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交树种选择的参照条件

浅析混交树种选择的参照条件
浅析混交树种选择的参照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5651293.html,

浅析混交树种选择的参照条件

作者:楚金玉高文龙张坤等

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8期

【摘要】按培育的目标结构模式要求如何选择混交树种问题,是实施混交造林成功的关

键所在。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发挥混交作用及调节种间关系的主要手段,对保证造林顺利成林,增强稳定性,实现培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混交树种选择一般可参照的条件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剖析,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混交树种;科学选择;参照条件

营造混交林首先要按培育目标要求及适地适树原则选好主要树种(培育目的树种)的同时,应重点考虑的是按培育的目标结构模式要求如何选择混交树种(可作为次目的树种或伴生辅佐树种)问题,应该说这是实施混交造林成功的关键所在。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发挥混交作用及调节种间关系的主要手段,对保证顺利成林,增强稳定性,实现培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混交树种选择不当,有时会被主要树种从林种排挤了出去,更多的可能是压抑或替代主要树种,使培育混交林的目的落空。下面介绍混交树种选择一般可参照的条件。

1 选择混交树种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选择混交树种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与主要树种之间的种间关系性质及进程,要选择的混交树种应该与主要树种之间在生态位上尽可能互补,种间关系总体表现以互利(++)或偏利与主要树种(+0)的模式为主,在多方面的种间相互作用中有较为明显的有利(如养分互补)作用而没有较为强烈的竞争或抑制(如生化相克)作用,而且婚生树种还要能比较稳定地长期相伴,在产生矛盾时也要易于调节。

2 选择混交树种要很好地利用天然植被成分

选择混交树种时要很好地利用天然植被成分(天然更新的幼树、灌木等)作为混交树种,运用人工培育技术与自然力作用的密切协调形成具有合理林分结构并能实现培育目标的混交林。如利用自然力贵州农学院在喀斯特石质山地采取“栽林留灌保阔”措施形成的松阔混交林及北京市林业局在华北石质山地采取“见缝插针”方式形成的侧柏荆条混交林等的实践是值得在今后混交林培育中仿效的。

3 选择的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

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即除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外,也可以辅助主要树种实现林分的培育目的。

4 选择的混交树种应具有较强的耐火和抗病虫害的特性

第三章 园林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第三章园林树种的选择与生态配植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栽培中树种选择与配植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种选择、适地适树、种植密度及树种组成,生态配植。 难点: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树种的选择与搭配,生态配植。 第一节园林树种的选择 一、树种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应考虑: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使栽培树种最大限度满足生态和观赏效果的需要。 主要原则:1. 适地适树;2. 根据栽植的目的;3. 群植时,选择生态习性差异大的树木;4.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尽可能地综合利用;5. 苗木的来源较多,栽培技术可行,成本不要太高;6. 安全而不污染环境。 [例]行道树的选择:冠大、荫浓;高大乔木,枝下高>2m;树木无臭、无毒,干无刺,花果不污染衣物,耐践踏、耐铺装。 二、适地适树 (一) 概念 使栽植树种(或品种、类型)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 “树”-树种(或品种、类型)的生物学、生态学及观赏方面的特性。 “地”-栽植地的气候、土壤、生物及污染状况。 (二) 适地适树的标准 1. 生物学标准:(1) 栽植能成活;(2) 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3)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有相应的稳定性。该标准可用立地指数和其它生长指标来评价。 2. 功能标准:(1) 生态效益;(2) 观赏效益;(3) 经济效益。 (三) 途径与方法

1.途径:(1) 对应选择(双向选择),包括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2) 改地适树;(3) 改树适地,包括选种、引种、育种。关系:(1)为基础,(2) (3)只有在(1)基础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方法 充分了解地与树的特性,深入分析树种与立地因子的关系,选择最适树种。可分两步:先调查分析“地”的特性,然后根据地的特性和栽植目的选择树种。 (1) 地的特性的调查分析:了解栽植地区的大气候与地貌特征;分析绿地类型及其对树木的功能要求;分析栽植地段地面状况及对生长的影响;调查栽植地点的小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及环境污染状况;分析生物因子,特别是病虫危害的可能性和可控制的程度。 (2) 树种筛选:在功能效益相似的树种中,选最适树种;对功能与适应性相似的树种,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对乡土树种,应区分中心分布区和边缘分布区;已基本驯化的外来树种(如悬铃木、池杉、刺槐等),可视为乡土树种;新引进树种或类型,从与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似的原产地引种,并经试栽,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均应注意种源的选择。 第二节栽植密度与树种组成 一、栽植密度 (一) 栽植密度的概念与意义 1.概念: 2.意义:结构是否合理,群体是否稳定;空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美学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二) 密度对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1. 影响树冠和林冠的发育; 2. 影响群体及其组成个体形象的表现程度; 3. 影响树干直径和根系生长; 4. 影响开花结实。 (三) 确定栽植密度的原则 1. 根据栽培目的; 2.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3. 根据立地条件; 4. 根据经营要求。

园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园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1、以乡土树种为主,实行适地适树和引入外来树种相结合。 积极引入一些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木品种,是扩大树源增加树木品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树木品种的选择中,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前提下,大量引入外地树木品种,才能更好地筛选出优良的园林树木品种来。 2、以主要树种为主,主要树种和一般树种相结合。 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经过人工筛选,总会出现一批适应性强、优良性状明显、抗逆性好的主要树种,这些树种是园林绿化的骨干和基础,是经过长期选择的宝贵财富。在生产中,除了大量应用这些树种外,还要经过选择应用一般树种,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丰富品种,稳定树木结构,增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园林特色。 3、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树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 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这种树木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无疑会增强城市的绿化效益。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为此,在大量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的同时,还要选择那些树干通直、树姿端庄、树体优美、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花艳芳香的树种,加以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绿化效果。 4、以落叶乔木为主,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结合。 城市绿化的主体应该是落叶乔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护功能、美化城市和形成特色的作用。在园林树种的选择中,应以落叶乔木作为主体,占有优势。在北方城市,选择落叶乔木更有利于漫长冬季的采光和地面增温。此外,为了减少某些落叶乔木产生的飞絮污染,在选择这类树种(如杨、柳、桑等)时,要注意选择雄株。 当然,为了创造多彩的园林景观,适量地选择常绿乔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冬季景观更为重要。但是常绿乔木所占比例,应控制在20%以下,否则,不利于绿化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结合。适量地选择落叶灌木和常绿灌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灌木不仅能增加绿量,还能起到增加绿化层次和美化、彩化作用。 5、以速生树种为主,实行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结合。 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漫长,植物生长期短,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街道绿化。长寿树种树龄长,但生长缓慢,短期内不能形成绿化效果。所以,在不同的园林绿地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是必要的。在街道中,应选择速生、耐修剪、易移植的树种;在游园、公园、庭院的绿地中,应选择长寿树种。当然,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互结合地配置,应是园林绿化的方向。速生树种有易老早衰的问题,可通过树冠更新复壮和实生苗育种的办法加以解决。在园林树种选择中,还要注意选择根深、抗风力强、无毒、无臭、无飞絮、无花果污染的优良树种,但是一个好的园林树种的优点都是相对的。选择的目的,就是不断把具有优良性状的树种选出来,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抗性较差,绿化美化效果不良的树种。

混交林的树种选择

混交林的树种选择 小编:张新空发布时间2014-02-08 来源:林业英才网 主要树种的选择 主要树种的选择应坚持经济和生物兼顾的原则。所谓经济原则就是选择符合造林目的的树种,林种是造林目的的集中体现。根据《森林法》的规定,我国的林种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四旁”植树虽不列入单独的林种,但就其重要性来说,也相当于一个林种。防护林是个大的林种,按照其防护目的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海岸防护林、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等若干次级的林种,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则是根据最有利于发挥其具体的防护效益,例如,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要求树体高大,树冠不很开阔,根系水平发育对农作物的胁地不大等。用材林也是个大的林种,可以分为一般用材林和专用用材林,专用用材林现在发展的趋势是定向培育,要求树种生长迅速,材质良好,单位面积的产量高并符合定向培育的目标,例如,纸浆林或纤维用材林还要求木材的纤维含量高,长度大,颜色线,易漂白等。其余林种的树种选择也根据这些原理。 伴生树种的选择 主要树种确定后,需要选择伴生树种与之混交。伴生树种的作用是促进主要树种的生长,如果伴生树种选择不当,它会压抑甚至取代主要树种,所以,选择适宜的伴生树种是营造混交林得以成功的基础。 混交林伴生树种选择的原则是,在伴生树种正常生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护土、改土和辅佐的功能,为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所谓护土,就是要求生长迅速,很快覆盖地表,尽快发挥水土保持的功效;所谓改土,就是具有良好的土壤改良性能,例如豆科或某些非豆科固氮树种以及其他多种阔叶树种就具备这种特点;所谓辅佐,就是促进主要树种的生长和干形发育。对伴生树种还应要求: (1)与主要树种的生态要求有一定差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树种间的竞争,更好发挥其互补作用。例如,主要树种一般是高大的阳性树种,伴生树种常选树体中等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的耐阴或较耐阴树种。 (2)生产一定数量的木材或其他林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发挥环境美化作用。 (3)最好具有抗污染、抗病虫害或耐火特性,尤其是不能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 (4)最好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耐修剪,以便在对于主要树种生长构成威胁时通过平茬和修剪等手段调节树种间相互关系。

园林植物种植的基本原则

园林植物种植的基本原则 1、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植物的选择和种植形式。园林绿地功能很多,但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如街道绿地主要功能是蔽荫、组织交通,因此,种植着重解决蔽荫、交通和美观的问题(行道树冠大、绿篱隔离、观赏效果)。 2、满足园林风景构图的需要 1)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布局,多采用规则式配置形式,种植为对植、列植、中心植、花坛、整形式花台,进行植物整形修剪。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自然姿态配植形式如孤植、丛植、群植、林地、花丛、花境、花带等。 2)考虑综合观赏效果 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因此,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其观赏特性进行合理搭配,表现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综合效果。具体配置方法有: 观花和观叶植物结合 不同色彩的乔、灌木结合 不同花期植物结合 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 3)四季景色有变化 组织好园林的季相构图。使植物的色彩、芳香、姿态、风韵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以免景色单调。重点地区一定要四时有景,其他各区可突出某一季节景观。 4)植物比例要适合 不同植物比例安排影响着植物景观的层次、色彩、季相、空间、透景形式的变化及植物景观的稳定性。因此,在树木配置上应使速生树与长寿树;乔木与灌木;观叶与观花及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搭配比例合适。 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如纪念性园林常绿树、针叶树比例就可大些;庭院花木就可多些。 5)设计从大处着眼 配植要先整体后个体。首先考虑平面轮廓、立面上高低起伏、透景线的安排、景观层次、色块大小、主色调的色彩、种植的疏密等。其次,才根据高低、大小、色彩的要求,确定具体乔、灌、草的植物种类,考虑近观时单株植物的树型、花、果、叶、质地的欣赏要求。不要一开始就决定到具体种类。 3、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是因地制宜,使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4、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我国园林和各地方园林有许多传统的植物配置形式和种植喜好,形成了一定的配置程式。在园林造景上应灵活应用。如竹径通幽——竹径,花中取道——花境,松、竹、梅——岁寒三友,槐荫当庭、梧荫匝地、移竹当窗、檐前芭蕉、编篱种菊;高台牡丹、芦汀柳岸、春节赏梅、重阳观菊;四川的翠林、海南的椰林等。 5、统筹近、远期景观效果 植物布置要速生树种与慢长(长寿)树种相结合,使植物景观尽早成效、长期稳定。首先基调和骨干(主调)树种要留有足够的间距(成年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以便远期

混交林的营造

第十六章 第一节混交林的特点 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它树种,但其材积比例不足一成的林分称纯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叫混交林。混交林的组成在造林时以各种树种占全林株数的百分比表示,包括所有的乔、灌木树种;成林的用每一乔木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占全林总胸高断面积的百分比(或成数)表示。 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有以下特点: 1.能比较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利用生态学和生物学习性不同的树种进行混交,可以使营养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如将耐荫性(喜光与耐荫)、根型(深根与浅根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前期生长型与后期生长型)以及嗜肥性(包括吸收利用时间)等不同的树种混交在一起,可以占有较大的地上、地下空间,有利于各种树种分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范围内利用光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 2.能改善立地条件 不同的树种,对土壤中的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这样就使得混交林枯落物的化学成份大大丰富于纯林。加之混交林丰富的枯落物给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速了枯落物的分解,从而可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最重要的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的树种更可以直接固氮,使土壤变得肥沃。近几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沙棘是一种良好的肥料树种,据辽宁水保所测定,在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林中土壤的含氮量较小叶杨的纯林高,其增加幅度为1.04—12.38%,有机质增加了8.95—27.83%。混交林中的小叶杨叶片含氮量较毗邻的纯林高33.63%。固原地区林技站的调查则表明,在油松与沙棘5年生混交林内,油松胸径连年生长量是同龄油松纯林的149%。与纯林相比,混交林还能缓解纯林中林木对某些土壤营养元素的专一吸收,防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地力衰退,使林分产量下降。

主要造林树种设计

主要造林树种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主要造林树种设计 ★马尾松 一、经济特性及市场前景 马尾松生长快,适应性强,造林更新容易,能适应干燥瘠薄的土壤,是我省重要的先锋造林树种和主要用材林树种。它寿命长,树姿挺拨,苍劲雄伟,亦是营造风景林的好树种。木材经防腐处理,可作矿柱、枕木、电杆;木材纤维长,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主要原料,也是产脂树种和薪材树种。 二、生态学特性 马尾松喜光、喜温。垂直分布在200~500m的山地、丘陵。适生于年均温13-22℃,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多分布于山地及丘陵坡地的下部、坡麓及沟谷、高亢台地,忌积水及排水不畅地形。对土壤的度要求不严,能耐干燥瘠薄的土壤,喜酸性至微酸性土壤。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丘陵山地生长迅速,成材快。 三、树种生长数学模型或产量模型 树高-年令方程:H=C1(1-K A/20)1/1-C3 其中:K=1-(S/C1)1/1-C3,C1=+ C3=+×10-3-1.0868×10-4S2 式中:H为树高,A为年令,S为地位指数。 20年生,树高12.6m,年平均0.63m,胸径13.8cm,年平均0.69cm,单株材积0.06100m3。

四、育苗 1、采种:采种时应选15-40年生树冠匀称、干形通直、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球果由青绿色转为栗褐色,鳞片尚未开裂时采集。用人工加热法使种子脱粒(出籽率3%),将采集到的种子经筛选、风选,晾干,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贮藏。种子纯度为80-95%,千粒重10.4克,每公斤纯种子76,000-90,000粒,室内发芽率85%。马尾松种子一般贮藏期为1年,若将干燥种子用塑料袋密封,放在0-5℃低温下可贮藏1-2年。 2、育苗:选择土壤肥沃、排水好、湿润、疏松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后整地筑床,要精耕细作,打碎泥块,平整床面。播种季节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播种前用30℃温水浸种12-24小时。条播育苗,条距10厘米,播种沟内要铺上一层细土。每亩用种子5公斤。种子播后要薄土覆盖,可用焦泥灰盖种,以仍能见到部分种子为宜,然后盖草。播种后约20-30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盖草。幼苗出土后40天内应特别注意保持苗床湿润。5-7月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铵2-5公斤。马尾松苗太密时,可以进行间苗移栽,通常分2次,第1次移栽在5月中、下旬,第2次移栽在7月上、中旬进行。在雨后阴天或阴雨天,略带宿土,不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长也好。 五、造林技术 造林从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均可进行,主要用1年生苗栽植造林。 ⑴、造林密度:220株/亩。株行距*1.5M。一级苗高15CM 以上,地径0.3CM以上。 ⑵、整地方式:块状整地不小于50×50cm,深度均不小于20cm,带状整地带宽不小于70-100cm。栽植穴底径不小于

营建混交林树种的选择

摘要:在营造混交林时要注意树种的选择,详细掌握树种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混交林;树种;选择 混交林是由2种或2种以上树种所组成,造林前一定要认真选择树种。混交林组成的树种中,按其在林分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可分为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按形态特征可分为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窄冠树种与宽冠树种,深根树种与浅根树种等;按生态习性可分为喜光树种与耐荫树种,喜肥树种与耐瘠薄树种,喜湿树种与耐旱树种等。 各类树种在林分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选择的要求和原则也不一样。因此,混交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既要遵照一般造林的共同原则,又要符合营造混交林的原理。一般造林树种选择主要考虑的条件是:一是适地适树,选择的树种能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二是符合造林的目的要求,如速生、丰产、优质、用途广、价值高等。三是抗性强,对病虫害、霜冻、风害有抵抗能力;四是能够维护和改善地力。混交林树种的选择除上述基本条件外,应着重考虑所选择的树种在混交林的组成中能否互利共存,实现预期的混交效果。同时,在进行混交林树种选择时,不要有共同的病虫害。 1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 1.1主要树种。主要树种的选择要符合造林的目的,造林的目的可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如:营建防护林时,可选择树体高大、树冠不很开阔、根系发达的树种(在营建农田防护林时,特别要注意所选树种的根系水平发育不能对农作物造成影响);营建用材林时,可选择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树种。 1.2伴生树种。伴生树种的选择要在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护土、改土和辅助的功能,为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如:具有根瘤菌能起固氮作用的豆科和非豆科树种(刺槐、紫穗槐、合欢等),都具有良好的土壤改良能力。 2按形态特征分类 2.1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落叶树种一般每年落叶一次,凋落物数量较多,且由于每年的落叶季节,林地的透光量增大,地面温度明显升高,有利于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因此,采用落叶树种(水杉、银杏、杨树、柳树等)与常绿树种(杉木、桧柏、侧柏、女贞等)混交,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2窄冠树种与宽冠树种。不同树种的树冠形态有宽窄、疏密、长短之分,其占有空间幅度、透光性能也不同,从而影响种间关系和混交效果。按树冠的幅度有宽冠(如银杏、泡桐、马尾松、毛白杨等),窄冠(如杉木、水杉、柏木、侧柏等),中冠(如白皮松、槐树、毛白杨、柳树等)。 2.3深根树种与浅根树种。不同树种的根系结构不同,有的主根明显,有的侧根发达,有的根系舒展扩散,有的根系密集狭窄,它们的分布范围、密度、根量大小各不相同。此外,它们的可塑性、穿透力和再生力也有所差别,这些因素在营建混交林时都要考虑。根据根系的结构特点,可分为深根性树种(如柿树、枣树、核桃等),浅根性树种(如侧柏、泡桐、白蜡、垂柳等)。 3按生态习性分类 3.1喜光树种与耐荫树种。不同树种对光的需求量及适应范围也不同,比如,一些树种能适应较弱的光照,而另一些树种只能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忍耐庇荫。因此,根据树种的耐阴程度可分为:阳性树种(如水杉、马尾松、银杏、杨树、柳树等),中性树种(如杉木、白皮松、桧柏、女贞等),阴性树种(如冷杉、红豆杉等)。 3.2喜肥树种与耐瘠薄树种。林木一般都是在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如杉木、落叶松、桧柏、垂柳等;但也有一些树种较耐瘠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如马尾松、柏木、皂荚、构树、槐树等。 3.3喜湿树种与耐旱树种。根据树木对水湿条件的要求不同,还可分为喜湿树种,如水杉、侧柏、香椿等;耐旱树种,如马尾松、银杏、柏木、构树等。此外,还有些树种既喜湿又耐旱,如池杉、杞柳、垂柳、柿树等。 参考文献 [1]愈新妥.混交林营造原理及技术[M].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1989. [2]高明会.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搭配[J].科技致 富向导,2014(21):46. [3]高国军,张在炎,王士永,等.重庆市造林树种的 选择及其营建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2(11): 101~104. 营建混交林树种的选择 焦保武张建龙 (国有洛宁县全宝山林场河南洛宁471700) 林果花卉现代农村科技2019年第4期31 ··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因此道路绿化越来越被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的做法。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也逐渐增多,便形成了各种与道路相关的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 1、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首先应考虑交通安全,有效地协助组织人流的集散,同时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滨河路、滨海路、林荫道等。通过道路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同时也避免了司机的驾车疲劳,提高安全。 1.1、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 通过绿地连续性种植或树木高度位置的变化来预示或预告道路线性的变化,引导司机安全操作;根据树木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度、前大灯照射角度的关系种植,使道路亮度逐渐变化,并防止眩光。种植宽、厚的低矮树丛作缓冲种植,以免车体和驾驶员受到大的损伤,并且防止行人穿越。 快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立体交叉绿地要服从交通功能,保证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出入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使司机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立体交叉中的大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应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 1.2、分车绿带 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

浅析混交树种选择的参照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5651293.html, 浅析混交树种选择的参照条件 作者:楚金玉高文龙张坤等 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8期 【摘要】按培育的目标结构模式要求如何选择混交树种问题,是实施混交造林成功的关 键所在。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发挥混交作用及调节种间关系的主要手段,对保证造林顺利成林,增强稳定性,实现培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混交树种选择一般可参照的条件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剖析,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混交树种;科学选择;参照条件 营造混交林首先要按培育目标要求及适地适树原则选好主要树种(培育目的树种)的同时,应重点考虑的是按培育的目标结构模式要求如何选择混交树种(可作为次目的树种或伴生辅佐树种)问题,应该说这是实施混交造林成功的关键所在。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发挥混交作用及调节种间关系的主要手段,对保证顺利成林,增强稳定性,实现培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混交树种选择不当,有时会被主要树种从林种排挤了出去,更多的可能是压抑或替代主要树种,使培育混交林的目的落空。下面介绍混交树种选择一般可参照的条件。 1 选择混交树种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选择混交树种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与主要树种之间的种间关系性质及进程,要选择的混交树种应该与主要树种之间在生态位上尽可能互补,种间关系总体表现以互利(++)或偏利与主要树种(+0)的模式为主,在多方面的种间相互作用中有较为明显的有利(如养分互补)作用而没有较为强烈的竞争或抑制(如生化相克)作用,而且婚生树种还要能比较稳定地长期相伴,在产生矛盾时也要易于调节。 2 选择混交树种要很好地利用天然植被成分 选择混交树种时要很好地利用天然植被成分(天然更新的幼树、灌木等)作为混交树种,运用人工培育技术与自然力作用的密切协调形成具有合理林分结构并能实现培育目标的混交林。如利用自然力贵州农学院在喀斯特石质山地采取“栽林留灌保阔”措施形成的松阔混交林及北京市林业局在华北石质山地采取“见缝插针”方式形成的侧柏荆条混交林等的实践是值得在今后混交林培育中仿效的。 3 选择的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 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即除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外,也可以辅助主要树种实现林分的培育目的。 4 选择的混交树种应具有较强的耐火和抗病虫害的特性

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与配置问题

浅谈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与配置问题摘要: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是城市绿化生态功能和城市植物多样性景观的基础,也是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园林绿化中的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绿化的主要材料是树木,树木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育生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方法与对策 abstract: the landscape of urban greening tree species selection is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urban plant diversity of landscape, is fundamental to the level of urban landscape important symbol. the plant is a landscape garden city green land planning an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ecause the main material is greening trees, trees need after years of foster growth,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keywords: urban landscape; tre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园林绿化树种选择 1.1 园林绿化树种的原则 ①本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方面的条件,将本土树种当成是园林绿化的主力,有效避免树种出现单调,将打造多彩的园林景观作为基本的目标,采用适宜当地成长条件的具备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优良外

17个速生及高价值树种造林技术要点

主要树种造林技术要点 潘潘 1、马尾松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是我市优良的乡土用材树种,常绿乔木,极喜光,深根性,适应性强,耐瘠薄,喜酸性土壤。生长迅速,每亩年生长量可达0.67~1m3。培养纸浆纤维板12年可主伐,培养建筑材20~30年主伐。 一、种苗要求: 1、种源:我市马尾松良种有: (1)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嫁接种子园生产的良种:或经选育鉴定的优良无性系:经子代测定,8年生的每亩平均树高、胸径、蓄积分别达7.2m、8.9cm、4.5162m3,分别超过省定丰产林标准的42.8%、78%、282%;最大单株树高9.4cm,胸径13.4cm。 (2)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武平十方、永定仙师91-92营建的实生种子园生产的良种。 2、苗木规格: (1)裸根苗(播种苗):苗龄1年,顶芽饱满,无机械损伤。Ⅰ级苗地径>0.35cm,苗高>20cm,根系长度15cm,根系>5cm,长Ⅰ级侧根数10条以上,Ⅱ级苗地径0.25~0.35cm,,苗高15~20cm,根系长度12cm,根系>5cm,长Ⅰ级侧根数8条以上。 (2)播种容器苗:苗龄半年的容器苗高度>10cm;苗龄1年的容器苗苗高>16cm,地径0.3cm。顶芽饱满,充分木质化。苗木长势好,苗干直,色泽正常。根系发达,已形成良好根团。容器不破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3)无性系扦插容器苗:苗龄0.5年,苗高>8cm。其它要求与播种容器苗相同。 二、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宜选择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较肥沃的林地。 2、造林地准备: (1)林地清理:全面炼山或全面劈杂,带状整地。全面炼山要求8~9月份开设炼山防火线,平行等高线20m宽,垂直等高线10m宽,局部危险带加宽,全面劈草炼山,炼山要彻底,对未燃烧的灌木、枝桠等要集中堆烧。 (2)整地挖穴:10~12月份进行整地挖穴,造林密度167株/亩,株行距为2×2m,穴位沿等高线水平设置,上、下行穴位“品字形排列。挖明穴,穴规格为60×40×30cm,挖穴时,表土、心土必须分开堆放。 (3)回表土、施基肥:一般在12月份进行,将穴周围的草木灰和表土回入穴内,以增加穴内养分,回表土必须拣净枝桠和草根等杂物,根据立地质量情况,每穴施过磷酸钙200-250g,并与穴内表土充分拌匀。 3、栽植:栽植时期为每年1~2月份。 (1)容器苗必须将塑料袋撕破,栽植深度比营养土深3~5厘米,做到栽直、穴中、压实、培土。 (2)裸根苗在起苗、运苗过程中,要保持苗根湿润,切忌风吹日晒。起苗后,立即把苗根蘸上黄泥浆。栽植做到栽直、舒根、压实。 三、幼林抚育管理: 造林后一般连续抚育和施肥三年,每年4~5月扩穴抚育,9~10月全面锄草一次,次年根据立地质量情况15~25cm,沟距树干40~60cm,追肥后立即覆土。每株施用氮肥200-250g。施肥方法采用沟施,即:在每株树上坡开一弧形沟,沟长40~60cm,宽10~20cm,深15~25cm,沟距树干40~60cm,追肥后立即覆土。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原则 一、主要观赏植物 常绿乔木 白扦云杉、樟子松、黑皮油松、杉松冷杉(沙冷杉)、臭冷杉、青扦云杉、赤松 常绿灌木 东北红豆杉、沙地柏 落叶乔木 新疆杨、加杨、小青杨、垂柳、旱柳、白桦、蒙古栎、垂榆、金叶榆、榆树、山楂、海棠、山杏、京桃、李、山槐、火炬树、色木槭、假色槭、糖槭、拧筋槭、茶条槭、桃叶卫矛、暴马丁香、梓树、柽柳 落叶灌木 榆叶梅(单、重瓣)、圆锥八仙花、黄刺玫(单、重瓣)、珍珠梅、日本绣线菊、珍珠绣线菊、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紫穗槐、树锦鸡儿、胡枝子、红瑞木、沙棘、毛樱桃、迎红杜鹃、东北连翘、深碧连翘、小叶女贞、四季丁香、紫丁香、长白忍冬、东北接骨木、鸡树条荚蒾、锦带、四季锦带、红王子锦带 藤本植物 地锦、五叶地锦、山葡萄、软枣猕猴桃、南蛇藤、金银花、东北雷公藤

宿根花卉 石竹、玉簪、萱草、景天、荷兰菊、芍药、牡丹、美人蕉、蜀葵、荷包牡丹、地被菊、 一、二年生草花 万年红、矮牵牛、孔雀草、彩叶草、五色草 水生植物 荷花、睡莲、千屈菜、芦苇 二、一般观赏植物 常绿乔木 红皮云杉、鱼鳞云杉、红松、美人松、丹东桧柏、北美短叶松、侧柏、杜松 常绿灌木 长白侧柏、兴安桧、偃柏、小叶黄杨 落叶乔木 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核桃楸、龙爪柳、山荆子、山桃稠李、稠李、黄菠萝、枫杨、馒头柳、赤杨、山樱花、山梨、水榆花楸、花楸、山皂角、刺槐、花楷槭、白牛槭、青楷槭、元宝槭、紫椴、糠椴、水曲柳、花曲柳、桑树、文冠果、裂叶榆、春榆、黑桦、银柳胡颓子、天女木兰、紫叶李 落叶灌木 东北山梅花、白丁香、金雀锦鸡儿、长白茶藨、香茶藨

子、小檗、紫叶小檗、榛、东北溲疏、水栒子、东北绣线梅、东北扁核木、风箱果、山刺玫、丰花月季、白玉棠、多季玫瑰、金老梅、银老梅、土庄绣线菊、毛果绣线菊、三裂绣线菊、柳叶绣线菊、华北绣线菊、省沽油、小叶锦鸡儿、卫矛、瘤枝卫矛、东北鼠李、欧李、郁李、白花麦李、鼠李、偃伏梾木、叶底珠、刺五加、兴安杜鹃、雪柳、辽东丁香、红丁香、枸杞、紫枝忍冬、桃色忍冬、暖木条荚蒾、早花锦带、花木蓝 藤本植物 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库页悬钩子、木通马兜铃、刺南蛇藤、杠柳、五味子、蛇白蔹 宿根花卉 金鸡菊、鸢尾、郁金香、百合、马蔺、菊花、射干 水生植物 黄菖蒲、香蒲、水葱、泽泻、菱角、慈姑、灯芯草、花叶芦竹、梭鱼草、萍蓬草、荇菜、雨久花 三、慎用观赏植物 银杏、美国笔柏、花柏、小叶朴、栾树、灯台树、王族海棠、日本樱花、龙爪桑、金叶糖槭、黄栌、金叶风箱果、紫叶风箱果 四、特色景观植物 黑皮油松、东北红豆杉、丹东桧柏、沙地柏、偃柏、金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湖南)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湖南) (DB43/094—2005) 发表日期:2008年8月15日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的术语和定义、分级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分级指标,假植、包装、运输的要求。本标准除特殊说明外,一般只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常规大田育苗,不适用于容器苗和保护地培育的苗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00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43/T093-1995 湖南省地方标准《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播种苗 用种子培育的苗木。 3.2 插条苗 利用树木的茎或枝的一部分进行扦插或埋压而繁殖的苗木。3.3 截根苗 指在幼苗长出(4~5)片真叶,苗根尚未木质化时用锐利的铁铲或截根刀在一定的浓度将苗木的主根截断,促进侧根生长的苗木。3.4 嫁接苗 将植物的枝或芽接在另一株植物的根、苗干或树枝上使之愈合而繁殖的苗木。

3.5 移栽苗 经移植培育的苗木。 3.6 根蘖苗 母树根蘖培育而成的苗木。 3.7 苗龄 即苗木的年龄。指从播种、插条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一个年生长周期作为一个苗龄单位。 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栽后培育的年龄;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栽后培育的年龄,数字间用短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苗。 示例: a) 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栽; b) 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栽; c) 2-2表示4年生移栽苗,移栽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 d) 2-2-2表示6年生移栽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两年; e) 0.2-0.8表示1年生移栽苗,移植一次,十分之二年为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十分之八年生长周期; f) 0.5-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完成二分之一年生长周期; g) 1(2)-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 h) 1(2)-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移植苗。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在原地(床、垄)根的年龄。 3.8 地径 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苗、移栽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直径;插条苗、插根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直径;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 3.9 苗高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Tree seedling quality grading of major species for afforestation 标准号:GB 6000-199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定义、分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露地培育的裸根苗木,不适用于容器苗和温室中培育的苗木。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苗木种类 stock type 依繁殖材料和培育方法划分的苗木群体,如播种苗、播条苗、插根苗、移植苗、嫁接苗等。 2.2 苗龄 stock age 苗木的年龄。从播种、插条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单位。 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如: 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2表示4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 2-2-2表示6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两年。 0.2-0.8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十分之二年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十分之八年生长周期。 0.5-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完成二分之一年生长周期的苗木。 1(2)-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 1(2)-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插根或嫁接移植苗。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在原地(床、垄)根的年龄。 2.3 一批苗木 a lot of seedlings 同一树种在同一苗圃,用同一批繁殖材料,采用基本相同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同龄苗木,称为一批苗木(简称苗批)。 2.4 地径 caliper 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苗、移植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粗度;插条苗和插根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粗度;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 2.5 苗高 seedling height 自地径至顶芽基部的苗干长度。 2.6 根系长度和根幅 root length and width

民乐县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配置

民乐县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配置 【摘要】本文针对民乐县的自然资源条件,提出生态园林体系建设树种选择的指导思想、条件、选择原则和树种以及树种配置的原则和模式,为生态园林体系建设生产实践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树种选择配置 城镇是人们各种活动的腹地,城镇及其周围园林绿化水平是城镇化重要标志之一。建立稳定的城镇园林生态体系,营造城镇森林,建设城镇“绿肺”,丰富城镇景观,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城镇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小康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制约,树种配置和树种选择的问题一直影响着民乐县县城生态园林体系的建设,树种单一,层次单调、配置不合理、园林效果差等,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城镇建设极不协调。为此,分析研究民乐县城镇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配置,提出民乐县城镇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配置的原则和模式,对于建设高原生态文明县城,打造易居宜游新民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自然资源条件 民乐县处于内陆荒漠区,全年平均气温3.2℃(0—7.6℃),全年无霜期118天,日照总时数2966.3小时,年总辐射量139.910千卡/平方厘米,活动积温1859.7-3549.6℃,有效积温1178.8-3053.6℃。年降水量300mm左右,蒸发量1638.4mm,降水分布自南向北逐步减少,而蒸发量由南向北逐渐递增。全年盛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6-4.1m/秒,≥8级以上的大风沙尘暴天气在北部荒漠区全年可出现20天左右。总的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低;降水集中、总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蒸发强烈。 民乐县土壤类型以灌耕土为主,土层厚0.7-3m,土壤质地中壤或轻壤,保水保肥性强,冻土深度141-184cm,30cm土层平均冻结日期11月12日、解冻日期3月24日。地下水埋藏深度150m以上。植被类型为温凉半干旱荒漠植被,以蒿属为主,有米蒿、黄蒿、针茅、茵陈蒿、驴驴蒿、骆驼蒿、锦鸡儿等。 2 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 2.1 树种选择的主要指导依据 (1)我县主要是气候干燥,植物生长耗水量大,要注重树种的节水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2)我县土壤主要是灰漠土、灰钙土,呈现黄土状母质,部分地区盐化严重,要注重耐盐碱植物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3)我县气候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要把握建设生态防护林作为生态园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树种选择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树种选择 一、植物配置 绿化是创造舒适、卫生、优美的游憩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在进行绿化植物配置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在进行具体地点的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地点,采用不同的配置方法,一般原则是:①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在树种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②植物种类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单调,更不能配置雷同,要达到多样统一。在儿童游戏场,要通过少量不同树种的变化,便于儿童记忆、,辨认场地和道路;③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在儿童游戏场内,为了适合儿童的心理,引起儿童的兴趣,绿化树种的树形要丰富.色彩要明快,比例尺度要适合儿童,如修剪成不同形状和整齐矮小的绿篱等。在公共绿地的入口处和重点地方,要种植体形优美、色彩鲜艳、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④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避免等距、等高的栽植,可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等,适当运用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装饰性绿地和开放性绿地相结合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 二、树种选择 目前居住区一般人口集中,住房拥挤,绿地缺乏,环境条件比较差,植树造林人为损害较大,所以在居住区绿化中,除了要符合总的规划和统一的风格外,还要充分考虑选用具有以下特点的树种: 1.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在居住区内,由于建筑环境的土质一般较差,宜选耐瘠薄、生长健壮、病虫害少、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木生长茂盛,绿化收效快,并具有地方特色。 2.冠大荫浓,枝叶茂密的落叶、阔叶乔木在酷暑的夏季,可使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枝叶繁茂,能吸附一些灰尘,减少噪声,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冬季又不遮阳光,如北方的槐、椿、杨树、南方的榉、悬铃木、樟树等。 3.常绿树和开花灌木在公共绿地的重点绿化地区或居住庭院中,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儿童游戏场附近,宜栽姿态优美、花色、叶色丰富的植物,如雪松、油松、红叶李、枫树、紫薇、丁香等。 4.耐阴树种和攀缘植物由于居住区绿地多处于房屋建筑的包围之中,阴暗部分较多,尤其是房前、屋后的庭院,有1/2是在房屋的阴影部位,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耐阴植物,如垂丝海棠、金银木、珍珠梅等。攀缘植物,在居住环境中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它可以弥补绿地空间的不足,既美化环境又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北方常用的品种有地锦、紫藤等,南方有十姊妹、常春藤、络石等。 5.具有环境保护作用和经济收益的植物根据环境,因地制宜地选用那些具有防风、防晒、防噪声、调节小气候,以及能监测和吸附大气污染的植物,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校附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树种。有条件的庭院,可选用在短期内具有经济收益的品种,特别要选用那些不需施大肥、管理简便的果、蔬、药材等经济植物,如核桃、葡萄、枣等,既好看又实惠的品种。 本文转自:园林吧https://www.360docs.net/doc/5e15651293.html,/guihua/2239.html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及常规树种价格表园林绿化具有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植物配置首先必须满足生态功能的原则,其次是社会功能原则,本文就具体分析一下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最后再说一下在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枝。 一、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功能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具有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植物配置首先必须满足生态功能的原则,其次是社会功能。只要达到生态功能才能改善城市的环境,才能起到美化市容的效果。植物的生态功能包括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减少水土流失等功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一定不能忽视生态功能这一原则。园林绿化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美化市容功能,净化空气功能,文化教育功能还有防护和减灾的功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植物进行配置,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2、经济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每一个城市的经济条件都是有限的,经济条件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条件,不论城市的经济水平是高是低,都会以最经济实惠的方案来实现城市的绿化,并且保证园林绿化中所有的植物都发挥着绿化城市的作用,也确保植物的配置是最佳的。经济原则的特点就是花费做少的金钱,来达到最大的价值,城市的经济水平会影响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植物的配置方案有很多,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会选择最经济的方案,经济原则不仅考虑设计过程中的经济还考虑后期对园林的管理也要满足经济原则,后期的管理会有养护费用的支出,经济原则是既考虑前期的投入也考虑后期费用的支出的,后期费用的支出主要是指植物的修剪、施肥等费用,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选择一些有寿命长的,生长速度中等的,容易打理的、生命力顽强的等特点的植物,还要注意保证群落的多样性,则可以降低后期的管理费用。 3、艺术原则 植物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的观赏性。植物配置不是把绿色的植物堆积在一起,而是要在审美基础上进行艺术配置。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调和、统一、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结合艺术形式,尽最大的可能把植物的绚丽的色彩、婀娜的姿态、沁鼻的芳香表露出来从而提高观赏价值。 二、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园林设计中的地区差异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以当地的环境作为基础,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韵味都不同,其所包含的地域气息也不一样。如北方地区和苏杭,不同的文化底蕴导致了两个地区的园林具有不同的气质,一个辉煌磅礴,一个景色秀丽。北方地区建筑尽显其规模宏大;南方的苏州园林却又有小家碧玉的特点。北方的园林设计对色彩运用淋漓尽致,而南方却相对于淡雅很多。所以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的园林设计都具有自己独特地方式和特点。 2、植物的挑选 挑选植物应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植物的生态习性、美化功能及生产功能。按照园林绿地的主要功能和它的艺术形式去选择植物。地域决定了植物的种类,什么样的地域功能就应该选择种植什么样的植物,此外还需要考虑地域允许种植树木样的植物种类,在选择相应的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