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总汇1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0-6岁)心理发展、教育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
以下是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 儿童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儿期:触觉和听觉是初级感觉,视觉和嗅觉逐渐发展;幼儿期: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增强,动作逐渐精细;学龄前期:感觉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幼儿期:能进行简单的类比思维,但思维仍受限于具体情境;学龄前期:操作思维逐渐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能力;早期学龄期:逐渐具备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发展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幼儿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情感调节能力;学龄前期:情感表达更加成熟,开始体验到社会情感。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儿童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以刺激和反应的连续性为基础,强调通过条件反射和塑造形成习惯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注重社会情境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理论关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实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情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游戏教学法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亲子共读通过和家长一起阅读、讨论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案例1. 游戏中的认知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堆积积木、穿珠子等,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考前串讲班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考前串讲班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
广义“发展”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
2、儿童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是个体生命全程及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3、儿童发展的发展特点:发展的基础性:所有的这些发展都是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发展的递进性:儿童发展是各个发展领域整体的、内在关联的、互相促进的递进性发展,儿童发展是一种快速的、递进性的发展状态。
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早期儿童的发簪和青春期儿童的发展是快速递进性发展,因而也有发展“关键期”的称谓发展的易感性:儿童发展一方面容易朝着积极的方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4、儿童发展研究领域:(了解大致内容,知道包括什么)(1)生理发展:研究躯身尺寸、比例的变化,各种躯体系统功能的变化,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与发展,身体运动与行为的变化,以及生理健康。
(2)认知发展:认知过程与智力的变化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力、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变化。
(3)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情感、情绪的发展,人际认知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控制与调节的发展,同伴友谊关系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道德能力的发展等(4)文化性发展:文化感知、文化记忆、文化认同、文化思维、文化自觉能力的发展、文化沟通、文化融合能力的发展、文化熏染、文化调适、文化适应能力的发展等。
5、人类发展: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儿童发展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分支学科6、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以及人类的历史文化规律7、年龄阶段:(1)生物的变化或种系的演化规律划分:弗洛伊德以性本能的发展为标准划分施太伦根据复演论的思想所划分的阶段(2)心理特质的变化为依据划分:皮亚杰以认知结构的变化划分埃里克森将生物、文化和社会这种因素结合起来划分苏联达维多夫以儿童活动形式的转变作为划分依据弗洛伊德-性本能:强调生物本能(性本能),以此为标准把人格发展分为五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殊的问题。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节幼儿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心理现象。
心理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生理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包括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在进长的过程中的不同的阶段依次形成。
第一部分:是脑最古老的一部分,位于头颅内的最底层,称为脊髓、延脑、中脑和旧小脑,负责的基本的生理机能,如呼吸、心跳、血压、反射、视听感觉综合、动作平衡和身体协调等。
第二部分:位于头颅内部的中间位置,称为间脑和新小脑,间脑主要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维持大脑各部位的兴奋、负责处理反应。
新小脑主管运动协调等。
第三部分:位于头颅骨部的是高层,是进化过程中较后形成的部分,称为大脑。
大脑主要负责神经活动。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存和发布各种信息。
人的大脑可以分为四个机能分工的叶: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躯体有关,额叶控制着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二、什么是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生和发展趋势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幼儿理学是:主要研究是3-6岁幼儿,是研究幼儿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儿童是有他物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是想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幼儿心理学的任务是:(1)阐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的趋势。
(2)提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年龄特征: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通、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第二节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一、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是科学的基本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规范的方法收集实际材料、数据、事实,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来。
研究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类型。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示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总汇(暑期版)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总汇第一章绪论【考试内容】识记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理解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观、教育观。
2.有助于教育者更理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应用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作品分析法(四)个案法。
二.实验性研究1.实验室试验2.自然实验。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考试内容】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
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
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4.他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1.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2.他的性欲阶段理论。
另外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是埃里克森,他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发展渐成说。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胎儿的发展7.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幼儿心理学概念:是研究0-6,7岁儿童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幼儿心理的发展阶段婴儿期(0-1岁)也叫乳儿期。
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早期(1-6个月)婴儿晚期(6-12个月)先学前期(1-3岁)也叫幼儿早期学前期(3-6岁)也叫幼儿期,包括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学龄期(6,7-18岁)包括学龄初期(6,7-11,12岁)学龄中期(11,12-14,15岁)学龄晚期(14,15-17,18岁)二: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简答⒈研究幼儿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⒉研究幼儿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⒊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⒋探讨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三:幼儿心理学的任务①揭示幼儿阶段的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②解释幼儿心理的发展变化第二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一,幼儿心理学研究原则简答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概念:是指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幼儿心理,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更要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③矛盾性原则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最基本的方法②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③测验法④调查法⑤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概念:通过幼儿的作品来分析幼儿的心理的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幼儿心理的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幼儿心理的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㈠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逐渐发展㈡幼儿的认知活动由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表象活跃概念: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像㈢幼儿的心理活动由一无意性为主,开始享有异性发展㈣幼儿的情绪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㈤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逐渐想稳定倾向性发展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概念: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二3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㈠婴儿期(0-1岁)①开始适应新的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开始与人交往②动作不断发展;儿童动作发展规律:⑴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化的动作⑵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⑶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⑷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③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⑴最初的认知活动发展⑵掌握语言的准备⑶情感的发展和最初的社会性萌芽㈡幼儿前期(1-3岁)⑴动作逐渐发展完善①学会自由行走②开始使用工具⑵出现新的心理活动①会说话②想象开始萌芽③思维的出现⑶独立性开始出现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三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㈠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⑴生活范围扩大⑵认知依靠行动⑶情绪作用大⑷爱模仿四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⑴活泼好动⑵思维具体形象⑶开始能够遵守规则④开始自己组织游戏;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幼儿心理学的概述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具体的说,幼儿心理学就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的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研究包括三个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3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2、学习幼儿心理的意义。
(1)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①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②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真确的儿童观。
③掌握幼儿心理学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④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2)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①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依据。
②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③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3、心理现象的本质。
4主要的心理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幼儿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观察法是实证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在托儿所、幼儿园里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从时间上看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从范围上看分为全面观察和定期观察;从规模上看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从观察者角度看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②调查法包括:谈话发问卷法测量法和作品分析法四种谈话发: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或让儿童做简单的演示,并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分析儿童的心里特点。
问卷法:根据研究目的,将要搜集的问题印成书面形式,让被问者回答。
测量法:用标准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儿童的某一行为表现,然后将被测量的数据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看出个别差异,作品分析法:研究者从儿童艺术作品或学生作业、日记、考卷中分析儿童心理特点。
③验法:(验发誓实证研究中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在心理学在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事先拟定周密的设计,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别研究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完整版)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考点一幼儿心理学的概念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的本质(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4、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动机(动机的基础是人的需要)(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按其性质和形态不同,又可以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3)个性(个性即人与人彼此心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持久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个方面)★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出版为标志。
考点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
它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因为年龄是时间的标志,代表一定的时期和阶段,一切发展都适合时间相联系的。
★幼儿心理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是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想象等,思维是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自我意识是最主要的一环)。
2、研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3、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第二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简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2、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简答)(1)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1、先行组织者2、正强化3、最近发展区4、有意义学习5、知识二、简答1、请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2、请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3、请简述班杜拉所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4、请简述韦纳提出的三维归因理论5、请简述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4、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5、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二、简答1、请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1)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请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3、请简述班杜拉所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幼儿心理学复习材料.doc
幼儿心理学复习材料.doc第一章绪论供适当的条件,那么就会有效地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
5、危机期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6、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什么。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7、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有早有晚、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8、儿童发展包括的四个发展领域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文化性发展第二章儿童发展的基础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什么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分化、从无意到有意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的发展1、言语动觉(别名:言语运动觉、语言运动觉、语言动觉)人在发音说话时,对自己发音器官的运动和发音器官各部分所处的位置状态的感觉。
2、客体永久性(实例)(记忆的再现能力)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仍知其存在。
实例:藏猫猫3、客体恒常性当知觉条件(距离、形状、大小、颜色、明度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印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常性)N4、深度知觉(视觉悬崖实验)(实例)“视觉悬崖”实验及早发现孩子的立体视觉问题5、感知觉的发展对于幼儿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壓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药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匡导i 应幼儿园教育应是感知教育6、触觉的发展(口腔探索)儿童触觉出生就有(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试探性啃咬现象。
触觉探索:口腔探索(2岁之前)手的探索(2?6岁)7、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实例)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壘呈里相关。
2、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生港经骑呈正相关。
3、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啲发展趋势秒、分一天、小时?周、月、年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已经~正在一将要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 (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3、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需要,二是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
4、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5、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6、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③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在教师指导下,同龄伙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心理,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家庭中父母有意识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行为态度、是非爱憎等,给予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7、教育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
教育总是要通过幼儿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8、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在每一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9、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判断&改错)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10、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1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1、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阶段名词、社会化代理人、顺利开展的条件〕 年龄 艾里克森的开展阶段 面临的危机及社会化代理人0-1岁 根本信任对不信任危机:学习信任别人,克服不信任。
条件:儿童的需要能得到即时的满足;母亲能积极、敏感的回应孩子的需要。
社会化代理人:母亲1-3岁 自主对羞愧 危机:获得自主感,克服自我疑心、羞耻感。
条件:给孩子自我负责的时机,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社会化代理人:父母亲。
3-6岁 主动对内疚危机:获得主动感,防止内疚感。
条件:让儿童承担责任和社会义务,对孩子的失败给与保护性态度。
社会化代理人:家人。
2、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构成系统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开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开展水平。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学理论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见以下图。
生态圈微观系统处于中心点,是指儿童在即时环境中的作用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儿童自己主动接受和探索外部信息,属于一种相对封闭的自为系统。
其行为带有很强的个体色彩,这就是他们的生理能力、气质体系以及外部塑造的心理行为体系。
中间系统处于微观系统的外围,相对于微观系统它的交互作用范围更大一些,包括伙伴、父母、居家邻居、托幼学校、诊所、社区活动场所等即时环境。
儿童和这些环境要因相互影响,每种状态都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和大人以及伙伴一样都是主动的,直到建立一种气氛和价值的平衡。
中间系统保证了家庭气氛中社会因素的参加。
外层系统在中间系统的外围,是儿童环境中那些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要素,是儿童非即时性的环境。
正式组织,如父母的工作室、宗教机构和社团的健康福利效劳。
幼儿园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资料1
心理学1、自然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对幼儿学习的了解2、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与推测,这一概念来自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3、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面的影响4、内在动机—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所引发的动机5、发现学习—是布鲁纳主张的,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知道,而是让儿童进行发现学习6、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在研究中提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真正发展水平,即幼儿已经建立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也就是说经由成人指引或同伴之中较有能力者一起合力沟通、合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7、学习的迁移—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产生的影响,迁移可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7、幼儿社会性—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产生改变的历程8、简述“应用行为分析”教学法实施的程序1)教师确定幼儿需要改进的行为2)确认这名幼儿表现出行为的周期3)采取矫正措施,也就是幼儿每次表现出正确行为时所接受到的强化措施10、幼儿教育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的过程具有生活性、一日生活整体性、基础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等特点。
1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揭示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形成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实践)12、幼儿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要素13、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学习14、罗杰斯认为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哪些要素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2、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3、学习是全方位的4、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15、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经典条件操作条件模仿16、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17、影响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幼儿社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儿童自身因素、同伴、教师以及文化差异等是影响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2)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3)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4)文化差异与幼儿的社会能力18、针对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有哪些适宜性教学方式1)资源利用模式—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2)补偿模式—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这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3)治疗模式—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教学相适”理论科隆巴赫提出5)个别化教育方案—最先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和矫正为其提供个别化的、针对性的方案个别化教学过程需要先认知教学对象,之后进行教学,也就是先评价而后教学,个别化教学的特色在于它是一种“评价——教学”的过程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可归纳为下列三种1、调整儿童的学习速度2、提供多样性教材3、调整教师的角色在个别化教育方案中最常见的是档案袋评价19、结合实例,谈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20、结合实例,谈多彩光谱是如何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多彩光谱评价是加德纳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历时多年的一项针对儿童学习的评价方法多彩光谱有四个显著的特点1)多彩光谱评价是一种反映幼儿真实学习能力的评价2)多彩光谱评价是适宜每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3)多彩光谱评价是一种既评定幼儿学习水平,又分析影响其学习因素的评价4) 多彩光谱评价不仅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潜能进行评价21、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关于学习有哪些主要观点斯金纳是教育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也是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他在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学习理论的影响下,于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提出了操作学习,还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应答性反应—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应操作性反应—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个体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在一种操作反应后,伴随着环境与教育的强化,那么,这种反应的频率就会增加,幼儿就逐渐习得了某种被强化的行为2)强化原理强化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激相联系他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强化1、正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个体某种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2、负强化—当某种刺激消退或消失时,个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物(1)惩罚是剥夺幼儿获得奖励性刺激(2)当幼儿做出不适宜行为时给予厌恶性刺激的一种“教育”方式,而负强化是当幼儿做出适宜行为时,取消厌恶性刺激的方式,惩罚往往与幼儿的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而负强化则与幼儿的良好情绪相联系3)强化原理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斯金纳根据强化原理设计了两种强化技术:塑造与消退塑造—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他们原先行为模式中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通过塑造技术使幼儿学习某种行为,主要采用“相继近似法”消退—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根据斯金纳的原理,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代币强化—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当幼儿做出教师所期待的积极行为后,就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幼儿可以用一定数量的代币兑换他所喜欢的奖励物或活动22、幼儿的学习主要有哪些特点,举例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从直接接触的客体和社会经验中,幼儿都会主动的建构他们对世界的了解,从出生开始,就积极的与客体交往,不断的建构对事物的认识,幼儿积极的观察及参与人际活动中的学习,从亲自操作及思考过程中学习。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选择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B心理行为C、心理现象D、神经系统2、()是对事物某方面属性的反映。
A、感觉B、知觉C、思维D、个性3、以下属于描述情感过程的是()A、看到周边的生活环境干净整齐,心情和愉快B、我们接触过某些事物后,总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象C、根据某些气象反映判断未来的天气D、处于某种场合,不能批评指责别人而避开他4、心理现象包括()和个性心理。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心理过程5、心理过程包括()、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A.认知过程B.个性心理C.认识过程D.自我意识6、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性格B.能力C.需要D.气质7、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比较稳固的有别于他人的心理倾向或心理特点,即()。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个性倾向性D.个性8、()年,德国冯特在()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1840 莱比锡大学B.1879 莱比锡大学C.1978 慕尼黑大学D.1789 慕尼黑大学9、幼儿主要指()的儿童A.2到6岁B.2到7岁C.0到6岁D.3到6、7岁10、脑的结构中,最发达的部分是()。
A.大脑B.额叶C.桥脑D.小脑11、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
A.神经系统B.条件反射C.反射D.信号12、每当铃声响起,就出现吃饭行为,久而久之,铃声引起人或动物的唾液分泌,此时的反射行为属于()。
A.反射B.条件反射C.无条件反射D.具体信号13、()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
A.心理现象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客观世界14、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效度和信度,()是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A.信度B.效度C.难度D.易度15、由一个小孩的“娃娃家”游戏,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心理活动;检查小孩用过的玩具,可以看出他的一些个性特点,这是采用的哪种研究方法()。
A.观察法B.个案法C.实验法D.产品分析法16、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点内容用下划线标出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考试内容】识记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理解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观、教育观。
2■有助于教育者更理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应用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产品分析法(四)个案法。
二■实验性研究1■实验室试验2■自然实验。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考试内容】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
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
2. 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4■他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1■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2"他的性欲阶段理论。
另外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是埃里克森,他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发展渐成说。
他认为人格发展中,自我的作用很重要,人的发展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将人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
认知发展学说: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是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
1■他强调观察学习2■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概念: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替代强化的概念: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考试内容】识记感觉: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们反映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绝对感觉阈限:某种刺激若要引起一个人的感觉,是需要具有一定强度的。
也就是说,只有当物体发出的声音、气味等的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被听到、闻到。
那种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在已有感觉的基础上,为引起一个差别感觉,刺激必须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量。
一个人能够分辨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抑制努力的注意。
错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
观察力:观察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
理解感觉的特性及应用:无。
知觉的特性及应用(无):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幼儿的注意不稳定,易转移。
首先,与外界刺激本身的特点、性质有关。
第二,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关。
第三,与幼儿的生理成熟水平有关。
第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关。
另外,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与其身体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无。
应用幼儿注意及观察力的培养: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的和1.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任务;2■必须对幼儿有一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3■用语言组织、稳定幼儿的有意注意;4. 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5.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第四章幼儿的记忆与想象【考试内容】识记记忆: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想象:想象就是对表象进行主观加工和改造,从而产生出新形象的过程。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外界没有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形象。
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则有一定目的性,需要意志努力,自觉主动的进行的想象。
理解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与回忆。
幼儿记忆的特点:(一)以无意识记为主导。
(二)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均有发展。
(三)记忆的恢复现象。
(四)回忆的发展1■杰出的再认能力。
2■回忆水平的提高。
3■长时记忆的发展。
幼儿想象的特点:(一)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二)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四)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记忆的分类及其应用(无):1■按内容的不同将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2■从大脑的加工方式与保持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划分为三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想象的分类及其应用(无):(一)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二)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幼儿记忆的培养:(一)激发兴趣与主动性(二)丰富生活经验(三)培养有意记忆(四)教授记忆策略1■复述2■组织3■选择性注意。
幼儿想象的培养:(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主动性。
(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三)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四)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想象力。
(五)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六)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与想象【考试内容】识记思维: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或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的问题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思维活动不在头脑中进行而表现为动作。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人们禾^用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抽象性质的任务,需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成为逻辑思维。
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凭直觉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分析思维: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过程。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基于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维。
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去解决问题,或者从给予的信息中推理出新的结论。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以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语言: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理解思维的特征:(一)思维的概括性。
(二)思维的间接性。
(三)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第一,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
第二,幼儿会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和推理的依据。
第三,幼儿的判断、推理有时不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第四,幼儿判断推理的依据逐渐明确化,并开始趋于合理。
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一)1.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
阶段二: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
阶段四:学说话期(1 —1.5岁)。
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
2.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
3. 4聚到复合句(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一)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语言的出现。
(二)情境性言语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三)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一一出声的自言自语。
1.游戏言语2.问题言语。
(四)幼儿掌握书面语言的可能性 1.掌握了口语词汇2.掌握语音3.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4.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应用思维的类型及其应用:(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三)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四)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四)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五)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一)重视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三)将言语活动贯穿与幼儿的一日生活。
(四)成人做好幼儿言语的榜样。
(五)注重个别言语教育。
(六)适当学习书面言语。
第六章幼儿情感与意志【考试内容】识记情感: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
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美感: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志: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努力:意志努力是指人在确定目的、解决动机冲突、制定计划、进行决策以及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内外各种困难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心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