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学》实验类归纳
六、实验过程中常用试剂的作用、检测指标的设置及实验条件的调控1.化学物质的常用检测试剂或方法(1)淀粉——一碘液(2)还原糖一—一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沸水浴,砖红色沉淀)(3)CO2一一—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4)乳酸一一—pH试纸(5)O2—一—带火星木条复燃(6)无O2—一—火焰熄火(7)蛋白质—一—双缩脲试剂(不加热,紫色反应)(8)染色体—一—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9)DNA—一—二苯胺试剂(沸水浴,蓝色反应)(10)脂肪一一一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红色)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1)光合速率一—一O2释放量或C 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2)呼吸速率一—一O2吸收量或C 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3)物质代谢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4)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5)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细胞质流动(6)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7)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8)胰岛素的作用一一—动物活动状态(9)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程度(10)大肠杆菌———伊红一一美蓝琼脂培养基(鉴别培养基)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1)增加水中氧气———泵人空气或吹气或放人绿色植物(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3)除去容器中的C O2———NaOH溶液(4)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中(饥饿处理)(5)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加热(6)除去光合作用对细胞呼吸的于扰———给植株遮光(7)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8)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9)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10)细胞膜提取———清水处理哺乳动物红细胞(11)骨的脱钙———盐酸溶液浸泡(12)灭菌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实验室或接种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灯灭菌;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或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经典高中生物-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增殖需要的条件内容模板噬菌体的DNA合成噬菌体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
5.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助学巧记“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O2来自于水与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所用核心技术相同(2016·课标Ⅲ,2B)(√)(2)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5·江苏卷)(√)(3)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2013·海南,13D)(√)(4)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新课标Ⅱ,5改编)(√)(5)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2012·山东,5B)(×)“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高考命题主要聚焦两大经典实验设计的思路、实施的过程、结果及相应结论等;关注实验方法的考查,如细菌的培养、噬菌体的同位素标记等;重视实验结论的提炼。
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涉及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等相应的知识储备。
2.教材P46“思考与讨论”改编(1)以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有何优点?提示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高中生物遗传经典题
高中生物遗传经典题在生物学的世界中,遗传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体的遗传规律和特性。
对于高中生来说,遗传学也是他们学习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高中生物遗传学的经典题目。
一、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是遗传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
这个实验通过观察豌豆种子的形状、颜色等特性,揭示了遗传的规律。
孟德尔发现,豌豆种子的形状和颜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遗传因子在繁殖时会进行分离,并随机组合。
二、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是另一个经典的遗传学实验。
摩尔根通过观察白眼果蝇的繁殖规律,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这个实验对于理解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是高中生物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例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红绿色盲等都是人类遗传病的例子。
这些疾病的遗传模式和机制各不相同,学生需要理解并应用遗传学原理来解释这些疾病的遗传方式。
四、基因重组和突变基因重组和突变是生物体内基因变化的重要机制。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而基因突变则是由于DNA序列的变化引起的,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五、基因表达和调控基因表达和调控是遗传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基因表达是指生物体将基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而基因调控则是指生物体对基因表达过程的调节,以确保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以上这些题目都是高中生物遗传学中的经典题目,它们不仅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他们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遗传规律和特性,为他们的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遗传题练习题标题:护士条例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护士条例中规定的护士的权利?A.按照规定获得职业技能提升B.按照规定获得执业证书C.依法获得工作报酬D.依照护士条例获得奖惩2、根据护士条例,下列哪项不是护士的义务?A.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B.和尊重患者隐私C.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D.拒绝执行医嘱,保证患者安全3、在护士条例中,关于护士执业注册的规定,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3年内提出B.注册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予以注册C.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到期后应提前30日重新注册D.被吊销执业证书的护士,重新申请执业的,应当重新进行注册二、简答题1、请简述护士条例中对护士的定义和要求。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引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发展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用于高中生物课本实验的实验项目,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知识。
实验一:观察细胞结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显微镜•盖片•片玻璃•细胞标本1.将细胞标本放在盖片上,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
2.盖上片玻璃,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我们可以看到细胞的基本组成份包括:细胞核、质网、线粒体、细胞质等。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二:测量呼吸速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呼吸速率,了解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如昆虫)•水银压力计•实验容器1.将实验动物放入实验容器中,并与水银压力计连接。
2.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水银压力计上的变化,记录压力变化的数据。
3.计算呼吸速率。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测量呼吸速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生物体的呼吸速率可能有所不同。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实验三:观察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水生植物(如水螅或水蕨)•需要光照和温暖环境的实验器材•实验容器1.将水生植物放入实验容器中,在适当的光照和温暖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
2.观察植物的叶片颜色变化和气泡的产生情况。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重要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成氧气释放到环境中。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结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高中经典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经典生物实验总结大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学概念的建立与规律的形成离不开实验,因此学生需要主动掌握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经典生物实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经典生物实验(一)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一、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
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方法: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
2、现象: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二、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实验方法总结1、模型方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
⑴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如"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 t 。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适用于植物。
①取样的原则:随机取样。
②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③计算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⑵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另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可用样方法;土壤小动物可用捕捉器取样法;趋光性昆虫可用灯光诱捕法。
⑶抽样检测法,适用于微生物(如酵母菌)。
3、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一览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一览表1、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2、各种不同形状细胞和不同组织的显微观察3、关于细胞识别的实验4、萎蔫菜叶放水清水中吸水的实验5、线粒体的电镜观察6、叶绿体的电镜观察7、内质网的电镜观察8、高尔基体的电镜观察9、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10、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1、细胞核的电镜观察12、关于细胞核重要作用的一组实验1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4、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固定装片的演示实验15、马蛔虫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固定装片的演示实验16、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的组织培养17、酶发现的一组经典实验18、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19、探索淀粉酶和蔗糖水解的作用20、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21、光合作用发现的一组经典实验2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3、用14C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24、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25、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的演示实验2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27、叶片吐水现象的观察28、溶液培养法鉴定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29、用菜豆证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是同一过程的实验30、证明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主动运输过程的实验31、证明根吸收的矿质元素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实验32、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33、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实验34、植物向重力性生长的实验35、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36、生长素发现的一组经典实验37、关于项端优势的实验38、无子果实的培育实验39、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实验40、燕麦幼苗的有关实验41、云母片以不同方式插入胚芽鞘尖端的实验42、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设计实验43、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44、摘除公鸡睾丸的实验45、摘除母鸡卵巢和又注射或口服睾丸酮的实验46、动物后天性行为的一组实验47、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48、花粉粒的电镜观察49、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50、睾丸和卵巢横切面的观察51、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5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5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54、DNA的粗提取与鉴定55、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56、孟德尔的碗豆杂交试验57、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58、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59、验证基因分离规律的测交实验60、紫茉莉的花色遗传实验61、马毛色的共显性遗传实验62、番茄茎的有毛和无毛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63、豚鼠毛色遗传的实验64、观察薄公英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65、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66、验证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测交实验67、番茄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68、小麦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69、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70、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71、大麦的连锁互换遗传实验72、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73、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74、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75、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76、人与大猩猩的骨骼比较77、用DNA分了杂交的方法鉴定人猿间亲缘关系的模拟实验78、利用延长或缩短光照时间控制动物生殖的实验79、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的实验80、观察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81、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8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83、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情况及定量分析84、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5、收集并交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86、被Hg污染的水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演示实验87、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88、微生物分解农药的实验选修部分1、科恩的DNA重组实验2、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3、尿糖的测定演示实验4、给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实验5、破坏动物下丘脑的实验6、维生素B1治疗脚气病的发现实验7、几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8、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实验9、观察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的结构演示实验10、磷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的证明实验11、空气中不同CO2含量的情况下,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实验12、观察根瘤和根瘤菌的形态演示实验13、自生固氮菌的分离14、对豆科作物进行根瘤菌拌种,并且对比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状况15、紫茉莉叶肉细胞叶绿体和白色体的观察16、紫茉莉花斑植株的杂交实验17、发现叶绿体中具有DNA的实验18、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保持系杂交实验19、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恢复系杂交实验20、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实验21、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22、人工种子的制备实验23、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24、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5、动物细胞培养实验26、动物细胞的融合实验2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实验28、病毒的发现实验29、验证细菌分布的广泛性30、检查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31、细菌群体生长情况的测定32、测定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适PH值的设计实验33、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34、调查体检时的化验指标中有哪些可以利用用酶传感器进行快速检测35、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36、接触某项工农业生产活动,从生态学角度提出改进建议37、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38、学习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的方法39、设计农业生态系统40、调查、分析和评价一个社区的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全国一等奖)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实验设计将学生分成四个课题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的探究任务,通过让学生预习教材→提出质疑(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合作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来学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
另外,此实验是高中生物课本中经典实验之一,设计合理、方法经典,但是,如果课堂中只是让学生进行对经典的照搬,禁锢于经典,这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本设计将教学组织方式调整为活跃学生思维为主,学生实验操作为辅,如: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做实验、让学生改进过滤方法,画滤液细线的画法对实验进行变式练习等等,相信这样定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各种能力。
二、实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承接前面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的理论内容,接着进行实验操作,既突出了生物实验及其实验基本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又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上节知识的理解和升华,也能为接下来光反应和暗反应及环境因素影响光合速率的学习作一个很好的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简单了解了解光合作用,但对于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光合色素的作用缺乏认识。
通过对第五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实验已有了初步了解,明白了对照实验、以及等量、单一变量原则等在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但对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另外,因为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程度比较好,因此,设计更注重了实验的拓展延伸.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对经典实验的改进及变式练习实验操作。
四、实验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组成、颜色。
能力目标:掌握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能训练教材实验经典习题
实验题解题技能训练11 教材实验经典习题(2)1.请回答下列关于实验的问题:请回答下列关于实验的问题:(1)将紫色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所看到的紫色结构中的液体是)将紫色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所看到的紫色结构中的液体是 。
如想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则应从盖玻片的一侧滚入质量浓度为0.3g/ml 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 。
在分离出的空间中充满了在分离出的空间中充满了 。
这一现象说明。
这一现象说明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加入丙酮的作用是的作用是 。
给装有层析液的烧杯加盖的目的是。
给装有层析液的烧杯加盖的目的是 。
2.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NaOH )和乙液(CaSO 4)组成的,下面是某同学对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应用的探究实验,其中NaOH 的质量分数均为0.1g/mL ,CaSO 4的质量分数均为0.05 g/mL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相关的问题;关的问题; 试管试管第1次加入物次加入物 第2次加入物次加入物第3次加入物次加入物处理处理颜色变化颜色变化1 2 mL NaOH 2mL CaSO 4 2mL 苹果汁苹果汁 加热加热 砖红色砖红色 2 2 mL NaOH 2mL 苹果汁苹果汁 2mL CaSO 4 加热加热 砖红色砖红色 3 2mL 苹果汁苹果汁 2 mL NaOH 2mL CaSO 4 加热加热 砖红色砖红色 4 2mL CaSO 4 2mL 苹果汁苹果汁 2 mL NaOH 加热加热 砖红色砖红色 5 2mL CaSO 4 2 mL NaOH 2mL 苹果汁苹果汁 加热加热 砖红色砖红色 6 2mL 苹果汁苹果汁2 mL NaOH 4滴CaSO 4加热加热砖红色砖红色7 2 mL NaOH 4滴CaSO 4 2mL 苹果汁苹果汁 加热加热 砖红色砖红色 8 2mL 苹果汁苹果汁 2 mL NaOH +2mL CaSO 42mLHCl 加热加热 不变不变 (1)斐林试剂的配制方法是:将0.1g/mL NaOH 与0.05 g/mL CuSO4 混合,随用随配。
高中生物学史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学史经典实验1、虎克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1666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称为细胞。
2、欧文顿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895年,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3、罗伯特森用电镜观察到细胞膜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4、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
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表面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斯帕兰札尼研究消化作用实验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证明鸟类的胃液中存在着某种化学物质,可以消化瘦肉块,现在科学表明这种物质是一种酶。
6、毕希纳证明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
在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冒出气泡,糖液变成了酒。
高中生物课件-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
2.DNA+DNA酶组的作用是什么 与只加DNA组对照,进一步说明是DNA实现转化 说明DNA的基本组成成分不能实现转化
3.艾弗里转化实验的思路是什么? 把DNA和蛋白质等其它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4.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基因重组
体内转化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1)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内, (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
2、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35S )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标记32P)
①标记噬菌体方法: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大 肠肝菌 ❖分别用含32P 和35S大肠肝菌培养T2噬菌体,制 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
注射S型菌:老鼠死亡 老鼠体内_有___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老鼠未死 老鼠体内_无___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R型细菌:
老鼠死 老鼠体内_有___S型菌
拓展思考
1.S型菌DNA+小鼠,结果会怎样? 小鼠不死亡,不能分离出S型菌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DNA是否都永久失活? 不是,DNA随温度恢复而恢复活性
4、过程:
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 开
离心
适宜温度,适宜时间
离心:使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层, 上清液析出噬菌体,大肠杆菌沉淀
离心
适宜温度,适宜时间
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 菌体与细菌分开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 (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 则会出现的异常结果是( B ) 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 强放射性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 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 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 强放射性
2023年二轮复习:高中生物学教材实验总结
二轮复习:高中生物学教材实验总结1.鉴定复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提示: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2.用纸层析法别离色素时,假设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3.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用质壁别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4.“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低温处理的目的是阻断洋葱根尖细胞的DNA复制。
(×)提示:低温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抑制相关酶活性,进而抑制纺锤体形成。
5.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比排解无关变量的干扰。
(×)提示:此实验中形成前后对比,不需设置空白对比。
6.检测酒精的产生时,缓慢往试管滴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7.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确定浓度范围。
(×)提示: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浓度范围和条件,不是减少实验误差。
8.恩格尔曼利用衣藻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需要光。
(×)提示:恩格尔曼选的实验材料为水绵和好氧细菌。
9.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0.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到的特征元素是14C。
(×)提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到的特征元素分别为32P、35S。
11.列文虎克建立了“细胞学说〞。
(×)提示: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
12.沃泰默揭示了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只受神经调节。
(×)提示: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13.生长素最初是由温特命名的。
(√)一、物质提取与检测类实验二、观察类实验四、实验技术方法(1)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质壁别离和复原、观察染色体变异等。
(2)差速离心法——别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
(3)比照实验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拟分析,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法〞及“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等。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经典实验分析
例;图1是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 为该图说明了什么?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实验组二 伞形帽伞藻 菊花形帽伞藻 菊花形帽
对照组二 伞形帽伞藻 伞形帽伞藻
伞形帽
伞藻实验分析有细胞质,伞藻的 “帽"的形状到底主要由谁来决定呢?
细
胞
伞 藻
核
核
移
的
植
功
实
验
能
菊伞花形形帽帽伞伞藻藻
菊伞花形形帽帽伞伞藻藻
结论:伞藻顶帽的形状 是细胞核控制的。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自 动复原现象 2、利用含叶绿体的细胞观察植物细胞 的吸 水和失水现象
2、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三次观察、两次对照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有紫色液泡 1、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
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0.3g/mL 蔗糖溶液 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
2、显微镜观察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配置一系列浓度 梯度的蔗糖溶液
同一鳞片叶上取 材制作多个装片 ,分别浸润各种 浓度溶液中
观察质壁 分离情况
重复前三步, 浓度梯度变窄 ,进行多组平 行重复实验
预实验
正式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材料的选择:必须选择有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植 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现象。
2、不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如0.5g/ml)做实验。虽然能 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复原,因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细 胞 核 的 功 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经典实验归类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遇甲基绿呈绿色,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实验步骤分布: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 →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三.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镜。
(1)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2)高倍镜使用: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五.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淀粉酶可以可以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后,不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1.材料: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可溶性淀粉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
2.步骤: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三支试管的条件,除温度外均相同。
3号试管处在60℃的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大,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滴入碘液后不会变蓝;2号试管的温度条件是100℃,这样高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已失去活性;1号试管的温度条件是O℃,低温抑制淀粉酶的活性。
所以2号和1号试管中的淀粉都没有被分解,滴上碘液后都会变蓝,此实验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将影响酶的活性。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1 过氧化氢(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可以放入带火星的木条,看能否复燃来检测是否有氧气产生。
2号试管内加入了盐酸,溶液的pH较低,3号试管内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的pH较高,在过低或过高pH环境中,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不能使过氧化氢分解,没有氧气产生而1号试管没有加入酸或碱,溶液近似中性,过氧化氢酶将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使木条复燃。
实验2 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沉淀生成。
2号试管内加入了盐酸,溶液的pH较低,3号试管内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的pH较高,在这样的pH环境中,淀粉酶失去活性,不能使淀粉分解,所以试管中加人斐林试剂后并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1号试管内没有加入酸或碱,溶液近似中性,这样的pH适于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所以淀粉被分解并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pH偏低或偏高都能影响酶的活性。
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一)质壁分离原理:①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②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能力不同。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側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側滴清水,另一側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4.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1.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
2.应用:(1)可以用于测定细胞液的浓度(2)可以用于判断细胞的死活3.注意问题:(1)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空隙充满的是0.3mg/mL蔗糖溶液。
(2)动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注意事项:1.选材: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其细胞液为紫色,在显微镜下与无色透明的细胞壁容易区分,观察到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效果明显。
另外,取新鲜水绵、黑藻叶、南瓜表皮也可以做这个实验。
2.试剂:选用0.3g/ml 蔗糖糖溶液。
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虽然很快,但不久就会将细胞杀死,细胞不能进行质壁分离复原;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另外,8% 食盐溶液、5%的硝酸钾溶液、一定浓度的尿素、甘油等也可使用,但后面三者在引起质壁分离后可自动复原。
3.时间的控制:做好质壁分离的实验后,不久就要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避免使质壁分离的细胞长时间处于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细胞过度失水而导致死亡。
从而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 1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 2 )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色素分离。
2.步骤:3.结果分析:①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色素含量的多少依次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胡萝卜素;②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色素在层析夜中溶解度大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③在滤纸上距离最近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 与叶绿素b ,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胡萝卜素与叶黄素。
4.实验创新:在本实验中在圆形滤纸中央点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由内到外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八.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6O2+ 6H2O 6CO2+ 12H2O +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 2C2H5OH + 2CO2+少量能量2.装置: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九.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二)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1混合液)。
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3min。
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
(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十.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原理: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当与琼脂相遇时,其中酚酞变成紫红色,因此,从颜色上的变化就知道NaOH 扩散得有多远。
在一定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的每一侧扩散的距离大致相同。
步骤:将含酚酞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放入烧杯内,加入NaOH溶液,10min后取出,用纸巾吸干,用塑料刀将琼脂块切成两半。
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
分析: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也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细胞表面积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1.细胞为什么要分裂?或细胞为什么这么小?(1)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营养吸收与废物排出)以保证细胞正常生命代谢需要。
(2)保证适宜的核质关系,使细胞质能在细胞核的控制范围内。
2.卵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因为它含有许多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卵黄,而使细胞体积增大了许多倍。
但卵细胞一般与外界交换物质少,故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特殊。
十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①模拟原理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
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②模拟程序两种颜色小球各10个,分别置于两桶内→分别从两桶随机抓小球,记录→放回、再抓→重复50 ~ 100次→统计→DD、Dd、dd的数量→计算数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