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概念教学实践感悟-2019年文档
在计算教学中核心问题如何引领课堂-2019年精选文档
在计算教学中核心问题如何引领课堂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各界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
而在小学,小学的数学学习是每一个数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目前,随着数学在初中课程中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成为了每个人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教学也成为了教师们所关注的首要问题。
在以往我们国家的教师的教授计算题的模式相对单一,学生们没有学习兴趣,同时学习效率也不高。
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后,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也理应开始有所转变。
1.计算教学中应该注重的核心问题1.1口算和笔算相结合。
由于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和计算器在学习领域变得越来越普及,笔算的效率也相对变低。
口算是学生进行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学生都是利用笔算或者计算器进行算术,一些比较简单的加减法学生都需要用手来比划才能拿得准自己的计算结果,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问题。
我国有乘法口诀供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监督学生学会这些口诀,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师们在讲了乘法口诀之后,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反复的练习这些口诀,最后让学生们能够达到脱口而出的水平,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的效率,节省学生的做题时间。
1.2计算中所包含的推理。
教师们在很多时候,都把小学数中的计算当作是算,而忽略了推理这种高级形式的算法,他们对这种推理的方法的重视度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计算和推理是相辅相成的。
新课改在大力倡导要进行算法的优化,强调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过程中,要学会根据学生所能够掌握的运算方法找到最简单最合理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就必须注重学生们的推理能力。
同时,也要加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是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形式,不需要借助计算器和笔算,也不需要非常精确,通过估算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去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得数字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心得体会
从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一段时间以来,我对于如何有效地教授学生数学概念积累了一
些经验和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了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要先掌握基本的数
学概念。
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如果学生没有理解概念,就无法建立起数学思维的
框架。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对数学概念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其次,我发现了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具体的物体或
实例来说明概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
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另外,我还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扩展。
在概念教学中,我会将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概念时,我会提到正多
边形、凹多边形等拓展概念,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更多属性。
最后,我还注重巩固和应用概念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能
够巩固已学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理解
和应用概念,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这对于
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及个人观点
浅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及个人观点我于2012年6月参加教学工作,由于新教师的各方面都存在问题,因而先后进行了一些培训,旨在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今年下半年有幸能够参与“云南省国培计划2013----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可以和各地的同僚一起讨论、交流,能够取长补短,让我终身受益。
下面是培训作业,我认为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有:一.数感。
数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的。
二.符号意识。
新课标把符号感修改为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标准的修改稿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
因为符号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
而符号意识对学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
在标准里边它是这样来表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所以标准上,大概用分号隔开是两层意思,一个是会表示,另外一个进行分开进行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三.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
空间观念表现为对现实世界里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数与代数部分的核心概念自己看法44
数与代数部分的核心概念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的重要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下面我主要把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四个核心概念与大家一起交流。
1、数感数感就是对数的感悟。
《标准》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在以前的教学中,总感觉数感是直觉,是潜意识的,我们也感到数感作为课堂教学目标不好把握,找不到它的教学支点。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观点:我认为一节课中数感的培养分成四个步骤:体验生活,建立数感。
(2)实践操作,增强数感。
(3)合作学习,交流数感。
(4)解决问题,提升数感。
⑴体验生活,建立数感。
在教学比的意义时。
这节内容看似简单,其实要讲透十分困难,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比是一种数量关系。
比如,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2,那么甲是乙的几分之几?这类题目在毕业前总复习阶段常有学生弄错。
我觉得可能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比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很完整地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
甲数与乙数的比为:3:2,它可以表示至少两种数量关系:甲数是乙数的3/2,乙数是甲数的2/3。
其实,老师们看似简单,其实对学生来说是很容易混淆的。
也许在学习比这一章时,这个“比”所表示的这两个关系能够形式地记住的,但是很多学生仅停留在这种形式上,根本不理解为什么比与分数的关系。
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到那里去”,比从哪里来?其实,比就是从生活中来,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所表示的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
若3:2的意义是这样渗透的,可能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课件出示:3杯牛奶和2杯果汁,先让学生用已有的分数知识表示出牛奶与果汁的关系,再引入比来表示牛奶和果汁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比能简洁地表示出分数所能表示的两个数量关系,认识到学习比的必要性。
教育研学心得:新课标22个核心概念
教育研学心得:新课标22个核心概念虽然距离新课标颁布已过去了一段时间,但要完全吃透其精神并有效指导一线教学实践,仍然需要老师们下很大的功夫。
暑假备课前,再次熟读课标,研习课标中还未完全理解的内容,很有必要。
本文盘点的这22个核心概念,你掌握了吗?01.课标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宪法,是育人蓝图,具有准绳的作用。
这次课标修标,重在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践行素养导向质量观。
课程标准有可操作性,“新课标-新教材-新学案-新课堂-新考评”构成了课改的完整链条。
02.“课标”的亮点:课程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采取通过学科课程素养认领形式来推行,想得到美丽的育人目标-看得见风景的课程核心素养-走得到景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了切实可行育人目标行动图。
可见,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的基因,一根红线贯彻修订全过程,是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是各学科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之后逐步形成的。
[关于新课标的更多解读文章可以点击此处进入小课题研究公众号的课标解读专题阅读]03.育人总目标确立,义务教育学生画像培养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所谓“有理想”,指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目标,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有向往和追求。
所谓“有本领”,指学生要学到能够运用于实际、满足生存需要、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
所谓“有担当”,就是培养责任意识,发挥个人能力,做时代的主人。
04.核心素养概念、三个方面、六个维度、十八个要点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关于核心素养的解读可点击此处进入小课题研究公众号的核心素养阶段专题查看更多深度解读文章]通俗说,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确价值观。
数学十个核心概念学习心得
数学十个核心概念学习心得学习《数学课标十个核心概念》心得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这10个核心概念中不难看出,核心概念不是指具体的内容本身,而是指内容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基本思想、思维方法,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感悟、观念、意识、能力等。
核心概念反映了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也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
与《实验稿》相比,在这10个核心概念中,有4个是新增加的,它们分别是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创新意识;有3个是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它们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剩下的3个,既保持了原有名称,也基本保持了原有内涵。
在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
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除了前面说的这些理念,怎么设计这个课程标准,也进行了一个讨论,在提出设计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
从知识技能,从过程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
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
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我对小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的认识及感悟
我对小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的认识及感悟鸣矣河小学李星这十个核心概念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下面是对这些核心概念的解读:1、数感《标准》将数感定义为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既包括了感知又包括了领悟,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思维。
并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的。
2、符号意识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标准的修改稿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
因为符号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
而符号意识对学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
在标准里边它是这样来表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所以标准上,大概用分号隔开是两层意思,一个是会表示,另外一个进行分开进行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符号所起的作用,从算术到代数过渡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帮助孩子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3、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具体来说,学生的空间观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转化。
即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之间的转化。
2019年浅析数学的基本思想:教材架构与教学思考-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浅析数学的基本思想:教材架构与教学思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X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一理念的阐述,丰富了数学课程内容的内涵,指明了数学教材建设的方向。
以此为依据,新修订的数学教材更加关注“过程”与“结论”的和谐统一,使得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知识技能等共同构成了教材的文化内涵。
一、基本数学思想的教材架构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科学发生和发展的根本。
有了数学思想,数学知识便不再是孤立的。
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思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数学产生、发展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二是学习过数学的人所具有的思维特征。
基本数学思想主要有三种:抽象、推理和模型。
整个数学学科就是建立在基本数学思想的基础上,并按照基本数学思想发展起来的。
”[1]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坚持用基本数学思想统整全部内容,规划合理的内容结构,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推理过程、建立模型过程。
(一)以数学抽象为主线引入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是一种抽象的存在。
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精心选择素材,创设情境,把客观世界中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事物或现象抽象成数学研究的对象。
1.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
把数量抽象成数。
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数与代数”学习的起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学习,是一个从具体事物和数量抽象为数的过程,是抽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认识数的过程也是逐步感悟抽象思想的过程。
比如教学正整数的认识,教材按照“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实物(小棒、小方块等)表示数—计数器(或算盘)表示数—写数”的线索,引导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
再比如教学负整数的认识,教材选择温度计、海拔高度、收支盈亏、向不同方向走路等现实素材,从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抽象出负数的意义。
“一亿有多大”数学实践活动案例与反思-2019年文档
“一亿有多大”数学实践活动案例与反思一、案例背景《一亿有多大?》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这个综合应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课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本节课力求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推理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流程片段(一)新闻引入,揭示课题师:“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9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这项工程总经费投入大约为9亿元人民币。
师:9亿是多少个1亿?那一亿有多大呢?(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1亿是10个一千万,100个一百万,1000个十万,10000个一万。
)师: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一亿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可以借助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来研究,去感受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亿有多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凸显生活实际,从最常见的生活信息出发,力图带领学生不断向更深一层探索。
】(二)数一数,从时间中感受一亿的大小师:同学们,你们数过数么?数1亿个作业本你估计要多长时间?师: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计算出数“一部分”本子的时间,再由部分推算出数一亿个本子的时间。
【设计意图:初步渗透“推算”的思想。
】追问: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计算出数50个本子或100个本子的时间。
追问:为什么不选15本、65本来数呢?启发学生说出:为了方便,应该取整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选择小数量是有学问的。
】继续追问:在课堂上选择多少个本子来数比较合适?教师来数,学生计时。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结合教学实践谈认识。
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概念和目标后,结合我几年数学教学经念,对课程标准中核心概念有以下几点认识:1、数感就是指关于数字,计数单位、数量关系,估算等方面的领悟程度。
数学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而数的学习是最基本的抽象训练。
数感的学习,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换算,以及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估算都贯穿着数感的训练。
2、符号意识就是够理解并且掌握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表示数量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
其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知道理解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为以后更深一步学习符号运算打下基础。
3、在培养空间观念方面,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概括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在大脑里再现出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向和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等等。
4、几何直观:小学阶段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几何图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便于培养探索几何问题的思路。
同时,要让学生养成作图的习惯,注重图形的变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基本图形的认识区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
5、数据分析的观念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先做了解调查,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从数据中发现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数学中,通过读题得到信息,通过分析找到数量关系,通过计算解决问题,这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算,探索合理、简便高效的运算途径解决。
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主要是在整数、小数以及分数四则运算以及化简求值、解方程等方面都是对学生的运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7、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思维训练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个方面。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评论一些经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等这样一些形式,来进行推断,来获得一些可能性结论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演绎推理是从已知的事实出发,按照一些既定的规则进行逻辑的推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小学数学“大概念”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大概念”教学实践作者:曹俊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4年第04期与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概念知识相比,“大概念”具有独特性,它是一种认知结构,能够将学生之前学过的内容与新的知识整合起来,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大概念”具有迁移性和普适性的特点,教师可以以“大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大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同时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从而有效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1.数学“大概念”内涵“大概念”是指用于解释或阐述较大范围的学科知识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具体来说,“大概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不同于其他概念知识,它还包括方法论、认识论等相关内容。
“大概念”通常情况下分为核心概念和共通概念两个层面。
核心概念是指数学知识中有着重要作用的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将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并掌握了这些核心概念才能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
同时,核心概念是数学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能够理解其中内涵,对本学科内容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
共通概念是指打破学科界限的一些共通概念,能够解释不同的现象,是从重点知识中抽象出来的某种思想观念或是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具有深远影响。
2.数学“大概念”外延“大概念”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他们对课程内容展开深入研究的工具。
从本质上说,概念不仅能够体现数学学科的逻辑价值,还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的具体方向。
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大概念”会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在当前阶段是“大概念”,但是到了另一阶段,就只是一个简单的“子概念”或“分概念”。
对小学生而言,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对“大概念”形成深刻的理解,知道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方法,从而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
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大概念”产生并延伸的过程,经过教师的指引逐渐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结合现有的知识基础加以创新,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小学数学十大核心观念
小学数学十大核心观念篇一:小学数学10大核心概念之数感小学数学10大核心概念之数感《标准》中10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理解数和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是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它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运算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感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具体做法如下:一、结合生活,积累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景,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加深对数的认识,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积累数感。
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寻找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千克”作单位。
如一分硬币重1克,4包豆奶约重1千克等;再如认识大数时,我利用多媒体(利用统计图和录音机)进行教学,告诉学生我市有多少人,大约是我校学生数的多少倍;我省土地面积有多大,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个我市。
通过引导让学生观察体会大数的情景,培养学生感受周围世界那种数量化的意味,从而逐步感受数。
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数感。
二、自主探索,体验数感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与教学——以“圆锥曲线”为例
上海中学数学・2019年第10期27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与教学——以“圆锥曲线”为例226200江苏省启东中学金山摘要:单元是高中数学整体架构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单元教学既要完成知识能力目标,还要担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数学学科包括六大核心素养,不同单元课程内容不同.教学设计时关注的核心素养侧重点也不同.笔者以“圆锥曲线”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分析知识结构、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落实目标.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教学;圆锥曲线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设计关注的核心素养侧重点便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对具体知识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培养学生哪些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培养这些数学核心素养.笔者以“圆锥曲线”单元分析为例.阐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设计与教学.一、单元教学与数学核心素养(一)不同单元教学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数学中的单元可以是教材中的章节,如统计、圆锥曲线,也可以是数学中的重要专题,如函数的应用.从高中阶段数学的主要内容来看,贯穿始终的有三条主线,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每条主线的内容由一个个单元构成,而课时是实现主线内容的基本单位,各个单元承上启下•单元教学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同单元的知识内容不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如统计单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数据处理素养,与直观想象等素养没有太多的联系.不等式单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若论数据分析素养,未免有些牵强.为了达成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总目标•需要按单元分层次、分阶段设计教学•将总目标分解细化•明确每个单元重点培养的素养.所以,单元教学设计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教学内容,挖掘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知识载体,在课程目标各个部分明确化的同时•提出数学核心素养的阶段性任务.其次,在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既要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与评价,也要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与落实.(二)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单元教学中分阶段发展的长期目标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需要从整体理解数学课程目标、性质与理念,从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主线、主题、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既要处理好单元与主线、单元与单元、单元与课时之间的关系.也应注意到单元教学的相对独立特征.数学核心素养不是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它基于课程内容,又高于具体的课程内容,知识和技能可以传递,但素养无法传递,它只能在获得知识技能的数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比较具体,容易把握.通过一个个课时的教学即可实现,而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实现时间相对较长,发展的过程相对复杂,不是一个课时所能胜任的,需要长时间的熏陶、渗透.因此,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必须从整体思考教学内容.关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断感悟和理解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二、单元内容和数学核心素养分析(一)知识结构分析“圆锥曲线”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知识结构差别较大,以人教A版和苏教版为例(如图1、图2所示,图1显示了人教A版“圆锥曲线”的知识结构.图2显示了苏教版“圆锥曲线”的知识结构),主要有以下不同:一是“椭圆”与“曲线方程”的教学顺序不同.人教A版先是学习“曲线与方程”,接着学习具体的圆锥曲线,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苏教版是在学习了椭圆、双28上海中学数学•2019年第1()期图2曲线和抛物线之后再学习“曲线与方程”.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二是对“圆锥曲线统一定义”和“曲线的交点”安排不同.苏教版将这两部分内容各列为一节,人教A版只是将“圆锥曲线统一定义”放在章尾“阅读与思考”栏目,“曲线的交点”在教材中甚至没有提及,并非人教A版不重视这两部分内容.纵观全书,人教A版设置了更多的“阅读、思考、探究”等栏目.显然编写专家更重视对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二)数学核心素养分析高中数学不同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课程内容不同,在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要求必然也不同.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在吃透教材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还需对照知识和课程标准.对能力与过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指标进行具体化、明确化.笔者以人教A版《数学》选修2-1为例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表1是对人教A版“圆锥曲线”单元技能与过程、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分析).知识内容技能与过程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数学概念曲线与方程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抽象概括概念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椭圆经历从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掌握概念双曲线了解定义抛物线经历从情境中抽象出抛物线的过程、掌握概念曲线方程及其推导求曲线方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椭圆掌握几何图形及其简单性质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双曲线了解几何图形,知道有关性质抛物线掌握几何图形及其简单性质圆锥曲线的应用感受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能用坐标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上海中学数学•2019年第10期29三、单元教学实施过程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设计单元教学,首要问题是理解教材.分析单元课程内容,明确单元技能与过程、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达成目标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呢?(一)关注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性、连续性数学单元是高中数学整体申的一部分,是所处内容主线的一部分.单元教学是这一系统、连续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教师要考虑单元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在整体中把握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单元又是整体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由一个个逻辑上紧密联系的课时构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能力目标的达成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相对系统性和完整性.“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主线的一个单元,内容、方法、过程、思想遵从解析几何的共同特性.与之关联的单元是“解析几何初步”.在该单元里,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一般方法,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圆锥曲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圆锥曲线”又是相对独立的,主要研究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三种曲线,并分别探讨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和应用,研究内容不同,核心素养达成指标随之不同.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2016年9月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数学学科素养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或者说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在数学学科的具体表现.“圆锥曲线”单元教学过程中,在概念的形成、标准方程的推导、几何性质的探究,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置情境,设计教学环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得到结论的过程,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学会学习.教师是这一过程的引导者,应时刻关注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树立敢于批判质疑的意识,形成勇于探究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品质.参考文献[1]史宁中.注重“过程”中的教育[J].人民教育.2012(7):32-37.[2]马云鹏.数学:“四基”明确教学素养[J].人民教育,2012(6):40-44.[3]金山.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中小学数学,2016(3):7-9.[4]罗新兵等.核心素养的分析路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11):18-20.(上接第11页)笔者让学生在代数和几何之间寻找构图的支点,体会数形结合的真谛,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教师应长时间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教学设计和关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有效提升学生的素养.(四)怎么测——课堂教学需要关注教学测评教学应该是一个闭环:思考(研究教材)、设计(案例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和测评(教学反馈).教学测评是教学调控的重要环节,教师测评可以有效地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思考,寻找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设计,打造高效的课堂.测评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对教学设计达成度的测评,另一个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测评.教学设计达成度就是将预设和生成进行对比,从而对教师的教法进行评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测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即简单的量的分析.笔者设计了三个水平的问题,水平一立足于课堂问题的变式,水平二立足于课堂问题的拓展,水平三立足于方法的拓展.从知识、方法和素养三个层面进行设计,有效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王华,沈金兴.基于直观想象“三个水平划分”的教学[J].中学教研(数学),2018(3):1-4.I欢迎订阖《上海中学数学》I *。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感受(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成长。
在这段旅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同时也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些感受。
一、数学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如何面对挫折等。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涉及多个领域,如数学分析、几何、代数等。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世界的多样性。
同时,数学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数学教学中的挑战1. 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3. 家校合作不足数学教学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家校合作往往存在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在家庭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感悟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2.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方法。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趣味数学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概念为本课程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概念为本课程教学理念逐渐受到关注。
概念为本课程教学强调以概念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概念为本课程教学的特点、实践策略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概念为本课程教学的特点1. 以概念为核心概念为本课程教学以概念为核心,强调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手段,从具体的实例中提炼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2. 重视学生的主动建构概念为本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建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
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3.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概念为本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跨学科融合概念为本课程教学强调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概念为本课程教学实践策略1. 教学设计(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2)设计教学情境:创设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2. 教学实施(1)引导学生主动建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注重实践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3)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有哪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有哪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其的理解:一、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必须通过实物、图片,使物与数一一对应,甚至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教室门前有几棵树,有几盆花,使学生对10以内的数与身边实物的数量结合起来。
在认识万以内数的时候,不可能让学生具体数一数实物,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感受和体验。
再如,联系本校实际,“我校有学生1000人”,让学生回忆一下每星期一,1600多人在操场集合是什么样的,像10所这样的学校学生集中在一起就是16000多人。
这样一些具体的、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还有,对于20、30、45、27、90、1这些数,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词语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来表示。
二、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用符号来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像普通的语言一样,首先需要引进基本的字母。
在数学语言中,像数字以及表示数的字母、表示点的字母、+一×÷等表示运算的符号、=<>等表示关系的符号等等,都是用数学语言刻画各种现实问题的基础。
三、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小学数学“大概念”教学的认知和教学实践鲁小霞
小学数学“大概念”教学的认知和教学实践鲁小霞发布时间:2023-04-27T09:19:19.86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4期作者:鲁小霞[导读]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以概念为载体,而且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概念教学,不仅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省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457000摘要: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以概念为载体,而且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概念教学,不仅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够奠定学生的数学基础,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感知与思考构建出正确的数学概念。
但是通过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现状调查发现,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数学教师在开展问题循环驱动教学模式时存在的问题更多,因此必须对此进行透彻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综合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大概念”教学:数学课程引言随着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文化正走进中小学课堂。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受到文化熏陶、产生文化共鸣,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数学“大概念”数学“大概念”认知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学科核心概念的教育研究当中。
布鲁诺提出,不同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基本结构,这种基本结构中包含着学科认识世界的基础观念,以及由基础观念所衍生出的基本原理、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及态度等。
学生在进行学科学习时,不仅要学习到学科的“使用技巧”,更需要理解学科的“认知视角”,明白学科在本质上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学生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更多的是以工具性的学科态度来学习,忽视了数学思维的教育培养,没能够从数学认知世界的逻辑出发,理解数学是如何观察、分析和理解世界,进而无法形成完备的数学思想,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也相对机械。
在基本结构理论背景下,“大概念”作为一种宏观的认知逻辑,出现在学科教育中。
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核心素养培养,将学生的思维、认知、理解能力等做了教学培养要求,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学科“大概念”原则,追本溯源,摆脱单一的知识导向和工具性的数学教学,寻求从数学认知世界角度出发的“大概念”教学创新。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核心概念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核心概念解读发布时间:2022-10-21T07:32:04.191Z 来源:《教育学》2022年8月总第293期作者:朱斌[导读] 在学生长时间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属于较为关键的阶段之一,将较为直观地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过程。
而作为其中的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学科对于学生今后增进自身在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及能力方面的表现而言尤为关键。
因此,教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合理地掌握数学学科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技巧。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小学望江路校区230031摘要:在学生长时间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属于较为关键的阶段之一,将较为直观地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过程。
而作为其中的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学科对于学生今后增进自身在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及能力方面的表现而言尤为关键。
因此,教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合理地掌握数学学科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技巧。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一、小学数学学科新课标核心概念在针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新课标核心概念进行实际的解读之前,教师应当首先接触和把握其核心概念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数感、空间功能、数据分析概念、符号意识、几何直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创新意识、应用意识与模型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单论字面而言较为抽象复杂,实际是由数学学科的专家学者经长年教学活动总结得出的教学经验。
新课标核心概念为教师揭示了数学学科教学活动应当引导学生掌握怎样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当相应地引起重视,优化并调整自身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培养上述能力,以便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提升自身数学学科综合素养水平。
二、小学数学学科新课标核心概念解读1.数感。
数感是指学生在数学学科有关内容认知方面的敏感程度,简言之即学生对于各种事物所包含的与数学学科知识相关信息的认识能力与理解能力。
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存在有其道理,原因在于数学学科在生活活动之中随处可见,因而教师应当有效地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核心概念教学实践感悟
在概念的构成中,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它包括对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核心概念作为学科结构的主干,必须要能展现当代学科的图景。
[1]因此,学习并建构概念,关键是把握其中的核心概念。
笔者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尝试构建“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概念”的教学模式,即围绕概念中的核心概念,力图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体验、探索新概念的生成过程而获得概念。
其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促使学生内部问题情境的生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设置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该问题反复感知,并在分析、类比、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概括出其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核心概念。
笔者在“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教学活动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整堂课设计为四个教学环节,即发现问题、探索方法、构建概念、运用概念,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激励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通过初中欧式几何的学习掌握了直线的概念,直线作为最简单的曲线是学生最熟悉的几何图形,是解析几何研究的基本对象和基础,又是后续研究的直线与圆以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基础。
解析几何的核心方法为坐标法,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学生没有对直线的认识就谈不上认识其他曲线。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直线作为突破口来设置问题。
教师设置问题:在研究平面几何时,经常会涉及作出多边形的对角线这样的问题。
请问,同学们一般是如何作出对角线的?教师请同学们利用提供等腰直角三角板,先作出学案图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进而请同学们仍然利用等腰直角三角板作出图2正方形的对角线。
作小正方形的对角线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作大正方形的对角线利用“一点与方向确定一条直线”。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并总结确定直线的两种方式。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正方形中我们可以将正方形的边作为参照系,去找对角线所在直
线与正方形边所成角。
如果我们将正方形去掉让大家同样去确定这条直线(即对角线),那又可以通过寻找什么作为参照系来确定这条直线?这个问题将学生由简单的操作层面引向了理性思考。
二、指导学生探索方法
学生已经知道点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的位置与不同的有序数对一一对应,实现了将点代数化。
教师此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确定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何将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代数化?
在经过短暂思考后,学生都能想到将直线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找直线与x轴所形成角。
但直线与x轴相交,会形成四个角,以哪一个角来刻画这个方向更恰当呢?有部分学生会想到与x轴所形成的较小角。
但先前的两条对角线马上就直观地说明这样定义的不准确性。
但这时,学生的思考范围已由一条直线,转变为将这两条直线类比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寻找共同点。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最终归纳出:以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顶点,以x轴正方向为始边,直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为终边的角。
如果以这样的角来刻画一个方向。
角的大小确定了,直线位置也就被确定了。
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给出定义的术语:上述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然后,引导学生得到不完整的直线倾斜角定义: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所成角。
接着通过练习,发现定义的不完整性,从而修正得到直线倾斜角完整定义。
三、引导学生构建概念
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为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搭建了恰当的脚手架。
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确定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是“两点”或“一点和倾斜角”。
这两种条件都可以确定出同一条直线,那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要找到这两者的关系,就要厘清点与角之间的关系。
点在坐标系中表现为坐标,这是数。
因此,需要建立角度与数之间的关系。
角怎样被代数化呢?角常用的三角函数值有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用哪种值来代数化倾斜角更合理呢?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探究直线上两点坐标与倾斜角的关系。
学生一:分别求出了倾斜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如右图1,结论——正切值形式最简单。
教师追问:除了倾斜角为锐角、钝角的情况还有没有其他情况?
学生:有,倾斜角为0°和90°。
教师;结果又是怎么样呢?
教师在学生展示的时候引导:不过原点的直线又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推导?
学生:应该可以!借助于向量就可以解释。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前两位同学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第三位同学借助向量利用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均找到了倾斜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与直线上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在比较他们的推导方法和结果后发现,正切是最简洁的,并且在0°-180°的范围内,两点坐标代入计算出的每一个正切值和倾斜角都是一一对应的,所以用正切值来代数化直线的倾斜角较合理、恰当。
因此,我们就给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取一个名字——直线的斜率。
生活中也有反映倾斜程度的量即坡度,坡度是坡角的正切。
这样,教师提出了“直线的斜率”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斜率的地位和作用:斜率作为刻画直线性质的主要手段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斜率在解析几何中处于主干地位,是核心概念。
进而,提出:整个探究过程又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呢?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这样,学生在建构斜率这个概念时,经历了分析——倾斜角代数化的可能方法和途径、类比——代数化的过程中同一倾斜角的三种三角函数以及各种不同范围下的倾斜角的同一三角函数、抽象——将倾斜角这一具体的几何元素抽象为正切值这一代数结果、概括——倾斜角为90°和不为90°两种情况下倾斜角代数化的过程和结果,概括出其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核心概念——斜率。
使学生经历用两点坐标刻画直线倾斜角的过程,然后推导出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四、帮助学生运用概念
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建构起直线倾斜角、直线斜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基本概念,解决下列例题,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1已知A(3,2),B(-4,1),C(0,-1)
(1)求直线AB,BC,CA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2)将B、C分别改为B(3,1)、C(0,2)求直线AB,CA的斜率,并求直线的倾斜角。
该题是教材例题的改编题,改编的目的主要想让学生对于倾斜角为90°、0°两种情况再加深认识。
题目研究直线,是将直线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计算直线斜率,通过斜率刻画直线倾斜角这一几何量,是坐标法中用代数结果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体现。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以下各值的直线:
(1)1,-1;(2)2,-3。
此题(1)中的直线既可以用一点和倾斜角作出,也可以用两点作出;(2)中的直线只能够用两点作出。
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是通过这些代数数据,准确地刻画出了直线这一几何图形。
最后,教师从数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反思整个研究过程,我们能够感受到现在研究几何图形的特征与小学和初中学习的平面几何不相同,原来是采用公理化方法,把人们公认的一些几何知识作为定义和公理,研究图形的性质,推导出一系列定理,组成演绎体系。
这属于欧氏几何的范畴。
现在我们研究几何图形是在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包括直线),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这门学科就是兴起于十六世纪的《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坐标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概念形成模式下的概念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四大方面。
一是从学科思想方法角度发掘核心概念。
比如,从解析几何研究问题方法的角度看,本堂课的核心概念是斜率,因为只有斜率才实现了将几何问题代数
化,才体现出了坐标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
只有认清了核心概念,才能够摒弃教学过程中很多枝节问题,从而突出主干、抓住教学核心。
二是基于核心概念形成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突出概念的本质和建构过程。
斜率作为描述直线在坐标系下位置的代数特征,整个概念的建构过程需要经历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这一过程,学生心理将经历以下6个阶段:[2]别不同的刺激模式;分化和类化各种刺激模式的属性,并综合出共同属性;提出或验证假设;明确外延;运用概念,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
三是为学生概括与领悟核心概念搭建“脚手架”。
学生概念的习得是在人类认识问题基础上的再认识。
因此,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搭建脚手架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通过探究获得核心概念斜率,在上课的过程中搭建了两个脚手架。
其一是将直线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二先概括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即直线的倾斜角。
四是通过应用反馈加深对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核心概念的应用,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概念,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形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
对于内涵丰富的核心概念,只有使学生深度体验,引发心理共鸣,形成内心感悟,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部分,才能真正优化学生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