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合集下载

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及控制

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及控制

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及控制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支撑其运动和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将围绕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及控制展开讨论,探究其原理与应用。

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1. 关节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系机器人运动学主要涉及的两种坐标系为关节坐标系和笛卡尔坐标系。

关节坐标系描述机器人每个关节的转动,而笛卡尔坐标系则描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

2. 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正运动学问题是指已知机器人每个关节的位置和姿态,求解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逆运动学问题则是已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求解机器人每个关节的位置和姿态。

解决机器人正逆运动学问题对于实现精确控制非常重要。

3. DH参数建模DH参数建模是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中的重要方法。

它基于丹尼尔贝维特-哈特伯格(Denavit-Hartenberg, DH)方法,将机器人的每个关节看作旋转和平移运动的连续组合。

通过矩阵变换,可以得到机器人各个关节之间的位置和姿态关系。

二、机器人动力学分析1. 动力学基本理论机器人动力学研究的是机器人在力、力矩作用下的运动学规律。

通过牛顿-欧拉方法或拉格朗日方程,可以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包括质量、惯性、重力、摩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能够描述机器人在力学环境中的行为。

2. 关节力和末端力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求解机器人各个关节的力。

关节力是指作用在机器人各个关节上的力和力矩,它对于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求解末端执行器的力,这关系到机器人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对外界环境施加合适的力。

3. 动力学参数辨识为了建立精确的机器人动力学模型,需要准确测量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包括质量、惯性、摩擦等因素。

动力学参数辨识是通过实验方法,对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过程。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是研究机器人运动和力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可以深入探讨机器人的运动规律、力学特性以及动作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是研究机器人运动规律和姿态变化的学科。

在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机器人的关节角度和运动变换方程来描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与姿态。

运动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器人在不同关节角度下的工作空间范围、姿态变化以及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避障以及动作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是研究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学特性和动态响应的学科。

在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中,我们可以研究机器人的惯性特性、组成部分的质量分布以及施加给机器人的外部力和力矩等。

动力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器人系统的惯性特性、质量均衡以及机器人在外部力作用下的响应情况。

这对于机器人的平衡控制、力矩分配以及动作协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中,还涉及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问题。

运动控制是指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设计合适的控制方法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目标。

通过运动控制,我们可以使机器人在给定的轨迹下实现精确的位置和姿态控制,从而实现具体的任务需求。

运动控制的核心是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和机器人的执行机构,以实现机器人的动作执行和力学特性的优化。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可以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和装配过程中的机器人操作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可以应用于手术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手术操作,实现更精确和安全的手术过程。

在军事领域,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可以应用于无人作战系统和侦察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动作控制,提高军事作战的效率和准确性。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研究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研究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研究近年来,机器人技术一直在飞速的发展,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工业领域。

随着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分析与控制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主要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包括机器人的姿态、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方面。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同时确定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大小。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求解法。

直接求解法是指通过物理意义来推导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这种方法计算效率较低,但是精度较高。

2、迭代法。

迭代法是通过迭代计算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精度较高,但是计算效率较低。

3、牛顿-拉夫森法。

牛顿-拉夫森法是一种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可以用于求解机器人运动学方程。

此方法计算速度比较快,但是相对精度较低。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动力学分析以及控制研究。

二、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主要研究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包括机器人的质量、惯性矩以及外力等方面。

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同时确定机器人的力/力矩控制器和位置/速度控制器。

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拉格朗日方程法。

拉格朗日方程法是一种描述机器人运动的数学方法,可以用于求解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

此方法计算效率较低,但是精度较高。

2、牛顿-欧拉法。

牛顿-欧拉法是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中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计算运动学链中的运动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并根据牛顿和欧拉定理将牛顿和欧拉方程转换为轨迹方程。

此方法计算速度较快,但是精度相对较低。

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机器人的力/矩控制器的设计,位置/速度控制器的设计以及控制研究。

三、机器人控制研究机器人控制研究主要研究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包括力控制算法、位置/速度控制算法、逆动力学算法等方面。

机器人运动学

机器人运动学

机器人运动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为工业、医疗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机器人运动学是机器人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机器人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分析、运动规划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机器人运动学的基本概念机器人运动学是研究机器人运动的学科,主要研究机器人的运动规律、运动学模型、运动学分析和运动规划等问题。

机器人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机器人的自由度、坐标系、位姿等。

1. 机器人的自由度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指机器人能够自由运动的方向和数量。

机器人的自由度通常是由机器人的关节数量决定的。

例如,一个具有6个关节的机器人,其自由度就是6。

机器人的自由度越大,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就越强。

2. 坐标系坐标系是机器人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

机器人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或者极坐标系来描述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

在机器人运动学中,通常使用基座坐标系和工具坐标系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

3. 位姿位姿是机器人运动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

位姿通常由位置和方向两个部分组成。

在机器人运动学中,通常使用欧拉角、四元数或旋转矩阵来描述机器人的位姿。

二、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是指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学模型。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通常涉及到逆运动学、正运动学和雅可比矩阵等内容。

1. 逆运动学逆运动学是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中的重要内容,用于确定机器人关节的运动规律。

逆运动学通常包括解析解法和数值解法两种方法。

解析解法是指通过数学公式来计算机器人关节的运动规律,数值解法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来计算机器人关节的运动规律。

2. 正运动学正运动学是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用于确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正运动学通常包括前向运动学和反向运动学两种方法。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执行各种任务,从生产制造到医疗护理。

要了解机器人的运动和控制,我们需要分析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机器人运动学研究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通过机器人的构造,可以确定机器人的运动学特征。

在运动学分析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机器人的自由度: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指机器人在物理空间中能够独立移动的自由方向数量。

例如,一个平面上的二自由度机器人可以进行平移和旋转运动。

2. 机器人的位姿:机器人的位姿包括位置和姿态。

位置表示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坐标,姿态表示机器人在空间中的朝向。

3. 运动学链模型:运动学链模型用于描述机器人的运动学结构。

它由连续的刚性骨链和可变的关节连接组成。

通过分析这些链条的长度和角度变化,可以确定机器人的位姿。

4. 正逆运动学问题:正运动学问题是指根据机器人的关节角度计算出机器人的位姿。

逆运动学问题是指根据机器人的位姿计算出机器人的关节角度。

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变化规律的基础。

二、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机器人动力学研究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和力矩的变化规律。

了解机器人动力学对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在动力学分析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学约束:机器人的运动受到多个约束条件限制,如关节限制、位置限制等。

这些约束条件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都会产生影响。

2. 动力学链模型:动力学链模型用于描述机器人的动力学结构。

它包括机器人的质量、惯性矩阵和外部力矩。

通过分析链条间的力和力矩传递,可以推导出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

3. 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描述了机器人在外部力矩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运动学方程描述了机器人的位移和速度关系,动力学方程描述了机器人的加速度和力矩关系。

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和力矩变化规律的基础。

机器人运动学与逆向动力学分析研究

机器人运动学与逆向动力学分析研究

机器人运动学与逆向动力学分析研究几十年来,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这个领域中,机器人的运动学和逆向动力学分析是两个基础且关键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器人运动学与逆向动力学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是指通过对机器人手臂或其他可移动部件的运动进行建模和分析,以确定其末端执行器的位姿。

在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中,通常采用欧拉角、四元数等方式表示位姿,以及关节角度表示机器人的关节运动状态。

1. 机器人前向运动学机器人前向运动学是指根据机器人的关节角度和连杆长度,计算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的过程。

前向运动学可以通过几何方法或变换矩阵的方式进行计算。

几何方法是利用关节角度和连杆长度的几何关系进行计算,而变换矩阵则通过矩阵乘法的方式实现位置和姿态的计算。

2. 机器人逆向运动学机器人逆向运动学是指通过给定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求解机器人的关节角度和连杆长度的过程。

逆向运动学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因为在机器人的运动学链中存在多个解或无解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方法包括几何法、解析法和数值方法。

几何法是通过几何关系和三角学方法求解逆向运动学问题,解析法则通过数学推导分析建立解析解,数值方法则通过迭代求解逆向运动学问题。

二、机器人逆向动力学分析机器人逆向动力学分析是指根据机器人的力和力矩输入,计算机器人的关节力和力矩的过程。

逆向动力学分析是机器人控制和路径规划的基础,能够帮助确定机器人的动作轨迹和控制参数。

1. 动力学方程建立机器人逆向动力学分析的第一步是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即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的组合。

运动学方程描述机器人各个连杆之间的位姿关系,动力学方程则描述机器人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关节力和力矩计算基于建立的动力学方程,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解机器人各个关节的力和力矩。

这些力和力矩是机器人受力作用下各个关节所需要产生的,用于保持机器人平衡和完成所需任务。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导言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领域、农业以及娱乐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使机器人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运动和操作,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成为了关键的研究领域。

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是研究机器人运动的学科。

它可分为正向运动学和逆向运动学两个方面。

正向运动学研究的是通过机器人关节角度来计算末端执行器的位姿。

而逆向运动学则研究的是通过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来计算机器人关节角度。

正向运动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从而实现精准的控制。

在工业制造中,正向运动学分析对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自动化控制非常关键。

通过正向运动学算法,我们可以将任务信息转化为机器人关节角度,然后机器人就能够按照给定的路径进行运动。

逆向运动学则是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出发,倒推机器人关节角度的过程。

逆向运动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机器人操作中。

比如,当我们想要让机器人进行特定的操作时,我们可以通过逆向运动学算法,计算出机器人关节角度,然后将这些角度发送给机器人控制器,实现精确的执行。

二、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研究的是机器人运动的力学性质。

它包括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建立和动力学参数估计等内容。

在机器人运动中,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我们可以预测机器人的运动响应,优化控制算法,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

同时,动力学模型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机器人各个关节的受力情况,设计合理的关节力传感器,从而确保机器人的安全运行。

动力学参数估计是指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估计和优化的过程。

动力学参数估计包括质量分布、惯性矩阵、摩擦系数等参数的确定。

通过精确的动力学参数估计,我们可以更好地模拟机器人的运动行为,提高机器人控制的鲁棒性和精度。

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机器人控制是机器人技术中的重要领域,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这两个概念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机器人运动和力学特性的影响。

一、运动学分析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而运动学分析在机器人控制中主要用于描述机器人的位置和轨迹。

通过运动学分析,可以确定机器人的关节角度、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等关键参数,进而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控制。

1. 正逆运动学解析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包括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两个方面。

正运动学是通过给定机器人关节角度来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而逆运动学则是根据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来计算关节角度。

在机器人控制中,正逆运动学解析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逆运动学解析,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准确定位和轨迹规划。

这对于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线上的精确操作和移动具有重要意义。

2. 轨迹规划和插补机器人控制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轨迹规划和插补。

轨迹规划是指根据给定的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路径。

而插补是指在规划好的路径上进行插值运算,使得机器人能够平滑、连续地移动。

在轨迹规划和插补过程中,运动学分析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合适的插补算法和轨迹规划策略,以实现机器人的高效运动和控制。

二、动力学分析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而动力学分析在机器人控制中主要用于描述机器人的力和力矩。

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确定机器人的力学特性,进而实现对机器人的动态控制。

1. 反馈控制和力矩控制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在机器人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反馈控制和力矩控制。

通过对机器人力学特性的分析,可以确定适当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器参数,以实现对机器人力和力矩的精确控制。

反馈控制和力矩控制可以使机器人具备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种工业和服务场景。

例如,在装配线上,机器人需要根据不同工件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力矩控制,以保证装配的质量和精度。

串联和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串联和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串联和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串联和并联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常见的机器人结构形式。

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因此对它们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对串联和并联机器人进行分析,并对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介绍。

一、串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1. 串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串联机器人是由多个运动副依次连接而成的,每个运动副只能提供一个自由度。

其运动学分析主要包括碰撞检测、正解和逆解三个方面。

(1)碰撞检测:串联机器人在进行路径规划时,需要考虑各个运动副之间的碰撞问题。

通过对关节位置和机构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有效避免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碰撞。

(2)正解:正解是指已知各关节的角度和长度,求解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和运动学参数。

常见的求解方法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

解析法适用于关节均为旋转副或平动副的情况,而数值法则对于复杂的几何结构有较好的适应性。

(3)逆解:逆解是指已知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和运动学参数,求解各关节的角度和长度。

逆解问题通常较为困难,需要借助优化算法或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2. 串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串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主要研究机器人工作时所受到的力、力矩和加速度等动力学特性,以及与机器人运动相关的惯性、摩擦和补偿等因素。

其目的是分析机器人的动态响应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1)力学模型:通过建立机器人的力学模型,可以描述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拉格朗日方程法、牛顿欧拉法等。

(2)动力学参数辨识:通过实验或仿真,获取机器人动力学参数的数值,包括质量、惯性矩阵、摩擦矩阵等。

这些参数对于后续的控制系统设计和性能优化非常关键。

(3)动力学控制:基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和参数,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实现对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

其中,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P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二、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1.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并联机器人是由多个执行机构同时作用于末端执行器,具有较高的刚度和负载能力。

机器人运动学问题建模与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问题建模与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问题建模与分析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工业制造,到医疗教育,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名机器人学的学生,我对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建模与分析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文将分享我在这一领域的一些学习心得和思考。

二、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机器人的运动学研究的是机器人在空间内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以及机器人的位置、方向和速度等参数。

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可以精确描述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和姿态,为机器人的控制和运动规划提供依据。

1.正逆运动学模型正逆运动学模型是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运动学模型用于计算机器人从关节位置到工具位姿之间的转化关系,反之,逆运动学模型则用于计算机器人从工具位姿到关节位置之间的转化关系。

这两个模型可以互相补充,在机器人控制和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跨越模型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除了正逆运动学之外,还涉及到其它诸如路径规划、障碍物避让等问题。

跨越模型主要研究的是机器人如何跨越不同形状的障碍物。

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可以实现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运动。

三、机器人运动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机器人运动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符号计算、数值计算、仿真和实验验证等。

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1.符号计算符号计算是机器人运动学问题解决的传统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用符号表示出运动学方程,通过计算符号表达式来求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较为简单的机器人运动学问题,但其计算量较大,难以处理复杂的非线性运动方程。

2.数值计算数值计算是一种相对快速、准确的方法。

它的特点是将运动学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值问题,通过数值计算求解。

数值计算方法适用于高维度、非线性、复杂的机器人运动学问题,但求解速度较慢,存在精度误差等问题。

3.仿真方法仿真方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方法,主要用于对机器人的动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

它的特点是可以快速地获得机器人的运动信息和姿态,对于机器人的那些不易测量的参数也有着良好的处理能力。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实现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实现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实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装配线,到医疗领域的手术机器人,再到家庭服务中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已经逐渐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机器人运动学作为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基础,对于机器人的设计、控制和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机器人运动学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仿真实现的方法和过程。

一、机器人运动学的基本概念机器人运动学主要研究机器人各关节的运动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姿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通过控制机器人的关节角度或位移,来实现期望的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机器人运动学可以分为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两个方面。

正运动学是已知机器人各关节的参数(如关节角度、长度等),求解末端执行器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

这就好比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各个肢体的长度和关节的转动角度,就能推算出他的手能够到达的位置。

逆运动学则是已知末端执行器的期望位置和姿态,求解各关节应有的参数值。

这相当于我们给定了一个目标位置,需要反过来计算出各个肢体应该如何运动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二、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建立为了进行机器人运动学的分析,首先需要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常见的机器人模型有串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

串联机器人是由一系列关节依次连接而成,每个关节只有一个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则是由多个支链并行连接到动平台和静平台之间,具有多个自由度。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确定机器人的连杆参数,包括连杆长度、连杆扭转角、关节偏移量和关节转角等。

这些参数通常可以通过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图纸或实际测量得到。

以一个简单的平面两关节机器人为例,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两个连杆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

设第一个连杆的长度为$l_1$,第二个连杆的长度为$l_2$,关节 1 的转角为$\theta_1$,关节 2 的转角为$\theta_2$。

通过三角函数的关系,可以得到末端执行器在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x, y)$与关节角度$\theta_1$ 和$\theta_2$ 之间的关系。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工作原理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工作原理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工作原理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是机器人控制中的重要部分,它在机器人运动控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目前,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已成为机器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工作原理。

一、机器人运动学简介机器人运动学是描述机器人的运动过程的学科,是机器人控制中最基本的分支之一。

机器人运动学研究机器人的位姿、速度、加速度、力与力矩,以及机器人操作的方式。

机器人运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知识,以及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工作范围和重心分析等。

机器人运动学中有两种基本的方法:1、正运动学:正运动学是指机器人末端的位置和姿态与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角度之间的关系。

在机器人的控制过程中,各关节的角度控制朝着使末端执行具体的任务的方向进行;而由于关节角度与末端位置和姿态之间的变换式已知,在控制中就可以根据控制任务要求确定末端所需要达到的位置和姿态。

正运动学是掌握各关节角度和末端位置和姿态之间的变换关系,从而计算机器人末端的位置和姿态,确定机器人需要达到的位置和姿态,进一步完成机器人的控制。

2、逆运动学:逆运动学是指计算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角度,从而让机器人的末端达到需要的位置和姿态。

在计算过程中,只要给出机器人末端的位置和姿态,就可以计算出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角度。

以笛卡尔空间指定为例,逆运动学可以计算出机器人各关节的角度,从而控制机器人实现指定的位置和姿态。

二、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目的是研究机器人运动规律,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模拟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加速度,精确地了解机器人的控制过程,以达到最优化、最快速、最准确、最稳定的效果。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意义在于解决了机器人的控制问题,机器人可以根据指令控制角度、位置和速度的变化,精确地执行各种任务。

同时,运动学分析还可实现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动力学分析等。

三、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实现流程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机器人的坐标系在进行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之前,需要建立机器人的坐标系和轴方向,以方便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问题的分析与优化

机器人运动学问题的分析与优化

机器人运动学问题的分析与优化机器人已经从科幻电影的幻想成为现实,全自动生产线和智能仓储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一部分。

机器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为人类创造了更多代替重复性劳动的机会。

但是,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极其重要,它决定了机器人的操作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分析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一、什么是机器人运动学问题机器人运动学问题是指研究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关系的数学方法和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必须完成复杂的动作,例如装配、喷涂或焊接,而这些动作必须高度精确地控制。

而机器人的工作精度和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运动学问题的影响。

机器人运动学分为正解和反解。

机器人的正解问题是生成机器人在空间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和之间的领导角度和绕轴角度旋转转换,以生成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方向。

反解问题涉及确定什么样的关节角度或生成间接或直接的位置和方向。

二、机器人运动学问题的挑战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要使机器人的动作能够高精度地达到预期的位置和速度,需要在多个目标中进行权衡,包括避免碰撞、保持稳定、达到目标位置、控制电机驱动器的功率等。

同时,机器人的运动学关系非常复杂,因此需要精确地计算机器人关节的转向角度、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方向等参数,以确保机器人的动作能够按照预期实现。

此外,机器人在工厂制造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也非常多。

首先,机器人需要被安装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包括混合现场制造、三维弯曲和开挖。

其次,工厂中的设备和物品之间的距离和连接也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影响机器人的运动学计算。

因此,机器人必须能够及时识别真实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通过优化算法,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

三、机器人运动学问题的优化要优化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需要应用高级技术和最新的算法。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优化方法:1. 基于反向动力学的控制算法反向动力学算法是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位置和方向确定机器人关节转向角度的算法。

移动机器人的力学行为与运动控制分析

移动机器人的力学行为与运动控制分析

移动机器人的力学行为与运动控制分析移动机器人是指具备移动功能的机器人,它能够自主地在各种环境中移动和执行任务。

在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中,力学行为和运动控制是两个关键的方面。

本文将分析移动机器人的力学行为和运动控制,并探讨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

一、力学行为分析移动机器人的力学行为主要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运动学研究机器人的运动状态、位置和姿态,动力学则研究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和力矩。

1. 运动学分析运动学分析是研究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通过运动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机器人的位姿矩阵、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为运动控制提供基础。

运动学模型通常使用关节角度和关节长度来描述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

对于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可以使用雅可比矩阵来分析末端执行器的速度和力矩。

2.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研究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和力矩,以及相关参数的计算和建模。

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和优化机器人的动力学性能,并设计相应的运动控制策略。

动力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拉格朗日方法、牛顿-欧拉方法和Kane方法等。

通过动力学分析,我们可以计算机器人关节的扭矩需求、关节力矩和末端执行器的力和力矩。

二、运动控制分析在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主要涉及到路径规划、轨迹跟踪和环境感知等方面。

运动控制的目标是使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和位置进行精确的移动和执行任务。

1. 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指确定机器人在环境中移动的最佳路径的过程。

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有A*算法、Dijkstra算法和快速随机树(RRT)等。

通过路径规划,机器人可以避开障碍物、优化路径选择,并实现高效的移动。

2. 轨迹跟踪轨迹跟踪是指控制机器人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移动的过程。

常用的轨迹跟踪算法有PID控制器、模型预测控制(MPC)和状态反馈控制等。

通过轨迹跟踪,机器人可以实现精确的位置和姿态控制。

3. 环境感知环境感知是指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的过程。

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个领域中,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旨在研究机器人运动姿态、轨迹规划、动力学特性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机械臂、控制系统和感知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其基本构造如下图所示:其中,机械臂是机器人的主体,其由基座、臂涵和末端执行器三部分构成。

控制系统一般由电脑、控制器和驱动器组成,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感知系统包括视觉、触觉、力觉和环境感知四个方面,用于收集机器人所需要的信息。

二、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主要包括运动参数的描述、运动规划和动力学特性的分析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运动参数描述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参数描述涉及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方面。

其中,位置可以用笛卡尔坐标系或关节角度坐标系来描述;速度和加速度的描述则采用导数的形式,即速度为位置的一阶导数,加速度为速度的一阶导数。

2. 运动规划运动规划是指在满足一定要求条件下,为机器人设定合理的轨迹和姿态。

这个过程需要根据任务要求来设计合理的运动路径和初始状态,同时还需要考虑机器人的速度、加速度、惯性等运动参数。

3. 动力学特性分析动力学特性分析是指研究机器人的轨迹、速度和姿态等与机器人动力学相关的问题。

这些特性与机器人的质量、惯性、运动参数以及力和力矩的作用有关。

为了保证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和精度,需要对这些特性进行分析和优化。

三、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方法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类: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

1. 解析方法解析方法是利用机械学公式和解析式,对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解析求解方式,得到机器人运动参数的精确解。

这种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等优点,但其求解难度较大,且只适用于特定问题的解决。

机器人结构及其运动学分析

机器人结构及其运动学分析

机器人结构及其运动学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出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各种机器人中,工业机器人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具有高效、快速、精准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领域。

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机器人技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要想进行运动控制,就需要对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一、机器人结构机器人的结构是机器人控制的基础,机器人的结构通常是由基础结构、执行机构、感知机构、运动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1. 基础结构机器人的基础结构是机器人整体的支撑框架。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刚性,可以确保机器人在各种工作状态下均能稳定运作。

基础结构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球形、盒状等,根据机器人的各种功能和要求来设计。

2.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臂架和手臂结构,也是直接进行任务的主要部分。

机器人臂架的长度、张角、工作空间等都是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的。

而手臂结构通常是根据不同的工具或手端进行设计,它可以通过旋转或弯曲等动作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

3. 感知机构感知机构是机器人的一种传感器,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机器人对环境和任务对象的感知和识别。

例如,光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力传感器等都是机器人中常见的感知机构。

4. 运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核心部分,它可以实现机器人各种动作的控制和协调。

这个系统通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是指各种传感器、执行机构等设备,而软件则是指运动控制的程序和算法等。

二、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机器人的运动学是机器人技术中不可或缺部分,它主要研究机器人的运动方程、姿态控制、轨迹规划等,具体分为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两个方面。

1. 正运动学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是根据机器人的运动规律和各个运动参数来确定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

根据数学公式可以得出正运动学方程,只需要知道机器人臂架和手臂的长度、深度、角度等参数就可以通过正运动学解算得到末端执行机构的位置。

SCARA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SCARA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SCARA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一、SCARA机器人的结构和坐标系SCARA机器人由基座、旋转关节1、旋转关节2和活动臂组成。

旋转关节1使机械臂在水平平面内可以旋转,旋转关节2使机械臂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旋转,活动臂则可以伸缩。

SCARA机器人的坐标系一般选择以旋转关节1为原点,机械臂的长度为x轴正方向,垂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z轴垂直于水平平面向上为正方向。

二、运动学分析的基本原理首先,通过逆运动学计算机器人各个关节角度。

逆运动学问题是指已知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求解机械臂各个关节角度的问题。

逆运动学问题的求解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有几何解法和解析解法。

其次,通过正运动学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正运动学问题是指已知机械臂各个关节角度,求解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的问题。

正运动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可以使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得到。

三、逆运动学的求解逆运动学的求解可以通过几何解法或解析解法来实现。

几何解法常用于简单的机械臂结构,其原理是通过三角关系计算出关节角度。

解析解法则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得出关节角度。

几何解法需要先确定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矢量,然后计算出关节角度。

例如,对于SCARA机器人的角度1和角度2,可以通过余弦定律和正弦定律计算得到。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d=d1−d2d=d/dd=(d^2−1+√(d^4−2d^2(d^2−d1^2)+(d^2−√(d^2−d1^2))^2 ))/(2(√(d^2−d1^2)))d=(d^2−1−√(d^4−2d^2(d^2−d1^2)+(d^2−√(d^2−d1^2))^2 ))/(2(√(d^2−d1^2)))其中,d为关节1和关节2的夹角,u为x轴方向上的矢量,w和v分别为y轴和z轴方向上的矢量。

d为末端执行器在机械臂坐标系的x坐标,z为末端执行器在机械臂坐标系的z坐标,d1为机械臂第一段的长度。

解析解法则通过推导得到解析解的公式,根据公式直接计算关节角度。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和路径规划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和路径规划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和路径规划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了现实生活中一种为人们服务的重要工具。

在各类机器人中,移动机器人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而要让移动机器人准确地到达指定位置,就需要进行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和路径规划。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是指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数学建模和分析的过程。

它涉及到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运动学约束和机器人开关机构的运动规律等内容。

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机器人的运动特性,为后续的路径规划提供基础。

首先,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对于机器人的运动分析至关重要。

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包括机器人的尺寸、质量分布、关节参数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建模,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机器人的几何中心、质量中心以及重心的位置,从而能够更精确地进行路径规划。

其次,运动学约束是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运动学约束可以理解为限制机器人运动的条件或规则。

例如,机器人的关节运动范围、机器人的终端执行器工作空间等都是机器人运动学约束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对机器人运动学约束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限制条件,从而更好地进行路径规划。

最后,机器人开关机构的运动规律也是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重要内容。

机器人开关机构的运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规划问题。

例如,根据机器人的关节运动规律,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机器人在特定时间内各关节的位置和速度,从而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精确控制。

有了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基础,我们就可以进行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了。

路径规划是指寻找机器人在限定约束条件下从起点到达终点的最优路径的过程。

在路径规划中,一般需要考虑到机器人避障、节省时间和能耗等多个因素。

为了更好地进行路径规划,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算法和方法。

例如,A*算法可以通过评估各个路径的代价函数来寻找最优路径;Dijkstra算法则可以通过计算起点到所有其他点的最短距离来确定路径;蚁群算法可以通过模拟蚂蚁在路径上的行为来找到最优路径等。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是研究机器人行为和运动规律的重要领域。

运动学主要关注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几何特性,而动力学则研究机器人运动背后的力学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一、机器人运动学建模机器人运动学建模是描述机器人位置和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在机器人控制中,运动学模型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常用的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包括点式机器人和刚体机器人模型。

1. 点式机器人模型点式机器人模型是最简单的机器人模型。

它假设机器人是一个质点,没有具体的形态和刚性要求。

我们可以用一个坐标系表示机器人的位置,通过几何变换和向量运算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

点式机器人模型常用于描述移动车辆等简单机器人。

2. 刚体机器人模型刚体机器人模型是对真实机器人的更为精确的描述。

它考虑了机器人的形态和刚性特性,并用连续的链接和关节来模拟机器人的结构。

刚体机器人模型可以通过关节角度和链接长度来推导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变换。

常见的刚体机器人模型包括直线型机器人和旋转型机器人等。

二、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是研究机器人运动背后力学原理的数学模型。

它描述了机器人在受到力和扭矩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器人运动的原因和机理,为机器人控制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1. 基本原理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将机器人的质量、惯性、外力和关节扭矩等因素考虑在内。

通过建立动力学方程,我们可以推导出机器人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方程,并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预测和分析。

动力学建模涉及到力、力矩、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和描述,需要运用向量和矩阵运算等数学工具。

2. 模型分析与仿真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不仅可以推导出机器人的运动方程,还可以通过数值仿真和模拟来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分析和验证。

利用计算机软件和数值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环境和力量条件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力学特性。

工业机器人力学分析

工业机器人力学分析

工业机器人力学分析引言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要想实现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和高效运作,就需要对其力学特性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从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和力控制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对工业机器人力学的理解能够更为深入。

一、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是指通过研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关节角度和末端坐标等参数,来描述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变化。

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可基于几何方法,利用三角函数和矩阵运算等数学工具来计算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

其中,举足轻重的是机器人的正运动学问题,即根据给定的关节角度,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正运动学问题主要解决机器人的逆运动学问题,即已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计算关节角度,实现机器人的自主控制。

二、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是指通过研究机器人各个关节上的力和力矩,以及机器人的质量和惯性等参数,来描述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学作用。

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可基于牛顿研究动力学的基本定律,通过运用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模型,推导出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

动力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机器人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受力情况,并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提供支持。

三、工业机器人力控制分析工业机器人力控制是指通过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力和力矩进行精确测量和控制,实现机器人对外部物体进行柔和握持、装配和搬运等任务的能力。

力控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机器人能够根据物体的刚度和形状变化,调整握持力和接触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结合,工业机器人可以实时感知和调整力量,以适应复杂工作环境和精细操作的需求。

结论工业机器人力学分析是实现机器人精确控制和高效运作的基础。

通过运动学分析,我们可以计算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关节角度,实现机器人的自主控制。

通过动力学分析,我们可以理解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学作用,并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由式可得:
变换矩阵求逆
算子左、右乘规则
齐次坐标变换的算 子(平移、旋转、复 合)左乘和右乘分别 代表不同的变换顺序 和规则。
左右乘规则
左乘
算子左乘表示沿参 考坐 标 系 或 基 座 坐 标系的变换
右乘
算子右乘表示沿当前坐 标系(新坐标系)的坐 标轴进行变换
例3.3 如图所示单臂操作手的手腕具有一个自由度。已知手部 起始位姿矩阵为:
ai—连杆长度;αi—连杆扭角;di—两连杆距离;θi—两连杆夹角
建立连杆坐标系的四个参数:
连杆长度 连杆扭角 连杆距离 连杆夹角
连杆坐标系的设定不是唯一 的选择不同的连杆坐标系, 相应的连杆参数将会改变。
3.4.2 连杆坐标变换矩阵
这些子变换都是相对动坐标系描述的,按照“左
乘”原则,得到:
T i1 i
Rot Z,i
Trans 0, 0, di
Trans ai , 0, 0 Rot
X ,i
cosi sini 0 0 1 0 0 ai 1 0
0 0
sin
i
cosi
0
0 0
1
0
0
0
数分量为0
点P的齐次坐标为:P p1 p2 p3 wT 其中:w为比例因子。
在机器人的运动分析中总取w=1。
3.2.2 齐次坐标变换
变换类型
平移变换 旋转变换 复合变换
平移变换
运动过程中若坐 标系相对于固定 坐标系在空间的 姿态不变,称之 为平移变换。
平移坐标变换
其特点是坐标轴方 向单位向量保持同 一方向不变,两坐 标系原点位置发生
齐次坐标表示为:
绕Z轴旋转 的齐次旋转变换矩阵 为: 同理分别绕X轴和Y轴旋转的齐次旋转变换矩阵 为:
为齐次坐标变换的旋转算子。
复合变换
运动过程中若坐标系相对 于固定坐标系原点位置发 生变化,同时坐标系绕固 定坐标系的某一坐标轴旋 转一定角度的变换,称之 为复合变换。
复合坐标变换
其特点是两坐标原点 的位置发生改变,坐 标轴方向单位向量也
第三章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3.1 机器人坐标系 3.2 齐次坐标及变换 3.3 机器人位姿描述 3.4 机器人位姿分析 3.5 机器手运动学分析 3.6 并联机器人机构位置分析
3.1 机器人坐标系
3.1.1 固定坐标系
在世界坐标系内定义的固定 坐标系,其位置和方向固定 不动,对其它坐标系具有参 考和定位作用,简称为静系, 如图示的三维空间坐标系 OXYZ。
由式知手部位姿的次矩阵可表示为:
返回首页
3.4 机器人位姿分析
3.4.1 连杆坐标系与连杆参数
如图所示,机座的编号为杆 件0,与机座相连的连杆编号 为1,依次类推;机座与连杆 1的关节编号为关节1,连杆1 与连杆2的连接关节编号为2, 依次类推。各连杆的坐标系Z 轴方向与关节轴线重合。
D-H方法由Denauit和Hartenbery于1956年提出,它严格定 义了每个坐标系的坐标轴,其中转动关节的D-H坐标系建立如 图3-15所示。
一组坐标

,使得:
V v1x v2 y v3z
将上述写成矩阵的形式:P p1 p2 p3 1 x y z oT V v1 v2 v3 0 x y z oT
在直角坐标系下任一点的向量表示:P pxi py j pzk
点和向量在同一基下 具有不同的表达,点 的第四个代数分量非 零,向量的第四个代
同时变化
用齐次坐标表示为: 故复合变换矩阵 为: 式中: 表示齐次坐标变换的复合算子。
例题3.1 已知坐标系{B}初始位姿与{A}重合,首先坐标系{B}相对 于坐标系{A}的轴转动30°再沿坐标系{A}的X轴移动10个单位,并 沿坐标系{A}的Y轴移动5个单位,假设点P在坐标系{B}中的描述为
,求点P在坐标系{A}中的齐次坐标。
例3.5 如图3-13所示表示手部抓握物体Q,物体是边长为2个 单元的正立方体,写出表达该手部位姿的矩阵表达式。
解:物体Q形心与手部坐标系O’X’Y’Z相重合,则手部位置 的齐次坐标4*1矩阵为:
手部坐标系X’轴的方向可用单位矢量n表示为: n:
于是 同理可得:手部坐标系Y’轴与Z’轴方向的单位矢量o和z可表示为:
解:手部到达 位置是手臂绕定轴 轴旋转运动的结果, 即相对固定坐标系作旋转变换,于是有:
手部到达位置是绕手腕轴旋转运动的结果,即相对运动 坐标系作旋转变换,于是有:
返回首页
3.3 机器人位姿描述
3.3.1 连杆的位姿描述
连杆的位姿表示
故连杆的位姿描述就是对固结 于连杆上动系位姿的描述。
例3.4 如图固连于连杆的坐标系{B}位于 点,
量。
为便于分析起见, 往往在世界坐标系 内建立多个坐标系
3.1.4 姿态描述
为了描述物体的姿态,在 物体上建立运动坐标系, 并且定义动坐标系的三个 坐标轴方向相对于固定坐 标系的坐标轴描述即为该 物体的姿态
返回首页
3.2 齐次坐标及变换
3.2.1 齐次坐标
在固定坐标系OXYZ内,对于任一点P和V向量,可找到

平面内,坐标系{B}相对
固定坐标系{A}有30°的偏转,试写出表示连杆位
姿的坐标系{B}4 * 4矩阵表达式。
解:连杆位姿的坐标系{B}的4*4矩阵表达式为:
3.3.2 手部的位姿描述
手部即末端执行器的位置 和姿态同样可以用固接于 手部的坐标系{B}的位姿来 表示,如图所示。
手部的位置矢量为固定参考系原点指向手部坐标系{B}原点的矢 量P,手部的方向矢量为n,o,a。于是手部 a的位姿可用4*4齐次 矩阵表示为:
了改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齐次坐标表示为
平移变换矩阵为:
注意:只有当坐标系 平行时才能将坐标系 中点的位置描述直接
相加。
式子中,
是平衡算子
旋转变换
运动过程中若坐标系相 对于固定坐标系的原点 不变,坐标系绕固定坐 标系的坐标轴转动某一 角度的变换,称之为旋 转变换。
其特点是坐标轴方向单位 向量发生变化,坐标系原
点的位置保持不变
在机器人系统中,一 般指的是基座坐标系。
3.1.2 运动坐标系
所建立的坐标系与运动 构件固接在一起,其位 置和方向随构件的运动 而变化,这样的坐标系 称为运动坐标系,简称 动系,如图中的坐标系 oxyz。
3.1.3 位置描述
固定坐标系 内任
一点P的位置矢量表
示为
其中
是P点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三
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