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仁模式

报告文学

铜仁模式

窦贤

铜仁是个偏远的地方。

偏远的铜仁卧在贵州与湖南交界的黔东群山深处。黔东的山不是天下奇高的山,便就不甚出名了。但若用群山起伏、层峦叠翠来形容此地的山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里的山连着山,峰连着峰,脊岭横天,角峰入云,即使站在任何一座山峰,也看不到山的尽头。一个山峰一个形象,一座山峰一种风情。一座座山峰呈现着各自独立的个性,一座座山峰连在一起却又是一个整体。你可以将一座山峰同其相邻的任何一座座山峰进行组合,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呈现出不同的精神,呈现出不同的意韵。这和西北的山不同。西北的一座山便是一座庞然大物,顶天立地,霸道雄伟,然而却是一眼看遍,少了些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西北的山峰多是皑皑雪峰,长云雪峰一色,神圣高洁,是远离人间的圣者,和人世间多了些距离。黔东的山,让人们能听见生命成长的声音,看见生命的繁衍与繁华,呼吸到生命中那些最为鲜活的气息。山与山之间座座绿色的峰峦终年累月对望相思;山中古木森森,密林蔽天不见云卷云舒,便于翠壑幽林中,时见天光如漏,倒别是一番情趣。

于是便叹道。黔东的山是好山。

有好山就有好水。

在黔东的山间行走,在前方的永远是溪流。千山万壑,泉水淙淙,溪流潺潺,河汊纵横。无论是在谷底还是在山顶,你都可以在溪流的导引下走向那风光无限的境地。水在山上流是贵州一景,无论山有多高,无论山有多峻,那水是随着山而流动的。悬崖之侧有烟云,烟云一团一团,一阵一阵,随风穿行,忽来忽去,忽有忽无,在南方炽热的阳光里化作晶莹的水珠,洒落在山巅悬崖的树叶草尖,再自山巅悬崖的树叶草尖滑落而跌,似从阳光透射的一线天中纷纷洒洒坠玉而来,又似从百丈岩槽中飞泻而来,那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里就如一粒粒珍珠,跌落在山坡的一处青石板上,那叮当作响的声音就汇成一溪浅流,清清的,亮亮的,顺着山势潺潺而流。几溪浅流有缘相聚于峭壁之巅,再自峭壁跌下,形成一线飞瀑,如银如练,悠悠地、曼曼地、潺潺的,轻轻地落下,纷纷扬扬地拂洒于山间草地树丛中。

于是,黔东的山间就多了一年四季不急不慢地流动着的不大不小的山泉。

于是,黔东的山间就多了大大小小波光鱼鳞浅沙绿荫缓急有致的清流潺湲。

有了水的山就是有生命的山。

有了水的山就有了灵魂。

有了水的山就是真山真水真境界。

有了水的山就如诗如画如歌了。

我们无法想象——在十万大山的深处,在偏远得至今火车依然没有通行的铜仁,没有了绵绵喜雨的滋润没有了千条万条溪流的潺潺流动没有了千万条溪流汇成的大江小江的奔流,她将是什么模样。

好在铜仁有水。

有了水的铜仁就成了十万大山深处的明珠了。

有了水的铜仁就氤氲着江南那湿润的气息了。那气息里流动着傩者面具背后的神秘,流动着苗寨边墙一样久远的传说,流动着水灵灵的女子袅袅的舞姿,流动着从密林深处钻出来的歌吟。

有了水的铜仁就鲜活而灵动起来了。

这水是锦江。

武陵山脉的主峰黔东的名山梵净山,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溪流九十九条。九十九条溪流在山脚下分别汇成大江和小江,尔后两江一路穿峡入涧,竞相奔流。时而白练当空飞跃深崖,时而低吟浅唱盘旋恒林间,时而满江白浪,时而一河碧水。两条玉带,一路欢歌,终于在铜仁汇合成风光绮丽的锦江。

锦江本身就是个绮丽的名字。这让铜仁人颇为自豪。而对锦江的来历,十个铜仁人有十种释意。或曰:美山美水,山环水绕,汇集成锦绣之江;或曰:涓涓细流,汇集成河,辉煌如锦缎铺就,故曰锦江;或曰:江面壮阔,婀娜多姿,碧水涟漪,静谧幽远,两岸青山起伏,秀色满目,温柔妩媚,令人心旷神怡,不愧为锦绣瑰美之江。前朝有诗赞曰:山外青山楼外楼,梳妆巧扮任风流。多情最是锦江水,依依一步一回头。

水是生命之源。凡有水的地方就会有生命的繁衍生息。譬如在西北,在西北遥远和戈壁大漠中,只要有些许的水,零零星星的生命就会繁衍成一片片绿洲,这些绿洲就会成为人们世代生息的家园。而在南国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公元1451年,大明朝的知府朱鉴就看上了这个一面依山三面环水的地方,开始建

了一个土城。八十年后,又一个知府李资坤改土城为石城。其后在此为政者多次增建和补修,遂成黔东名城铜仁。

从公元1451年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五百多年的时间这个世界变换了多少朝代。

五百多年的时间锦江碧水流逝了多少的岁月。而五百多年的时间也就造就了一座黔东有山有水的铜仁。

有山有水的铜仁就是一个好地方了。

第一章

白垩纪之背影

——恐龙流泪走向宇宙的远方

1、地委书记的评价

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铜仁市区的西侧。现在那个地方叫铜仁市共青路。以前这地方叫黄土坎。站在铜仁东山,你可以看到铜仁老城被逼至一个狭窄的山脚,而且正被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而新兴的建筑物正在锦江两岸耸立,正在从锦江两岸向西向东向南向北延伸。那些曾经是城市边缘地带的乡村已经或正在成为城市。如处在铜仁西侧的黄土坎,而现在这里已经成为铜仁市的繁华地带,而且成为铜仁的一个著名的所在。

因为103队虽然在全国还不甚著名但在铜仁却非常著名。在此我们简要地叙述一下103队的历史。

1954年初,103队的前身——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西南地质局235队诞生,在万山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次汞矿普查工作,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份汞矿普查报告《万山汞矿普查报告》。半年后又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西南地质局505队,亦称中苏技术合作地质普查大队。在原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编写提交了我国最早的汞矿储量报告——《沙洛湾——回龙溪汞矿储量报告》。1961年,103队发现并勘探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松桃大塘坡震旦系原生锰矿,随后又发现和和勘探了大塘坡、杨立掌、大屋三个锰矿床,带动了邻省市锰矿的发现和评价,为全国第二大锰业基地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77年,103队发现了隐伏于地下400米深的大型汞矿床——乱岩塘汞矿,这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找矿的重大发现。1986年,勘查评价了全球最大的重晶石矿——天柱大河边超大型重晶石矿床。

在前三十年的历史中,103队被原地质部授予找矿有重大贡献单位。被原地质部、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大庆式企业。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整个九十年代,103队的发展与中国的历史进程和背景相依相映,和全国的地质队伍一样,处在一个痛苦的低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进入新世纪以后,103队又进入了一个再创辉煌的时代。103队再次闻名于铜仁。

我们可以听听铜仁地委书记杨玉学的评价。杨玉学说,别看103地质队小,但是在我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小,他们的创业精神对铜仁的影响不小。这几年铜仁地区招商引资很多,每次经贸洽谈都有103地质队队长周琦等同志参加。没有他们不行,因为他们是专家,他们一点头,一拍掌,这个项目就算定了。在我们地区的安全稳定方面,103地质队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铜仁是山区,经常发生地质灾害,一到刮风下雨的时候我们就睡不好觉。这几年103地质队进行地质灾害评估预报,建议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部分村民拆迁,这就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和公共财产的伤亡和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