仪器?接触形式?定位?环境条件测量精度方法精度影响因素?万工显
上次课内容: 光滑极限量规,轴的测量
光滑极限量规
1、特点、类型和正确使用。 2、如何用极限量规判断工件是否合格。 3、通、止规的结构设计要求
7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
7 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一、填空题:1、在车间生产现场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零件是否合格,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验收原则)、(验收极限)和(计量器具选择原则)等。
2、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mm 1.0050+Φ孔,按GB/T3177-2009的规定,安全裕度A=0.01mm ,该孔的上验收极限为( )。
3、孔用光滑极限量规称为(塞规),其中通规按被测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制造;而止规按被测孔的(最小实体尺寸)制造4、轴用光滑极限量规称为(环规)(卡规),其中通规按被测轴的(最大实体尺寸)制造,而止规按被测轴的(最小实体尺寸)制造。
5、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用来控制工件(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过其(最大实体尺寸),而止规则用来控制工件(实际尺寸)不得超过其(最小实体尺寸)。
6、按包容要求或最大实体要求用量规检验工件时,只能判断工件合格与否,而不能获得工件(实际尺寸)和(几何误差)。
1、通规的基本尺寸等于(最大实体尺寸),止规的基本尺寸等于(最小实体尺寸)。
2、光滑极限量规按用途可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校对量规)三种。
3、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全形)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点状)表面。
4、量规通规规定位置要素Z 是为了(保证通规有一定使用寿命)。
5、量规通规的磨损极限即为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寸。
6、测量mm 010.0060+φ孔用工作量规通规的最大极限尺寸为(φ60.012)mm 。
(已知量规制造公差T=6μm ,位置要素Z=9μm )7、测量mm 0019.060-φ轴用工作量规通规的最大极限尺寸为(φ59.994)mm 。
(已知量规制造公差T=6μm ,位置要素Z=9μm )8、测量mm 0019.060-φ轴用工作量规止规的最小极限尺寸为(φ59.981)mm 。
(已知量规制造公差T=6μm ,位置要素Z=9μm )9、测量mm 0025040+φ轴用工作量规止规的最大极限尺寸为(φ40.025)mm 。
量规设计基础PPT学习教案
6.3 工作量规设计
1)根据被检工件的尺寸大小和结构特点等因素选择量规的结构形式。 2)根据被检工件的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查出量规的位置要素Z和制 造公差T,画出量规公差带图,计算量规工作尺寸的上、下偏差。 3)查出量规的结构尺寸,画量规工作图,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 例6-1 试设计检验ϕ30H8(+0.033)○E和ϕ30f7(-0.020)○E的工作量规。 解:1)确定量规形式。参考图6-3、图6-4,选择检验孔用锥柄圆柱双 头塞规;轴用单头双极限圆形片卡规。 2)查表6-1确定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T和位置要素Z。
6.2 量规设计原理
6.2.1 泰勒原则 量规的设计应符合泰勒原则(极限尺寸判断原则)。 (1)量规的基本尺寸 通规的基本尺寸应等于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 (DM或dM);止规的基本尺寸应等于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DL或dL)。 (2)量规的形状要求 通规用来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它的测量面 应是与孔或轴形状相对应的完整表面,且测量长度等于配合长度, 因此,通规通常制成全形量规。 6.2.2 工作量规公差带
6.2 量规设计原理
图6-3 几种常用的轴用量规的结构形式 a)环规(1~100) b)双头卡规(3~10) c)单头双极限卡规(1~80)
第8页/共16页
6.2 量规设计原理
图6-4 几种常用的孔用量规的结构形式 a)锥柄圆柱塞规(1~50mm) b)单头非全形塞规(80~180mm)
c)片形塞规(18~315mm) d)球端杆规(315~500mm)
第11页/共16页
6.3 工作量规设计
3)计算量规极限偏差。
图6-5 量规公差带图
第12页/共16页
① 塞规通端 ② 塞规止端 ③ 止规通端 ④ 卡规止端
检验Φ50H7f6孔和轴的量规设计
前言 (1)1.工作量规 (2)2.设计原则 (2)2.1泰勒原则 (2)2.1.1量规尺寸要求 (2)2.1.2量规形状的要求 (2)2.2量规的公差带 (3)2.2.1工作量规公差带 (3)2.2.2校对量规的公差带 (3)3、工作量规设计步骤 (5)4、计算说明 (5)5、量规的技术要求 (6)5.1量规材料 (6)5.2形位公差 (6)5.3表面粗糙度 (7)6、量规材料选用说明: (7)6.1合金工具钢 (7)6.2冷作模具钢 (8)6.3设计量规的所选材料 (8)6.4 制造工艺 (8)7.使用说明 (8)7.1 量规的使用型号 (8)7.2 使用参数要求 (8)8、量规的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9)8.1 使用量规注意事项 (9)8.2维护量具注意事项 (7)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
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零件时,能判断零件是否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而不能测出零件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数值。
量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验收效率高。
因此,在大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零件图样上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按独立原则标注,一般使用通过计量器具分别测量。
当单一要素的孔和轴采用包容要求标注时,则应使用光滑极限量规(简称量规)来检验,把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都控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
检验孔的量规称为塞规,检验轴的量规称为卡规或环规。
量规有通规和止规,通规和止规应成对使用。
通规用来模拟最大实体边界,止规用来检验孔或轴的实际尺寸是否超过最小实体尺寸。
用量规检验零件时,只要通规通过,止规不通过,则说明被测件是合格的。
量规的设计是作为负责机加工艺的管理者,必须掌握和熟悉工作量规的设计。
1.工作量规机件图样上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按独立原则表注时,一般使用通用计量器具分别测量。
当单一要素的孔和轴采用包容要求标注时,则应使用光滑极限量规(简称量规)来检验,把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都控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孔、轴实际尺寸的验收
§2 光滑极限量规 §3 功能量规
重点:
验收极限的确定;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计算
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
难点: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计算
GB/T 3177-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GB/T 1957-2006《光滑极限量规 技术要求》 GB/T 8069-1998《功能量规》
规
规
孔
轴
适用场所不同
工 验校 作 收对 量 量量 规 规规
生
检
计
产
验
量
车
部
部
间
门
门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泰勒原则
设计光滑极限量规时,应遵守泰勒原则(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的规定。
Dfe dfe
图7-7 孔、轴体外作用尺寸 Dfe、 dfe与实际尺寸 Da、 da
1—实际被测孔;2—最大的外接理想轴
(2)不内缩方式验收极限
不内缩方式的验收极限是以图样上规定的
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分别作为上、下 验收极限,即取安全裕度为零(A=0), 因此
KS
L; max
Ki Lmin
图7-2 工件尺寸公差带及验收极限
y
2、验收极限方式的选择
① 对于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和标准公差等 级高的尺寸,其验收极限按双向内缩方式 确定。
轴用量规——环规或卡规
孔用量规——塞规
光滑极限量规有通规和止规,应成对使用。
常见量规的结构形式
◆量规按用途分类:
(1)工作量规——指在零件制造过程中操作者所使用的量 规。 分为通规“T”和止规“Z”。
操作者应使用新的或磨损较少的量规。
(2)验收量规——指在验收零件时检验人员或用户代表所 使用的量规。一般采用与操作者所用相同类型且已磨损较 多但未超过磨损极限的通规。
u A 0.1T
u与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1及测量条件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 允许值u2的关系,由独立随机变量合成规则,得
u u12 u22
u1对u的影响比u2大,一般按2:1 的关系处理,因此
u u12 (0.5u1)2
得 u1 0.9u, u2 0.45u
(一)验收极限采用内缩方式时计量器具的选择
对于轴 d fe dmax且da dmin
dmax、dmin — 轴的上极限尺寸及下极限尺寸
通规通过、止规不通过,表示工件合格。
●比较:包容要求与泰勒原则
包容要求
是指设计时应用最大实体边界(MMB),来控制单一尺寸要素的实际尺寸 误差和形状误差的综合结果。要求单一尺寸要素的实际轮廓不得超出MMB (即体外作用尺寸dfe 〈或 Dfe 〉应不超出最大实体尺寸dM 〈或 DM 〉 ), 并且局部实际尺寸da 〈或 Da 〉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尺寸 dL 〈或 DL 〉,即
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而用以检验孔、轴实际尺寸和几何误差综合结果的专 用计量器具,用它检验的结果可以判断实际孔、轴合格与否,但不能获得 孔、轴实际尺寸和几何误差的具体数值。
量规的使用极为方便,检验效率高,在机械产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1 孔、轴实际尺寸的验收
一、孔、轴实际尺寸的验收极限
y
实际尺寸=真实尺寸±测量误差
能力为6 σ。在这种情况下,
T
Cp 6
③ 对于偏态分布的尺寸(图3-25),其验收极限 可只对尺寸偏向的一边采用单向内缩方式。 可较好地保证加工尺寸不
超出偏向的验收极限。
④ 对于非配合尺寸和一般公差的尺寸,其验 收极限采用不内缩方式。
选择哪种验收极限方式,应综合考虑被测工件的不同尺寸控 制要求、标准公差等级的高低、加工后尺寸的分布特性和工 艺能力等因素来确定。
国家发布这些标准作为贯彻执行《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以 及《普通平键与键槽》、《矩形花键》等国家标准的技术保证。
●孔、轴(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的关系采用独立原则时,它 们的实际尺寸和几何误差分别使用普通计量器具来测量。
●对于采用包容要求的孔、轴,它们的实际尺寸与形状误差的综合结果应 该使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3—实际被测轴;4—最小的外接理想孔
泰勒原则——是指孔或轴的实际尺寸与形状误差的综合结果所形成的体外作
用尺寸( Dfe或 dfe )不允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 DM或 dM ),在孔或轴的 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 Da或da )不允许超出最小实体尺寸( DL或 dL ) 。
即
对于孔 D fe Dmin且Da Dmax 式中 Dmax、Dmin — 孔的上极限尺寸及下极限尺寸
② 当工艺能力指数Cp≥1时,验收极限可 以按不内缩方式确定;但对于采用包容 要求的孔、轴,其最大实体尺寸一边的 验收极限应该按单向内缩方式确定。
δ
δ
Da (da )
x0
在工艺能力保证的基础上,进 一步保证不超出最大实体边界。
工艺能力指数Cp——是指工件尺寸公差T与加工工序工艺能力cσ的比值,c为常 数, σ为工序样本的标准偏差。如果工序尺寸遵循正态分布,则该工序的工艺
σ越小
根据GB/T 3177-2009 中的理论分析,工艺能力指数Cp越大,在同一尺寸公 差条件下,不同档次的u1值越小,则误收率和误废率就越小。
计量器具精确性越好
例 被测工件为Φ50f8,试确定验收极限并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 解:
1.查附表3-2、3-4,知:公差T=0.039,极限偏差为es=-0.025,
当选用Ⅱ档、Ⅲ档的u1且所选择的计量器具的u1′≤u1时,u>A (A=0.1T),误收率和误废率皆有所增大,u对A的比值(大于1)越大, 则误收率和误废率的增大就越多。
(二)验收极限采用不内缩方式时计量器具的选择 A=0
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1也分Ⅰ、Ⅱ、Ⅲ档,查表选用,且应满足
u1′≤u1。
GB/T 3177-2009规定:A值按工件尺寸 公差T的1/10确定,即A=0.1T,其数值 可查表。
图7-2 工件尺寸公差带及验收极限
测量不确定度u′——表示一批工件实际尺寸分散极限的 测量误差范围,用u′表示。
KS Ki
LLmminaxAA
(7-1)
式中,KS和Ki分别为上、下验收极限, Lmax和Lmin分别表示工件的上、下极限尺寸。
对于孔 对于轴
D fe Dmin DM 且Da Dmax DL d fe dmax dM 且da dmin dL
表示形式与泰 勒原则一致。
包容要求是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反映对孔、轴的设计要求。而泰勒原则是 从验收的角度出发,反映对孔、轴的验收要求。从保证孔与轴的配合性质 的要求来看,两者是一致的。
●查表选用u1时,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Ⅰ档,其次选用Ⅱ档、Ⅲ档。
●查表普通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u1′的数值,可以根据这些数值选用 具体的计量器具。所选择的计量器具的u1′值应不大于u1值。
●根据附表7-2~7-4选择普通计量器具的效果:
当选用Ⅰ档的u1且所选择的计量器具的u1′≤u1时,u=A=0.1T,根据 GB/T 3177-2009 中的理论分析,误收率为零,产品尺寸得到保证,而 误废率为6.98%(工件实际尺寸遵循正态分布)~14.1%(工件实际尺 寸遵循偏态分布)。
温度、压陷效应以及计量器具和标准器 (如量块)的系统误差等引起。
按图样要求,孔、轴的真实尺寸必须位于规定
的上极限尺寸与下极限尺寸范围内才算合格。
δ
δ
测量孔、轴实际尺寸时,首先应确定 判断其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即验收 极限。
Da (da ) x0
图7*-1 用塞规检验孔
图*-2用环规检验轴
两种误判:
孔用塞规
轴用卡规
光滑极限量规具有通规和止规,如下图 ◆通规用来模拟体现被测孔或轴的最大实体边界,检验孔或轴的实际 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的综合结果)是否超出其最大实体边界, 即检验孔或轴的体外作用尺寸是否超出其最大实体尺寸。
◆止规用来检验孔或轴的实际尺寸是否超出其最小实体尺寸。
孔用塞规
检验孔的量规称为塞规, 其测量面为外圆柱面。
这样,验收时可在最大合格范围内接收工件,减少误废率,提高合格率。
(3)校对量规——指用来检验工作量规或验收量规的量规。
只有轴用量规(环规)才使用校对量规(塞规)来检验。 卡规使用量块作为校对量规。 孔用量规(塞规)可以使用指示式计量器具来测量,不需要用特制的校对量 规。
光滑极限量规
适用对象不同
塞
卡
确定工件尺寸验收极限后,还需要正确选择计量器具进行测量。
二、计量器具的选择
测量不确定度u′
根据测量误差 的来源分类
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u1′
测量条件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u2′
u1′是表征由计量器具内在误差所引起的测得的实际尺寸对真实尺寸可能 分散的一个范围,其中还包括使用的标准器(如量块、千分尺校正棒)
下极限尺寸分别向公差带内移动一段距离,这就能减小误收率或达到误收
率为零,但会增大误废率。
正确确定验收极限,意义重大!
1、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
(1)内缩方式验收极限
内缩方式的验收极限是从规定的上极限 尺寸和下极限尺寸分别向工件尺寸公差 带内移动一个安全裕度A的大小的距离 来确定。
安全裕度A——测量孔或轴的实际尺寸时, 应根据孔、轴公差的大小规定测量不确定 度允许值,以作为保证产品质量的措施, 此允许值称为安全裕度A。
的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时的标准温度为20℃,标准测量力为零。u2′是表征测量过程中由温 度、压陷效应及工件形状误差等因素所引起的测得的实际尺寸对真实尺
寸可能分散的一个范围。
u1′与 u2′均为独立随机变量, u′也是随机变量,是u1′与 u2′综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