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意义1. 引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追赶和超越的过程中,一直把人才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旨在推动人才优先发展,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那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意义是什么?2. 时代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竞争愈加激烈。
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各国都在争夺稀缺的人才资源。
对于中国而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高技能人才却面临着短缺的局面。
为追赶和超越其他发达国家,实现全球领先,中国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质量和数量,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战略意义(1)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
(2)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只有拥有足够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在各个领域取得战略性的优势。
(3)强化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人才强国战略涵盖了从教育、人才引进到人才培养等方面。
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创新型国家。
(4)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了教育、职业培训、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改革发展,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4. 结论人才强国战略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
在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人才资源的价值和地位日益提高。
通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必将抓住机遇,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论人在现代化中的地位
在我国,对现代化本质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初认为现代化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在物质方面实现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的现代化;后来发现物质现代化进程涉及政体的改革和法制的建设,需要有高度的民主制度的保障,于是政治民主化便成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最后又进一步认识到现代化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即表现为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和进步发展进程,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精神、思想道德、人的发展等方面的重大转变和提升过程。
论人在现代化中的地位
【作 者】陈金华
人在现代化中究竟居于何种地位?笔者认为,人的地位至关重要,它既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又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整个社会现代化过程,如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精神文明化都蕴含了人的现代化的因素。人的现代化涵盖了人的价值观念的更新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有负面效应,可能带来人们思想庸俗、理想淡漠、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等问题。例如,
1)在注重利益或功利时,容易走向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走向不择手段地唯利是图,走向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对此,必须把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
2)可能导致竞争的不正当性和无序性,为了攫取暴利而铤而走险,无恶不作,将人际关系视为狼与狼的关系。对此,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竞争使之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际关系改善,实现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谐、仁爱。
不言而喻,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事实上,人的现代化是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具体过程而实现的。
1.经济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关系。经济现代化就是建立起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这种经济体制的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对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最佳配置的基础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工业、农业、科技、国防方面的物质形态的现代化。毫无疑问,经济的、物质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首先达到物质经济的现代化,才有可能谈及政治民主化、精神文明化以及人的现代化问题。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富裕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不然的话,就只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竞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9页。)
人口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口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人口高质量发展被列入其中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人口是国家的生命之源,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
它为中国的全面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首先,人口高质量发展能够为中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将加强人口素质提升、优化职业结构、发展高端人才等方面的工作,从而促进劳动力的更加优化,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其次,人口高质量发展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中国需要构建更多更加智能、绿色、高端技术的产业,这也将促进全社会在生产、消费、生活等各个方面更为环保、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再次,人口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国内市场的更为充分和完善。
众所周知,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随着人口质量的提升,中国对于经济消费、品质和内容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
只有打造多元化、丰富化、高品质、高满足度的消费菜单,才能更好地释放中国消费潜力,刺激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推进。
最后,人口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全面的文化、教育和社会进步。
通过加强人口素质的提升,优化教育结构和质量,加强文化建设,建立和谐社会、多元、共荣、公正和发展而完善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全方位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下,中国文化、教育、社会等各个领域将实现更多的提升和创新。
总之,人口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崛起的推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确地抓好人口问题,就是做好全面战略的一项极为关键和基础的事情。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能够加快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贡献力量。
同时,在人口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当加强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
儿童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他们的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对于祖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人的现代化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可以被准确地理解为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在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和进步。
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是核心和关键。
这是因为,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科技的现代化,更是社会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注重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
首先,人的现代化要求在思想观念上实现全面的转变。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科学理性思维,鼓励人们追求知识、求真求实,摒弃迷信和盲从。
人们要树立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推崇开放包容的思考方式,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其次,人的现代化要求在道德观念上有所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公平正义等传统美德。
人们要追求精神追求和道德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再次,人的现代化要求在生活习惯上有所改变。
中国式现代化鼓励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身心健康,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
人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人的现代化还要求在社会参与和公民意识方面有所增强。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参与与责任的有机结合,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
人们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弱势群体,发扬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是最重要的主体和参与者。
只有经过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得到深入推进和实现。
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人的现代化,推动个人的自我提升和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核心和关键。
它是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的基石和动力,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在实践中得以深入推进和顺利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科技、人才的相关重要论述
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科技、人才的相关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教育、科技和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这些重要论述。
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教育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学科,如语文、数学、历史等,还包括了现代学科,如科技、计算机、人工智能等。
科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政府一直将科技创新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科技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还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因此,政府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以推动科技的发展。
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求。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政府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中来,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需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而人才则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政府需要加强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需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实现。
试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论文
试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论文试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论文篇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与社会情境下产生的一种现代化方式,具有较强的本土色彩和实践意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并与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交流。
为此,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体,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
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尊严,保障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以人民满意度为出发点和归宿。
具体而言,要努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健康水平、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指标,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也是竞争国际市场的基础。
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加快科技和技术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科技投入等方面的工作。
再次,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是现代化的外部条件,也是现代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着力构建一个公正、透明、法治化的发展环境,加强各种制度和规则的建设,保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同时,还要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还要求开放、合作、共赢。
开放合作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选择。
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更加广泛、深入、全面的对外开放,以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开放合作共赢。
只有不断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够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并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国家之一,人口质量对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个稳定、有能力、健康和文明的人口,因此,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首先,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口。
人口的稳定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基础。
一方面,人口的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造成极大压力,妨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会限制经济延伸。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投资和倡导,使人民意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人口数量平稳的增长。
其次,中国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口。
人口素质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人口的教育水平、职业技能、科技创新能力等都有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重视教育与培训、鼓励创新和创业、增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来提高人口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三,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人口。
人口健康状况是国家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影响着民生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医疗保健体系的建设、医疗设施与设备的提升、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等都有助于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最后,中国需要一个文明的人口。
人口文明素质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通过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公民教育、提高文化艺术水平等方式,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提高人口的文明素质。
总之,一个稳定、有能力、健康和文明的人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也是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人口计划生育、投资教育和医疗保健体系建设、促进文明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各行各业中,最关键的便是人口素质。
以高质量发展人口为支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人口的稳定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中国人口众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曾经出现过人口爆炸的情况。
政府通过计划生育等政策,进行了有效的人口控制,使得人口总量保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浅谈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人
要是 实现我国国民素质 的现代化 。加强人 的现代化研 究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实践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 : 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 社会 主义现代化 ; 人的现代 化
方面, 它既包括全人类的现代化 , 同时也兼具个体的现 现代化是 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 实现现代化 已经 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共 同的理想。我国也正在为实现现 代化 。另一方 面, 实现人的现代化也就意味着要使人成 代化而努力。那么什么是现代化呢?我们普遍的观点认 为适应社会发展 的、 全面的 、 综合 的新人 , 既要具有高度 为, 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 、 政治 、 文化等诸 发展 的科学文化素质 、 思想道德素质 、 心理素质 、 政治素 方面的整体水平, 是一种综合发展的过程和可持续发展 质等 , 又要具有健康 的体魄 , 良好 的生理体质 , 还要有灵 赋予创造性 的大脑和多种适应现代社会 的专业 的趋势 , 是人类社会在现代发生的巨大变迁 。中国社会 活发达 、 的现代化 , 是中国社会经济 、 政治 、 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 技能等 。总 的来说人的现代化是一个 由传统人 向现代人 普遍的 、 深刻的变化, 体现为从传统农业社会 向现代文明 全面转化的过程。社会现代化 的最终取向是为了人的全 社会 的过渡和变迁 , 而在中国社会 的现代化过程中 , 我们 面发展 , 人的现代化因而是 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方方 面 面的综合体 。 必须要注意到人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活动 的主体 , 当然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 , 社会的现代化必须 ( 二) 社 会 现 代 化 与 人 的 现 代 化 的 关 系 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 “ 社会现代化” 与“ 人 的现代化” 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区 化建设的重要时期 , 社会 主义现代化 目标最终实现的关 别 的不 同概 念 , 在 现代 化 的有 序发 展过 程 中 , 社 会现 代 化 键, 就在于实现中国“ 人的现代化” 。 与人 的现代化作 为现代化进程 的两个方面 , 它们之间是 同步进行的, 两者在动态发展中是一组互相影 正确认识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含义及二 协同发展、 响 、 互为因果的积极因素 , 其相互关系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 者的 关 系 ( 一) 社会 现代 化 与人 的现代 化 的含 义 个 方面 : 1 .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是相互依存 的关系。人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现代 的科学技术 , 全面改 造 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 是一场席卷 的现代化始终都离不 开社会现代 化的支持 , 人的现代化 全球 、 内容广泛、 影响深刻 、 变革激烈 、 形势特殊 的社会变 是在长期的社会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同样 , 迁。… 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社会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已 社会现代化也不能脱离人 的现代化 ,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 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旋律。社会现代化表现为一个综合性 来 讲 , 说 社 会 的 现代 化 它 是 由在 现 代 化过 程 中 占主 体 地 位 的人所 创造 的 。 的概念 , 它是一个内含着社会发展若干方面, 由众多子单 位相互影响 、 共同协作完成的一个全面而又系统 的发展过 2 . 人 的现代化与社会 现代化 又是相互制约 的关 系。 一方面 , 以不 同层次 、 不 同水平出现 的现代化 程 。社 会现代 化是一 个 丰富 的系统 , 是一 场涉及 社会 方方 其表现是 : 面面的总体性 的变革过程, 社会现代化是多维的 、 立体的 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甚至制约社会现代化 , 从而决定 综合概念, 缺少哪一部分都不能全面实现社会现代化。 了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方 向与发展水准 ; 另一方面, 表现 出 不 同水准的社会 的现代化 , 与此同时也反过来制约并影 关于人 的现代化的含义 , 理论界众说纷纭 。多数学 者的观点认 为“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 内容之 响着人的现代化发展状况 。 它指的是人 的观念意识 和思维方式跟上甚至超越现 3 . 人的现代化 和社会现代化是相互创造和相互促进 代步伐 , 行为方式符合现代要求 , 人 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充 的关系 。社会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 人的现 分提高 。 ” 人的现代化也是一个多层次 、 系统性的概念 。 代 化是社会现代化 的先决条件和推动力量 , 为社会现代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繁荣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繁荣人口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人口因素一直居于重要的位置。
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但同时也存在着年龄结构失衡、城乡差距等问题。
因此,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及全面繁荣至关重要。
首先,人口高质量发展能够加强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力。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拥有足够、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为了企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重要战略。
人口高质量发展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人口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口质量的提高,不仅涵盖了健康和教育等方面,也涉及了人口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当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时,社会发展也就更加平稳有序,全面繁荣也就得以实现。
第三,人口高质量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结构,促进城乡融合。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城市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城乡差距也日益加剧。
因此,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城市人口,也要关注农村人口。
通过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满足其实际需求,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繁荣。
总之,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注重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繁荣。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推动。
人口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提高人口素质和能力,更涉及到了人口的多样性和平等的机会。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拥有足够、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为了企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人口高质量发展更为重要。
关注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是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和能力是实现区域平衡和社会公平的关键。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_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收稿日期:2008-06-01作者简介:泰 香(1965-),女,黑龙江双城人,武汉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2008年6月第30卷 专辑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Jun .2008Vol 130 Special sec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泰 香(武汉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武汉 430079)摘 要:要尽快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目标,首要的和基本的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
科学发展观明确回答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的、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蕴涵了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的思想。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D 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8)专辑-0001-03 现代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法国政治大革命后逐步发展出来的社会发展路径和社会发展模式。
源于西方的发展模式,而今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地追求。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从根本上排斥现代化或者提出与现代化相反的模式。
我国自1978年实施的改革开放国策发展到今天,事实上是在朝向国际公认的现代化模式迈进。
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同一场伟大的、但却充满风险的航行,最终的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终极的价值就是最有效地保障最大多数公民的最大幸福的充分实现。
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通过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享有富裕、民主、平等和发展成果)而达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种发展状态,现代化又是一个整体,各个领域必须同时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的,表明我国的现代化在体现现代化这一时代精神的同时,还要从社会主义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发展问题。
人才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人才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人才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一、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对于科技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培养
和吸引高端人才,有助于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通过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可以提高中
国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改善中国社会发展
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可以改善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增强中国的文化软
实力和国家形象。
同时,人才的流动也会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带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和财富,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和文化。
大力培养和吸引人才,在国际舞台上提高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
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五、保障中国的未来发展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需要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储备。
通过培养和吸引
优秀人才,保障中国未来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人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
只有大力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才能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社会发展、提升国际地位,保障中国未来的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认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而教育、科技和人才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科技和人才战略的认识进行探讨。
首先,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体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教育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教育方面,我国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资源配置。
我们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
通过教育,我们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科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科技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高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上,也体现在支撑国家安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上。
在科技方面,我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加快自主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我们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再次,人才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施人才战略既需要培养和吸引一流人才,也需要发挥人才的创新潜能,实现人才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促进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促进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促进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我们将首先概述中国现代化的起源,然后分析它的重要性,接着通过比较中国的经验和政策及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异,来探讨如何促进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并提出一些行动建议,最后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促进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政策及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异;行动建议在应用这些政策和建议来促进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时,首先要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
政府应该实施有效的教育改革政策,改善教育质量,并注重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的建设,以便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此外,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政府应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提升个人素质,加强学习能力,增强就业技能,以促进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该制定有助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如建立公共医疗保险制度、适当扩大基本养老金支付范围、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帮助弱势群体的政策和机制等,以有效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
最后,政府应该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支持。
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增长活动以及各种创业活动,以培育一个大众参与创新、创业的环境。
引入先进的科技产业和管理理念,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国家科技创新体制的建立也是促进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应建立完整的、有序的科技创新体系,激励科研开发、支持科技产业和振兴科技创新环境。
应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服务型企业,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指导,发挥其在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政府还需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和信息服务业,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扩大教育公平服务范围,促进文化艺术开放和交流,提高信息化水平等,以有效地发展升级现代化服务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人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关键
多方面的内容 ,集 中体现 了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
成 就和 精神 文 明建 设 的 丰硕成 果 。丰富 的城 市 文
化 、高度的精神文 明和高素质 的城市人 口是城市 现代 化 的标 志 ,而 市 民 即城市 中人 的素 质 和能 力
的高低是城市现代化诸多要素中的关键要素。所 以, 城市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 , 促
进人 的全 面发展 。
一
东西。因此 , 城市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作为市民的人
的现代 化 , 决定 着人 采 取什 么 样 的价 值取 向 , 它 具 有 什 么样 的态 度 和行 为 ,而 这些 又 和作 为市 民的 人 的社会 文化 教养 相关 。离 开 了社 会教 化 , 没有 文
化 教养 ,不仅 不 能实 现城 市 现代 化 或建 成 现 代化 城 市 , 且有 出现 野 蛮复 归 的可 能 , 而 这绝 不是 危 言
我们还要看到 , 只有物质财富 , 没有人 的精神财富
[ 作者简介 ] 赵桂英(9 6 )女 , 16 一 , 黑龙 江肇 州人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党总支副书记 、 副主任, 大庆精神研 究 中心主任, 副教授, 市人大代表, 主要从事 大庆精神、 高校战略规 划、 哲学、 民商法学研 究。
城 市现 代 化 是 指 城 市 的 政 治 、 济 、 会 、 经 社 文
堆 积 、 厦 林 立 , 不 能 说 是 真 正 实 现 了现 代 化 。 广 也
化等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由传统向现代 转 变 的过程 ,是 一 个 以先进 的科 学技 术 和 高度 发
达 的生 产力 为 龙头 的 整个 城市 的进 步 、优 化 的过 程, 涵盖 城 市组 织 、 能 、 功 结构 、 设 以及 文化 等诸 建
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人口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中国的人口众多,因此如何让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息息相关。
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就要求中国的人口必须要高质量发展,包括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延长人口寿命、推进人口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其次,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整合资源的过程。
人口有着天然的资源整合能力,人的智慧和劳动能力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一种基础资源。
因此,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对人口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对国家各种资源的合理整合。
第三,人口高质量发展能够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中国国家的竞争力,除了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因素之外,还包括人口因素。
具有高素质、健康的人民将具有更高的生产和创造力,并且将更容易地适应和应对国际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最后,人口高质量发展可以为中国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
举例来说,个人因为受到更好教育、更好地保护健康而获得更多的机会,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将获得更多的长期利益。
这样的社会福利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也能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总之,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从政治、经济、竞争力还是福利方面,人口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坚实的保障。
因此,培养高素质、健康的人口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关注点和热点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口问题尤为重要。
如何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意义不可忽视。
一方面,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仅仅具有人口数量多而导致的成本压缩效应,人口高质量发展包括了人口素质提高、卫生保健服务改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等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生产率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人的现代化对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探析
“ 统 人 ”, 已 经 背 离 了 传 统 文 化 对 其 角 色 期 望 ; 传
从 现 代 文 化 的 观 点 来 看 , 人 们 还 不 是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 代 人 ”, 因 为 在 心 理 素 质 和 行 为 方 式 上 还 带 有 现 许 多 “ 统 人 ” 的 特 点 。 再 加 上 教 育 的 发 展 滞 后 传 限 制 了现 代 人 素 质 的 提 高 和 人 才 、价 值 的 实 现 ,这 些 使 得 我 国 人 的 素 质 与 现 代 化 要 求 相 距 甚 远 ,成 为
实 现 现 代 化 的 最 大 制 约 因 素 。 从 我 国 东 西 部 差 距 不 断 拉 大 中 可 见 一 斑 ,这 在 相 当 程 度 上 是 由 于 东 西 部
定 了人 的现 代 化 内 涵 。 也 就 是 说 ,人 的 现 代 化 是 相 对 于 人 的 “ 统 性 ” 而 言 ;对 “传 统 ” 的 否 定 、 传 扬 弃 ,是 使 人 能 适 应 新 的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环 境 ,并 能 积极 推动 现代 社会 更快 发展 的动 态过程 。 二 、中 国实现 现 代化最 关键 的是 人 的现代化
存 方 式 和 发 展 状 态 的 历 史 转 型 。 可 见 ,人 的 本 质 决
的分 工 格 局 未 能 真 正 突 破 ,脑 力 劳 动 与 体 力 劳 动 、 工业 与农 业 、城市 与 乡村 以及各 种职 业之 间的重大
差 别 远 未 消 除 ,人 们 的社 会 流 动 还 受 到 传 统 体 制 的 多 重 限 制 , 影 响 了 人 的 多 种 才 华 和 潜 能 的发 挥 。 同 时 , 中 国现 代 化 又 是 与 中西 文 化 的 碰 撞 过 程 紧 密 联 系 着 的 。 从 传 统 文 化 的 观 点 来 看 ,人 们 已 经 不 是
未来之梦:人才力量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未来之梦:人才力量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人类社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迅猛前进。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人才力量成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社会管理,都需要人才的智慧和力量。
人类社会的未来梦想,离不开人才的努力和贡献。
首先,技术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过去几十年的技术革命使得科技的发展速度愈发迅猛。
人才力量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还是人工智能领域,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去探索和创造。
例如,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这些背后的技术创新离不开科学家、工程师和设计师们的不懈努力。
他们通过不断研究和实验,使得智能手机拥有了更强大的功能和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人才力量通过技术创新将现代化世界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其次,社会管理需要人才的智慧和判断力。
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是科技的发展,更包括社会制度、法律规范、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这些改革需要有智慧和才能的人才来推动。
在社会管理中,人才力量通过提供政策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例如,在经济管理领域,经济学家的智慧和分析能力能够帮助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在社会管理领域,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社会矛盾的解决提供重要参考。
这些人才力量的贡献使得现代化社会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寻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此外,教育培养人才也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人才力量的培养需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致力于培养具备现代化建设所需技能和素质的人才。
教育作为提升人才力量的关键环节,应当注重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个性品质、社会责任的培养。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培养出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在未来的梦想中,人类社会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四点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四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而要实现现代化建设,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人才支撑。
人才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了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
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类高素质的人才,而培养这些人才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培训。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此外,还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素质。
要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
现代化建设需要吸引和留住各类优秀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等。
政府应该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我国从事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同时,还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留住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第三,要加强人才评价和选拔。
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类人才,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合适的。
政府和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通过考试、面试、评估等方式,选拔出最适合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此外,还应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和奖励,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要加强人才交流和合作。
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类人才的协同合作。
政府应该加强国内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各类人才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此外,还要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加强人才评价和选拔、加强人才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推动我国实现经济、科技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只有不断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我们才能实现现代化的梦想,迈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心得体会感悟(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心得体会感悟(1)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对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作为一名从事科教工作的人员,我深刻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注重科研创新。
科研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提升国家科技实力至关重要。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我们要着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推动科技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我们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进行前沿技术和关键领域的探索。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更多的人走上科研创新之路。
其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我们要注重培养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首先,我们要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要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学科。
我们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人才和工匠精神。
再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科技领域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各国单打独斗的局面,而是各国通过合作共赢来提升科技实力。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科研人才和技术,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在共同关心的领域进行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科技发展。
最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
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但科学知识与大众的关联度仍然较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科技讲座、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利用媒体进行科普宣传等手段,将科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了解科学、接受科学、参与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摘要:邓小平同志以一名政治家的战略眼光敏锐地察觉到了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无不体现着: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在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中,依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目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要通过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实现现代化;培养“四有”新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才标准;“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地位”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
关键词:邓小平教育思想;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一、依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目的人是社会的主体,同样人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要实现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前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英格尔斯就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最完美的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式,最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
”邓小平说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只有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才有可能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的经济才能发展。
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且人口素质相对低下,众多的人口既有可能变成沉重的负担,也有可能变成一笔巨大的财富。
据此,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关于社会现代化的标准,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的是英格尔斯教授提出的社会现代化的统一指标:(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以上;(2)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12~15%;(3)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45%以上;(4)非农业劳动者比重在70%以上;(5)识字人口比重在80%;(6)受高等教育者占适龄青年10~15%;(7)城市人口比重在50%以上;(8)每个医生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9)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在70岁以上;(10)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 %以下;(11)婴儿死亡率在30‰以下。
对照此标准,几乎每一条都与劳动者素质有关,因此也可以说,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目的。
因为教育能通过培养现代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邓小平将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就寄托在了教育上,依靠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党的十三大就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点贯穿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始终,表现了邓小平同志持有的对于人才的态度。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逻辑结构是:教育(基础)—科技(关键)—现代化(目标),而在这个逻辑结构的每一个步骤之间都应该加上人才的因素:教育(基础)—人才—科技(关键)—人才—现代化(目标)。
通过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和教育的育人功能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才来实现,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也可以直接起到发展生产力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如此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在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缺少了人才的作用就无法进行下去,那么最终现代化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因此,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惟其如此,教育(基础)—科技(关键)—现代化(目标)的车轮才能顺利地行进下去。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同时他在实际的教育举措中,也处处体现出了这样的人才观。
首先,邓小平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主张,他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四化的建设靠知识,靠人才。
”为了能够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他冲破重重阻力,主持恢复了高考制度,指出从高中直接招生“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好办法”。
邓小平亲自抓教育工作期间,一方面集中精力发展全日制正规教育,另一方面又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各类成人教育,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做法。
他还特别重视中小学教育,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
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通过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实现现代化1983年10月,邓小平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个面向”的教育发展战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同时也体现了他要通过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实现现代化的思想。
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现代化包括诸如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等多个方面,而人的现代化则是现代化的核心,正如英格尔斯教授所言,人的现代化“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的副产品”,而是“其成功的先决条件”。
影响人的现代化的因素有很多,如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水平等等,而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育现代化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根本手段。
人的现代化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人的素质结构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
并且,不是所有的教育都是人的现代化的决定因素,那些落后的保守的教育就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
现代化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而且也是教育自身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邓小平站在一个政治家的高度洞悉到,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最终还是要在教育现代化上着手。
因此,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人的现代化。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是教育要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培养各式各样的合格人才,尤其要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观念、现代意识,促进人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教育自身也要实现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体制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手段方法现代化等等,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服务。
四、培养“四有”新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才标准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说,“很多人讲现代化,忘了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一般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必备的具备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人才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共产主义信念。
为此,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又红又专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1983年4月,邓小平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
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有理想,是指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
有道德,是指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有文化,是指社会主义新人必须有科学文化知识。
有纪律,是指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才标准的“四有”新人,邓小平仍然是从教育入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要树立起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放在首要地位的观念;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地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
五、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地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障邓小平同志把教育看作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根本事业。
而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即教的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
要通过教育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就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
他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教师也是一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不能不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地位”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
为此,邓小平在粉碎”四人帮”后,恢复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地位。
他指出,要全面关心人民教师,首先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他还非常关心教师在政治上的进步和业务上的提高,并把它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只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真正做到尊师重教,才可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出大量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
邓小平同志谱写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他作为一名政治家提出的教育理论,高瞻远瞩地把人作为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这正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张健.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4]杨德广,等.邓小平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改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阿历克斯·英格斯.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M].曹中德,等,译天津:天律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