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六章消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PPT
1. 盐酸 (胃酸,gastric acid)
➢ 激活胃蛋白酶原 ➢ 提供酸性环境 ➢ 使蛋白质变性,杀菌 ➢ 进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等释放
11
➢ 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PH 2.0~3.0
蛋白质
眎 、胨和多肽
3.内因子: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推动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15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1、胃排空:胃内容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排空速度:与食物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
糖>蛋白质>脂肪 3、排空方式:阵发性,每次约排50ml 4、排空的机理 ①动力:胃运动 ②决定因素: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
(三)呕吐 中枢:延髓
② 内在神经系统咋在小肠功能的调节中占优势 7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
(一)唾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1、性质: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液体
2、作用:
①湿润和溶解食物 ②消化作用
③保持口腔清洁 ④排泄功能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
完全神经调节
望梅止渴
缩手反射 8
二、咀嚼和吞咽
咀嚼 吞咽:
食物刺激舌根或咽部→延髓吞咽中枢 喉头上举,防止食物入气管
早餐后60min内多见。
胃-结肠反射,十二指肠-肠反射引起
25
(二)、排便反射
大脑 皮层
便意
(+)
粪便 刺激直肠
盆N 腹下N
脊髓 腰骶段
排便
盆N(+) 阴部N(-)
(+)
排便 反射
三大营养物的消化:
淀粉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 激活胃蛋白酶原 ➢ 提供酸性环境 ➢ 使蛋白质变性,杀菌 ➢ 进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等释放
11
➢ 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PH 2.0~3.0
蛋白质
眎 、胨和多肽
3.内因子: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推动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15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1、胃排空:胃内容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排空速度:与食物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
糖>蛋白质>脂肪 3、排空方式:阵发性,每次约排50ml 4、排空的机理 ①动力:胃运动 ②决定因素: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
(三)呕吐 中枢:延髓
② 内在神经系统咋在小肠功能的调节中占优势 7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
(一)唾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1、性质: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液体
2、作用:
①湿润和溶解食物 ②消化作用
③保持口腔清洁 ④排泄功能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
完全神经调节
望梅止渴
缩手反射 8
二、咀嚼和吞咽
咀嚼 吞咽:
食物刺激舌根或咽部→延髓吞咽中枢 喉头上举,防止食物入气管
早餐后60min内多见。
胃-结肠反射,十二指肠-肠反射引起
25
(二)、排便反射
大脑 皮层
便意
(+)
粪便 刺激直肠
盆N 腹下N
脊髓 腰骶段
排便
盆N(+) 阴部N(-)
(+)
排便 反射
三大营养物的消化:
淀粉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平衡的调节; ❖ 吸收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B和K; ❖形成并暂时贮存粪便,最终将其排出体外。
26
第三节 吸收
一、吸收部位及途径
❖ 口腔、食管:基本无吸收(一些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 油可经口腔黏膜入血)。
❖ 胃:少量水、酒精及某些药物(没有绒毛,食物大多尚 未被消化)
❖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营养物 质;回肠主要吸收维生素B12和胆盐并作为吸收功能的 贮备)。
❖ 胆盐: ▪ 肝细胞利用胆固醇合成胆汁酸,胆汁酸经逐级 转换,最终与Na+,K+结合形成胆盐,生成胆 汁酸是人体清除胆固醇的主要途径。 ▪ 胆盐是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
23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2.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对脂溶性维生素A、D、E、 K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利胆作用
❖ 成分: ▪ 无机物:水分、HCO3-、Na+、K+、Cl-等 ▪ 有机物:多种消化酶
各种消化液中胰液的消化力最强。
20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 肝细胞分泌胆汁,经肝 管、胆总管直接排入十 二指肠(肝胆汁),或 由肝管转入胆囊管而贮 存于胆囊(胆囊胆汁)
❖ 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 易化作用
14
二、胃内消化 (二)胃液的分泌 2.胃黏膜的自身保护作用 ❖ 黏液-HCO3-屏障 ❖ 黏膜屏障
15
二、胃内消化 3.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二)胃液的分泌
16
三、小肠内消化
❖ 机械性消化: 小肠的运动
❖ 化学性消化: 胰液 肠的运动
1.小肠运动的形式
❖ 紧张性收缩
26
第三节 吸收
一、吸收部位及途径
❖ 口腔、食管:基本无吸收(一些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 油可经口腔黏膜入血)。
❖ 胃:少量水、酒精及某些药物(没有绒毛,食物大多尚 未被消化)
❖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营养物 质;回肠主要吸收维生素B12和胆盐并作为吸收功能的 贮备)。
❖ 胆盐: ▪ 肝细胞利用胆固醇合成胆汁酸,胆汁酸经逐级 转换,最终与Na+,K+结合形成胆盐,生成胆 汁酸是人体清除胆固醇的主要途径。 ▪ 胆盐是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
23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2.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对脂溶性维生素A、D、E、 K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利胆作用
❖ 成分: ▪ 无机物:水分、HCO3-、Na+、K+、Cl-等 ▪ 有机物:多种消化酶
各种消化液中胰液的消化力最强。
20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 肝细胞分泌胆汁,经肝 管、胆总管直接排入十 二指肠(肝胆汁),或 由肝管转入胆囊管而贮 存于胆囊(胆囊胆汁)
❖ 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 易化作用
14
二、胃内消化 (二)胃液的分泌 2.胃黏膜的自身保护作用 ❖ 黏液-HCO3-屏障 ❖ 黏膜屏障
15
二、胃内消化 3.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二)胃液的分泌
16
三、小肠内消化
❖ 机械性消化: 小肠的运动
❖ 化学性消化: 胰液 肠的运动
1.小肠运动的形式
❖ 紧张性收缩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
• 消化过程中的最重要阶段
– 化学消化: 胰液 胆汁 小肠液 – 机械消化
一、小肠的化学消化
(一)胰液
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pH7.8~8.4
分泌量约为1~2L/每日。
无机物:碳酸氢盐
有机物:酶
碳酸氢盐: 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保护肠粘膜;为小肠内消化酶发 挥作用提供适宜的pH环境。
二、小肠的机械消化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对肠内容物施加一定的
压力,并是分节运动和蠕动的基础。
2 . 分 节 运 动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2.分节运动: 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其主要作用:
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作用小)。
交感神经——量少,粘稠
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二)咀嚼和吞咽
蠕动:——是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
食管下段括约肌
食管和胃之间有一
生理性高压区,比胃
内压高5-10mmHg。无
解剖括约肌结构。
可防止胃内容返流
第三节
• 容量:1~2升
胃内的消化
• 暂时贮存食物
• 化学性消化 • 机械性消化
一、胃的化学消化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1.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2.紧张性收缩:
3.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4.较大的伸展性: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为-50~-60mv
2、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
生理学课件ppt第6章篇消化与吸收
吸收代谢研究
通过人体实验,研究食物 成分的吸收代谢过程和机 制,以及营养物质在体内 的利用和转化。
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通过人体实验,研究消化 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 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 依据。
体外实验
消化酶活性测定
通过体外实验,测定消化酶的活 性,了解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和调节机制。
细胞培养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消化器 官细胞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消化腺的自身调节
消化道血管的自身调节
消化道血管能够根据消化道的需要, 自主调节血流量,维持消化道的正常 生理功能。
消化腺能够根据消化道的需要,自主 调节分泌的量和成分。
05
消化与吸收的疾病与异常
消化不良
总结词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等症 状。
详细描述
消化不良的病因多样,可能与饮食不当、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炎症等因素有关 。患者常常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等症状,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治疗消 化不良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将消化道内的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相 应的反射活动;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消 化道,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通过影响 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消化腺的分泌以及消化道血管的舒 缩来调节消化与吸收。
激素调节
促胃液素
以及外界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组织切片研究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观察消化器 官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分布,了解
器官的功能和机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其他消化与吸收相关疾病
生理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慢波电位、动作电位和平滑肌收缩之间的关系
1、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发生之后产生的, 而动作电位则是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
2、肌肉收缩波只出现在有动作电位时,动作电位 数目多,收缩幅度大。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2.兴奋性较骨骼肌低: 3.较大的伸展性: 4.一定的紧张性: 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盐酸 脂肪 蛋白质
功能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液的分泌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胆囊收缩
(二)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细胞名称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Mo细胞 N细胞 PP细胞 S细胞
分泌产物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抑胃肽 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胰泌素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 第六节 吸 收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F)
概
述
消化 吸收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废物排出
脂肪
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直接吸收
六大营养物质
糖、脂、蛋、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化
机械性消化 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 化学性消化 消化腺分泌消化酶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
组织胺 ACh
迷走神经兴奋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加强胰泌素的作用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 PPT课件
1、消化道平滑肌静息电位
波幅: -60~- 50 mV 产生机制: 主要与K+外流有关 2、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BER) 定义: 在RP的基础上,产生自发的周期性 去极化和复极化。 节律: 3-12次/min 起源:一般认为慢波电位起源于纵行肌和环 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 作用: 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奥美拉唑
餐后碱潮
质子泵
2、胃蛋白酶原
来源:主细胞(主要)黏液细胞分泌 作用:胃蛋白酶原 特点: ①始无活性; ②最适pH=2.0,pH>5.0则失活。 应用:胃酸分泌不足而导致的消化不良时,可服用 稀盐酸和胃蛋白酶。
HCl
胃蛋白酶→水解蛋白
激活
3、内因子
来源:壁细胞分泌 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
RP
stimulus
AP
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外来N支配 1.躯体N: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支配。 2.自主N: 交感N
副交感N: 迷走N、盆N
神经节 壁内N丛
壁内N丛
平滑肌 腺细胞 上皮细胞
+
平滑肌 腺细胞 上皮细胞
-
-
(二)内在神经系统(壁内神经;肠神经系统) 壁内神经丛(intramural plexus)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反射
第六节 吸收 (absorption)
本节要点: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和氨基酸以血 液途径为主,脂肪以淋巴途径为主。 铁和钙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及途径
(一)吸收部位
(二)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大、小、长、摆动
糖类、蛋白质、脂类已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小肠的吸收面积大(200M2);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H); 绒毛、微绒毛纤毛的摆动,有利于吸收。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徐PPT课件
HCl H+
pH2 凝胶层 HCO3– pH7
500m
4.内因子
⑴来源:壁细胞分泌 ⑵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
亚单位A+B12→复合物:防B12被水解 酶破坏亚单位B+结合特异受体: 促进回肠末端吸收B12
⑶临床:胃大部切除、广泛性萎缩性胃
炎、胃酸缺乏的病人,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 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 迷走神经、胃泌素、胃动素使其频率和强度增加; 交感神经、胰泌素、抑胃肽作用则相反。 作用:搅拌和磨碎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 成食糜,利于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 和研磨。推进食糜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2、胃的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 的快) 水 10min > 糖 2h > 蛋白质 2~3h > 脂肪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 4-6h)
消化道
氨基酸 甘油 蛋白质 脂肪 脂肪酸 葡萄糖 消化 糖类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吸收 机体组织 细胞利用 残渣 排出体外 (粪便)
食物
血液
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消化 消化从口腔开始 (一)唾液及其作用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分泌 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含水(占99%),无机盐、黏蛋白,唾液淀粉酶、溶 菌酶等。
(二)胆汁
肝细胞分泌, 持续分泌(0.6-1.0
L/日)、间歇排放,不含消化酶。
经肝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或胆囊
消化期可经肝和胆囊直接进入十二指肠
肝胆汁:
肝脏直接分泌的胆汁。金黄色,弱碱性
胆囊胆汁: 胆囊中贮存的胆汁。颜色较深,中性或弱酸性
pH2 凝胶层 HCO3– pH7
500m
4.内因子
⑴来源:壁细胞分泌 ⑵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
亚单位A+B12→复合物:防B12被水解 酶破坏亚单位B+结合特异受体: 促进回肠末端吸收B12
⑶临床:胃大部切除、广泛性萎缩性胃
炎、胃酸缺乏的病人,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 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 迷走神经、胃泌素、胃动素使其频率和强度增加; 交感神经、胰泌素、抑胃肽作用则相反。 作用:搅拌和磨碎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 成食糜,利于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 和研磨。推进食糜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2、胃的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 的快) 水 10min > 糖 2h > 蛋白质 2~3h > 脂肪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 4-6h)
消化道
氨基酸 甘油 蛋白质 脂肪 脂肪酸 葡萄糖 消化 糖类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吸收 机体组织 细胞利用 残渣 排出体外 (粪便)
食物
血液
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消化 消化从口腔开始 (一)唾液及其作用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分泌 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含水(占99%),无机盐、黏蛋白,唾液淀粉酶、溶 菌酶等。
(二)胆汁
肝细胞分泌, 持续分泌(0.6-1.0
L/日)、间歇排放,不含消化酶。
经肝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或胆囊
消化期可经肝和胆囊直接进入十二指肠
肝胆汁:
肝脏直接分泌的胆汁。金黄色,弱碱性
胆囊胆汁: 胆囊中贮存的胆汁。颜色较深,中性或弱酸性
生理学完整课件-消化
发性的节律运动;
2.伸展性大,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3.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 激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40~-80mv
特点:不稳定,主要由K+形成, Na+,Cl-及钠泵参与。 2.慢波电位 3.动作电位 在慢波的基础上单个或成簇地发生。 特点:时程较骨骼肌长,由Ca2+、 Na+内流产生,引起肌收缩。
胃肠激素的作用
胃肠激素 分泌细胞 分布部位 生理作用
促进胃酸的分泌及胃的 胃窦、 运动,促进胃粘膜上皮 十二指肠 的生长,促进胰酶的分 泌 促进胰液中水和HCO3的分泌,促进小肠液及 小肠上部 胆汁的分泌,促进胆汁 的排放;抑制胃的运动 及分泌 促进肝胆汁的生成,促 进胆囊平滑肌的收缩; 小肠上部 促进胰酶的分泌;促进 胃酸的分泌
胃的排空是间断的,每次只有1~2ml排 空进入十二指肠。
第 四 节 小 肠 内 消 化
一、胰液的分泌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三、小肠液的分泌
四、小肠的运动
一、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一、胰液的分泌
内分泌部
胰腺
外分泌部
腺泡细胞:
各种酶 胰液
导管上皮细胞: HCO3-等水样成分
起的唾液分泌。
2.非条件反射性分泌
在进食过程中,食物对口腔粘膜机械
性、温度和化学性的刺激所引起的唾液分
泌。
咀嚼 嗅觉 味觉 条件反射 恶心
+
延髓唾液分泌中枢
-
睡眠 疲劳 失水 恐惧
副交感神经
第Ⅶ对脑神经 交感神经
ACh IP3
第Ⅸ 对脑神经
交感神经节
NE
2.伸展性大,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3.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 激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40~-80mv
特点:不稳定,主要由K+形成, Na+,Cl-及钠泵参与。 2.慢波电位 3.动作电位 在慢波的基础上单个或成簇地发生。 特点:时程较骨骼肌长,由Ca2+、 Na+内流产生,引起肌收缩。
胃肠激素的作用
胃肠激素 分泌细胞 分布部位 生理作用
促进胃酸的分泌及胃的 胃窦、 运动,促进胃粘膜上皮 十二指肠 的生长,促进胰酶的分 泌 促进胰液中水和HCO3的分泌,促进小肠液及 小肠上部 胆汁的分泌,促进胆汁 的排放;抑制胃的运动 及分泌 促进肝胆汁的生成,促 进胆囊平滑肌的收缩; 小肠上部 促进胰酶的分泌;促进 胃酸的分泌
胃的排空是间断的,每次只有1~2ml排 空进入十二指肠。
第 四 节 小 肠 内 消 化
一、胰液的分泌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三、小肠液的分泌
四、小肠的运动
一、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一、胰液的分泌
内分泌部
胰腺
外分泌部
腺泡细胞:
各种酶 胰液
导管上皮细胞: HCO3-等水样成分
起的唾液分泌。
2.非条件反射性分泌
在进食过程中,食物对口腔粘膜机械
性、温度和化学性的刺激所引起的唾液分
泌。
咀嚼 嗅觉 味觉 条件反射 恶心
+
延髓唾液分泌中枢
-
睡眠 疲劳 失水 恐惧
副交感神经
第Ⅶ对脑神经 交感神经
ACh IP3
第Ⅸ 对脑神经
交感神经节
NE
生理学6-消化.ppt
25
18
(五)消化器官活动的完整性: 消化管各段之间,消化腺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彼此协作,共同完成消化吸收的生理功能。 如咀嚼不够的食物入胃后会加重胃的负担,可引起胃 肠的消化障碍。 若按时吃饭不能,久之,常会引起消化器官的疾病。 如果长期早餐的量过少,营养成分缺乏。 若暴饮暴食,会影响胃的运动,妨碍食物的消化,还 会挤压其他器官,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活动。 饭前饭后进行剧烈活动时,胃肠道活动受抑制,血液 供应少,不利于消化吸收的进行。 如大脑皮质过度兴奋或抑制,精神过度紧张或植物性 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等,都会造成消化功能障碍。
9
2、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1)盐酸: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酸性环境。 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易于分解。 ③抑制和杀灭胃内细菌。 ④可促使胰液和胆汁分泌。 ⑤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初步水解蛋白质及简单多肽分子中含 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 (3)粘液:①润滑食物使之容易通过胃。 ②减缓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作用。 (4)内因子:可与VB12结合,防止VB12的消化,并可协 助VB12被粘膜上皮摄取。 此外,婴儿胃液中还有凝乳酶,使乳汁入胃后变成凝块 10 ,并对酪蛋白有一定消化作用
15
排便动作:
17
2、大肠的分泌物和细菌的活动 可分泌大肠液,但其中不含或少含消化酶,无明显的消 化作用,其作用是保护和润滑肠壁,并将粪便粘连起来, 保护结肠免受粪便中细菌所产酸的侵蚀。 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作用:对糖和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 产生乳酸、醋酸、CO2、沼气等;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 败,产生氨、硫化氢、组胺、吲哚等。合成作用指利用肠 内物质合成VB复合物和VK。
2、小肠内的消化液:胰液、小肠液和胆汁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主要是胰酶和碳酸氢盐。 ①胰酶: 胰淀粉酶---将淀粉水解→麦芽糖。最适PH6.7-7.0 胰脂肪酶---要在胆汁的配合下发挥作用:将脂肪→甘油 和脂肪酸,最适PH7.5-8.5。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共同作用则 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 其他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羧基肽酶等。 前两种酸可使相应的核酸部分水解为单核糖酸,羧基肽酶 可作用于多肽未端的肽键,释放出具自由羧基的氨基酸。 ②碳酸氢盐: 作用: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强酸的 侵蚀,同时也为小肠内各种消化酶活动提供了适应的碱性 12 环境。
18
(五)消化器官活动的完整性: 消化管各段之间,消化腺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彼此协作,共同完成消化吸收的生理功能。 如咀嚼不够的食物入胃后会加重胃的负担,可引起胃 肠的消化障碍。 若按时吃饭不能,久之,常会引起消化器官的疾病。 如果长期早餐的量过少,营养成分缺乏。 若暴饮暴食,会影响胃的运动,妨碍食物的消化,还 会挤压其他器官,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活动。 饭前饭后进行剧烈活动时,胃肠道活动受抑制,血液 供应少,不利于消化吸收的进行。 如大脑皮质过度兴奋或抑制,精神过度紧张或植物性 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等,都会造成消化功能障碍。
9
2、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1)盐酸: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酸性环境。 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易于分解。 ③抑制和杀灭胃内细菌。 ④可促使胰液和胆汁分泌。 ⑤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初步水解蛋白质及简单多肽分子中含 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 (3)粘液:①润滑食物使之容易通过胃。 ②减缓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作用。 (4)内因子:可与VB12结合,防止VB12的消化,并可协 助VB12被粘膜上皮摄取。 此外,婴儿胃液中还有凝乳酶,使乳汁入胃后变成凝块 10 ,并对酪蛋白有一定消化作用
15
排便动作:
17
2、大肠的分泌物和细菌的活动 可分泌大肠液,但其中不含或少含消化酶,无明显的消 化作用,其作用是保护和润滑肠壁,并将粪便粘连起来, 保护结肠免受粪便中细菌所产酸的侵蚀。 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作用:对糖和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 产生乳酸、醋酸、CO2、沼气等;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 败,产生氨、硫化氢、组胺、吲哚等。合成作用指利用肠 内物质合成VB复合物和VK。
2、小肠内的消化液:胰液、小肠液和胆汁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主要是胰酶和碳酸氢盐。 ①胰酶: 胰淀粉酶---将淀粉水解→麦芽糖。最适PH6.7-7.0 胰脂肪酶---要在胆汁的配合下发挥作用:将脂肪→甘油 和脂肪酸,最适PH7.5-8.5。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共同作用则 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 其他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羧基肽酶等。 前两种酸可使相应的核酸部分水解为单核糖酸,羧基肽酶 可作用于多肽未端的肽键,释放出具自由羧基的氨基酸。 ②碳酸氢盐: 作用: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强酸的 侵蚀,同时也为小肠内各种消化酶活动提供了适应的碱性 12 环境。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ppt课件
刺激释放因素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扩张胃、组 胺、ACh 迷走神经兴奋 盐酸>蛋白产物>脂肪酸钠
促胰液素 (secretin)
缩胆囊素 (CCK)
迷走神经兴奋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抑胃肽 (GIP) 胃动素 (motilin)
脂肪及分解产物、糖、氨基 酸 迷走神经、盐酸、脂肪
21
第二节
ppt课件
35
⑸盐酸的生理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发挥作用提供 适宜的酸性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抑制和杀死细菌;
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ppt课件
36
2.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⑴来源:主细胞(主) ⑵作用: 胃酸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⑶特点: 蛋白质 䏡和胨
㈡ 23
唾液的作用
湿润口腔和食物,利于说话、咀嚼和吞咽; 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清洁和保护口腔:冲洗和清除食物残渣 抗菌作用:溶菌酶、免疫球蛋白 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 排泄作用:异物,药物
ppt课件
㈢ 唾液分泌的调节
24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
延髓唾液 分泌中枢 副交感N
ACh M受体
促进消化道黏膜的生长和刺激胃、肠、胰的 蛋白质合成(营养作用); 加强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促进胰液、胆汁 的分泌。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肠神经系统
黏膜下神经丛 胃肠平滑肌 分泌细胞 血管平滑肌
肌间神经丛 消化道壁内的机 械、化学和温度 感受器
ppt课件
13
例如:
迷走-迷走反射(vagovagal reflex):是一种 传入和传出信息分别经迷走神经中传入 和传出纤维而完成的胃肠反射活动。 胃-结肠反射(gastrocolic reflex): 食物充 张胃引起的结肠收缩运动加强。
生理学消化ppt课件
生理学消化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消化 • 胃内消化 • 小肠内消化 • 大肠内消化与吸收 • 消化吸收的调节与控制
2
01
消化系统概述
2024/1/28
3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是食物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食物的初步消化
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 下,蛋白质开始被初步消 化成多肽和少量氨基酸。
食糜的排空
经过充分消化的食糜通过 幽门排入十二指肠,进一 步进行小肠内的消化和吸 收。
2024/1/28
14
04
小肠内消化
2024/1/28
15
小肠结构与功能
小肠壁结构
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 和浆膜层。
2024/1/28
17
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被胰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被小肠黏膜吸收。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被胰蛋白酶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被 小肠黏膜吸收。
2024/1/28
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被胆汁乳化为脂肪微粒,再被胰脂肪 酶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黏膜 吸收。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
咀嚼
牙齿将食物破碎成小块, 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
食管蠕动
食管肌肉收缩,将食团推 送至胃
2024/1/28
吞咽
食团经舌和软腭推送至咽 部,引发吞咽反射
10
03
胃内消化
2024/1/28
11
胃的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胃的位置和形态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消化 • 胃内消化 • 小肠内消化 • 大肠内消化与吸收 • 消化吸收的调节与控制
2
01
消化系统概述
2024/1/28
3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是食物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食物的初步消化
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 下,蛋白质开始被初步消 化成多肽和少量氨基酸。
食糜的排空
经过充分消化的食糜通过 幽门排入十二指肠,进一 步进行小肠内的消化和吸 收。
2024/1/28
14
04
小肠内消化
2024/1/28
15
小肠结构与功能
小肠壁结构
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 和浆膜层。
2024/1/28
17
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被胰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被小肠黏膜吸收。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被胰蛋白酶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被 小肠黏膜吸收。
2024/1/28
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被胆汁乳化为脂肪微粒,再被胰脂肪 酶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黏膜 吸收。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
咀嚼
牙齿将食物破碎成小块, 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
食管蠕动
食管肌肉收缩,将食团推 送至胃
2024/1/28
吞咽
食团经舌和软腭推送至咽 部,引发吞咽反射
10
03
胃内消化
2024/1/28
11
胃的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胃的位置和形态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本节要点 • 消化可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 消化道平滑肌有独特的生理特性 • 消化道受外来神经系统和内在神经系统的支配 • 胃肠道还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胃肠激素。
消化(digestion): 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
方式
机械消化:平滑肌 化学消化:酶(大分子
看来“一肚子坏水”这句俗话也是有科学依 据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至于腹脑是不 是第二大脑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 消化液总量:6~8L/天 • 消化液成分:水、有机物、电解质 • 消化液作用:
1、稀释食物,有利于吸收; 2、改变消化道的PH值,适应消化酶的活性需要; 3、消化酶能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有利于吸收; 4、保护消化道粘膜。
四、消化道内分泌功能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定义:主要由消化道粘膜内分泌细胞释放的有生物 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性质:肽类物质——胃肠肽 作用:①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②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③营养作用 脑肠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
排空
一、胃液的分泌
性质:无色,pH0.9~1.5,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分:水、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
HCO3-等无机物。
1、盐酸
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形式: 游离酸:110~135mmol/L
结合酸:15~ 30mmol/L 总 酸:125~165mmol/L 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 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抑制和杀死细菌; ④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 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有感觉、中间 和运动神经元,彼此交织成网。
• 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肌间神 经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
新近展
199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格 尔森提出:人的“肚子”不仅负责消化和吸收,而且 能够调节人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并且提出人类除了第 一大脑之外还有“第二大脑”,那就是肚子,即“腹 脑”。目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腹脑”的存在, 即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来的。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2、唾液的作用(6点) 3、唾液分泌的调节 二、咀嚼与吞咽 1、咀嚼 2、吞咽
第三节 胃内消化
本节要点
•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 和粘液
• 胃液分泌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 胃液分泌的调节 • 胃运动包括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蠕动和胃
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
4、粘液和HCO3-
来源:由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幽门腺细 胞和粘液颈细胞分泌;HCO3-主要由非泌酸细 胞分泌,少量由组织间液渗入胃内。
成分: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性 和形成凝胶的特性。PH值为中性。
作用:形成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 胃粘膜上皮细胞屏障(紧密连接)
波幅: -60~- 50 mV 产生机制: 主要与K+外流 有关 2、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BER)
期性 和环
定义: 在RP的基础上,产生自发的周
去极化和复极化。 节律: 3-12次/min 起源:一般认为慢波电位起源于纵行肌
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 作用: 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动作电位(Action Pot来自ntial)(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影响胃液分泌物质
乙酰胆碱 促胃液素
胃液 分泌
生长抑素 盐酸 脂肪
胃液 分泌
组胺
高张溶液
其中,组胺是促进胃酸分泌的关键因素,
故临床上常用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治疗消化
性溃疡。
西咪替定
胃酸分泌的阻断剂
阿托品
质子泵
奥美拉唑
甲氰咪呱
生
长
阿托品
抑 素
3、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1)头期-假饲实验 分泌机制: 条件与非条件反射:迷走神经为共同传出神经 ,其末梢递质Ach引起胃腺分泌;引起胃窦部G细胞 分泌胃泌素间接引起胃液分泌。 分泌特点:
小分子)
吸收(absorption): 概念: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 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舒缩迟缓 2.富有伸展性 3.具有紧张性 4.节律性收缩(节律低,不规则) 5.对电刺激不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 慢波电位 动作电位
1、消化道平滑肌静息电位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碳碳水水化化合合物物 蛋蛋白白质质
消化 吸收
机械性消化 机化械学性性消消化化
废物排出化学性消化
脂脂肪肪 水水、、维维生生素素和无和机无盐机: 盐直,接吸直收接吸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内消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收
引起: 在刺激因素作用下慢波去极达阈电位 特点: 单个或多个 作用:决定肌肉收缩强度 产生机制:
去极— 慢 Ca2通道 Ca2+ 内流 , 少
量Na+ 内流 复极—K+ 通道开放,钾外流
平滑肌生物电活动与机械收缩的关系
Contraction
BER RP
RP
stimulus AP
AP TP
收缩频率 肌肉收缩
餐后碱潮
奥美拉唑
质子泵
2、胃蛋白酶原
来源:主细胞(主要)黏液细胞分泌
作用: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水解蛋白
特点:
激活
①始无活性;
②最适pH=2.0,pH>5.0则失活。
应用:胃酸分泌不足而导致的消化不良时,可服用 稀盐酸和胃蛋白酶。
3、内因子
来源:壁细胞分泌
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
收缩强度
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外来N支配
1.躯体N: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支配。
2.自主N:
副交感N: 迷走N、盆N
交感N 神经节
壁内N丛
+
平滑肌 腺细胞 上皮细胞
壁内N丛
--
平滑肌 腺细胞 上皮细胞
(二)内在神经系统(壁内神经;肠神经系统) 壁内神经丛(intramural plex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