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海上风电综述.pptx
海上风力发电机PPT课件

适用情况:水深一般小于10m,任何地质条 件的海床。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抗 风暴和风浪袭击性能好,其稳定性和可靠 性是所有基础中最好的。
4、吸力式基础
该基础分为单注及多注吸力式沉箱基础等。吸 力式基础通过施工手段将钢裙沉箱中的水抽出 形成吸力。想比前面介绍的单桩基础,该基础 利用负压方法进行,可大大节省钢材用量和海 上施工时间,具有较良好的应用前景。
2、多桩基础 (1)普通多桩基础 (2)三脚桩基础
(1)普通多桩基础
普通多桩基础,根据实 际的地质条件和施工 难易程度还可以做成5 根桩, 外围桩一般做成 一定角度的倾斜。这 种基础与单桩基础 没 有本质上的区别,其适 用范围、优缺点和单 桩基础都相差无几。
(2)三脚桩基础
三脚桩基础,采用标准的三腿 支撑结构,由中心柱、三根插 入海床一定深度的圆柱钢管 和斜撑结构构成,钢管桩通过 特殊灌浆或桩模与上部结构 相连,其中心柱提供风机塔架 的基本支撑。这种基础由单 塔架结构简化演变而来,同时 增强了周围结构的刚度和强 度。
(3)高产出。海上风电场允许单机容低,通过更高的转动速度及电压,可获取更高 的能量产出
三、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三个主要部分
(1)塔头(风轮和机舱) (2)塔架 (3)基础(水下结构与地基)
四、海上风力发电基础的形式
1、单桩基础 2、多桩基础 (1)普通多桩基础 (2)三脚桩基础 3、重力式基础 4、吸力式基础 5、悬浮式基础
5、悬浮式基础
它是漂浮在海面上的盒式箱体,风电设备的支撑塔 柱固定在盒式箱体上。在水深大于50m时,采用其 它形式的基础形式不经济时,就考虑浮体结构,浮体 根据锚固系统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状,一般为矩 形、三角形或圆形。目前,还没有海上风电场应用 这种基础,但待浅海海域开发完毕,风电场向深海发 展的时候,浮体支撑必然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综述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综述1 概况风力发电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绿色能源技术,在陆地风电场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已经注意到陆地风能利用所受到的一些限制,如占地面积大、噪声污染等问题。
由于海上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当今技术的可行性,海洋将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风电市场。
欧美海上风电场已处于大规模开发的前夕。
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0 m以的海域面积辽阔,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沿海经济发达电力紧缺区)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风电必将会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来源。
海上风电场的风速高于陆地风电场的风速,但海上风电场与电网联接的成本比陆地风电场要高,综合来看,海上风电场的成本和陆地风电场基本相同。
海上风电场的发电成本与经济规模有关,包括海上风机的单机容量和每个风电场机组的台数。
铺设150MW海上风电场用的海底电缆与100MW的差不多,机组的大规模生产和采用钢结构基础可降低成本。
目前海上风电场的最佳规模为120~150MW。
在海上风电场的总投资中,风电机组占51%、基础16%、电气接入系统19%、其他14%。
丹麦电力公司对海上风电场发电成本的研究表明,用国际能源局(IEA)标准方法,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和20年设计寿命计算,估测的发电成本是0.36丹麦克朗(人民币0.42元或0.05美元)/kWh。
如果寿命按25年计算,还可减少9%。
海上风电场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其发展大致可分为5个不同时期:①1977~1988年,欧洲对国家级海上风电场的资源和技术进行研究;②1990~1998年,进行欧洲级海上风电场研究,并开始实施第1批示计划;③1991~1998年,开发中型海上风电场;④1999~2005年,开发大型海上风电场和研制大型风力机;⑤2005年以后,开发大型风力机海上风电场。
2 海上风环境一般说来海上年平均风速明显大于陆地,研究表明,离岸10km的海上风速比岸上高25%以上。
2 1 风速剖面图海面的粗糙度要较陆地小的多,因此风速在海平面随高度变化增加很快,通常在安装风机所关注的高度上,风速变化梯度已经很小了。
《海上风电综述》课件

海上风电是指在海上建设风力发电机组,利用海域上的风能发电。它是一种 新兴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海上风电概述
介绍海上风电的基本概念和背景,解释为何海上风电成为新兴的清洁能源。
海上风力发电历史
回顾海上风力发电的发展历程,探讨早期海上风电项目的先驱和里程碑。
海上风电的优势
2 抗风性能优化
改进风力涡轮机的设计,使其能够适应更高的风速和恶劣的风向条件。
3 维修与保养技术
提高风力涡轮机的运行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海上风电的发电原理
解释海上风力发电是如何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介绍风力涡轮机发电的基本原理。
详细描述海上风电相对于传统能源的优势,包括可再生性、较高的发电效率 和更稳定的风能资源。
海上风电的挑战
分析海上风电面临的关键挑战,如海洋环境的恶劣条件、建设和运维成本的增加等。
海上风电技术发展现状
介绍当前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水平,包括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和连接网格技术的进展。
海上风电的组成部分
风力涡轮机
发电最重要的组件,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
输电海缆
将海上风电产生的电能传输到陆地上的电网。
浮式海洋基础
用于支撑风力涡轮机的基础结构,具有良好的 稳定性。
智能监控系统
实时监测风力涡轮机的状态以及环境数据,提 高运维效率。
海上Hale Waihona Puke 电的核心技术1 深水架设技术
克服海上水深和流速等复杂条件,实现风力涡轮机的安全架设。
海上风力发电机 PPT

适用情况:水深小于30m且海床较为坚硬的 水域,在浅水域中尤其适用,更能体现其经 济价值。
优点在于:制造简单,无需做任何海床准备。 缺点在于:受海底地质条件和水深的约束较 大,水太深 易出现弯曲现象;再则,安装时需 要专用的设备(如钻孔设备),施工安装费用 较高;另外,对冲刷敏感,在海床与基础相接 处,需做好防冲刷防护
5、悬浮式基础
它是漂浮在海面上的盒式箱体,风电设备的支撑塔 柱固定在盒式箱体上。在水深大于50m时,采用其 它形式的基础形式不经济时,就考虑浮体结构,浮体 根据锚固系统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状,一般为矩 形、三角形或圆形。目前,还没有海上风电场应用 这种基础,但待浅海海域开发完毕,风电场向深海发 展的时候,浮体支撑必然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适用情况:水深一般小于10m,任何地质条 件的海床。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抗 风暴和风浪袭击性能好,其稳定性和可靠 性是所有基础中最好的。
4、吸力式基础
该基础分为单注及多注吸力式沉箱基础等。吸 力式基础通过施工手段将钢裙沉箱中的水抽出 形成吸力。想比前面介绍的单桩基础,该基础 利用负压方法进行,可大大节省钢材用量和海 上施工时间,具有较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海上风力发电的优点
近几年,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其他国家,海上风电出 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我国目前也有数个在建和在批 的海上风电项目。海上风电能够发展如此迅速,自 有其优势所在,与常规能源相比:
(1)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首先,风力发电几 乎没有任何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其次,海上风力发电 不占用任何土地资源;再则,风力发电机组在其有效 服役期内所发的电量,大约是制造设备、风电场的 建设、运营维护以及最后淘汰整个过程所耗能源 的80倍以上,而一般的火电厂所发电量只有其完成 发电全过程所耗能源的4倍左右。
八 海上风电施工简介PPT课件

.
15
.
16
(3) 钢管桩沉桩方式 针对整根管桩沉桩施工,国内常用的沉桩方式有两 种,一种是采用带桩架的专业打桩船沉桩,另一种为 起重船吊打沉桩。
.
21
.
22
(5) 导管架沉放 根据海上风电场工程基础设计的导管架吊重、吊装尺 寸的要求,可选择1000t级起吊能力的浮吊进行安装工 作。
.
23
.
24
.
25
(4) 调平与灌浆 钢管桩与导管架结构安装完成后,进行导管架结构的 细致调平工作和灌浆连接工作。导管架结构体的细致调 平工作通过调节螺栓系统进行。
.
39
分体吊装两种方式中上部塔筒、下部塔筒也是根据实 际长度将1~4节塔筒预先组装,且采用前者的分体吊装方 案占大多数,而近年瑞典的Utgrunden、Yttre Stengrund、 丹麦的Nysted风电场则采用第2种分体吊装方案,具体安 装情况视船体的吊装控制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13
.
14
(2)钢管桩的制作 钢管桩制造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钢管桩一般采用非等厚度(为节省钢材用量,上下两部分厚度一般不同)的钢板螺旋法卷 制,自动埋弧焊焊接而成。钢管桩卷制完成后,对于焊缝应进行100%超声波探伤,对超声波 检测发现有缺陷的焊缝应进行X射线检测或用碳弧气刨刨开焊缝观察检查。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1.2 风机安装施工方案
中国海上风力发电发展近况以及趋势ppt课件

1
摘要:
由于具有资源丰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小, 以及不占用耕地等优势,近几年,我国的海上 风力发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我国近海风电的行业背景、海上风电市 场区域分析、国家政策、社会效益、技术支持、 发展瓶颈及建议、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 面进行论述。
2014年8月,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海上风电 推进会,公布了《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 案(2014—2016)》,涉及44个海上风电项 7 目,共计1052.77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其中
社会效益:
我国海岸线长,海域面积辽阔,具备开发建设海上风电的良好条件。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化石能源资源短缺,海上风能是当地重要 的资源优势,开发利用海上风能资源对于增加这些地区的电力供应、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1、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无污染,可持续,资源丰富,故而,大 力发展海上风能,可为国家电网提供可再生的发电量,从而为国家节 省大量的化石能源,同时也减少了大量有害物质以及二氧化碳的的排 放,减少了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2、大力发展海上风能,可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为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3、由于海上风电的复杂性,故而发展海上风电,可以促进我国风能产 业链升级,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刺激我国材料、机械、电气等 方面的研究。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掘市场潜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发展海上风电产 业不仅需要国家扶持和引导,还需要充分发挥市 场作用。通过鼓励更多的投资者进人市场,扩大 市场潜力,挖掘市场机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与资源整合,促进风电设备制造企17
未来发展趋势:
风电技术发展迅速,成本持续下降。
技术支持:
八 海上风电施工简介PPT课件

41
.
42
(2) Nysted风电场 Nysted风电场共安装72台2.3MW的Bonus82.4型风力发电机,装机总容量165.6MW。该风电场距海岸9km, 位于波罗的海南部,水深6~9.5m,风机安装采用分吊装第二种方式进行。
.
43
.
44
1.2.2 整体吊装方案 整体吊装方式即为风机设备在陆上或近岸平台完成塔筒、机舱、轮毂、叶 片的组装,整体运输到风电场场址后,通过大型的起重设备吊装到风机基 础平台上方式。风电机组整体运输、吊装因质量大,重心高,且叶片、机 舱等受风面积大的构件主要位于机组上部,整体运输、吊装过程中的稳定 性、安全性控制要求很高。 海上风机整体吊装在英国的Beatrice风电场、国内的绥中36-1风电站、东海 大桥示范风电场采用过,在陆上将基础以上的塔筒、机舱、轮毂、叶片等 各部件组装成一个大型吊装体,运输至现场后一次性吊装完成。
.
3
.
4
.
5
.
6
.
7
目前国内海上风机基础尚处于探索阶段,已建成的四 个海上风电项目,除渤海绥中一台机利用了原石油平台 外,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和响水近海试验风电场均 采用混凝土高桩承台基础,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则采 用了混凝土低桩承台、导管架及单桩三种基础型式。
.
8
基于国内外海上、滩涂区域风电场的建设经验,结 合海上风电场工程的特点及国内海洋工程、港口工程 施工设备、施工能力,可研阶段重点考察桩式基础, 并针对5.0MW风电机组拟定五桩导管架基础、高桩混 凝土承台基础和四桩桁架式导管架基础作为代表方案 进行设计、分析比较。
(1)基础施工 海上升压站工程的基础沉桩施工可采用风机基础沉桩施工类似,导管 架沉放工艺可以参照四桩桁架式导管架的沉放工艺。具体施工作业流 程可参见下图。
海上风电场的飞速发展44页PPT

陆上风电场土地受限,难以大规模发展,且 对当地地貌生态影响大。海上风电场多建在人
烟稀少的地区,且距离沿海负荷中心较近。
2009年底欧洲各国海上风机累计容量
英国海上风电场
二、现阶段取得的成果
2.1海上风电基础和施工
海上风电场塔 架地基设计取 决于水深、波 浪高度和海床 类型。
海上风电场最理想水深是2~30m,如上图所示, 地 基 设 计 分 为 适 合 5~20m 的 单 桩 式 、 适 合 2~10m的重力沉箱式和适合15~30m的三脚架式。
三脚架式基础风力机
漂浮式地基离岸风电场
另一种应用较广的地基设计是漂浮式,挪威 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漂浮式风电场。
这个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场离岸约30公里, 水深220米,安一台Simens 2.3MW风电机组.
下图是这台深海风机的示意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imens2.3MW漂浮式风力机相关参数
漂浮式风力机示意图
LCC和VSC换流的HVDC输电线路
AC和DC电能传输效率对比
考虑传输距离对AC、DC传输影响
五、海上风电的运行维护
5.1 海上风电场的运行和维护成本高于陆 地风电场的原因:
➢ 海上风电常受到恶略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理 位置和困难的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运行和 维护中成本过高。
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运行和维护成本比较图
海上风电场一般容量大,并网会给岸边电力系 统造成很大影响。
岸上电力系统短路容量大小直接影响海上风电 场并网对当地系统的干扰。
风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 导致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的波动,可能影响电 网的电能质量,引起电压波动与闪变、谐波污 染、无功过量等。
海上风电基础形式及关键技术综述

海上风电基础形式及关键技术综述海上风电是指将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在海上平台上,利用海上的高风速和稳定的风能资源发电的一种新能源。
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有风速更高、风能资源更为丰富、发电量更大等优点,因此被视为未来风能发电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旨在综述海上风电的基础形式和关键技术。
一、基础形式1.海上浅水沉箱式基础:采用沉箱式基础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海上风电基础形式之一、它采用钢质沉箱作为支撑结构,通过将沉箱沉入海底然后灌注混凝土的方式固定在海底。
它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方便、成本较低,但仅适用于水深在30米以内的海区。
2.海上钢桩式基础:钢桩式基础是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海区的一种海上风电基础形式。
它采用钢制桩或者预制混凝土桩作为主要支撑结构,通过将桩固定在海底的方式支撑风力发电机组。
它的优点是适用于水深在30米以上的海区,能够承受较大的浪涌和冲击力。
3.海上浮式基础:浮式基础是一种新型的海上风电基础形式,它采用浮式平台作为主要支撑结构,通过浮力来支撑风力发电机组。
浮式基础的优点是可以适用于任意水深的海区,同时可以进行动态调整和定位,适应更为复杂的海洋环境。
二、关键技术1.海洋环境适应性:海上风电基础需要能够承受较大的海浪冲击、潮汐流速以及海水腐蚀等海洋环境的影响。
因此,要保证海上风电基础的耐腐蚀性和结构强度,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同时进行充分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分析。
2.抗风性能:风是驱动风力发电机组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海上风电基础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风能力。
这涉及到基础的结构形式选择、基础的稳定性和刚度设计等方面。
同时,需要进行合理的排布和间距设置,以减小风力发电机组之间的相互影响。
3.施工与维护技术:海上风电基础的施工和维护需要考虑到海上工作环境的恶劣性。
因此,需要开发高效的施工技术和维护技术,采用合适的船舶和设备,使得基础的建设和维护能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进行。
4.高效发电技术:海上风电的发电效率对于经济可行性和环境效益至关重要。
海上风电场的飞速发展

高电压直流(HVDC)输出形式。
PPT文档演模板
海上风电场的飞速发展
•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的优缺点比较
交流输电:目前所有风电场的电网接口变电站 将22~36KW电压升至较高压后通过交流电缆将 电能输送到岸上。 • 海上风电场电能多兆瓦容量和长距离传输 使得交流电功率损耗显著增加,电缆两端均需要 无功补偿、且传输容量可能被限制。
PPT文档演模板
海上风电场的飞速发展
2.2 海上风电机组市场
丹麦行业咨询机构BTM去年指出, 2009年中国已成为第一大风电装机市场, 新增13.75GW。全球风电装机总量预计5 年内番2倍至447GW,10年内扩大至 1000GW。
PPT文档演模板场的飞速发展
•三、海上风电的送出
3.1 海上风电场风力机布局选择
典型海上风电场中风力机在径向配置上被连 接在一起。 径向臂上的风力机数量决定了电缆容量。 径向配置是欠可靠的,一条电缆损坏会导致整 条线路上风力机无法正常工作。而环形配置解 决了这个问题。 10台以上机组采用辐射式或者开/闭环网接线。
PPT文档演模板
A)对周围旅游业和当地居民视觉感受的 影响
B)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C)风机噪音、电磁波对当地原住民生活
的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海上风电场的飞速发展
七、海上风电场并网的影响
海上风电场一般容量大,并网会给岸边电力系 统造成很大影响。
岸上电力系统短路容量大小直接影响海上风电 场并网对当地系统的干扰。
土地等自然条件允许
陆上风电场土地受限,难以大规模发展,且
对当地地貌生态影响大。海上风电场多建在人
烟稀少的地区,且距离沿海负荷中心较近。
PPT文档演模板
海上风电场的飞速发展
海上风电ppt(盐城)

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状况
• 标准建设
• 2008年以来陆续制定了海上风电规划、预可行性研究、 • 可行性研究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阶段的有关技术规定。
• 2010年1月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海上 风电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海上风电场工程项目规划、 前期工作、开发权、核准等建设程序进行了规范。
• 初步形成我国完整的海上风电前期工作技术标准管理 体系。
• 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刚刚起步,增量市场空间正 在打开。预计到2015年,海上风电装机总量 将发展到5000MW,2020年可达3万MW。
• 如果单价取现在陆上1.5MW机型3500元/KW 的均价,3万MW海上风电的增量市场金额将 达到1050亿元。
• 目前海上风电设备价格高于陆上,但未来海上 风电的建设成本又会逐年降低。因此,1050 亿元的数据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 。
2011第二届海上风电技术与投资论坛
中国海上风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张平 执行会长 秘书长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
中国·盐城
优势 现状 机遇 问题 对策
优势
海上风电的三大优势:
• 首先,从风资源质量看,海上风资源持续稳定、风速高,采用
风机单机容量更大,在规模经济效益上会较陆上风电更优。
• 陆上地形、建筑等往往会削弱风力、风速,即使是在北方及
• 若按去年首期的招标进度,第二轮招标结果或需等到 明年才能揭晓。
• 今年招标规模扩大来自于国家对海上风电规划 力度的加大。我国现在已建成的海上风电装机 规模为138MW,现在已纳入国家视野的海上 风电项目规模,已达到2588MW。这是当前 海上风电已装机容量的19倍。
• 今年第二轮招标的地域范围将不再像首期那样 局限在江苏一省,可能会拓展到上海、山东、 河北、浙江等已完成海上风电工程规划的省市, 甚至还可能包括广东这类刚开展海上风电规划 的省份。
海上风电综述PPT幻灯片课件

深海风电场:指在大于理论最低潮位以下50m水深的海 域开发建设的风电场,包括在相应开发海域内无固定居 民的海岛和海礁上开发建设的风电场。
12
地理位置 风机容量 投资成本 风机出力预测 电能输送方式
10
11
风电场分为陆上风电场和海上风电场两类。其中,海上 风电场包括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风电场、近海风电场和 深海风电场。
陆上风电场:指在陆地和沿海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线以上 的潮上带滩涂地区开发建设的风电场,包括在有固定居 民的海岛上开发建设的风电场。
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风电场:指在沿海多年平均大潮高 潮线以下至理论最低潮位以下5m水深内的海域开发建设 的风电场。
超过 50 万千瓦。 2009 年欧洲已建立了 10 开发的风能资源是陆上风能资源的3倍。 风能密度
通过单位截面积的风所含的能量称为风能密度,常以 w/m2来表示。也就是空气子一秒钟时间内以V的速度流过 单位面积所产生的动能为风能,其一般表达式为:
E——风能密度
1
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海上风电的特点 海上风电相关课题
2
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风电站1991年建于丹麦。 由于海上风电的建设难度较大、维护成本高,世界
海上风电的建设一直停滞不前。 2008 年以后,欧洲的海上风电建设开始逐步进入
蓬勃发展阶段。 2008 和 2009 连续两年世界海上风电新增容量均
13
地理位置: 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的优点主要是不占 用土地资源,基本不受地形地貌影响,但是要考虑 能否取得海域的使用权。
海上风力发电的概况共26页PPT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
14
风机出力预测
海上风电出现强烈反调峰的程度和概率将强于
陆上风电,对于系统负荷峰谷差较大的地区,海上 风电的接入将加大系统的调峰难度以及局部电网潮 流的多样性。
另外,海上风电出力的季节特性为冬季比夏季
高,而系统负荷的季节特性一般为夏季高、冬季低, 因此冬季的海上风电消纳难度将高于夏季。
最新.
最新.
8
我国的负荷中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耗电量大的 沿海省份,而陆上风能资源则主要在远离负荷中心 的西部地区。大规模陆上风电的开发面临长距离输 电的技术和经济制约。而海上风电则可直接接入负 荷中心就地消纳,对于因用地和环保压力导致本地 电源越来越少的负荷中心电网来说,海上风电的加 入无疑有助于提高其本地电源的支撑能力。
最新.
10
最新.
11
风电场分为陆上风电场和海上风电场两类。其中,海上 风电场包括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风电场、近海风电场和 深海风电场。
陆上风电场:指在陆地和沿海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线以上 的潮上带滩涂地区开发建设的风电场,包括在有固定居 民的海岛上开发建设的风电场。
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风电场:指在沿海多年平均大潮高 潮线以下至理论最低潮位以下5m水深内的海域开发建设 的风电场。
最新.
6
风能较丰富区
从汕头海岸向北沿东南沿海约20~50km地带和 东海及渤海沿岸地区,从东北图们江口向西沿燕山 北麓经河西走廊到艾比湖南岸,横穿我国东北、华 北、西北的广大地区,以及西藏高原中部和北部地 区,都是风能较丰富区。
风能可利用区
风能可利用区包括南岭以南,离海岸约在 50~100km的地带,大、小兴安岭山地,三北地区中 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以及川西和云南部分地区。
近海风电场:指在理论最低潮位以下5m~50m水深的海 域开发建设的风电场,包括在相应开发海域内无固定居 民的海岛和海礁上开发建设的风电场。
深海风电场:指在大于理论最低潮位以下50m水深的海 域开发建设的风电场,包括在相应开发海域内无固定居 民的海岛和海礁上开发建设的风电场。
最新.
12
地理位置 风机容量 投资成本 风机出力预测 电能输送方式
风能贫乏区
除去上述三区域外均为风能贫乏区。
最新.
7
可以看出,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也比较丰富。据估计,
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达7.5亿千瓦,是陆上 风能资源的3倍,海上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 有广阔的前景。在海上风电资源中,5米到25米水 深线以内的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装机 容量约2亿千瓦时;25米到50米水深,70米高度风 电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时。
最新.
16
海上风电选址问题
海上风电传输与并网问题
海上风电功率预测
最新.
17
风电场选址的概念
风电场选址是在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风电发展规划
的基础上,详细调查地区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广泛 收集区域风电场运行数据,通过对若干场址的风能 资源、电网接入和其它建设条件的分析和比较,确 定风电场的建设地点、开发价值、开发策略和开发 步骤的过程,是保证公司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 关键。
最新.
1
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海上风电的特点 海上风电相关课题
最新.
2
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风电站1991年建于丹麦。
由于海上风电的建设难度较大、维护成本高,世界 海上风电的建设一直停滞不前。
2008 年以后,欧洲的海上风电建设开始逐步进入 蓬勃发展阶段。
2008 和 2009 连续两年世界海上风电新增容量均 超过 50 万千瓦。
最新.
9
2010年7月,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34 台机组正式投运,并开始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清洁能 源。东海大桥风电场是欧洲之外全球第一个海上风 电并网项目,也是中国海上风电的发端。
2012年11月国内第二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位于江
苏如东环港外滩的潮间带区域的如东海上示范风电 场全部建成投产,总容量为182MW。
15
电能输送方式
直流输电适合于海下电缆输送,在同等绝缘条
件下,直流电缆的允许工作电压比在交流电压下约 高3倍,绝缘老化慢,使用寿命长。
随着近海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场址距离陆
地的主电网越来越远,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 展,柔性直流输电(VSC -HVDC)技术越来越受到 风力发电输电系统,尤其是海上输电的青睐,更能 体现出其成本、维护、输电质量等方面的优越性。
E= 1 V3
2
最新.
4
最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风能丰富区:
我国东南沿海、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及其附近
的海岛、内蒙古北部和松花江下游地区、新疆和甘 肃有些地区,都是风能丰富区。一般超过200w/m2, 有些海岛甚至可达300w/m2,如福建省有的海岛上 最高达500w/m2,3~20m/s有效风速出现频率高达 70%,全年在6000h以上。东南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 主要集中在海岛和距离海岸线10km内的沿海陆地 区域。由于受丘陵地势的影响,海风登陆后风速下 降,在离海岸50km后一般风速要降低到60%~65%。
2009 年欧洲已建立了 10 个海上风电场。
最新.
3
我国海上可开发的风能资源是陆上风能资源的3倍。 风能密度
通过单位截面积的风所含的能量称为风能密度,常以 w/m2来表示。也就是空气子一秒钟时间内以V的速度流过 单位面积所产生的动能为风能,其一般表达式为:
E——风能密度
——空气密度
V——空气速度
最新.
18
我国在风电场宏观选址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相 关文献主要是关于风电场宏观选址过程中风能资源 条件、地形地质条件等单个因素的评价选址、风电 场选址步骤及某地选址经验总结等,也有部分关于 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风电场宏观选址综合评价、 风能资源评估软件的介绍。
国外对风电开发的研究比国内要早,研究的范围更 广,相关的报道也比较多。主要包括风能资源评估、 风电场选址的社会因素分析、基于GIS的风电场宏 观选址系统开发等。
最新.
13
地理位置:
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的优点主要是不占 用土地资源,基本不受地形地貌影响,但是要考虑 能否取得海域的使用权。
风机容量:
海上风速较陆地大且日变化小,单机容量更大,可 以达到3~5MW,年利用小时更高。 投资成本:
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技术难度较大,建设成本一般是 陆上风电场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