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歧义句专项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文章来源课件 w ww.5y k j.co m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
例如: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表达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阻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展〔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装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装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装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装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构造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 *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小学生歧义句练习题

小学生歧义句练习题
⑴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⑵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⑸他借我一本书。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⑽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⑾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⑿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⒃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⒄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⒅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⒆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⒇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小学语文歧义句专项练习

C.你欢迎我不?欢迎。 D.你欢迎我,不欢迎。
7,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与括号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看一眼就罢了。)
B.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其他人就不值得你看了吗?)
C.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有话直说好了。)
D.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别人都没这样看。)
C,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D,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好,不能说这不是真理。
5,下面句子中与“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意思不同的是( )
A.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做到。 B.答应别人的事怎能不做到呢?
C.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吗?D.答应别人的事必须得做到。
6,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一不明确的一项是( )
3,下面对“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这句格言解释最正确的一句是( )
A,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我才变得美好。 B,我之所以存在都是为了别人的美好生活。
C,人们想要美好的生活必须首先保证我的生存。 C,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应该多为别人着想。
4,下面句子中表达意思不一样的句子是( )
A,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 B,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D.“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与“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意思一样。
词语积累:
社燕秋鸿 shè yàn qiū hóng
【释义】: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出处】:宋·张先《西江月》词:“忆昔钱塘话别,十年社燕秋鸿。今朝忽遇暮云东,坐对旗亭说梦。” 【示例】:底事尘驱物役,空回首、~。功名已,萧骚短鬓,分付与青铜。
歧义句专项练习

歧义句专项练习1.歧义句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①多义词、多音词、同音词引起歧义②词义、词性不明,导致歧义③因结构划、句式理解分不同而形成歧义④并列连词连接的前后部分划界不清,形成歧义⑤语意不明形成歧义⑥标点位置不当形成歧义⑦代词指代不明形成歧义⑧不正当缩写词语产生歧义⑨主、谓、宾、定、状语不明产生歧义⑩重音不同,产生歧义等。
歧义句专题练习:(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3)这真是好球。
(4)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5)他借我一本书。
(6)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7)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8)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9)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10)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11)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12)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3)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1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15)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16)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17)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18)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19)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20)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21)你借他的笔,这么多天了。
(22)这个人好说话。
(23)她太娇气了。
(24)山上有许多杜鹃。
(25)咬死了猎人的狗。
(26)许多李老师的事迹。
(27)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8)鸡吃了。
(29)中国队战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
30.一部分老师和学生。
31.工人们很喜欢老李师傅,一来到这里就十分高兴。
32.小张,谁会想到他是小偷?33.李大姐到这儿才几天,许多人还不认识。
34.这次去泰国考察,我们三人一组。
35.我在火车上写标语。
36.这个厂一季度就生产五百台。
37.这苹果不大好吃。
38.小王租小周二间房。
39.思维科学。
40.他爬过山没有?41.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劳动公园。
有歧义的病句例子及答案

有歧义的病句例子及答案病句是指句子结构、用词或语义方面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句子。
有歧义的病句则是指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理解的句子。
在写作中,避免有歧义的病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的句子容易导致读者产生混淆和误解。
下面将给出一些常见的有歧义的病句,并提供相应的修改答案来纠正这些问题。
1. 病句:他喜欢在晚上看电视。
这个句子在语义上存在歧义,可能是说他在晚上的时候喜欢看电视,也可能是说他喜欢看晚上播出的电视节目。
修改答案:他喜欢在晚上看晚间电视节目。
2. 病句:我只吃了两个苹果。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具体是指我只吃了两个苹果,还是说只有两个苹果是我吃的。
修改答案:我吃了仅仅两个苹果。
3. 病句:她说我是两面人。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可能是说她说我是一个两面人,也可能是说她说我是两个人。
修改答案:她说我是虚伪的人。
4. 病句:他们去了公园玩足球。
这个句子在语义上存在歧义,可能是指他们去公园并在那里玩足球,也可能是指他们去了公园,但并不是去玩足球。
修改答案:他们去公园,为了玩足球。
5. 病句:我只有十五岁。
这个句子也有歧义,是指我只有十五岁,还是说只有十五岁的人可以做某事。
修改答案:我仅有十五岁。
6. 病句:我的狗喜欢吃骨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多。
这个句子在比较上存在歧义,是说我的狗喜欢吃比其他东西多的骨头,还是说我的狗比其他东西都多喜欢吃骨头。
修改答案:我的狗比喜欢吃骨头多于喜欢吃其他东西。
7. 病句:他认罚退出这次比赛。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是说他承认自己输了并退出比赛,还是说他认为退出比赛是一种惩罚。
修改答案:他在输了比赛后退出了。
总结: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有歧义的病句及相应的修改答案。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澄清句子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
合理使用标点符号、适当修改语序以及准确选择词语都是排除歧义的有效方法。
通过练习,并借鉴一些好的写作范例,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写出更准确、流畅的文章。
歧义句练习

歧义句练习1、我叫他去。
2、开刀的是他父亲。
3、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4、他在火车站前一站下车。
5、这苹果不大好吃。
6、我们五人一组。
7、小王租小周一间房子。
8、我要炒白菜。
9、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10、鸡不吃了。
11、他的故事讲不完。
12、他的小说看不完。
13、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14、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
15、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16、妈妈要王玲和他的同学一起去。
17、看到你那年才8岁。
18、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19、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20、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21、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22、他要粉蒸肉。
23、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4、我想起来了。
25、城北商场有的是化妆品。
26、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27、空房间做什么?28、丁老师正在照相。
29、朱先生到门诊看病去了。
30、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31、他借我一本书。
32、天快黑了,自行车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33、这个人头发长得怪。
34、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35、山西和河南的总分地区遭到水灾。
36、身子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37、孩子们很喜欢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38、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39、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40、我在屋顶发现了他。
41、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42、遗产纠纷已告王强。
43、这本书是黄色的。
44、这辆自行车没锁。
45、他谁都瞧不起。
46、人多病少财富。
47、稿件不用退回。
48、李玲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49、他知道了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50、他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51、我们需要进口机电产品。
52、张三还欠款一千元。
53、晚上我有课。
修改病句练习1.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2.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航天英雄的报告。
4.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5.浙江卫视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综艺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言语理解之病句歧义训练题(答案版)

言语理解之病句歧义训练题(答案版)第一篇:言语理解之病句歧义训练题(答案版)病句的类型和解题技巧一、搭配不当1、机关考勤制度改革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不见了,全勤的人数骤然增多,出勤率较前三个月有很大增加。
(比率和增加搭配不当,数量可以增加,但比率只能升降)2、我们在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
(提高生活不对,应该是提高生活水平)3、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西湖不是季节,春天是季节)【例1】(江西2013三支一扶)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语病的一句是() A孔乙己刚走进店里,许多店里的人都看着他笑。
B在群众的热心帮助下,使他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从此,他又多了一家“穷亲戚”,隔三岔五就上门探望。
D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解析】首先提问是不存在语病的一项,所以有三句都是错的,找各句的主谓宾。
B句“使他”。
C探望的主语没有,是他探望还是“穷亲戚”探望。
D句“首支”与高峰不搭配,是首支队伍。
所以选A。
二、成分多余或残缺1、本厂生产的牛奶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维生素A易氧化、不稳定,确保维生素被充分吸收,发挥保护视力之功效。
(宾语缺失,解决了……的问题)2、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进行相应地改善所致。
(多余,“……的原因”和“所致”重复)【例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为()A 中方呼吁乌克兰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政治途径解决分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B 怎样才能使改变风气的一时成效转为常态化、长效化,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C 凯恩斯说,市场的非理性比理性的寿命还长。
D 红嘴鸥被授予“春城”昆明的“荣誉市民”,每年秋冬季节都会来到昆明越冬,与昆明市民人鸥同乐,其乐融融。
【解析】D.“昆明市民”和“人”重复,“与昆明市民同乐”或者“人鸥同乐三、句式杂糅1、听了张三等三位同志的发言,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
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

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一、误用兼类词造成例: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锁”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这句话可理解为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没有“配锁”。
消除办法:将兼类词改为要固定表意的词类。
)改正:1、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配锁。
2、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住。
二、不慎用多义词造成例: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
消除办法:将多义词化为一目了然的单义词。
)改正:1、这本书是黄颜色的。
2、这是一本淫秽不堪的黄色书。
三、施事受事不明造成例: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又可以是受事者。
消除办法:明确施事、受事。
)改正:1、我父亲为病人开刀。
2、医生为我父亲开刀。
四、含混使用数量词造成例: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来了。
(“两个”既可表人,又可表物。
消除办法:确定是表人或表物。
)改正:1、学校的两个老师都来了。
2、他们是来自两个学校的老师。
五、语言结构(短语结构)有歧义造成例:咬死了猎人的狗。
(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又可理解为动宾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消除办法:肯定结构,用“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正:1、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2、狗把猎人咬死了。
六、语意含混造成例:他谁都瞧不起。
(这句话可理解为“他瞧不起所有人”,又可理解为“所有人都瞧不起他”。
)消除的办法有二:1、用反问。
(1)、谁瞧得起他?(2)、他瞧得起谁?2、变语序。
(1)、他瞧不起谁。
(2)、谁都瞧不起他。
七、标点与本意不一致造成例:“人多病少财富”就可有两种标点:1、人多,病少,财富。
2、人多病,少财富。
消除办法:明确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标点。
如:为“稿件不用退回”标点。
1、意在退稿:稿件不用,退回。
2、意在不退稿经作者:稿件,不用退回。
练习:1.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2.李玲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3.他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5.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晚会。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言语理解之病句歧义训练题(答案版)

病句的类型和解题技巧一、搭配不当1、机关考勤制度改革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不见了,全勤的人数骤然增多,出勤率较前三个月有很大增加。
(比率和增加搭配不当,数量可以增加,但比率只能升降)2、我们在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
(提高生活不对,应该是提高生活水平)3、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西湖不是季节,春天是季节)【例1】(江西2013三支一扶)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语病的一句是( )A孔乙己刚走进店里,许多店里的人都看着他笑。
B在群众的热心帮助下,使他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从此,他又多了一家“穷亲戚”,隔三岔五就上门探望。
D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解析】首先提问是不存在语病的一项,所以有三句都是错的,找各句的主谓宾。
B句“使他”。
C 探望的主语没有,是他探望还是“穷亲戚”探望。
D 句“首支”与高峰不搭配,是首支队伍。
所以选A。
二、成分多余或残缺1、本厂生产的牛奶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维生素A易氧化、不稳定,确保维生素被充分吸收,发挥保护视力之功效。
(宾语缺失,解决了……的问题)2、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进行相应地改善所致。
(多余,“……的原因”和“所致”重复)【例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为( )A 中方呼吁乌克兰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政治途径解决分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B 怎样才能使改变风气的一时成效转为常态化、长效化,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C 凯恩斯说,市场的非理性比理性的寿命还长。
D 红嘴鸥被授予“春城”昆明的“荣誉市民”,每年秋冬季节都会来到昆明越冬,与昆明市民人鸥同乐,其乐融融。
【解析】D.“昆明市民”和“人”重复,“与昆明市民同乐”或者“人鸥同乐三、句式杂糅1、听了张三等三位同志的发言,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
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文章来源课件 w ww.5y k j.co m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
例如: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病句,歧义句[经典]
![病句,歧义句[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4d4b995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5.png)
病句、歧义判断强化训练1.用词错误:用词不当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风格不协调、搭配不当等方面。
【例题】这种刚由一家留学归国人员研发的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2.语法错误:语法方面的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词性误用。
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动词当形容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副词用等。
【例题】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致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2)代词使用不当。
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代词错用,二是代词指代不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例题】《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3)介词使用不当。
介词使用不当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用错介词,二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题】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搭配,可删去“上”。
(4)连词使用不当。
此处所指的连词,也包括常用的一些关联词。
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例题】只有汽车没有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汽车也就成了一堆不能运动的钢铁物件。
解析: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5)成分欠缺。
句子里的主语和宾语最容易欠缺。
【例题】经过这次下乡调查,和广大群众密切接触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歧义病句练习

语病、歧义句练习!1.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八旬翁难忍老伴闹离婚B.10 万候鸟飞羊城高度戒备C.俄美欧将联手力阻伊朗恢复核燃料研究D.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活期存款利率纯属谣传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的一句是()A.当我们想起他的时候才发现他已经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B.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里聊天、玩游戏。
C.有人认为把金庸小说拿给中学生读一读,没有什么不好。
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
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D.截至 2005 年 12 月 31 日,我军圆满完成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确定的任务,如期裁减员额 20 万。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B.他每天骑着摩托车 , 从城东到城西 , 从城南到城北 , 把 180 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藏起来。
C.王老师去师范学院上课了。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现在可不比父亲那个时候, 人要强悍 , 才能生存。
B .一大早 , 张指导员把我们几个连的干部叫到了团部, 说是要布置工作。
C .县里的通知说 , 让赵乡长本月15 日前去汇报。
D.钱董事长分别同孙总经理、李总经理进行了交谈。
5.下列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婷婷看到玉宇非常惊讶,连蹦带跳把别后的情况告诉玉宇,还叫玉宇到他家去吃饭。
B、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的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这种做法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C、王蕾没有听取李老师的建议,对小说的构想加以修改,改动全文框架。
D、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歧义句练习

1、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A、小萌哥哥和姐姐的朋友来单位看他B、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C、张让走了两个多时辰了D、这是一个工人工资表2、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A、热爱人民军队是符合我们时代需要的B、难道我老得连你都认不出了吗C、校长对任课老师说,他应该做的事太多了D、老张告诉何伯,他的孩子考上大学了3、找出表达有歧义的一句()A、他就是这么跟领导汇报的B、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C、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D、保护环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4、找出表达有歧义的一句()A、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载誉归来的国家乒乓球队队员B、明天和后天上午,全样师生搞大扫除C、卖火柴的小女孩老缩在柴草堆里D、清澈的漓江水5、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A、最优秀的企业领导人B、刚建成的S大学教学楼非常漂亮C、张校长的女儿说他不来了D、扮演的是一个著名演员6.2003年高考第6题: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7.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_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_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_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_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8."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__A.请做好准备.B.请把电视机关上._C.小说不要带来.D.请你告诉小王.9,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远离家乡的亲人,能不望月感怀B,学校终于接纳了两个同学的建议.C,张老师知道今天这件事情不要紧.D,这件事能够说清楚,又何必写呢10,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我不是,他也不是,难道就你才是B,他正在看病,没有空,请你稍等片刻.C,他背了很重的包袱,你可得帮帮他呦.D,没有财政拨款,这工程怎样继续进行11,表达不够明确的一句是()A,李老师上两周才来,所以连本科组的同事也不认识.B,耐心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C,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关系,远不如鸟类和爬行动物那样密切.D,身穿轻裘大氅的淑女绅士在寒冷的空气里兴高采烈地走动.12,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 )A,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C,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13,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市教委决定对造成这次考题泄密的校长和保密员,给予行政记大过和刑事拘留的处理. B,张翔剪了一个纸人,在蜡烛前左右移动.烛光照着纸人,便在布幕上投下了一个黑影.C,几天以后,在工作地点的休息室里,一见面,他就一连声地说:"了不起!真了不起!"D,那幅画上画着一位健壮,美丽,深思,坚毅的农村中年妇女,充满着无限光明的力量.14.下列句子中每个句子都不只表示一个意义的一组是()A .a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歧义句训练

该短语中量词“个”可以限制“出版社”,表示“出版社”的数量;也可限制“编辑”,相当于“位”。此句的结构层次也会有别:
A、三个出版社的编辑
偏正
偏正
B、三个出版社的编辑
偏正
偏正
(六)语音的轻重
有些词语重读、轻读,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如“东西”,既可表方位,也可指一般事物名称。
6.1、我想起来了。
C.想念祖国的亲人。
D.修改土地保护法提案。
答:( )
4.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
A.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C.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锨、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
D.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答:( )
2.从下面的病句中选出有歧义的一句
A.对于滥用方言词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B.他对准目标,“叭!叭!叭!”就是两枪,敌人的机枪哑了。
C.让敌人看着我们发抖吧!
D.最近,许多古今中外的好电影陆续上映。
答:( )
3.选出不会产生歧义的一项
A.他知道这件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B.远离了家乡和亲人,我实在孤独啊!
歧义句训练
1..下列句子意思既简明,又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我参观“现代绘画摄影展”。B.开车的是他父亲。C.这辆自行车没有锁。D.这个人连老师也不认识。
我也在找这个问题,顺便把我找到的一篇文章介绍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句歧义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语句歧义现象的内涵
即这个短语既有词语多义引起的歧义,又有施动者和受动对象难以判定而引起的歧义。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歧义句共21页文档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义句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2024年小学语文专项练习小升初考点专题十三歧义句、修改病句试题

小升初语文考点专题十三·歧义句、修改病句句子万花筒:句子:歧义句、修改病句常考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考题回放:例一:下面句于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这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B.两个学校的学生参加了联欢会。
C.李明走了一个多钟头的山路。
D.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同学。
参考答案:C例题二: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相互合作,积极探索。
C.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D.各地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点拨与分析:完成此题要仔细读句子,分析句子的搭配是否正确,成分是否完整等。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
D项句子缺少主语,应该删掉“通过”或“让”。
参考答案:D例题三:把修改后的正确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点拨与分析:1句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习这一课谁受到了教育2句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
根据常识知道,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3句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语序不合理。
“秋天”和“北京”两个词没有按要求表达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达不清楚。
4句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学”中包括王娟同学。
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学没有到呢考点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见到了本次比赛的冠军得主。
B.我正在教室里上课。
C.我要借小杰两本书。
D.小明、小刚是两个学校的学生。
2.下列四句话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A.他喜欢踢足球和乒乓球。
B.我们要虚心帮助同学。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lǎ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时,表示“看守”;读kàn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人都有一死,或者死得如泰山一样重,或者死得和鸿毛一样轻。
B.人都要死的,或者死得比泰山重,或者死得比鸿毛轻。
C.人都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D.人都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和泰山一样重,有的人死得和鸿毛一样轻。
B.“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与“有些人不能够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意思是一样的。
C.“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身上开花结果呢”与“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不在自己学生身上开花结果”意思是一样的。
D.“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与“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意思一样。
词语积累:
社燕秋鸿 shè yàn qiū hón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现代文释义: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A,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我才变得美好。 B,我之所以存在都是为了别人的美好生活。
C,人们想要美好的生活必须首先保证我的生存。 C,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应该多为别人着想。
4,下面句子中表达意思不一样的句子是( )
A,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 B,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C,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D,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好,不能说这不是真理。
好句积累:
一到了夏天,蒿草长没大人的腰了,长没我的头顶了,黄狗进去,连个影也看不见了。
夜里一刮起风来,蒿草就刷拉刷拉地响着,因为满院子都是蒿草,所以那响声就特别大,成群结队的就响起来了。
下了雨,那蒿草的梢上都冒着烟,雨本来下得不很大,若一看那蒿草,好像那雨下得特别大似的。
下了毛毛雨,那蒿草上就迷漫得朦朦胧胧的,像是已经来了大雾,或者像是要变天了,好像是下了霜的早晨,混混沌沌的,在蒸腾着白烟。
7,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与括号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看一眼就罢了。)
B.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其他人就不值得你看了吗?)
C.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有话直说好了。)
D.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别人都没这样看。)
8,下列句式表达错的一项是( )
A.“孰为汝多知乎”是一个反问句。而“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是一个设问句。
5,下面句子中与“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意思不同的是( )
A.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做到。 B.答应别人的事怎能不做到呢?
C.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吗?D.答应别人的事必须得做到。
6,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一不明确的一项是( )
A.你欢迎,我不欢迎。 B.你欢迎我?不欢迎。
C.你欢迎我不?欢迎。 D.你欢迎我,不欢迎。
2,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学校的乒乓球比赛结束后,裁判在通告栏公布结果时,是这样写的:“本次乒乓球比赛,四年一班打败了四年二班夺得了冠军。”看了这则通告后,两个班的同学都欢呼起来,都说自己班获得了冠军。
一场比赛不可能有两个冠军,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怎样纠正?
3,下面对“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这句格言解释最正确的一句是( )
【释义】: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出处】:宋·张先《西江月》词:“忆昔钱塘话别,十年社燕秋鸿。今朝忽遇暮云东,坐对旗亭说梦。” 【示例】:底事尘驱物役,空回首、~。功名已,萧骚短鬓,分付与青铜。
诗词积累: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