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与正常人日常生活活动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合集下载

偏瘫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评估活动分析方法.

偏瘫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评估活动分析方法.

偏瘫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评估:活动分析方法黄锦文香港大埔医院日常生活活动评估有很多种,较出名的有Katz指数、Barthel指数、Kenny自理评估及FIM等。

特别按照OT设计的更有A-ONE (Occupational Neurobehavioral Evaluation) 和AMPS (Assessment of Motor and Processing Skill)。

今天我介绍一种由香港OT设计的一种日常生活技能评估方法,它的特色是利用活动分析(Task Analysis) 方法评估自我照顾之能力。

一般的评分方法可分为粗略评分(Gross protocol) 及仔细评分(Specific protocol)。

很多学者认为一份好的评估应该可以精确量度病情转变及达到沟通的效用。

(Dinnerstein 1965) Kerner (1981) 曾经比较两种评估方法:一种是用较粗略方式(Gross protocol), 例如一分代表完全依赖(dependent) 及五分代表独立(independent),另一种是利用较仔细方法(specific protocol),例如Kenny自理评估里将评估项目分为较精细活动。

Kerner 发现利用仔细方法的评估者间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 较粗略方法为高。

Kerner还指出利用粗略方法评分的其它问题:1. 较依赖的病人评分偏低2. 较独立的病人评分偏高3. 床上活动、移动和个人卫生等项目评分偏高4. 穿衣及行走评分偏低活动分析方法(Task Analysis Approach)作业分析(Occupational analysis) 和改良(adaptation) 是OT的中心概念。

OT利用不同层次的分析去了解病人的问题,然后作出方法或环境上的改良,使病人能过独立自主的生活。

(Hagedom,1995) 活动分析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偏瘫病人床上活动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床上活动训练(作业治疗技术)护理课件

偏瘫病人床上活动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床上活动训练(作业治疗技术)护理课件

05
偏瘫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
建立信任关系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 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其缓解
焦虑和抑郁情绪。
鼓励积极心态
鼓励病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帮助 他们认识到偏瘫虽然是一种障碍,
但通过康复训练和生活调整,仍 然可以过上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应对压力和挫折
引导病人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和挫折,帮助他们学会放松技巧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偏瘫病人可 以学会如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如穿衣、进食、洗漱等,从而提高生 活自理能力。
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
作业治疗师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 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让病 人在训练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进步,从 而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
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促进偏瘫 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运动能 力和协调性。
李先生,55岁,因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经过床上活动 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能够独立进行穿衣、 进食、洗漱等日常活动。
案例二
王女士,62岁,因脑出血导致右侧肢体偏瘫。通过床上活动 训练,王女士的平衡能力得到改善,可以自行坐起、翻身, 并逐渐恢复了行走能力。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在偏瘫病人的床上活动训练中,应根据 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注重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 活质量。同时,加强病人的心理支持和 康复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作业治疗技术的训练,偏瘫病人 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减轻 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作业治疗技术在偏瘫病人护理中的实施方法
评估与计划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心理支持Fra bibliotek家属参与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床上活动训练(偏瘫患者床上活动训练)(作业治疗技术课件)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床上活动训练(偏瘫患者床上活动训练)(作业治疗技术课件)

壹、偏 瘫 患 者 床 上 活 动 训 练
4 床上坐起 (一)从健侧坐起
基本过程:取健侧卧位,健手拉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手于枕前,双腿交叉,用健腿将 患侧下肢移到床边→健肘屈曲,前 臂旋前,用肘和手撑起身体并坐起 →调整姿势,维持平衡,完成动作
壹、偏 瘫 患 者 床 上 活 动 训 练
4 床上坐起 (二)从患侧坐起
壹、偏 瘫 患 者 床 上 活 动 训 练
1 床上翻身
(二)偏瘫患者向健侧翻身
基本过程:用健手握住患手,上 肢伸肘上举大于90°,健侧下肢 屈曲并插入患腿下方→用健侧上 肢的力量带动患侧上肢来回摆动, 同时屈颈向健侧转动头部→利用 摆动的惯性转动躯干并带动骨盆 转向→伸膝时带动患侧身体翻身, 完成动作
下面就偏瘫患者床上活动训练予以介绍

偏瘫患者床 上活动训练
壹、偏 瘫 患 者 床 上 活 动 训 练
1 床上翻身 (一)偏瘫患者向患侧翻身
基本过程:用健手握住患手,屈 髋、屈膝,上肢伸肘上举大于 90°→用健侧上肢的力量带动患 侧上肢摆动,摆向患侧时,屈颈 向患侧转动头部→利用摆动的惯 性转动躯干→健侧腿跨过患侧腿, 完成动作
基本过程:取患侧卧位,用健腿将 患侧下肢移到床外→健手支撑于患 侧床面并伸直健侧上肢,撑起身体 从患侧坐起→调整姿势,维持平衡, 完成动作
壹、偏 瘫 患 者 床 上 活 动 训 练
5 床边坐位到卧位 (一)从患侧躺下
基本过程:坐在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交叉置于患腿后方→ 健手从胸前横过身体,支撑在患侧髋部旁的床面上→患腿在健侧腿 的协助下抬到床上,双腿放在床上→双腿保持屈曲,患侧身体慢慢 放低并躺在床上,调整姿势,完成动作
第六章 平衡与协调

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1)

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1)

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ADL)是指人每日自我照顾所必须的活动,包括更衣、进食、个人卫生、移动体位及家庭用具使用等,ADL训练是偏瘫恢复期的最重要内容,ADL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故是所有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指向,也是判断综合治疗效果的客观标准。

ADL的训练一般在患者开始出现肢体部分分离运动时即可开始,若超过一个月尚未出现分离运动,则应开始着手健侧代偿训练,在训练之前,护士要观察和了解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程度,常用Barshel指数等评价表确定其能力范围,并根据ADL能力等级设计适合其完成的作业方法,如把ADL动作分解为若干个小动作,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结合晨间、日间护理,进行床边训练,患者在完成一项作业时,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护士要有极大的耐心,对其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予以恰当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其逐步适应居家的日常生活,由于偏瘫程度不同,训练时常需借助一些辅助用具,或需要对环境作适当调整。

1.进食训练:偏瘫患者中许多人存在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当患者意识清楚,全身状况稳定,能按指示作张口、提舌及吞咽动作时,即可带着鼻饲管训练以口进食,进食进要嘱其家属一同观察:①咀嚼、咽下、喝水速度,呛咳否;②进食量及需他人帮助的程度;③疲劳程度,生命体征的变化及面容表情等。

在无误吸及可顺利喝水无呛咳的情况下,则可拔出鼻饲管继续训练以口进食,先用糊状食物、稀饭,继而用半流,从小量过渡到正常饮食。

偏瘫者由于抓握能力丧失或减退,协调能力差或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常无法完成进食动作,因此,需对一些食具进行改进,可把碗、碟固定在餐桌上,使用辅助器具,如各种改良的汤匙及进食器,可先练习手部动作和模仿进食,然后独立摄取食物,若患者右手完全瘫痪,1个月仍无明显恢复,则须进行左手代偿进食训练。

2.更衣练习:患者如穿脱衣裤困难,手指功能障碍,应建议家属制作肥大、前面开合式的衣服为宜,衣扣和袖子可用粘贴式,如用扣子,则用大号扣子,带有弹性腰带的裤子和带弹性鞋带的鞋较为方便实用。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2 0 1 3 年 1 1 月 第 5 1 卷 第 3 1 期
・临床 研 究 ・
脑 卒 中后偏 瘫患者肢体 运动能力 与 日常 生活能 力 的相 关性 分 析
陈钢妹 洪 温 州 医科 大学 附 属第 一 医 院神 经 内一 科 3 6 1 病 区, 浙江 温州
t h e p h y s i c a l e x e r c i s e c a pa c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 e mi p l e g i a p o s t -s t r o k e . M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6 8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o r r e l a t i o n a na l y s i s o f l i m b e x e r c i s e c a p a c i t y a n d d a i l y l i v i n g s ki l l s f or po s t -s t r o ke he mi pl e g i c pa t i e n t s
p o s t — s t r o k e h e mi p l e g i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e d f r o m No v e mb e r 2 01 1 t o J a n u a r y 2 01 3 . Af t e r a d mi s —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r e l e v a n c e o f p h y s i c a l e x e r c i s e c a p a c i t y a n d d a i l y l i v i n g s k i l l s r e l e v a n t b y a s s e s s i n g

偏瘫患者步态分析

偏瘫患者步态分析

步宽(stride width) 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 的距离称为步宽,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 考点,如上图示Ⅲ,通常用cm表示,健康人 约为8±3.5cm。
足角(foot angle) 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与 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角,如上图示 ,通常用°表示,健全人约为6.75°。
(5)摆动前期(足尖离地,大概处于步态周 期的50%-60%,相当于第二个双支撑相): 此时为向前摆动下肢做准备,地面反应力在 髋关节和膝关节后方,髂腰肌、臀中肌和股 直肌(髋部)呈向心性收缩(髋关节后伸 10°~0°),股直肌在膝关节处呈离心性收 缩(膝关节0°~屈35°);踝的地面反应力 在其前方,使踝跖屈肌肉持续向心性收缩, 约20°(踝关节0°~跖屈20°),且骨盆向 后旋转4°~5°。
步频(cadence)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 称为步频,又称步调,通常用steps/min表示 。健全人通常步频大约是95~125 steps/min ,东方男性的步频平均约为112.2±8.9 steps/min,女性平均为123.4±8.0 steps/min 。双人并肩行走时,一般是短腿者步频大于 长腿者。
双足支撑是步行的最大特点。在一个步行周期 中,当一侧下肢完成足跟抬起到足尖向下蹬踏 离开地面的时期内,另一侧下肢同时进行足跟 着地和全足底着地动作,所以产生了双足同时 着地的阶段。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20%,此 阶段的长短与步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双支 撑相就越短,当由走变为跑时,双支撑相变为 零。双支撑相的消失,是走和跑的转折点,故 成为竞走比赛时判断是否犯规的唯一标准。
5.1.2 RLA八分法 一个步行周期中八个典型 动作姿势位点,即支撑前期(initaial contact )、支撑初期(loading response)、支撑中 期(midstance)、支撑末期(terminal stance )、摆动前期(preswing)、摆动初期( initial swing)、摆动中期(midswing)、摆 动末期(terminal)。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目的评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并探讨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8例,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并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和Barthel指数(MBI)量表分别对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患者的FMB、MBI评分分别为(5.2±1.6)分、(45.3±6.9)分,治疗后FMB、MBI评分分别为(9.2±1.8)分、(60.2±7.1)分,治疗后FMB、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FMB=17.352,P=0.000;tMBI=28.246,P=0.000)。

患者治疗前FMB评分与治疗前MBI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596(P<0.05);治疗前的FMB评分与治疗后MBI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25(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标签: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各项动作(如行走、用餐、穿衣、跑步等)完成的基础[1]。

脑卒中患者由于脑的动脉供血系统病损,导致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结构或功能损害,产生如患侧无力、肌痉挛、感觉缺失、偏瘫等后遗症,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有文献报道[2],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相关,但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也不多。

本研究基于以上原因,对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收集68例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且经CT 或MRI检查确诊,均为2011年11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三维步态分析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三维步态分析

偏 瘫 患 者 的 双 侧 下 肢 站 立 相 百 分 比增 大 ,健 侧 较 患 侧 明 显 ,摆 动 相 百 分 比减 小 ,步 频 减 小 ;步 长 、跨 步 长 及 步 速 减 小 ;头 部 前
倾 ,躯干基本保持直立位 ;患侧上肢较健侧上肢的肩关节 、肘关节角度变化范 围缩/ J  ̄ ( P < O . 0 5 ) ;患侧肩关节屈 曲内收 、肘关节屈曲
角度较健侧增大( P 0 . 0 5 ) ;患侧 髋 膝 踝 关 节 角 度 变 化范 围较 健 侧 缩小 ( P < 0 . 0 5 ) 。结论 行 时 出现 视 觉 代 偿 。 【 关 键 词 l 脑 卒 中 ;老 年 ;偏 瘫 ;三 维 步 态 分析
3 D Ga i t An a l y s i s f o r Ol d He mi p l e g i c P a t i e n t s S A NG De — c h u n L U L i - p i n g , S H AO C h u n - x i a , e t a 1 . C a p i m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Me d i c i n e , B e j i i n g B o ' a i Ho s p i t a l , C h i n a R e h a b i l i at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r e , B e j i i n g 1 0 0 0 6 8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a i t o f o l d h e mi p l e g i c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s 2 2 o l d h e mi p l e g i c p a t i e n t s we r e i n v e s t i —

偏瘫步态分析及训练

偏瘫步态分析及训练
量,巴氯芬停用时要逐渐停药 常见副作用:
镇静;无力(巴氯芬;替扎尼定) 妙纳基本无副作用
神经溶解技术
注射部位:胫神经和胫神经运动分支 注射药物:50%—100%酒精3-7ml 定位技术:低频电刺激 特点:优点是廉价、在短期内可以重复
使用;缺点是可以引起感觉障碍
肉毒毒素局部注射
注射肌肉:小腿后群肌 注射方法:腓肠肌、比目鱼肌从小腿后
步长(step length):一侧足根着地至对 侧足跟着地时两点间的距离。
步基宽(stride width):每侧足根着地其 中点连接成线,左右两侧连线之间的距 离。正常约为5~10cm。
步态的基本测量
步行速度( m/s,m/min):单位时间内行走 的距离,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 1.2m/s。

训练目的 摆动相 站立相 站立相 站立相
作业导向步行训练方法
方法 向一侧迈步 向一侧上台阶 在足印迹上步行 在平行线内步行
训练目的 侧方运动 侧方运动 增加步长 减少步宽
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 进行的反复运动想象,没有任何运动输 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 动的特定区域
偏瘫患者的支撑相和摆动相的关节运动 学与正常人有区别,而且个体差异很大
支撑相运动学异常:髋关节
支撑相时髋伸展很重要,它可以使躯干 在支撑相下肢上方前移
偏瘫患者常常存在髋伸展下降 —踝跖屈肌过度活跃 —髋伸展力矩下降 —髋屈肌过度活跃
支撑相运动学异常:膝关节
支撑相时膝屈曲增加(特别是在足首次 着地时)
面进针;胫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 从侧方或后方进针
踝足矫形器(AFO)
分类:主要分三大类 塑料AFO 金属AFO:优点是质地硬,带关节 前置踝足矫形器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偏瘫是一种运动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引起身体一侧的肌肉运动功能受损。

以下是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1. 肌力评估:评估肌肉力量和阻力。

评估离心收缩的同侧和对侧的肌肉,比如肱二头肌、胸大肌和股四头肌等。

2. 坐位功能评估:评估能否保持坐位平衡,在不同位置下保持坐位和站立的稳定性。

3. 步态评估:评估步态的稳定性和对称性,以及步幅和步频等参数。

4. 协调和速度评估:评估手和脚之间的协调性和运动的速度。

例如,进行手指和脚趾运动测试。

5. 感觉评估:评估患者对刺激的感觉,以及能否感受到温度、触觉和痛觉等。

以上是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的一些基本方法,评定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情况,灵活选择评定方法。

评定结果可以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例如,确定康复训练的重点和治疗方法,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

偏瘫患者步态分析

偏瘫患者步态分析
部向后上方轻轻牵引,把患者的腰部向前推, 使患者脊柱保持在直立位上(图4,5)。患者 的头、颈、躯干有了一定正确的保持能力后, 对各部施加部分外力(图6),使其逐渐产生一定 的调整能力。
为了使骨盆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首先要 把与其相邻的躯干和髋关节的稳定性加以 强化。
患者的肢位:膝立位,以及单膝立位(图7, 8)。
1.为了保持直立体位,而具有最小限度的肌 群活动的功能和骨骼系的排列以及活动度, 也可以说成是为了防止摔倒而具有的稳定 性。
稳定性需要下肢的支持功能和其他身体部 位的调节性活动,如果下肢的支持功能低 下,其他身体部位的代偿活动就会增强。
2.可以向目的地移动的足部的运动性。
下肢迈出时,必须能够自由地在空间移动, 这不仅仅单纯依靠下肢的随意性就可以完 成,还需要躯干以及对侧下肢的稳定性来 共同实现
因为参与和影响步行的身体部位有很多,所以在 判定障碍的原因时比较困难,如果对相关连动作 进行特定的分析提取,那么对找出和解决步行的 问题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例如在坐位时可以对骨 盆的倾斜程度以及躯干的运动进行清楚的分析, 因为这些原因都是影响正常步行的重要因素。单 脚站立保持动作从运动发育来分析,它是在42个 月左右(15个月获得步行能力)之后出现的,比 步行完成起来要困难的多,从这点上可以反映出 将来步行的功能的难易。另外,从立位单脚站立 的时间上可以看出对侧脚是否可以较自由地迈出 等。
让患者呈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图9),患者 下肢髋关节保持屈曲45゜左右的姿势,治 疗师的一只手放于骨盆侧方的稍后部,另
一只手和前臂放于患者胸部,治疗师利用
自己的体重来给患者进行牵拉,把这种状 态想象成患侧下肢向前迈出时的状态。
让患者下肢的髋关节保持一定范围的伸展 位,治疗师的一只手放在骨盆上的髂前上 棘位置,另一只手放在肩胛带后部,同样 利用体重进行牵拉(图10),把这种状态 想象成是患侧下肢的支撑后期,就牵拉而 讲,要间歇性地,缓慢地牵拉十次左右。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任小南【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三维步态表现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我院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借助三维步态分析方法,观察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患者步速、患侧步长、患侧跨步长均大于治疗前(P<0.01)。

治疗后患侧站立相百分比、摆动相百分比有明显改善,均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

观察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其中髋关节在内收外展、屈曲伸展方面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1);膝关节屈曲伸展治疗后改善效果显著(P<0.01);踝关节在内翻外翻、内外旋转、背屈跖屈方面,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配合三维步态分析方法,可对患者步态情况做定量评价,用于评价患者康复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16)006【总页数】2页(P570-571)【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三维步态分析【作者】任小南【作者单位】[1]福州市马尾区医院康复科,35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步态异常、步行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下降,对患者自身、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均带来极大负担,这就要求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步行能力[1]。

但是,如何对患者步态情况、步行能力进行评价,是多数患者关注的问题。

为此,本文以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分析康复治疗前后三维步态表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62~75(68.4±4.2)岁;病程6~17(10.4±2.5)个月;脑出血19例,脑梗死17例,均为单侧;右侧瘫痪20例、左侧瘫痪16例。

纳入标准:①以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相关标准为参照[2],并配合MRI、CT检查,确诊疾病类型;②患者均为单侧肢体偏瘫,无下肢手术史、中枢神经系统病史、危重症情况等;③患者均自愿配合康复治疗,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推荐医学)偏瘫步态分析及训练

(推荐医学)偏瘫步态分析及训练
27
运动力学异常
步行时的时空参数及运动力学都是关节 产生的力矩作用的结果
运动力学分析包括三个变量:力、力矩 和功率
28
运动力学异常
偏瘫侧下肢几乎所有力矩和功率均较非 偏瘫侧下降,而且在舒适步行时双下肢 的力矩和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
29
步态异常原因
ROM受限
神经肌肉受损 ◆肌肉无力 ◆肌张力异常 ◆主动肌与拮 抗肌同时收缩 ◆共济失调
22
摆动相运动学异常:髋关节
髋屈曲下降:由于髋屈肌无力或髋伸肌 过度活动所致
23
摆动相运动学异常:膝关节
膝关节屈曲下降:股四头肌过度活动以 及足蹬地无力,膝屈肌无力也可能是原 因之一
24
摆动相运动学异常:膝关节
足跟着地前膝伸展不足:从摆动相中期 到末期下肢向前摆动的伸展力矩下降或 膝屈肌过度活跃均可导致膝伸展不足, 伸膝肌无力也可能是另外一个原因
20
支撑相运动学异常:膝关节
支撑相时膝屈曲增加(特别是在足首次 着地时)
支撑相早期膝屈曲下降,随后在支撑相 后期膝过伸,摆动前期膝屈曲延迟
支撑相大部分时间膝关节过伸
21
支撑相运动学异常:踝关节
早期着地时全足着地:摆动相时踝跖屈 肌过度活动或缩短限制踝关节背屈
足趾离地时踝跖屈力量下降:踝跖屈肌 没有进行充分离心收缩而达到最适初长 度所致
9
10
步态的基本测量
步行速度( m/s,m/min):单位时间内行走 的距离,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 1.2m/s。
步频(cadence):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 以步数/min表示。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频 约为95-125步/min左右。
11
步行中肌群的活动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的偏瘫儿童个案研究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的偏瘫儿童个案研究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的偏瘫儿童个案研究摘要:目的运用Steinbichler三维运动捕捉与分析系统对偏瘫儿童运动步态进行分析,从而对偏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方法应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个案进行分析,再通过运动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家庭教育对个案进行康复训练评估其康复效果。

结果患者抗重力伸展明显改善,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增加患儿的双下肢达四级以上,双腘窝角150度,走路姿势改善,减少内八姿势,能双脚跳离地面但是没有超过10CM,从2个台阶的高度能偶尔同时双脚往下跳。

结论基于三维步态分析评估偏瘫儿童更细致、全面地反映患者运动能力,为制订康复计划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字:三维步态分析;偏瘫儿童;康复训练;1、绪论1.1三维运动捕捉与分析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用动态的数据化分析人体肢体运动和受力的情况,这种分析的方法就叫做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是研究步行数据指数与步态规律的检查方法,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相关数据,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评定及损伤机制的研究等[1]。

在临床工作中,对患有神经系统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而可能影响行走能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步态分析,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而客观的依据 [2]。

国外自19世纪末开始对定量步态分析进行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定量步态分析系统发展速度较快,到80年代以后逐渐向更精确可靠的三维步态分析进行探索。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成功应用,可以弥补之前测量步态所常用的目测法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差等不足,对临床治疗具有巨大的指导价值 [3] 。

在国外步态分析系统主要是利用专业的视频设备和计算机设备进行连接,其价格非常昂贵并且不会轻易更新换代,虽然这种步态分析系统具有很高的精确度,但其操作需要具备高专业和熟练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因该设备的复杂性不易被推广,致使该设备在我国也尚未被普及使用。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偏瘫部位:左侧、右侧或两侧均受影响。

2. 运动力量:对关节和肌群的肌力进行检查,包括肌张力、肌肉协调和疼痛情况。

3. 运动范围:测量受影响的肢体及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以判断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

4. 手部功能:测试握力、捏力、手指的灵活程度、手的协调能力等。

5. 步态:测量步行速度、步态对称性、步数、步态周期等指标,可以判断行动能力。

6. 平衡:进行平衡评估,包括单腿支撑、双腿站立、斜面步行和起立和坐下等。

7.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量患者日常生活(如穿衣、刷牙等基本日常生活技能)能力的评估,判断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综合上述方面所测量的数据可以得出偏瘫运动功能测试评定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偏瘫康复进程及疗效预后。

偏瘫患者步态分析PPT课件

偏瘫患者步态分析PPT课件

支撑相(stance phase)是在步行中足与地面 始终有接触的阶段,支撑相包括单支撑相和 双支撑相。
单支撑相 通常指对侧足尖离地到对侧足跟着地的过程,单位为s,一般占一个 步行周期的40%。为了进行步态矫正和训练的方便,提出以下动作要点:
(1)足跟着地:下肢伸肌张力增高,伴有足下垂、内翻的患者难以完成。
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 步宽、步频、步速、足角、步行周期、步行 时相,其中步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 最常用的3大要素。
4、正常步态的基本参数
步长(step length) 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
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步长,又称单步长, 如下图示Ⅰ ,通常用cm表示。健康人平地行 走时,一般步长约为50~80cm。个体步长的 差异主要与腿长有关,腿长,步长也大。
摆动相 是在步行中始终与地无接触的阶段,通常指从一侧 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单位为s,一般 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此阶段的动作要点是:
1.足上提 从一个步行周期的63.6%开始,是足尖离地、 下肢向前摆动的加速期。
2.膝关节最大屈曲 是从一个步行周期的67.9%开始的, 摆出的下肢刚刚通过身体的正下方。
步态分析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李威
1
目录
一、步态分析基础知识 二、以偏瘫患者的运动学参数为例 三、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情况 四、参考文献
一、步态分析基础知识
1、定义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是利用 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对人类行 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包括定 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其中,步态(gait)是指 人体步行时的姿势,包括步行(walking)和 跑(running)两种状态。

项目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

项目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

项目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项目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任务二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1.偏瘫患者床上翻身(1) 偏瘫患者向患侧翻身1) 患者健手握住患手,并屈髋、屈膝,上肢伸肘上举大于90°。

2) 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摆动,当摆向患侧的同时,屈颈向患侧转动头部,利用摆动的惯性转动躯干,完成肩胛带、骨盆的运动。

3) 健侧腿跨过患侧,完成向患侧翻身动作。

(2) 偏瘫患者向健侧翻身1) 患者健手握住患手,上肢伸肘上举大于90°,健侧下肢屈曲,插入患侧腿下方。

2) 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来回摆动,上肢摆动的同时,屈颈向健侧转动头部,依靠躯干的旋转,带动骨盆转向,同时利用健侧伸膝的力量带动患侧身体完成健侧的翻身动作。

(3) 偏瘫患者床上翻身注意事项1) 偏瘫患者向患侧翻身时,患侧上肢应置于身体前方,稍外展,防止患侧肢体受压。

2) 治疗人员站在患者的患侧保护患者。

3) 偏瘫患者向健侧翻身首次不能完成时,治疗师可以协助完成屈髋屈膝及骨盆的转动。

4)偏瘫患者向健侧翻身时,尽量使患侧肩部前伸,患肢置于身体前方,防止患侧忽略导致患肩被牵拉脱位、疼痛。

2. 偏瘫患者床上卧位移动(1) 偏瘫患者床上横向移动1) 健侧下肢屈曲,插入患侧腿下方,健侧带动患侧下肢向健侧移动。

2) 健侧下肢从患侧抽出并屈髋、屈膝,抬起脊部移向健侧。

3) 以头部和臂部为支撑,将躯干移向健侧,完成整个活动过程。

(2) 偏瘫患者床上纵向移动1) 健侧下肢屈髋屈膝,足平放于床面。

2) 以健足和肘部为支撑,抬起臀部向上移动身体,完成整个活动过程。

3. 桥式运动桥式运动训练是偏痛患者床上活动训练的难点,并对患者骨盆的控制、平衡稳定及以后的步态训练均有重要的意义。

(1)桥式运动的方法1) 患者仰卧于床面,双下肢屈曲,双足平放在床面。

2) 双上肢伸展,双手交叉,健手握住患手,患侧拇指在上,双肩屈曲90°3)依靠背部及双足的支撑,将臀部抬离床面,保持稳定,完成双桥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normal subjects and hemiplegic patients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by three·dimensional(3 D)kinematic analysis. Methods A Vieon motion
4.数据采集:采集前,调整摄像头以保证足够的 捕捉空间,然后对Vicon系统进行校准,并将13个反 光标记贴在受试者骨性标志上。受试者按照动作设计 来完成所选5项ADL动作。要求受试者每项ADL动 作执行3次,取捕捉效果最好的1次进行分析。
四、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用Vicon系统软件和Matlab软件处理捕捉到的 三维运动数据,得出完成ADL动作的运动时间和各 关节三维运动角度。运动时间为受试者开始执行动 作到完成动作,不包括完成动作后回到端坐体位的 这段时间。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o。比较患 者组和正常组的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根据样 本是否满足方差齐性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齐)或非参 数秩和检验(方差不齐),分析两组间有无差异(at= 0.05)。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正常人和偏瘫患者,不 同动作)比较偏瘫组和正常组的运动时间,关节角度 有无差异,且主要关注前一因素(主效应)的影响(俚= 0.05)。其中,若P<0.05,认为两组有差异,再根据均 数大小判断两组运动角度大小。在进行方差分析时, 同时进行检验效能P值计算,以判断样本量是否充足 (P值越大说明检验效能越高,样本量越充足)。因为 摸后口袋动作中肩关节运动不同于其它动作。单独对 两组该动作中肩关节三维运动角度进行比较,方法同 基本情况比较。为验证先前文献观点¨“,我们对正常 组摸对侧肩和喝水动作各关节三维运动角度进行两两 比较,方法同基本情况比较’。
通信作者:黄晓琳。Emil:xiaolinh2006@yahoo.tom.cn
动学、康复工程学、仿生机械学、生物材料力学、生物流 体力学等¨1。因为上肢运动分析的复杂性,目前仍没 有发展起来针对整个上肢的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3。 既往大部分上肢三维运动学分析研究”41使用不同的 标记策略,不同的运动节段,关节坐标系和关节旋转定 义。为了规范运动分析方法和利于不同研究间的比 较。国际生物力学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 mechanics,ISB)提出了相关标准一4“。本研究根据 ISB标准建立一种基于Vieon运动捕捉系统(Vi者与正常人日常生活活动的 三维运动学分析
杨唐柱黄晓琳 陈文斌 熊蔡华孙容磊
【摘 要】 目的 采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研究正常人和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ADL)中的上肢运 动学特点。方法应用Vcion运动捕捉系统(简称Vieon系统)采集15名正常人(健康组)和lO例偏瘫患者 (偏瘫组)在执行抬臂、梳头、喝水、摸对侧肩、摸后口袋这5项ADL时的上肢关节j维运动数据。经数据处理 得到2组的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三维运动角度和各动作的运动时间,并进行比较。 结果偏瘫组胸锁关节旋外和外展角度,肩锁关节旋内和后伸角度,肘关节屈曲角度较健康组均显著增大,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肩锁关节内收角度,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旋外和旋内角度较健康 组则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组运动时间较健康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Vieon系统的上肢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所得结果提示偏瘫患者采用与 正常人不同的关节运动模式来完成ADL。
candy longer movement times.Conclusion Hemiplegics use different joint motor patterns from healthy subjects
in completing ADL actions.
【Key words】Hemiplegia;
【关键词】偏瘫;上肢; 日常生活活动;三维运动学分析
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ability i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Hving of hemiplegic patients and
normal subjeets YANG死喈-zhu‘,HUANG Xiao-lin,CHEN Wen-bing,XIONG Cai—hua,SUN Rong-lei.
sternoclavicular joint,medial r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acromioelavicular joint and flexion of the elbow joint.
The hemiplegics used significantly less medial rotation of the stemoclavicular joint and adduetion/abduetion,flex- ion/extension and lateral/medial rota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Additionally,the hemiplegie group showed signifi-
要求受试者模拟握持杯子的手势并用大拇指触到嘴唇。该 动作代表如喝水、迸食和靠近脸部的活动。
措芭n盏要求受试者用手触摸到同侧的后u袋(或臀大肌),该动作 偎帕“椒代表受试者摸背和清洁会阴的能力。
上,调整三角架高度和各三角架之间距离以得到足够 运动捕捉空间,并保证在任意时刻每个标记(marker) 能被至少2台红外线摄像头捕捉到。
Y轴
Z轴
三、测试方法 1.安装包括6个红外线摄像头和1个高速摄像 头的Vicon系统。将6个红外线摄像头安装到三角架
田2关节坐标系示意图
万方数据
·842-
欧拉角分解序列为Y—X.z(旋内/旋外、内收/外展、 伸/屈)。肩关节的运动由肱骨坐标系相对于胸骨坐 标系绕肩峰的转动来描述,欧拉角分解序列为x—Z—Y (内收/外展、伸/屈、旋内/旋外)。前臂和手腕只描述 他们伸/屈的角度变化。
’D印口nme眦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ongji Hospital,Ton#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00,China
cD册印。删i帽author:HUANG Xiao-lin,Email:xiaolinh2006@yahoo.corn.cn
动系统公司,英国,以下简称Vieon系统)的上肢三维 运动学分析方法,并应用该系统采集正常人和偏瘫患
万方数据
·84l·
者在执行ADL时的上肢运动学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来 探讨偏瘫患者和正常人的上肢三维运动学特点。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为偏瘫组(n=10)与健康组(n=15) (表1)。偏瘫组受试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 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损伤(脑卒中或脑外 伤)右侧偏瘫患者中筛选,包括左侧脑出血2名,左侧 脑梗死3名,左侧脑外伤5名。人选标准为:男性, >18岁,右利手,第1次出现右上肢功能障碍且由脑 卒中或脑外伤引起,Brunnstrom上肢分期达Ⅲ或Ⅲ期 以上,愿意配合并能执行测试者发出的指令。排除标 准为:双侧脑损伤;存在影响受试者理解或执行指令的 认知缺陷或行为障碍;病情不稳定不能耐受实验。正 常组受试者为本院医生,进修生,研究生和实习生,人 组条件为无上肢关节和肌肉疾患的正常成年右利手 男性。
2.运动节段:将13个红外反光标记贴在受试者 的骨性标志并构建包括手掌、前臂、肱骨、肩胛骨、锁骨 和胸部等运动节段的上肢三维模型(图1)。
圈1 由红外反光标记构成的上肢三维模型不惹图
3.关节旋转:由骨性标志来建立上肢每部分的局 部坐标系,每部分局部坐标系中XYZ三个旋转轴的方 向分别为向前,向上,从右往左(右侧肢体)垂直于前 两轴(图2),用欧拉角分解来描述关节活动。解剖学 中XYZ轴分别为矢状轴,垂直轴,冠状轴¨…,所以ISB 标准中绕XYZ轴的旋转可理解为绕矢状轴,垂直轴, 冠状轴所作的运动,即分别为内收/外展、旋内/旋外、 伸/屈,只是ISB标准中角度值存在方向性即正负现 象。根据“右手螺旋法则”(右侧肢体),大拇指指向与 坐标轴方向相同,若旋转方向与其它四指弯曲方向相 同则角度为正值,相反则为负值,所以关节收、旋内、伸 角度为正值,展、旋外、屈角度为负值。具体来说,胸锁 关节的运动由锁骨坐标系相对于胸骨坐标系绕胸骨颈 静脉切迹的转动来描述,欧拉角分解序列为Y—X.z(旋 内/旋外、内收/外展、伸/屈)。肩锁关节的运动由肩 胛骨坐标系相对于锁骨坐标系绕肩峰的转动来描述,
表2 ADL动作描述
ADL动作
动作描述
要求受试者上肢伸直举起抬到最高并掌心向前,类似于肩
抬臂
前屈的动作,该动作代表r受试者完成如投掷或攀爬等动
作的能力。
梳头
要求受试者将手移动到头顶并触摸头顶,该动作代表了受 试者完成如梳头和洗头及将东西移动到头部附近的运动
能力。
摸对侧肩著靠蚕藩薯嚣翥燃熙票霸箩骸鼢洲 《 ’o^
Arms;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Kinematic analysis
上肢运动功能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中是重要的…。针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研 究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比较典型的应用领域有人体运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0.I 1.0ll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7AA042204),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50775080),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 (2008BABOB04) 作者单位:43000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 复医学科(杨唐柱、黄晓琳),华中科技大学机器人与数字化医疗装备研 究中心(陈文斌、熊蔡华、孙容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