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母管教,就与父母争执,有时会与邻居吵架。

班主任处了解到的情况:该生成绩特别不好,又喜欢上课脱鞋(他左脚有六个脚指头),同学不愿和他相处。

他就经常故意拿同学的东西,或者故意打同学,想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和他一起玩耍。

可是他又不会和同学相处,一旦同学惹了他,他一定要报仇,非要把同学打一顿回来不可。

有一次,他竟然拿起一瓶刚买的可乐向同学使劲砸去,还好同学躲过了,结果把教室的玻璃砸了一个大洞。

其实就他课堂表现来说,只要你抓住机会表扬他,他也会很高兴,露出会心的微笑,会表现的更积极一些。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因为课前我都要求他们预习,熟读课文和生字。

我叫他站起来读生字,因为只有五个生字,所以他全都读对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

我当时就叫同学们好好表扬了他。

当他听到同学们的大声表扬“占浩杰,你真棒!”时,脸上顿时阳光灿烂起来。

那一刻,我真觉得他很可爱。

可没过几天,他就又掀起了一个轰动全校的大事件:那天刚做完操,一回到教室,班长只是批评了他几句,说他做操不认真,他就抓起班长的红领巾使劲往下拽,当时班长都被他勒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同学们赶快告诉了数学老师钱老师(当时我这个班主任去开会了),钱老师叫他赶快放手,可他就是不放手。

这时钱老师只好拿起讲台上的竹棍吓唬他:你再不放手,我就打你手了!可占浩杰还是不放手,这时钱老师就生气地打了一下他的手,没想到他突然伸出双手来抢钱老师的棍子,钱老师一不注意,棍子竟被他抢走了,钱老师想抢回棍子,可怎么也抢不回来,钱老师又叫来英语老师帮忙抢棍子,可俩个老师都抢不过来,钱老师还差点被他拉摔跤,这时钱老师火冒三丈,从没见过这样的学生,就打了他一下,没想到他竟骂起老师来,说老师是神经病,是猪。

后来我闻讯赶来,他平时会听我的话,可这次我也抢不回他手中的棍子,也叫不到他去办公室,我只好请来德育室的童主任处理这事,童主任毕竟是个男老师,又人高马大的,终于把棍子抢掉了,可请他去办公室时,他就赖在教室地上不走,后来只好请来他爸妈把他接回去教育一周。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XXX是一个3岁的男孩,他在班级中是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孩子。

然而,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包括拍打肚子、拧耳朵、模仿武打片中的动作并打伤其他小朋友的眼睛和鼻子。

这种行为被称为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行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表现不同。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和大众传媒。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放任,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此外,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针对这种行为,教师可以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并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这种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

因此,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干预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通常会让体型较大、力气较强的幼儿扮演强势角色,如“大灰狼”,而让文弱的幼儿扮演弱势群体,如“小羊”。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换位的方式,让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扮演弱小者,让他们体验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同时让弱小的幼儿扮演“大灰狼”,让他们感受到力量的魅力。

这种角色换位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减少攻击性行为。

家长可以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培养孩子的爱怜之心,以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同时,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念,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辱”的心态,不要以牙还牙,而是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并表达对这种行为的反对态度。

XXX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一种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家长应该尽量减少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观看有意义的影碟、录像、电影等,以培养他们的可爱、善良、勇敢向上、助人为乐等正面品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弋阳县南岩镇中心小学郭东海摘要:这是一例关于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咨询案例。

求助者是一名11岁的四年级男生,因学校生活不适应加之不良家庭教育与社会影响,形成攻击性行为。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经过收集基本资料,综合考虑求助儿童的特点,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在家长配合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咨询师采取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减少直至消除求助幼儿的不良行为,帮助其重新建立良好的社会适应模式,并对求助者行为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解决方法都进行了较为深入详尽的分析和探索,取得了满意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攻击性行为、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张杰,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

由该生班主任教师领来咨询室,言称无法管教。

身高大约1.40米左右,看起来很瘦弱,脸色苍白,头比较小,但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亲高中毕业,以做不锈钢窗户为生,母亲初中文化,在家做家庭妇女。

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族无精神疾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08二、主诉张杰称,“讨厌老师,瞧不起人,对我不公平”;“讨厌同学,大家老是欺负我,看不起我”:“现在没兴趣学习”;“我没欺负人,都是别人先惹我”;“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然就吃亏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父母主诉:因为是独生子,家里非常疼爱,尤其是爷爷奶奶,更是凡事都由着他。

孩子三岁时,爷爷奶奶帮忙带过大概一年时间,像小皇帝一样伺候着,后来父亲发现这样不行,夫妻两人坚持自己带,与老人分开住了。

孩子读幼儿园时就比较好动,坐不住,与同学相处不太好。

读小学时,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

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

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

攻击性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攻击性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攻击性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基本情况:姓名:小R 性别:男年龄:16岁身体状况:体格健壮家庭状况:父母离异二、典型事件:小R脾气暴躁,常为小事与同学大打出手,不计后果。

性格倾向属于偏激型,但他冷静清醒后,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后悔不该如此粗鲁。

且多次逃学,最远的地方逃到过中朝边界的丹东,还与社会上不良人员有染。

做事情我行我素,自诩老子天下第一,不服班干部管理。

一次班长因班纪律问题与之发生矛盾,被他打得鼻青脸肿。

平时还好出歪点子,唆使他人干坏事,如班级一次同学生日晚会,当主持人将所有蜡烛点燃后,他叫另一同学突然把电闸关掉,趁教室一片漆黑之际,将溶化的蜡烛洒向周围同学身上,闹得同学不开心。

一次他主动策划同学逃离学校,逃跑的同学逃到苏州,七天后被苏州铁路警署拘留。

当老师将其领回时,小R说是其他同学为他出的主意,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他们的诱惑下才去见见世面。

上课故意扰乱纪律,与老师顶撞,辱骂老师,使得教学经常无法正常进行。

三、原因分析通过与其父亲交谈,向原中学班主任了解,知道小R过去并非这样,小学五年级之前曾一直是班级优秀生,他的变坏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1、家庭的变故和教育方式失当小R年幼时,父母关系良好,虽说双方文化程度不高,但大家都十分疼爱这个独生子。

母亲曾下过乡,属回城知青,由于社会变革,母亲所在单位效益日渐不好终被裁员下岗,父亲则赶浪潮先行下海经商做生意。

母亲下岗后承包了一个舞厅,由于接触的人多了,思想意识逐渐异化,父亲忙于生意场上奔波,俩人关系日渐疏远,双方感情不断恶化,整天争吵不休,导致最后分道扬镳。

其时,小R正逢小学毕业,不安宁的家庭自然给他心灵以沉重打击。

虽然他被法院判给父亲,但他有一股很强的恋母情结,周末常去母亲处居住。

由于孩子学习成绩很差,父亲甚为恼火,棍棒相加,体罚替代教育,终无济无事,更助长了他的逆反心理、厌学情绪。

2、学校教育不当当小R的父母为是非曲直争吵不断,失去安宁学习环境时,他表现得焦虑不安,无所适从,上课走神,作业不按时交,开始旷课、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数学、外语课亮起红灯,班主任老师对这变化未能及时察觉,帮其寻找原因,反而训斥他“木鱼脑袋不开窍”,故意将他的座位调至最后,任其自由发展。

一例有暴力倾向的小学生案例报告

一例有暴力倾向的小学生案例报告

一例有暴力倾向的小学生案例报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发现即使是一些聪明善良的小孩也可能出现表现出暴力倾向的行为。

本报告以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小学生做为例子,研究其背后所隐藏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名有暴力倾向的小学生叫小明,今年10岁,一直在当地的小学读书,智力正常。

他的父母是一对中等收入的工薪夫妇,也是一个三口之家,没有其他长辈。

关于小明的暴力行为,首先在学校被发现,他的表现比同学更加激进,容易表现出攻击性,比如他在课堂上拒绝做练习、打斗、把别的孩子的用品拿走,甚至扰乱课堂。

虽然行为总会被处罚释放,但这些行为还是会持续发生。

在家里,小明也有类似的行为,比如不听父母的话,拒绝别人的指导,动不动就发脾气,跟兄弟姊妹斗殴,以及总是反驳父母的话。

父母认为这些行为是“没教养”,常常用责骂和打骂的方式试图纠正,但能产生的效果甚微。

根据小明的表现,其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

首先,小明每天都和激烈竞争的环境接触,由于学校的布置过于严格,缺乏发挥的空间,也缺乏有效的指导,加上他身边同学的引导,都让小明渐渐变得不安分、爆发性大。

家庭环境上,小明在家里处处受到父母经济压力的影响,物质上常常拮据,加之父母常常因为工作琐事而经常出差,孩子缺乏被关怀的感觉,发泄的渠道也缺乏,所以暴露了他的暴力本性。

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首先从家庭处着手,家庭环境需要提供小明更多安全和温暖感受,在家里与小明沟通,发现他的焦虑,尊重他的意见;学校方面,安排更多体育课程,建设安全的活动空间,可以让小明宣泄体力和情绪,让他可以有一定的发泄渠道;此外,家庭和学校也需要建立更多有效的沟通渠道,在了解小明的情况的基础上加以统一的教育和指导,不断调整有效的方案,最终达到改善小明暴力行为的目的。

从本次案例可以看出,暴力行为表面看起来可能是单纯的无礼行为,但其背后潜在的原因要深入挖掘,要想彻底改变,需要学校和家庭充分考虑,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望小明有所改观,实现真正的解决。

暴力倾向心理辅导

暴力倾向心理辅导

暴力倾向心理辅导一、案例描述小S,男,13岁,初一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遵守学校纪律。

观察能力较强,智力较好,性格倔强,自尊心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害怕与同学交往,缺少友伴,有较强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常以武力攻击他人来发泄情绪或解决问题。

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打老师。

在小学时,经常有打老师的现象,有一次和同学发生冲突,把同学的家长也打了。

小学老师都害怕他,不敢和他正面冲突。

上初中刚第三周,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批评一种现象,他认为班主任针对的是他,他站起来就和班主任顶嘴,摔了自己的椅子,班主任为平息事件叫他先离开课室,到教师办公室等候处理,他不去,班主任前去拉他出来时,他挥手一拳就打在班主任的脸上(后来主动向班主任认错)。

没过二周,历史老师(女)在上课时看他没有读书,走到他前面摸着他的头问他为什么不读书,结果他突然一拳打在这位女老师的脸上。

这件事被反映到学校德育处,并通知家长到学校处理。

在家长的要求下,班主任把他带到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辅导。

二、案例分析针对上述案情,初步诊断为具有极强的暴力倾向性。

表现为: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自我评价过高,自制自控能力差,常以武力攻击他人来发泄情绪或解决问题。

小S的行为一方面是是非观念不分,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家庭因素:小S是个超生儿,因在本地上不了户口,父母通过关系把他的户口上到了惠州。

有个哥哥比他大18岁,因为年龄相差较大,兄弟没有什么感情,也很少沟通。

父母原本是想要一个女儿,结果生下来的还是一个儿子,所以父母对他的到来不是很重视,甚至有点失望。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共5篇)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共5篇)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共5篇)第一篇: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王俊尧今年3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

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

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

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

有时他学着电视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的小朋友操练一番,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打伤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等。

明明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为攻击性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等,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

一、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一)遗传因素(二)家庭教养方式有一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

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狠狠地揍他。

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用手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如上述案例中的明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跟着奶奶生活。

奶奶个性好强,文化素质低,外号是“死不讲理”。

奶奶担心自己的孙子在学校吃亏,就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致使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健康的自护心理。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说一个孩子在偶然出现几次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甜头”,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赞许,其攻击性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三)大众传媒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策略(一)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幼儿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幼儿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学生不良行为教育案例:对一名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的心理辅导-调节情绪

学生不良行为教育案例:对一名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的心理辅导-调节情绪

学生不良行为教育案例案例背景xx是三(6 )班的班生,他口齿伶俐,表达能力强,课堂上也爱举手发言。

擅长手工制作,科技小制作做得非常好。

他性格外向,外表很讨人喜欢,但却是个让同学畏惧、令老师头痛的“打架大王”。

“如果教育者希望从—切方面来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要解决xx的问题,首先要深入调查,了解情况。

我向xx 的家长以及其他任课老师和同学做了大量的、深入的调查访谈,发现他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一、自身表现xx比较霸道,自以为是,常常赜指气使地吆喝别人,对他人持强迫式、绝对化的要求,稍不满意,便拳脚相向,不计后果。

xx平时喜欢引起他人的注意,常常试图获得他人对他的赞赏、尊重。

二、家庭状况xx的父母文化素养不是很高,父亲是包工头,母亲是家庭妇女。

母亲非常宠爱他,父亲则“恨铁不成钢”,对他要求严格。

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与父母关系不和谐,尤其是对父亲,表面服从,内心不满。

三、同伴交往xx“崇尚武力”,结交了一些不良少年,互相影响,“感染”上了情绪冲动暴躁、报复性强等不良习性,经常与人打架并谩骂同学,和老师顶撞,与同学相处矛盾多。

他又欺软怕硬,比他强壮的不敢惹,专门找弱小的同学欺侮。

四、学习状况xx学习兴趣不浓,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扰乱课堂纪律,不做作业,不交作业,成绩不理想。

一个可爱机灵的孩子,却有着这么多的不良的品行,“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打架骂人似乎是他来学校的“惟一目的”,真令人惋惜。

作为班主任,经常要面对家长的投诉,我不得不苦苦思索着改变他的方法。

案例:一个中午,我正在办公室批阅作业,几名学生神色紧张地跑来报告:“老师,陈浚涛在篮球场上与聂瑞阳打起来了,体育老师也叫不住他……”我赶紧跑到球场,只见陈浚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两手紧握拳头,一张脸涨得通红,口里喘着粗气……旁边的聂瑞阳流着鼻血,衣服上沾了些泥尘,袖子上有些血迹……看来;“战争”刚刚结束。

仔细了解后知道:打架缘于两人打篮球时发生冲撞,这本是件小事,但陈浚认为:“他干吗撞我?他撞我,我就打他! ……我问他:“小阳已向你道歉了,你为何还要打他? ”陈浚说:“我才不要他的道歉!”一番耐心的谈话后,陈浚承认说:“今天我心情不好,早上在家里被爸爸打了一顿,起因是几天都没做数学作业。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所在班级:小班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

但近期,我发现小明在幼儿园内出现了攻击性行为,引起了我的关注。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1.语言攻击:小明在与小朋友交流时,经常使用侮辱性语言,如“你是个笨蛋”、“我不喜欢你”等。

2.行为攻击:小明在与小朋友玩耍时,会突然推搡、拍打其他小朋友,甚至咬人。

3.情绪失控:小明在受到挫折或不满时,容易情绪失控,哭闹不止,难以安抚。

三、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小明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压力,学会了攻击性行为。

2.教育方式:家长在教育小明时,过于严厉,动辄打骂,使小明认为攻击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生理因素:小明可能存在一些生理问题,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四、干预措施1.家庭干预:(1)改善家庭氛围,父母尽量减少争吵,为小明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2)家长改变教育方式,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代替打骂,让小明学会正确处理问题。

2.幼儿园干预:(1)加强教师对小明攻击性行为的关注,及时制止并引导其正确行为。

(2)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

3.社会干预:(1)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

(2)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和谐。

五、干预效果1.语言攻击减少,学会用礼貌语言与小朋友交流。

2.行为攻击减少,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情绪波动减小,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应对。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所在班级:小班小明是个特别活泼的孩子,每次在操场上总能看到他蹦蹦跳跳的身影。

但最近,他在幼儿园里的一些行为让我有些担忧。

小明有时会突然情绪失控,对其他小朋友发起攻击,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攻击性行为问题个体辅导

攻击性行为问题个体辅导

攻击性行为问题案例分析一、一般资料龙武(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是本镇常住人口,独生子,父亲在城区打工,母亲在本镇打工并照顾孩子,家庭经济状态一般。

在本镇场镇租房居住,是小学三年级转学到本校本班。

身体健康,特别爱面子,争强好胜。

父母对其要求极严甚至苛求。

在家里常与父母顶撞,并扔摔物品;在校经常因小事而打骂同学,甚至抓伤人,有较严重的攻击行为。

着装整洁,与年龄相称,谈话中多是低着头说话或者目光看向别处,对视的时候有偏头习惯,摆出一副桀骜不驯的姿态。

当同学与自己有矛盾或者同学稍有挑衅倾向时,就想动手和同学搏一搏。

二、个人陈述自己是个讨人嫌的不听话的坏学生,同学们都不和我玩。

因为他们都觉得我爱打人,其实我自己也不想打人,可是每当发生事情时,我总是冷静不下来,老是很冲动,结果就把同学打了。

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老师也给我说了很多次了,遇到和同学有摩擦时,要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不大。

这个缺点严重影响了我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同学关系不好,交往失败。

我该怎样才能改掉这个毛病呀?三、病因分析:(1)、个人因素:该生情绪暴躁,行事冲动,反应迅速,具有典型胆汁质气质;智力正常,坚持性和自制力较差,所以学习效果不理想;班里和家里的人际关系差,常有孤独无助感;自卑情结大,但好胜心强;性格倔强,不关心人,没有内疚感和责任感,甚至对他人进行攻击。

(2)、家庭因素:该生生活在—个缺乏爱的家庭环境下。

由于其父母喜欢女孩,因此其父母在该生幼年时常会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不顺心而拿该生撒气,甚至莫名招来一顿痛打。

这使该生从小就有了一个错误的模仿样本,遇到不如意便拿别人出气,这使该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很重的挫折感和自卑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理失衡感、失落感越来越强。

为摆脱心理的不平衡,该生与父母产生激烈的顶撞,通过攻击行为获得暂时心理的平衡。

(3)、学校因素:该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加上平时爱打架惹事,因而在班级里没威望、没朋友,长期受冷落;有时同学和老师也往往会由于思维定势。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分析报告样本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分析报告样本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分析报告样本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分析报告一、个案信息咨询师:XXX咨询对象:小明(化名)性别:男年龄:10岁咨询日期:XXX二、咨询问题简述小明的家长反映,小明最近表现出了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并动手打架。

为了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家长带他来进行儿童心理咨询。

三、咨询背景小明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与母亲一起生活。

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小明在学校表现一直较为优异,与同学关系和睦。

然而自从小明父亲去世后,小明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

四、咨询过程在与小明的会谈中,我首先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放松下来。

我开始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日常生活和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情况。

我发现小明内心有许多不满和愤怒情绪,他抱怨母亲总是忙于工作,无暇关心他的情感需求。

他也透露出对父亲离世的不解和痛苦。

通过咨询,我发现小明存在以下问题:1. 内心痛苦:小明对父亲去世的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宣泄,他感到孤独、愤怒和悲伤。

这些情绪没有得到适当的解决,导致他转化为攻击性行为。

2. 家庭关系问题:小明与母亲关系疏离,感到缺乏安全感和被关注的需求。

母亲的忽视让他感到愤怒和不满,因此他将这些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

3. 典型儿童行为问题: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属于典型的儿童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未解决的情感问题引发的。

他需要学会控制情绪、克制冲动和寻求适当的解决方式。

五、咨询目标与策略根据小明的情况,制定以下咨询目标和相应的策略:1. 增强情绪管理能力:通过情绪管理训练和情绪表达练习,帮助小明学会控制情绪和表达内心的需求和不满。

2. 促进母子关系改善:通过家庭治疗和亲子活动,帮助小明与母亲建立更好的沟通和理解,增强亲子关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关怀。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问题解决训练,帮助小明学会寻求适当的解决方式,而不是通过攻击行为来发泄情绪。

六、治疗计划基于以上目标和策略,我制定了以下治疗计划:1. 每周定期咨询:与小明每周进行一次咨询,通过倾听和引导,帮助他表达内心情感,了解和解决他的困惑和问题。

小学生攻击行为教育案例(2篇)

小学生攻击行为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较为内向,但近期在学校里出现了攻击行为,经常无缘无故地推搡同学,甚至在课堂上对老师大声喊叫。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小明自己,也给班级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 小明在课堂上对老师大声喊叫,干扰教学秩序。

- 小明推搡同学,导致同学受伤。

- 小明在课间休息时,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打人。

2.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家庭关爱,内心感到孤独和压抑。

-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小明在心理上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

- 同伴关系问题:小明在学校里没有找到合适的同伴,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困惑和焦虑。

3. 影响分析:- 对小明自身的影响:小明的攻击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可能导致他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 对班级的影响:小明的攻击行为破坏了班级的和谐氛围,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

- 对学校的影响:小明的攻击行为给学校带来了负面影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三、教育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 建议小明的父母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足够的关爱。

- 教导小明的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为小明开展个别辅导,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

- 在课堂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改善同伴关系:- 鼓励小明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们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 培养小明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教育小明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老师和同学。

- 对小明的攻击行为进行纠正,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教育效果通过以上教育措施,小明在一段时间后,攻击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2200字》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2200字》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目录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1)一、案主基本情况 (1)二、案主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2)三、个案分析 (2)(一)行为分析与判断 (2)(二)问题形成原因 (2)四、辅导过程 (3)(一)第一阶段:加强认识教育,创设集体教育氛围 (3)(二)第二阶段:强化不相容行为,发挥幼儿的长项 (3)(三)第三阶段:巩固教育成果,消除不良行为习惯 (3)五、结论 (4)参考文献 (4)目前,针对攻击性行为的小学生,许多学校都会采取严肃批评、请家长等教导方式,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是也只能暂时的缓解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我的观察和研究中,我发现规则约束下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小学生不肯接受这一行为,整体呈现出一种消沉情绪,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因此,为此类孩子推出一套适合他们的心理辅导个案在当代社会非常重要。

一、案主基本情况(一)个人情况:小光(化名),男,9岁,独生子女中。

他是班上个子最高,最强壮,热爱阅读,识字能力强。

见识相比于其他同龄孩子多,但言语不多。

在班上爱欺负其他小学生,经常与别的小学生发生争执,甚至直接粗暴攻击他人,但其本人却没能认知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不仅仅影响了班上的秩序,其自身也为此受到排斥、导致情绪异常。

(二)家庭情况: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兴趣爱好广泛,工作繁忙,但尽可能陪他,常带他外出旅游,还特别注意他的饮食规律。

妈妈对他要求很严,对其犯错有体罚的举动,家庭关系和睦。

二、案主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小光在班上霸气十足,常动手打人、抓人、踢人,骂人。

经常将别的小学生的玩具扔掉,当其他人和他理论解释的时候,他看你气急了就不吱声。

小学生生气地推了推他,一挺身便动手打了起来。

当阅读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也会探讨自己读过的好玩的书,他便抢过来说:“让我看一下。

”如果别人不给,他会抓着人家手臂抢。

在画画时,他常常独自占据一张大桌子,绝不允许他人前来,也偶尔会拿着画笔到他人纸张上作画,并说自己“为他作画”。

攻击性行为教育案例分析(2篇)

攻击性行为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其中攻击性行为尤为引人关注。

攻击性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也对施暴者和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本案例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明为例,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影响及教育策略。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10岁,五年级学生。

近期,小明在学校表现出了明显的攻击性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言语攻击:小明经常在课堂上无端地嘲笑、讽刺同学,使得同学们对他产生了厌恶和恐惧。

2. 肢体攻击:小明偶尔会对同学进行推搡、拍打等肢体攻击,导致同学受伤。

3. 破坏公物:小明有时会故意破坏教室内的公物,如桌椅、窗户等。

三、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紧张,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发生争吵。

这种家庭氛围使得小明学会了用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2. 学校因素:小明所在的班级学习氛围较为紧张,同学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在竞争中,小明可能因为成绩不佳而产生了攻击性行为。

3. 个人因素:小明性格较为内向,不善沟通,容易将情绪压抑在内心。

当遇到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攻击性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四、攻击性行为的影响1. 对受害者的影响:攻击性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身心伤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 对施暴者的影响:攻击性行为使施暴者逐渐形成了不良性格,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3.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攻击性行为容易引发班级矛盾,影响学校和谐氛围。

五、教育策略1. 家庭干预:学校应与家长沟通,共同为小明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同时,教育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家庭矛盾,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学校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情绪管理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攻击性行为。

- 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 团队协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减少班级矛盾。

儿童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

儿童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

儿童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攻击性、暴力性行为,包括言语和身体攻击他人、破坏物品等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涉及到儿童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互动,需要通过深入了解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解决。

下面将通过一个儿童攻击性行为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小明是一位8岁的男孩,近期在学校和家庭中频繁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在学校,他经常会打架、推搡其他同学,而在家里,他会踢打家具、破坏家庭成员的个人物品。

他的家人和老师对他的行为感到非常困惑和担忧,希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对于这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出现,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教师、家长可以收集相关的信息,包括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具体情境、频率以及引发的触发因素等。

还可以观察儿童与他人的关系,了解他是否有其他行为问题或情绪困扰等。

通过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根源。

其次,需要分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复杂多样,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学校互动、情绪困扰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例如,小明可能存在问题行为的角色模仿、家庭环境不稳定或前期忽视家庭对其表现的注意引导等。

在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制定一套综合性的干预方案。

干预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儿童特点量身定制,但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规则和界限:为儿童提供清晰的行为规范,明确告知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2.激励和奖励机制:通过设立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儿童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并将这些积极行为与奖励相联结。

3.教导冲突解决技巧:帮助儿童学习如何有效地应对冲突和压力,通过言语表达、平静思考和合理行动来解决问题。

4.增强情绪管理能力:鼓励儿童表达情感需求,提供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如情绪放松训练和情绪识别等。

6.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加剧,家长和学校应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教育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医生等提供专业的辅导和干预措施。

最后,进行干预方案的实施和评估。

小学生暴力倾向教育案例(3篇)

小学生暴力倾向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小学生暴力倾向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本案例讲述了一位名叫小明的六年级小学生因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逐渐表现出暴力倾向,最终在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下,逐步改善行为的故事。

二、案例描述1. 家庭背景小明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父亲则在外地工作,偶尔回家。

小明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关系紧张,容易产生矛盾。

2. 学校情况小明就读于某小学六年级,成绩中等,但与同学关系紧张,常因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

由于性格原因,小明在处理矛盾时,往往选择暴力手段。

3. 暴力行为表现(1)言语攻击:小明经常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同学,使同学感到痛苦。

(2)身体攻击:小明有时会动手打同学,造成同学身体伤害。

(3)破坏公物:小明有时会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设施,如课桌椅、黑板等。

三、教育措施1. 心理辅导(1)个体咨询:学校心理老师对小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发现他存在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心理老师为他制定了个体咨询方案,帮助他认识自我,调整心态。

(2)团体辅导:学校组织了团体辅导活动,让小明与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同学一起参加。

通过团体活动,小明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渐改善了人际关系。

2. 家校合作(1)家长培训:学校组织家长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如何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家校沟通:老师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状况,指导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3. 学校教育(1)课堂教育:老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暴力行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活动教育: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让小明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1. 心理状况:小明的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得到缓解,性格逐渐开朗。

攻击性行为教育教学案例(2篇)

攻击性行为教育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活泼开朗,但最近一段时间,他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故意推搡同学、抢夺他人玩具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小明自己的学习,也给班级带来了不良影响。

为了帮助小明改正攻击性行为,学校决定开展一次针对攻击性行为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案例分析1.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安全感。

此外,父母教育方式过于严厉,使小明在家庭中压抑了自己的情绪。

(2)学校教育因素:小明所在班级同学关系紧张,部分同学对他存在敌意。

同时,教师对小明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未能及时引导他改正攻击性行为。

(3)自身因素:小明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失控。

2. 攻击性行为的危害(1)影响小明自身发展:攻击性行为使小明在同学中的地位下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2)影响班级和谐:小明攻击性行为导致班级同学关系紧张,影响班级和谐氛围。

(3)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小明攻击性行为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教学方案1. 家庭教育指导(1)提高家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给予关爱和支持。

(3)指导家长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2. 学校教育指导(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心和引导。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3. 个体辅导(1)与小明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其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帮助他分析自己的情绪。

(2)引导小明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鼓励小明参加兴趣小组,培养其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四、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1. 实施过程(1)学校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作者:————————————————————————————————日期:2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弋阳县南岩镇中心小学郭东海摘要:这是一例关于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咨询案例。

求助者是一名11岁的四年级男生,因学校生活不适应加之不良家庭教育与社会影响,形成攻击性行为。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经过收集基本资料,综合考虑求助儿童的特点,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在家长配合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咨询师采取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减少直至消除求助幼儿的不良行为,帮助其重新建立良好的社会适应模式,并对求助者行为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解决方法都进行了较为深入详尽的分析和探索,取得了满意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攻击性行为、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张杰,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

由该生班主任教师领来咨询室,言称无法管教。

身高大约1.40米左右,看起来很瘦弱,脸色苍白,头比较小,但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亲高中毕业,以做不锈钢窗户为生,母亲初中文化,在家做家庭妇女。

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族无精神疾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08二、主诉张杰称,“讨厌老师,瞧不起人,对我不公平”;“讨厌同学,大家老是欺负我,看不起我”:“现在没兴趣学习”;“我没欺负人,都是别人先惹我”;“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然就吃亏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父母主诉:因为是独生子,家里非常疼爱,尤其是爷爷奶奶,更是凡事都由着他。

孩子三岁时,爷爷奶奶帮忙带过大概一年时间,像小皇帝一样伺候着,后来父亲发现这样不行,夫妻两人坚持自己带,与老人分开住了。

孩子读幼儿园时就比较好动,坐不住,与同学相处不太好。

读小学时,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

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

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

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课也不听。

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

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为此已经转学三次了。

曾怀疑他智力不正常,带他到南昌医院看过,可医生说他智力正常。

平时在家喜欢一个人呆,想到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父母管教,就与父母争执,有时会与邻居吵架。

班主任处了解到的情况:该生成绩特别不好,又喜欢上课脱鞋(他左脚有六个脚指头),同学不愿和他相处。

他就经常故意拿同学的东西,或者故意打同学,想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和他一起玩耍。

可是他又不会和同学相处,一旦同学惹了他,他一定要报仇,非要把同学打一顿回来不可。

有一次,他竟然拿起一瓶刚买的可乐向同学使劲砸去,还好同学躲过了,结果把教室的玻璃砸了一个大洞。

其实就他课堂表现来说,只要你抓住机会表扬他,他也会很高兴,露出会心的微笑,会表现的更积极一些。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因为课前我都要求他们预习,熟读课文和生字。

我叫他站起来读生字,因为只有五个生字,所以他全都读对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

我当时就叫同学们好好表扬了他。

当他听到同学们的大声表扬“占浩杰,你真棒!”时,脸上顿时阳光灿烂起来。

那一刻,我真觉得他很可爱。

可没过几天,他就又掀起了一个轰动全校的大事件:那天刚做完操,一回到教室,班长只是批评了他几句,说他做操不认真,他就抓起班长的红领巾使劲往下拽,当时班长都被他勒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同学们赶快告诉了数学老师钱老师(当时我这个班主任去开会了),钱老师叫他赶快放手,可他就是不放手。

这时钱老师只好拿起讲台上的竹棍吓唬他:你再不放手,我就打你手了!可占浩杰还是不放手,这时钱老师就生气地打了一下他的手,没想到他突然伸出双手来抢钱老师的棍子,钱老师一不注意,棍子竟被他抢走了,钱老师想抢回棍子,可怎么也抢不回来,钱老师又叫来英语老师帮忙抢棍子,可俩个老师都抢不过来,钱老师还差点被他拉摔跤,这时钱老师火冒三丈,从没见过这样的学生,就打了他一下,没想到他竟骂起老师来,说老师是神经病,是猪。

后来我闻讯赶来,他平时会听我的话,可这次我也抢不回他手中的棍子,也叫不到他去办公室,我只好请来德育室的童主任处理这事,童主任毕竟是个男老师,又人高马大的,终于把棍子抢掉了,可请他去办公室时,他就赖在教室地上不走,后来只好请来他爸妈把他接回去教育一周。

现在他情况有所好转,但对学习更不感兴趣了,隔三差五还是和同学打架。

四、评估与诊断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攻击性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该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加上平时爱打架惹事,因而在班级里没威望、没朋友,长期受冷落;有时同学和老师也往往会由于思维定势。

使他承受一些不公平的指责:有时老师不能一视同仁,对该生要求过严,动辄惩罚,从而更引发其强烈的不满情绪,借攻击行为来发泄并谋求被承认和尊重的需要。

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3.学习适应性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攻击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

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

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

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

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所处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和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提供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和中止咨询。

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并遵守预约时间,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咨询时间及费用每周1-2次,每次60分钟左右,由于是学生不收费。

九、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巩固阶段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件与规则。

2)会谈,通过真诚、关注、共情、及理解技术与晶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一种密切合作、温暖、安全的气氛,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了解其改变意愿。

3)智力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4)确定咨询目标。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布置咨询作业:a."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与老师冲突"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b.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取得老师的谅解和支持。

努力让该生融入平等、友好、互助的班集体中,以助其重构和谐的人际关系。

c.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第二次咨询:目的:加深咨询关系;突破"攻击性"应对策略。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仿同法过程:1)行为契约法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老师冲突事件”,父亲与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谅解了孩子,孩子向老师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2)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布置咨询作业:a.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b.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c.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