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ppt课件

2019
-
3
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上海,流行音乐 发展迄今已有80年左右,它产生于20世纪 20年代。 1.第一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前
2.第二个阶段 1949年至1976年
3.第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末
4.第四个阶段 21世纪-至今

背景: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国社 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1978年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 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邓小平同志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确立“四项基本原则”的方针,种 种社会气象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 重要的转型时期。
2019 9
1.内地流行音乐的崛起(1979-1985)
改革开放以后,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形成了 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二个发展高潮时期,港台内地 都涌现出一大批实力派歌手,如:张明敏、罗大 佑、邓丽君、李谷一、刘欢等。以及许多的经典 曲目,如:《乡恋》《大海啊,故乡》《万里长 城永不倒》《我的中国心》《明天会更好》《年 轻的朋友来相会》《童年》等
受到港台歌曲的影响,内地流行歌坛开始出现了 复兴以来的第一批流行歌曲,如《军港之夜》 《妈妈的吻》
2019 18
这个时期,中国流行乐坛产生了众 多的优秀歌手。如:周杰伦、林俊 杰、孙楠、韩红、张靓颖、王力宏 等。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如:《青花瓷》《拯救》《天亮了》 《众里寻你》《你不知道的事》等 等。
2019
-
19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2019 10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一代歌 后。祖籍为河北,出生于台湾。邓丽君的声音甜美圆 润、温婉动人,其形象温文尔雅、亲切可人,是80年 代华语乐坛和日本乐坛的巨星。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 会极具影响力的台湾歌手,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 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她与生俱来的完美音色演绎 出无数传唱至今、余韵绕梁的歌曲,聆听她天籁般的 歌声是种美妙的享受。其代表作品,甜蜜蜜、小城故 事、夜来香、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 乎你等歌曲,早已成为无数华人心中永恒的经典。据 统计邓丽君的唱片销售量已超过4800万张。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那个时候,流行音乐被引入中国,受到了西方乐器和音乐风格的影响。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流行音乐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许多变化。

以下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些重要节点。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

上海滩有着繁华的夜总会和舞厅,引进了大量的西方乐器和乐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主要以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结合为特色。

到了40年代,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中国的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停滞期。

然而,在抗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复苏,社会气氛渐渐积极起来,流行音乐再次迎来了繁荣时期。

此时,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变得更加多样化,流行歌手和乐队开始崭露头角。

到了60年代,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流行音乐受到了严重压制。

只有官方认可的歌曲才能够被演唱和传播,音乐产业几乎被禁止。

这段时期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70年代中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复苏。

大批音乐人开始创作和演唱歌曲,其中包括邓丽君、邓沙利文和林忆莲等。

他们的歌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8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流行音乐行业开始兴起。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涌现出来,创作了许多经典歌曲。

此时,流行音乐开始吸收国际音乐的元素,中国摇滚乐也开始兴起。

到了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多元化。

流行乐队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此外,一些独立音乐人也开始兴起,这些音乐人通过互联网和独立音乐厂牌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进入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融入国际音乐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国歌手和乐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他们的音乐作品也受到全球关注。

同时,中国音乐市场也逐渐扩大,音乐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总结来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起伏。

在各个时期,流行音乐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然而,流行音乐始终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人民特别是年轻人表达自己情感和态度的重要途径。

中国风流行音乐课件ppt

中国风流行音乐课件ppt
摇滚音乐通常使用英文演唱,而中国风流行音乐则使用中文,其唱腔和语言更加符合中国 人的审美习惯。
文化内涵
摇滚音乐通常表达反叛、自由等文化内涵,而中国风流行音乐则更加注重表达中国文化元 素和情感,更具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05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创新与突破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注重音乐制作和演唱水平的提升,提高作品的艺 术价值。
3
跨界合作与品牌推广
与其他产业领域合作,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品 牌。
中国风流行音乐在全球的影响力
国际音乐交流与合作
01
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活动,与国际音乐家合作创作和演出。
推广中国文化
02
通过音乐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
引领全球音乐潮流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元素
融合传统与现代
中国风流行音乐在旋律、节奏和 编曲上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 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现代的节
奏感。
歌词文化内涵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歌词通常富含文 化内涵,涉及古代文学、诗词、历 史等元素,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
使用传统乐器
中国风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中国传 统乐器进行演奏,如二胡、笛子、 古筝等,这些乐器的运用为音乐增 添了独特的韵味。
品和音乐人,如林俊杰、王力宏等,他们的作品在旋律、编曲和歌词上
都充分体现了中国风的特点。
03
创新与多元化
近年来,中国风流行音乐不断创新,与其他音乐风格融合,形成了更加
多元化的风格,如古风、国潮等。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影响力
国内影响
中国风流行音乐在国内拥有广泛 的受众群体,成为年轻人追求的 一种时尚和文化符号,也促进了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的音乐界开始出现一些新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跟随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逐步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界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这个时期,一些中国音乐家开始尝试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元素,创作出了一些融合了东西方风格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在当时并不被主流音乐界所接受,但却为之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流行音乐也开始经历了一段起伏不定的发展时期。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流行音乐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流行音乐的创作和表演受到一定的限制,大多数流行音乐作品也都是由一些政府或官方机构所控制。

虽然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但在这个时期,中国流行音乐还是逐渐开始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一些音乐人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作品。

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经济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一些新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开始在中国音乐界崭露头角,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

摇滚乐、流行乐、民谣等音乐风格成为了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一些优秀的音乐人纷纷涌现,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创新性,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和认可。

一些中国流行音乐人开始尝试吸收国际音乐的元素,创作出了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开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音乐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音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

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中国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在音乐风格、创作水平和影响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时期来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开始萌芽。

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还主要以外国歌曲翻唱为主,比较典型的代表有邓丽君、姚莹等。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摇滚乐和流行音乐的影响,音乐取向较为单一,创作水平相对较低。

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迈出了第一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到了七八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相对艰难的时期。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历史背景的原因,当时的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创作和表现空间相对较小。

但在这种限制下,中国流行音乐依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人和作品,比如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汪峰的《春天里》等,这些歌曲成为了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被广大听众所接受。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西方音乐的翻唱,开始有了自己的创作和表达。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次新的浪潮。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流行音乐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很多电影和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成为了当时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品,比如《天亮了》、《爱情转移》等。

中国的流行音乐风格也开始多元化,开始有了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比如摇滚、民谣、流行等,音乐人也开始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创作出更加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逐渐走向成熟,也得到了更多听众的认可和追捧。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音乐市场逐渐开放,音乐作品的多样化和国际化也成为了流行音乐的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音乐行业也经历了一次新的革命,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更加便捷,很多新的音乐人和新的音乐作品涌现出来。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在这期间在乐坛比较有影响的歌星有:毛阿敏、刘欢、韦 唯、崔健、蔡国庆、腾格尔、李娜。同时也涌现出很多优 秀的作品。如:《一无所有》《亚洲雄风》
《烛光里的妈妈》《黄土高坡》《血染的风采》
3.内地流行音乐的崛起(90年代以后-20世纪末)
90年代,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了流行音乐的繁 荣。在传播方面,电视唱片平面媒体均显示出他们 的重要作用。电视剧文艺晚会对歌曲的传播产生了 重要影响。在音乐制作方面,电脑音乐MIDI技术的 诞生,大大加快了歌曲制作速度。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的这段时期音乐很多。 但都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的流行歌曲,在 歌曲中个人的名字开始被传唱,被歌颂。 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主要作品有《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
《我们走在大路上》
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内地流行音乐
背景: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国社 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1978年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 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邓小平同志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确立“四项基本原则”的方针,种 种社会气象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 重要的转型时期。
受到港台歌曲的响,内地流行歌坛开始出现了 复兴以来的第一批流行歌曲,如《军港之夜》 《妈妈的吻》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一代歌 后。祖籍为河北,出生于台湾。邓丽君的声音甜美圆 润、温婉动人,其形象温文尔雅、亲切可人,是80年 代华语乐坛和日本乐坛的巨星。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 会极具影响力的台湾歌手,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 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她与生俱来的完美音色演绎 出无数传唱至今、余韵绕梁的歌曲,聆听她天籁般的 歌声是种美妙的享受。其代表作品,甜蜜蜜、小城故 事、夜来香、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 乎你等歌曲,早已成为无数华人心中永恒的经典。据 统计邓丽君的唱片销售量已超过4800万张。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多元音乐风格的国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从上世纪80年代的摇滚乐风靡一时,到如今各种音乐类型的并存,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发展到现今的多元化发展,为大家介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西方的摇滚乐等音乐风格开始传入中国,激发了一批年轻人的音乐激情。

由于当时社会的封闭和文化的隔离,这些西方音乐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知,只是在一些大城市的摇滚迷中间流行。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才真正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这一时期的流行音乐以摇滚乐为主,歌手包括西安的唐朝乐队、北京的黑豹乐队等。

他们的音乐以批判社会现实和追求自由自在为主题,对当时的年轻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催生了一大批摇滚音乐迷和摇滚歌手,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有了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90年代初期,中国乐坛出现了“新青年”音乐运动,代表人物包括齐秦、刀郎等。

这一时期的音乐以软摇滚和抒情歌曲为主,歌词内容多为情感的表达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不仅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

90年代中期,香港流行音乐开始逐渐进入中国的乐坛,张学友、刘德华等香港歌手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当时中国乐坛的一大风景线。

这时期的音乐以情歌和抒情曲为主,成为了当时中国乐坛的主流音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渐深入,中国的流行音乐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000年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流行音乐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国的流行音乐也逐渐多元化和国际化。

这一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以流行乐、电子音乐、嘻哈音乐等为主,代表人物有周杰伦、王菲、陈奕迅、林宥嘉等。

我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认识

我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认识

我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认识何潇杰计软1541目录目录 (2)一、中国流行音乐起源 (1)(1)代表人物和作品: (1)二、中国早期流行音乐(1927—1936) (1)1.奠基 (1)(1)代表人物和作品:聂耳,洗星海。

(1)三、上海流行音乐(1937—1949) (2)1.电影电台的双栖形式 (2)(1)代表人物: (2)2.避难到香港 (4)四、香港流行音乐(50-90年代) (4)1.5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发展阵地转移 (4)2.美国流行音乐对香港的影响 (5)3.六十年代创始代表人物:“温拿五虎” (5)(2)代表人物:温拿五虎,许冠杰 (6)3.六十年代后的发展和变化 (6)4.香港流行音乐鼻祖许冠杰 (7)5.巨星退出歌坛 (9)(2)代表人物:张国荣,谭咏麟。

(9)6.九十年代疲态后的明星包装潮 (9)(1)代表人物: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

(10)五、台湾流行音乐(60-90年代) (10)1.起源 (10)2.台湾流行音乐开始崛起 (10)(1)代表人物: (11)3,发展速度加快,创作力量开始崛起 (11)4.台湾流行音乐革命 (12)六、80年代以来内地流行音乐 (13)1.80年代大陆社会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13)2.8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的创作特点 (13)(2)代表人物: (14)3.85年大陆流行音乐发展情况: (15)4.90年代后流行大陆音乐发展情况: (15)七、21世纪初的中国流行音乐 (19)1.新时代的来临 (19)2总结: (22)何潇杰—计算机系—154—中国流行音乐通论一、中国流行音乐起源中国流行音乐于20世纪20年代诞生于上海。

当时,在这个中国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中,西洋古典音乐、美国的爵士乐、中国的民间小调、戏曲汇集于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逐渐于30年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风格。

(1)代表人物和作品:代表人物是沈心工和李叔同,代表作是《送别》。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05
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流行音乐将呈现多元化 的发展趋势,不同音乐风格和元素将相互碰撞、融合,产 生更多创新性的音乐作品。
技术革新推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制作技术和传播手段将更加先进, 为流行音乐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也将推动音乐产业的发 展。
国际化合作
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平台成为音乐传播的重要途
径。
音乐制作与传播方式的变革
02
数字音乐制作技术的兴起,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音乐创作和制
作。
市场需求的变化
03
年轻听众对于个性化、多样化的音乐需求增加,促进了网络流
行音乐的兴起。
代表人物与作品
汪苏泷
《不分手的恋爱》、《有点甜》等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活动, 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共同创作 、演出,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
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20世纪20年代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 国开始出现流行音乐。
30年代
随着唱片业的发展,流行 音乐逐渐受到大众欢迎。
40年代
战争时期,流行音乐成为 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 。
代表人物与作品
周璇
《夜上海》、《四季歌》 等。
陈蝶衣
歌曲《我的心里只有你没 有他》等。
李香兰
《夜来香》、《何日君再 来》等。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汇报人: 202X-12-29
目录
• 早期流行音乐(1920s-1940s) • 港台流行音乐(1950s-1980s) • 内地流行音乐(来展望
01
早期流行音乐(1920s-1940s)

中国流行乐的兴起和发展

中国流行乐的兴起和发展

中国流行乐的兴起和发展中国流行乐是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西方流行音乐以及其他文化元素的音乐风格。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国内外流行音乐的影响开始进入中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流行乐已经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现代音乐的进入,中国的传统音乐逐渐受到了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一些音乐家试图将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进行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这些音乐流派包括中国爵士乐、中国摇滚乐以及中国流行歌曲。

这些作品的风格大量借鉴了西方音乐,并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

它们在当时的社会中颇受欢迎,并为中国流行乐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和限制。

然而,中国的一些音乐家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创作,并用他们的音乐表达了对时代的观察和反思。

例如,毛笙和王洛宾等音乐家创作的歌曲“夜来香”,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并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接触更多的西方音乐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

1990年代以来,中国流行乐经历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期,形式上不仅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吸取了国外流行音乐的包容、多样性、自由以及国际化的文化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乐坛新秀如陈奕迅、周杰伦、范晓萱、王菲等歌手与乐团成功的把中国流行音乐推向了繁荣的道路上。

他們在音乐创作中,将流行、摇滚、爵士、华语民谣等多种风格、元素和文化相结合的新式流行音乐,这幅多彩斑斓的音乐画卷,给了年轻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流行乐的兴起也是由中国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自由、追求多元文化的需要所推动的。

如今,中国流行乐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中流行的音乐类型之一。

其发展及风格更加的丰富和多样,各种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作品。

从以《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中国经典情歌而出名的中国流行乐,在1990年代末前后开始逐渐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开始吸纳摇滚、电子乐、Hip Hop等现代流派和国际贸易复合流派元素,呈现出“大众化、多元化、国际化”这三个主要特点。

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群众性歌曲.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群众性歌曲创作的基本态势.
总的来看,中国流行音乐从产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发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它的发展是不完善的.一方面,它带有浓重的殖民地气息,存在先天不足的软弱;另一方面,由于不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流行歌曲只面向人数不多的小资产阶级及市民阶层.
新中国建国后17年间的创作歌曲随着全国解放,群众歌曲领域形成了一支阵容强盛的创作队伍.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至此完成了发展.
谢谢大家。

中国流行音乐的回顾与现状

中国流行音乐的回顾与现状

中国流行音乐的回顾与现状中国流行音乐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崛起,成为中国乐坛的一大亮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不断吸引着年轻人的注意力。

本文将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同时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回顾中国流行音乐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在那个时候,中国刚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人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国外流行音乐。

这一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以模仿西方音乐为主,很多歌手和乐队都是以模仿国外的流行音乐为主要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音乐产业逐渐走向了成熟,中国的音乐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199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表达和创作。

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如王菲、那英、张学友等,成为了当时中国音乐的代表性人物。

他们的音乐不仅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追捧。

中国的音乐市场也在这一时期迅速扩大,音乐唱片、音乐节目、音乐会等各种音乐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中国的音乐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200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吸收了更多的国际元素。

中国的流行音乐不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风格,而是开始充分地融合了多种风格,形成了更多元化的音乐产物。

中国的音乐市场也开始进一步扩大,不仅有更多的音乐人涌现,而且音乐市场的规模也逐渐扩大。

中国流行音乐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当今的中国流行音乐中,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流行、摇滚、民谣、电子音乐等,这些不同的音乐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

在中国流行音乐中,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人。

他们的音乐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而且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

著名歌手周杰伦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音乐才华而备受青睐,不仅在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关于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关于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关于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

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

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

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

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

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

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

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

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

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

“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简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简介

九十年代初的港台音乐人
王菲 代表作《旋木》 《棋子》等
王杰 代表作《一场游戏 一场梦》
任贤齐 代表作《心太软》 《伤心太平洋》
张惠妹 代表作 《牵手》《姐妹》 《站在高岗上》
90年代华语乐坛四大天 王
张学友 代表作《一千个伤 心的理由》
I ME组合
七朵组合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很多重要的音乐人 张国荣 梅艳芳 凤飞飞 苏芮 李谷一(开创了中国影视剧音乐的先河)

等等……
(因为太多不一一例举)
音乐载体
音乐载体的转换…… 由模拟音乐时代向数字音乐时代转变
数字音乐时代开始……
数字音乐
数字音乐,是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如MP3,wav,ape等 可以通过网络来传输的音乐。无论被下载、复制、播放多 少遍,其品质都不会发生变化。
老一辈音乐人撑起音乐市场



赶上音乐市场兴盛的最 后一班音乐人

98年……
羽泉 代表作《最美》 《冷酷到底》等
花儿乐队 代表作 《静止》 《加减乘除》
五 《青花瓷》等
陶喆 代表作《爱我还是 他》《小镇姑娘》
林俊杰 代表作《第几个一百天》 《记得》
潘玮柏 代表作《壁虎漫步》 《不得不爱》等
此后音乐市场出现泡沫状态 ,非法盗版恶略猖獗,网络歌 手开始浮出水面,出现了《 猪之歌》《老鼠爱大米》《 两只蝴蝶》等一些口水歌
专辑销量不好从最初的几百万张,几十万张,沦 落到出专辑赔钱,只卖出几万……(此数据只是中 国内地的销量情况,港澳台地区要好很多)
94年魔岩三杰和唐朝乐队代表中国内地摇滚势力首次在香 港红磡体育馆举办演唱会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一、时代曲时代中国流行音乐源头受戏曲音乐和爵士乐影响,形成时代曲,代表作有周璇《夜上海》《天涯歌女》李香兰《夜来香》等。

大陆建国后无流行音乐。

二、邓丽君时代台湾时代曲余波至邓丽君。

邓丽君或同时受日本歌谣曲影响。

同时香港流行乐大量翻唱自日本。

有时代曲和日本流行音乐的影响。

邓丽君影响一批歌手,属于东亚式审美的唱腔。

几乎其后一大批一代歌手都受她音乐的影响。

可以说是邓丽君时代。

王菲、梁咏琪、田震、那英、李玟、许茹芸、张惠妹、杨钰莹、高胜美、梁静茹、张靓颖。

甚至包括近几年火的周深。

港台摇滚乐的时代与邓丽君时代重叠。

代表有beyond乐队、罗大佑。

同时台湾在此时有民歌运动。

全盛时期与邓丽君分庭抗礼。

后期摇滚乐受邓丽君的影响,很多摇滚乐与邓丽君唱腔有很好的融合。

如王菲。

三、R&B时代而后是节奏布鲁斯的时代,R&B四大才子陶喆、周杰伦、王力宏、方大同推广了R&B。

华语乐坛R&B化。

此一批歌手基本完全摆脱邓丽君的影响进入了新世代。

其中以周杰伦影响最为深远。

周杰伦的曲风唱腔在网络时代影响了一大批大陆网络歌手以及所谓非主流音乐。

大陆真正流行音乐市场开端是所谓非主流网络音乐。

同时大陆另一种曲风,草原舞曲风起。

融合了迪斯科与草原民族唱法音乐的舞曲,迅速占领不能接受R&B和嘻哈音乐的中老年受众。

代表人物凤凰传奇。

三、后唱片时代以唱片业彻底凋零为标志。

随着大陆开放进一步加强,市场成熟,大多数歌手选择北上大陆发展。

但是网络时代盗版录音易于传播加之大陆市场版权保护制度不完善,人们版权意识不足,加之大陆年轻人对于音乐需求低于偶像崇拜,中老年人对于唱片购买力不足且盗版横行,创作音乐唱片带来商业效益极低。

歌手被迫走上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名气吸引粉丝流量,然后商演综艺广告代言来变现商业利益。

最再反过来服务音乐创作。

如此唱片业凋零,则没有经济利益直接推动音乐创作,优秀音乐作品越来越少,华语音乐界衰落。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那个时候,流行音乐主要是民间音乐和西方音乐的结合。

在1920年代,爵士乐和电影音乐开始流行,并于1930年代达到顶峰。

到了1940年代,随着中国大陆处于战争状态,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一定压制。

不过,在香港和台湾流行音乐依然兴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它的文化产业开始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195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被政府控制,唯一允许的流行音乐是革命歌曲。

1960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逐步恢复,出现了一批民间艺人,如邓丽君、周璇、林忆莲等。

1960年代末期,这些音乐家开始翻唱西方流行音乐,并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

197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依然以翻唱西方歌曲为主。

不过,它们开始出现自己特色的音乐风格,如Cui Jian(崔健)那种摇滚般的风格和闫秀峰那种深情的民谣风格。

到了198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组合。

这个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如摇滚、流行、嘻哈和电子音乐等。

一些著名音乐家如邓丽君、陈升、杨钰莹、罗大佑、齐豫等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19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量的流行乐队涌现出来。

在这个时期,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加复杂,不只是摇滚乐或流行音乐,还包括融合民间音乐的乐队。

这个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成为了聚焦年轻人群体的一种文化现象。

21世纪初,中国流行音乐开始涌现出更多的音乐风格,经典曲风回归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包括华语流行、摇滚、电子音乐、说唱和Hip-hop等。

以阿信、王菲、张学友、周杰伦、SHE、五月天、林俊杰、李宇春、TFBOYS、蔡依林等为代表的中国流行音乐人,受到了全球大量听众的喜欢和追捧。

总体来说,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容和风格,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仍在持续,预示着中国流行音乐未来仍有无限的可能性。

中国流行音乐史:流派、歌手与代表作

中国流行音乐史:流派、歌手与代表作

创作
的爵士乐发展受限
爵士歌手
• 1930年代,上海爵士乐风
• 1950-70年代,爵士乐在中
• 2010年代,爵士乐在中国
靡一时
国逐渐消失
逐渐复兴
流行歌曲与民谣的融合
1980年代,流行歌曲与民谣的融合
• 以罗大佑、李宗盛等为代表的民谣歌手
• 1980年代,民谣歌曲成为流行音乐的一部分

1990年代,民谣歌曲的多样化发展

• 周杰伦的歌曲成为华语歌坛的经典,影
响广泛
04
21世纪的中国流行音乐现状
当代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01
流行音乐的多样化风格
• 流行、摇滚、爵士、民谣等多种音乐风
格并存
• 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风格更加丰富
02
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途径
• 唱片、电台、电影等传统传播途径依然
存在
• 21世纪,网络音乐平台、社交媒体等
复苏
02
中国流行音乐的主要流派
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
1980年代,摇滚乐传入中国
• 以披头士、滚石等西方摇滚乐队为代表
• 1986年,崔健的《一无所有》成为中国摇滚乐的代表


1990年代,摇滚乐的多元化发展
• 以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为代表的中国摇滚
乐手
• 1990年代中后期,摇滚乐市场逐渐萎缩
的流行音乐
1970年代,改革开放
时期的流行音乐
• 以聂耳为代表的抗日歌曲流行
• 以李谷一、朱逢博为代表的红色
• 1978年,邓丽君的流行音乐传入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流行
歌曲流行
中国,影响广泛
音乐逐渐恢复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 音乐风格:汇入了新鲜血液,有特点的时代曲。
• 音乐形式:专辑,唱片,电影插曲。
2019/6/18
12
2019/6/18
• 代表人物:邓丽君 • 1953-1995 • 中国流行音乐界的里
程碑 • 试听歌曲《我只在乎
你》
13
• 歌曲赏析:
• 《我只在乎你》 • 作词:慎芝 • 作曲:三木刚 • 原唱:邓丽君
让听过的人被醉人的柔情所征服。任时光匆匆流去,记忆里依然是那张甜美 的笑脸和完美的歌喉。随着时光流逝,但仍深爱着爱人知己,乞求爱人不要 离开。也是中国流行音乐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情歌之一。
2019/6/18
14
第四发展阶段
• 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至今(重心多元化时期)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由于罗大佑一 张《之乎者也》专辑,紧跟着苏芮一张《搭错车》专辑,苏芮为电影《搭 错车》中唱的插曲是《酒干倘卖无》。大家会很熟悉。改变了台湾歌坛的 风格,奠定了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 • 本期歌曲风格远离了中国原有的传统,受欧美影响更深,以台湾为首 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因为在此期间随科学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应 用到音乐制作中,加之商业化趋向更为明显,这都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 了推进作用。出现华语流行歌曲在世界上遍地开花的景象。加上内地改革 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音乐也有所发展。这样其市场更加广阔,形 成了重心多元化格局。 • 音乐形式:多元化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流行音乐
(试听歌曲) • 定义
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 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 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 主要特征
通俗性,大众性,时尚性,娱乐性等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作者:————————————————————————————————日期:
2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不仅给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理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使中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张力。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

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

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

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
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

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

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

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

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

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

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

“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

它明显地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2.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
对引进港台音带的数量作了限制,这就影响了那些靠做引进版生意的音像公司的生计。

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内地各音像企业不得不重新规划各自的生产流程,开始重视创作、重视培养自己的歌手和制作人。

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一大批由内地音像公司制作推出的新偶像。

尽管这些歌手的包装方式大多未能摆脱港台的模式,但已经在国内青少年歌迷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打破了多年来由港台青春偶像独占青少年音带消费市场的局面。

3.21世纪初——网络歌曲异军突起
21世纪,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手机彩铃下载业务的兴起,网络歌曲开始异军突起,流行音乐的制作也更加商业化、世俗化。

2000年,雪村的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上热了起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网络传播对音乐的帮助。

2004年,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唐磊的《丁香花》、庞龙的《两只蝴蝶》,也在网络上火起来。

其中杨臣刚《老鼠爱大米》更是一夜走红,直至走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红地毯。

此后,以通俗、轻松、幽默为特点的网络歌曲在国内乐坛风起云涌,大量平民歌手通过网络,把自己和其所创作的歌曲推向社会。

从2005年开始,又有不少网络歌曲脱颖而出。

《很多网络歌手也频频出现在各大颁奖典礼上。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考量
1.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行音乐已走过30年的坎坷风雨路。

在这个时段中,它以大众娱乐文化的姿态和极为张扬的个性颠覆了“文革”
中概念化、符号化的畸形的音乐创作理念和表演理念,瓦解和摧毁了以往的音乐流派的界限及创作与表演的原则,改变了人们的音乐审美理念和审美习惯,从而成为一种具有新的美学品质及形式的音乐流派。

(1).审美形式的多样化。

同其他音乐流派相比,流行音乐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它的多样性。

在它的领域内,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种式样的音乐并存:既有原创音乐又有改创音乐,既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又有外来音乐与本土音乐的融合,既有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融合,又有不同门类音乐的融合,使得以往相对单调的音乐变得丰富多样。

(2).审美内容的人性化。

流行音乐改变了以往的音乐审美立场,淡化了音乐的教育功能,走上一条人性化的路线。

从平民百姓的内心焦虑、信仰困惑到对生存状态的反思和对自我的重新审视等,它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人性的每一个层面,尤其是那些多如牛毛的爱情歌曲,虽说有些泛滥,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流行音乐的确在贴近人性。

(3).审美对象的大众化。

随着电台、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流行音乐覆盖了所有年龄段的人。

流行音乐的这种空前的大众化,既是其存在的基础也是其生存的方式,它最终的结果之一就是摧毁了由文化地域不同、文化内容不同及音乐审美观念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使其成为大众化的音乐形式,进而使大众成为真正的音乐审美主体。

在大众成为音乐审美主体这一事实面前,各种形式的音乐尽可能地流行音乐化,甚至表现出某种时尚或时髦来满足大众音乐审美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在这个过程中,将经典世俗化、将高雅通俗化、将传统现代化,从而使得流行音乐具备了雅俗共赏的美学品质,成为大众化的平民音乐。

2.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意义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商业色彩的大众文化,虽然有时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大方向一致,但它最主要的价值定位是更多地强调娱乐功能而不是教化功能,以满足个体的情感要求和音乐审美需求,本质上属于一种非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但是,这并不影响从其他层面实现它的音乐价值、社会价值及对审美对象的塑造作用。

(1).为音乐的发展打开更为宽阔的艺术通道。

流行音乐不固守某种成型音乐流派的风格或原则,也不固守某种权威的理论和主张,而是藐视一切旧有的、现有的规范,将古典的、现代的、本土的、外来的音乐统统招到自己的麾下,用新的创意、新的手法、新的形式进行艺术的搅拌,以构筑自己的鲜活音乐:用沙哑的嗓音打破了圆润甜美嗓音的一统天下的局面,强调节奏打破了以旋律为主的创作理念,震耳甚至是刺耳的声音打破音乐必须是悦乐的原则……在流行音乐面前,音乐的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门类间的界限不存在了,任何新形式的音乐的出现都变为可能。

对流行音乐来说,所有的音乐都是构筑自己的音乐个性、音乐逻辑的参照。

(2).改变了人们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习惯。

由于流行音乐格外讲究标新立异,所以它总能用新鲜的音乐让人不断地惊讶:原来嘶哑沙哑的歌声也如此有魅力,原来势不两立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竟可以融合得天衣无缝……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原来如此”的惊讶中,传统音乐文化遭到全方位的消解,旧的音乐审美习惯和审美观念发生断裂乃至崩溃,使人们在新旧音乐的对比中不得不重新审视音乐,重新调整自己的音乐审美规范,从而提升了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大面积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从一般意义上讲,以审美价值为最根本价值的音乐,是以审美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它对人的改变作用是人们在对它的主动的审美体验中获得而不是靠外力强制实现的。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它对人的作用当然具有以上特点,再加上它的大众化是空前的,因此相对其他形式的音乐而言,它对人的影响更为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