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2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2

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内最主要的记忆装置,能够把大量 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存储起来,称为可写,此外也能从其中取 出数据或程序,称为可读。存储器按功能可分为主存储器和 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也称为内存储器(内存),有随机 存取存储器(简称RAM)和只读存储器(简称ROM)两种, 它读写速度快,直接与CPU交换数据,一般当前运行的程序 与使用的数据存放在内存中。RAM能够随时由CPU进行读写, 但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会消失。ROM是只能读出而不能随意写 入信息的存储器,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辅助存储器也称为外存储器(外存),计算机执行程序 和加工处理数据时,外存信息送入内存后才能使用,它读写 速度相对较慢,但容量可以很大。常用的外存是软磁盘(简 称软盘)、硬磁盘(简称硬盘)和光盘等。
(1)ST506 (2)ESDI (3)IDE (4)SCSI (5)PCMCIA (6)P1394 (7)USB
计算机存储体系

1.内存编址 2.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3.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1)RAID0级(无冗余和无校验的数据分块) (2)RAID1级(磁盘镜像阵列) (3)RAID2级(采用纠错海明码的磁盘阵列) (4)RAID3级和RAID4级(采用奇偶校验码的磁盘阵列) (5)RAID5级(无独立校验盘的奇偶校验码磁盘阵列) (6)RAID6级(具有独立的数据硬盘与两个独立的分布式校验 方案) (7)RAID7级(具有最优化的异步高I/O速率和高数据传输率 的磁盘阵列)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2)符长青博士第2 章 Nhomakorabea•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 件部分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只有硬件系统的 计算机叫裸机,裸机是无法运行的,需要软件的支持。 硬件是基础,而软件则是指挥中枢,硬件和软件两者 的功能与质量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物理设备 的总称,主要由主机和外设构成。主机包括中央处理 机(CPU)、主板、存储器,外设有输入设备、输出 设备等组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课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课件第1章信息系统开发概论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课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课件第1章信息系统开发概论
事务流
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任一组织系统
资金流
伴随物流而产生的资 金的流动过程
物流
实物的流动过程
4
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 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 统和数据资源组成的人造 系统,目的是及时、正确 地收集、加工、存储、传 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 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 和控制。

软件
交互功能
硬件
数据
图 信息系统定义模型 5
6、适用范围
求已明确并且变化较少的信息系统
19
1.2.3原型法
1、基本思想
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初步需求进行 总结,然后构造一个合适的原型并运行, 此后,通过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对原型 运行情况的不断分析、修改和研讨,不 断扩充和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至 得到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为止。
图 工作流程 20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可描述为
➢ 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 上抽象的结果。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各种 对象的某种组合结构来定义和描述;
1、基本思想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 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 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
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时,应从最顶 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新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 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
1初始期
2普及期
由于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处理需求的 增长,造成财务支出大幅度上涨, 企业领导不得不对之进行控制,注 重采用成本/效益去分析应用开发, 并针对各项已开发的应用项目之间 的不协调和数据冗余等,进行统一 规划。这一阶段的效益可能比第二 阶段还要低。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4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4

多层B/S结构的概念

1.三层结构 ①表示层 ②功能层 ③数据层 2.三层B/S结构 B/S结构是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后端使用服务器的应用。 把C/S模式中的服务器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应 用服务器 3.B/S模式的优势 (1)系统彻底开放 (2)系统易于开发 (3)系统维护简便 (4)界面统一,操作简单 (5)适合于网上信息发布
面向对象数据库

面向对象数据库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 结合的产物,主要用于存储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数据对象。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使人们可以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 去直接访问这种程序设计语言所定义的数据对象,还使人们可 以在无需进格式转换的情况下把这类对象存放到数据库里。 这一点关系数据库是无法做到的。 面向对象数据库主要特点有:
①数据仓库技术(DW)
将传统数据库中的数据按决策需求(主题)进行重新组织,以多维空间 结构形式存储数据库,量级达到太字节(TB)级。
②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
对数据进行分析型处理,而不是传统的操作型处理。
③数据挖掘技术(DM)
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的核心技术,它是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中发展起 来的。
数据仓库的数据追加

①时标方法
如果数据含有时标,对新插入或更新的数据记录,在记录中加更 新时的时标,那么只需根据时标判断即可。
②DELTA文件
它是由应用生成的,记录了应用所改变的所有内容。利用DELTA 文件效率 很高,它避免了扫描整个数据库,但同样的问题是生成 DELTA文件的应用并不普遍。
③前后映象文件的方法
中间件的分类

(1)消息中间件(MOM)
将数据从一个应用程序发送到另一个应用程序,这就是消息中间件的主要功能。它要负责 建立网络通信的通道,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送。

第2章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概论

第2章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概论

2.4
⑴ 信息污染。 ⑵ 信息犯罪。 ⑶ 信息侵权。 ⑷ 计算机病毒
信息安全
1.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
2.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涉及信息论、计算 机科学和密码学多方面的知识,它研究计算机系统和 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以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 全、保密、真实、完整。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 ⑴ 密码技术。 ⑵ 防火墙技术。 ⑶ 入侵检测技术。 ⑷ 访问控制技术。 ⑸ 防病毒技术。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概论
本章内容
信息与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处理和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社会信息化
信息安全
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2.1 信息与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概述
2.1.1
1.信息
信息基础知识
信息(Information)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 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其次,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最后,信息形成知识。知识,就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信 息进入人们大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1.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IDSS) 2.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GDSS) 3. 经理信息系统(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s,EIS) 4. 战略信息系统(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SIS) 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CIMS) 6.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信息系统建设概论是指建设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水平。

本文将从信息系统的定义、分类、建设过程和关键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分类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对数据、信息、知识和规则等进行收集、处理、传输和存储,通过内部和外部与组织交互的各种方式,为组织和个人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的一系列技术、设备和软件的组合。

根据其应用领域和功能特点的不同,可以将信息系统分为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和专业信息系统等。

1.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以企业管理为目标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管理决策、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2.生产信息系统(Production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PIS)是以企业生产和运营为目标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生产计划、物资采购、生产调度、生产控制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专业信息系统(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PIS)是以特定行业或专业领域为目标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医疗、金融、教育、交通等专业领域的业务处理和管理。

二、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1.需求分析阶段: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了解,确定组织的业务需求和信息化目标。

通过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接口等要求,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2.系统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模块划分和接口设计等工作。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

3.系统实施阶段:将系统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包括硬件设备的采购、软件的开发、数据库的建立和网络的部署等工作。

在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项目进度的掌控。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图4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提出研制要求修改修改修改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报告修改目标追加资源等待条件停止研制详细调查逻辑设计系统说明书审批修改说明书停止研制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修改设计方案系统设计说明书审批停止研制系统实施验收交付使用修改系统修改信息系统建设概论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第4章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图形、符号对企业过程进行抽 象的描述。如流程图、数据流图等来描述企业过程。 我们把这种描述称为企业过程模型,而把这个过程称 为企业过程建模。
第4章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4.3.4 商务规则 商务规则反映企业运作中的特定要求、必须遵循的
约束和条件。这些条件和限制保证了商务活动的正常运 行,指明了商务活动中的各种要求,也建立了对商务活 动的监督控制。商务规则首先体现在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上,包括属性的类型和值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属性的类型和值域决定了该属性的基本数据特征。 ➢实体完整性意味着每个数据记录都应具有身份标识。 ➢参照完整性反映数据属性之间的某种“存在性”关系, 在数据库中体现为数据表之间关系的维护。
第4章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2、信息系统的研制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是什么?各阶段应提供什么技术文档?
第4章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4.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4.4.1 早期开发方法的不足 1、目标含糊 2、通信误解 3、步骤混乱: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
各个工作环节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超越某个阶 段就会出现问题,造成返工和浪费。 4、缺乏管理控制:缺乏计划性和缺少必要的管理控制, 势必使系统的建设涣散,难以协调,不能达到最终目 的。
第4章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程重点项整理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程重点项整理

信息系统整理第一章信息系统工程导论(概述)1.何谓信息系统?指利用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主要处理工具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信息,并能输出有用信息的系统。

6. 一般信息系统有哪些基本功能?(P10)常见的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下:(1)信息收集:由人或其他环境设施输入数据(信息),为系统输入信息。

(2)信息存储:一般用数据库作为信息存储工具,具有管理大量数据集、提供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检索指定信息的功能。

(3)信息加工:根据业务部门信息加工的要求,提供统计/分析/计算等信息处理功能。

(4)信息输出(查询/显示):根据人或系统的要求,输出有用的、可视化的信息。

(5)人机交互(界面):利用该功能,实现信息系统和人、应用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为人提供一个环境友好、使用便利的人机交互界面。

8.什么是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工程与一般系统工程有何区别?(P17-18)(1)定义:信息系统工程是按照工程学原理指导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把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管理,并且运用系统论和工程学的观点把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等阶段。

(2)区别:信息系统工程具有一般系统的特征属性,可以用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指导。

同时,信息系统又是一种特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具有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特征属性。

信息工程技术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软件开发技术规范、测试技术和管理方法,这些技术方法具有系统工程的思想,但又不完全一致。

10. 简述信息系统工程的方法论体系。

(P18-21)所谓方法论是指一组相关方法的集合。

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系统工程方法在信息领域中的应用,其产生与发展主要源于信息系统工程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

它的主要内容涉及3个方面:(1)一般系统工程的通用方法。

(2)信息系统工程方法。

信息系统工程方法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根据应用范围和抽象程度可以划分为战略层、战役层和战术层3个不同层次。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
特点
信息系统具有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能够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组织决策, 具有人机交互功能,并且是动态变化 的。
信息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01
20世纪50年代初,计算机开始被用于商业数据处理。
扩展阶段
02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信息系统开始应用
于更广泛的领域。
成熟阶段
03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工程逐
信息系统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
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
工厂模式
用于创建对象的最佳实践,使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 离。
观察者模式
定义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 ,其相关依赖对象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03 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
系统集成与测试
集成方法
根据系统设计和架构,选择合适的集 成方法,如点对点集成、企业总线集 成等。
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制定合适的升 级策略,确保系统持续更新和优化。
升级流程
维护与升级记录
制定详细的升级流程,包括升级前准备、 升级过程监控和升级后验证等环节。
对维护和升级过程进行记录,总结经验教 训,提高维护和升级效率。
04 信息系统安全与可靠性
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信息系统安全定义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免受非授权 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修改,或以其他方式遭受损失。
风险识别
识别项目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分析其可能的影响 和发生概率。
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优先级和影响 程度。
风险应对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对项 目的负面影响。

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内容

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内容

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是指在组织或企业内部,基于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高效化和集成化的过程。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再到系统的上线和运维,每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需要与用户深入沟通,充分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和痛点,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此外,还需要进行现有系统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系统升级或更换。

接下来是系统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师需要制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设计师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确保系统能够满足未来的需求,并能够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

在开发阶段,开发人员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编写代码并进行系统功能的实现。

他们需要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保证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此外,开发人员还需要进行代码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测试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测试人员需要根据系统的设计和业务需求,编写测试用例,并进行系统功能、性能和安全等方面的测试。

他们还需要记录和报告测试结果,并与开发人员密切合作,及时修复和改进系统中的问题。

当系统开发和测试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系统上线和运维。

上线时,需要进行数据迁移和系统安装,并进行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系统能够顺利投入使用。

在运维阶段,需要进行系统性能监控和故障处理,及时更新和升级系统,以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

除了以上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还涉及到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等方面的工作。

项目经理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组织团队成员的工作,协调各方资源的利用。

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的目标。

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多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和协同工作。

只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得到妥善处理,才能够保证系统的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

四川自考02134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课后答案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四川自考02134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课后答案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对信息系统建模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建模?建立模型的目的不是复制系统的原版,而是帮人们更好的了解和探究复杂事物的本质。

1,对复杂问题进行简化描述,帮助有关人员简单、直观、准确地了解系统2,建模的过程使得分析师和设计师能更全面地研究系统,深思熟虑,减少遗漏,以形成更成熟的方案。

3,各阶段产生的模型为后续阶段的有关人员提供了工作依据。

4,为项目各类人员提供了统一的交流工具,利于沟通和团队合作5,为项目验收和将来的维护工作提供了文档依据6,利用工具将模型映射为特定平台的可执行代码,减少开发人员工作量。

从以下方面建模:业务建模:用来加强对业务领域的了解。

需求建模,用来加强需求了解,以便技术决策。

设计模型,包括高层设计模型和详细设计模型。

实现模型:数据库模型。

信息系统的研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各阶段应该提供什么技术文档?系统规划阶段: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提供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写系统设计任务书系统分析阶段:确定信息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结构。

系统说明书系统设计阶段: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实施阶段: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现。

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

实施进度报告和系统测试分析报告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基本任务是进行维护和评价为什么说系统分析是研制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困难在什么地方?系统分析员的职责是什么?原因:因为通过系统分析能够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才能确定新系统的根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

困难:与用户在交流上可能会产生困难,进而难以完全获取用户的实际需求。

职责:同用户确定信息需求,编写系统说明书在系统开发中,用户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失败,主要是领导的失败?作用:与系统分析员一起分析系统,提出建议,并且说出自己对系统需求的要求,使系统建设更加完备。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3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3

软件危机

1、 软件危机指的是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 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软件成本日益增长 (2)软件开发的进度难于控制 (3)估计软件工作量很困难 (4)软件质量难于保证 (5)软件维护困难 2、 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 (1)用户需求不明确 (2)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3)软件规模越来越大 (4)软件复杂度越来越高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和开发方法
(1)瀑布模型
一、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2)螺旋模型
(3)快速原型模型 (4)增量模型 (5)喷泉模型 (6)构件组装模型
二、软件开发方法
1.Parnas方法 2.结构化方法(SASD) 3.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1)Jackson方法 (2)Warnier方法 4.面向问题的分析方法(PAM ) 5.原型化方法 6.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7.可视化开发方法 8.统一建模语言(UML) 9.ICASE方法 10.软件重用和组件连接
软件工程方法

软件工程是用工程、科学和数学的原则与方法研制、维 护计算机软件的有关技术及管理方法。 ①方法:软件工程方法为软件开发提供了“如何做”的 技术,是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手段; ②工具:软件工具是人类在开发软件的活动中智力和体 力的扩展和延伸,为软件工程方法提供了自动的或半自动的 软件支撑环境; ③过程:软件工程的过程则是将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工具 综合起来以达到合理、及时地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目的。
①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 ②打印 内容、格式有过多的空字段
(4)D类(较小Bug)
①界面不规范 ②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③输入输出不规范 ④长操作未 给用户提示 ⑤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 ⑥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 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第1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

第1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Analysis and Design of Information System
第一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第一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
本章主要内容
1.1信息的概念和特性
1.2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社会2.0
信息产业发展阶段 发展软、硬件产业 信息社会3.0
信息经济的推进阶段 电子商务及信息化
信息社会4.0 信息社会构建阶段 电子政务
1.2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的概念
1967年,日本学者参照工业化一词提出 了信息化的概念。我国国家计委在《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 项规划》中界定了信息化的内涵,指出“信 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 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 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 保障的综合体系”。
的可鉴别的符号。
知识定义:
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
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有价值的信息)。
1.1 信息的概念和特性
数据(原始的事实)
某公司职工数据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30,籍贯,辽宁,身高,1.68,体重,77,工资,4000 姓名,李四,性别,女,年龄,23,籍贯,山东,身高,1.55,体重,51,工资,3000
90
85
1#
2#
3#
4#
5#
6#
8#
9#
¿ ê Ä ±
1.1 信息的概念和特性
»·»»·» » ò »
ä ü Æ Ë Ó° Ó
15 %
Í Ä Æ ¶ È £ 2#» £ ¨ ú ©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8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8


现代建筑的基础
由于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那种结构简单、就地取材、建造 粗犷,而且没水没电、没暖气没空调、缺少现代办公设备和家电等自动化、智 能化设备的原始建筑,虽然绝对是“绿色的”,但并不是今天人们所提倡的绿 色建筑,就好比共产主义理想并不是要把人类社会倒退回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一 样。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 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 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内涵首先考虑的是健康、舒适、安全和高效, 这才是保证人们最佳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建筑。因而,绿色建筑虽然强调环保节 能,但并不是以牺牲人们的舒适度,人们的工作效率为代价,而是指资源利用 效率的提高,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智能建筑(IB)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 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绿色与智能是建造现代建筑必然的统一,是构成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矛盾 体的两个方面,从总体上来看,虽然智能建筑不一定是绿色建筑,但现代绿色 建筑就一定是智能建筑。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绿色建筑的一部分,它是实现绿色 建筑的技术手段,而建造绿色建筑才是智能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明显的信息时代特征,它将 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是广泛利用智能化技术和高科技的、节能环保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1)
•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都是信息时代的产 物,因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面对地球 自然生态环境一天天恶化,一方面人们开始 痛定思痛,逐渐认识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的严重性,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飞速发展, 也给人们为实现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减少 废气排放和新能源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使节能环保、高效率、高效益的精细化工业 大生产成为可能。由此,为了拯救和保护我 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上有许多 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很好的解决方案,其中 包括在建筑领域提出的绿色建筑和智能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出现了世界上 第一座名为“都市广场”(CITY PLAZA)的智能型建筑。 这是一座由旧的金融大楼翻新改造而成的大厦,楼内铺设了 大量的楼宇设备控制和通讯电缆,增加了楼宇设备自控装置、 程控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大楼内的配电、供 排水、空调、新风和防火等系统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管理, 因而用户享有电子邮件、文字处理、科学计算、语音传输、 信息检索、市场行情资料查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虽然大楼的 租金提高了20%,但用户反而增加了。这座智能型建筑的成 功偿试给当时正处于低潮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商带来 了新的希望。 “都市广场”是世界上第一栋智能建筑,它的出现是人 类建筑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集中体现了现代以人为本 的建筑思想以及系统工程学的成果,它是土木工程技术与现 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结晶,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智能建 筑工程建成后,投资开发商将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成果收益。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5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5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通过一系列协议实现 ①封装成帧:把数据组成一定大小的数据块(帧),以帧为单位发送、接受 和校验数据。 ②流量控制:实时控制传输速率,以免出现发送数据过快而丢失数据的情况。 ③差错控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检验,如果发现错误,则通知发送方重传。
OSI参考模型(2)

(3)网络层 网络层用于从发送端向接收端传送分组,负责确保信息到达 预定的目标。如果通信双方在网络中不是邻接的,当一个数据分 组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时,就可能要经过多个网络结点,这些 结点暂时存储“路过”的数据分组,再根据网络的“交通状况” 选择下一个结点将数据分组发出去,直到发送到接收方为止。工 作在网络层上的协议主要有IP协议和IPX协议。 (4)传输层 传输层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端到端的数据分组传送,负责 实现数据包无差错、按顺序、无丢失何无冗余地传输。在传输层 上,所执行的任务包括检错和纠错。工作在传输层的协议有TCP 协议、UDP协议和SPX协议。 (5)会话层 会话层主要负责管理远程用户或进程间的通信,包括通信控 制,检查点设置,重建中断的传输链路,名字查找和安全验证。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距离分类
①局域网(LAN):一般限定小于10公里的区域范围内,其特点是配置 容易,不存在寻径问题,由单个的广播信道来连结网上计算机,速率高。 局域网通常用于一个单位内。 ②城域网(MAN):规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大约10公里至100公 里的区域范围。 ③广域网(WAN):也称为远程网,网络跨越国界、洲界,区域范围达 到几百(MAN)是一种覆盖城市及其郊区范围的,可提 供丰富业务和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公用网。城域网是广域网 和局域网的交接区,是电信网、计算机网、控制网和有线电 视网的四网融合区。城域网最初产生于局域网互连和数据新 业务发展的需要,在1990年发展成为IEEE所规范的一种覆 盖城域范围的特定新型计算机网络,正式形成并成为分布式 排队总线(DQDB)的IEEE802.6标准。以后随着形式的变 化逐渐发展成为新兴运营商的区域性多业务通信网,传统电 信运营商也开始在其相应的局间中继网范围大量建设类似的 多业务区域性通信网。近年来,城域网已经成为社会和业界 关注的热点和竞争点。 由于城市具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产业区集中,覆盖 地域紧凑、信息交流旺盛等特点,更高的接入带宽一直是用 户最迫切的需求。城域网建设正是针对用户的这一需求,为 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因此,今天的城域网,一般指的都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_第七章_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建设方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_第七章_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建设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 管理信息系统(MIS) 决策支持系统(DSS)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事务管理信息系统
层次
系统功能、 服务对象
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类型 国家经济 信息系统
主要功能
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与国民经济有关的各类经 济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 为国家经济部门、各级决策部门及企业提供经济信 息,辅助宏观决策,进行经济管理的调度与控制, 提供各级政府的办公事务处理手段 面向企业处理管理信息,提供生产监控、预测和决 策支持 面向事业处理管理信息,主要是处理事务信息,提 供事务监控,决策支持要求相对较弱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种类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种类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 决策支持系统(DSS) 决策支持系统(DSS)阶段
EDP
又叫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 System,DPS), 也称为业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TPS) 功能是处理日常业务和产生报告,使日常事务处理自 动化,支持日常的运行工作。它是进行日常业务的记 录、汇总、综合、分类的系统。它的输入往往是原始 单据,它的输出往往是分类或汇总的报表。
第一个阶段是初始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扩展阶段 ,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 第三个阶段是控制阶段 ,使用的应用系统越来越 多 第四个阶段是集成阶段, 第五个阶段是数据管理阶段 第六个阶段是成熟阶段
诺兰模型
Nolan模型各阶段是一个客观的 发展规律,各个阶段不能超越
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看到,
1.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入高的社会化系 统工程,其发展呈波浪式进程,它受各种综合条件的影响和 制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2.信息系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而实施的,其发展 的各阶段是一个人类对其应用的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各阶 段是不能逾越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压缩蔓延和控制阶段的 时间,对其规划和改造,使其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并推动 它从低层向到高层发展; 3.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还很紧缺,要在 短时间内改变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是不现实的,我们 应该吸取别国的经验教训,避免盲从,少走弯路,根据自己 国家、自己地区、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划出一套切实可 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来。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9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9

计算机机房的环境条件
(1)严格保持机房条件参数在规定的范围内,计算机机房室内 及记录介质库的温度、湿度要求必须达到国家家标准。清洁 度要求机房尘埃颗粒直径小于0.5μm,空气含尘量平均小于 104颗/L等。 (2)机房内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臵以及气体类灭火装臵; (3)机房内所有设备应安装防雷设施。 (4)需要经常监视或操作的设备布臵应便利操作。 (5)产生尘埃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宜集中布臵在 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 (6)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②机柜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 墙不应小于1.2m; ③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机房室内空间界面
①墙面:机房以分隔为目的的墙面,一般采用实体材料,如板 材、石材等,墙体贴面或表面处理,多采用涂料喷涂,成为 空间的背景;以引导为目的的墙面,多采用玻璃或其他通透 材料,使空间融合,保持连续性,完整性。 ②顶棚:机房室内顶棚有多种吊顶处理方式,平吊顶,斜顶, 弧形顶,穹顶等。顶棚上配以各种类型的明照灯具设施。 ③地面:机房室内地面的形式、色彩、材质应配合顶棚处理, 起到加强空间限定的作用。同时,地面也是一种视觉背景, 以衬托室内的其他元素。架空地板高度最小为0.05米,最大 达0.6米。对架空地板设计施工应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和有关 标准规定,架空地板如采用防静电地板,还应符合国家标准。 ④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己成为现代化机房内必不可缺的设施之 一,在活动地板上面安装计算机设备,而活动地板下空间用 来下敷设联接设备的各种电源、信号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通风管道。
2.性能要求
①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 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 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②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 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 运行中断。 ③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基本需求配置,在场地设施 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6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6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实现社会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逐步融为一体化
信息化带动提升工业化 信息化 工业化支持促进信息化 工业化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要方式 (1)加速经济模式转移 (2)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信息技术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 2.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途径 ①信息化引导工业化 ②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③信息化改造工业化 ④信息化提升工业化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MIS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对企业信息流的掌握和控制,提高信息反馈的 速度和质量,它基本上可以游离于物资流、资金流的日常运作之外,不涉 及业务流程的变动。 ①辅助分析: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需要各种生产经营数 据作为依据。采用人工数据处理方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会造成大量的 浪费。而通过计算机系统将数据组织起来,可以随时提供各种所需的数据, 能保证决策的准确、及时。 ②规范化管理:企业中的许多数据如果不采用计算机管理,其采集的时 间、格式以及计算方式等有非常大的随意性,不便于审核,容易引起混乱、 错误。计算机系统为数据处理提供明确的尺度,使之标准化、规范化。 ③减少重复劳动、节省人力:不仅大量的重复计算由计算机处理,可以 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输入数据以后,所有的处理都由计算机系 统来完成,免去人工方式下数据的重复输入和许多中间处理环节,提高了 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精度和可靠性。
③ 信息化增强企业竞争的基础 ④ 信息化衍生竞争新领域 ⑤ 信息化改变竞争方式 ⑥ 信息化成为一种整合资源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 ⑦ 信息化引发企业管理的革命
信息化、工业化与现代化三者的关系

工业化是相对农业社会来说的,是指人类社会出现的以工业生产和城市 生活占一个国家的主导地位的过程,即是机器大工业诞生以来经济结构的 变动过程。而信息化是相对工业社会来说的,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 而且最先导致经济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 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但是人类发展的顺序并不一 定是直线型的,在某些落后地区不必完全遵照“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 既定发展路线,而是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有根基的 新型信息化模式结合起来。社会跨越式发展,并不等于工业化可以直接被 跨越。按照目前的社会发展,工业化在我国是不可逾越的。在人口众多、 素质不高、社会发展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情况下,要普遍进入信息社会,工 业化是一个必须的过程,而不能被整体上跨越。实现社会跨越发展决不是 不要工业化,而是如何协调两者的发展,利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快速发 展。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核心是做好信息化,其成败关键是人的思想观念 的改变,其主要着力点是要利用信息化来解决长期制约我国工业化发展过 程中的种种问题;政府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要发挥积极和恰当的作用,

信息系统概论

信息系统概论

信息系统概论信息系统是指将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决策等相结合的系统。

它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企业管理、政府机构、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

本文将从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分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旨在让读者对信息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信息系统的定义信息系统是由人、技术、数据、处理程序和设备等多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配合的系统。

它通过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来支持组织的运作和决策。

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供准确、及时、完整和可靠的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信息系统的组成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过程等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1. 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用于信息的输入、输出、存储和处理。

2.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用于管理和控制硬件。

应用软件是指针对特定任务或领域开发的软件,如ERP系统、CRM系统等。

3.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或非结构化的,可以是数字化的或非数字化的。

4. 人员:是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开发者和用户。

管理者负责系统的规划、组织和控制;开发者负责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用户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

5. 过程:是指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处理过程和业务流程。

它们是系统中实现特定功能和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三、信息系统的分类根据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信息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1. 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用于组织内部的日常管理活动,如人力资源管理、物料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

MIS可以提供各种报表和查询功能,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监控。

2. 决策支持系统(DSS):旨在帮助决策者进行复杂的决策分析和模拟。

DSS通过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决策方案。

3. 专家系统(ES):模拟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特定领域的专业问题。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组织机构和个人来说,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和决策。

本文将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概念、过程和重要性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原则。

一、信息系统建设的概念信息系统建设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以满足组织机构信息化需求为目标,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开发和运维的过程。

它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硬件采购、系统开发与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等阶段。

二、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1.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一步,需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系统的功能要求。

这一阶段包括需求调研、需求文档编写和需求确认。

2. 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合理的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确定软硬件资源配置、数据库设计等。

这一阶段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

3. 软硬件采购阶段根据系统设计的方案,进行软硬件的采购工作。

在采购过程中,需要考虑性能、稳定性、可维护性等因素,并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

4. 系统开发与实施阶段系统开发是根据需求和设计要求,进行程序编码、数据库开发、系统集成等工作。

实施阶段包括测试、培训和系统上线等。

5.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上线后,需要进行运行监测、故障排除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定期的维护和升级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三、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信息系统建设对于组织机构和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化、集成化处理业务流程,减少人工操作和错误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处理速度。

2. 加强管理能力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监控,提升组织机构的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3. 改进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增强组织机构的竞争力和灵活性。

4. 提升数据安全性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加强数据的备份和恢复能力,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详细完整自考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详细完整自考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详细完整自考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系统的概念:经过采用贝塔朗菲的定义: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集合体。

2.系统的定义能够从三个方面:系统是由若干元素构成;系统有一定的结构;系统具有整体性。

系统思想建立在两组概念上:突显与等级,通信与控制。

3.切克兰德根据系统的起源不同,将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人工物理系统,人工抽象系统,人类活动系统三种类型。

)4.系统理论的发展:古代朴素的整体观;近代科学的还原论;现代系统科学:还原论和系统论的辩证统一。

5.中国学者钱学森、许国志等人根据“天人合一”思想推出了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

6.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要求加工后的数据。

数据的定义:数据是一组表示数量、行动和目标的可鉴别的非随机符号。

7.从信息系统角度看,信息具有的基本属性:事实性、扩散性、传输性、共享性、增值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滞后性。

8.西蒙建立的决策过程的基本模型包括三个阶段: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

9.结构化决策是指在清楚的逻辑基础上的决策,这类决策可事先规定明确的决策规则。

半结构化决策是指没有明确的决策规则的决策。

10.企业一般能够分为三个管理层:高层管理(战略管理)、中层管理(战术管理)、基层管理(作业管理)。

11.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的采集和输入、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信息的使用。

12.识别信息的一般有三种方法:由决策者识别;系统分析员亲自观察识别;先由系统分析员观察得到基本信息,再向决策人员调查,加以修正补充。

13.采集数据的方法有三种:自下而上地广泛收集、有目的的专项调查、采用随机累积法。

14.信息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15.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2、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与联系3、结构化方法、原型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及应用4、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的内容及其重要性识记:一、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二、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三、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局限性四、原型法基本思想、适用对象五、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六、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领会:一、为什么说信息系统建设就是复杂的社会过程二、结构化方法、原型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对象的比较三、为什么说系统分析就是研制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阶段?四、系统分析员的职责就是什么?五、在系统开发中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失败,主要就是领导的失败?应用:针对具体的信息系统开发实例,能够分析其开发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并选用合理的开发方法计划课时:4课时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简要介绍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实际运行与维护管理。

这一章从一个信息部门主管或项目负责人的角度,体会一个信息系统的来龙去脉,了解各个阶段之间的任务,以及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而暂时不考虑复杂的技术细节。

第一节信息系统建设就是复杂的社会过程一、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比一般技术工程有更大的难度与复杂性。

这就是因为:1、技术手段复杂信息系统就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论结合的产物,它试图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社会经济问题。

计算机硬与软件、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木、人工智能技术、各类决策方法都就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就是信息系统借以实现各种功能的手段。

掌握这些技术手段,合理地应用以达到预期效果,就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2、内容复杂,目标多样面向管理就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特征。

管理系统需要的信息量大面广,形式多样,来源复杂。

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要支持各级多部门的管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非一般技术工程所能比拟。

企业各部门与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不尽相同,甚至相互冲突,因而协调困难,不易求得各方面都满意的方案。

有些需求就是模糊的,不易表达清楚。

对一般技术工程,往往可以通过具体模型或样品试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并完善设计,而信息系统的样品就就是产品,在实际运行前无法进行现场试验,系统开发中的问题只有投人运行后才能充分暴露。

加之系统开发周期长,容易造成人力、物力与时间的浪费。

3、投资密度大,效益难以计算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开发与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信息系统采用大量的先进技术,但目前开发的自动化程度低,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与编写程序。

信息系统建设就是一种高智力的劳动密集型项目,简单劳动所占比例极小。

这也就是一般技术工程所不能比的。

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就是无形的间接效益,不像一般技术工程取得的效益那样直接与容易计算。

4、环境复杂多变信息系统要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必须适应企业的竞争环境。

这就要求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必须十分重视、深刻理解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其发展趋势,考虑到管理体制、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手段,考虑到人的习惯、心理状态以及现行的制度、惯例与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

二、信息系统开发就是一个社会过程将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技术工程相比较,我们瞧到,信息系统建设的困难不仅来自技术方面,还来自企业内外环境。

影响信息系统成败的有体制、政策、法规、观念、技术等多种因素。

技术不就是唯一因素,甚至不就是主要因素。

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人文因素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影响。

信息系统就是人机交互系统,其开发、维护都离不开入的参与。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社会过程。

从社会行动观点瞧,信息系统开发就是人类活动的协调序列,就是多种参与者的协作过程。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系统管理者、系统分析员、技术专家、程序员等参与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她们的通力合作,就是系统建设成功的基础。

但就是,由于这些人员知识背景、经历不同,影响彼此沟通。

通信的误解就是系统成功的隐患。

更重要的就是,信息系统建设不可避免地要改变某些业务流程乃至组织机构,这将影响某些部门与人员的工作方式、权力关系,引起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有人会担心丢掉自己熟悉的工作,感到自己的传统地位与能力受到威胁;由于缺乏计算机知识,有人感到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系统的运行。

这些担心,常常造成系统开发的阻力。

信息系统不只就是单纯的计算机系统,而就是辅助企业管理的人机系统。

人就是信息管理的主体。

由于人的作用就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因素,有人参与并由人控制决策的社会系统,往往会使本应理性的行为变得富有感情、丰富多彩。

离开了人,再好的计算机系统,也不过就是价格昂贵的装饰品而已。

把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管理瞧作纯技术过程,许多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只有从更深层次探讨,重视非技术因素,才有可能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软件危机”。

第二节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更新)的过程,信息系统也不例外。

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图4.1表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以及相应的工作步骤。

图4.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从图4.1可见,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等五个阶段。

一、系统规划阶段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就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与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与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

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分析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

二、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就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与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也就是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工程项目的重要区别所在。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说明书中,这就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

它既就是给用户瞧的,也就是下一阶段的工作依据。

因此,系统说明书既要通俗,又要准确。

用户通过系统说明书可以了解未来系统的功能,判断就是不就是其所要求的系统;系统说明书一旦讨论通过,就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就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

三、系统设计阶段简单地讲,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就是回答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怎么做”。

该阶段的任务就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十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计阶段。

这个阶段又可分为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就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四、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阶段就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设备购置、安装与调试,程序的编写与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

此阶段的特点就是几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任务同时展开,必须精心安排、合理组织。

系统实施就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度报告。

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五、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投人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与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格匡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与经济效益。

第三节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一、早期开发方法的不足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管理领域。

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特别就是数据库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60年代出现了信息系统发的第一个高潮。

计算机的应用,使企业面目一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使用计算机成为一种时髦。

企业与政府部门争相购买计算机,一些公司甚至在广告中写着"本公司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有人称60年代就是“计算机推销员的时代。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就是信息系统的多学科性、综合性。

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风险性,需要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

造成系统开发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缺乏科学管理基础,领导重视停留在口头上,业务人员有顾虑甚至抵触。

人们对信息系统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信息系统无非就是“大程序”,缺乏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

1、目标含糊信息系统就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就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的。

对于企业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信息系统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明确的、恰当的规定,研制人员根据想当然来设计系统,危险性当然很大。

对管理人员来讲,目标含糊表明对未来系统的状况没有明确的概念。

这样,双方的想法必然产生差距。

2、通信误解研制信息系统,需要各级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密切配合。

但这两方面的人员往往专业背景与经历极不相同,彼此不精通对方的业务,这就造成交流思想的困难,容易产生误解。

而这种误解给系统造成巨大的隐患。

这样,系统设计人员对用户的要求理解不透,有许多遗漏与误解。

根据这种理解建立起来的系统当然有许多缺陷,甚至根本不就是用户所要求的。

3、步骤混乱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各个工作环节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超越某个阶段就会出现问题,造成返工与浪费。

例如,先买计算机,再想如何使用,就就是许多·浪费现象的根源。

不经过深入的系统分析,只就是根据对系统的肤浅理解就进行程序设计,这不仅不能保证各部分的正确衔接,而且肯定造成返工与重复劳动。

本想早日完成系统开发,结果就是多次反复,旷日持久,欲速则不达。

4、缺乏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往往需要多方面的人员较长时间的合作。

研制期间常有人员、环境的变动。

因此,缺乏计划性与没有必要的管理控制,势必使系统的建设涣散,难以协调,不能达到最终目的。

二、结构化方法的产生结构化方法产生于70年代中期。

“结构化”一词出自程序设计,即我们熟知的结构化程序设计。

1964年,波姆与雅科比尼(G、Jaeopini)提出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程序都可以用图4.3所示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制。

戴克斯特拉(E.Dijkstra)等人主张程序中避免使用GOTO语句,而仅用上述三种结构反复嵌套来构造程序。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一个程序的详细执行过程可按“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确定,即把一个程序分成若干个功能模块,这些模块之间尽可能彼此独立,用作业控制语句或过程调用语句把这些模块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