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与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与途径

一、教学风格的内涵和分类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的教学观点、技巧与作风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标志着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Sternberg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分为七种:立法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创造和提出规则,依照自己的方式教学,喜欢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执行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按照既定的规则、程序解决问题,喜欢按事先计划好的活动进行教学)评判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判断和评价事实、程序和规则,喜欢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析或评价任务)、整体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面对全局性、抽象性的问题,偏好总体性、概念性、观念性的教学任务)、局部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细节性、具体性的教学任务,完成工作时能够深思熟虑)、激进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超越现有的规则和程序,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教学任务)和保守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熟悉的教学任务、教学情境,喜欢遵从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意义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教学是社会完成人类知识文化传递和继承的中间环节,对于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成长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要关注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很多教师囿于自我认知,往往只注重学历层次的提高、技术职称的晋升、科研水平的提升,却对其最基本的职责—教学行为不甚关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学历、广博的专业科学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并将其与人格、学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独具个性魅力又具稳定性的教学风格。因此,成为教育家或某一教育领域的专家应该是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

三、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内驱力和环境约束的外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独特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个性特征,以及学校和社

会环境必然反映在其具体的教学行为上,从而形成并影响其教学风格。

(一)内在因素

1.教育理念因素。从根本上看,教学风格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教学艺术外显化的体现。王冀生教授在《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给教育理念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教师无论是感情和精力的主观投人,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理性选择,都要受其教育理念的支配。

2.知识结构因素。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教师自身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作基石,教学风格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这就需要精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在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最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3.个性特征因素。教师的人格、个性与其教学行为相协调的统一是教师教学风格真正形成的标志。心理学将个性心理特征定义为“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所以,教师在自我成长以及锤炼教学风格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自觉性,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要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能力、兴趣和爱好等人格特征以及生理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努力找到与自身人格形象、个性发展特征相吻合的教学行为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丰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二)外在因素

1.学校环境因素。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发生,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可避免地会烙上学校特色的印记。学校类型,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都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影响。例如,在城市任教的教师与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容易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

2.社会环境因素。教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教师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时代要求上看,中国封建社会推崇科举取士,要求教师教态庄重、治学严谨,就容易使教师形成古板的以宣讲为主的教学风格;现代社会推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就容易使教师形成民主互动的教学风格。

四、教学风格形成的途径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坚定信念、长时期、多途径地探索追求,才可能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一般而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教学风格一旦形成,一般会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这种独特的个性特征。总之,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它既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又需要外部环境的促成,更有赖于教师的自我觉醒和努力。

(一) 科学的理论指导

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那么教师高超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不可能的。教师除了要学习具体的教育教学技巧和知识外,还应关注和学习那些具有引领作用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有效的课堂应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娴熟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技巧的舞台。

(二) 学校管理环境的促成

好的校风和学校管理,以及合适的评价制度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学校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结合专业特长,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不仅提高教学质量,也会推动优秀的学风,最终形成优良的校风。

(三) 教师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借鉴

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借鉴。不同的教师在知识修养、个性特征与教学技巧上都存在差异,这要求教师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个性倾向、能力系统、教学优势等,有意识地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此外,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也是形成教学风格的一个必要因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借鉴他人的教学风格。虚心学习他人有益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最终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

总之,“教学风格是一切教学艺术家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每位教师都应该将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追求,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