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夜饭各地风俗修订版

合集下载

春节习俗年夜饭的菜肴与讲究

春节习俗年夜饭的菜肴与讲究

春节习俗年夜饭的菜肴与讲究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年夜饭是家庭团聚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年夜饭的菜肴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象征着团圆和祝福。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和讲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北方地区,年夜饭的桌上少不了鱼,因为“年年有余”的谐音,鱼成为了代表富裕和吉祥的美食。

有的地方还会选择蒸鱼,象征“年年有余”,意味着来年会富裕一些。

此外,北方人还喜欢吃饺子,因为饺子形似元宝,寓意着来年财运亨通。

除此之外,年夜饭的菜肴还会有猪肉、鸡肉、蔬菜等,每一道菜肴都是认真挑选和烹饪的。

而在南方地区,年夜饭的菜肴则更加丰富多样。

南方人喜欢吃年糕,因为年糕的形状象征着“年年高升”。

此外,南方的年夜饭中还免不了烧鸭、烧鹅等肉类食品,这些食物代表着“团圆”和“美满”。

另外,南方人还会在年夜饭上端上一碗汤圆,寓意着全家团圆。

汤圆的圆形象征着团聚和和谐,让整个家庭团圆幸福。

除了菜肴的挑选,年夜饭还有一些讲究。

比如,年夜饭的桌上会摆上一些红色的鲜花,象征着幸福美满。

在一些家庭中,还会在桌上放置一些水果,如苹果、橙子等,因为这些水果的名称和“平安”、“吉祥”等字谐音。

在年夜饭的时候,家人们会一起举杯祝福,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和对家人的深深祝禿.总的来说,年夜饭不仅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这一天,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分享美食,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每一道菜肴,每一种食材,都承载着浓浓的家庭情感和美好祝愿。

无论是北方的饺子,还是南方的年糕,都代表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家人的深深爱意。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珍惜家人团聚的时刻,品尝美味的菜肴,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愿我们的家庭幸福美满,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平安健康。

除夕的饮食文化各地传统美食与年夜饭的变化

除夕的饮食文化各地传统美食与年夜饭的变化

除夕的饮食文化各地传统美食与年夜饭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转和文化的发展,除夕的饮食文化在各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各地区都有自己传统的美食,同时,年夜饭在不同地方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通过介绍不同地区的传统美食以及年夜饭的变化,来探讨除夕的饮食文化。

一、北方地区在北方地区,除夕时刻需要吃饺子,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悠久的传统。

根据传统,全家人会一起包饺子,这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北方人喜欢吃猪肉和葱花馅的饺子,因为这象征着财富和吉利。

此外,北方地区还有一道非常重要的菜肴,那就是炖鱼。

炖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家庭幸福。

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除夕美食有很多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

比如在广东,人们会吃年糕,因为它形状像层层上升的步步高。

而在福建,人们则会吃年糕汤,因为年糕汤象征着团团圆圆。

此外,南方人还喜欢吃花雕鸡,这是一道用花雕酒炖煮的鸡肉菜肴,寓意着祝福和美好的未来。

三、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除夕美食以火锅和豆腐腊为主。

火锅是西南地区非常受欢迎的吃法,因为它可以让家人一起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的同时增进感情。

火锅里的菜品种类繁多,有各种蔬菜和肉类,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选择。

此外,豆腐腊也是西南地区人们喜爱的传统美食,它是一种由蚕豆腐或黄豆腐制作而成的腊肉,口感醇香,适合和家人共同品尝。

四、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除夕美食以大闸蟹和狗肉为主。

大闸蟹是东北人非常喜爱的海鲜之一,每年的除夕都是它的旺季。

人们在吃大闸蟹的同时,会品尝到它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这也象征着未来一年的大吉大利。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一道独特的传统美食,那就是狗肉火锅。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狗肉,但在东北地区,这是一道令人难以抵挡的美食,尤其是在除夕这个特殊的夜晚。

除夕的饮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传统和习俗,一方面是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品味,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夜饭在不同地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和营养,年夜饭的菜肴也逐渐趋向多样化和健康化。

除夕夜的年夜饭地域特色与菜肴文化

除夕夜的年夜饭地域特色与菜肴文化

除夕夜的年夜饭地域特色与菜肴文化传统的除夕夜是中国人欢庆新年的重要时刻,而年夜饭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代表着家庭团聚和祈福的意义。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年夜饭在地域特色和菜肴文化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1. 华北地区的年夜饭华北地区的年夜饭注重粮食主导,米饭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

此外,面食也在年夜饭中占有重要地位。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饺子、馄饨、烩面等。

饺子是年夜饭的必备,寓意着团圆和财富。

在华北还有一种叫做“打糕”的传统年夜饭菜肴,主要以糯米和红枣为材料,制成糕点状,象征着甜蜜和丰收。

2. 华东地区的年夜饭华东地区的年夜饭以海鲜为主要特色,这与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有关。

在年夜饭的菜肴中,海鲜类食材如螃蟹、鱼、虾等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在沿海城市,人们会选择新鲜的海鲜制作成各种美味的菜肴,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此外,南京盐水鸭、杭州东坡肉等也是华东地区年夜饭的特色菜肴。

3. 华南地区的年夜饭华南地区的年夜饭受到广东菜和客家菜的影响,口味较为清淡,追求原汁原味。

在年夜饭中,广东人喜欢蒸煮的方式,如蒸鱼、蒸肉等。

广东人热爱海鲜,龙虾、扇贝、螃蟹等也是年夜饭中常见的菜肴。

客家人在年夜饭上会烹制传统的客家菜,如梅菜扣肉、客家酿豆腐等,以展示他们独特的风味和传统习俗。

4. 西南地区的年夜饭西南地区的年夜饭在菜肴文化方面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

四川地区的年夜饭以麻辣味道为主,如麻辣火锅、麻辣肚片等。

云南地区的年夜饭则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健康,偏爱清淡口味,如凉拌菜、清蒸鱼等。

此外,西南地区还有一种叫做“过桥米线”的传统年夜饭,以米线为主食,配以各种肉类和蔬菜,形成丰富多样的味道,寓意着幸福与美好。

5. 西北地区的年夜饭西北地区的年夜饭以烤肉和手抓食物为主要特色。

羊肉在年夜饭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羊肉串、涮羊肉等。

此外,面食也是西北地区年夜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西安的著名小吃肉夹馍、沙县小吃等,都是西北人喜欢在年夜饭上品尝的美味。

全国各地团圆饭的风俗

全国各地团圆饭的风俗

全国各地团圆饭的风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尤其是春节这个最重要的节日里,全国各地都有举行团圆饭的习俗。

团圆饭是中国人对家庭团聚、亲情至上的一种体现,也是对过去一年辛勤劳作的犒赏和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全国各地团圆饭的风俗。

1.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团圆饭以饺子为主食。

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既有乐趣,又增进了感情。

此外,还有炖鱼、炖肉等丰盛的菜肴,象征着年年有余、富贵吉祥。

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团圆饭以炖菜为主,如炖鸡、炖排骨、炖鱼等。

这些菜肴炖得烂熟,味道鲜美,寓意着家庭和睦、生活美满。

此外,还有各种糕点、水果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的团圆饭以米饭为主食,菜肴丰富多样,有红烧肉、糖醋排骨、鱼翅羹等。

这些菜肴色香味俱佳,寓意着家庭富饶、生活美满。

此外,还有各种水果、糖果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的团圆饭以米饭为主食,菜肴以清淡为主,如蒸鱼、炒虾仁、炖鸡汤等。

这些菜肴营养丰富,寓意着身体健康、长寿富贵。

此外,还有各种水果、糖果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团圆饭以米饭为主食,菜肴以麻辣为主,如麻辣鱼、麻辣鸡丁、麻辣豆腐等。

这些菜肴麻辣可口,寓意着生活充满激情、活力四溢。

此外,还有各种水果、糖果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团圆饭以面食为主食,如面条、馒头等。

这些面食筋道可口,寓意着家庭和睦、生活美满。

此外,还有炖羊肉、炖牛肉等菜肴,象征着家庭富饶、生活美满。

7. 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的团圆饭以米饭为主食,菜肴以海鲜为主,如鲍鱼、螃蟹、海参等。

这些海鲜美味可口,寓意着家庭富饶、生活美满。

此外,还有各种水果、糖果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8. 香港地区:香港地区的团圆饭以米饭为主食,菜肴以粤菜为主,如烧鸭、叉烧肉、炖鲍鱼等。

各地年夜饭习俗范文

各地年夜饭习俗范文

各地年夜饭习俗范文1、湖南春节第一餐是吃“年糕”,意思是“年年好”,而湖南少数苗族人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意思是“人生甜,五谷丰登”。

2、湖北有些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另外,家里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发消息“过年抓钱”;年轻学生想吃鸡翅,意味着可以飞得高;一家人吃鸡骨头,意思是“出人头地”。

在荆州和沙市,鸡蛋是第一餐,意思是“真的,好运”。

万一有客人,就吃两个荷包蛋,很嫩,透过蛋清能看到蛋黄,意思是“金包银,金包银,金包银”。

3、江西鄱阳的第一餐是吃饺子和鱼,意思是“交朋友”、“一年以上”。

有些人在饺子里放糖果、鲜花和银币,意思是“甜蜜的生活”、“永生”和“新年发财”。

4、在广东的一些地区,春节的第一餐是吃“万年老粮”,也就是给家人准备足够过年三天的食物,意思是“不愁吃喝”。

在潮州地区,第一餐往往是用米粉和萝卜干炒的“烂圆”,用芡实和莲子煮的“五国汤”,意思是“人生甘甜,源远流长”。

5、广西壮族人春节第一餐吃甜食,意味着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将过上美好甜蜜的生活。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意思是“年年岁岁长”,漳州人吃香肠、皮蛋、生姜,意思是“日子越来越红火”。

6、在江浙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吃的是芹菜、韭菜、竹笋组成的“春盘”,意思是“长期辛苦”。

7、安徽省有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每人要吃一口生萝卜,叫“咬春”,可以“杀菌防病,使新年吉祥”。

8、在关中和河南的一些地方,春节的第一餐应该是饺子和面条煮的饭,叫做“金线穿锭”、“银线挂葫芦”。

9、台湾省春节的第一餐是“长寿”,是一种茎、叶长、味苦的芥菜。

有的还在菜里加了细长的粉丝,意思是“绵绵不绝,永垂不朽”。

10、豫南的年夜饭吃到半夜。

新年钟声响起,端上一盘鱼,表示还有一年多。

第一天早上,饺子和面条一起煮着吃。

面条代表金钱导向,意思是发财。

11、上海人大吃汤圆,年糕,蜂饼,年糕,粉饼等。

在新年的第一天。

寓言是“一年比一年高”,“一步一步往上爬”。

不同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不同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不同地方过春节的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中国,由于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不同地方会有很多不同的春节习俗。

以下是我总结的中国不同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1. 北方在中国北方,春节被称为“年”。

北方的习俗是庆祝年的到来,而非猪年、鸡年等具体的年份。

北方人在春节期间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

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贴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用红色纸张印有吉祥话语,表示向新一年祈福。

北方还有发放压岁钱的习俗,家长在春节期间会给自己的孩子们一些钱,这个钱叫做压岁钱。

在北方,吃饺子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活动。

吃饺子被认为是保佑一年中温暖和幸福的象征。

除了饺子,还有吃年糕和腊肉等食品,以及放烟花等活动。

2. 南方在中国南方,春节也被称为“年”。

南方的习俗与北方有很多不同之处。

南方人会在春节期间进行祭拜活动,向祖先祈求平安和幸福。

此外,南方人也会制作年画和灯笼,这是南方春节的主要装饰。

年画是用彩纸、水墨或其他颜料绘制的作品,描绘了主题人物、花鸟、神话传说等。

灯笼则是用彩纸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有各种形状和颜色。

在南方,吃年夜饭也是传统习俗之一。

年夜饭通常会包括一些南方的特色菜,如腌臜肉、油条、南瓜饼等。

此外,南方也会进行烟花和爆竹等燃放物品的活动。

3. 西北在中国西北,春节被称为“过头年”。

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大多数的春节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的。

其中,摆放灯笼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西北人会在家门口挂上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灯笼,这些灯笼取代了夜晚的明灯。

此外,过贴门神和剪窗花也是春节期间流行的传统活动之一。

在西北,饺子依然是春节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和北方人不同的是,西北人喜欢吃新鲜的生饺子,不用把饺子煮熟。

食用生饺子是西北人的一种传统饮食习俗。

4. 西南在中国西南,春节同样被称为“年”。

西南地区的春节习俗与北方和南方都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活动是撒豆子,这被认为是一种驱除邪恶的象征。

撒豆子可以让家庭和谐,家人关系融洽。

过大年期间各地的饮食习俗实用一篇

过大年期间各地的饮食习俗实用一篇

过大年期间各地的饮食习俗实用一篇过大年期间各地的饮食习俗 1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__”。

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

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重庆:“扣肉”“灌海椒”不可少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

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

“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

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吉林:“岁酒”和“德固”很重要吉林延边的年夜饭非常丰富,__小小的盘子七八十个,有的人家甚至达上百个。

其中“岁酒”和“德固”很是重要。

“岁酒”多在春节前酿造,以大米为主料,配以多味中药材,是一种药酒,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

他们认为饮用此酒可以避邪、长寿。

“德固”是一种汤饼,就是将大米面和好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再搓成椭圆形圆条,切成薄片,倒入鸡、牛肉汤锅北京:老北京的“零食” 除了年夜饭菜肴外,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玛等,也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

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

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

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广西:广西壮族人春节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各地年夜饭习俗介绍

各地年夜饭习俗介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地区的年夜饭习俗也因地域、民族、宗教和历史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各地的年夜饭习俗。

1.北京:在北京,年夜饭通常以北方传统的餐桌为主,有炖鸡、焖羊肉、炖排骨等丰盛的菜肴。

其中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吃饺子,吃饺子象征着家庭团圆和团结。

2.广东:广东年夜饭通常以海鲜为主,例如蒸鱼、烧蜗牛、烤乳猪等。

此外,烧鸭和炒虾也是年夜饭的常见菜肴。

在年夜饭前,人们通常会进行祭祖仪式,以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福气。

3.四川:四川年夜饭的特点是麻辣和丰盛。

火锅是四川人年夜饭的主角,人们围坐在火锅旁边,一边吃着辣味浓郁的火锅菜肴,一边品味着辣椒的麻辣滋味。

此外,还有酸辣鸭、辣子鸡等饭菜。

4.福建:福建年夜饭主要以海鲜和素菜为主,如海鲜炒面、螃蟹粥、鱼丸汤等。

福建人在年夜饭上还有一个独特的传统,就是舞龙舞狮表演,舞龙舞狮是福建人祈求好运和驱邪的一种方式。

5.湖南:湖南年夜饭以辣椒和糯米为主要食材。

湖南人通常会吃辣椒炒肉、辣椒炒腊肉、辣椒煮粉等菜肴。

在年夜饭上,湖南人还会吃腊肉年糕,腊肉象征着丰收和幸福。

6.新疆:新疆年夜饭的特色是羊肉和面食。

人们会用羊肉做馅饼、烤羊肉串、拌羊肉丝等菜肴。

同时,人们还会吃拉面,因为拉面的形状像金条,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7.西藏:西藏年夜饭通常以牦牛肉为主,有酸奶炖牦牛肉、牦牛肉火锅等菜肴。

此外,人们还会吃酪(一种酸奶制品)和青稞酒。

西藏人在年夜饭上还会进行舞狮和藏戏表演,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8.江苏:江苏年夜饭的特点是烤鸭和糖醋鱼,人们还会吃鲜虾、红烧肉和蟹黄豆腐。

在年夜饭上,江苏人还会借助花灯和烟火来祭祀祖先和驱除邪灵。

以上仅是中国各地年夜饭习俗的一部分,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可能有不同的习俗。

无论如何,年夜饭是中国家庭重要的传统,它是家人团聚、共度新年的重要时刻。

各地春节食俗精品文档2页

各地春节食俗精品文档2页

各地春节食俗南方网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

江南风俗,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插上松柏枝。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

饺子中有的饱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饱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只饺子饱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

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

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

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无宝茶”。

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

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

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

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编辑:姜志)。

中国各地团圆饭的风俗

中国各地团圆饭的风俗

中国各地团圆饭的风俗北京团圆饭风俗在北京,春节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在家中举办盛大的团圆饭。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菜肴,如鱼、肉、蔬菜等,以示吉祥、团圆。

团圆饭通常在晚上开始,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享用美食,谈笑风生,欢度团圆时光。

北京的团圆饭菜肴丰盛多样,有糖醋排骨、红烧肉、糖醋鱼等美味佳肴,每道菜都代表着家庭的幸福和团圆。

在北京,还有一种特色菜肴叫做“京酱肉丝”,是以瘦肉丝炒制后配以特制的甜面酱,鲜美可口,是家庭团圆饭的必备佳肴之一。

家人团聚不仅是吃饭,还包括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赏灯、放烟花等。

在北京,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中点亮彩灯,燃放烟花,欢度团圆节日,把家里布置得喜气洋洋,营造出节日的热闹氛围。

上海团圆饭风俗上海的团圆饭风俗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上海,人们在春节期间举办团圆饭时,通常会准备一道名为“上海小笼包”的传统美食。

小笼包是上海的特色风味小吃之一,以鲜肉为馅,皮薄汁多,味道鲜美,是上海人团圆饭的必备之选。

除了小笼包,上海的团圆饭菜肴还包括麻辣香锅、红烧鱼、糖醋排骨等各种地道的上海美食,每道菜都带有上海人的独特口味和魅力。

在团圆饭上,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美食,畅谈家常,共度幸福时光。

上海的团圆饭除了吃饭,还有一种传统活动叫做“扭秧歌”。

扭秧歌是上海的一种传统舞蹈,是上海人们在团圆饭上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起跳扭秧歌,共度团圆时光,增进家庭感情。

广州团圆饭风俗在广州,团圆饭是家人团聚的重要仪式,人们在春节期间举办团圆饭来庆祝新春佳节。

在广州,人们通常会准备一系列传统美食,如广东烧鹅、白切鸡、蚝油鲍鱼等,以示吉祥、团圆。

广州的团圆饭菜肴以清淡鲜美为主,注重原汁原味,体现出广东人的食文化精髓。

在团圆饭上,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享用美食,互相交流感情,团聚共度快乐时光。

除了吃饭,广州的团圆饭还有一种传统活动叫“包角”。

包角是广东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人们在团圆饭上会通过包角这种方式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共同表达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祝福。

春节饮食习俗及传统习俗

春节饮食习俗及传统习俗

春节饮食习俗及传统习俗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春节期间,在外的游子纷纷回家,与家人团聚,家家张灯结彩,放着喜庆的音乐,可谓热闹至极。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春节饮食习俗及传统习俗2022,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春节饮食习俗腊八粥“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喝腊八粥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

“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

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目前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

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

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

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

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

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2023年生活知识_全国各地的除夕年夜饭风俗

2023年生活知识_全国各地的除夕年夜饭风俗

2023年全国各地的除夕年夜饭风俗国内各地年夜饭习俗有什么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的除夕菜谱,要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

而陕西地区除夕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

在安徽南部,除夕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

湖北东部地区的除夕菜谱,主要有“三蒸”、“三糕”和“三丸”。

所谓的“三蒸”是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而“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

哈尔滨地区的一般人家,除夕要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

赣南地区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南昌人家除夕宴的十多道菜,要讲究四冷、四热,要有八大菜、两个汤。

浙江有些地方的年夜菜要有“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内容也是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

各地的除夕年夜饭上,总有一些年年必备的菜式,这是多少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

例如苏州一带,除夕餐桌上必有青菜(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的除夕菜谱里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

皖中、皖南的除夕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是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而另一条是鲢鱼,是可以吃的,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

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一般都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除夕饭桌上,总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吃饭时,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

而安庆地区的当家人,往往在年夜饭前要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也是求财的含义。

南昌地区的年夜饭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除夕夜过了就是新的一年,大年初一要吃的东西也一定是富有吉祥寓意的。

辞旧迎新不同地方的春节习俗

辞旧迎新不同地方的春节习俗

辞旧迎新不同地方的春节习俗一、概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在春节期间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庆祝新春的到来。

虽然春节在全国范围内有着相似的庆祝方式,但由于地理、人口和文化的不同,不同地方的春节庆祝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二、北方地区1. 除夕晚宴北方地区在除夕夜通常会举办一顿盛大的晚宴,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分享美食,聊天,欢度新春。

2. 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晚上守护新年的钟声,一直过到次日凌晨,以煞邪避祟,保佑平安。

北方人通常会挂起红色年画,点燃红色蜡烛,拜祭祖先神明。

3. 放鞭炮北方地区的人们认为鞭炮可以驱走邪灵,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气,所以他们会燃放大量的鞭炮。

三、南方地区1. 贴春联南方地区的人们会在春节前把春联贴在门口,这是一种传统的风俗。

春联是用黑色或金色墨水,写在红色的纸上,红色代表幸福、吉祥,而黑色或金色墨水则代表吉利和祝福。

2. 清洁整理南方地区的人们会在新年前把家里打扫干净,以象征启动新的一年的新开始。

3.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南方地区传统的庆祝活动之一,活动时间通常是正月十五。

人们会放放烟火,赏花灯,猜灯谜以及吃元宵。

四、西南地区1. 舞龙舞狮舞龙和舞狮是西南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之一。

人们会在广场和街道上跳龙舞和狮子舞,以求迎来新一年的好运。

2. 祭祖在西南地区,春节期间还会举行祭祖仪式。

人们会走访祖坟,安放鞭炮红包、祭品等祭奠祖先。

3. 赛火把在春节期间,西南地区也会举行赛火把活动。

人们点燃圆形盛载燃料和爆竹的木板,然后在广场或村庄里跑步。

五、东北地区1. 冰灯节冰灯节是春节期间东北地区非常著名的庆祝活动之一。

在冰灯节期间,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冰雕,包括灯笼、桥梁、城堡等一系列冰雕。

2. 吃饺子在东北地区,饺子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道美食。

人们相信,吃饺子可以抵抗严寒带来的寒气,同时也是迎接新年的一个好兆头。

3. 送年糕东北地区的人们还喜欢互赠年糕。

春节南北方风俗习惯

春节南北方风俗习惯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南北方在庆祝春节时都有一些共同的风俗习惯,也有一些地区特有的习俗。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春节南北方的风俗习惯:
1. 年夜饭:无论南北方,年夜饭都是春节的重要活动。

家人会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饭菜,象征着团圆和丰收的寓意。

2. 贴春联:无论南北方,人们都会在春节期间贴春联。

春联是用红纸写有吉祥话语的对联,贴在门上或墙上,以祈求新年平安和吉祥。

3. 放鞭炮: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是在除夕夜放鞭炮,以驱走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在南方地区,放鞭炮的习俗逐渐减少,主要以烟花爆竹为主。

4. 守岁:无论南北方,人们都会在除夕夜守岁。

家人会一起待在家里,等待新年的到来,以祈求新年平安、幸福。

5.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好运。

南北方的拜年方式略有不同,北方人通常会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而南方人则更多使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的祝福语。

6. 舞龙舞狮:南北方都有舞龙舞狮的表演。

舞龙舞狮是一种传统舞蹈,人们穿着龙狮舞动,以祈求新年平安和好运。

7. 家庭团聚:春节期间,无论南北方,家人团聚是重要的传统。

人们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度新年,共享团圆的喜悦。

这些是春节南北方共同的风俗习惯,当然还有很多地方特色的习俗,因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春节各地风俗

春节各地风俗

春节各地风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欢庆新年的到来。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春节风俗,体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以下是对一些地区的春节风俗的简要介绍。

一、北方的春节风俗1. 年夜饭:北方的年夜饭一般会有一道“大鱼”或者“大肉”,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2. 守夜:北方人喜欢守岁,整夜不睡,辞旧迎新,以祈求来年平安幸福。

3. 放鞭炮:北方人喜欢放鞭炮,以驱赶邪气。

4. 贴春联:家家户户会在门上贴春联,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二、南方的春节风俗1. 年夜饭:南方的年夜饭以鱼为主,因为“鱼”和“余”谐音,代表着年年有余。

还会有一些传统的南方美食,如汤圆和年糕。

2. 贴窗花:南方人喜欢在窗户上贴上色彩艳丽的窗花,增添节日的气氛。

3. 舞龙舞狮:南方地区的一些城市会表演盛大的舞龙舞狮,带来喜庆和祝福。

4. 拜年:南方人重视亲戚和朋友的团聚,会拜访亲友,互相祝福,交换新年的祝福和红包。

三、西北地区的春节风俗1. 吃羊肉:西北地区人们喜欢吃羊肉,因为羊象征着吉祥和团聚,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美食。

2. 走春:西北地区有一种传统叫做“走春”,人们结伴出门游览,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欢度春节。

3. 舞火龙:在一些西北地区,人们会表演火龙舞,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火龙,燃放出熊熊火焰,以祈求丰收和好运气。

四、华南地区的春节风俗1. 舞狮:华南地区有着悠久的舞狮传统,人们手持狮子头,伴随着锣鼓的节奏表演舞狮,以驱除邪气。

2. 踩高跷:一些地区会举行高跷比赛,人们踩着高跷行走,展示技巧和勇敢精神。

3. 独特习俗:华南地区的春节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祭拜祖先、点燃爆竹、观赏花灯等。

以上只是对春节各地风俗的简要介绍,不同地区的春节风俗还有很多细节和巧妙之处。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样的春节风俗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喜庆氛围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春节习俗山东人的年夜饭习俗

春节习俗山东人的年夜饭习俗

春节习俗山东人的年夜饭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农历新年。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全国各地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地方习俗来庆祝这一节日。

山东省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春节习俗,其中年夜饭习俗是最受欢迎的之一。

下面将介绍山东人年夜饭的特点和习俗。

一、习俗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夜饭是一种重要的家庭聚会方式,意味着团圆和祝福。

在山东,这一传统也被继承和发扬。

山东人非常看重家庭关系,将年夜饭视为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机会。

因此,山东人在年夜饭中不仅仅享受美食,更注重加强家庭的凝聚力。

二、年夜饭准备在山东,年夜饭的准备工作通常开始于腊月二十三,也叫“小年”。

小年当天,人们开始大扫除,并且贴窗花、春联等来装饰房屋,做好迎接新年的准备。

同时,家人会一起动手准备年夜饭所需要的食材,购买各种新鲜的蔬菜、肉类和海鲜。

年夜饭的准备工作通常会持续到除夕,全家人齐心协力,为这一美好的时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经典菜肴山东的年夜饭以丰盛、美味而著称,菜肴种类繁多。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山东年夜饭菜肴:1. 鱼肉:山东人认为吃鱼象征着年年有余。

因此,鱼肉通常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鱼肉最常见的烹饪方式是清蒸,以保留鱼肉的鲜嫩口感。

2. 红烧肉:这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肉类菜肴,其色香味俱佳。

切成块状的猪肉经过腌制、煮熟,再用酱油、糖和其他调料炖煮,直到入味、香糯。

3. 炖鸡:鸡肉在山东年夜饭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菜品。

炖鸡通常选用土鸡,炖制出的汤汁浓郁,鸡肉保持了嫩滑的口感。

4. 油炸虾:虾象征着富裕和好运,因此在山东年夜饭中也是常见的一道菜肴。

将虾用面粉裹上,炸至金黄,外酥内嫩。

5. 馄饨:馄饨是山东人年夜饭的传统主食,制作精致,口味鲜美。

四、团圆与祝福山东人非常注重全家人的团圆和祝福,在年夜饭上也有一些特殊的习俗。

1. 团圆饭:山东人认为年夜饭需要全家人齐聚一堂,共同享用美食。

无论家庭成员离家多远,都会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回家与家人团聚。

江西省春节期间的年夜饭习俗

江西省春节期间的年夜饭习俗

江西省春节期间的年夜饭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江西省,春节的年夜饭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代表着团圆、祝福和丰收。

本文将介绍江西省春节期间的年夜饭习俗。

一、年夜饭的准备在春节前夕,江西的家庭会精心准备年夜饭。

首先,家人们会提前购买各种食材,如鸡鸭鱼肉、蔬菜、年糕等。

其次,他们会清洗厨房和餐具,确保一切干净整洁。

最后,他们会烹制各种菜肴,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二、年夜饭的菜肴江西的年夜饭通常包含多种传统菜肴,每道菜都有其独特的寓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年夜饭菜肴:1. 鱼(Yú):在江西话中,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

鱼在年夜饭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江西人喜欢做红烧鱼或清蒸鱼,以其鲜美的味道迎接新的一年。

2. 鸡(Jī):鸡代表着团圆和好运。

江西的年夜饭中,常见的鸡菜肴有红烧鸡、清炖鸡等。

鸡的肉质鲜嫩,味道美味,是家庭团聚时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3. 猪肉(Zhū ròu):猪肉象征着富饶和幸福。

江西人喜欢做红烧肉或腊肉等猪肉菜肴。

猪肉质嫩味厚,制作简单,深受人们喜爱。

4. 年糕(Nián gāo):年糕在江西的年夜饭中也是重要的一道菜。

年糕象征着连年高,寓意着一年比一年好。

江西人会做糖蒸年糕或炒年糕等,供家人们共享。

5. 蔬菜(Shū cài):蔬菜在年夜饭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江西人常常用青菜、豆芽等蔬菜制作清炒或炖汤,既增添了色彩,又提供了营养。

三、年夜饭的吃法江西省的年夜饭通常会摆在一张大桌上,所有家庭成员围坐在桌前。

在开饭前,家长会点亮一支红蜡烛,以祭祀祖先。

随后,家人们会共同品尝年夜饭,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祈愿。

家人们一起享用美味的菜肴,团聚在一起,快乐祥和。

在吃年夜饭的过程中,家人们会进行互相敬酒、互道祝福的仪式,增进感情,祈福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四、年夜饭的意义江西省春节期间的年夜饭代表着家人的团聚和祝福。

年夜饭是家庭共同准备、共同品尝的重要仪式,通过一起吃年夜饭,家人们表达对彼此的关爱和祝福。

除夕的美食文化不同地区的年夜饭特色与风味

除夕的美食文化不同地区的年夜饭特色与风味

除夕的美食文化不同地区的年夜饭特色与风味除夕的美食文化:不同地区的年夜饭特色与风味除夕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团圆之夜。

年夜饭是除夕夜最重要的一餐,也是一种表达家人团聚、欢庆新年的方式。

不同地区的年夜饭有着各自独特的特色与风味,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代表性的地方年夜饭。

华北地区的年夜饭多以饺子为主食。

饺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包饺子是整个家庭一起参与的活动,象征着团圆和祥和。

饺子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各种馅料,包括猪肉、牛肉、韭菜、虾仁等。

吃饺子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要吃到夜里12点,寓意着辞旧迎新。

而在东北地区,年夜饭的特色食物是锅包肉和白菜炖粉条。

锅包肉是东北地区独特的传统菜肴,通常由猪肉片裹上蛋糊,用油炸至金黄酥脆后,再加入糖醋汁炒制而成。

它外酥里嫩,酸甜可口,是东北人喜爱的美食之一。

白菜炖粉条则是一道家常菜,看似简单却充满了浓郁的家乡味道。

江浙地区的年夜饭则以鱼为主。

鱼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着年年有余,因此在年夜饭上必不可少。

江浙地区的传统年夜饭菜肴有红烧鱼、清蒸鱼、水煮鱼等。

鱼的做法丰富多样,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

无论是酱香鱼还是清蒸鱼,鱼的鲜美肉质和丰富的汤汁都令人垂涎欲滴。

而在西南地区,传统的年夜饭则是以火锅为主食。

火锅是西南地区人们最喜爱的美食之一,也是一道带有浓烈地域特色的菜品。

在年夜饭上,家人们围坐在火锅旁,边煮食材边享受温暖的氛围。

火锅的汤底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海鲜、牛肉、羊肉等各种食材。

火锅的特点是可以多人分享,增加了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每个地区的年夜饭还会有一些特色小吃作为配菜。

比如四川地区的麻辣兔、陕西地区的糖蒜肉、福建地区的年糕等。

这些小吃在当地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们的美味,更因为它们所代表的地域文化。

无论是哪个地区的年夜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丰盛。

年夜饭代表着新年的开始,人们希望通过大餐来预示着新年的丰收和好运。

除夕年夜饭各地风俗有什么_春节

除夕年夜饭各地风俗有什么_春节

除夕年夜饭各地风俗有什么年夜饭(又称团年饭、团圆饭)是指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晚餐。

目的是在过年前一家团聚并共度农历新年,中国习俗吃年夜饭后要守岁。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除夕年夜饭各地风俗有什么吧,欢迎大家阅读。

除夕年夜饭各地风俗介绍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

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现在。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

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年夜饭的目的并不光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互相之间近距离的交流。

1、朝鲜族除夕年夜饭的风俗:“岁酒”和“德固”占据特殊位置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主要聚居地区,春节也是朝鲜族的传统的和最重要的节日。

朝鲜族的年夜饭有着自己传统的食品和特色。

朝鲜族在年夜饭有喝“岁酒”的习俗。

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

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多味中药材,是一种药酒。

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他们认为饮用此酒可以避邪、长寿。

“德固”是一种汤饼,就是把大米面和好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再搓成椭圆形圆条,切成薄片,倒入鸡、野鸡、牛肉汤锅中,吃时再放些麻油或香油以及紫菜,味美可口。

2、关东除夕年夜饭的风俗:保留古风俗汉满互影响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所以又称“分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年夜饭各地风俗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春节年夜饭各地风俗
春节年夜饭各地风俗
南北不同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

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

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关东年夜饭:保留古风俗汉满互影响
中国知名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说,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所以又称“分岁”。

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

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年夜饭通常是旧时关东农家中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满桌的酒菜中必须要有鱼,表示新的一年有余钱、余粮,一切都很宽裕。

还必须有一碗红烧丸子,表示阖家团圆。

曹保明介绍说:“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关东老百姓始终有“穷过年,富过年,不吃饺子没过年”的说法。

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介绍说,饺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围绕饺子的起源,民间产生过不同
的传说和故事,但关东人一直崇尚春节的第一顿饺子在除夕夜子时(零点)吃,此风俗遍布关东城乡,并世代相传至今。

如今在东北的许多农家,年夜饭依然保持着古时的许多风俗,如吃饭前祭祖,放鞭炮,吃饺子等。

但由于近年来年夜饭的吃喝已不重要了,施立学认为:“年夜饭早已超出了
‘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它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和温情中。

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


重庆土家年夜饭:“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刚进腊月,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乡红杏村农民许文旭家就忙开了。

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

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

许文旭说,“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许文旭告诉记者,土家人之所以重视这两道菜,是因为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糯米也是稀罕东西,因此家家都把这两道菜当作年夜饭展示手艺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犒劳辛劳了一年的家人。

令人意外的是,海带还曾一度成为土家年夜饭的主菜。

因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区吃盐巴都困难,医疗条件也差,经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

为了给家人补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饭上一道海带,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

在当时的条件下,海带对土家人来说,真可谓“山珍海味”,经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饭上的一道好菜。

如今,海带早已退出年夜饭的“舞台”。

土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各家都会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达对田地的热爱。

朝鲜族:“岁酒”和“德固”占据特殊位置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地区,春节也是朝鲜族的传统的和最重要的节日。

朝鲜族的年夜饭有着自己传统的食品和特色。

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说:“朝鲜族的年夜饭非常丰富,大大小小的盘子七八十个,有的人家甚至达上百个。

其中占特殊位置的是‘岁酒’和‘德固’二种。


春节前夕,记者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各乡村看到,很多朝鲜族村民都在酿造“岁酒”。

今年52岁的金真实是珲春市密江乡的村民,她告诉记者,朝鲜族在年夜饭有喝“岁酒”的习俗。

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

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多味中药材,是一种药酒。

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他们认为饮用此酒可以避邪、长寿。

一顿年夜饭一生的亲情
金真实介绍说,“德固”是一种汤饼,就是将大米面和好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再搓成椭圆形圆条,切成薄片,倒入鸡、野鸡、牛肉汤锅中,吃时再放些麻油或香油以及紫菜,味美可口。

记者了解到,在年三十那天,朝鲜族妇女都要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装。

大多数家庭从一大早就开始做打糕。

“尽管现在有卖做打糕的机器,但我们还是喜欢用打糕槌自己动手做,因为感觉味道还是不一样。

”朝鲜族村民朴英子说。

金真实说,除夕夜自己一家十几口都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是非常幸福的时刻。

他们全家都会守岁通宵达旦。

与汉族不同的是,朝鲜族大年夜这顿饭会载歌载舞,伴着朝鲜族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迎接新年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