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整理)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推导提示★成语助记■)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巧记1、爱:吝惜、吝啬、舍不得2、安:哪里,如何,使安,奉养,安抚3、被:覆盖,遭受,穿(通“披”)4、倍:反,背向、背着、违背(通“背”)5、本:基础、本原、根;农业;推究6、鄙:边邑,鄙陋,轻视,自谦“鄙人”7、兵:士兵、军队、军事、战争、侵略、战略、战术8、病:缺点,毛病;困苦、担心、忧虑9、察:看清楚、了解、理解、清楚、明白10、朝:朝见、朝廷、朝代、使朝见11、曾:隔两代的亲属;通“增”;乃、竟12、乘:驾驭;登、升;掩袭、追逐;凭借;兵车;“四”的代称13、诚:实在、的确;果真;真实的14、除:台阶;授官;流逝15、辞:口供;拒绝、推辞;言辞;借口;口实;文辞16、从:归顺;参与;追赶;随从;堂房亲属;通“纵”17、殆:危险;懈怠;大概;接近18、当:判定、适合、适当;阻挡;主持,执掌;承担;抵敌;值19、道:引导;途径、方法;正当手段;思想、学说;想,料;规律;治理20、得:能够;正确;得当、合适;应该;通“德”,感激21、度:计算;推测,揣度;尺度,法度,制度;器量,胸襟22、非:认为不对;责怪;反对;通“诽”,诽谤23、复:免除徭役;告,回答;又,再;报复;恢复24、负:承担,依仗、凭借;失败;对不起;亏欠,拖欠;享有;赔偿25、盖:遮蔽、掩盖;压倒,胜过;通“盍”,何不;何;通“阖”,门扇26、故:所以;故意,特意;旧的;衰老;故人;死亡;事;仍旧;原因27、顾:回头看;只,只是;拜访;反而,却;顾惜,照顾28、固:坚持;本来、原来、当然;乃、岂,表反问;坚决,一定;确定29、归:女子出嫁;归附,归属;通“馈”,赠送。

投案自首30、国:地方;国都,京城;侯王的封地31、过:拜访;责备;探望;过失,错误32、何:什么,怎么;为什么;多么33、恨:遗憾,懊悔;怨;仇视,仇恨34、胡:为什么;胡须35、患:忧虑;担心;厌恶;祸害,灾难;害(病),病36、或:如果;有的;有人;也许,可能;或者;通“惑”,迷惑37、疾:病,痛苦,疾苦;弊病,缺点;厌恶,憎恨;通“嫉”,妒忌,急速,猛烈38、及:至,到;趁;够得上,比得上;追上;等到,涉及,连带39、即:走近,靠近,登上;就,立即;如果;当,就在40、既:已经,已然;用尽,完尽;食尽;失掉;不久之后;既……又……41、假:借,用,凭借,借助;如果,假如;给予,给;代理;宽容;虚伪42、间:一会儿,顷刻;缝隙,空隙;隔开;参与;近来;离间43、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同“现”,出现;放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44、解:消除,缓和;解除,解脱;解开;解剖,解释;理解;押送,通“懈”45、就:接近,靠近;成功,完成;走向,趋向,往……去;成就,登上,担任,从事46、举:发动、举兵;推荐;成功;全,都;尽;考取;攻占,攻取。

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

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

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实词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作品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常用的120个实词,并简要解释其意思和用法。

一、时间词1. 今:现在,表示当下的时间。

2. 后:以后,时间的后面部分。

3. 旦:天亮,太阳升起的时候。

4. 昔:过去,很久以前的时间。

5. 曰:说,表示说话的动作。

6. 时:时间,有时指一个点或一段时间。

7. 朝:早晨,天亮到日中的一段时间。

8. 光:早晨,指天亮到太阳升起时的一段时间。

9. 世:时间的概念,有时表示一代人。

10. 夕:傍晚,太阳下山的时间。

11. 曙:黎明,天快亮的时候。

二、动作词12. 来:到达,向说话人或听话人的方向移动。

13. 行:走,步行或行走的动作。

14. 施:做,进行某种具体的行动。

15. 番:回来,侧重动词的方向性。

16. 食:吃,进食的动作。

17. 见:看见,目视某个对象。

18. 闻:听见,通过听觉感知声音。

19. 问:询问,提出问题以获取信息。

20. 言:说话,表达思想和意见。

21. 道:说,用语言表达事情。

22. 进:前进,往前面移动。

23. 退:后退,离开或向后移动。

24. 伏:俯身,弯腰或躺下。

25. 卧:躺,身体平躺在床、地上等。

26. 起:起床,离开平躺状态。

27. 终:结束,某件事情或时间的结束。

28. 睡:睡觉,进入睡眠状态。

三、物体词29. 日:太阳,指太阳这个天体。

30. 月:月亮,指月球在夜晚的形态。

31. 水:液体,指液态的物质。

32. 山:高地,指比较大的陆地隆起部分。

33. 石:岩石,指形成于地壳上的固态物质。

34. 土:土壤,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层状物质。

35. 木:树木,指生长在地面上的植物。

36. 玉:宝石,常指美玉或美石。

37. 金:贵金属,尤指黄金。

38. 风:自然现象,指空气的流动或气流。

巧记120个常用文言实词的方法(上课用)

巧记120个常用文言实词的方法(上课用)
关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时节、季节----节日) 单于壮其节(气节、节操) 钿头银蓖击节碎(节拍)
3、 了解词义引申的联想方法
(即词义之间的联想方法,可以参考教材中实词积累 中的“推导提示”)
(1)类似联想/相似类比
采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形成一词多义。 形貌相似:节:竹节---关节、时节 功能相似:关:门闩---关卡(控制出入)
词义引申的方式:
(1)连锁式引申(单向引申,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 逐步延伸开来。)
例如:寒 本义为冷(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寒 冷的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贫寒(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恐惧、害怕(大渡桥横铁索寒)
朝:早晨---早上省视父母、君主------朝见、朝拜----朝 廷---朝代
方法八:语境记忆法
总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根据上下文,动态记忆。
解释、解答 5、归:女子出嫁 /归来、回来/归还、退回 /归附、归顺/归宿 6、过:走过、经过/过去/胜过、超过/过分、太甚/过失、过错/
过问、拜访、探望 7、间:中间、期间/间隙、空隙/间隔、间断/间或、偶尔/离间 8、望:远望/希望、期望/瞻望、仰望、景仰/声望、名望 9、质:人质/资质、质地/质朴、朴实/本质、实质/质询、质问
懂得一词多义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我们可以从看似孤 立的各个义项之间找到一定的联系,形成一张义项网,以便 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
4、了解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
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例: 骄:马高大健壮的样子----人自满自高自大 析:劈木头---剖开---分析、辨析 驰:使劲赶马---车马疾行---泛指疾行 道:路---途径---道理---主张、思想 弛:放松弓弦----放松、松懈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珍惜)4、古之遗爱也(恩惠)5、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薆”隐藏)6、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啬)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沛公安在?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9、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被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2、妆成每被秋娘妒(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着)5、一日昼寝帐中,被落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一倍,与原数相同)2、每逢佳节倍思亲(愈发,更加)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通“背”违背)4、倍屏而立(背向)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盍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5、本末倒置(树根,引申为主要的)6、抑本其成败之迹(追究、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3、鄙人(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4、左右欲兵之(用武器杀人)病1、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5、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加倍)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7、人至察则无徒(精明)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曾1、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竟然)3、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乘坐)2、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4、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5、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以乘韦先(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常见120个文言实词用法

常见120个文言实词用法

常见120年文言实词用法1.爱(ài)(1)动词①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子鱼论战》)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⑤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⑥吝啬,舍不得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2)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3)形容词,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则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三国演义》)②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

③安逸,舒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动词①奉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3.被(读音一:bâi)(1)名词,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②遭受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报任安书》)(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通“披”(读音二:p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提示】“被”的本义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4.倍(bâi)(1)动词①通“背”,背向,背着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120个文言实词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61—120)

120个文言实词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61—120)

120个文言实词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61—120)61.劝劝善惩恶:劝:勉励;惩:责罚。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作谓语、定语;指惩罚坏人,勉励好人62.却望而却步:却:停止、后退。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

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

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知难而退。

却之不恭:却:推却。

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临时的客套话,常与“受之有愧”连用。

盛情难却:却:推辞;拒绝。

盛:广大。

词义应为“很大的情意难以推辞”。

63.如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

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作谓语、状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如履薄冰: 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

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或用来形容局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相敬如宾: 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

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

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巧舌如簧: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如坐春风: 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指遇到良师64.若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

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

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65.善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

原义是指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

也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

循循善诱:善:善于。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成语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成语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成语巧记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一、爱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助记: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用作动词:〔1〕爱护,体贴.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2〕珍惜,爱惜.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爱莫能助爱屋与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为"安身""养生".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1〕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本义指一种睡衣.〔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C.如被冰雪.〔《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如:A.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珮宝璐.〔《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用作副词.意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兄弟》〕■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如:A.本末倒置.〔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B.今背本而趋末.〔《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C.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根源.〕〔2〕用作量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作量词的"本",或可根据实际情况译为"册""份"等.如:A.别具本章.〔《狱中杂记》,本、份.〕,则极为神速.〔沈括《活板》,册.〕副词,意为"原本""本来".如:A.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原本."本说"指"原来的说法"〕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本来.〕■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鄙"本义是边疆、边陲、边远的地方,名词.如:A.蜀之鄙有二僧.〔《为学》〕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鄙"在此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以……为边境","以鄙远"意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的边境".〕〔1〕用作形容词,意为"庸俗""浅陋""地位低下".如: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2〕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起""轻视".如"鄙视","鄙薄".■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兵"的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用作名词:〔1〕兵器,武器.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2〕士兵,军队.如:A.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士兵.〕B.秦发兵击之.〔《屈原列传》,军队.〕〔3〕战争,军事.如:A.兵旱相乘……〔《论积储疏》,战争.〕B.纸上谈兵.〔成语,军事.〕■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八、[病]★"病"本义是重病.〔1〕用作名词.意为"疾病""病残".如: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2〕用作动词:①怕,担心,忧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君子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②疲劳,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③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成为病态".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九、[察]★"察"本义为仔细看、观察.〔1〕用作动词①仔细看、观察.如:徐而察之.〔《石钟山记》〕②考察、调查.如: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③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语"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察今》〕④推荐、选拔.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2〕双音词"察察",原意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为洁白,形容词.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察颜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十、[朝]★"朝"本义为"早晨",与"暮〔夕〕"相对.〔1〕读zhāo,名词,意为"早晨".如成语"朝三暮四""朝气蓬勃",又如:A.朝闻道,夕可死矣.〔《论语•里仁》〕B.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2〕读cháo,主要有两个用法:①动词.意为"朝见""朝拜"〔专指臣见君〕,"拜见""拜访"〔泛指下对上或平级之间〕.如:A.弱国入朝.〔《过秦论》,朝见.〕B.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朝"在这里活用为使动词,"使〔让〕……朝见〔朝拜〕"之意.〕C.临邛县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见,拜访.〕②名词.意为"朝廷","朝代".如: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朝野上下朝不保夕朝成夕毁朝闻夕死朝歌夜弦朝发夕至朝令夕改六朝金粉只争朝夕班师回朝枵腹终朝十一、[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本义是增加,为"增"的假借字.〔1〕读zēng,名词.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家属.如曾祖、曾孙.〔2〕通"层",意为"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杜甫《望岳》〕副词,起加强或延缓语气作用.有两种情况:〔1〕表过去发生过,可译为"曾经".如:A.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B.……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表出乎意料,或已达到某种极限,可译为"竟〔然〕""还"等.如:A.曾不若霜妻弱子.〔《愚公移山》〕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曾母投杼曾参杀人十二、[乘]★"乘"本义是登高.如:乘鄂渚而反顾兮……〔《涉江》〕〔1〕用作动词①乘坐〔船、车〕,驾〔车〕.如:A.独与迈乘小舟……〔《石钟山记》〕B.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战》〕②趁着,凭借.如成语"乘虚而入".〔2〕用作名词,读shèng,指兵车.如:公与之乘.〔《曹刿论战》〕〔3〕用作量词,读shèng,辆.如: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万乘"原指"一万辆〔兵车〕",后在文言中常用来比喻天子的地位和权势.〕〔4〕用作数词,意为"四"〔古代一辆兵车配备四匹马,因以引申为"四".〕如:以乘韦〔四张牛皮〕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崤之战》,乘韦,四张牛皮.〕■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乘龙快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衣轻乘肥因利乘便有机可乘十三、[诚]★"诚"本义指说话诚实、不虚伪.词义扩大,引申为"诚实""真诚",形容词.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副词.有两种情况:〔1〕表确凿语气,可译为"确实""的确""实在"等.如: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果真""如果确实"等.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必矣.〔《赤壁之战》〕■诚惶诚恐开诚布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悦诚服十四、[除]★"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用作动词:〔1〕拜官,授职,任命.如:除臣洗〔xián〕马.〔《陈情表》〕〔2〕消除,除掉.如: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3〕整治,整理.如: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十五、[辞]★"辞"本义是诉讼的供词、口供.〔1〕用作名词①言词、词句、语言.如:其辞微……〔《屈原列传》〕②托辞、借口.如: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③命令.如: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④古代一种诗体,与"赋"同类.如:楚辞,《归去来兮辞》.〔2〕用作动词①推托,推辞,不接受.如"不辞辛劳".又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告别、告辞、辞别、离开,如:A.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告辞.〕B.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离开.〕■不辞而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不达意辞微旨远卑辞厚币一辞莫赞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一面之辞义不容辞以文害辞溢美之辞十六、[从]★从"的本义是"跟随",〔1〕动词①跟随,跟着,跟从.如: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B.赢粮而景从.〔《过秦论》〕C.乘牛车,从吏卒.〔《赤壁之战》,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跟从""〔后面〕跟着".〕②顺从、听从.如: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傍着、挨着.如:樊哙从良坐.〔《鸿门宴》〕④参加、参与.如"从政".〔2〕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指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如:A.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作名词,合纵的盟约.〕,作动词,结盟.〕用作介词.表方向、地点、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译为"由""自从""在"等.如: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从壁上观从长计议从善如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一而终过从甚密合从连横三从四德力不从心弃笔从戎何去何从择善而从十七、[殆]★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本义是危险,形容词.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副词,有两种情况:①表推测或不肯定,可译为"大概""也许""恐怕"等.如: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记》〕B.殆与余同.〔《石钟山记》〕②表接近,相差很少,可译为"将近""几乎""差不多"等.如: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B.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指难录〉后序》〕■百战不殆殆无孑遗车殆马烦知止不殆殆无虚日十八、[当]★当"本义是〔两者〕相抵.〔1〕读dàng,动词.①抵、相抵.如: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原列传》〕②当作,算是.如成语"安步当车".〔2〕读dāng,动词.①抵挡、抵御、阻挡.如: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②占着、立着.如: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立着.〕③应当、应该.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掌管,主持.如:当室者死,三年释其征.〔《勾践灭吴》〕——家中嫡长子死了,免除他家中的征税三年.〔3〕读dàng,形容词,意为"恰当""适合".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附虚词用法:读dāng,用作虚词,有两种情况:〔1〕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可译为"在""对""向着"等,如: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望》〕B.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鸿门宴》,译为"在".〕〔2〕副词,表肯定或推断,可译为"就""必定""大概"等,如:A.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就.〕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出师表》,必定.〕C.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石钟山记》,大概.〕■门当户对锐不可当当仁不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当机立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务之急当之无愧老当益壮首当其冲安步当车长歌当哭对酒当歌豺狼当道快意当前螳臂当车一马当先旗鼓相当万夫不当十九、[道]★"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1〕用作名词①道理、真理、规律.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道理.〕②主张、学说、思想、道德、道义.如: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思想、道德.〕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道义、王道、正确的政治措施.〕③方法〔策略〕.如: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有一妻一妾》〕〔2〕用作动词①赶路.如: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赤壁之战》〕②取道、经过.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③说、讲、谈论.如: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骄•赤壁怀古》〕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无道:没有谈论过.〕■道听途说康庄大道道不拾遗道不同,不相为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志同道合道路以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东道主分道扬镳安贫乐道问道于盲师道尊严旁门左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指名道姓筑室道谋津津乐道里经叛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文以载道头头是道坐而论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十、[得]★"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1〕动词①找到,抓到.如:逐而得之.〔《促织》〕②能够,可以,应该.如:A.予自度不得脱.〔《〈指南录〉后序》,能够.〕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应该.〕〔2〕名词.意为"收获".如:冀有万一之得.〔《促织》〕〔3〕形容词①对、正确、适合,如成语"相得益彰",又如:此言得之.〔《六国论》〕②得意.如成语"洋洋自得".附虚词用法:语气助词,起凑足音节作用,无义.如: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得过且过得不偿失怡然自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寸进尺得不偿失得陇望蜀得其三昧得心应手得天独厚得鱼忘筌楚得楚弓患得患失难得糊涂相得益彰志得意满傲睨得志情非得已人人得而诛之探骊得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百思不得其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一无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得二一、[度]★"度"本义是量长短的标准.〔1〕读dù.①用作名词,意为"限度",如成语"荒淫无度""挥霍无度".②用作动词,意为"考虑"和"度过""越过".如:A.置之度外〔成语,意为"考虑".〕B.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越过.〕③用作量词,表次数.〔2〕读dúo,动词.①量长短.如: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度"与"絜"互训.〕②推测,估计.如: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审时度势置之度外度日如年风度翩翩普度众生金针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宽宏大度挥霍无度度长絜大暗度陈仓二二、[非]★"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1〕动词①不是,没,没有.如:非仲尼、墨翟之贤.〔《过秦论》〕②非难,反对,指责.如成语"无可非议"、"无可厚非".〔2〕形容词,意为"错误""不对".如成语"是非分明".■大是大非非亲非故非我族类今非昔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文过饰非物是人非为非作歹习非成是泥古非今面目全非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二三、[复]★"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1〕动词①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②恢复.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2〕形容词,意为"繁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村》〕〔3〕通"覆",动词.①遮盖,掩蔽.如: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②翻过来.如:樊哙复其盾于地.〔《鸿门宴》〕副词,表动作行为的重复或持续,可译为"又""再""更""还""重新"等.如:能复饮乎?〔《鸿门宴》〕■周而复始髀肉复生故态复萌无以复加无往不复万劫不复二四、[负]★"负"本义是依仗、靠着,动词.如成语"负隅顽抗".又如: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多个动词引申义:〔1〕承担.如成语"忍辱负重".又如:宁许以负其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背〔着〕.如成语"负荆请罪".又如: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赤壁之战》〕〔3〕背弃,违背.如成语"忘恩负义".如: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4〕与"胜"相对,意为"失败",此义与现代汉语同.如;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过秦论》〕■忘恩负义忍辱负重负荆请罪负屈含冤负隅顽抗久负盛名披裘负薪皇天不负有心人决一胜负负弩前驱不负众望二五、[盖]★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用作动词:①遮盖,掩盖.如成语"欲盖弥彰"..〔《过秦论》〕〔1〕副词.用在句首,表下边的话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大概""推想"的意思.如: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2〕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的意思.可译为"〔大概是〕因为"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盖世奇功盖棺论定官盖如云欲盖弥彰二六、[故]★"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1〕名词①原因,缘故.如:何故而至此?〔《屈原列传》,"何故"即"什么原因"〕②朋友,交情.如成语"非亲非故",又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故人具鸡黍.〔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即"朋友".〕〔2〕形容词.与"新"相对,意为"旧".如:A.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六国论》,"故事"即"旧例".〕B.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即"旧地".〕.〔《论语•为政》,这里活用为名词,意为"旧的知识".〕〔1〕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复音词"是故""以故"来表达.如: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2〕副词.有三种情况,一是表原先就是那样,可译为"本来""原来""从前".二是表情况和原先一样,可译为"仍旧""仍然".三是表有意这样去做,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故意""特意""特地"等意思.如:A.此物故非西产.〔《促织》,本来,原来.〕B.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仍旧.〕C.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仍旧.〕D.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见如故明知故犯故步自封故弄玄虚革故鼎新欲擒故纵不经世故非亲非故平白无故二七、[顾]本义是环视.用作动词:〔1〕回头看.如成语"瞻前顾后".又如: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回来,与"返"同义.如:顾反,谏怀王.〔《屈原列传》〕〔3〕看,望见.如:顾野有麦场.〔《狼》〕〔4〕探望,拜访.如成语"三顾茅庐",顾虑,关心.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1〕副词.有两种情况:一表违反常情或出乎意料或加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过""反而""难道"等;二表范围,可译为"只""仅仅""只不过"等.如: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难道.〕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只是,只不过.〕〔2〕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但是"等.如: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八、[固]★"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1〕用作形容词,意为"固执""顽固".如: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2〕用作动词,意为"坚持""坚守",如成语"固执己见".又如: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用作副词,有几种情况:〔1〕表本来如此或理应如此,可译为"本来""原来""一向""确实"等.如: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本来.〕B.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2〕表态度坚决,可译为"一定""坚决"等.如: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追根寻底,可译为"究竟"等.如: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4〕用作连词.同"故",表结果,可译为"所以""因此"等.如: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固若金汤君子固穷根深蒂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二九、[归]★"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1〕回家〔国〕,回到,回来.如:A.相如既归……〔《廉颇蔺相如列传》〕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2〕返回,退回,送回.如: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归附,归属.如:A.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B.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聚集,汇集.如:众士仰慕,若水之归东海.〔《赤壁之战》〕■之子于归归心似箭反璞归真殊途同归物归原主解甲归田完璧归赵宾至如归铩羽而归众望所归三十、[国]★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用作名词:〔1〕国都,京城.如:A.去国怀乡.〔《岳阳楼记》〕B.国破山河在……〔《望岳》〕〔2〕泛指"地方""地域".如: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硕鼠》〕■安邦定国国破家亡国泰民安经国之才倾国倾城共商国是三一[过]★本义:走过.〔1〕V.①经过.如: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②超过.如成语"过犹不与"③拜访,探望.如:可别过之.〔《赤壁之战》〕④责备.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2〕用作名词.意为"过错""过失".如: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B.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三二[何]〔1〕副词.有两种情况:①用在句首或动词之前,常表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如:A.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B.徐公何能与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等.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代词.表询问或反问,有几种情况:①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东西〕"等.如:A.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B.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作"操"的宾语,这里前置.〕③作定语,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常用来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哪".如:A.何陋之有?〔《陋室铭》〕B.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若何""奈何"的用法:①"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②"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③"若何〔何若、若……何〕"和"奈何〔何奈、奈之何〕"用法相同,表询问怎么处置,可译为"怎么""怎么样""对……怎么样""把……怎么样"等.如:A.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殽之战》〕B.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三[恨]★本义是怨恨.〔1〕动词,意为"怨恨".如:如: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2〕名词,意为"悔恨的事".如: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三四[胡]★本义:牛下巴颏垂吊着的肉,也指兽类下巴颏垂下的肉.被假借为其它用法和意义:〔1〕名词,泛称我国古代西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即"匈奴".如;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胡言乱语".。

巧记120个常用文言实词的方法(上课用)

巧记120个常用文言实词的方法(上课用)

词义引申的方式:
(1)连锁式引申(单向引申,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 逐步延伸开来。)
例如:寒 本义为冷(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寒 冷的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贫寒(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恐惧、害怕(大渡桥横铁索寒)
朝:早晨---早上省视父母、君主------朝见、朝拜----朝 廷---朝代
牢:畜圈---监狱(约束) 权:秤锤—权势、权力 (决断轻重) 方式情态相似:引:开弓—延引—牵引—引导
断:砍断—决断、果断 奋(奮):鸟类展翅---举起、扬起----发扬
(2)接近联想/相关借代
采用接近的事物来代替,形成一词多义。例: 齿:门牙,牙齿。(牙齿生长情况标志年少壮老),故引申 为“年龄、岁数”;(又因牙齿排列的特点),引申为“并 列、排列”。如“君子 不齿”。 兵:兵器---军队---士兵---军事、战争 官:官府办公的地方----官职、官位----官员、官吏 宗:祖庙、宗庙---祖宗、祖先---宗族
方法五:成语记忆法
(详见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的结合记忆)
例:
当:门当户对(对着、面对) 锐不可当(抵挡) 一夫当关(把守、占着) 老当益壮(应当) 长歌当哭(当作)
负:忘恩负义(辜负) 忍辱负重(担负) 决一胜负(失败)
负荆请罪(背着) 负隅顽抗(依仗)
度:暗度陈仓(度过)
风度翩翩(气度、风采)
满足
信:虚义:实在、确实 /随意、随便(副词)
实义:诚信的,真实的/信用/相信、信任/信
物、凭证/
音信
微:虚义:稍微/暗间地、隐约地(副词)
实义:细微、微小/(如果)没有/卑微、低微
/衰微、衰败/微妙、精妙
方法四:记少不记多

120个文言实词常见义项简洁易记版

120个文言实词常见义项简洁易记版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1.爱,di (1)名词,恩惠(2)动词①给人恩惠②喜爱③怜惜,同情④吝惜,舍不得⑤通“菱”,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Gn (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②安稳③安定,舒适(2)动词①安身②安置③抚慰,安抚④使……安定⑤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3.被,读音一:Zi (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②遭受(3)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L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②披散4.倍,Zi (1)动词①背向,背着②违背,背叛③加倍(2)数词,一倍(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4)副词,更加,倍加5.本,b苞n (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根本,基础③本业,常代指农业④书本,稿本,版本⑤ 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量词(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4)副词,本来6.鄙,bi(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②轻视,瞧不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7.兵,bing (1)名词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8.病,bing (1)名词①重病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②使……成病态③担心,忧虑④责备,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9.察,chd(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详审,考察④了解,弄清楚⑤考察后加以推荐(2)形容词,精明10.朝,读音一 chdo (1)动词,朝见,朝拜(2)名词①朝廷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读音二:zhao名词,早晨11.曾,读音一 ceng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读音二zeng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2)动词,通“增”,增加(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12.乘,读音一 cheng (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冒着④连接,一个接一个(2)介词,趁着,凭借读音二sheng (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2)量词,辆(3)数词,四13.诚,cheng (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14.除,chU(1)名词,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

120个文言实词的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1—60)

120个文言实词的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1—60)

120个文言实词的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1—60)成语和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结合记忆1.安:安分守己:安,安守。

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

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

形容留恋故乡。

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

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安闲自得:安:安闲。

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安:安稳。

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安:安稳。

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

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计将安出:安:怎么,怎样。

如何制定计谋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2.爱爱不释手:爱:喜爱。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 爱护。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

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爱:爱慕。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

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3.被泽被后世: 被:覆盖。

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褐怀玉,被,通“披”穿。

褐,泛指粗布衣服。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

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

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被发详狂: 被,通“披”披散。

披散头发,装作疯狂聪明反被聪明误: 被:表被动.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被灾蒙祸: 被、蒙:遭受。

文言常用120实词用法

文言常用120实词用法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 120 音序 A 词条 爱ài 愛 本义: 行走的 样子 2. 怜惜,爱惜。 3. 仰慕。 4. 舍不得,吝惜。 义项 1. 喜欢,爱好。 例句 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过秦论》 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六国论》 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例: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 惠王上》 安 ān 安 本义: 安居 2. 使安定,平静。 3. 安抚。 4. 安乐,安适,安 逸。 5. 代词。表疑问。 相当于“什么” “什 么地方” 。 6.副词。表疑问。 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相当于“怎么” “岂” 。 B 被 bâ i 被 本义: 被子 pī 3. 蒙受,遭受,领 受。 1. 后作“披” 。 穿 着。 2. 披散,披着。 倍 bâi 倍 本义: 背叛、 违背 1. 照原数等加。 2. 引申为增益。 3. 加倍,更加。 背叛。
例: “君子疾夫舍曰 ‘欲之’ 而必为之辞。 ” 《论语· 季
6.推辞,辞谢。 从 cïnɡ 從 本义: 随行、 跟随 C 5. 听从,顺从。 6. 从事,参与。 7. 介词。在,由。 1. 跟从,跟随。 2. 追逐。 4. 追求。
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史记·项羽本纪》 例: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 “夏师败绩,汤遂从之。 ” 《尚书·汤誓》 《鸿门宴》
《杨修之死》 《答韦中立 《论积贮疏》 《荆轲刺秦王》 《陈涉世家》 《屈原列传》 《孙子·谋攻》
《烛之武退秦师》 《鸿门宴》
例: “每逢பைடு நூலகம்节倍思亲。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通“背” 。背弃, 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推导和成语助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推导和成语助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推导助记和成语助记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推导提示★成语助记■)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八、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整理)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整理)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 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
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二六、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 ;一为“旧的” 。由“缘故” 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 (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 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 指前夫或前妻) 、老友”等义。由“衰老” 进一步引申出 “死亡” 之义。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 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 “穿”不也是把衣 服“覆盖”在身上吗?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 ,即“背向、背 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 ,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五、本
“本” 是指事字, 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 “根本”)比喻为 “基 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 不容易弄清楚, 所以需要 “推 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 ;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 (念céng)。
十二、乘
乘”本义是“驾车、 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 “乘船”之义; 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
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
四”之义。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 ,故引申出“真实的” ;进 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 “果真”等义。
“既”的本义是“尽、完” (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 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 “全”等义。
四一、假
假”的本义是“借” 。“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 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 。借来东西不是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巧记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巧记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巧记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平安),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身份低微)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表示连词的作用,连接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2.不:表示否定。

例如:不去非要。

3.有:表示存在。

例如:爱而不得,虽富而无。

4.为:作为。

例如:人为万物。

5.以:用于表示手段、方式、目的。

例如:以人为鉴。

6.于:表示在。

例如:公然于众。

7.是:表示肯定。

例如:是岁暮之时。

8.也:表示肯定。

例如:义弘而不犹也。

9.以为:认为。

例如:以为无事。

10.之一:表明所提及的事物属于一些范围中的一个。

例如:人之一11.时:表示时间。

例如:花开时。

12.天:表示自然界。

例如:天寒地冻。

13.然:表示转折性的词语。

例如:明哲保身,必然酬对。

14.如:比喻,表示相似。

例如:饥者易怒如蜂。

15.自:表示从一些地方开始。

例如:自山中来。

16.不可:不能。

例如:事情不可违背。

17.不得:不能。

例如:不得而知。

18.必:表示肯定。

例如:必有灵谷。

19.当:表示应该。

例如:不当言。

20.非:表示不是。

例如:非汉不可。

21.无:没有。

例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22.人:表示人类的含义。

例如:人寿年丰。

23.之间:表示范围。

例如:天地之间。

24.自己:表示自身。

例如:以身作则。

25.然后:表示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例如:其言未然,然后。

</p>26.一种:表示一种类型或性质。

例如:此言一种者</p>2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或令人吃惊的情况。

</p>28.基本上:表示基础或根本。

</p>29.首先:表示首要。

</p>30.反而:表示与预期情况相反。

</p>31.据说:表示根据传闻或他人说法。

</p>32.命中:表示预测或预计。

</p>33.涉及:表示涉及到一些范围或领域。

</p>34.决不:表示坚决拒绝或不允许。

</p>35.瞬间: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

搞定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实词巧记方法

搞定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实词巧记方法

搞定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实词巧记方法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推导提示★ 成语助记■)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120 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 ;“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 ,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 ,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五、本“本” 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 之义;事物的“本原” 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六、鄙“鄙”原义为“边邑” ,边境自然环境“鄙陋” ,故有“鄙陋” 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 ;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七、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 义引申出“侵略” “战略,战术”等义。

八、病“病”原义为“重病” ,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 ;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

九、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 ,这样便能“看清楚” ;“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

十、朝“朝”本义为“早晨”,读zh c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

十一、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 ;后借为“增”义。

虚化为“曾经” (念ceng)。

十二、乘“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

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十三、诚“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 “果真”等义。

十四、除“除”本义为“台阶”。

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十五、辞“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

由“口供”弓I申为一般的“话、言辞”。

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 ,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 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十六、从“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

“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

“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十七、殆“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

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十八、当“当”原义是“面对、对着”。

“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

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

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 等义。

十九、道“道”本义是“大路”。

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二十、得“得”本义为“得到”。

“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 “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

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二一、度“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 之义。

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二二、非“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

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 C 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二三、复“复”的本义是“回来” “返回”。

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

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二四、负“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

故有“背、载”之义。

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 字,故又有“败”义。

“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

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

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二六、故“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

由“缘故” 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 (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

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

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 之义。

二七、顾“顾”基本义:“照顾”。

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

“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二八、固“固”本义指“城墙坚固”。

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

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二九、归“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

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 “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

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 之义。

三十、国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

“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三一、过“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

“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 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三二、何“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

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三三、恨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 之义。

三四、胡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 。

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三五、患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

自然是有发愁的事。

)引申出“忧患、麻烦”。

三六、或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

由“有的人” 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三七、疾“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

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

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

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 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三八、及“及”的本义是“赶上”。

由此引申出“比得上” “达到”等义。

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三九、即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

“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四O、既“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

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 “全”等义。

四一、假“假”的本义是“借”。

“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

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

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四二、间间的本义是“门缝”。

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

“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

“离间”再引申出“间谍” 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喽。

四三、见“见”的本义就是“看见”。

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

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O四四、解“解”的本义是“分解动物” 。

“解释、解说”道理时需要条分缕析;解说之后就会让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

“分解动物”义后又引申为“解开”一切纠结之物,故有“解放、解脱”的意义,解开纠结之物后,纠结之物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后写作“懈”)。

解开心中的结,就是“和解” 。

四五、就“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

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四六、举“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

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

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

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 之义。

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四七、绝“绝”的本义是“绳索断”。

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

比喻引申出“横渡”的意义。

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

”;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

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之义。

四八、堪“堪”的本义是“经得起,受得住”,引申出“胜任”之义;虚化成助动词“可,能够”。

四九、克克的本义是“战胜、攻克”。

攻克堡垒,意味着杀敌致胜,故又引申出“杀”的意义。

进一步引申出“去除,削减”等义。

后又虚化为助动词“能够”。

五O、类“类”的本义是“种类”,同一“种类”就是“同类”,同类的事物当然就会有“类似,像”的地方喽。

五一、怜“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不就是有爱心吗?故引申出“爱怜”之义。

五二、弥“弥”的本义是“弥补”。

“弥”原作“彌”,表示弓上加祕,增加弓的弹射力,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不足之后,弓可以“长久”使用,故有“长久”之义。

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加”。

五三、莫“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

所以本义是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 。

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

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